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又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流, “十九

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语)。它造成了继古希腊文学、

文艺复兴文学之后欧美文学的又一高峰、近代文学的最高峰。

第一节 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社会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人的异化加剧,对现实怀疑、不满与冷静求实成为普遍的社会

心态;

2、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背景

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成果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有催化作

用;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以及孔德的实证哲学等对现实主义文学

的形成也有催化作用。

3、文学背景

前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精神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文学土壤。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思想内容特征

1、比较广阔、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理性主义立场出发,比较深刻地分析社会现象、比较尖

锐地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人民的不幸,提倡社会改良。

二)艺术特征

1、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

2、重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力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作品有“外倾”与“内倾”两种倾向;

4、以叙事文学为主,文学样式、表现手法走向成熟,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充分发展、

繁荣。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现实主义经历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

法、英等国;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四、各国现实主义文学概况

(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和前期文学中心之一

1、时代背景

2、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 早期批判封建主义,中后期批判资本主义;

• 以反映金融资产阶级与贵族上流社会的生活为主,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是各类资产阶级的

形象。

3、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 司汤达——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见第二节)

§梅里美(1803-1870)

是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

创作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

独特的选材与构思;纯朴真诚而又骠悍粗犷的人物形象;反现代道德文明的主题;冷

峻的叙述中蕴含着激情。

代表作是《卡门》(《嘉尔曼》):

* 叙吉卜赛女子卡门与贵族青年唐·何塞的纠葛,以“绝对自由”来否定资本主义文明;

* 塑造了“恶之花”卡门的形象;

* 艺术上兼具真闻实录与浪漫主义色彩:

- 独特的选材与情节结构

- 鲜活的人物

- 简炼的叙述

- 紧张曲折的情节

§ 巴尔扎克——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三节)

§ 福楼拜(1821-1880)

是巴尔扎克之后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外倾性” 、客观冷峻的风格和

精致优雅的文体。

代表作是 《包法利夫人》 :

* 通过包法利夫人(爱玛)追求虚荣享乐生活而受鲁道尔夫与赖昂等人引诱、最终被毁

灭的经历,谴责生活的平庸丑陋和资产阶级的丑行;

* 平静地叙事,寓倾向于形象中;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都德(1840 - 1897)

是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小东西》、《最后一课》与《柏林之

围》

§ 巴黎公社文学

是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

代表作家是欧仁·鲍狄埃(1816—1887)

代表作是《国际歌》

(二)英国——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个中心

1、时代背景

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 最早表现劳资矛盾;

• 较多地表现“小人物”的苦难和个人奋斗,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和正面人物几乎

都是“小人物”;

• 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厚;

• 擅长幽默讽刺。

3、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代表作是《玛丽·巴顿》

* 描写老工人约翰·巴顿及其女儿玛丽·巴顿和工厂老板卡逊及其儿子亨利之间的纠葛,

反映宪章运动期间的劳资矛盾,是欧洲文学上最早正面表现劳资矛盾的作品。

§ 萨克雷(1811——1863)

是出色的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是《名利场》:

* 是一部“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通过两个资产阶级女子蓓基·夏泼和爱米丽亚一

生的遭遇展示、讽刺了英国上流社会这个“名利场”的肮脏黑暗;

* 小说夹叙夹议,风格幽默而哀婉。

§狄更斯——英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四节)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代表作是《简·爱》:* 小说通过简·爱反抗环境压迫、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成长历程

和爱情婚姻故事宣传新型的妇女观和爱情婚姻观 。

§爱米莉·勃朗特(1818-1846)

代表作是《呼啸山庄》:小说描述畸形环境造成的人的悲剧;* 小说情节结构复杂而独

特,风格怪诞、神秘、恐怖,自然与人物的个性形成了惊人的和谐 。

§哈代(1840-1928 )

以创作“威塞克斯小说 ” (性格与环境小说 )而著称;重要作品有《绿荫下》、《远

离尘嚣》、《还乡》、《卡斯特乔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反映资本主义侵

入宗法农村后农民的命运;有浓重的宿命和悲观色彩; 情景交融 ,富于诗情画意。

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

* 人物形象——苔丝:“一个被真实描写的纯洁女人”;亚雷:仗势欺人的资产阶级恶少;

克莱:有进步思想但也有阶级偏见。

* 艺术特色——运用富于绘画与音乐效果的描写造成抒情诗式的艺术风格;运用富于象

征意义的时空结构。

三)俄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中心

1、时代背景

2、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联,矛头主要指向农奴制与封建专

制统治;悲怆风格与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 “小人

物、 “新人”形象;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代表作家作品

(1)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形成

§普希金与莱蒙托夫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确立做出了杰出贡献(见第六章)

§ 果戈理(1809-1852)

• 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创始人,幽默讽刺大师;

• 成名作是《狄康卡近乡夜话》:

* 强烈的民族性;

* 健康欢乐的内容;

* 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密尔格拉德》与《小品集》:

标志着作者的创作开始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密尔格拉德》中的名篇有《旧式地主》、《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和《塔拉斯·布尔

巴》。

《彼德堡故事集》:

继承、发展了普希金开创的描写“小人物”的传统

《狂人日记》:描述备受欺凌的小公务员波普里希钦向专横霸道的“大人物”发出抗议

而受到迫害的故事;

《外套》:描述被冷酷的官僚等级制度压抑、摧残的小公务员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追

求唯一的欲望——做新外套的过程中的悲剧故事。

《钦差大臣》:

标志着作者的创作完全成熟;描述彼得堡花花公子赫列斯达科夫出游外省小城、被市

长安东、邮政局长施别金等贪官污吏当成“钦差大臣”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是一部把俄国

官僚社会的全部丑恶集中在一起加以嘲讽的喜剧;构思巧妙;形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征;

“含泪的 微笑”式的讽刺。

代表作是《死魂灵》:

* 情节结构:

第 1 章: 乞乞科夫来到N 市,遍访名流;

第2-10章:乞乞科夫下乡收购死魂灵;

第11章:乞乞科夫回到N 市,丑行败露、出逃。

* 人物形象:

乞乞科夫:唯利是图、投机钻营,有顽强、冒险精神,是俄国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

资产者的典型;

五个地主:

玛尼洛夫:精神空虚、故作斯文;

柯罗博奇卡:愚昧无知、狭隘保守;

罗士特莱夫:流氓无赖、恶棍赌徒;

索巴凯维奇:愚笨凶恶、贪婪狡诈;

泼留希金 :吝啬守财、贪得无厌。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高度典型化与个性化:一是小处落墨,一针见血;二是强化一点,入木三分;

三是由表及里,形神毕肖;四是以境写人,鞭辟入里。独特的讽刺艺术——用鲜明的对比造

成讽刺、用细节描写和夸张造成讽刺、“含泪的微笑”的讽刺风格;使用抒情与议论插笔 。

(2)19世纪50、6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繁荣,70、80年代——达到顶峰

§ 冈察洛夫(1812-1891)

代表作是《奥勃洛摩夫》

* 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勃洛摩夫的形象,宣告了贵族阶级与农

奴制的没落。

§屠格涅夫(1818-1883)

是有敏锐的观察力、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擅长揭示人物心理的作家成名作是《猎人笔

记》:

* 第一次把农民作为正面主人公描写;

* 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贵族地主形象;

* 有出色的自然景物描写。

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 的六部长篇小说——

《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

《罗亭》与《贵族之家》:

* 塑造了“多余人”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的形象,宣告了贵族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终结。

《前夜》与《父与子》以塑造“新人”形象而著称:

《前夜》:

* 英沙罗夫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新人” 的形象;

* 叶琳娜是新型俄罗斯妇女的形象,“新生活的先驱。”

《父与子》:

* 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创作意图:揭示俄国“新人正在诞生,贵族阶级,即使是其中较好的人物,也正在被

历史所淘汰”。

* 人物形象:

巴扎洛夫: “子辈”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文学史上第一位俄国“新人”的形象;

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否定一切旧秩序但尚无建设新生活的目标;与人民联系密切;重科学、

讲实干;是胜利者,但性格有缺陷,悲剧命运。

巴威尔:“父辈”

是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崇拜西欧;是失败者。

* 艺术特色:

构思单纯,结构严谨;

擅长通过人物言行、神态和景物烘托表现人物心理;

文笔富于抒情性,是“诗意的现实主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

代表作是 《怎么办—新人的故事》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文学中“新人”形象

也取代了“多余人”形象。

所谓“新人”,指的是这个时期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有革命理想,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与旧制度作不妥协的斗争,

联系人民,勇于牺牲,有实际行动的能力。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许多“新人”

的形象。

§ 涅克拉索夫(1821——1878)

