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与案例分析

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与案例分析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胡晓晨

一、教材内容:

1、八年级上生物内容提要:

2、八年级下内容提要:

二、整体教学分析: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与其有关的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习了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在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训练。在初中阶段,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等,使之将来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生物学的观点、理解打下结实的基础。

八年级生物教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点内容多,相互联系不紧密、相对独立。

全册生物课程中,涉及与人类关系的六个大的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和生物与环境。

2、知识内容抽象、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

主要有以下的内容突出了这个特点: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节);第15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前3节);第18章疾病与免疫(传染病与免疫);第21章现代生物技术;第24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4节)和第25章生态系统(2节)。

3、生物知识紧密联系生活,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五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植物的有性生殖和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19章珍爱生命(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和关注健康);第8单元生物技术。

4、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

八年级生物教材安排了学生实验:八年级上册10个,其中探究实验是3个,包括: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蚂蚁的觅食行为;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八年级下册13个,其中探究实验是7个,包括: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水生种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两册课程内容中,调查、游戏、实习,讨论和论坛共计:20+17个。

三、教学重点:

1、八年级上册:

概念: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传粉和受精、植物组织培养、(不)完全变态发育、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遗传和变异、性状、染色体、基因、社群行为、先(后)天性行为、传染病、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和健康的概念。

原理: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蛙的变态发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图解);人的性别决定;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传染病控制三环节;免疫之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探究实验: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蚂蚁的觅食行为;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八年级下册:

概念:发酵、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克隆、物种、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自然选择、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碳-氧循环、生物圈、生态平衡、生态农业。

原理:食物腐败的原因;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生物的分类;种子植物的特征;低等植物离不开水的原因;鱼类适于中生活的结构特征和哺乳动物的特征;病毒与细菌的区别和相同;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化石在生物进化的价值;生物进化的规律;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调节、意义。

探究实验: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水生种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

四、教学难点:

1、八年级上册:

概念:传粉和受精、植物组织培养、性状、染色体、基因、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 原理:种子和果实的形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图解);人的性别决定;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免疫之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探究实验: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八年级下册:

概念: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克隆、物种、自然选择、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碳-氧循环、生态平衡。

原理:食物腐败的原因;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生物的分类;鱼类适于中生活的结构特征;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生物进化的规律;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调节、意义。

探究实验: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水生种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生态系统的稳定。

五、案例呈现:

第7单元第18章《疾病与免疫》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免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和知识迁延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健康、热爱生命。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8章《疾病与免疫》第三节《免疫》。教学内涉及到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在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免疫(immunity)的知识比较陌生。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

2、由于是异地教学,与学生情况学习状况知之甚少,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一样,即学习兴趣、

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性格、班级组成等多方面考虑,因为是城里中学,所以整个课程安排把学生定位在中上水平而制定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流程以及习题提问。

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二者的区别。

教学难点:抗原与抗体及二者的关系。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在形成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通过一些幻灯图片和书本的知识以及实验和实物,首先使得学生形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然后再由学生归纳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继而形成人体的免疫功能。在难点突破上,紧紧抓住抗原、抗体的定义,然后从这里展开,总结得出二者的关系,这样就进一步揭示了人体免疫的功能特点:如识别、防御、清除等功能。

教法指导:

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图片、动画还有书本文字让学生感知、认识相关知识。设疑创设情景法: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培养和建立一些学生的品格:毅力的培养、合作精神、健康地生活等。 总结归纳法:好的总结对整个课堂效果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练习反馈法:通过习题设计,对这节课所教所学内容即使反馈,以便调整下一步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异与同,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人体的免疫功能,这就使得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合作交流法:通过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找到最捷径道路获取知识与技能。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探究法:出示细菌培养皿让学生通过观察菌群与药物的关系从而得出抗体对抗原的一一对抗性,利于形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两颗西红柿:一颗表皮完整、一颗有伤痕甚至长了毛即发霉。请同学们、判断西红柿表皮的作用。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大量的病原体,为什么有的人容易的病,而有些人不容易的病呢?这与人体的什么有关呢?免疫。简单地说,免疫是人对病菌的一种抵抗力。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发挥着作用,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免疫的首要的功能是什么?防御功能。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液。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二道防线的特点:

生来就有的;广泛的;无针对性的。

非特异性免疫:

是人生来就有的,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antibody)。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antigen)。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表示促进生成;

-表示抑制杀灭。

特异性免疫:

这种后天获得,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功能,被称为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2、免疫的功能

1)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

2)清除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监视和识别功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二、计划免疫

1、定义:有计划地进行预防

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2、意义:提高人体对相关传

染病的抵抗力;

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的最

经济、有效的措施。

激情、质疑

表述交流

归纳总结

看书思考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总结归纳

看书

得出结论

出示:西红柿

组织学生看书

阅读(P79)

播放幻灯

点拨指导

质疑:那么到底什么是免疫?它有什么功能?

