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3 信息来源:延安日报

作者:孙建华 杨海银 李东生 牛学锋 张 飞 周秀玲

按照这次城市经济调研的总体安排,调研组对宝塔区旅游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旅游景区、相关企业、市场和农家乐专业村,并召开了旅游专题座谈会,全面分析总结了宝塔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宝塔区是延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区总土地面积3556平方公里,总人口44.2万人。境内旅游资源富集,有唐代宝塔、宋代石刻等12处历史古迹;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等众多闻名中外的革命旧址。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红色旅游兴业”战略指导下,我区按照“建设旅游名区”的发展战略和“以圣地促旅游,以旅游促开发”的发展思路,依托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积极挖掘开发旅游新项目,使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休闲旅游互相结合,互为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市区已发展各类宾馆、酒店、招待所327家,其中:已挂牌的星级宾馆34家,准星级宾馆和酒店58家,旅行社31家,开放的旅游景区(点)有40多处,旅游购物商场(店)和娱乐场所50多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旅游专业村4个,休闲山庄6个,星级农家乐36个,农家乐经营户400多户。旅游从业人员达1.5万人,其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2000多人,特别是乡村旅游成为我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09年,全区共接待游客 3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4.6 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区GDP的8.5%,旅游就业人数占全区就业人口比例的12%,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旅游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先后成立了“宝塔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宝塔区农家乐管理领导小组”、“宝塔区假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黄金周指挥中心”等机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的意见》、《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等规范性、政策性文件,从不同方面引导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特别是区假日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属地管理”职能,在每年黄金周期间,坚持开展旅游行业安全秩序大检查,规范从业人员经营行为,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有力保证了辖区旅游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2、管理与开发并重,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拓展。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对“四·八”烈士陵

园、蟠龙、青化砭战役遗址、南泥湾景区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修建了陈列馆、广场,并实施绿化工程,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恢复了毛岸英生平事迹馆、冯庄中国第一团支部旧址、中央三局旧址和为人民服务讲话台等旧址,使红色旅游链条更加完整。

3、发挥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通过招商引资2000万元,开发建成了延安保卫战、走近毛泽东大型图片展等特色旅游项目,使延安红色旅游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参观教育型发展为参与互动型,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充分利用天然森林资源,引资5000万元,投资建设南蟠龙山休闲度假村,现已开工实施。目前,还有南泥湾、大陕北风情园等旅游项目已经达成投资30至80亿元开发协议,正在积极规划运作中。

4、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充分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农家乐,河庄坪镇、枣园镇、柳林镇、万花乡农家乐发展迅速。其中河庄坪镇井家湾村“农家乐”经营户71家,年接待量达15万人次,户均收入5万元,最好的达到3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上万元,让农户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实现了增收。以延安石窑宾馆、民俗文化村、农家乐专业村、休闲山庄等为载体,开发了住陕北石窑、品地方风味、赏民俗文化、骑马、射击、垂钓、驾车等休闲娱乐项目,使特色旅游的韵味更加浓厚,形式更加多样,深受游客喜爱。

二、发展优势

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旅游总量和效益还 不是很好,但我区在旅游资源和区位上有很大优势,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挖。

1、资源优势。我区拥有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相辉映,历史文化名城与优秀旅游城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资源。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至高性、唯一性、垄断性,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首选之地;花木兰、蓝花花等人文故事脍炙人口,流传久远;李广、范仲淹、沈括、杜甫等历史名人都留有胜迹。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黄土地质资源和生态资源,都是可开发利用的优势资源。

