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平等论文民族法学论文
论民族语言文字平等与民族团结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和谐环境,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
一。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到教育公平和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母语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与保障。
[关键词]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团结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和谐环境,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构建语言和谐环境,必须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建立语言文字平等观和民族文化平等观,这不仅符合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符合少数民族的长久利益。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与具体措施,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相应领域得到充分运用,特别是在民族干部培养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双语教育、民族地区影视及文艺表演、农村实用科技宣传等领域,要充分发挥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作用。
一、我国民族政策中的语言文字平等
实行民主语言文字平等是我国的一贯政策。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语言和谐社会就成了现阶段的民族语文工作指导思想。
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大局。语言和谐从属于社会和谐。语言和谐就意味着各个民族能和谐相处,平等相待,也就是意味着民族之间有平等的基础。相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到歧视,则表明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不和谐,各民族之间交往就不正常,民族地区就无法实现民族团结。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因语言文字引发冲突而导致战乱或者国家分裂。 由于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关系重大,党和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历来不允许民族之间出现语言歧视现象。事实上,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长期以来都在关注这一领域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即组成七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工作队赴各民族地区普查民族语言文字状况。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解放了,少数民族已经在政治上翻了身。一旦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就能很快发展,人民很快就能掌握文化知识,进而在文化上翻身,跨入先进民族之列。国家就能很快实现民族平等,全国就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繁荣昌盛。
国家在百废待兴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如此重视民族语文工作,首先这是政治方面的需要。从世界的角度看,当时帝国主义很看不起共产主义,认为共产党除了会打仗,做不成别的什么大事。所以,把国家建设好,把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处理不好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好,可显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显示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
周恩来总理曾明确指出,要以还账的心态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等。因为过去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欺负少数民族太甚,如今人民获得政权,要把过去伤害少数民族而形成的民族裂痕弥补。所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文化和教育,必须把文字问题优先解决。
其次,民族平等也需要发展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能,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解放初期,社会上有文化知识的人不多。少数民族要管理国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没有文化就很难胜任。因此国家就给广西的壮、侗、苗等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如今广西的学者还会同北京以及世界上的瑶学专家为瑶族文字的创制而努力。
在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略多。世居的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仡佬族、水族、苗族、瑶族、彝族、京族等十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回族已经转用汉语作交际工具。其中,壮族、侗族、毛南族、水族、苗族、瑶族、彝族、京族等
八个民族历史上曾有自己的古文字。虽然这些古文字使用范围有限,但它们保存了不少民族民间珍贵的文化资料。特别是那些代代相传的手抄歌本,可以说是民间文学的瑰宝。
值得强调的是,自解放至今的60多年来,国家在民族语言文字及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全国各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了普查,编写了各种语言简志或专志,编写了大量的民族语言词典字典,撰写了与各民族语言文字相关的大量著作。在北京建立中央民族大学,在各民族自治地方开办民族院校,设立民语系或民语专业,培养民族语文专门人才。还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广西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已列入国家新增博士点建设行列,目前正在抓紧建设。
给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国际上任何一个经济、教育发达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如此重视少数民族语文工作。虽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种种不足和困难,但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我们还有民族语言文字管理部门来处理民族语文的事务。我们国家有一支民族语文的专业队伍,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到地方政府所属部门以及各地高等院校,有一批从事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工作的干部和教师,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友好和睦相处。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开拓进取,繁衍生息,创造了多
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之间这种和谐相处的环境,得益于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民族的团结。
