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灾难发生的时候

  十月三十一日晚上八点,我从香港飞台北,因为台风,飞机迟到了一个钟头。    “刚才下车。车门差点被风吹掉。”接机的朋友对我说。我则指着前面的路,要他专心开车,少说话。   风雨真是太大了,一片片水幕摔向车窗,能见度连五米都没有。   好不容易到家,打开电视,居然见到新航班机空难的字幕。   “天哪!你只差一点呢!”朋友说,“你命好,老天保佑你,没碰上。”   “不!”我阻止他,“大的灾难是无所谓命好命坏的。”   我这话其实是听一位精通命理的朋友说的。      集体的灾难是大家一起沉沦,无所谓幸与不幸      有一天我故意问那朋友:“如果算命先生发现去算命的人,都在同一年有厄运,不是就能早早知道那年当地可能有大的天灾人祸了吗?”   他笑笑:“不可能!因为集体的灾难是大家一起沉沦,既然一起倒霉,没了比较,就无所谓幸与不幸了。连坠机都一样,几个好命的人跟一群坏命的人一起搭机,命好也没有用,这不能怪算命的算不准。要怪整个‘大环境’。人可以跟‘小命’争,但是不能跟‘大命’争。”   第二天,台风过了,电视播出悲惨画面:断成三截的飞机在风雨中颤抖,一群群救难者,抬着一个个伤患和一包包尸体,在风雨中奔跑。   接着是医院的画面――   一位生还者回忆:   “我看到一个男人,全身的衣服都被烧光了,光溜溜的,只剩下鞋子和腰带。在救护车上,我们叫他坚强,对他说:‘你没有问题,马上就到医院了。’”这生还者自己受了伤,却直关心那个男人的情况,“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一对夫妻,幸运地坐在机尾,都活了。那妻子两手缠着纱布,显然受了伤,却笑着说:“以后看待人生的态度要改了,活着真好!”   电视换成下一条新闻,是基隆和汐止的大水,许多人都淹死了,更多人无家可归。   有人在水里推车子,有人在刷洗地上的稀泥,有人摊着手说:“住在这里十几年了,这是第一次,怎么想到搬?现在房子淹了水,有谁买?又怎么搬?”   令人不解的是,除了死者家属痛哭失声外,那些空难受伤的人,和家园淹水的人,没有一个哭,他们甚至笑,在苦笑。      不能要求同情,只好彼此同情      这使我想起一位九・二一大地震中毁了家的朋友,他到台北住一阵,说他还是要回家。   “在台北,看大家都好好的,显得我更可怜,还不如回埔里,跟那些同命相怜的乡亲在一起打拼。”临走时,他笑笑:“那样比较快乐。”   怪不得在美国常有些“失亲者聚会”。   许多失去“至亲”的人,定时聚在一起,说出自己的心情。   说的人一边说一边哭,听的人也一边听一边擦眼泪。每个人都是过来人,都能感受对方的心情。   哭着哭着,大家都不哭了,不是麻木,而是因为发现大家都一样,不能要求同情,只好彼此同情。   渐渐地,丧亲之痛,成为对生命的豁达。彼此倾诉心中之苦,互相指导“怎么走下面的路”。   据说丧亲者找心理医生的效果,远不如参加这种聚会。   也令我想起以前看过的纪录片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集中营里,一群群骨瘦如柴的犹太人,鼓着一双双眼睛,盯着镜头。   日本侵华时,一群群难民拖家带小,拉着牲口,扛着行李匆匆逃难,一个缠足的老妇人,挑着的行李掉了,赶紧弯腰拾起来,继续往前赶路。      “同舟一命”的想法是我们度过苦难的最大本钱      还有,沈从文写的湘西――   不讲理的地方军,抓土匪,一抓就是几百人,也不问清楚,就杀。又觉得杀太多了,要那群人到庙里掷�,一边生一边死。掷中生的人固然高兴,掷到死的人也没怎么伤心,大家一个跟着一个,到江边去等枪毙。   沈从文的笔多冷啊!好像血流成河都是平常事,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眼前常浮起他描写的受死的人群,没人怨,没人哭,甚至没人讲话,如同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和逃难的中国人,大家都没有声音,只是默默地承受。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过去读这句话,总觉得尼采是说:只有不悲观,才有力量克服困境。如同拳击手在被打到左眼时,右眼仍然要张开,才能防范再被打伤右眼。   但是今天,看那空难、风灾、地震中受苦的人们,我突然有了另一种领悟。   不是“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而是“同在苦难中的人们,没有悲观的权利,只能彼此疼惜。”   我那算命的朋友说得真好――   当天灾人祸、金融风暴的时候,就无所谓好命坏命了,因为大家都是“一命”。   这“同舟一命”的想法,是帮我们度过苦难最大的本钱,也是面对悲剧时最恰当的态度。      (选自台湾《中国时报》)   ・插图/左 耳・

