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优美乡镇 打造美好家园

——粤海市金海区三水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我镇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全镇的基本情况

三水镇地处珠江鸡啼门与磨刀门两大水道汇入南海之滨,三面环海,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全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林伟民同志的故乡。全镇陆地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4万多人,其中户籍人口3.2万人,外来务工人员1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实现当地生产总值(gdp)24亿元;工业生产连续七年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2006年实现产值7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352万美元;外贸出口3.7亿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5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930元。初步形成了以家电、电子、生物制药、汽车配件为支柱的产业格局,成为粤海市工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一个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我镇大力开展以人为本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试点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粤海市依法治市示范单位”等光荣称号。最近,又被评为粤海市首届“十佳文明和谐村镇”。我镇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分不开的。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98%,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6.4%,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5%;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8%,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我镇处在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镇规模迅速扩大。新情况、新形势给我镇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发展的历程中,三灶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求的重要举措。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因此,我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明确提出建设“绿色三灶”——“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

一是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镇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镇党政领导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组成。领导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领导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参与,为创建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效推动了创建的深入开展。

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镇政府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聘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编制了《三水镇生态环境规划》,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后,报请金湾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加大投入,全面启动环保设施建设。

一是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工程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主要是铺设南、北两条排河的污水管网,将工业园区绝大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和镇区生活污水接入集中处理。其次是在两条排河下游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达2万吨。二是合理实施环卫设施配套工程。对城区的3座垃圾中转站和4座公厕实行改造,均由专人管理,内外环境清洁卫生,镇城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8%。加大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建设,在原有清扫保洁55人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6人,加上同心公司原有的清运人员75人,目前清扫保洁及清运人员共有176人;垃圾运输车11台,洒水车2台,垃圾压缩车2台,保洁用手拖车62台,吸粪车1台,环卫经费得到保障和落实,今年达280多万元。镇城区范围取消垃圾桶,定点设置果皮箱156个,并实行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制度,公共场所和主要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随脏随扫,清扫率达100%,垃圾日产90吨,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全部垃圾均运往粤海市垃圾处理厂无害化处理。三是加紧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大搞植树造林,培育绿色景点,建设环境优美文明小区。三水镇一直把绿化美化作为形象工程来抓,做到道路修到哪里就美化绿化到哪里,开发建设到哪里就美化绿化到哪里,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美化的档次和水平。目前我镇在主要路段都种植了草皮和树苗,使城区绿化面积达146.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 %,人均绿化面积达13.1平方米。

(三)严格把关,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一是抓建设项目初审把关。在发展工业上,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劝阻不办;凡须落实治理设施的轻污染项目,有过硬的“三同时”措施才允许报批。二是抓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确保设施运转率100%,排放达标率在95%以上。三是抓环保制度建设,全面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镇实际,切实制定了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忧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完善建立了环保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四是抓城乡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协调解决城镇开发与人类赖以为生的自然资源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持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储备原则,保留城镇的自然特征。第二,保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三,在镇区发展和资源保护地之间设置缓冲地带,减缓由于开发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冲击。第四,城镇建设向“生态化”和“景观化”发展,努力达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

(四)加强宣传,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厂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镇区主街道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性;对污染企业职工,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目前,我镇有省绿色幼儿园1所、市绿色学校(幼儿园)3所、区绿色学校2所。四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抓好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环境。

我镇经常性地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成立了市容监督队伍,配备专职人员22人,针对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乱拉挂、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六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对所有在建待建工地实行全面整治,做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在镇城区范围内禁止饲养禽畜、三鸟及放养猫狗。镇政府每年都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清理整治行动,力求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消除脏乱差现象,爱卫、城管等部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辖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市容管理和清洁保洁工作,努力提高城镇环境卫生水平,确保镇、村环境整洁,防止“白色污染”。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有利的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城镇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几点体会

(一)优美的环境也是生产力。营造一个文明、优美的环境已经不能局限在“装点门面”这一层次上,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文明、优美的形象是人们外在精神面貌和内部素质的统一,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我们的创建活动就是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经济的发展“铺路搭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明确提出:要把三灶建成生态三灶、绿色三灶,大搞环境美化绿化,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千方百计地营造好这个“重要的投资环境”,使创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高层次迈进。由于创建工作促进了投资环境的优化,今年第一季度我镇经济增长较快,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0.7亿元,同比增长28.3%,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一季度共新引进工业项目14个,合同投资总额4.3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2162万美元,同比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2.77亿元,同比增长14.7%。

(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农村城市化不仅要求在外部形态上有林立的高楼、发达完善的市政设施、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环境条件同步提高。在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还较普遍地存在着,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首先就要巩固和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的成果,这是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所必须研究和解答的基础性课题,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三)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创建环境优美城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抓好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班子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体现领导班子讲政治的高度。因为它不仅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形象工程、

[1] [2] 下一页

创建优美乡镇 打造美好家园

——粤海市金海区三水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我镇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全镇的基本情况

三水镇地处珠江鸡啼门与磨刀门两大水道汇入南海之滨,三面环海,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全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林伟民同志的故乡。全镇陆地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4万多人,其中户籍人口3.2万人,外来务工人员1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实现当地生产总值(gdp)24亿元;工业生产连续七年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2006年实现产值7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352万美元;外贸出口3.7亿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5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930元。初步形成了以家电、电子、生物制药、汽车配件为支柱的产业格局,成为粤海市工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一个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我镇大力开展以人为本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试点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粤海市依法治市示范单位”等光荣称号。最近,又被评为粤海市首届“十佳文明和谐村镇”。我镇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分不开的。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98%,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6.4%,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5%;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8%,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我镇处在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镇规模迅速扩大。新情况、新形势给我镇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发展的历程中,三灶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求的重要举措。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因此,我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明确提出建设“绿色三灶”——“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

