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1 11:41:34)
转载▼
标签: 美食
巴陵
梅山
饮食
食材
杂谈
分类: 图书
作者:巴陵(@巴陵码字2012)
《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美食蕴藏一方人文,古梅山巴陵行走全国,尝遍各地名肴和小吃及特色饮食。纵观古今中外,有无数的饕餮者,也有数不尽的品食者,但真正意义上可以称得上美食家和品食家的人却极其稀少。很多美食著作把笔墨浪费在写“吃”和“食”的感观上,却很少谈到“味”和“品”的雅兴。味是美食本身的味道和散发出来的气息,也是作者通过美食所挖掘和察觉的地域人文;品是美食家的一种行为方式,表现出他的闲情逸致和学识素养。行走大江南北,吃遍天下美食,一个“味”字既是作者的食旅之获,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一个“品”字既是作者的尝食素质,也是文章的精髓所致。在行走的美食路上,巴陵肆意的寻找旅途的美食,把旅行当作美食探秘的线路,挖掘隐藏在当地民居深处的人文素养以及美食的存在意义。巴陵走在味觉的边缘,不为味觉所迷失,却以一个边缘人的身份和姿态更清楚地看到了美食中所深藏的文化故事和人文历史。
序言
华夏大地地广物博,各地气候、土壤、雨量、阳光、经纬度不一,物产各异,各民族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逐渐形成自己的传统饮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累积,形成今天的饮食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就是饮食大军,他们为了生存和活命都要寻找可食之源,制作自己喜爱的和抗饥的食物来饱肚子。所以,我国美食源于民间,隐藏于民间,等待食客去发现和寻找。
我出生在古梅山深处,梅山饮食的奇异独特又古老原始,即有茹毛饮血也有精工细作,我在外旅食十余年里,发现湖广、云贵川等地都有梅山饮食的影子。梅山深处是个落后的深山沟,饮食没有被现代烹饪技法和现代化所取代,还是传统制作。
我是古梅山嫡系后裔,祖先由唐代迁徙至此,与梅山土著融合,并继承和发扬梅山血脉。父系为山主,拥有森林、土地、矿山;母系为茶农,以采茶、贩茶为业,到祖父和外祖父时代已经衰弱。祖父开荒垦地种植梅山五谷,我出生已有充足的粮食;外祖父春夏两季贩茶资江,游食资江沿岸和洞庭湖畔以及武汉,把好吃、爱吃、寻吃、做吃的习性传染给我。在父母的抚养下,我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能尝到祖父和外祖父喜爱的食物,特别是稀罕的肉类、鱼类、酒类和营养品,他们都让我尝、吃,并告诉我味道和吃法,也训练我的品味本领,这些童年的记忆非常深刻,让我成年之后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这些年受益匪浅。
十九岁,我离开梅山走进城市,纠缠我的难题是吃、喝,从小受梅山饮食的滋养,很难适应城市的面食和怪异的饭菜。城市的早晨是粉、面当家,中晚餐是五花八门的异地食物混杂,我如陷入荒岛,开始挨饿抵抗,接着是适应、顺从。身居城市,为了生存和饱肚子,不得不接受面食和其他食物的馈赠和浇灌,改变我古老的饮食习惯。
大学时期,我写了不少习作,多是些乡土散文,其中贯穿了很多梅山饮食文化,既是怀念也是重生。我开始关注城市的饮食,把新鲜食物记录下来。这十多年以来,我一直关注城市饮食的原材料和烹饪方法。我在城市吃到的食物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乡间食物,厨师在注重味形色器的美观时,已大量使用半成品食材,食物中增加了激素和速生成分,污染严重,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注重挖掘民间食材,寻找优良和健康的烹饪技巧。为了让我所发现的民间美食进入城市,贡献给城市“忍饥挨饿”的人类,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发现的过程变成文字,便于保存和传播。
从二00三年起,我利用出差、旅游、探亲的机会,尝食各地美食,在当地文友和编辑的陪伴下品味名菜、名优小吃,了解原汁原味的民间美食,我再用文字向读者推荐。我吃到的这些美食,都是与我的一次偶遇,我是带有尝食和体验接触这些食物的,无法全面考察它的细枝末叶和历史来源,只能探索一二。在长沙,我可以吃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我却讲究现场感,喜欢深入原产地,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人文地理及土壤、气候、阳光、水分等形因;再了解美食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及对这道美食起到推动作用的人和事及形成鼎盛之势的过程进行一个全面了解;经过我的尝食,了解这道美食的文化味和生活习气,感悟它的精髓所在,加入我独特的品味方式和味觉识别能力,对每道美食进行细微的区别和鉴赏,形成自己的文字;再对食材和配料及烹饪方法、技巧及主要食材的药性、营养成分进行鉴定、区别,始成一文。