二、语言和谐,互补互利
语言是思维工具,也是交际工具。少数民族语言则是特定的社会群团在特定区域里使用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但语言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两点。民族语言还是维系特定社区族群的感情纽带,同时还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个民族要是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灵魂。地处祖国家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载体就以语言和文字为最重要。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能世代传承。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就能借助语言文字来了解祖先创造的文明财富,就可以从民族历史文化吸取有益的经验并获得前进的强大推动力。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怎样强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不同语言、不同文种在不同人群当中都有自己的使用者。各民族不论大小,对自己的语言文字如何使用,如何发展,别人都不应该加以干涉,也不应该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更不能进行语言歧视。 如前所述,语言文字涉及民族感情,是少数民族的文化载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就意味着尊重少数民族的人格。贬低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其实就是歧视少数民族文化,漠视少数民族文化,其
根子就是歧视少数民族。很自然,同社会主要用语、通行文字相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无论使用范围、使用领域、社会地位以及文献数量,都不能相提并论。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得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无用的结论来。在多民族多元文化地区,语言文字的
金流动,技术也流动,社会才充满活力。在全国范围内,没有普通话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政令就无法畅通,各民族之间的交际也不顺畅。但少数民族愿意学习普通话,并不等于他们不需要自己的民族语言。正如汉族人民掌握普通话,他们也不偏废自己的地方话一样。扩大视野,开展国际贸易,自然少不了同外国人打交道。要走向世界,学习外语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没有谁会极端到只学外语而不学本国语言。这些道理体现了上述三大语言关系。在强调经济建设而且追求经济效益之际,文化建设很容易被忽略。处理这些语言关系时,人们更看重的是强势语言文字的学习与使用。对内则着重强调普通话与汉字的作用,向外则强调英、法、德、日诸强的外语外文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有意无意之间被弱化与边缘化了。这种倾向值得注意,稍微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激烈的民族矛盾或社会矛盾。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民族因素。
四、民族平等是语言和谐的基础
就全国来说,民族之间的同舟共济、互相帮助、互惠互利是发展的主流。语言关系是民族关系的外在表现。语言关系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好;语言关系出现问题,民族团结就会受到影响。这是我们国家的经验,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
经过千百年的磨合,我国各民族之间绝大多数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地域各民族也早已不是完全封闭的地理环境。各民族要发展,首先就要有平等待人之心。这就需要从语言文字平等入手。 要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民族教育是关键。而双语教学又是民族教育的重要手段。假如少数民族连用自己母语接受教育的机会都不存在,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我们的语言文字政策是成功的。更不用说各语言之间是平等的。
要真正使民族地区各族人民都团结一致,前提条件是各族人民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特别是政治、经济与文化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语言文字平等就体现在文化与教育方面。教育机会不均等,母语文化传承机制受损,社会群体的语言环境就不和谐。语言生活和谐了,民族关系就比较容易实现和谐。假如连语言文字平等都实现不了,教育平等和民族平等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从政、参政、议政的能力提高了,少数民族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当家作主的机会。如上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些重要岗位上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职数
比例不协调,明显就是民族之间发展机会不均等。换一句话,少数民族群体还是处在相应的弱势位置上。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会说汉语、能用汉字写文章了,民族干部的职数也按人口比例足额配备了,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一些场合里,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无法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来代替的。比如语言作为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作用,这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客家话的名言是: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所以客家人到哪里都坚持说客家话。即使漂洋过海,客家人仍然说着客家话!出到外县,本县人就是老乡;出到外省,本省人就是老乡;去到北方,两广人、海南人就是老乡;出到国外,中国人就是老乡。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家乡有我们共同的语言。说同样一种话,感情就容易拉近。而且,每当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伸出援助之手的往往就是老乡。在国外,国家意识、同乡感情非常强烈。漂泊在外,无依无靠,不团结不行。人之所以能团结,依靠的就是语言和文字。常言说:血浓于水。这种族群的天然联系就靠语言文字来实现。所以,壮语表达同类意思的话是ndek naz mbouj ndek vah,弃田不弃言。其意同样是祖宗之田可舍弃,祖宗之语言不能丢。对少数民族来说,语言文字是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是维系民族社区的感情纽带。尊重民族语言文字就意味着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权利。
在澳大利亚,土著民族就靠争取自己的语言文字使用权利来凸现自己的利益。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在土著民聚居的地方办学校,要用土著民的语言文字来授课,让小孩们明白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政府要让土著民纳税,就得在收税单上使用土著民的语言文字。否则,人们就以看不懂英文而拒绝纳税。马来西亚政府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其人口构成以马来族裔、华裔和阿拉伯裔为多。小学、初中的语文教育以各个族裔的语言文字为主,英语为辅。母语文字不及格者,不能上高中,更不能读大学。事实说明,语言文字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应用范围大小之别。