一是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镇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镇党政领导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组成。领导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领导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参与,为创建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效推动了创建的深入开展。

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镇政府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聘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编制了《三水镇生态环境规划》,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后,报请金湾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加大投入,全面启动环保设施建设。

一是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工程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主要是铺设南、北两条排河的污水管网,将工业园区绝大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和镇区生活污水接入集中处理。其次是在两条排河下游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达2万吨。二是合理实施环卫设施配套工程。对城区的3座垃圾中转站和4座公厕实行改造,均由专人管理,内外环境清洁卫生,镇城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8%。加大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建设,在原有清扫保洁55人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6人,加上同心公司原有的清运人员75人,目前清扫保洁及清运人员共有176人;垃圾运输车11台,洒水车2台,垃圾压缩车2台,保洁用手拖车62台,吸粪车1台,环卫经费得到保障和落实,今年达280多万元。镇城区范围取消垃圾桶,定点设置果皮箱156个,并实行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制度,公共场所和主要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随脏随扫,清扫率达100%,垃圾日产90吨,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全部垃圾均运往粤海市垃圾处理厂无害化处理。三是加紧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大搞植树造林,培育绿色景点,建设环境优美文明小区。三水镇一直把绿化美化作为形象工程来抓,做到道路修到哪里就美化绿化到哪里,开发建设到哪里就美化绿化到哪里,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美化的档次和水平。目前我镇在主要路段都种植了草皮和树苗,使城区绿化面积达146.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 %,人均绿化面积达13.1平方米。

(三)严格把关,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一是抓建设项目初审把关。在发展工业上,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劝阻不办;凡须落实治理设施的轻污染项目,有过硬的“三同时”措施才允许报批。二是抓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确保设施运转率100%,排放达标率在95%以上。三是抓环保制度建设,全面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镇实际,切实制定了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忧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完善建立了环保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四是抓城乡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协调解决城镇开发与人类赖以为生的自然资源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持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储备原则,保留城镇的自然特征。第二,保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三,在镇区发展和资源保护地之间设置缓冲地带,减缓由于开发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冲击。第四,城镇建设向“生态化”和“景观化”发展,努力达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

(四)加强宣传,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厂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镇区主街道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性;对污染企业职工,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目前,我镇有省绿色幼儿园1所、市绿色学校(幼儿园)3所、区绿色学校2所。四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抓好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环境。

我镇经常性地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成立了市容监督队伍,配备专职人员22人,针对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乱拉挂、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六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对所有在建待建工地实行全面整治,做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在镇城区范围内禁止饲养禽畜、三鸟及放养猫狗。镇政府每年都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清理整治行动,力求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消除脏乱差现象,爱卫、城管等部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辖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市容管理和清洁保洁工作,努力提高城镇环境卫生水平,确保镇、村环境整洁,防止“白色污染”。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有利的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城镇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几点体会

(一)优美的环境也是生产力。营造一个文明、优美的环境已经不能局限在“装点门面”这一层次上,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文明、优美的形象是人们外在精神面貌和内部素质的统一,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我们的创建活动就是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经济的发展“铺路搭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明确提出:要把三灶建成生态三灶、绿色三灶,大搞环境美化绿化,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千方百计地营造好这个“重要的投资环境”,使创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高层次迈进。由于创建工作促进了投资环境的优化,今年第一季度我镇经济增长较快,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0.7亿元,同比增长28.3%,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一季度共新引进工业项目14个,合同投资总额4.3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2162万美元,同比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2.77亿元,同比增长14.7%。

(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农村城市化不仅要求在外部形态上有林立的高楼、发达完善的市政设施、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环境条件同步提高。在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还较普遍地存在着,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首先就要巩固和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的成果,这是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所必须研究和解答的基础性课题,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三)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创建环境优美城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抓好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班子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体现领导班子讲政治的高度。因为它不仅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形象工程、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 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镇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二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将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q ...

  • 关于印发国家卫生乡镇标准[2010]6号文件
  •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国家卫生乡镇标准及其 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会: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加快推进,现行的国家卫生镇(县城)标准及其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为此,全国爱卫办在广泛征 ...

  •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 万年地处鄱阳湖东南岸,是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现辖15个乡镇(6镇9乡).151个行政村.1251个自然村,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7.5万人:土地面积1140.76公里,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近几年来,万年县紧紧围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

  • 在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动员大会,目的是进一步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工作中来,确保~年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验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生态理念,增强创建生态示范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

  • 创建文明乡镇情况汇报
  • 一.基本情况 七里坪镇位于大别山南鄂豫边界,是湖北省边际口子镇,是省定扶贫重点镇,老区中心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学员实践基地.也是全国" 121"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一,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百镇千村"重点镇,连续3届荣获" ...

  •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
  •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中国科协《关于开展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11〕38号)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潼”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素质,争 ...

  • 乡镇创建全国法治城市总结
  • 乡镇创建法治城市工作总结 今年我镇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创建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广泛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执法.法律服务等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努力提高 ...

  • 关于在全县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活动的通知
  • 关于开展创建生态县.环境优美 乡镇和生态村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为保护和改善我县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经研究决定,开展创建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活动. 一.指导思想 根据江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开 ...

  • 环境保护局农村处2011年工作总结
  • 2011年,全市农村环保工作坚持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指导,以强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为重点,以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为主线,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等8部委《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农村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