我写美食散文,始终抱着一个信仰——各地百姓的饮食贡献,是普天下人的口福。把我吃到的极品美味介绍给读者朋友,让他们通过我的文字去了解、品味那些美食,再去当地体验、挖掘、推广。我注重挖掘每道美食的文化底蕴,进行改良推荐给厨师、餐馆,再推荐给食客,给人类留住口福和味道。
一直以来,我在做兼职的美食推广工作,不仅推荐美食的外形,还要推广产地的文化和人文,做到推广产地文化的功能。我一直在寻觅一条绝佳的推广之路,让我所发现的美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介绍:
方八另,笔名巴陵。男,湖南新化人,现居长沙,从事图书编辑和策划,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民族食文化委员会会员,职业书评人,旅游美食专栏作家,湖南省科技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曾主笔《湖南省旅游志》等史志专著;出版简体饮食随笔集《尝遍大中国》、《一本书吃遍中国》、《食全酒美》、《觅食——从南向北,边走边尝》、《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妈妈的味道》、《遍地炊烟》等,出版繁体饮食随笔集《尝遍大中国》、《尝遍大中国(二)》、《美食藏民间》等;出版散文随笔集《村庄散记》、《浮生物语》等;旅游散文集《纸上闲游》等,读书随笔集《书勤嫁翼》等。
推荐语:
巴陵从事美食散文创作十余年,创作了百余万字的美食散文作品。曾在《科学与文化》、《四川航空》、《安庆晚报》、《呼和浩特晚报》、《政治协商报》、《车友报》、《航空画报》等报刊开设专栏、专版、专题十多个。巴陵的美食散文善于挖掘地方饮食的历史文化,通过他的品味,感知美食的味道,把读者带入一个滋味的世界。巴陵与湘菜名厨过从甚密,关注饮食原材料及其历史文化,主要挖掘地方饮食的文化,表现美食的历史文化和品味美食的味道。巴陵的味觉功能十分敏锐,能够感触及其细微的区别和抓住独有的味色,形成独特的文字,让人读后想吃,吃后回味。巴陵的每一篇美食文章都涉及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文地理、食材、味觉、制作方法和人际交往等内容,注重美食的人文和历史,传达当地的风土民情,形成巴陵食经。
目录
梅山砧板肉
沅陵晒兰肉
萝卜丝扣肉
石鼓鱼
血粑鸭
猪血丸子
炖牛鞭
豆腐年代
豌豆颠的颜色欲望
梅山雷打鸭
羊肉粉皮
敦煌洋芋粉
过年腊肉
酒蒜花
花猪肉,白辣椒
洋芋饭
三合汤
山胡椒
平江炸肉
长沙瓿豆角
臭豆腐,臭豆腐
冻豆腐
三合泥
湘西社饭
米豆腐
刨盐鱼
南京哧啦
江永田螺鸡
钱粮湖土鸭
百味粉
益阳黄焖鸡
冬笋腊牛肉
临澧钵子肥肠
江华豆腐酿
辰溪酸萝卜
剁辣椒鱼头
馋嘴的记忆
狗肉香
换茶
蒸茶
津市牛肉粉
冒菜
临安烧豆腐
野水鸭
牛骨头炖萝卜丝
小锅盔
北京驴打滚
河间火烧
水芹菜
米粉肉
煨豆腐
霉豆腐
油豆腐
枝头青绿说香椿
猪肚煨鱼翅
胡葱
地菜煮鸡蛋
口味蛇
火宫殿
东北特色美食
《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巴陵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书号ISBN978-7-302-35861-9。由北京天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陈赋先生策划,属博物馆系列品牌之一,首印1万册,已经在全国新华书店、图书城及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电商有卖。为异形16开,200P,插图80余幅,四色印刷,定价52.00元。
---------------------------------------------------------------------------------
欢迎关注“ Bestfood 美食中国”公共微信号( BFIC888 )和同名新浪微博
“Bestfood美食中国”是国内首家中英文美食网站,致力于创建链接食客、餐厅和数字媒体的内容网络和生态系统,为热爱美食人士带来非凡的体验和乐趣。目前我们已经采访了1000多家餐厅,美食评论与70万美食订阅用户分享。欢迎上海、北京、广州的特色餐厅和酒店邀请我们的美食作者到贵店试菜采访,也欢迎您向我们推荐您心仪的餐厅,推荐时请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敬请垂询:[email protected],或微信: simonxinpan 。
分享:
0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10)┊ 评论 (0)┊ 收藏(0) ┊转载 ┊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前一篇:【资讯】福楼咖啡落户芳草地,诠释轻奢新姿态