  十月三十一日晚上八点,我从香港飞台北,因为台风,飞机迟到了一个钟头。    “刚才下车。车门差点被风吹掉。”接机的朋友对我说。我则指着前面的路,要他专心开车,少说话。   风雨真是太大了,一片片水幕摔向车窗,能见度连五米都没有。   好不容易到家,打开电视,居然见到新航班机空难的字幕。   “天哪!你只差一点呢!”朋友说,“你命好,老天保佑你,没碰上。”   “不!”我阻止他,“大的灾难是无所谓命好命坏的。”   我这话其实是听一位精通命理的朋友说的。      集体的灾难是大家一起沉沦,无所谓幸与不幸      有一天我故意问那朋友:“如果算命先生发现去算命的人,都在同一年有厄运,不是就能早早知道那年当地可能有大的天灾人祸了吗?”   他笑笑:“不可能!因为集体的灾难是大家一起沉沦,既然一起倒霉,没了比较,就无所谓幸与不幸了。连坠机都一样,几个好命的人跟一群坏命的人一起搭机,命好也没有用,这不能怪算命的算不准。要怪整个‘大环境’。人可以跟‘小命’争,但是不能跟‘大命’争。”   第二天,台风过了,电视播出悲惨画面:断成三截的飞机在风雨中颤抖,一群群救难者,抬着一个个伤患和一包包尸体,在风雨中奔跑。   接着是医院的画面――   一位生还者回忆:   “我看到一个男人,全身的衣服都被烧光了,光溜溜的,只剩下鞋子和腰带。在救护车上,我们叫他坚强,对他说:‘你没有问题,马上就到医院了。’”这生还者自己受了伤,却直关心那个男人的情况,“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一对夫妻,幸运地坐在机尾,都活了。那妻子两手缠着纱布,显然受了伤,却笑着说:“以后看待人生的态度要改了,活着真好!”   电视换成下一条新闻,是基隆和汐止的大水,许多人都淹死了,更多人无家可归。   有人在水里推车子,有人在刷洗地上的稀泥,有人摊着手说:“住在这里十几年了,这是第一次,怎么想到搬?现在房子淹了水,有谁买?又怎么搬?”   令人不解的是,除了死者家属痛哭失声外,那些空难受伤的人,和家园淹水的人,没有一个哭,他们甚至笑,在苦笑。      不能要求同情,只好彼此同情      这使我想起一位九・二一大地震中毁了家的朋友,他到台北住一阵,说他还是要回家。   “在台北,看大家都好好的,显得我更可怜,还不如回埔里,跟那些同命相怜的乡亲在一起打拼。”临走时,他笑笑:“那样比较快乐。”   怪不得在美国常有些“失亲者聚会”。   许多失去“至亲”的人,定时聚在一起,说出自己的心情。   说的人一边说一边哭,听的人也一边听一边擦眼泪。每个人都是过来人,都能感受对方的心情。   哭着哭着,大家都不哭了,不是麻木,而是因为发现大家都一样,不能要求同情,只好彼此同情。   渐渐地,丧亲之痛,成为对生命的豁达。彼此倾诉心中之苦,互相指导“怎么走下面的路”。   据说丧亲者找心理医生的效果,远不如参加这种聚会。   也令我想起以前看过的纪录片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集中营里,一群群骨瘦如柴的犹太人,鼓着一双双眼睛,盯着镜头。   日本侵华时,一群群难民拖家带小,拉着牲口,扛着行李匆匆逃难,一个缠足的老妇人,挑着的行李掉了,赶紧弯腰拾起来,继续往前赶路。      “同舟一命”的想法是我们度过苦难的最大本钱      还有,沈从文写的湘西――   不讲理的地方军,抓土匪,一抓就是几百人,也不问清楚,就杀。又觉得杀太多了,要那群人到庙里掷�,一边生一边死。掷中生的人固然高兴,掷到死的人也没怎么伤心,大家一个跟着一个,到江边去等枪毙。   沈从文的笔多冷啊!好像血流成河都是平常事,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眼前常浮起他描写的受死的人群,没人怨,没人哭,甚至没人讲话,如同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和逃难的中国人,大家都没有声音,只是默默地承受。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过去读这句话,总觉得尼采是说:只有不悲观,才有力量克服困境。如同拳击手在被打到左眼时,右眼仍然要张开,才能防范再被打伤右眼。   但是今天,看那空难、风灾、地震中受苦的人们,我突然有了另一种领悟。   不是“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而是“同在苦难中的人们,没有悲观的权利,只能彼此疼惜。”   我那算命的朋友说得真好――   当天灾人祸、金融风暴的时候,就无所谓好命坏命了,因为大家都是“一命”。   这“同舟一命”的想法,是帮我们度过苦难最大的本钱,也是面对悲剧时最恰当的态度。      (选自台湾《中国时报》)   ・插图/左 耳・


