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的SWOT 分析
SWOT 分析是国际经典的战略分析方法。下面将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 全面分析电子商务时代,大型商业银行集团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通过SWOT 分析有助于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时代把握机遇, 避开威胁, 发挥优势,
(一) 优势分析(S )
1. 国家的大力支持
商业银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力度和步伐,从资金、政策、调控等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 通过财政税收和利率杠杆等手段, 引导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 促进企业管理MIS 化, 不断扩大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
2. 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
历经多年积淀,尤其是商业银行改制后的快速发展,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资产质量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流动性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这是银行未来业务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
3. 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及客户资源
商业银行历经多年发展,尤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及客户资源,具有深厚的人脉和数据积淀。
4. 相对完善的科技体系
一般大型商业银行都具备独立的科技体系,同时拥有自己的软件开发中心,并建立了开展电子银行和电子支付必须的安全认证措施,可保障网上交易与支付安全。
5. 高度的风险意识
由于监管要求及行业特点,商业银行一般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具有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
6. 网点覆盖和客服优势
大型商业银行均具有丰富的网点资源和完善的客服体系。
(二) 劣势分析(W )
1. 机构庞大,缺乏灵活
大型银行集团一般机构庞大,员工众多。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量都在20万以上,网点数量在1万家以上。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像一只恐龙,具有典型的大企业病特征,如“肥胖症”、“迟钝症”、“失调症”、“思想僵化症”等,即管理层级繁多、信息不畅、机体僵硬、机构庞大;业务流程漫长、决策复杂、行动缓慢;本位主义滋生,部门利益至上,协调困难;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等。
2. 人员观念及管理机制落后
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观念及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约,且行业差异较大,银行缺乏具有市场意识、前瞻意识的精英型IT 人才。人员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绩效指标设计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多数银行把精力更多放在了诸如存贷款、批发等传统业务上, 而对于新技术所带来的产品创新关注不足, 从而导致中间业务种类相对较少。
3. IT 技术应用滞后,缺乏创新动力
大多数银行仅将IT 视为业务辅助管理工具,系统仅限于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对于IT 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和持久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业务创新能力较弱。随着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银行、视频银行开始崭露头角,网上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在未来竞争中争取主动的关键,如何融合传统渠道的优势和电子渠道快捷的优势,构建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解决的一个课题。
4. 缺乏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经验
银行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则既要满足银行规范管理、稳健经营的要求,又要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创新的要求。与专业电子商务企业相比,银行存在更多的制约因素,如平台的商业模式、经营业态将受到市场的严峻考验。同时,银行缺乏从事电子商务营销、宣传、运营管理的经验。在远景目标、客户定位、业务和区域市场拓展策略等战略性问题上也会存有趋同化现象。
(三) 机会分析(O )
1. 国家的政策扶持
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扶持。2012年,国家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围绕促进发
展、电子认证、网络购物、网上交易和支付服务等主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章和标准规范,为构建适合国情和发展规律的电子商务制度环境进行了积极探索。如2012年2月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3月,工信部规划司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目标为交易额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9%等。上述政策法规的出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宏观市场环境良好
国民经济缓中企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宏观市场环境良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最终消费对GDP 贡献达到51.8%。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这为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应用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新的机遇。尤其是近两年手机上网的发展为网络接入、终端获取受到限制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包括偏远农村地区居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低学历低收入群体。使用价格低廉和操作简易的终端,推动了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推动互联网的持续创新,也将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4. 电子商务给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银行通过提供电子银行、电子支付,以及线上线下想结合的服务可以拓展服务渠道,创新产品及服务形式。电子商务对银行的促进作用包括但不止如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有利于银行拓展新的客户,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服务,从而整体提升客户体验。
2)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更多的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银行与客户的通讯和协作将得到很大改进,银行内部的操作和管理成本将大大减少。测算表明,通过营业网点进行交易的单笔交易成本3.06元,ATM 的单笔交易成本0.83 元,而网上银行的单笔交易成本仅为0.49 元。银行系统可与企业的财务系统、ERP 系统直接对接,自动完成资金清算处理,降低管理成本,改善服务质量,加快资金流动。