是十九世纪中期俄国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 长诗揭露了地主、官僚、新兴资产者的剥削压迫下农民的悲惨生活,也反映了农民的觉

醒与反抗;

* 长诗艺术上深受民歌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杰出的小说家(见第五节)

§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是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

代表作是《大雷雨》:* 描述卡捷琳娜备受婆婆卡巴诺娃折磨、从丈夫齐虹处得不到支持、

爱上商人提郭意的侄子鲍里斯后出走无望、最后自杀的悲剧故事,控诉社会的黑暗,歌颂“黑

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卡捷琳娜的抗争。

§谢德林(1826——1889)

是讽刺巨匠;代表作是《戈洛夫廖夫老爷们》:

* 描述戈洛夫廖夫家三代人的命运。揭露贵族地主阶级的腐化堕落、道德败坏和灭亡命运;

* 是出色的心理小说。

§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见第六节)

§契诃夫——俄国最后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见第七节)

(3)19世纪9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衰落

(四)北欧文学

北欧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中期

§ 安徒生(1805—1875)

是丹麦童话大师、十九世纪第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童话有现实意义、民主精神

和基督教色彩,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内容优美,抒情气息浓,艺术魅力大;著名的童话作

品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易卜生——北欧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九节)

§ 比昂逊(1832-1910)

是挪威著名剧作家、小说家、诗人,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破产》、《挑

战的手套》等:《破产》通过商人钱尔德破产后苦苦挣扎的故事揭露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与

贪婪;《挑战的手套》是一部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屈辱地位。

§勃兰兑斯(1842-1877)

是丹麦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代表作是《19世纪文学主流》:

* 研究19世纪前期法、德、英诸国文学的 流向和发展内因;

* 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发展。

(五)美国

1、时代背景

2、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从民主主义理想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遭

遇,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具有浓厚的民主性、人民性和改良主义色彩。

3、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伴随着废奴运动出现的废奴文学是美国现实主义

§希尔德烈斯(1807——1865)

代表作是《白奴》:

* 通过多次被转卖的混血黑奴阿尔琪的自述,尖锐揭露了奴隶主的罪恶,反映了黑奴的悲

惨命运。

§ 斯托夫人(1811一1890)

是废奴文学最杰出的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 通过汤姆叔叔和女奴伊莱扎一家人的遭遇,愤怒控诉了蓄奴制的罪恶,旗帜鲜明地提出解

放黑奴的宣言;

* 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

南北战争后,现实主义文学兴起,至八九十年代成为文坛主流,进入深化阶段。

§马克·吐温——十九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九节)

§豪威尔斯(1837——1924)

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提倡“微笑的现实主义”。

§ 亨利·詹姆斯(1843-1916)

是美国高雅文学传统的代表,以创作反映欧美上层人生活的“国际小说”而著称;是现代

心理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提出一整套小说理论;代表作是《贵妇人画像》:

* 描述美国少女伊莎贝尔到英国后,吸引了沃顿勋爵等人、却被昔日的朋友莫尔太太和美国

人奥斯蒙特欺骗的故事,表现作者对欧美文化与社会的认识;

* 艺术上以心理剖析见长。

§ 欧·亨利(1862-1910)

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十九世纪西方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以描写纽约曼哈顿

市民生活的短篇小说成就最为突出;小说以“欧·亨利笔法”和“含泪的微笑”而著称;著

名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 《黄雀在后》等。

§弗兰克·诺里斯(1870-1902)

创作具有自然主义色彩;擅长描写农村生活;代表作是《小麦史诗》三部曲之一《章鱼》:

* 描写铁路公司对农民的压迫剥削,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力揭露垄断资本罪恶的作品

§杰克·伦敦(1876——1916)

是马克·吐温之后美国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家;

中短篇小说名作有“北方故事”(成名作,以《热爱生命》为代表 ) 、

《野性的呼唤》、《在甲板的天篷下面》、《墨西哥人》、《一块牛排》等;长篇小说名作有《铁

蹄》(政治幻想小说、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文学性质的文学作品)《马丁·伊登》(代表

作,半自传性质的小说)等。

第二节 司汤达

司汤达(1783-1842)是欧洲第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上的奠

基人。

一、生平与创作

(一)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童年、少年时代与跟随拿破伦转战欧洲的岁月(1783——1814)

(二)米兰时期(1814——1821)

作品以游记、传记、艺术史为主:《意大利绘画史》《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

(三) 巴黎时期(1821-1830)

《论爱情》《拉辛与莎士比亚》*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与理论上的奠基之作。《阿尔芒

斯》《法尼娜·法尼尼》《红与黑》

四)奇维塔维基亚时期(1830-1842)

《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

* 叙青年法布利斯在姑妈吉娜帮助下投奔拿破仑、后成为巴马副主教、入狱、与要塞司令之

女克莱莉娅相爱的故事,表现反封建的自由主义、英雄主义思想;

* 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分析细腻。《意大利遗事》

二、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1、从政治的角度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与民主倾向;

2、主人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色彩;

3、注重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作品有“内倾性”;

4、叙事简洁明快,语言清丽流畅。

三、《红与黑》

小说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一)创作意图

“一八三零年记事”——小说副标题

“真实,严酷的真实!”——小说封面引言

“若是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一八三零年的法国人了。你的书也就不再是一面

镜子。”——《红与黑》第52章

(二)情节

于连——外省小城维立叶尔市锯木场主的儿子:

童年与少年时代

在德·瑞那市长家做家庭教师

在贝尚松神学院读书

在巴黎德·拉·木尔侯爵府做私人秘书

入狱受审

三)思想内容——具有鲜明倾向的“政治小说:

1、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波旁王朝末期复辟力量(王权、教会与贵族)与反复辟力量(资本

主义经济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状况及其斗争,猛烈抨击复辟活动的丑恶,预示资产阶级

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2、通过复辟时期一代平民青年的悲剧表述反封建的主题。

(四)于连的形象

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性格是家庭环境、时代与阶

级地位影响的必然结果——

* 人生理想是个人奋斗 立身扬名;

* 追求理想的方式是反抗与妥协;

* 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也有虚伪自私的一面;* 性格核心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精神。

悲剧是复辟时期反抗贵族压迫的平民的必然悲剧。

(五)艺术特色

1、出色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小说中的环境是时代、社会的缩影:维立叶尔

市(外省)-贝尚松神学院(宗教社会)-木尔候爵府(巴黎贵族社会);(2)小说注重环

境与人物的统一;

2、出色的心理描写:在心理展示和心理分析中传达思想倾向、刻划人物性格、展开小说情

节;

3、结构上以于连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于连与德瑞娜夫人和马特尔的恋爱为纬,情节严谨、

紧凑,引人入胜。

第三节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家,世界文学巨匠之一。他和列夫·托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的准备、探索时期(1819——1829)

(三)创作成熟、繁荣时期(1829——1848)

笔耕20年,完成96部作品。与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成了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高

峰。

1、第一阶段:1829——1835

这个阶段,巴尔扎克着重反映贵族阶级衰亡的主题;常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结构小说,

小说主人公性格较单一。

这一阶段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有《舒昂党人》、《苏城舞会》、《高利贷者》、《欧也妮·葛

朗台》、《高老头》等。

2、第二阶段:1835——1842

这个阶段,巴尔扎克作品反映的生活面开阔了,他更多地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金融资产

阶级。这一阶段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有《纽沁根银行》、《古物陈列室》、《幻灭》等;

3、第三阶段:1843以后

这个阶段,巴尔扎克作品的数量较前明显减少,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则有所增加,艺

术上也更为成熟。这一阶段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有 《贝姨》、《邦斯舅舅》、《农民》等。

二、世界观

哲学上: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政治上: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但又参加保皇党;

• 经济学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认识到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但又幻想回到

宗法时代;

• 宗教上:信仰科学,但又鼓吹信仰天主教。

三、《人间喜剧》

(一)创作宗旨

“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学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

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

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

——《人间喜剧·前言》

二)构成

《人间喜剧》包括91部作品,用编年体和人物再现的形式构成。

第一部分:风俗研究——《人间喜剧》的主干

这部分“将反映一切社会现象”,“人类心灵的历史将纤毫毕现,社会史的各个部分都得

到描绘”

私人生活场景:代表作有《高利贷者》、《夏倍上校》、《高老头》等;

外省生活场景: 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古物陈列室》、《幻灭》等;巴黎生活场景:

代表作有《纽沁根银行》、《交际花盛衰记》、《邦斯舅舅》《贝姨》等;政治生活场景:代表

作有《一桩无头公案》、《阿尔西的议员》等;

军事生活场景:代表作有《舒昂党人》等;