组织学生看书

出示:菌群培养皿和

药敏实验皿

点拨指导

板书:免疫的三个功能

质疑:什么是计划免疫?

组织学生看书

进行资料分析

点拨指导

板书设计:

第三节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点:天生的;广泛的;无针对性的

非特异性免疫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抗原:

抗体:

二者的关系:抗原产生抗体;抗体对抗该抗体

二、计划免疫

反馈练习:p81课后练习。

课堂作业:自我评价:3和免疫的功能是什么?

课后小结:人体的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人体免疫的功能

计划免疫的意义

课后记:

本节课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根据课本插图、生活经验、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重点强调特异性免疫,讲清楚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关于计划免疫,要求学生回家询问家长,或找出计划免疫接种证,了解从小到大都接种了哪些疫苗,让父母讲讲当时接种的情景,也从中了解为人父母,以及健康成长的不易。

六、现在谈谈对这节课的几点感受:

1、能力目标中,语言叙述还不够十分地准确,有点儿含糊不清。例如:应该是:通过观察两类西红柿的特征(发霉与否),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合作能力与观察能力。

2、教学流程的设计是粗线条式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这样就完全可以让观克教师一目了然;表现出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和教学思想。

3、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磨出来的。要细、要精、要全、要巧,要学生易接受且有趣。

4、新课的导入相当于“凤头”是关键。

5、教师在教学中,知识要交代清楚、明白,小结要到位、精炼;否则学生一定糊涂。

6、教学调控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一定要练好这个基本功。也许这是教师的一个分水岭。也许,你的设计是合理的,但由于,课堂调控不当而使得这节课或松散或紧张;而有人评价时说,教学设计不合理否则不会出这么多问题;但如果这个设计让另外一个老师做课,却变得有序顺畅,张弛有度。

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与案例分析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胡晓晨

一、教材内容:

1、八年级上生物内容提要:

2、八年级下内容提要:

二、整体教学分析: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与其有关的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习了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在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训练。在初中阶段,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等,使之将来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生物学的观点、理解打下结实的基础。

八年级生物教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点内容多,相互联系不紧密、相对独立。

全册生物课程中,涉及与人类关系的六个大的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和生物与环境。

2、知识内容抽象、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

主要有以下的内容突出了这个特点: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节);第15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前3节);第18章疾病与免疫(传染病与免疫);第21章现代生物技术;第24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4节)和第25章生态系统(2节)。

3、生物知识紧密联系生活,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五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植物的有性生殖和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19章珍爱生命(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和关注健康);第8单元生物技术。

4、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

八年级生物教材安排了学生实验:八年级上册10个,其中探究实验是3个,包括: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蚂蚁的觅食行为;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八年级下册13个,其中探究实验是7个,包括: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水生种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两册课程内容中,调查、游戏、实习,讨论和论坛共计:20+17个。

三、教学重点:

1、八年级上册:

概念: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传粉和受精、植物组织培养、(不)完全变态发育、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遗传和变异、性状、染色体、基因、社群行为、先(后)天性行为、传染病、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和健康的概念。

原理: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蛙的变态发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图解);人的性别决定;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传染病控制三环节;免疫之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探究实验: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蚂蚁的觅食行为;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八年级下册:

概念:发酵、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克隆、物种、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自然选择、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碳-氧循环、生物圈、生态平衡、生态农业。

原理:食物腐败的原因;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生物的分类;种子植物的特征;低等植物离不开水的原因;鱼类适于中生活的结构特征和哺乳动物的特征;病毒与细菌的区别和相同;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化石在生物进化的价值;生物进化的规律;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调节、意义。

探究实验: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水生种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

四、教学难点:

1、八年级上册:

概念:传粉和受精、植物组织培养、性状、染色体、基因、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 原理:种子和果实的形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图解);人的性别决定;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免疫之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探究实验: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八年级下册:

概念: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克隆、物种、自然选择、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碳-氧循环、生态平衡。

原理:食物腐败的原因;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生物的分类;鱼类适于中生活的结构特征;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生物进化的规律;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调节、意义。

探究实验: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水生种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生态系统的稳定。

五、案例呈现:

第7单元第18章《疾病与免疫》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免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和知识迁延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健康、热爱生命。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8章《疾病与免疫》第三节《免疫》。教学内涉及到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在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免疫(immunity)的知识比较陌生。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

2、由于是异地教学,与学生情况学习状况知之甚少,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一样,即学习兴趣、

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性格、班级组成等多方面考虑,因为是城里中学,所以整个课程安排把学生定位在中上水平而制定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流程以及习题提问。