前已述及,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含有敏感的政治象征意义。对国内而言,这个象征意味着少数民族能当家作主人。人民币上印着蒙、藏、维、壮等民族文字,人民大会堂开会时用蒙、藏、维、哈、朝、彝、壮等民族语文翻译文件,就是少数民族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象征。对外而言,民族语文工作就是不能给敌对势力拿到把柄,不能给他们分裂国家的口实。国外敌对势力紧紧盯着我们国家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总想找机会制造麻烦。倘若我们的民族平等工作做好了,民族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和谐,少数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都稳步提高,边疆地区就能够实现长治久安,国外敌对势力图谋便无机可乘。
五、提高民族语言文字社会声望的策略
要让民族语言文字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扩大它的应用领域。民族语言文字应当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及措施,要有意识地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声望。特别是师资培养和民族干部培养方面要派上用场。
少数民族师资培养是一种特殊教育,政府应采取特别措施来保障民族师范生的就业。假如能够在高考之中落实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政策,像艺术类或体育类考生一样,单列计划,先考民族语文,再参加全国文化统考,用民族语文来招收少数民族师范生,毕业后有相应指标保证学习民族语言文字专业的学生有上岗就业机会。那么,即便不加宣传,民族语言文字的声望也会迅速提高,群众就不会认为民族语言文字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今广西几所医科院校开始注意向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方面倾斜政策,刻意培养少数民族的医学人才,将来定向分配到民族地区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如果农林牧乃至许多相关农村实用技术领域的专业,都拿出一定指标来通过民族语文考试招收民族学生,定向打造专业人才,定岗分配工作,也许广大少数民族民族地区人才奇缺的状况就有希望得到缓解。
我们国家虽然建立了一整套民族教育机制,但相应配套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如何运用民族语言文字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各种专业人才,民族院校的招生计划与就业机制还有待国家给予更优惠的政策
倾斜。只有民族院校相关专业的进口与出口问题解决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与功用才能确立。
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必须制定发展目标。作为民族研究的学者,我们有责任建议政府重视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强化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发挥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效能,运用民族语言文字来为少数民族争取其应该得到的利益。
在影视文艺节目里积极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是一个提高民族语言文字社会声望的有效手段。目前广西的影视事业发展势头可观,村村通电视工程普遍实施。不少县级电视台都有自己的专业人员录制本地电视节目。有效地利用地方文化平台,多制作一些民族语言的本地节目,尤其是那些贴近民众生活的实用科技节目及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文艺节目,既能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又能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还能提高民族语文的社会声望。
民族平等论文民族法学论文
论民族语言文字平等与民族团结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和谐环境,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
一。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到教育公平和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母语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与保障。
[关键词]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团结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和谐环境,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构建语言和谐环境,必须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建立语言文字平等观和民族文化平等观,这不仅符合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符合少数民族的长久利益。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与具体措施,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相应领域得到充分运用,特别是在民族干部培养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双语教育、民族地区影视及文艺表演、农村实用科技宣传等领域,要充分发挥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作用。
一、我国民族政策中的语言文字平等
实行民主语言文字平等是我国的一贯政策。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语言和谐社会就成了现阶段的民族语文工作指导思想。
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大局。语言和谐从属于社会和谐。语言和谐就意味着各个民族能和谐相处,平等相待,也就是意味着民族之间有平等的基础。相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到歧视,则表明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不和谐,各民族之间交往就不正常,民族地区就无法实现民族团结。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因语言文字引发冲突而导致战乱或者国家分裂。 由于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关系重大,党和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历来不允许民族之间出现语言歧视现象。事实上,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长期以来都在关注这一领域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即组成七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工作队赴各民族地区普查民族语言文字状况。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解放了,少数民族已经在政治上翻了身。一旦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就能很快发展,人民很快就能掌握文化知识,进而在文化上翻身,跨入先进民族之列。国家就能很快实现民族平等,全国就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繁荣昌盛。
国家在百废待兴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如此重视民族语文工作,首先这是政治方面的需要。从世界的角度看,当时帝国主义很看不起共产主义,认为共产党除了会打仗,做不成别的什么大事。所以,把国家建设好,把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处理不好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好,可显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显示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