乡村生活场景:代表作有《乡村医生》、《幽谷百合》、《农民》等。

第二部分: 哲学研究

“在现象之后,紧接而来的是原因”,“我要说出情感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依存于什么之

上”。

这部分的重要作品有《长寿药水》、《绝对之探求》、《改邪归正的梅莫特》、《受诅咒的孩

子》、《不为人知的杰作》、《驴皮记》等。

第三部分: 分析研究

这部分意在从自然法则出发,根据真善美的人道主义原则,去分析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

这类作品包括《婚姻生理学》与《夫妇纠纷》。

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创立的艺术方法,主要形式:

(1)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 重要人物出现二三十次,

一部小说反映他们的一段经历, 最后构成人物的完整形象;

(2)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叙述, 说明小说中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

不鲜. 这些事都散见于其他小说中;

(3)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 或者把小说的人物性格作一对

比, 这些人物都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过。

《人间喜剧》中再现的人物有400多个, 分散在75部小说中。人物再现法使人物性

格更加丰满,也使《人间喜剧》中的作品联成了一个整体。

三)思想内容

“ 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恩格斯

1、再现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史:如《农民》、《古物陈列室》、《苏城舞会》;2、再现资产阶

级的发家史 :如《高布赛克》、 《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3、描绘人被金钱异

化的历史悲剧 :如《夏蓓上校》、《幻灭》、《邦斯舅舅》、 《欧也妮·葛朗台》《驴皮记》;

4、对人民生活的反映、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等。

(四)艺术特色与成就

1、巴尔扎克的创作具有”外倾性“特征,擅长细节描写;

2、巴尔扎克注重揭示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

3、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的角度写人,揭示经济地位、状况对人的影响;

4、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类型的人物性格无一雷同;

5、巴尔扎克开创了新的小说结构模式——多线索有机交织的网状结构。

四、《高老头》

(一)情节线索

高里奥老头的故事,拉斯蒂涅的故事,鲍赛昂夫人的故事,伏脱冷的故事

(二)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揭露拜金主义的罪恶:

高里奥老头:

充满基督精神与父爱,是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再现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风貌极其必然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命运:

拉斯蒂涅:

被资产阶级俘虏的贵族子弟、新生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单纯的外省破落贵族子弟;

受巴黎环境的影响产生野心;学习“人生三课”,性格蜕变。

鲍赛昂夫人:

被金钱力量打败的名门贵族的典型;其命运 “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 恩格斯

3、反映资产阶级发家史的肮脏:

伏脱冷:

是另一种类型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掠夺者,狡猾凶残,但尚未得势;是社会、道德、法律

的揭露者;

是金钱的牺牲品。

(三)艺术特色

1、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充分细致,生动逼真1、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真实的历史背2、说明环境对人物的

影3、反映人物的性格面貌

人物描写:个性鲜明突出1、 个性化的肖像描写2、个性化的语言3、夸张手法写性格

2、多线索的网状结构,富于戏剧性的情节。

于连与拉斯蒂涅比较

(1)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具有平民意识和反抗心理,对贵族大资产阶

级怀有本能的厌恶。他走的是一条反抗——妥协——失败的人生道路。

(2)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他初到

巴黎时,想通过勤奋努力获取功名,但抗拒不了上流社会的诱惑。对权力和金钱的饥渴使他

泯灭良心,堕落成狂热的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野心家。

(3)于连和拉斯蒂涅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雄心勃勃、聪明能干、意志刚强。都以个人

名利为前提,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发财致富,飞黄腾达。表现在行动上,他们都走了一条不择

手段向上爬的道路。

(4)两人不同之处:于连出身平民,为了达到目的对现实社会既反抗又妥协,但最终还是

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贵族阶级决不允许他跨越封建等级制度的樊篱。而拉斯蒂涅成功

了,因为他与封建贵族同属一个阶层,他在金融资产阶级逐渐打败封建贵族的时期,由没落

贵族子弟演变成资产阶级野心家,其后逐步飞黄腾达官至副国务秘书。

第四节 狄更斯

狄更斯(1812-1870)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33——1841):

狄更斯早期的作品,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个别的阴暗现象,寄希望于善良的资产者,作品

基调温和乐观,风格幽默夸张,多采用流浪汉小说框架, 结构较为松散随意。

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成名作)、《奥列弗·特维斯特》(作者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 ) 、《老古玩店》等。

2、中期(1842——1848):

狄更斯中期的创作,较为广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批判性有所增强,作品基调忧伤而愤怒,结构趋向严谨。

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董贝父子》等。

3、后期(1848——1870):

后期是狄更斯创作的高峰期。他这个阶段的创作,全面、深刻有力地揭露批判社会的阴暗,风格严肃、深沉、压抑、伤感,作品情节的戏剧性增强,结构复杂严谨。

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二、狄更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1、从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出发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进行广泛批判,反对暴力革命,期望以情感教育和人道主义调和社会矛盾;

2、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与赋予平凡生活奇异色彩相结合;

3、出色运用幽默讽刺艺术;

4、善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夸张化的描写,塑造性格单一、确定、明晰的人物形象;

5、小说结构严谨精巧,情节曲折引人,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艺术张力。

三、《双城记》

(一)创作动机

“我认为国内没有爆发火焰而暗中燃起的不满情绪越发显得可怕,我们所发生的情况使我记起法国第一次革命前夜的那种情绪,并可能从任何最不关重要的故事中引起突然的爆发。” ——狄更斯1855年给朋友的信

(二)情节结构

三个组成部分:

1. 复活——露西的爱使父亲马奈特医生神志恢复正常

2. 金线——露西源源不断地施爱于亲人与友人

3. 暴风雨的踪迹——法国大革命爆发

三条情节线索:

1、马奈特医生的故事2、代尔那的故事3、得伐石的故事

三)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小说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阶级斗争的残酷激烈,揭示了革命的必然性,肯定了革命的正义性;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残暴的贵族的典型;

2、小说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以道德改善、爱与宽恕来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得伐石太太——冷酷嗜血的革命群众的代表;马奈特——人道主义宽恕精神的化身;路茜——爱的化身;代尔那——进行道德改善的理想贵族;卡尔登——自我牺牲的人道主义者

(四)艺术特色

采用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情节起伏跌荡,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史诗式的大场面与细节描写结合;运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冷峻、夸张而尖锐的讽刺;大量引入资料文件信函,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初入文坛(1844—1849)

《穷人》(成名作)

* 描述小公务员杰符什金救助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继承、发展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传统。

《双重人格》

* 描述小公务员高略德金被一个长相跟他一样但性格 比他卑劣的人小高略德金纠缠的故事,表现作者对复杂人性的认识。

* 是作者一系列揭示双重人格作品的滥觞。

《白夜》

* 叙少女与房客的爱情故事,表现“小人物”的生活 。

(三)西伯利亚十年(1850——1859)

初步形成“根基”理论。

(四)重入文坛(1859—1881)

《死屋手记》

* 是俄国第一部写监狱苦役犯的作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 描述贵族资产者瓦尔科夫斯基公爵与被他侮辱损害的人们——伊赫梅涅夫和娜塔莎父女、史密斯及其外孙女内莉等人之间的冲突;

* 是作者前后期创作之间的过渡性作品。

《罪与罚》《白痴》:

* 是作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描述孤女娜斯塔霞被地主托茨基占有,后托茨基欲将其“转让”给将军的秘书加尼亚,梅什金公爵拯救娜斯塔霞失败,娜斯塔霞被富商之子罗果仁得到、杀害的故事。

《群魔》

* 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

* 是一部抨击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恐怖冒险活动的小说;

* 有出色的心理描写。

《卡拉马佐夫兄弟》

* 是作者总结性的作品;

描述外省小城“畜栏” 的地主卡拉马佐夫家父子、兄弟之间因金钱和情欲引起的冲突和悲剧;

深刻揭示了“卡拉马佐夫气质”——贪财好色、卑鄙残忍和 极端自私的性格——19世纪后期俄国病态社会中地主资产阶级和落后小市民的卑劣性格,寄希望于用宗教的仁爱和宽恕洗涤人间罪恶。

二、小说特色

1、大力描写城市贫民生活;

2、使用“奇幻的现实主义”表现生活;

3、着意表现双重人格;

4、小说是“复调小说”——取消作者的支配作用,突出人物各自的主体意识,可谓“众声喧哗”的对话小说;

5、独特的心理描写:写矛盾、 变态心理;写梦境、幻觉、无意识行为等;

6、小说是戏剧化的小说。

三、《罪与罚》

(一)情节线索

1、拉斯柯尼科夫犯下的罪和遭到的惩罚;