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二者的区别。

教学难点:抗原与抗体及二者的关系。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在形成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通过一些幻灯图片和书本的知识以及实验和实物,首先使得学生形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然后再由学生归纳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继而形成人体的免疫功能。在难点突破上,紧紧抓住抗原、抗体的定义,然后从这里展开,总结得出二者的关系,这样就进一步揭示了人体免疫的功能特点:如识别、防御、清除等功能。

教法指导:

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图片、动画还有书本文字让学生感知、认识相关知识。设疑创设情景法: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培养和建立一些学生的品格:毅力的培养、合作精神、健康地生活等。 总结归纳法:好的总结对整个课堂效果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练习反馈法:通过习题设计,对这节课所教所学内容即使反馈,以便调整下一步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异与同,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人体的免疫功能,这就使得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合作交流法:通过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找到最捷径道路获取知识与技能。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探究法:出示细菌培养皿让学生通过观察菌群与药物的关系从而得出抗体对抗原的一一对抗性,利于形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两颗西红柿:一颗表皮完整、一颗有伤痕甚至长了毛即发霉。请同学们、判断西红柿表皮的作用。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大量的病原体,为什么有的人容易的病,而有些人不容易的病呢?这与人体的什么有关呢?免疫。简单地说,免疫是人对病菌的一种抵抗力。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发挥着作用,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免疫的首要的功能是什么?防御功能。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液。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二道防线的特点:

生来就有的;广泛的;无针对性的。

非特异性免疫:

是人生来就有的,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antibody)。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antigen)。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表示促进生成;

-表示抑制杀灭。

特异性免疫:

这种后天获得,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功能,被称为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2、免疫的功能

1)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

2)清除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监视和识别功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二、计划免疫

1、定义:有计划地进行预防

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2、意义:提高人体对相关传

染病的抵抗力;

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的最

经济、有效的措施。

激情、质疑

表述交流

归纳总结

看书思考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总结归纳

看书

得出结论

出示:西红柿

组织学生看书

阅读(P79)

播放幻灯

点拨指导

质疑:那么到底什么是免疫?它有什么功能?

组织学生看书

出示:菌群培养皿和

药敏实验皿

点拨指导

板书:免疫的三个功能

质疑:什么是计划免疫?

组织学生看书

进行资料分析

点拨指导

板书设计:

第三节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点:天生的;广泛的;无针对性的

非特异性免疫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抗原:

抗体:

二者的关系:抗原产生抗体;抗体对抗该抗体

二、计划免疫

反馈练习:p81课后练习。

课堂作业:自我评价:3和免疫的功能是什么?

课后小结:人体的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人体免疫的功能

计划免疫的意义

课后记:

本节课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根据课本插图、生活经验、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重点强调特异性免疫,讲清楚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关于计划免疫,要求学生回家询问家长,或找出计划免疫接种证,了解从小到大都接种了哪些疫苗,让父母讲讲当时接种的情景,也从中了解为人父母,以及健康成长的不易。

六、现在谈谈对这节课的几点感受:

1、能力目标中,语言叙述还不够十分地准确,有点儿含糊不清。例如:应该是:通过观察两类西红柿的特征(发霉与否),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合作能力与观察能力。

2、教学流程的设计是粗线条式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这样就完全可以让观克教师一目了然;表现出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和教学思想。

3、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磨出来的。要细、要精、要全、要巧,要学生易接受且有趣。

4、新课的导入相当于“凤头”是关键。

5、教师在教学中,知识要交代清楚、明白,小结要到位、精炼;否则学生一定糊涂。

6、教学调控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一定要练好这个基本功。也许这是教师的一个分水岭。也许,你的设计是合理的,但由于,课堂调控不当而使得这节课或松散或紧张;而有人评价时说,教学设计不合理否则不会出这么多问题;但如果这个设计让另外一个老师做课,却变得有序顺畅,张弛有度。


相关内容

  • 生物说课稿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在说课前请允许我板书相应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 ...

  • 五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 五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教学计划部分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 ...

  • 生物七年级教材分析
  •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生物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生物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生物的殿堂,共同探索人体的奥秘.济南版生物教材共有四册书,今天我要研说的内容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课程性质和理念) 生物学是义务教 ...

  • 七年级生物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 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生物学科 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吕宗富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因此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生物 ...

  • 秋学期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xx县教育局全面推行尝试教学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 ...

  •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生物 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巡检中学 夏东颖 期末测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一. 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七年级生物质量检测试卷共两个大题,满分五十分. 本次七年级生物期末检测主要考查 ...

  •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为二章. 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的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本章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 ...

  •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苏树云 张守玲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 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 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率按计划全部完成.现将本 学年初中生 ...

  •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 小屯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教师:罗昌福 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