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防护应急预案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编制。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医院职业安全防护系统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保障医院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各类危害。
2、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开展职业安全防护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4、 快速反应,措施有力。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制度,强化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突发性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协调与配合的能力。
第二条
一、危险源 1、法定的传染病达39种(包括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 2、中心属于人员高度密集场所,X光机、高压锅。一旦事故发生,将对医护员工生命身体造成威胁。
二、危害程度 各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导致人民群众的身体、医护员工、医院诊疗秩序遭受破坏,可能对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职业安全防护极为重要。
第三条
一、机构及职责
(一)组长由中心领导担任,成员由中心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贯彻落实各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接受市委市政府的应急决策、部署和领导;接受卫生局应急指挥机构的调度;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心应急体系;研究决定中心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统一领导中心应急工作;指挥中心系统应急处置实施工作。
(二)中心应急领导小主要职责: 对各部门执行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相关部门共同负责职业安全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承担日常应急事务、协调工作。 应急专家组 中心建立应急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组建应急专家组,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中心各部门应急工作机构
第四条 应急处置
一、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办在做好信息报告的同时,要启动预案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二、应急救援 发生突发事件时,中心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情况需要,调度人员、资源对病人进行救治、支援;适当情形请求地方政府启动社会应急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三、后期处置 1、恢复与重建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后续救治、中心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对于重点部位和特殊区域,要认真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实施。 2、调查与评估 应急办、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对特别重大、重大以及影响范围较大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相关职能部门按季度、年度对突发事件处置及应急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在事件处置过程中,事发部门和参与事件处置的相关部门要及时收集各类数据,开展事件处置过
程分析和评估。事件结束后,要及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加强和改进同类事件应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第五条 应急保障
一、 通信与信息保障 1、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组织建设,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应急通信,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通信畅通。
二、 应急队伍保障 1、按照“平急结合、反应快速”的原则,持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应急医疗救援队伍,主要负责科室内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按要求参加其他应急医疗救援。
三、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装备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并建立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确保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需要。 2、建立应急物资管理标准,确保各类救援药品、器械等物资的日常维护良好、配置充足,并做到及时补充、更换。 3、实行应急救援资源共享、统一调拨机制,各部门参与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
四、技术保障和其他 1、建立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将应急科学研究工作纳入科技发展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开展应急装备。 2、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不断引进、更新应急技术,改进应急技术设备,提高应急设施水平,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高效、准确、快捷、先进的技术保障。
第六条培训和演练:
1、每年组织一次中心应急演练培训,明确应急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要求。 2、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通过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每年至少举行1次;现场处置方案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适时开展演练,要明确应急演练的通知下发、实施方案、内容、时间、地点、要求等。3、加强医疗救治工作等基本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对应急队伍的实战演练,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4、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现场处理能力。
第七条奖 惩
对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中心给予表彰和奖励。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工作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个人,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职业安全防护应急预案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编制。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医院职业安全防护系统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保障医院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各类危害。
2、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开展职业安全防护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4、 快速反应,措施有力。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制度,强化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突发性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协调与配合的能力。
第二条
一、危险源 1、法定的传染病达39种(包括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 2、中心属于人员高度密集场所,X光机、高压锅。一旦事故发生,将对医护员工生命身体造成威胁。
二、危害程度 各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导致人民群众的身体、医护员工、医院诊疗秩序遭受破坏,可能对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职业安全防护极为重要。
第三条
一、机构及职责
(一)组长由中心领导担任,成员由中心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贯彻落实各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接受市委市政府的应急决策、部署和领导;接受卫生局应急指挥机构的调度;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心应急体系;研究决定中心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统一领导中心应急工作;指挥中心系统应急处置实施工作。
(二)中心应急领导小主要职责: 对各部门执行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相关部门共同负责职业安全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承担日常应急事务、协调工作。 应急专家组 中心建立应急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组建应急专家组,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中心各部门应急工作机构
第四条 应急处置
一、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办在做好信息报告的同时,要启动预案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二、应急救援 发生突发事件时,中心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情况需要,调度人员、资源对病人进行救治、支援;适当情形请求地方政府启动社会应急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三、后期处置 1、恢复与重建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后续救治、中心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对于重点部位和特殊区域,要认真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实施。 2、调查与评估 应急办、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对特别重大、重大以及影响范围较大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相关职能部门按季度、年度对突发事件处置及应急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在事件处置过程中,事发部门和参与事件处置的相关部门要及时收集各类数据,开展事件处置过
程分析和评估。事件结束后,要及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加强和改进同类事件应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第五条 应急保障
一、 通信与信息保障 1、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组织建设,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应急通信,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通信畅通。
二、 应急队伍保障 1、按照“平急结合、反应快速”的原则,持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应急医疗救援队伍,主要负责科室内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按要求参加其他应急医疗救援。
三、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装备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并建立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确保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需要。 2、建立应急物资管理标准,确保各类救援药品、器械等物资的日常维护良好、配置充足,并做到及时补充、更换。 3、实行应急救援资源共享、统一调拨机制,各部门参与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
四、技术保障和其他 1、建立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将应急科学研究工作纳入科技发展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开展应急装备。 2、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不断引进、更新应急技术,改进应急技术设备,提高应急设施水平,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高效、准确、快捷、先进的技术保障。
第六条培训和演练:
1、每年组织一次中心应急演练培训,明确应急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要求。 2、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通过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每年至少举行1次;现场处置方案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适时开展演练,要明确应急演练的通知下发、实施方案、内容、时间、地点、要求等。3、加强医疗救治工作等基本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对应急队伍的实战演练,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4、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现场处理能力。
第七条奖 惩
对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中心给予表彰和奖励。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工作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个人,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