2、马美拉多夫一家的悲惨遭遇。

2、人物形象

拉斯柯尼科夫:

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家庭与自己的贫困;贫富对立的社会环境;个人主义的思想根基与弱肉强食理论的影响

索尼亚:是体现作者理想的形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忍耐精神与基督式的爱心和无 私奉献的精神;是人类苦难的化身,也是人类的拯救者。

3、艺术特色

(1)规模宏伟,线索复杂,布局严谨,结构缜密,情节曲折引人;

(2)深刻的心理分析,开创了“意识流”的手法;

(3)运用对比艺术。

第六节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是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第一流的文学巨匠。

一、生平与思想、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52——1863)

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上的探索、实践时期重要作品有:

《童年》《少年》《青年》

* 是自传三部曲;

* 主人公尼古林卡是作者笔下一系列贵族精神探索者形象的开端。

《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 歌颂平民官兵的爱国主义与英勇无谓精神,批判贵族军官的自私、虚荣与怯懦无能; * 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个地主的早晨》:

* 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描写了农奴的生活和心理;

* 第一次表现出作者对地主与农民关系问题的探索;

* 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自传性人物、 贵族精神探索者的形象。

《琉森》:

* 描述一名为绅士们表演的出色的流浪歌手受到绅士们嘲弄的故事,是作者第一部批判资产阶级的作品。

《哥萨克》:

* 是作者早期创作的总结;

* 首次提出了贵族“出走”的主题;

* 主人公奥列宁是贵族精神探索者的形象。

2、中期(1863——1880)

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时期和思想上产生激烈矛盾、酝酿进行世界观彻底转变的时期; 重要作品是两部长篇巨著:

《战争与和平》

* 是史诗性巨著,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情节中心,以四个贵族家庭(罗斯托夫家、包尔康斯基家、别祖霍夫家、库拉金家)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生活变迁为情节枢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历史情况、家庭纪事两方面反映1805年——1820年间俄国的历史与社会生活;

* 小说塑造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国皇帝拿破仑、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各级将领、贵族、农民、士兵等500多个人物形象,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安德烈、彼埃尔和娜塔莎: * 安德烈与彼埃尔都是贵族精神探索者的形象,两人都是在卫国战争中受到人民精神力量的感召,选择了走向人民的道路;

* 娜塔莎是纯朴真挚、有深厚的民族感情与爱国热忱的优美形象。

* 小说的基本主题是:人民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力量,贵族的出路在于与人民结合。

* 小说结构宏伟,线索纷繁,布局严整;人物众多,性格丰满鲜明;人物和生活画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安娜·卡列尼娜》(见本节第二部分)

3、晚期(1881——1910)

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彻底转变,站到了宗法农民的立场上,形成了“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博爱、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创作对现实的批判空前激烈,训诲性强

重要作品有:

《克莱采奏鸣曲》

《伊凡·伊里奇之死》

《哈吉·穆拉特》

《复活》

* 是作者晚期的代表作,也是作者一生思想与艺术探索的总结;

* 情节结构:法庭审判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营救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陪同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

* 人物形象:

* 聂赫留朵夫:

* 是作者的自传性人物,作者笔下贵族精神探索者形象的发展与总结;

* 性格发展:纯洁善良的青年——花花公子——忏悔的贵族——托尔斯泰主义者。 * 玛丝洛娃: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

* 性格发展:纯洁的少女——堕落的妓女——获得新生的妇女。

* 思想内涵:以“撕毁一切假面具”的现实主义揭露国家机器与统治阶级的罪恶腐朽、官办教会的虚伪与欺骗性,否定地主土地占有制与资本主义;

* 宣传用“托尔斯泰主义”改造社会。

* 艺术特色:采用单线索的简明结构;辛辣的讽刺;复杂而生动的心理表现与心理分析,写出了“心灵辩证法”;运用对比艺术。

二、《安娜·卡列尼娜》

(一)故事背景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 “一切都混乱了。”

(二)情节线索

1、安娜与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婚姻纠葛,这条线索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

2、. 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提的家庭生活,这条线索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

(二)人物形象

安娜

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贵族上流社会思想和道德的叛逆者:

* 富于激情,生机勃勃,不满封建婚姻,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 真诚、坦率、高尚、勇敢,向上流社会挑战,反抗腐朽堕落的社会道德;

*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内心有矛盾,有负罪感。

悲剧根源:

安娜的对立面是整个上流社会;安娜的内心矛盾使她有脆弱的一面;安娜将个人幸福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与渥伦斯基的爱情上。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小说批判了腐朽堕落、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他从宗教伦理道德观出发,又认为安娜是缺乏理性、放纵情欲的,所以,在小说中他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

卡列宁:性格枯燥,感情贫乏,是伪善、僵化、缺少生命活力的“官僚机器”;渥伦斯基:是“花花公子的标本”;列文:是有自传性的精神探索者形象;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力图保持宗法制关系的开明地主的形象。

(三)艺术特色

1、手法丰富独特的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 :

① 小说在心理描写的三环节(原因、过程、结果)中,重视的不是因、果本身,而是因、果之间的联系即“心理流程”,这即“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小说还注重广泛描写人物多方面的心理感受,注重表现同一场合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 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其内心世界,也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色的肖像刻画:

①人物外貌与内心世界完美结合;

② 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人物,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对人物进行肖像刻画。

3、巧妙独特的结构:

① 小说在两条主线之间穿插了奥布朗斯基和杜丽的家庭生活这条中间线,它在外部结构上成了两条主线的拱顶结合处;

② 小说运用人物向心对照法沟通了两条主线间的内在联系,男女主人公安娜和列文的对照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第七节 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巨匠。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80——1888)

这个阶段契诃夫写短篇小说;作品从内容上说大体上有三类:鞭笞专制制度和人们的奴性心理的作品,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胖子和瘦子》等; 揭露庸俗生活、庸俗习气的作品,代表作有《查问》、 《喜事》、《嫁妆》等;反映底层人民的不幸、控诉世态炎凉的作品,代表作有《苦恼》、《万卡》等。

艺术上,契诃夫早期的小说是形式简约、笔调幽默轻

快、闹剧色彩浓的小品式作品。

2、中期(1888——1896)

这个时期契诃夫的思想、艺术走向成熟,开始写中篇小说和剧本;小说多批判专制制度、写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揭露知识分子的弱点;风格变为严肃深沉,悲喜剧因素更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个时期契诃夫的重要作品有:《草原》

* 是契诃夫第一部严肃的大型作品;

* 通过男孩叶果鲁什卡从乡下去城里上学途中的见闻歌颂祖国美好的大自然和潜在力量,绘草原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朦胧向往;

* 出色描绘大自然景色;

* 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第六病室》:

* 是契诃夫库页岛之行的艺术总结;

* 描述富于正义感的格罗莫夫得了“迫害狂”症被关进第六病室,正直的拉京医生劝他“心平气和”、自己却因常去看望他也被当成“疯子”关进第六病室,遭管理员尼基达毒打后死去的故事,批判俄国的专制暴政,否定“托尔斯泰主义”;

* 使用象征影射手法。

《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

3、晚期(1897——1904)

这个时期是契诃夫创作的繁荣、全盛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和著名的剧本。契诃夫这个时期的小说,反映面扩大了,涉及社会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知识分子的思想弱点、农村的落后、贫富对立、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等等,揭露批判更为深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 是他这个阶段创作的基调。

这个时期重要的小说作品有:

《带阁楼的房子——艺术家的故事》

* 以批判当时流行的“小事论”为主题:

“依我看来,什么医疗所啦、学校啦、图书馆啦、药房啦,在现有条件下,是仅仅为奴役服务的。人民给一条大链子缚住;您呢,不砍掉那条链子,反倒替它添上新的环节。” 《姚尼奇》

* 叙有理想有才干有热情的医生姚尼奇在庸俗生活的腐蚀下堕落为市侩的故事;

《醋栗》

“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套中人》

* 是契诃夫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

* 叙别里科夫惧怕生活的变化、竭力用“套子”保护自己、辖制别人的故事,抨击沙皇的专制统治,批判人们的“套子”性格;

* 运用故事中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和肖像、言行描写、夸张、对比、讽刺手法写人叙事;借景抒情。

《关于爱情》

——与《套中人》和《醋栗》组成“短篇三部曲”《农民》这个时期契诃夫的著名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 、 《三姐妹》和 《樱桃园》:它们是大型的多幕剧、抒情剧,内容上暴露和鞭挞腐朽庸俗的旧生活,憧憬新生活和祖国的未来;艺术上 创造了崭新的戏剧表现方法——戏剧故事“生活化”,让平凡的事件中蕴涵丰富而深刻的“潜台词”;戏剧背 景具有象征意义,造成浓郁的抒情性;戏剧中人与环境的冲突是主要的、永恒的,因此戏剧没有标定的开端和明确的结尾。

