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的研究成果

  笔者通过对金融监管理论萌芽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阶段进行梳理,以便掌握现代金融监管的演进历程,对构建我国现阶段监管的理论体系具有实践意义。   一、金融监管理论萌发阶段的研究   (一)重商主义阶段的货币流通禁令   金融监管的萌芽思想应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那时的金融监管思想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源,让资源都用在本国建设上。采用了在生产、金融、贸易上的管制措施,尤其是在货币上的管制即:禁止一切黄金和白银的外流,并把一切国内货币置于流通领域之中。因此,金融监管的萌芽发展阶段――金融管制阶段,即为此阶段法律上关于货币的禁令。   (二)大卫.李嘉图的货币价值论和金块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0)通过货币价值论阐述了货币发行数量的原理,并通过参与“金块论战”分析了当时英国货币流通问题,进而表明了货币流通数量需要控制的这一金融监管思想。首先,他把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观点运用到了货币价值当中。他认为铸造货币的金银,如同其他商品一样,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决定于生产金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而且会随着采矿技术和采矿机器的改良而发生变动。同时,作为当时“金块论战”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英国物价上涨和英镑汇价下跌原因在于银行券贬值。因此,他主张迅速恢复银行券的兑现,使银行券发行量受黄金数量控制,以实行(金本位制的)货币的自动调节。   (三)亨利.桑顿的金块论战   在“金块论战”中,英国经济学家亨利.桑顿(Henry Thornton,1802 )提出了真实票据的不断贴现过程将会导致信用链条的延长和信用规模的成倍扩张,故而真实票据原则并不能保证银行有足够的货币供给弹性,从而避免银行遭到挤提以及引发通货膨胀或紧缩。因此,以真实票据原则发行银行券存在发行过度的危险,应该受到集中的管制。进而,亨利.桑顿提出作为统一管理发行货币的机构中央银行应得到充分的金融监管,但这种金融监管并非是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管,更不涉及金融机构的微观行为。   (四)霍特里、汉森、凯恩斯、萨谬尔森等的信用调节论   信用调节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产生的。霍特里(R.Hawtrey,1919)将现金与信用统称为货币,认为经济周期的变动是由于信用的扩张或收缩造成的,信用的扩张与收缩,受制于现金余存额的变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36)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的主要原因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所产生的有效需求不足。汉森(Alvin.H.Hansen,1953)提出了补偿性的金融政策,即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反之,在经济繁荣时期,缩小信贷规模,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保罗.萨谬尔森(Paul.A.Samuelson,1948)强调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行宏观调控。可见,信用调节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可以通过货币信用政策去治理,主张通过扩张或收缩货币信用,控制社会的货币与信用的供给,调节经济增长。这足以证明对金融体系中货币监管思想已相当成熟。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的研究成果   20 世纪90年代以来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里茨等经济学家在对东亚经济的分析中发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信息严重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据此,在此阶段有如下几个典型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成果。   (一)信息经济学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金融危机,特别是1997年的由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信息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理论则不断取得新进展。在信息不完全对称下,提出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存在有效地解决了信用过程中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另外,监管代表说把金融监管看作是广大投资者及储户对金融中介实施监督措施的代表。由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高昂成本往往使一般的金融中介难以承担,并且金融中介无法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政府则有责任在监管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市场信息问题。   (二)功能观的监管理论   功能观金融监管的理念主要是来自于有关金融体系的“功能观点”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是默顿和博迪(Merton,Bodie,1993)等。实践中,功能观对美国的金融监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9年,美国国会采纳此观点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以取代《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该法打破以前的限制,允许保险、银行和证券三种金融业务混业经营;在法律的名称上,不提银行而改称金融服务。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运用此观点于为银行设置全球性证券资产组合的资本标准。金融中介功能观较大地拓展了金融监管理论的视野,从而把金融监管理论的�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功能观的监管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模式,目前仍处于理论探寻阶段。   (三)监管激励理论   拉丰、梯若尔(Laffont,Tirole)将监管理论在微观经济学范畴内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他否定传统监管理论研究中监管制度是外生的看法,将激励问题引入到监管问题的分析中来,把监管问题当作一个最优机制设计问题,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信息结构、约束条件和可行工具的前提下,运用相对比较成熟的完备合约方法,寻求双方的最优权衡,并对监管中的很多问题都尽可能地从本源上内生地加以分析。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笔者通过对金融监管理论萌芽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阶段进行梳理,以便掌握现代金融监管的演进历程,对构建我国现阶段监管的理论体系具有实践意义。   一、金融监管理论萌发阶段的研究   (一)重商主义阶段的货币流通禁令   金融监管的萌芽思想应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那时的金融监管思想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源,让资源都用在本国建设上。采用了在生产、金融、贸易上的管制措施,尤其是在货币上的管制即:禁止一切黄金和白银的外流,并把一切国内货币置于流通领域之中。因此,金融监管的萌芽发展阶段――金融管制阶段,即为此阶段法律上关于货币的禁令。   (二)大卫.李嘉图的货币价值论和金块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0)通过货币价值论阐述了货币发行数量的原理,并通过参与“金块论战”分析了当时英国货币流通问题,进而表明了货币流通数量需要控制的这一金融监管思想。首先,他把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观点运用到了货币价值当中。他认为铸造货币的金银,如同其他商品一样,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决定于生产金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而且会随着采矿技术和采矿机器的改良而发生变动。同时,作为当时“金块论战”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英国物价上涨和英镑汇价下跌原因在于银行券贬值。因此,他主张迅速恢复银行券的兑现,使银行券发行量受黄金数量控制,以实行(金本位制的)货币的自动调节。   (三)亨利.桑顿的金块论战   在“金块论战”中,英国经济学家亨利.桑顿(Henry Thornton,1802 )提出了真实票据的不断贴现过程将会导致信用链条的延长和信用规模的成倍扩张,故而真实票据原则并不能保证银行有足够的货币供给弹性,从而避免银行遭到挤提以及引发通货膨胀或紧缩。因此,以真实票据原则发行银行券存在发行过度的危险,应该受到集中的管制。进而,亨利.桑顿提出作为统一管理发行货币的机构中央银行应得到充分的金融监管,但这种金融监管并非是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管,更不涉及金融机构的微观行为。   (四)霍特里、汉森、凯恩斯、萨谬尔森等的信用调节论   信用调节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产生的。霍特里(R.Hawtrey,1919)将现金与信用统称为货币,认为经济周期的变动是由于信用的扩张或收缩造成的,信用的扩张与收缩,受制于现金余存额的变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36)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的主要原因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所产生的有效需求不足。汉森(Alvin.H.Hansen,1953)提出了补偿性的金融政策,即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反之,在经济繁荣时期,缩小信贷规模,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保罗.萨谬尔森(Paul.A.Samuelson,1948)强调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行宏观调控。可见,信用调节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可以通过货币信用政策去治理,主张通过扩张或收缩货币信用,控制社会的货币与信用的供给,调节经济增长。这足以证明对金融体系中货币监管思想已相当成熟。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的研究成果   20 世纪90年代以来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里茨等经济学家在对东亚经济的分析中发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信息严重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据此,在此阶段有如下几个典型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成果。   (一)信息经济学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金融危机,特别是1997年的由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信息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理论则不断取得新进展。在信息不完全对称下,提出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存在有效地解决了信用过程中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另外,监管代表说把金融监管看作是广大投资者及储户对金融中介实施监督措施的代表。由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高昂成本往往使一般的金融中介难以承担,并且金融中介无法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政府则有责任在监管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市场信息问题。   (二)功能观的监管理论   功能观金融监管的理念主要是来自于有关金融体系的“功能观点”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是默顿和博迪(Merton,Bodie,1993)等。实践中,功能观对美国的金融监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9年,美国国会采纳此观点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以取代《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该法打破以前的限制,允许保险、银行和证券三种金融业务混业经营;在法律的名称上,不提银行而改称金融服务。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运用此观点于为银行设置全球性证券资产组合的资本标准。金融中介功能观较大地拓展了金融监管理论的视野,从而把金融监管理论的�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功能观的监管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模式,目前仍处于理论探寻阶段。   (三)监管激励理论   拉丰、梯若尔(Laffont,Tirole)将监管理论在微观经济学范畴内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他否定传统监管理论研究中监管制度是外生的看法,将激励问题引入到监管问题的分析中来,把监管问题当作一个最优机制设计问题,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信息结构、约束条件和可行工具的前提下,运用相对比较成熟的完备合约方法,寻求双方的最优权衡,并对监管中的很多问题都尽可能地从本源上内生地加以分析。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相关内容

