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三个代表三个代表三个代表个代表

!

!

三个代表”“

宋贵伦

!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对毛泽东思想

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它从根本上进一步我们要建设一个什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

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一步研究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论述,准确把握其涵义并加以贯彻落实,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本文拟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

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这“三个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新的历史实践,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出的新的高度概括。以此为理论基础,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新的实践基础,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科学体系。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牢牢把握“三条主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努力做到“三个尊重”,即:充分尊重实践、尊重生产力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三个标准”,即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群众拥护标准,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向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迈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贯穿于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全过程。邓小平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

三个活的灵魂”到“三个有利!从“于”: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了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全面总结了历史经验,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决议》从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

线$##’

历史地位;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我们的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而且将更充分地证明这一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是尊重实践,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关键是坚持实践标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反复强调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规范表述。这条基本路线,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概括,是邓小平理论的主体结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核心是尊重生产力,关键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根基而且贯穿在邓小平的整个理论之中。邓小平同志多次讲:“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他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群众。在执政的情况下,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主要是端正党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核心是尊重群众,关键是坚持群众拥护标准,即: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这样,“三条主线”、“三个尊重”、“三个标准”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共同贯穿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之中。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三个有利于”。

要文献、中央《关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和十五大报告。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四大以来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并明确地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如果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南方谈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使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那么,十四大以后,特别是十五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诸多方面又使邓小平理论有了新的发展。这种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探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同时,也丰富和发#、

展了邓小平理论;在将邓小平理论写在党的旗帜上的同时,也渗透了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思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学习、阐述、实践邓小平理论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这集中体现在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文献和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在邓小平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等。特别是十五大报告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论述,关于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的论述,关于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述,关于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论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关于扩大基层民主的论述,关于“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论述,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理论进一步作了阐发,并明确提出了党在该阶段的基本纲领。

按照邓小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要求,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比较完整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涵;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论述了党的基本路线,并进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

三个有利于”为核心的“三!从以“

条主线”到“三个代表”: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年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献,特别是悼念邓小平同志的三篇重

!

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且明确指出:“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在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明确提出了“讲学%、

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并在全党进行“三讲”教育。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抓住两个关键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一是经济发展,二是党的建设。因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经济发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党的建设的力度。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提到了全党面前。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双学”活动中,“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要集中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十五大以后,集中时间以整风精神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在全党铺开。

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讲话,我体会,讲学习,主要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政治,首要的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讲正气,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坚持党的工作路线,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由此可见,“三讲”与邓小平理论的“三条主线”也是一致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三讲”是江泽民同志从党建角度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与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

魂”、邓小平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一脉相承,与党的三大目标、三大纲领相一致,是不丢老祖宗的新话。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江泽民同志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全面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提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但又要有新话。“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既没丢老祖宗,又是新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前面说过,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归根结底是用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群众拥护标准,也即“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三个活的灵魂”和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核心的“三条主线”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同党的性质有机结合的产物,即:突出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把生产力标准直接引入到党的性质的表述中来,赋予党的先进性以坚实的实践特征;提升文化的历史作用,把文明标准直接引入到对党的性质的表述中来,赋予党的先进性以突出的社会特征;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把群众拥护标准直接引入到对党的性质的表述中来,赋予党的先进性以鲜明的人民特征。这样,就使党的性质、宗旨、目标、纲领、任务达到了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党的建设目标的新表达,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新总结,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更是对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如果说,以“三条主线”为基本框架、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的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那么,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则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峰明)

线$##(

!

!