周恩来总理曾明确指出,要以还账的心态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等。因为过去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欺负少数民族太甚,如今人民获得政权,要把过去伤害少数民族而形成的民族裂痕弥补。所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文化和教育,必须把文字问题优先解决。
其次,民族平等也需要发展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能,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解放初期,社会上有文化知识的人不多。少数民族要管理国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没有文化就很难胜任。因此国家就给广西的壮、侗、苗等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如今广西的学者还会同北京以及世界上的瑶学专家为瑶族文字的创制而努力。
在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略多。世居的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仡佬族、水族、苗族、瑶族、彝族、京族等十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回族已经转用汉语作交际工具。其中,壮族、侗族、毛南族、水族、苗族、瑶族、彝族、京族等
八个民族历史上曾有自己的古文字。虽然这些古文字使用范围有限,但它们保存了不少民族民间珍贵的文化资料。特别是那些代代相传的手抄歌本,可以说是民间文学的瑰宝。
值得强调的是,自解放至今的60多年来,国家在民族语言文字及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全国各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了普查,编写了各种语言简志或专志,编写了大量的民族语言词典字典,撰写了与各民族语言文字相关的大量著作。在北京建立中央民族大学,在各民族自治地方开办民族院校,设立民语系或民语专业,培养民族语文专门人才。还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广西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已列入国家新增博士点建设行列,目前正在抓紧建设。
给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国际上任何一个经济、教育发达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如此重视少数民族语文工作。虽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种种不足和困难,但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我们还有民族语言文字管理部门来处理民族语文的事务。我们国家有一支民族语文的专业队伍,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到地方政府所属部门以及各地高等院校,有一批从事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工作的干部和教师,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友好和睦相处。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开拓进取,繁衍生息,创造了多
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之间这种和谐相处的环境,得益于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民族的团结。
二、语言和谐,互补互利
语言是思维工具,也是交际工具。少数民族语言则是特定的社会群团在特定区域里使用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但语言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两点。民族语言还是维系特定社区族群的感情纽带,同时还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个民族要是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灵魂。地处祖国家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载体就以语言和文字为最重要。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能世代传承。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就能借助语言文字来了解祖先创造的文明财富,就可以从民族历史文化吸取有益的经验并获得前进的强大推动力。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怎样强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不同语言、不同文种在不同人群当中都有自己的使用者。各民族不论大小,对自己的语言文字如何使用,如何发展,别人都不应该加以干涉,也不应该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更不能进行语言歧视。 如前所述,语言文字涉及民族感情,是少数民族的文化载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就意味着尊重少数民族的人格。贬低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其实就是歧视少数民族文化,漠视少数民族文化,其
根子就是歧视少数民族。很自然,同社会主要用语、通行文字相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无论使用范围、使用领域、社会地位以及文献数量,都不能相提并论。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得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无用的结论来。在多民族多元文化地区,语言文字的
金流动,技术也流动,社会才充满活力。在全国范围内,没有普通话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政令就无法畅通,各民族之间的交际也不顺畅。但少数民族愿意学习普通话,并不等于他们不需要自己的民族语言。正如汉族人民掌握普通话,他们也不偏废自己的地方话一样。扩大视野,开展国际贸易,自然少不了同外国人打交道。要走向世界,学习外语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没有谁会极端到只学外语而不学本国语言。这些道理体现了上述三大语言关系。在强调经济建设而且追求经济效益之际,文化建设很容易被忽略。处理这些语言关系时,人们更看重的是强势语言文字的学习与使用。对内则着重强调普通话与汉字的作用,向外则强调英、法、德、日诸强的外语外文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有意无意之间被弱化与边缘化了。这种倾向值得注意,稍微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激烈的民族矛盾或社会矛盾。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民族因素。
四、民族平等是语言和谐的基础
就全国来说,民族之间的同舟共济、互相帮助、互惠互利是发展的主流。语言关系是民族关系的外在表现。语言关系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好;语言关系出现问题,民族团结就会受到影响。这是我们国家的经验,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
经过千百年的磨合,我国各民族之间绝大多数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地域各民族也早已不是完全封闭的地理环境。各民族要发展,首先就要有平等待人之心。这就需要从语言文字平等入手。 要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民族教育是关键。而双语教学又是民族教育的重要手段。假如少数民族连用自己母语接受教育的机会都不存在,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我们的语言文字政策是成功的。更不用说各语言之间是平等的。