《樱桃园》:

* 是契诃夫戏剧的代表作、他总结性的剧本、呼唤新生活的名作;

* 叙贵族朗涅夫斯卡娅兄妹经济上陷入困境、将祖传的樱桃园卖给新兴商人陆伯兴,朗涅夫斯卡娅的女儿安妮雅与恋人特洛费莫夫告别旧生活、满怀憧憬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二、小说艺术特色

1、朴素:

• 题材内容朴素;

• 表达方式朴素;

2、幽默与讽刺:

• 用夸张制造笑料;

• 悲喜剧结合造成“含泪的笑”;

3、简练:

• 表现手法简练;

• 篇幅简短,结构紧凑;

4、含蓄:

• 客观冷静地叙写;

• 开放式的结尾。

5、独特的抒情心理小说。

第九节 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铸起了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世界戏剧史上的第三座丰碑。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50—1868)

这个时期,易卜生创作浪漫主义历史剧,著名作品有《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哲理诗剧《布朗德》与《培尔·金特》标志着易卜生的创作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

2、中期(1868—1891)

这个时期易卜生创作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 著名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社会问题剧”

是易卜生创立的一种戏剧,以尖锐地提出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而著称,它以强烈的现实性、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英国的萧伯纳、J. 高尔斯华绥,美国的C. 奥德兹等作家都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直接继承者。

《社会支柱》:

* 述被认为具有一切美德的“社会支柱”式人物、老板博尼克惟利是图、骗子、恶棍的真面目逐渐暴露的故事。

《群鬼》:

* 述传统道德观念培养出来的女性海伦嫁给酒色之徒阿 尔文后做驯服的妻子的悲剧故事。

《人民公敌》:

* 述斯多克芒医生因发现浴场温泉被工厂污染后主张改建温泉管道而受到当地财团、政界、报界利诱、威胁、打击、被宣布为“人民公敌”的故事。

3、晚期(1891—1906)

这个时期易卜生创作象征主义心理剧,著名剧作有《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 、

《海达·高 布乐》等,它们突破了传统戏剧手法,剧情退居第二位,象征和精神分析占据了重要地位,为现代戏剧开辟了道路。

二、《玩偶之家》

“现在的欧洲,正准备着改造社会关系;这种改造,主要是要解决工人和妇女前途的问题。我等着这个改造,我为这个改造而兴奋,我愿意用我终生的一切力量为这个改造而行动。” ——1885年易卜生的演说辞

(一)剧情

娜拉为挽救病重的丈夫海尔茂的生命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银行新经理海尔茂要解雇职员柯洛克斯泰,后者以揭发娜拉犯法之事要挟,海尔茂大骂娜拉,夫妻爆发冲突,娜拉出走二)人物形象

娜拉是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反抗男权主义和不合理的社会观念、争取妇女解放的叛逆女性 的形象;

海尔茂是自私虚伪的市侩和男权主义的代表,是不合理的社会道德、宗教、法律观念的维护者。

(三)思想内涵

戏剧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出路问题和社会观念不合理的问题,社会批判了男权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

(四)艺术特色

1、强烈的真实感、现实感;

2、在冲突即将达到高潮时拉开序幕,采用“追溯法”交代前事,使情节集中紧凑,人物性格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激变;

3、将发人深思的讨论直接带入情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4、用人物言行、戏剧性延宕等手段,细致地刻画人物复杂、激烈的内心活动。

第九节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是十九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

这个阶段,马克·吐温写短篇小说,将严肃的社会课

题融于西部乡土文学轻松的幽默中;

这个阶段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有:《卡拉维拉斯县有名的跳蛙》《傻子国外旅行记》《竞选州长》:

* 是作者早期的代表作;

* 以讽刺美国的“民主选举”与“言论自由”为内容;

* 情节构思巧妙,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和诙谐、

幽默、犀利的语言。

(二)中期(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这个阶段是马克·吐温创作的繁荣时期、黄金时代,他主要创作长篇小说,讽刺风格尖锐、辛辣;这个阶段是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与华纳合著)

* 通过塞勒斯上校和参议员狄尔华绥的故事讽刺社会上投机冒险的风气和政治腐败的情况 《汤姆·索亚历险记》* 描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妙趣横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见本节第二部分)

《密西西比河上》* 是自传性长篇小说。

《王子与贫儿》

* 是哲理性童话幻想小说,有借古喻今的意义。

《傻瓜威尔逊》

* 通过女奴罗克森娜将自己有1/32黑人血统的儿子与主人的儿子“掉包”后发生的故事表述反种族歧视的主题。

3、晚期(90年代中期以后)

这个阶段,马克·吐温创作小说、游记、杂文和政论等作品;小说使用愤怒、痛苦、悲凉的讽刺。

这个阶段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有:

《贞德传》

* 是作者唯一的非讽刺性作品。

《百万英镑》:

* 入木三分地揭示金钱万能。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 是作者揭露、讽刺性最强的作品之一;

* 通过一个“外乡人”“败坏”了赫德莱堡镇“诚实廉洁”的名声的故事揭露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与虚伪;

* 构思巧妙,有出色的心理描写与讽刺艺术。

《自传》

“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她的土地上捣乱。如果他们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国这个国家将是中国人多么美好的地方啊! 既然我们并不准许中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我愿郑重声明:让中国自己去决定,哪些人可以到他们那里去,那便是谢天谢地的事了。 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马克·吐二、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一)情节

叙白人男孩哈克贝利·费恩与黑奴吉姆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漂流而下、寻找自由的故事;温1901年11月23日在纽约勃克莱博物馆的演讲

(二)人物形象

哈克:天真活泼、倔强聪明、朴素善良、胸襟坦荡,富有冒险精神,性格的核心是对“文明”的叛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忍受不了小镇市民家庭、学校、教堂陈腐刻板的生活,进行反抗,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 * 克服了种族歧视与蓄奴制观念,帮助吉姆争取自由;

* 历险途中处处表现出与世俗观念背道而驰的思想性格。

吉姆:是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优秀品质的黑人,“富有尊严的正面人物,” 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典型形象:

* 具有独立人格,向往自由,富于反抗精神;

* 善良、真挚、纯朴,有细腻丰富的情感与自我牺牲精神;

* 有愚昧

(三)思想内涵

小说广泛反映了19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的社会图景,揭露讽刺了美国“文明”社会的丑

恶现实;小说的中心主题是反对种族歧视、谴责蓄奴制度,无知的一面。

(四)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的客观描写与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完美结合 ;

2、出色运用幽默讽刺手法;

3、使用经过提炼的南方方言俚语——自然流畅、丰富生动、简洁轻松的“美国英语” ;

4、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出色描写儿童的心理行为。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又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流, “十九

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语)。它造成了继古希腊文学、

文艺复兴文学之后欧美文学的又一高峰、近代文学的最高峰。

第一节 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社会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人的异化加剧,对现实怀疑、不满与冷静求实成为普遍的社会

心态;

2、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背景

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成果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有催化作

用;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以及孔德的实证哲学等对现实主义文学

的形成也有催化作用。

3、文学背景

前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精神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文学土壤。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思想内容特征

1、比较广阔、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理性主义立场出发,比较深刻地分析社会现象、比较尖

锐地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人民的不幸,提倡社会改良。

二)艺术特征

1、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

2、重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力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作品有“外倾”与“内倾”两种倾向;

4、以叙事文学为主,文学样式、表现手法走向成熟,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充分发展、

繁荣。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现实主义经历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

法、英等国;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四、各国现实主义文学概况

(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和前期文学中心之一

1、时代背景

2、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 早期批判封建主义,中后期批判资本主义;

• 以反映金融资产阶级与贵族上流社会的生活为主,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是各类资产阶级的

形象。

3、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 司汤达——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见第二节)

§梅里美(1803-1870)

是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

创作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

独特的选材与构思;纯朴真诚而又骠悍粗犷的人物形象;反现代道德文明的主题;冷

峻的叙述中蕴含着激情。

代表作是《卡门》(《嘉尔曼》):

* 叙吉卜赛女子卡门与贵族青年唐·何塞的纠葛,以“绝对自由”来否定资本主义文明;

* 塑造了“恶之花”卡门的形象;

* 艺术上兼具真闻实录与浪漫主义色彩:

- 独特的选材与情节结构

- 鲜活的人物

- 简炼的叙述

- 紧张曲折的情节

§ 巴尔扎克——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三节)

§ 福楼拜(1821-1880)