3)电子商务促使银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银行的敏捷性和适应性。电子商务改变了银行的竞争态势,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使实力较差的中小银行也能在较大范围内发挥其灵活机制的竞争优势。
4)电子商务促使银行改革组织管理架构。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信息管理方式。银行需要适应科技的发展,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沟通环节,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结构加以整合,提高银行的管理效率。
5)电子商务促进银行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包括第三方支付领域、移动支付领域、网络融资等领域的创新。银行在电子商务中除了提供资金流的服务外,还可以以数字化方式提供无形产品的销售,如理财产品、理财资讯等,从而提供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四) 威胁分析(T )
1. 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的威胁
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参加交易的双方,而且涉及不同地区及不同国家的工商管理、海关,保险、税收、银行等部门,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以及强有力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构。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法规,
但总体来看仍不健全,尤其是在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2. 网络安全的威胁
长期以来,基于开放性网络的电子商务,由于电子线路的可窃听性、电子信息的可复制性以及互联网软、硬件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黑客攻击、病毒侵害、网上欺骗、电信欺诈、数据篡改等非法现象时有发生,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比较淡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交易身份的真实性等,其中存在较高的风险。
3. 跨界竞争的威胁
电子商务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竞争范围日益广泛,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尤其是部分传统电子商务品牌进行跨界竞争,包括下方面:
第一,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银行传统业务的挑战,包括对银行存款、贷款、转账业务和新兴业务形成了多方面的替代和分流、对银行中间业务的替代、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替代。
第二,电子商务网络融资平台与银行的竞争。电子商务企业凭借对产业链上下游交易行为和资信记录的全面掌握,为需要资金的小型商户打造网络融资服务。一些电子商务平台还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开始独立开展网络融资业务,从长远看即成为银行新的竞争对手。
第三,移动金融对银行业务的挑战。未来手机钱包、手机支付等移动支付替代现金和银行卡等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并将成为主流的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之一,势必造成各支付机构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最后,庞大的客户基础为第三方支付和移动运营商带来巨大发展潜力,将不断动摇银行已有的客户基础。
4. 客户忠诚度下降的威胁
在电子商务时代,客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大为降低,通过互联网便利的交流与沟通渠道,客户很容易掌握充分的产品信息,且很容易找
到更便宜的产品或替代品。与传统的普通客户相比,网民表现出强烈的渴求新知、猎奇探究、彰显个性、跟风从众、追求平等、渴望创新、自我实现的行为特征,而且由于非金融领域跨界竞争,客户要求不断提高,而忠诚度不断下降。因此,银行面临客户不断流失的威胁。
(五) 银行发展电商的方向性选择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银行开展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外部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避免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利用机会,发挥优势,弥补劣势,银行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必然选择。但是,在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式、内容和运营上面临如下选择:
1. 自建还是合作
从平台建设方面,银行可以建设自有电商平台,也可以与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通过建设自有电商平台,商业银行一方面为商家提供了发布求购信息、销售商品的新平台,同时也能够通过引进商家扩展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可以摆脱通过传统电商企业开展网络金融的桎梏,直接获取第一手的客户信息,进而整合企业、个人客户资源,接入其最为擅长的支付、结算和融资等业务。而与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则缺乏灵活性,开展业务具有一定的局限,但可以借力发展,其取决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 全面还是集中
从销售产品方面,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建立大而全的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有形及无形商品,开展B2B 或B2C 电商业务。二是以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核心,围绕电子商务开展应用创新,做专业化金融服务。一方面,经过十多年发展,传统的电商市场已从开始的跑马圈地阶段进入兼并洗牌阶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虽然网络购物平台众多,真正盈利的不多。传统的电商网购平台不但竞争非常充分,而且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同时需要快速灵
敏的反应,需要既懂电子商务网站运作规则,又要有精准市场眼光的人才;如要做大做强,前期投入巨大,并需要多年市场培育。另一方面,从银行的特点看,决策机制效率不高、行动迟缓的银行体系显然不适应这种竞争。同时,银行经营电商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和运营管理经验。但是,银行作为金融信用中介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电子支付的主要提供者。
3. 自营或是外包
从运营方式看,电子商务可以自营或外包。自营需要人才和经验、技术支持、资源投入等,但可以为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外包可使银行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但控制力较弱。为适应长期业务发展,在资源优势较强的情况下,以自营作为银行发展电商的第一选择。
因此,银行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信用基础,避免劣势,避开竞争激烈的非金融领域的电商市场,采取集中差异化竞争策略,利用电子商务环境提供的机会,集中于金融领域,做好金融电子化,建立专注于金融产品的电商平台,以更好的客户体验、灵活的产品组合适应人们在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中对于数字化支付清算、投资理财的个性化需求。下面用波特五力模型进一步分析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做好金融产品的电子化服务,而非进入非金融领域的电商市场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的SWOT 分析