相关内容

  • 灾难新闻的报道原则
  • 灾难新闻的报道原则 重庆工商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 2010级 新闻学 一班 屈桢又 学号:2010074137 指导老师:梁华荣 摘要 如题,本论文主要研究灾难新闻的报道原则,众所周知,灾难分为自然性的和社会性的,如何报道,对于起到一个什么性质和程度的作用至关重要.回到事物的本质上,说白了,灾难就是 ...

  • 从社会悲剧到句法的悲剧
  • 从社会悲剧到句法的悲剧 --什么是<蓝>? 耿占春 (1) 眼前是王久辛的千行长诗<蓝>,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介入的"诗歌,它描述了令人感到无言.感到忧心的现实,它描述了面对这种现实人的无能,无能感已经成为最严峻的现实感:它描述了社会灾难,也揭示出在社会灾难 ...

  • 防灾胜于救灾--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
  • 防灾胜于救灾--灾难来临前的心理预防针 摘要:近年来,在灾后的心理干预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但如果将心理的运用仅仅停留在灾后创伤干预是远远不够的,防灾胜于救灾,不仅物质上我们要做好准备,心理上我们也要打好预防针,正确利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引导和发挥人心的力量,就是一份低投入.高回报的保险,就是与灾难对抗 ...

  • 正确看待科学技术
  • 正确看待科学技术 摘要:自从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灾难,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负面影响 20 ...

  • 灾难恢复计划
  • 损失减少 企业灾难恢复计划七步曲 正如现实生活中其它事物的不可预料性一样,企业很难预先知道其网络.数据中心运作过程中何时会受到威胁. 但减轻灾难的后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下面笔者给出可以帮助企业提供实用指南并实现高效的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计划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承认灾难的可能性 业务连续性及灾难 ...

  • 我国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对策研析
  • 摘 要:本文就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相关概念以及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应遵循的原则和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提出了事故灾难的预案编制应加入风险管理.脆弱性分析和能力评估分析的内容以及事故灾难的应急教育.宣传.培训和演练等方面的对策. 关 键 词:事故灾难:处置原则:预案编制 中图分类号:D63 ...

  • 后天,电影,危机意识,观后感,环保
  • 电影观后感之 <后天> 剧情简介: <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杰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显然 ...

  • 如何面对灾难
  • 作者: 中国教育报 2008年07期 一.震灾创伤之后,你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反应 害怕 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家人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精神崩溃或没办法控制自己. 害怕自己不能应对所发生的一切. 无助 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不知道 ...

  •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与地球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息:
  •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中透露了地球东西南北方位的变迁信息: 我们可以直接从八卦图中来分析,它透露了地球曾经发生过的换极信息,八卦是天地演化理论图,其中天的方位与地的方位发生过错位事件. 一: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 正体的先天八卦图如下[图中"巽(西)"改为"巽(风)&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