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殊才构成了普遍,特殊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必然的方式。
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超常儿童,仅仅说明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等
方面做得比较好;相反,如果我们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仅仅是我们在选择
配偶、优生、优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好,并不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惩罚。
2.用平常心看待孩子
因此,无论我们有哪种特殊儿童,都应该和有普通儿童一样,用平常心来
看待。有了超常儿童,可以短时间内欣喜若狂,但绝对不能长时间地沾沾自喜;相反,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可以短时间的痛苦、伤心,但绝对不能感觉是一生的痛。
不管是什么儿童,都是儿童。我们都需要用平常心来泰然处之。超常儿童是鲜艳的花朵,一般儿童是普通花朵,残疾障碍儿童是虫子咬了的花朵。但他们都是花朵,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美。我们没有理由不一视同仁地用平常心来看他们。
3.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有特殊教育的需要
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所谓的特殊儿童,从某种角度说,就是有
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某些事情上,都可能有特殊的需
要。这时,就可能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如对于刚刚生产的妇女来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就可能引发生产抑郁,这时,就可以通过喝公鸡汤的方法进行干预。在这里,抑郁就是特殊的症状,喝公鸡汤就是特殊的需要。
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上,或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教育
上的特殊需要。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在明白用平常心看待儿童的同时,还要清楚在教育上,可能需要一些专门的或特殊的、或普通儿童不怎么使用的
方法、内容或措施。
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特殊儿童的教育更需要因材施教,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冬瓜苗结冬瓜,辣椒苗结辣椒,这样,就能天遂人愿,遗憾不再。
当然,具体的教育过程可能是艰苦的。但是,家长应该明白,这种有意识的教育越早,对孩子的发展就越有利。
遗憾的是,我国的残疾和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没有普通儿童和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那样被重视,在许多情况下,还要家长自己多努力。
这里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1.广泛使用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对所有人都有效。但是,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或者残疾、障碍儿童,有意识地使用行为改变技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行为改变技术,并不仅仅限于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时使用,在进行语言训练、生活能力训练、文化成绩的提高以及孩子的缺陷行为的矫正等方面,都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2.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结合
要对残疾障碍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或因材施教,就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对聋孩子进行听能、语言训练、进行手语训练,对盲孩子进行早期的方向辨别和定向行走训练、进行盲文的训练,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对情绪行为异常儿童进行异常情绪行为的矫正等,都是专门的训练。这些发展我们也称之为特殊发展或专门发展。
但是,孩子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特殊儿童。因此,我们在进行专门的
特殊训练时,一定不要忘记,孩子还需要一般的发展,即需要一般的训练。
如需要发展良好的个性,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需要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等等。这些训练就是一般的训练或教育,相应的发展就是一般的发展。
残疾障碍儿童的教育也罢,超常儿童的教育也罢,都需要把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结合起来,即把一般教育和专门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也才能从中受益。现实中有太多的偏废教育的例子,到头来,孩子痛苦,对社会也无益。
3.要与学校密切配合
孩子一旦去了合格的学校或幼儿园上学,家长就应该和学校密切配合。 可是现实中,有一些遗憾的例子。一些家长和学校不仅不能配合,而且还相互抱怨。这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当然,学校和家长没有配合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上述家长的心理路程,使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有些人有过度保护的心态,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更不允许别人说——自然也不允许学校说——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如某个孤独症家长的行为、某些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行为等等。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学校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但是,要交流、沟通,通过协商解决。否则,影响的是孩子的发展。
三、团结起来共育特殊儿童成长
对特殊儿童有了正确的观点,并且尽早开始了正确的教育或训练等,还需要广大家长团结起来,共育儿童健康成长。
1.开放的心态
首先,家长们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要认为有一个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
是丢人的,要有平常的开放的心态,尽量为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和教育空间:尽量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同盟者。
在国外、在中国台湾、香港、甚至上海,都有人带着自己的残疾孩开会,这种开放的心态,对孩子有好处。
2.交流的行动
还要有交流的行动,中国的家长本来在教育孩子上的公开交流就不够,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的家长交流更不够。大家应该组织起来,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家庭国家的利益而组织起来,就广泛的内容进行广泛的交流。
3.合作的措施
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家长联谊会、家长联合会等,定期开展活动,共享儿童发展的乐趣、沟通好的方法、共争儿童的权益等等。