(2014-11-11 11:41:34)
转载▼
标签: 美食
巴陵
梅山
饮食
食材
杂谈
分类: 图书
作者:巴陵(@巴陵码字2012)
《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美食蕴藏一方人文,古梅山巴陵行走全国,尝遍各地名肴和小吃及特色饮食。纵观古今中外,有无数的饕餮者,也有数不尽的品食者,但真正意义上可以称得上美食家和品食家的人却极其稀少。很多美食著作把笔墨浪费在写“吃”和“食”的感观上,却很少谈到“味”和“品”的雅兴。味是美食本身的味道和散发出来的气息,也是作者通过美食所挖掘和察觉的地域人文;品是美食家的一种行为方式,表现出他的闲情逸致和学识素养。行走大江南北,吃遍天下美食,一个“味”字既是作者的食旅之获,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一个“品”字既是作者的尝食素质,也是文章的精髓所致。在行走的美食路上,巴陵肆意的寻找旅途的美食,把旅行当作美食探秘的线路,挖掘隐藏在当地民居深处的人文素养以及美食的存在意义。巴陵走在味觉的边缘,不为味觉所迷失,却以一个边缘人的身份和姿态更清楚地看到了美食中所深藏的文化故事和人文历史。
序言
华夏大地地广物博,各地气候、土壤、雨量、阳光、经纬度不一,物产各异,各民族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逐渐形成自己的传统饮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累积,形成今天的饮食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就是饮食大军,他们为了生存和活命都要寻找可食之源,制作自己喜爱的和抗饥的食物来饱肚子。所以,我国美食源于民间,隐藏于民间,等待食客去发现和寻找。
我出生在古梅山深处,梅山饮食的奇异独特又古老原始,即有茹毛饮血也有精工细作,我在外旅食十余年里,发现湖广、云贵川等地都有梅山饮食的影子。梅山深处是个落后的深山沟,饮食没有被现代烹饪技法和现代化所取代,还是传统制作。
我是古梅山嫡系后裔,祖先由唐代迁徙至此,与梅山土著融合,并继承和发扬梅山血脉。父系为山主,拥有森林、土地、矿山;母系为茶农,以采茶、贩茶为业,到祖父和外祖父时代已经衰弱。祖父开荒垦地种植梅山五谷,我出生已有充足的粮食;外祖父春夏两季贩茶资江,游食资江沿岸和洞庭湖畔以及武汉,把好吃、爱吃、寻吃、做吃的习性传染给我。在父母的抚养下,我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能尝到祖父和外祖父喜爱的食物,特别是稀罕的肉类、鱼类、酒类和营养品,他们都让我尝、吃,并告诉我味道和吃法,也训练我的品味本领,这些童年的记忆非常深刻,让我成年之后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这些年受益匪浅。
十九岁,我离开梅山走进城市,纠缠我的难题是吃、喝,从小受梅山饮食的滋养,很难适应城市的面食和怪异的饭菜。城市的早晨是粉、面当家,中晚餐是五花八门的异地食物混杂,我如陷入荒岛,开始挨饿抵抗,接着是适应、顺从。身居城市,为了生存和饱肚子,不得不接受面食和其他食物的馈赠和浇灌,改变我古老的饮食习惯。
大学时期,我写了不少习作,多是些乡土散文,其中贯穿了很多梅山饮食文化,既是怀念也是重生。我开始关注城市的饮食,把新鲜食物记录下来。这十多年以来,我一直关注城市饮食的原材料和烹饪方法。我在城市吃到的食物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乡间食物,厨师在注重味形色器的美观时,已大量使用半成品食材,食物中增加了激素和速生成分,污染严重,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注重挖掘民间食材,寻找优良和健康的烹饪技巧。为了让我所发现的民间美食进入城市,贡献给城市“忍饥挨饿”的人类,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发现的过程变成文字,便于保存和传播。
从二00三年起,我利用出差、旅游、探亲的机会,尝食各地美食,在当地文友和编辑的陪伴下品味名菜、名优小吃,了解原汁原味的民间美食,我再用文字向读者推荐。我吃到的这些美食,都是与我的一次偶遇,我是带有尝食和体验接触这些食物的,无法全面考察它的细枝末叶和历史来源,只能探索一二。在长沙,我可以吃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我却讲究现场感,喜欢深入原产地,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人文地理及土壤、气候、阳光、水分等形因;再了解美食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及对这道美食起到推动作用的人和事及形成鼎盛之势的过程进行一个全面了解;经过我的尝食,了解这道美食的文化味和生活习气,感悟它的精髓所在,加入我独特的品味方式和味觉识别能力,对每道美食进行细微的区别和鉴赏,形成自己的文字;再对食材和配料及烹饪方法、技巧及主要食材的药性、营养成分进行鉴定、区别,始成一文。