是巴尔扎克之后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外倾性” 、客观冷峻的风格和

精致优雅的文体。

代表作是 《包法利夫人》 :

* 通过包法利夫人(爱玛)追求虚荣享乐生活而受鲁道尔夫与赖昂等人引诱、最终被毁

灭的经历,谴责生活的平庸丑陋和资产阶级的丑行;

* 平静地叙事,寓倾向于形象中;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都德(1840 - 1897)

是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小东西》、《最后一课》与《柏林之

围》

§ 巴黎公社文学

是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

代表作家是欧仁·鲍狄埃(1816—1887)

代表作是《国际歌》

(二)英国——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个中心

1、时代背景

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 最早表现劳资矛盾;

• 较多地表现“小人物”的苦难和个人奋斗,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和正面人物几乎

都是“小人物”;

• 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厚;

• 擅长幽默讽刺。

3、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代表作是《玛丽·巴顿》

* 描写老工人约翰·巴顿及其女儿玛丽·巴顿和工厂老板卡逊及其儿子亨利之间的纠葛,

反映宪章运动期间的劳资矛盾,是欧洲文学上最早正面表现劳资矛盾的作品。

§ 萨克雷(1811——1863)

是出色的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是《名利场》:

* 是一部“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通过两个资产阶级女子蓓基·夏泼和爱米丽亚一

生的遭遇展示、讽刺了英国上流社会这个“名利场”的肮脏黑暗;

* 小说夹叙夹议,风格幽默而哀婉。

§狄更斯——英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四节)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代表作是《简·爱》:* 小说通过简·爱反抗环境压迫、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成长历程

和爱情婚姻故事宣传新型的妇女观和爱情婚姻观 。

§爱米莉·勃朗特(1818-1846)

代表作是《呼啸山庄》:小说描述畸形环境造成的人的悲剧;* 小说情节结构复杂而独

特,风格怪诞、神秘、恐怖,自然与人物的个性形成了惊人的和谐 。

§哈代(1840-1928 )

以创作“威塞克斯小说 ” (性格与环境小说 )而著称;重要作品有《绿荫下》、《远

离尘嚣》、《还乡》、《卡斯特乔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反映资本主义侵

入宗法农村后农民的命运;有浓重的宿命和悲观色彩; 情景交融 ,富于诗情画意。

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

* 人物形象——苔丝:“一个被真实描写的纯洁女人”;亚雷:仗势欺人的资产阶级恶少;

克莱:有进步思想但也有阶级偏见。

* 艺术特色——运用富于绘画与音乐效果的描写造成抒情诗式的艺术风格;运用富于象

征意义的时空结构。

三)俄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中心

1、时代背景

2、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联,矛头主要指向农奴制与封建专

制统治;悲怆风格与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 “小人

物、 “新人”形象;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代表作家作品

(1)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形成

§普希金与莱蒙托夫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确立做出了杰出贡献(见第六章)

§ 果戈理(1809-1852)

• 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创始人,幽默讽刺大师;

• 成名作是《狄康卡近乡夜话》:

* 强烈的民族性;

* 健康欢乐的内容;

* 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密尔格拉德》与《小品集》:

标志着作者的创作开始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密尔格拉德》中的名篇有《旧式地主》、《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和《塔拉斯·布尔

巴》。

《彼德堡故事集》:

继承、发展了普希金开创的描写“小人物”的传统

《狂人日记》:描述备受欺凌的小公务员波普里希钦向专横霸道的“大人物”发出抗议

而受到迫害的故事;

《外套》:描述被冷酷的官僚等级制度压抑、摧残的小公务员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追

求唯一的欲望——做新外套的过程中的悲剧故事。

《钦差大臣》:

标志着作者的创作完全成熟;描述彼得堡花花公子赫列斯达科夫出游外省小城、被市

长安东、邮政局长施别金等贪官污吏当成“钦差大臣”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是一部把俄国

官僚社会的全部丑恶集中在一起加以嘲讽的喜剧;构思巧妙;形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征;

“含泪的 微笑”式的讽刺。

代表作是《死魂灵》:

* 情节结构:

第 1 章: 乞乞科夫来到N 市,遍访名流;

第2-10章:乞乞科夫下乡收购死魂灵;

第11章:乞乞科夫回到N 市,丑行败露、出逃。

* 人物形象:

乞乞科夫:唯利是图、投机钻营,有顽强、冒险精神,是俄国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

资产者的典型;

五个地主:

玛尼洛夫:精神空虚、故作斯文;

柯罗博奇卡:愚昧无知、狭隘保守;

罗士特莱夫:流氓无赖、恶棍赌徒;

索巴凯维奇:愚笨凶恶、贪婪狡诈;

泼留希金 :吝啬守财、贪得无厌。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高度典型化与个性化:一是小处落墨,一针见血;二是强化一点,入木三分;

三是由表及里,形神毕肖;四是以境写人,鞭辟入里。独特的讽刺艺术——用鲜明的对比造

成讽刺、用细节描写和夸张造成讽刺、“含泪的微笑”的讽刺风格;使用抒情与议论插笔 。

(2)19世纪50、6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繁荣,70、80年代——达到顶峰

§ 冈察洛夫(1812-1891)

代表作是《奥勃洛摩夫》

* 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勃洛摩夫的形象,宣告了贵族阶级与农

奴制的没落。

§屠格涅夫(1818-1883)

是有敏锐的观察力、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擅长揭示人物心理的作家成名作是《猎人笔

记》:

* 第一次把农民作为正面主人公描写;

* 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贵族地主形象;

* 有出色的自然景物描写。

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 的六部长篇小说——

《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

《罗亭》与《贵族之家》:

* 塑造了“多余人”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的形象,宣告了贵族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终结。

《前夜》与《父与子》以塑造“新人”形象而著称:

《前夜》:

* 英沙罗夫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新人” 的形象;

* 叶琳娜是新型俄罗斯妇女的形象,“新生活的先驱。”

《父与子》:

* 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创作意图:揭示俄国“新人正在诞生,贵族阶级,即使是其中较好的人物,也正在被

历史所淘汰”。

* 人物形象:

巴扎洛夫: “子辈”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文学史上第一位俄国“新人”的形象;

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否定一切旧秩序但尚无建设新生活的目标;与人民联系密切;重科学、

讲实干;是胜利者,但性格有缺陷,悲剧命运。

巴威尔:“父辈”

是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崇拜西欧;是失败者。

* 艺术特色:

构思单纯,结构严谨;

擅长通过人物言行、神态和景物烘托表现人物心理;

文笔富于抒情性,是“诗意的现实主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

代表作是 《怎么办—新人的故事》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文学中“新人”形象

也取代了“多余人”形象。

所谓“新人”,指的是这个时期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有革命理想,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与旧制度作不妥协的斗争,

联系人民,勇于牺牲,有实际行动的能力。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许多“新人”

的形象。

§ 涅克拉索夫(1821——1878)

是十九世纪中期俄国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 长诗揭露了地主、官僚、新兴资产者的剥削压迫下农民的悲惨生活,也反映了农民的觉

醒与反抗;

* 长诗艺术上深受民歌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杰出的小说家(见第五节)

§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是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

代表作是《大雷雨》:* 描述卡捷琳娜备受婆婆卡巴诺娃折磨、从丈夫齐虹处得不到支持、

爱上商人提郭意的侄子鲍里斯后出走无望、最后自杀的悲剧故事,控诉社会的黑暗,歌颂“黑

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卡捷琳娜的抗争。

§谢德林(1826——1889)

是讽刺巨匠;代表作是《戈洛夫廖夫老爷们》:

* 描述戈洛夫廖夫家三代人的命运。揭露贵族地主阶级的腐化堕落、道德败坏和灭亡命运;

* 是出色的心理小说。

§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见第六节)

§契诃夫——俄国最后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见第七节)

(3)19世纪9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衰落

(四)北欧文学

北欧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中期

§ 安徒生(1805—1875)

是丹麦童话大师、十九世纪第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童话有现实意义、民主精神

和基督教色彩,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内容优美,抒情气息浓,艺术魅力大;著名的童话作

品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易卜生——北欧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九节)

§ 比昂逊(1832-1910)

是挪威著名剧作家、小说家、诗人,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破产》、《挑

战的手套》等:《破产》通过商人钱尔德破产后苦苦挣扎的故事揭露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与

贪婪;《挑战的手套》是一部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屈辱地位。

§勃兰兑斯(1842-1877)

是丹麦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代表作是《19世纪文学主流》:

* 研究19世纪前期法、德、英诸国文学的 流向和发展内因;

* 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发展。

(五)美国

1、时代背景

2、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从民主主义理想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遭

