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决定学习的方向、深度,问题的质量决定学习的质量,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探索思考交流中获得数学知识,不断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学生乐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追问的习惯。 例如,当我们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创设以拉面师傅拉面为教学情境,“拉面师傅将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 学生自然提出了“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有多少根?”的问题,在探索“扣一次后有几根?扣两次后有几根?……”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营造一个能够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心,本能地产生认识冲突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矩形的教学中,学生常常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折叠方面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合作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  三、营造浓厚氛围,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应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例如: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点E是AB的中点,点G是BC上的一点,∠BEG>60°,现沿直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纸片上的点H处,连接AH,则与∠BEG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A.4 ??B.3??C.2??D.1  题目为什么增加∠BEG>60°这个条件?学生总感觉这个条件有点怪,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出“若∠BEG=60°,会有怎样的变化?”,“若∠BEG  四、恰当给予评价,培养学生问题习惯  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言行,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肯定为主的原则,采取具体肯定的策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具体肯定,这种具体的肯定不仅对提出问题的个体,而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指导和精心培育,学生在课堂上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活动充满激情,逐步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指导,耐心地鼓励,学生问题意识必然加强,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变成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芦沟中学)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决定学习的方向、深度,问题的质量决定学习的质量,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探索思考交流中获得数学知识,不断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学生乐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追问的习惯。 例如,当我们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创设以拉面师傅拉面为教学情境,“拉面师傅将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 学生自然提出了“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有多少根?”的问题,在探索“扣一次后有几根?扣两次后有几根?……”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营造一个能够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心,本能地产生认识冲突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矩形的教学中,学生常常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折叠方面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合作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  三、营造浓厚氛围,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应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例如: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点E是AB的中点,点G是BC上的一点,∠BEG>60°,现沿直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纸片上的点H处,连接AH,则与∠BEG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A.4 ??B.3??C.2??D.1  题目为什么增加∠BEG>60°这个条件?学生总感觉这个条件有点怪,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出“若∠BEG=60°,会有怎样的变化?”,“若∠BEG  四、恰当给予评价,培养学生问题习惯  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言行,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肯定为主的原则,采取具体肯定的策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具体肯定,这种具体的肯定不仅对提出问题的个体,而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指导和精心培育,学生在课堂上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活动充满激情,逐步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指导,耐心地鼓励,学生问题意识必然加强,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变成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芦沟中学)


相关内容

  • 初中数学思想
  • 专题讲座 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嵇文红 北京市芳星园中学 一.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 ...

  •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四个新要求
  •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四个新要求 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 ...

  • 初中数学学段目标及内容主线的分析
  • 课程简介 初中数学学段目标及内容主线的分析 [课程简介] 结合实例分析了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标准中的分学段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关系, 第三学段应重点突出和关注的内容, 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详细分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线, ...

  • 从优秀走向卓越
  • 摘 要: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有了很大的区别.小学数学是让学生接触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知识点少.知识面窄.难度小,而初中数学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需要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做 ...

  • 浅谈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数学-教育论文网
  • 浅谈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时间:2010-11-4 17:02:40 摘要:本文根据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素质教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把数学课堂划分为五个环节,并论述了这五个环节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育数学课堂教学 1 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 ...

  •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一):
  •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一): 赞可夫有可名言:"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就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的本 ...

  •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 作 者:陈建平 等 级:★★★ 录 入:小灯 审 核:小灯 更新时间:2009-2-6 10:02:16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 ...

  • 样性和个体差异
  • 样性和个体差异. 2.心理学依据.初中生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有明显的自我意识,初中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注重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 3.教育学依据.近年来,中学数学教学的教育理论.模式,都是以突出 ...

  • 农村初中数学课外活动实践课的实验研究
  • 农村初中数学课外活动实践课的实验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外活动实践课的实验研究>是根据<上海市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二期课改革要求:"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变为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