SWOT 分析是国际经典的战略分析方法。下面将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 全面分析电子商务时代,大型商业银行集团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通过SWOT 分析有助于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时代把握机遇, 避开威胁, 发挥优势,
(一) 优势分析(S )
1. 国家的大力支持
商业银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力度和步伐,从资金、政策、调控等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 通过财政税收和利率杠杆等手段, 引导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 促进企业管理MIS 化, 不断扩大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
2. 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
历经多年积淀,尤其是商业银行改制后的快速发展,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资产质量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流动性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这是银行未来业务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
3. 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及客户资源
商业银行历经多年发展,尤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及客户资源,具有深厚的人脉和数据积淀。
4. 相对完善的科技体系
一般大型商业银行都具备独立的科技体系,同时拥有自己的软件开发中心,并建立了开展电子银行和电子支付必须的安全认证措施,可保障网上交易与支付安全。
5. 高度的风险意识
由于监管要求及行业特点,商业银行一般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具有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
6. 网点覆盖和客服优势
大型商业银行均具有丰富的网点资源和完善的客服体系。
(二) 劣势分析(W )
1. 机构庞大,缺乏灵活
大型银行集团一般机构庞大,员工众多。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量都在20万以上,网点数量在1万家以上。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像一只恐龙,具有典型的大企业病特征,如“肥胖症”、“迟钝症”、“失调症”、“思想僵化症”等,即管理层级繁多、信息不畅、机体僵硬、机构庞大;业务流程漫长、决策复杂、行动缓慢;本位主义滋生,部门利益至上,协调困难;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等。
2. 人员观念及管理机制落后
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观念及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约,且行业差异较大,银行缺乏具有市场意识、前瞻意识的精英型IT 人才。人员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绩效指标设计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多数银行把精力更多放在了诸如存贷款、批发等传统业务上, 而对于新技术所带来的产品创新关注不足, 从而导致中间业务种类相对较少。
3. IT 技术应用滞后,缺乏创新动力
大多数银行仅将IT 视为业务辅助管理工具,系统仅限于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对于IT 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和持久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业务创新能力较弱。随着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银行、视频银行开始崭露头角,网上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在未来竞争中争取主动的关键,如何融合传统渠道的优势和电子渠道快捷的优势,构建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解决的一个课题。
4. 缺乏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经验
银行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则既要满足银行规范管理、稳健经营的要求,又要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创新的要求。与专业电子商务企业相比,银行存在更多的制约因素,如平台的商业模式、经营业态将受到市场的严峻考验。同时,银行缺乏从事电子商务营销、宣传、运营管理的经验。在远景目标、客户定位、业务和区域市场拓展策略等战略性问题上也会存有趋同化现象。
(三) 机会分析(O )
1. 国家的政策扶持
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扶持。2012年,国家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围绕促进发
展、电子认证、网络购物、网上交易和支付服务等主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章和标准规范,为构建适合国情和发展规律的电子商务制度环境进行了积极探索。如2012年2月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3月,工信部规划司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目标为交易额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9%等。上述政策法规的出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宏观市场环境良好
国民经济缓中企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宏观市场环境良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最终消费对GDP 贡献达到51.8%。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这为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应用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新的机遇。尤其是近两年手机上网的发展为网络接入、终端获取受到限制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包括偏远农村地区居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低学历低收入群体。使用价格低廉和操作简易的终端,推动了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推动互联网的持续创新,也将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4. 电子商务给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银行通过提供电子银行、电子支付,以及线上线下想结合的服务可以拓展服务渠道,创新产品及服务形式。电子商务对银行的促进作用包括但不止如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有利于银行拓展新的客户,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服务,从而整体提升客户体验。
2)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更多的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银行与客户的通讯和协作将得到很大改进,银行内部的操作和管理成本将大大减少。测算表明,通过营业网点进行交易的单笔交易成本3.06元,ATM 的单笔交易成本0.83 元,而网上银行的单笔交易成本仅为0.49 元。银行系统可与企业的财务系统、ERP 系统直接对接,自动完成资金清算处理,降低管理成本,改善服务质量,加快资金流动。
