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些都对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宗旨就是全面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在依法治国总目标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些都对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其实,这也是兑现邓小平当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承诺。

  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实现

  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到访延安的友人关于如何跳出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时,就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个著名的“窑洞对”表明共产党对掌握民主政权信心满满,也突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义就是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奠基石,而不是由谁来“为民作主”。我们党提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的意思。党的领导、

政府行为与人民民主的政治利益应该是一致的,这种一致并非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中。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同时,还更好地体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水平,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这就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当然,相对于传统社会的专制集权,民主的确比较费事,在决策、执行、监督与评价等环节都会增加成本,这当然会影响效率。但是,为了避免“人亡政息”的短期行为,只能依靠规制(则)来产生稳定的预期。所以,民主又总是与法制(治)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人民权益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

  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政府不但要提供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的公共良品,而且更要给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特别是规范和约束公权力,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更深层次的是强化法治意识,营造法治文化、确立法治信仰,使大家都“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事实上,没有哪个社会能够担保不出现违法违规,但如果违法违规相当普遍,那首先要检讨的还是行使公权者,因为只有上行下效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政府、官员率先垂范,必须带头守法、严格执法,这是从人治转向法治的关键性环节。而当公民权益遭到侵犯时,公权力要提供及时、有力和低成本的援助,而且这些援助必须落实为制度化的安排,具体化、明确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使人们有能力依法维权。“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所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有力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为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为提高司法公信力,着力解决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的具体措施,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等改革步骤,均值得高度期待。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些都对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宗旨就是全面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在依法治国总目标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些都对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其实,这也是兑现邓小平当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承诺。

  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实现

  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到访延安的友人关于如何跳出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时,就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个著名的“窑洞对”表明共产党对掌握民主政权信心满满,也突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义就是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奠基石,而不是由谁来“为民作主”。我们党提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的意思。党的领导、

政府行为与人民民主的政治利益应该是一致的,这种一致并非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中。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同时,还更好地体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水平,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这就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当然,相对于传统社会的专制集权,民主的确比较费事,在决策、执行、监督与评价等环节都会增加成本,这当然会影响效率。但是,为了避免“人亡政息”的短期行为,只能依靠规制(则)来产生稳定的预期。所以,民主又总是与法制(治)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人民权益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

  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政府不但要提供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的公共良品,而且更要给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特别是规范和约束公权力,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更深层次的是强化法治意识,营造法治文化、确立法治信仰,使大家都“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事实上,没有哪个社会能够担保不出现违法违规,但如果违法违规相当普遍,那首先要检讨的还是行使公权者,因为只有上行下效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政府、官员率先垂范,必须带头守法、严格执法,这是从人治转向法治的关键性环节。而当公民权益遭到侵犯时,公权力要提供及时、有力和低成本的援助,而且这些援助必须落实为制度化的安排,具体化、明确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使人们有能力依法维权。“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所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有力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为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为提高司法公信力,着力解决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的具体措施,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等改革步骤,均值得高度期待。


相关内容

  • 金民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金民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坚持人民主体地 位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

  • 切实落实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
  •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把践行群众路线提到新的历史高度,并且空前重视,专题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就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一系列理论阐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坚信人 ...

  • 从制宪权窥视宪法的公民权利
  • 从制宪权窥视宪法的公民权利 摘要:每一个建立民主制的国家前,统治阶级或领导阶级掌握了政权后,首先掌握制宪权,通过宪法的形式来确认他们掌握政权的合法性.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他们制定的宪法以民主精神为理念,以民主事实为基础,主要围绕着国家权力如何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如何有效保障两方面展开的,集中体现了统治 ...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_张澍军
  • 吉林日报/2013年/3月/19日/第008版 学习实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张澍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始至终贯穿了"以人民为本"的精神和底蕴,创新性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社会建设发展成就成果应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观点,具有深刻的唯物史观价值.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 ...

  • 十八届四中全会内容试题
  • 十八届四中全会内容试题: 单项选择: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 ). A.<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B.<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C.<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

  • 九上思品复习提纲
  •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3. 4.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6. ...

  •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和表现:①关心国家的事:②参与国家的管理:③依法行使监督权.P75 1.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 ...

  • 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加快法治建设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课题主持人DOI:10.14111/j.cnki.zgfx.2014.06.003应松年* 内容提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加快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内部结构及 ...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 作者:韩振峰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3日 03版)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