要真正使民族地区各族人民都团结一致,前提条件是各族人民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特别是政治、经济与文化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语言文字平等就体现在文化与教育方面。教育机会不均等,母语文化传承机制受损,社会群体的语言环境就不和谐。语言生活和谐了,民族关系就比较容易实现和谐。假如连语言文字平等都实现不了,教育平等和民族平等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从政、参政、议政的能力提高了,少数民族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当家作主的机会。如上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些重要岗位上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职数
比例不协调,明显就是民族之间发展机会不均等。换一句话,少数民族群体还是处在相应的弱势位置上。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会说汉语、能用汉字写文章了,民族干部的职数也按人口比例足额配备了,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一些场合里,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无法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来代替的。比如语言作为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作用,这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客家话的名言是: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所以客家人到哪里都坚持说客家话。即使漂洋过海,客家人仍然说着客家话!出到外县,本县人就是老乡;出到外省,本省人就是老乡;去到北方,两广人、海南人就是老乡;出到国外,中国人就是老乡。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家乡有我们共同的语言。说同样一种话,感情就容易拉近。而且,每当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伸出援助之手的往往就是老乡。在国外,国家意识、同乡感情非常强烈。漂泊在外,无依无靠,不团结不行。人之所以能团结,依靠的就是语言和文字。常言说:血浓于水。这种族群的天然联系就靠语言文字来实现。所以,壮语表达同类意思的话是ndek naz mbouj ndek vah,弃田不弃言。其意同样是祖宗之田可舍弃,祖宗之语言不能丢。对少数民族来说,语言文字是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是维系民族社区的感情纽带。尊重民族语言文字就意味着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权利。
在澳大利亚,土著民族就靠争取自己的语言文字使用权利来凸现自己的利益。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在土著民聚居的地方办学校,要用土著民的语言文字来授课,让小孩们明白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政府要让土著民纳税,就得在收税单上使用土著民的语言文字。否则,人们就以看不懂英文而拒绝纳税。马来西亚政府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其人口构成以马来族裔、华裔和阿拉伯裔为多。小学、初中的语文教育以各个族裔的语言文字为主,英语为辅。母语文字不及格者,不能上高中,更不能读大学。事实说明,语言文字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应用范围大小之别。
前已述及,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含有敏感的政治象征意义。对国内而言,这个象征意味着少数民族能当家作主人。人民币上印着蒙、藏、维、壮等民族文字,人民大会堂开会时用蒙、藏、维、哈、朝、彝、壮等民族语文翻译文件,就是少数民族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象征。对外而言,民族语文工作就是不能给敌对势力拿到把柄,不能给他们分裂国家的口实。国外敌对势力紧紧盯着我们国家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总想找机会制造麻烦。倘若我们的民族平等工作做好了,民族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和谐,少数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都稳步提高,边疆地区就能够实现长治久安,国外敌对势力图谋便无机可乘。
五、提高民族语言文字社会声望的策略
要让民族语言文字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扩大它的应用领域。民族语言文字应当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及措施,要有意识地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声望。特别是师资培养和民族干部培养方面要派上用场。
少数民族师资培养是一种特殊教育,政府应采取特别措施来保障民族师范生的就业。假如能够在高考之中落实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政策,像艺术类或体育类考生一样,单列计划,先考民族语文,再参加全国文化统考,用民族语文来招收少数民族师范生,毕业后有相应指标保证学习民族语言文字专业的学生有上岗就业机会。那么,即便不加宣传,民族语言文字的声望也会迅速提高,群众就不会认为民族语言文字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今广西几所医科院校开始注意向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方面倾斜政策,刻意培养少数民族的医学人才,将来定向分配到民族地区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如果农林牧乃至许多相关农村实用技术领域的专业,都拿出一定指标来通过民族语文考试招收民族学生,定向打造专业人才,定岗分配工作,也许广大少数民族民族地区人才奇缺的状况就有希望得到缓解。
我们国家虽然建立了一整套民族教育机制,但相应配套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如何运用民族语言文字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各种专业人才,民族院校的招生计划与就业机制还有待国家给予更优惠的政策
倾斜。只有民族院校相关专业的进口与出口问题解决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与功用才能确立。
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必须制定发展目标。作为民族研究的学者,我们有责任建议政府重视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强化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发挥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效能,运用民族语言文字来为少数民族争取其应该得到的利益。
在影视文艺节目里积极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是一个提高民族语言文字社会声望的有效手段。目前广西的影视事业发展势头可观,村村通电视工程普遍实施。不少县级电视台都有自己的专业人员录制本地电视节目。有效地利用地方文化平台,多制作一些民族语言的本地节目,尤其是那些贴近民众生活的实用科技节目及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文艺节目,既能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又能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还能提高民族语文的社会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