三个代表”“

宋贵伦

!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对毛泽东思想

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它从根本上进一步我们要建设一个什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

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一步研究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论述,准确把握其涵义并加以贯彻落实,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本文拟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

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这“三个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新的历史实践,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出的新的高度概括。以此为理论基础,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新的实践基础,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科学体系。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牢牢把握“三条主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努力做到“三个尊重”,即:充分尊重实践、尊重生产力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三个标准”,即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群众拥护标准,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向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迈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贯穿于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全过程。邓小平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

三个活的灵魂”到“三个有利!从“于”: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了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全面总结了历史经验,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决议》从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

线$##’

历史地位;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我们的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而且将更充分地证明这一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是尊重实践,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关键是坚持实践标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反复强调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规范表述。这条基本路线,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概括,是邓小平理论的主体结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核心是尊重生产力,关键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根基而且贯穿在邓小平的整个理论之中。邓小平同志多次讲:“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他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群众。在执政的情况下,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主要是端正党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核心是尊重群众,关键是坚持群众拥护标准,即: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这样,“三条主线”、“三个尊重”、“三个标准”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共同贯穿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之中。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三个有利于”。

要文献、中央《关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和十五大报告。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四大以来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并明确地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如果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南方谈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使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那么,十四大以后,特别是十五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诸多方面又使邓小平理论有了新的发展。这种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探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同时,也丰富和发#、

展了邓小平理论;在将邓小平理论写在党的旗帜上的同时,也渗透了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思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学习、阐述、实践邓小平理论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这集中体现在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文献和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在邓小平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等。特别是十五大报告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论述,关于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的论述,关于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述,关于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论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关于扩大基层民主的论述,关于“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论述,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理论进一步作了阐发,并明确提出了党在该阶段的基本纲领。

按照邓小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要求,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比较完整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涵;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论述了党的基本路线,并进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

三个有利于”为核心的“三!从以“

条主线”到“三个代表”: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年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献,特别是悼念邓小平同志的三篇重

!

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且明确指出:“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在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明确提出了“讲学%、

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并在全党进行“三讲”教育。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抓住两个关键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一是经济发展,二是党的建设。因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经济发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党的建设的力度。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提到了全党面前。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双学”活动中,“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要集中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十五大以后,集中时间以整风精神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在全党铺开。

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讲话,我体会,讲学习,主要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政治,首要的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讲正气,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坚持党的工作路线,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由此可见,“三讲”与邓小平理论的“三条主线”也是一致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三讲”是江泽民同志从党建角度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与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

魂”、邓小平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一脉相承,与党的三大目标、三大纲领相一致,是不丢老祖宗的新话。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江泽民同志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全面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提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但又要有新话。“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既没丢老祖宗,又是新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前面说过,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归根结底是用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群众拥护标准,也即“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三个活的灵魂”和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核心的“三条主线”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同党的性质有机结合的产物,即:突出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把生产力标准直接引入到党的性质的表述中来,赋予党的先进性以坚实的实践特征;提升文化的历史作用,把文明标准直接引入到对党的性质的表述中来,赋予党的先进性以突出的社会特征;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把群众拥护标准直接引入到对党的性质的表述中来,赋予党的先进性以鲜明的人民特征。这样,就使党的性质、宗旨、目标、纲领、任务达到了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党的建设目标的新表达,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新总结,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更是对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如果说,以“三条主线”为基本框架、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的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那么,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则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峰明)

线$##(


相关内容

  • 三个代表学习笔记
  • 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作出兴起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面前进一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全党理论水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

  • 刘云山: 推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新高潮
  • 为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战略任务,中央印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这是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从推动 ...

  •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 入党思想汇报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2004年7月结束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2004年9又重新进入校园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 2004年9月17日,上了研究生的第一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通常同学们还是沿袭以前习惯称之为"政治课 ...

  • 三个代表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读<剖析三个代表>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xx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前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
  •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在"七一"这个重要的纪念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q ...

  • 切实搞好理论武装,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 切实搞好理论武装 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按照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在思想上保持党员先进性这一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学习和体会,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 一、充分认识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 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整体的先进性要由大多 ...

  •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规范性
  • 作者:陈刚 社会主义研究 2006年04期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指导思想所蕴涵的规范意义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进行修宪时,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写进了宪法,从而确立了其国家指导思想的地位.宪法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指导 ...

  •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 党的十六大郑重提出,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这是一个关系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任务,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 ...

  • 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三个代表
  •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全面把握它 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

  • 学习&amp;quot;三个代表&amp;quot;重要思想思想体会
  •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体会 自从进入分局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这期间经历了抗击非典.党的十六大召开等我们党和国家一段段不寻常的历程,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它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前,在全国兴起学习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