2、区位优势。宝塔区地处西部交通要道,北承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南接八百里秦川,是陕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包茂高速、210国道、神延铁路贯通南北,随着青兰高速的开通,神延铁路复线的建成,延安机场的迁建,宝塔区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人流、物流会进一步聚集。依托中心城市,区上可直接享受市上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带来的优势,为大力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客源优势。依托三大教育基地,每年来延安培训、考察、实践的人员至少在 400 万人次以上,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客源市场。只要在留住客人上下工夫,在吸引客人“眼球”上做文章,就可以带来更大的消费,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在看到旅游发展的巨大优势和空间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在发展旅游业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地改市、市改区以后,旅游景区和部分管理职能上划,区上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受到很大制约,无所作为的思想严重,全区上下没有真正形成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氛围。

2、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作用发挥不够。旅游质量监督所是管理旅游市场的执法机构,目前该机构无编制、人员,市场监管职能缺失。加之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旅游业务管理和培训跟不上,致使行业行为不规范,旅游市场运行比较混乱。

3、旅游商品市场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旅游商品市场大多分布在景区周围,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基础设施不配套,没有上档次的专业市场或旅游购物一条街。销售的旅游产品、纪念品种类单一,档次不高,没有精、细、优产品。而且一些市场产品质量不高,假冒伪劣产品、价格欺诈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旅游声誉。

4、旅游产业发展投入较少。旅游规划、项目开发、宣传促销、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5、旅游项目开发建设难,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

四、发展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2、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加快建设“旅游名区”。 按照“红色旅游带动、生态休闲支撑、市区共同开发、提升服务创收”的发展思路,唱响红色主题,打造绿色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委托国内知名专业咨询机构,认真搞好旅游项目策划,科学编制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好枣园红色旅游服务区、南泥湾旅游区、柳林生态观光旅游区、万花山旅游区、天河生态风景区五大旅游区项目的规划开发工作,进一步规范提升延安保卫战、井家湾黄土风情美食村以及农家乐专业村经营服务水平,通过项目带动做大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名区”。

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旅游项目发展资金,抓住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机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

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搞好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筛选、论证、储备和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培植招商主体,千方百计拓宽投资渠道。区财政每年要列支旅游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旅游项目规划、宣传推广、人才培训、旅游产品包装及特殊贡献奖励等,从而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4、积极做好旅游形象宣传和促销工作。积极参加中、省、市组织的旅游市场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组织旅游企业走出去对外推介宣传我区旅游产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广泛借助各种媒体、广告牌开展宣传,编印《旅游指南》、《旅游画册》等,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5、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认真组织研制开发具有我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工艺品、纪念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市场潜力的旅游产品生产企业。规范和新建一批旅游购物商场,优化、绿化、美化、净化旅游市场,丰富旅游产品,给游客足够的选择余地。强化各类酒店管理,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营造“让每一位游客到延安来都满意”的旅游环境。

6、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充实区旅游质量监督所工作人员,落实设备及办公经费,进一步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组织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实行农家乐、旅游购物、宾馆饭店等级管理制度。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旅游行业自律水平。

7、加强旅游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策划、善经营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制订和完善各项服务标准和责任制,推行旅游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务,不断提升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3 信息来源:延安日报

作者:孙建华 杨海银 李东生 牛学锋 张 飞 周秀玲

按照这次城市经济调研的总体安排,调研组对宝塔区旅游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旅游景区、相关企业、市场和农家乐专业村,并召开了旅游专题座谈会,全面分析总结了宝塔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宝塔区是延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区总土地面积3556平方公里,总人口44.2万人。境内旅游资源富集,有唐代宝塔、宋代石刻等12处历史古迹;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等众多闻名中外的革命旧址。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红色旅游兴业”战略指导下,我区按照“建设旅游名区”的发展战略和“以圣地促旅游,以旅游促开发”的发展思路,依托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积极挖掘开发旅游新项目,使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休闲旅游互相结合,互为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市区已发展各类宾馆、酒店、招待所327家,其中:已挂牌的星级宾馆34家,准星级宾馆和酒店58家,旅行社31家,开放的旅游景区(点)有40多处,旅游购物商场(店)和娱乐场所50多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旅游专业村4个,休闲山庄6个,星级农家乐36个,农家乐经营户400多户。旅游从业人员达1.5万人,其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2000多人,特别是乡村旅游成为我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09年,全区共接待游客 3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4.6 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区GDP的8.5%,旅游就业人数占全区就业人口比例的12%,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旅游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先后成立了“宝塔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宝塔区农家乐管理领导小组”、“宝塔区假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黄金周指挥中心”等机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的意见》、《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等规范性、政策性文件,从不同方面引导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特别是区假日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属地管理”职能,在每年黄金周期间,坚持开展旅游行业安全秩序大检查,规范从业人员经营行为,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有力保证了辖区旅游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2、管理与开发并重,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拓展。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对“四·八”烈士陵