  •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_史建平
  • 银行业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 史建平 高 宇 内容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深刻反思危机带来的教训,开始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针对本次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理论界普遍提倡加强金融监管,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实践中,各国监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的重 ...

  • 金融衍生市场监管研究
  • 摘 要:金融衍生品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具有很强的避险功能,,还具有放大风险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法阻止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应该不断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稳定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结合金融衍生品的特征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理论 ...

  •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监管研究
  • 河北金融 2014/02 羹黧黧鬃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监管研究 陆岷峰1王虹2 (1.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江苏连云港222000:2.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摘要: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在代表产品.行业门槛.资金来源.授信依据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二者具有不同的风险.监管方 ...

  • 文献综述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研究
  • 题 目:中国影子银行的的界定与监管思路研究文献综述学 院:经济学院 专 业:金融学 班 级: 学 号: 姓 名:梁涛 中国影子银行的的界定与监管思路研究:文献综述 1.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被认为首先在影子银行体系内爆发并传导至整个国民经济.全球经济为此已付出巨大代价,人们不断反思.研究金融危机.在此过 ...

  •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大起底:师夷长技以自强
  •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作者为国泰君安非银团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立场. 虽然尚未有官方定论,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任何消息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最新的消息是,路透5月19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报道称,最早由中国央行推出的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架构(MPA),已然成为中 ...

  •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及改革路径选择
  • 第24卷第5期 2009年9 月Vo. l 24, N o . 5The Journal o f G angdong U n iversity o f F i n ance Sep . 2009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及改革路径选择 蒋海 李赟宏 暨南大学金融系, 广东广州510632 摘 要:中国金 ...

  •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研究
  • 关于各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研究报告 中国证监会 研究中心 1 绪言 一.金融监管模式的演进 2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框架.在国际化浪潮推动下,金融集团日渐强大,传统的金融领域(银行.保险和证券)及金融产品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人们开始担忧目前各国所采用的监管体系是否仍然适 ...

  • 中国银行业监管目标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 擅鼻:本文通过对银行盥f且栝盛行理论分折.J日纳出当前银行盥f且标主要体硬在符定性.发展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四个方面.翅过深度分析嚣国理行监f目标发理:银行监f且标的政策埂计中缺少效率佳且棕,对公平性且标佑璁不充分.男外.''为嚣罾关于防止盒磁犯罪和接高潸舞者对金磁知识7解等且耘在盥f且标价位序列中不 ...

  • 构建逆周期金融监管体系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 高校理论战线 构建逆周期金融监管体系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李志辉王颖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各国反思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性.逆周期金融监管可以吭服 传统顺周期金融监管的缺陷,有效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我国应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积 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以维护我国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