有特殊才构成了普遍,特殊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必然的方式。
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超常儿童,仅仅说明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等
方面做得比较好;相反,如果我们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仅仅是我们在选择
配偶、优生、优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好,并不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惩罚。
2.用平常心看待孩子
因此,无论我们有哪种特殊儿童,都应该和有普通儿童一样,用平常心来
看待。有了超常儿童,可以短时间内欣喜若狂,但绝对不能长时间地沾沾自喜;相反,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可以短时间的痛苦、伤心,但绝对不能感觉是一生的痛。
不管是什么儿童,都是儿童。我们都需要用平常心来泰然处之。超常儿童是鲜艳的花朵,一般儿童是普通花朵,残疾障碍儿童是虫子咬了的花朵。但他们都是花朵,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美。我们没有理由不一视同仁地用平常心来看他们。
3.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有特殊教育的需要
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所谓的特殊儿童,从某种角度说,就是有
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某些事情上,都可能有特殊的需
要。这时,就可能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如对于刚刚生产的妇女来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就可能引发生产抑郁,这时,就可以通过喝公鸡汤的方法进行干预。在这里,抑郁就是特殊的症状,喝公鸡汤就是特殊的需要。
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上,或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教育
上的特殊需要。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在明白用平常心看待儿童的同时,还要清楚在教育上,可能需要一些专门的或特殊的、或普通儿童不怎么使用的
方法、内容或措施。
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特殊儿童的教育更需要因材施教,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冬瓜苗结冬瓜,辣椒苗结辣椒,这样,就能天遂人愿,遗憾不再。
当然,具体的教育过程可能是艰苦的。但是,家长应该明白,这种有意识的教育越早,对孩子的发展就越有利。
遗憾的是,我国的残疾和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没有普通儿童和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那样被重视,在许多情况下,还要家长自己多努力。
这里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1.广泛使用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对所有人都有效。但是,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或者残疾、障碍儿童,有意识地使用行为改变技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行为改变技术,并不仅仅限于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时使用,在进行语言训练、生活能力训练、文化成绩的提高以及孩子的缺陷行为的矫正等方面,都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2.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结合
要对残疾障碍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或因材施教,就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对聋孩子进行听能、语言训练、进行手语训练,对盲孩子进行早期的方向辨别和定向行走训练、进行盲文的训练,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对情绪行为异常儿童进行异常情绪行为的矫正等,都是专门的训练。这些发展我们也称之为特殊发展或专门发展。
但是,孩子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特殊儿童。因此,我们在进行专门的
特殊训练时,一定不要忘记,孩子还需要一般的发展,即需要一般的训练。
如需要发展良好的个性,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需要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等等。这些训练就是一般的训练或教育,相应的发展就是一般的发展。
残疾障碍儿童的教育也罢,超常儿童的教育也罢,都需要把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结合起来,即把一般教育和专门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也才能从中受益。现实中有太多的偏废教育的例子,到头来,孩子痛苦,对社会也无益。
3.要与学校密切配合
孩子一旦去了合格的学校或幼儿园上学,家长就应该和学校密切配合。 可是现实中,有一些遗憾的例子。一些家长和学校不仅不能配合,而且还相互抱怨。这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当然,学校和家长没有配合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上述家长的心理路程,使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有些人有过度保护的心态,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更不允许别人说——自然也不允许学校说——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如某个孤独症家长的行为、某些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行为等等。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学校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但是,要交流、沟通,通过协商解决。否则,影响的是孩子的发展。
三、团结起来共育特殊儿童成长
对特殊儿童有了正确的观点,并且尽早开始了正确的教育或训练等,还需要广大家长团结起来,共育儿童健康成长。
1.开放的心态
首先,家长们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要认为有一个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
是丢人的,要有平常的开放的心态,尽量为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和教育空间:尽量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同盟者。
在国外、在中国台湾、香港、甚至上海,都有人带着自己的残疾孩开会,这种开放的心态,对孩子有好处。
2.交流的行动
还要有交流的行动,中国的家长本来在教育孩子上的公开交流就不够,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的家长交流更不够。大家应该组织起来,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家庭国家的利益而组织起来,就广泛的内容进行广泛的交流。
3.合作的措施
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家长联谊会、家长联合会等,定期开展活动,共享儿童发展的乐趣、沟通好的方法、共争儿童的权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