园、蟠龙、青化砭战役遗址、南泥湾景区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修建了陈列馆、广场,并实施绿化工程,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恢复了毛岸英生平事迹馆、冯庄中国第一团支部旧址、中央三局旧址和为人民服务讲话台等旧址,使红色旅游链条更加完整。

3、发挥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通过招商引资2000万元,开发建成了延安保卫战、走近毛泽东大型图片展等特色旅游项目,使延安红色旅游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参观教育型发展为参与互动型,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充分利用天然森林资源,引资5000万元,投资建设南蟠龙山休闲度假村,现已开工实施。目前,还有南泥湾、大陕北风情园等旅游项目已经达成投资30至80亿元开发协议,正在积极规划运作中。

4、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充分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农家乐,河庄坪镇、枣园镇、柳林镇、万花乡农家乐发展迅速。其中河庄坪镇井家湾村“农家乐”经营户71家,年接待量达15万人次,户均收入5万元,最好的达到3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上万元,让农户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实现了增收。以延安石窑宾馆、民俗文化村、农家乐专业村、休闲山庄等为载体,开发了住陕北石窑、品地方风味、赏民俗文化、骑马、射击、垂钓、驾车等休闲娱乐项目,使特色旅游的韵味更加浓厚,形式更加多样,深受游客喜爱。

二、发展优势

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旅游总量和效益还 不是很好,但我区在旅游资源和区位上有很大优势,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挖。

1、资源优势。我区拥有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相辉映,历史文化名城与优秀旅游城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资源。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至高性、唯一性、垄断性,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首选之地;花木兰、蓝花花等人文故事脍炙人口,流传久远;李广、范仲淹、沈括、杜甫等历史名人都留有胜迹。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黄土地质资源和生态资源,都是可开发利用的优势资源。

2、区位优势。宝塔区地处西部交通要道,北承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南接八百里秦川,是陕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包茂高速、210国道、神延铁路贯通南北,随着青兰高速的开通,神延铁路复线的建成,延安机场的迁建,宝塔区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人流、物流会进一步聚集。依托中心城市,区上可直接享受市上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带来的优势,为大力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客源优势。依托三大教育基地,每年来延安培训、考察、实践的人员至少在 400 万人次以上,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客源市场。只要在留住客人上下工夫,在吸引客人“眼球”上做文章,就可以带来更大的消费,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在看到旅游发展的巨大优势和空间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在发展旅游业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地改市、市改区以后,旅游景区和部分管理职能上划,区上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受到很大制约,无所作为的思想严重,全区上下没有真正形成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氛围。

2、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作用发挥不够。旅游质量监督所是管理旅游市场的执法机构,目前该机构无编制、人员,市场监管职能缺失。加之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旅游业务管理和培训跟不上,致使行业行为不规范,旅游市场运行比较混乱。

3、旅游商品市场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旅游商品市场大多分布在景区周围,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基础设施不配套,没有上档次的专业市场或旅游购物一条街。销售的旅游产品、纪念品种类单一,档次不高,没有精、细、优产品。而且一些市场产品质量不高,假冒伪劣产品、价格欺诈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旅游声誉。

4、旅游产业发展投入较少。旅游规划、项目开发、宣传促销、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5、旅游项目开发建设难,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