3)电子商务促使银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银行的敏捷性和适应性。电子商务改变了银行的竞争态势,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使实力较差的中小银行也能在较大范围内发挥其灵活机制的竞争优势。
4)电子商务促使银行改革组织管理架构。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信息管理方式。银行需要适应科技的发展,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沟通环节,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结构加以整合,提高银行的管理效率。
5)电子商务促进银行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包括第三方支付领域、移动支付领域、网络融资等领域的创新。银行在电子商务中除了提供资金流的服务外,还可以以数字化方式提供无形产品的销售,如理财产品、理财资讯等,从而提供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四) 威胁分析(T )
1. 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的威胁
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参加交易的双方,而且涉及不同地区及不同国家的工商管理、海关,保险、税收、银行等部门,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以及强有力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构。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法规,
但总体来看仍不健全,尤其是在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2. 网络安全的威胁
长期以来,基于开放性网络的电子商务,由于电子线路的可窃听性、电子信息的可复制性以及互联网软、硬件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黑客攻击、病毒侵害、网上欺骗、电信欺诈、数据篡改等非法现象时有发生,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比较淡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交易身份的真实性等,其中存在较高的风险。
3. 跨界竞争的威胁
电子商务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竞争范围日益广泛,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尤其是部分传统电子商务品牌进行跨界竞争,包括下方面:
第一,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银行传统业务的挑战,包括对银行存款、贷款、转账业务和新兴业务形成了多方面的替代和分流、对银行中间业务的替代、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替代。
第二,电子商务网络融资平台与银行的竞争。电子商务企业凭借对产业链上下游交易行为和资信记录的全面掌握,为需要资金的小型商户打造网络融资服务。一些电子商务平台还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开始独立开展网络融资业务,从长远看即成为银行新的竞争对手。
第三,移动金融对银行业务的挑战。未来手机钱包、手机支付等移动支付替代现金和银行卡等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并将成为主流的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之一,势必造成各支付机构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最后,庞大的客户基础为第三方支付和移动运营商带来巨大发展潜力,将不断动摇银行已有的客户基础。
4. 客户忠诚度下降的威胁
在电子商务时代,客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大为降低,通过互联网便利的交流与沟通渠道,客户很容易掌握充分的产品信息,且很容易找
到更便宜的产品或替代品。与传统的普通客户相比,网民表现出强烈的渴求新知、猎奇探究、彰显个性、跟风从众、追求平等、渴望创新、自我实现的行为特征,而且由于非金融领域跨界竞争,客户要求不断提高,而忠诚度不断下降。因此,银行面临客户不断流失的威胁。
(五) 银行发展电商的方向性选择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银行开展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外部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避免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利用机会,发挥优势,弥补劣势,银行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必然选择。但是,在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式、内容和运营上面临如下选择:
1. 自建还是合作
从平台建设方面,银行可以建设自有电商平台,也可以与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通过建设自有电商平台,商业银行一方面为商家提供了发布求购信息、销售商品的新平台,同时也能够通过引进商家扩展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可以摆脱通过传统电商企业开展网络金融的桎梏,直接获取第一手的客户信息,进而整合企业、个人客户资源,接入其最为擅长的支付、结算和融资等业务。而与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则缺乏灵活性,开展业务具有一定的局限,但可以借力发展,其取决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 全面还是集中
从销售产品方面,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建立大而全的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有形及无形商品,开展B2B 或B2C 电商业务。二是以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核心,围绕电子商务开展应用创新,做专业化金融服务。一方面,经过十多年发展,传统的电商市场已从开始的跑马圈地阶段进入兼并洗牌阶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虽然网络购物平台众多,真正盈利的不多。传统的电商网购平台不但竞争非常充分,而且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同时需要快速灵
敏的反应,需要既懂电子商务网站运作规则,又要有精准市场眼光的人才;如要做大做强,前期投入巨大,并需要多年市场培育。另一方面,从银行的特点看,决策机制效率不高、行动迟缓的银行体系显然不适应这种竞争。同时,银行经营电商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和运营管理经验。但是,银行作为金融信用中介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电子支付的主要提供者。
3. 自营或是外包
从运营方式看,电子商务可以自营或外包。自营需要人才和经验、技术支持、资源投入等,但可以为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外包可使银行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但控制力较弱。为适应长期业务发展,在资源优势较强的情况下,以自营作为银行发展电商的第一选择。
因此,银行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信用基础,避免劣势,避开竞争激烈的非金融领域的电商市场,采取集中差异化竞争策略,利用电子商务环境提供的机会,集中于金融领域,做好金融电子化,建立专注于金融产品的电商平台,以更好的客户体验、灵活的产品组合适应人们在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中对于数字化支付清算、投资理财的个性化需求。下面用波特五力模型进一步分析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做好金融产品的电子化服务,而非进入非金融领域的电商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