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写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

比如下面这条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1简介

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 即

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组成:标题、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 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 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 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 记叙事实、 评述实事。 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 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 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 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 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 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 感染力。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突出这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读者、听众、观众,给他们以启发、教育。

消息是 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 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消息一般可分为 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 游记、 专访、介绍、 小故事( 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 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新闻报道则要运用 新闻语言。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 新闻 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 细节描写等。写新闻不同于 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 白描手法第二个特点是准确新闻必须事实,不能 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

第一, 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

第二, 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干净利落。

第三, 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 第四个特点是通俗 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有群众性。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识字不多的人,都要通过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

的 书面语写报道,尤其是广播、 电视新闻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接近口语,怎么说法就怎么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看懂听懂的一些字眼或话语。

2不同方式

时间顺序式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刘胡兰慷慨就义》

明确:《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

“倒金字塔”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鲍威尔宣布辞职》

明确:《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下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 3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 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 新闻要素,而是强调那些“含金量”最

大的内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 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思考:下面是一篇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稿,从尾部删起,看看如果逐段去掉后面的段落,是否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见教材P17中的“思考与探究”二)

明确:“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从这篇文章看,最后一段叙述的是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倒数第二段则是对事件的具体展开,分别删去,不影响事实的传达。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 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

4新闻导语

定义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找出教材p2新闻的导语: 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发展

①“ 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如:

本报 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 运动员 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 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 人民日报》)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 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②“ 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臵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

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 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

5写作要求

新闻价值

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此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

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 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

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 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语言技巧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在导语写作中, 6技巧包括

①词序

和消息的“ 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臵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 美国宇航员XXXX。

[例2] 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 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我们发现,例2一下子就点出了“WHO”这个因素,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

②巧用动词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 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

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有效的新闻写作所选用的动词,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何事,而且还能告诉是如何发生的。优秀的记者会说拥挤的车辆“窒息了”而不是“塞满了”市中心,龙卷风“蹂躏了”而不是“破坏了”庄稼,罢工的工人“大叫大嚷地推翻了”而不是“拒绝了”对方提出的一套和解方案。

例: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 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 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固然动词的巧妙使用会令导语活色生香,但记者不能为获得此类效果而背离新闻事实。在寻求说明事实的动词时,新闻的真实性和用 词的准确性仍是第一位的。

③多用短句

用短句,这是新闻句式的重要特征。新闻界把新闻语言的简洁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在《美联社写作手册》中,“简洁”作为其中专门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在具体的报道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随处可见,而在一句话导语中最为明显。

例如: 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日本投降了!

今天,最后一个美国兵离开了 越南。

这样的导语可谓是简洁有力、 惜墨如金的典范之作。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

比如下面这条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1简介

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 即

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组成:标题、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 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 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 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 记叙事实、 评述实事。 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 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 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 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 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 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 感染力。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突出这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读者、听众、观众,给他们以启发、教育。

消息是 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 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消息一般可分为 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 游记、 专访、介绍、 小故事( 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 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新闻报道则要运用 新闻语言。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 新闻 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 细节描写等。写新闻不同于 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 白描手法第二个特点是准确新闻必须事实,不能 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

第一, 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

第二, 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干净利落。

第三, 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 第四个特点是通俗 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有群众性。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识字不多的人,都要通过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

的 书面语写报道,尤其是广播、 电视新闻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接近口语,怎么说法就怎么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看懂听懂的一些字眼或话语。

2不同方式

时间顺序式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刘胡兰慷慨就义》

明确:《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

“倒金字塔”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鲍威尔宣布辞职》

明确:《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下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 3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 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 新闻要素,而是强调那些“含金量”最

大的内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 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思考:下面是一篇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稿,从尾部删起,看看如果逐段去掉后面的段落,是否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见教材P17中的“思考与探究”二)

明确:“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从这篇文章看,最后一段叙述的是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倒数第二段则是对事件的具体展开,分别删去,不影响事实的传达。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 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

4新闻导语

定义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找出教材p2新闻的导语: 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发展

①“ 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如:

本报 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 运动员 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 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 人民日报》)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 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②“ 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臵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

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 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

5写作要求

新闻价值

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此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

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 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

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 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语言技巧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在导语写作中, 6技巧包括

①词序

和消息的“ 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臵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 美国宇航员XXXX。

[例2] 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 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我们发现,例2一下子就点出了“WHO”这个因素,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

②巧用动词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 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

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有效的新闻写作所选用的动词,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何事,而且还能告诉是如何发生的。优秀的记者会说拥挤的车辆“窒息了”而不是“塞满了”市中心,龙卷风“蹂躏了”而不是“破坏了”庄稼,罢工的工人“大叫大嚷地推翻了”而不是“拒绝了”对方提出的一套和解方案。

例: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 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 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固然动词的巧妙使用会令导语活色生香,但记者不能为获得此类效果而背离新闻事实。在寻求说明事实的动词时,新闻的真实性和用 词的准确性仍是第一位的。

③多用短句

用短句,这是新闻句式的重要特征。新闻界把新闻语言的简洁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在《美联社写作手册》中,“简洁”作为其中专门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在具体的报道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随处可见,而在一句话导语中最为明显。

例如: 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日本投降了!

今天,最后一个美国兵离开了 越南。

这样的导语可谓是简洁有力、 惜墨如金的典范之作。


相关内容

  • 新闻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 新闻写作技巧及投稿注意事项 [写作结构] 第一步,写好导语,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及参与人员 第二步,理清会议的程序 第三步,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 第四步,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会议类新闻写作注意点] 1 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2 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 ...

  • 信息员培训心得体会
  • "林西县教育系统信息员培训会"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28日,有幸参加了林西县教育局举办的信息员培训会,此次培训学习为期 1天,感受颇深.培训中我感受到上级领导对学校新闻信息的高度重视,认识到教育信息工 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合校六年来我一直兼职学校信息员工作,时间不短,缺乏工作 ...

  •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演讲稿
  •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我就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和大家作一交流,谈 不上上课,今天我只是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一些实践体会和工作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希望能给大家在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时,有所帮助,有所启示.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宣传工作重要性 宣传工作的作 ...

  • 应用写作在线作业
  • 1. [全部章节]案例分析:我有一个梦想(开场白) 马丁?路德?金 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①--今天我们就站在他的象征性的身影下②--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 ...

  • 新闻传播学概论
  • 一.中国新闻学的形成 1.徐宝璜1919年编写<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2.邵飘萍1923年编写<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3.戈公振1927年编写<中国报学史>,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二.<报刊的四 ...

  •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
  • 具有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 周年.澳门回归:2000年迎接新千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北京申奥成功.APEC上海会议.中国足球出线.中国入世:2002年党的十六大.釜山亚运会:2 ...

  • 简报的格式和写作
  • 简报的格式和写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写作网 点击数: 一.简报的格式 (一)报头 简报的报头有些类似公文的"红头",一般也是套红印刷,但又有一些不同之处. 首页间隔横线以上称为报头,由简报名称.期数.编发机关.日期.保密提示等项目组成. 简报除用"××简报& ...

  • 体育新闻学大纲
  • <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河北体育学院2010年修订的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 划制定.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理解掌握体育新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并且能够结合体育新闻实践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供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正确运 ...

  • 2015编导艺考各校校考真题
  • 2015各校校考真题 2015年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初试笔试题 一:文艺常识 下面题目任选一个,不低于500字. 1:评析<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 <牡丹亭>与<西厢记>爱情的异同. 3:评析<雷雨>繁漪的人物形象. 4.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