遇,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具有浓厚的民主性、人民性和改良主义色彩。

3、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伴随着废奴运动出现的废奴文学是美国现实主义

§希尔德烈斯(1807——1865)

代表作是《白奴》:

* 通过多次被转卖的混血黑奴阿尔琪的自述,尖锐揭露了奴隶主的罪恶,反映了黑奴的悲

惨命运。

§ 斯托夫人(1811一1890)

是废奴文学最杰出的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 通过汤姆叔叔和女奴伊莱扎一家人的遭遇,愤怒控诉了蓄奴制的罪恶,旗帜鲜明地提出解

放黑奴的宣言;

* 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

南北战争后,现实主义文学兴起,至八九十年代成为文坛主流,进入深化阶段。

§马克·吐温——十九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见第九节)

§豪威尔斯(1837——1924)

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提倡“微笑的现实主义”。

§ 亨利·詹姆斯(1843-1916)

是美国高雅文学传统的代表,以创作反映欧美上层人生活的“国际小说”而著称;是现代

心理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提出一整套小说理论;代表作是《贵妇人画像》:

* 描述美国少女伊莎贝尔到英国后,吸引了沃顿勋爵等人、却被昔日的朋友莫尔太太和美国

人奥斯蒙特欺骗的故事,表现作者对欧美文化与社会的认识;

* 艺术上以心理剖析见长。

§ 欧·亨利(1862-1910)

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十九世纪西方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以描写纽约曼哈顿

市民生活的短篇小说成就最为突出;小说以“欧·亨利笔法”和“含泪的微笑”而著称;著

名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 《黄雀在后》等。

§弗兰克·诺里斯(1870-1902)

创作具有自然主义色彩;擅长描写农村生活;代表作是《小麦史诗》三部曲之一《章鱼》:

* 描写铁路公司对农民的压迫剥削,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力揭露垄断资本罪恶的作品

§杰克·伦敦(1876——1916)

是马克·吐温之后美国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家;

中短篇小说名作有“北方故事”(成名作,以《热爱生命》为代表 ) 、

《野性的呼唤》、《在甲板的天篷下面》、《墨西哥人》、《一块牛排》等;长篇小说名作有《铁

蹄》(政治幻想小说、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文学性质的文学作品)《马丁·伊登》(代表

作,半自传性质的小说)等。

第二节 司汤达

司汤达(1783-1842)是欧洲第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上的奠

基人。

一、生平与创作

(一)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童年、少年时代与跟随拿破伦转战欧洲的岁月(1783——1814)

(二)米兰时期(1814——1821)

作品以游记、传记、艺术史为主:《意大利绘画史》《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

(三) 巴黎时期(1821-1830)

《论爱情》《拉辛与莎士比亚》*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与理论上的奠基之作。《阿尔芒

斯》《法尼娜·法尼尼》《红与黑》

四)奇维塔维基亚时期(1830-1842)

《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

* 叙青年法布利斯在姑妈吉娜帮助下投奔拿破仑、后成为巴马副主教、入狱、与要塞司令之

女克莱莉娅相爱的故事,表现反封建的自由主义、英雄主义思想;

* 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分析细腻。《意大利遗事》

二、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1、从政治的角度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与民主倾向;

2、主人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色彩;

3、注重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作品有“内倾性”;

4、叙事简洁明快,语言清丽流畅。

三、《红与黑》

小说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一)创作意图

“一八三零年记事”——小说副标题

“真实,严酷的真实!”——小说封面引言

“若是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一八三零年的法国人了。你的书也就不再是一面

镜子。”——《红与黑》第52章

(二)情节

于连——外省小城维立叶尔市锯木场主的儿子:

童年与少年时代

在德·瑞那市长家做家庭教师

在贝尚松神学院读书

在巴黎德·拉·木尔侯爵府做私人秘书

入狱受审

三)思想内容——具有鲜明倾向的“政治小说:

1、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波旁王朝末期复辟力量(王权、教会与贵族)与反复辟力量(资本

主义经济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状况及其斗争,猛烈抨击复辟活动的丑恶,预示资产阶级

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2、通过复辟时期一代平民青年的悲剧表述反封建的主题。

(四)于连的形象

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性格是家庭环境、时代与阶

级地位影响的必然结果——

* 人生理想是个人奋斗 立身扬名;

* 追求理想的方式是反抗与妥协;

* 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也有虚伪自私的一面;* 性格核心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精神。

悲剧是复辟时期反抗贵族压迫的平民的必然悲剧。

(五)艺术特色

1、出色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小说中的环境是时代、社会的缩影:维立叶尔

市(外省)-贝尚松神学院(宗教社会)-木尔候爵府(巴黎贵族社会);(2)小说注重环

境与人物的统一;

2、出色的心理描写:在心理展示和心理分析中传达思想倾向、刻划人物性格、展开小说情

节;

3、结构上以于连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于连与德瑞娜夫人和马特尔的恋爱为纬,情节严谨、

紧凑,引人入胜。

第三节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家,世界文学巨匠之一。他和列夫·托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的准备、探索时期(1819——1829)

(三)创作成熟、繁荣时期(1829——1848)

笔耕20年,完成96部作品。与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成了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高

峰。

1、第一阶段:1829——1835

这个阶段,巴尔扎克着重反映贵族阶级衰亡的主题;常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结构小说,

小说主人公性格较单一。

这一阶段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有《舒昂党人》、《苏城舞会》、《高利贷者》、《欧也妮·葛

朗台》、《高老头》等。

2、第二阶段:1835——1842

这个阶段,巴尔扎克作品反映的生活面开阔了,他更多地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金融资产

阶级。这一阶段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有《纽沁根银行》、《古物陈列室》、《幻灭》等;

3、第三阶段:1843以后

这个阶段,巴尔扎克作品的数量较前明显减少,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则有所增加,艺

术上也更为成熟。这一阶段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有 《贝姨》、《邦斯舅舅》、《农民》等。

二、世界观

哲学上: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政治上: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但又参加保皇党;

• 经济学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认识到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但又幻想回到

宗法时代;

• 宗教上:信仰科学,但又鼓吹信仰天主教。

三、《人间喜剧》

(一)创作宗旨

“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学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

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

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

——《人间喜剧·前言》

二)构成

《人间喜剧》包括91部作品,用编年体和人物再现的形式构成。

第一部分:风俗研究——《人间喜剧》的主干

这部分“将反映一切社会现象”,“人类心灵的历史将纤毫毕现,社会史的各个部分都得

到描绘”

私人生活场景:代表作有《高利贷者》、《夏倍上校》、《高老头》等;

外省生活场景: 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古物陈列室》、《幻灭》等;巴黎生活场景:

代表作有《纽沁根银行》、《交际花盛衰记》、《邦斯舅舅》《贝姨》等;政治生活场景:代表

作有《一桩无头公案》、《阿尔西的议员》等;

军事生活场景:代表作有《舒昂党人》等;

乡村生活场景:代表作有《乡村医生》、《幽谷百合》、《农民》等。

第二部分: 哲学研究

“在现象之后,紧接而来的是原因”,“我要说出情感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依存于什么之

上”。

这部分的重要作品有《长寿药水》、《绝对之探求》、《改邪归正的梅莫特》、《受诅咒的孩

子》、《不为人知的杰作》、《驴皮记》等。

第三部分: 分析研究

这部分意在从自然法则出发,根据真善美的人道主义原则,去分析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

这类作品包括《婚姻生理学》与《夫妇纠纷》。

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创立的艺术方法,主要形式:

(1)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 重要人物出现二三十次,

一部小说反映他们的一段经历, 最后构成人物的完整形象;

(2)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叙述, 说明小说中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

不鲜. 这些事都散见于其他小说中;

(3)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 或者把小说的人物性格作一对

比, 这些人物都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过。

《人间喜剧》中再现的人物有400多个, 分散在75部小说中。人物再现法使人物性

格更加丰满,也使《人间喜剧》中的作品联成了一个整体。

三)思想内容

“ 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恩格斯

1、再现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史:如《农民》、《古物陈列室》、《苏城舞会》;2、再现资产阶

级的发家史 :如《高布赛克》、 《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3、描绘人被金钱异

化的历史悲剧 :如《夏蓓上校》、《幻灭》、《邦斯舅舅》、 《欧也妮·葛朗台》《驴皮记》;

4、对人民生活的反映、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等。

(四)艺术特色与成就

1、巴尔扎克的创作具有”外倾性“特征,擅长细节描写;

2、巴尔扎克注重揭示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

3、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的角度写人,揭示经济地位、状况对人的影响;

4、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类型的人物性格无一雷同;