我写美食散文,始终抱着一个信仰——各地百姓的饮食贡献,是普天下人的口福。把我吃到的极品美味介绍给读者朋友,让他们通过我的文字去了解、品味那些美食,再去当地体验、挖掘、推广。我注重挖掘每道美食的文化底蕴,进行改良推荐给厨师、餐馆,再推荐给食客,给人类留住口福和味道。
一直以来,我在做兼职的美食推广工作,不仅推荐美食的外形,还要推广产地的文化和人文,做到推广产地文化的功能。我一直在寻觅一条绝佳的推广之路,让我所发现的美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介绍:
方八另,笔名巴陵。男,湖南新化人,现居长沙,从事图书编辑和策划,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民族食文化委员会会员,职业书评人,旅游美食专栏作家,湖南省科技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曾主笔《湖南省旅游志》等史志专著;出版简体饮食随笔集《尝遍大中国》、《一本书吃遍中国》、《食全酒美》、《觅食——从南向北,边走边尝》、《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妈妈的味道》、《遍地炊烟》等,出版繁体饮食随笔集《尝遍大中国》、《尝遍大中国(二)》、《美食藏民间》等;出版散文随笔集《村庄散记》、《浮生物语》等;旅游散文集《纸上闲游》等,读书随笔集《书勤嫁翼》等。
推荐语:
巴陵从事美食散文创作十余年,创作了百余万字的美食散文作品。曾在《科学与文化》、《四川航空》、《安庆晚报》、《呼和浩特晚报》、《政治协商报》、《车友报》、《航空画报》等报刊开设专栏、专版、专题十多个。巴陵的美食散文善于挖掘地方饮食的历史文化,通过他的品味,感知美食的味道,把读者带入一个滋味的世界。巴陵与湘菜名厨过从甚密,关注饮食原材料及其历史文化,主要挖掘地方饮食的文化,表现美食的历史文化和品味美食的味道。巴陵的味觉功能十分敏锐,能够感触及其细微的区别和抓住独有的味色,形成独特的文字,让人读后想吃,吃后回味。巴陵的每一篇美食文章都涉及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文地理、食材、味觉、制作方法和人际交往等内容,注重美食的人文和历史,传达当地的风土民情,形成巴陵食经。
目录
梅山砧板肉
沅陵晒兰肉
萝卜丝扣肉
石鼓鱼
血粑鸭
猪血丸子
炖牛鞭
豆腐年代
豌豆颠的颜色欲望
梅山雷打鸭
羊肉粉皮
敦煌洋芋粉
过年腊肉
酒蒜花
花猪肉,白辣椒
洋芋饭
三合汤
山胡椒
平江炸肉
长沙瓿豆角
臭豆腐,臭豆腐
冻豆腐
三合泥
湘西社饭
米豆腐
刨盐鱼
南京哧啦
江永田螺鸡
钱粮湖土鸭
百味粉
益阳黄焖鸡
冬笋腊牛肉
临澧钵子肥肠
江华豆腐酿
辰溪酸萝卜
剁辣椒鱼头
馋嘴的记忆
狗肉香
换茶
蒸茶
津市牛肉粉
冒菜
临安烧豆腐
野水鸭
牛骨头炖萝卜丝
小锅盔
北京驴打滚
河间火烧
水芹菜
米粉肉
煨豆腐
霉豆腐
油豆腐
枝头青绿说香椿
猪肚煨鱼翅
胡葱
地菜煮鸡蛋
口味蛇
火宫殿
东北特色美食
《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巴陵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书号ISBN978-7-302-35861-9。由北京天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陈赋先生策划,属博物馆系列品牌之一,首印1万册,已经在全国新华书店、图书城及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电商有卖。为异形16开,200P,插图80余幅,四色印刷,定价52.00元。
---------------------------------------------------------------------------------
欢迎关注“ Bestfood 美食中国”公共微信号( BFIC888 )和同名新浪微博
“Bestfood美食中国”是国内首家中英文美食网站,致力于创建链接食客、餐厅和数字媒体的内容网络和生态系统,为热爱美食人士带来非凡的体验和乐趣。目前我们已经采访了1000多家餐厅,美食评论与70万美食订阅用户分享。欢迎上海、北京、广州的特色餐厅和酒店邀请我们的美食作者到贵店试菜采访,也欢迎您向我们推荐您心仪的餐厅,推荐时请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敬请垂询:[email protected],或微信: simonxinpan 。
分享:
0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10)┊ 评论 (0)┊ 收藏(0) ┊转载 ┊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前一篇:【资讯】福楼咖啡落户芳草地,诠释轻奢新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