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观 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2、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成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从读课文入手,教学生观察画面说话,进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及其写作特点。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学习收集资料。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究,多层次阅读交流过程,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以及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六、教学时间:2课时。
3、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
来。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
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
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文字阅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 火 烧 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2.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阅读、背诵、体会意境、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火烧云的资料和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按连接语的要求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口语交际、习作、对联积累、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二、教学准备: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 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背积累、教师点拨相结合。 四、教学时间:5课时。 五、教学过程:
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知诗人 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 悟诗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三、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领略诗人的精神境界。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6、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制作演示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五、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读、合作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语句,从而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之所以能向上爬的原因。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7、蟋蟀的住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
法。
3.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探究、交流,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教育。
二、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内容理解中受到启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一)过程与方法:自读感知——观察印证——研读证据——交流感受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
神。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语言文字,从而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和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同学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教学时间: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目标:
9《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草翠花开、训
斥、凝视、拆除”等词语。理解“洋溢”的意思及用法。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把握人物,理解主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三、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五、 教学准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0*幸福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二、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三、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课时
(二)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1.“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勤劳踏实)
2.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车上,轮船上都是怎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吗?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你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什么感觉?读出这种感觉来。
3.有人看到你忙忙碌碌,也许会说,干活别那么卖力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时,你会说──(读划线部分)
4.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你天天为班里操心,多累人呀!这时,你也可以对他说──
(三)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1、同桌一起读,说说幸福是什呢?(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2、什么叫“义务”?能举个例子说明吗?在学校,学生的义务是什么?在家里你的义务是什么?
3.“有益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在我们周围或从书上电视上,你看到谁做的什么 事是有益的事情呢?
4.智慧的女儿说的这句话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回家后,你把学到的这句话和家人一起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先给妈妈说──(读句子)再对奶奶说。(再读)最后向邻居家的小弟弟说(再读)。时光飞逝,转眼间,你们变成了爷爷奶奶,那时你们会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说(句子消失后背诵)让幸福的真谛一代代传递下去吧!
5.同学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把这句话背下来了,这就叫熟读成诵。以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背诵更多得好文章。1.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我想问同学们,假如第一个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找到幸福?
2.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11、去年的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分角色表演 对话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2课时
12*小木偶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三、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分角色表演 续编故事。 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课时
《语文园地三》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背积累、教师点拨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课件(童话片段)、音乐;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第四课时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 习作
引言: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
口语交际. 习作 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
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在亲身经历中,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童话的兴趣。 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在写童话、讲童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话、演童话过程
中,训练语言表情节。
达能力。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观 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2、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成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从读课文入手,教学生观察画面说话,进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及其写作特点。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学习收集资料。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究,多层次阅读交流过程,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以及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六、教学时间:2课时。
3、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
来。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
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
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文字阅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 火 烧 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2.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阅读、背诵、体会意境、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火烧云的资料和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按连接语的要求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口语交际、习作、对联积累、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二、教学准备: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 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背积累、教师点拨相结合。 四、教学时间:5课时。 五、教学过程:
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知诗人 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 悟诗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三、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领略诗人的精神境界。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6、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制作演示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五、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读、合作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语句,从而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之所以能向上爬的原因。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7、蟋蟀的住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
法。
3.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探究、交流,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教育。
二、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内容理解中受到启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一)过程与方法:自读感知——观察印证——研读证据——交流感受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
神。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语言文字,从而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和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同学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教学时间: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目标:
9《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草翠花开、训
斥、凝视、拆除”等词语。理解“洋溢”的意思及用法。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把握人物,理解主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三、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五、 教学准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0*幸福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二、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三、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课时
(二)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1.“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勤劳踏实)
2.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车上,轮船上都是怎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吗?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你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什么感觉?读出这种感觉来。
3.有人看到你忙忙碌碌,也许会说,干活别那么卖力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时,你会说──(读划线部分)
4.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你天天为班里操心,多累人呀!这时,你也可以对他说──
(三)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1、同桌一起读,说说幸福是什呢?(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2、什么叫“义务”?能举个例子说明吗?在学校,学生的义务是什么?在家里你的义务是什么?
3.“有益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在我们周围或从书上电视上,你看到谁做的什么 事是有益的事情呢?
4.智慧的女儿说的这句话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回家后,你把学到的这句话和家人一起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先给妈妈说──(读句子)再对奶奶说。(再读)最后向邻居家的小弟弟说(再读)。时光飞逝,转眼间,你们变成了爷爷奶奶,那时你们会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说(句子消失后背诵)让幸福的真谛一代代传递下去吧!
5.同学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把这句话背下来了,这就叫熟读成诵。以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背诵更多得好文章。1.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我想问同学们,假如第一个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找到幸福?
2.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11、去年的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分角色表演 对话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2课时
12*小木偶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三、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分角色表演 续编故事。 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课时
《语文园地三》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背积累、教师点拨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课件(童话片段)、音乐;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第四课时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 习作
引言: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
口语交际. 习作 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
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在亲身经历中,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童话的兴趣。 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在写童话、讲童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话、演童话过程
中,训练语言表情节。
达能力。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