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总结之"顺乎世界之潮流"

“睁眼看世界”·

1. 背景

(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2)经世致用的思想的影响,西学东渐的影响。

(3)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改变了对西方的看法。

(4)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

2.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林则徐—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文化的先河) ①活动: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编辑《四洲志》(翻译)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介绍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等书籍。

②影响:这些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

①著作: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了《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②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长处;“制夷”—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③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 影响

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因此也就不可能寻求到真正的强国御侮之 道。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1.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年代)时期,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

西学的传入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

2. 目的: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3. 含义: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

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4. 实践:洋务运动

5.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6. 评价: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局限性:没有涉及政治、文化制度的局面。

维新变法·

1. 早期维新思想

(1)时代背景

①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②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早期资产阶级为新思想产生,奠定了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进展。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条件

①实践基础:洋务运动的开展。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思想基础: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突破“器物”限制。(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的传入。)

(3)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冯桂芳、郑观应、王韬等

(4)主要观点: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5)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6)影响:反应了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主张。

2. 维新思想

(1)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和宣传活动:

康有为: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

a .1895年,他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b .1898年,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c .变法期间,他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原因:①儒学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始终弱小

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梁启超:

a .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b .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谭嗣同: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是宣传西学的第一人---中国启蒙思想的第一人。

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 .主张“主权在民,民主君仆”

严复的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2)意义

①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这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②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③维新派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只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 批判封建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④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启蒙意识---最深远的影响)

3. 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同点

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都主张变法图存。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睁眼看世界”·

1. 背景

(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2)经世致用的思想的影响,西学东渐的影响。

(3)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改变了对西方的看法。

(4)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

2.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林则徐—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文化的先河) ①活动: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编辑《四洲志》(翻译)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介绍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等书籍。

②影响:这些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

①著作: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了《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②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长处;“制夷”—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③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 影响

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因此也就不可能寻求到真正的强国御侮之 道。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1.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年代)时期,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

西学的传入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

2. 目的: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3. 含义: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

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4. 实践:洋务运动

5.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6. 评价: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局限性:没有涉及政治、文化制度的局面。

维新变法·

1. 早期维新思想

(1)时代背景

①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②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早期资产阶级为新思想产生,奠定了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进展。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条件

①实践基础:洋务运动的开展。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思想基础: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突破“器物”限制。(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的传入。)

(3)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冯桂芳、郑观应、王韬等

(4)主要观点: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5)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6)影响:反应了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主张。

2. 维新思想

(1)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和宣传活动:

康有为: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

a .1895年,他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b .1898年,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c .变法期间,他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原因:①儒学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始终弱小

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梁启超:

a .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b .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谭嗣同: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是宣传西学的第一人---中国启蒙思想的第一人。

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 .主张“主权在民,民主君仆”

严复的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2)意义

①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这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②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③维新派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只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 批判封建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④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启蒙意识---最深远的影响)

3. 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同点

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都主张变法图存。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相关内容

  • 徐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公开课材料申蓉学案[顺乎世界之潮流]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 1. 背景:(1)国内:①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②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 ③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它们为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商品 ...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第三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认 ...

  • 2016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的结论段?
  • 2016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的结论段? 2016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的结论段? 1引题 高考中,阅卷老师评判考生作文的平均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分钟不到,不能"细读",只能"概览"的.所谓"概览",就是快速地浏览卷面,关键的地方 ...

  • 权威[道家智慧与现代社会]期末考题及答案
  • [由于文件小了不能上传,所以--]理解并解释1.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根据课件总结,无确定答案]意思:坚持以无私的心态,反而成就了个人.事物的表象与内涵有时并不一致.广为施与反而更加富足.人们的行为应该顺乎自然,不要刻意追求.2.景无情不活.[同上]意思是:美丽的景物若没有人的情感融入,就不会显得 ...

  • [建党伟业]经典台词
  • <建党伟业>经典台词 1.孙中山台词:"民国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然则成立以来,平等被无视,自由被蹂躏,博爱精神荡然无存!以先烈无量之鲜血.无量之头颅所换来的"共和"之空名;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一切,法律不答应,四万万民众更不会答应!" &qu ...

  • [历史教材目录]高中教科书[历史]目录(人民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目录(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与探究之一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

  • 高二历史3.1学案
  • 三 走向共和 [课程标准] 1 民主共和思想的产生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1) 1894年,孙中山在" "的誓词中,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的主张. [重点]维新思想的 ...

  • 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何关系
  • 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如何理解三者的关系? 1.(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在实践中取得重大发展和突破的重要思想保证,对解决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 ...

  • 文明礼仪起源
  • 海南大学 国际接待礼仪期末作业 姓名:纾扬 学院:人文传播学院 年级:2009级 专业:广告学(网络传播方向) 学号:[1**********]034 浅谈礼仪的起源 摘要: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作为中华民族 文化的基础,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