四、发展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2、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加快建设“旅游名区”。 按照“红色旅游带动、生态休闲支撑、市区共同开发、提升服务创收”的发展思路,唱响红色主题,打造绿色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委托国内知名专业咨询机构,认真搞好旅游项目策划,科学编制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好枣园红色旅游服务区、南泥湾旅游区、柳林生态观光旅游区、万花山旅游区、天河生态风景区五大旅游区项目的规划开发工作,进一步规范提升延安保卫战、井家湾黄土风情美食村以及农家乐专业村经营服务水平,通过项目带动做大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名区”。

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旅游项目发展资金,抓住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机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

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搞好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筛选、论证、储备和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培植招商主体,千方百计拓宽投资渠道。区财政每年要列支旅游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旅游项目规划、宣传推广、人才培训、旅游产品包装及特殊贡献奖励等,从而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4、积极做好旅游形象宣传和促销工作。积极参加中、省、市组织的旅游市场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组织旅游企业走出去对外推介宣传我区旅游产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广泛借助各种媒体、广告牌开展宣传,编印《旅游指南》、《旅游画册》等,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5、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认真组织研制开发具有我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工艺品、纪念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市场潜力的旅游产品生产企业。规范和新建一批旅游购物商场,优化、绿化、美化、净化旅游市场,丰富旅游产品,给游客足够的选择余地。强化各类酒店管理,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营造“让每一位游客到延安来都满意”的旅游环境。

6、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充实区旅游质量监督所工作人员,落实设备及办公经费,进一步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组织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实行农家乐、旅游购物、宾馆饭店等级管理制度。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旅游行业自律水平。

7、加强旅游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策划、善经营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制订和完善各项服务标准和责任制,推行旅游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务,不断提升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内容

  •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调研报告
  • 根据领导上的分工,前段时间,我重点围绕旅游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本人在调研中形成的一些初步认识和建议向常委会作简要汇报,并就有关问题提请常委研究: 一.关于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在许多国家被喻为顶天立地的产业.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短短 ...

  • 近年来国家关于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政策汇总
  • 近年来国家关于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政策汇总 2015/8/7 15:02:21 来源:旅游规划观察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消费.加速经济发展等具有很大的作用,为充分挖掘旅游投资和旅游消费增长潜力,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通过逐步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 ...

  • 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 县旅游资源在全市来讲是比较丰富的,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县共接待游客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80万元,占gdp的1.4%,全省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为8.5%,××的这一比重比全省低7.1个百分点.××的旅游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潜能远没有挖掘和释放出来.如何加快××县旅游业的发 ...

  • 国务院关于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 发布:2012-01-06 14:42:27  来源:中国人大网  作者:邵琪伟  浏览:4473次 [大 中 小] (一)把发展旅游业纳入国家战略体系. 一是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旅游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 ...

  • 省旅游局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
  • 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按照中央和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局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根据省委关于分析检查阶段的要求,结合我省旅游工作实际,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省旅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现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省旅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 ...

  • 2011年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 围绕大局 加快发展 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在2011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厦门市旅游局 (2011年3月10日) 同志们: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度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 ...

  •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去年底,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了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联合有关民主党派和县(市)政协开展调研.6月份 ...

  • 清流县关于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
  • 清流县关于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 5月21日-26日,由县委书记陈有极,政协主席.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许天赠,县委副书记.花卉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林和平及县有关乡镇.部门领导组成的考察团,深入云南昆明.呈贡(斗南).九乡.丽江等地,着重就鲜切花卉.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期间走访了有关政府部 ...

  • 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的调查报告
  • 一.外出考察的基本情况(略) 二.外出考察的几点体会 1.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是加速推进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的不二法门.我县应建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各方面资金捆绑使用,重拳出击,政府先要搭好框架,由公司带头,农户填空. 2.面向大众,低档消费是农家乐的最好定位. 3.宣传造势应当先走一步,舍得下本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