5、巴尔扎克开创了新的小说结构模式——多线索有机交织的网状结构。

四、《高老头》

(一)情节线索

高里奥老头的故事,拉斯蒂涅的故事,鲍赛昂夫人的故事,伏脱冷的故事

(二)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揭露拜金主义的罪恶:

高里奥老头:

充满基督精神与父爱,是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再现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风貌极其必然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命运:

拉斯蒂涅:

被资产阶级俘虏的贵族子弟、新生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单纯的外省破落贵族子弟;

受巴黎环境的影响产生野心;学习“人生三课”,性格蜕变。

鲍赛昂夫人:

被金钱力量打败的名门贵族的典型;其命运 “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 恩格斯

3、反映资产阶级发家史的肮脏:

伏脱冷:

是另一种类型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掠夺者,狡猾凶残,但尚未得势;是社会、道德、法律

的揭露者;

是金钱的牺牲品。

(三)艺术特色

1、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充分细致,生动逼真1、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真实的历史背2、说明环境对人物的

影3、反映人物的性格面貌

人物描写:个性鲜明突出1、 个性化的肖像描写2、个性化的语言3、夸张手法写性格

2、多线索的网状结构,富于戏剧性的情节。

于连与拉斯蒂涅比较

(1)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具有平民意识和反抗心理,对贵族大资产阶

级怀有本能的厌恶。他走的是一条反抗——妥协——失败的人生道路。

(2)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他初到

巴黎时,想通过勤奋努力获取功名,但抗拒不了上流社会的诱惑。对权力和金钱的饥渴使他

泯灭良心,堕落成狂热的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野心家。

(3)于连和拉斯蒂涅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雄心勃勃、聪明能干、意志刚强。都以个人

名利为前提,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发财致富,飞黄腾达。表现在行动上,他们都走了一条不择

手段向上爬的道路。

(4)两人不同之处:于连出身平民,为了达到目的对现实社会既反抗又妥协,但最终还是

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贵族阶级决不允许他跨越封建等级制度的樊篱。而拉斯蒂涅成功

了,因为他与封建贵族同属一个阶层,他在金融资产阶级逐渐打败封建贵族的时期,由没落

贵族子弟演变成资产阶级野心家,其后逐步飞黄腾达官至副国务秘书。

第四节 狄更斯

狄更斯(1812-1870)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33——1841):

狄更斯早期的作品,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个别的阴暗现象,寄希望于善良的资产者,作品

基调温和乐观,风格幽默夸张,多采用流浪汉小说框架, 结构较为松散随意。

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成名作)、《奥列弗·特维斯特》(作者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 ) 、《老古玩店》等。

2、中期(1842——1848):

狄更斯中期的创作,较为广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批判性有所增强,作品基调忧伤而愤怒,结构趋向严谨。

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董贝父子》等。

3、后期(1848——1870):

后期是狄更斯创作的高峰期。他这个阶段的创作,全面、深刻有力地揭露批判社会的阴暗,风格严肃、深沉、压抑、伤感,作品情节的戏剧性增强,结构复杂严谨。

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二、狄更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1、从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出发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进行广泛批判,反对暴力革命,期望以情感教育和人道主义调和社会矛盾;

2、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与赋予平凡生活奇异色彩相结合;

3、出色运用幽默讽刺艺术;

4、善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夸张化的描写,塑造性格单一、确定、明晰的人物形象;

5、小说结构严谨精巧,情节曲折引人,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艺术张力。

三、《双城记》

(一)创作动机

“我认为国内没有爆发火焰而暗中燃起的不满情绪越发显得可怕,我们所发生的情况使我记起法国第一次革命前夜的那种情绪,并可能从任何最不关重要的故事中引起突然的爆发。” ——狄更斯1855年给朋友的信

(二)情节结构

三个组成部分:

1. 复活——露西的爱使父亲马奈特医生神志恢复正常

2. 金线——露西源源不断地施爱于亲人与友人

3. 暴风雨的踪迹——法国大革命爆发

三条情节线索:

1、马奈特医生的故事2、代尔那的故事3、得伐石的故事

三)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小说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阶级斗争的残酷激烈,揭示了革命的必然性,肯定了革命的正义性;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残暴的贵族的典型;

2、小说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以道德改善、爱与宽恕来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得伐石太太——冷酷嗜血的革命群众的代表;马奈特——人道主义宽恕精神的化身;路茜——爱的化身;代尔那——进行道德改善的理想贵族;卡尔登——自我牺牲的人道主义者

(四)艺术特色

采用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情节起伏跌荡,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史诗式的大场面与细节描写结合;运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冷峻、夸张而尖锐的讽刺;大量引入资料文件信函,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初入文坛(1844—1849)

《穷人》(成名作)

* 描述小公务员杰符什金救助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继承、发展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传统。

《双重人格》

* 描述小公务员高略德金被一个长相跟他一样但性格 比他卑劣的人小高略德金纠缠的故事,表现作者对复杂人性的认识。

* 是作者一系列揭示双重人格作品的滥觞。

《白夜》

* 叙少女与房客的爱情故事,表现“小人物”的生活 。

(三)西伯利亚十年(1850——1859)

初步形成“根基”理论。

(四)重入文坛(1859—1881)

《死屋手记》

* 是俄国第一部写监狱苦役犯的作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 描述贵族资产者瓦尔科夫斯基公爵与被他侮辱损害的人们——伊赫梅涅夫和娜塔莎父女、史密斯及其外孙女内莉等人之间的冲突;

* 是作者前后期创作之间的过渡性作品。

《罪与罚》《白痴》:

* 是作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描述孤女娜斯塔霞被地主托茨基占有,后托茨基欲将其“转让”给将军的秘书加尼亚,梅什金公爵拯救娜斯塔霞失败,娜斯塔霞被富商之子罗果仁得到、杀害的故事。

《群魔》

* 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

* 是一部抨击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恐怖冒险活动的小说;

* 有出色的心理描写。

《卡拉马佐夫兄弟》

* 是作者总结性的作品;

描述外省小城“畜栏” 的地主卡拉马佐夫家父子、兄弟之间因金钱和情欲引起的冲突和悲剧;

深刻揭示了“卡拉马佐夫气质”——贪财好色、卑鄙残忍和 极端自私的性格——19世纪后期俄国病态社会中地主资产阶级和落后小市民的卑劣性格,寄希望于用宗教的仁爱和宽恕洗涤人间罪恶。

二、小说特色

1、大力描写城市贫民生活;

2、使用“奇幻的现实主义”表现生活;

3、着意表现双重人格;

4、小说是“复调小说”——取消作者的支配作用,突出人物各自的主体意识,可谓“众声喧哗”的对话小说;

5、独特的心理描写:写矛盾、 变态心理;写梦境、幻觉、无意识行为等;

6、小说是戏剧化的小说。

三、《罪与罚》

(一)情节线索

1、拉斯柯尼科夫犯下的罪和遭到的惩罚;

2、马美拉多夫一家的悲惨遭遇。

2、人物形象

拉斯柯尼科夫:

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家庭与自己的贫困;贫富对立的社会环境;个人主义的思想根基与弱肉强食理论的影响

索尼亚:是体现作者理想的形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忍耐精神与基督式的爱心和无 私奉献的精神;是人类苦难的化身,也是人类的拯救者。

3、艺术特色

(1)规模宏伟,线索复杂,布局严谨,结构缜密,情节曲折引人;

(2)深刻的心理分析,开创了“意识流”的手法;

(3)运用对比艺术。

第六节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是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第一流的文学巨匠。

一、生平与思想、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52——1863)

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上的探索、实践时期重要作品有:

《童年》《少年》《青年》

* 是自传三部曲;

* 主人公尼古林卡是作者笔下一系列贵族精神探索者形象的开端。

《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 歌颂平民官兵的爱国主义与英勇无谓精神,批判贵族军官的自私、虚荣与怯懦无能; * 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个地主的早晨》:

* 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描写了农奴的生活和心理;

* 第一次表现出作者对地主与农民关系问题的探索;

* 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自传性人物、 贵族精神探索者的形象。

《琉森》:

* 描述一名为绅士们表演的出色的流浪歌手受到绅士们嘲弄的故事,是作者第一部批判资产阶级的作品。

《哥萨克》:

* 是作者早期创作的总结;

* 首次提出了贵族“出走”的主题;

* 主人公奥列宁是贵族精神探索者的形象。

2、中期(1863——1880)

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时期和思想上产生激烈矛盾、酝酿进行世界观彻底转变的时期; 重要作品是两部长篇巨著:

《战争与和平》

* 是史诗性巨著,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情节中心,以四个贵族家庭(罗斯托夫家、包尔康斯基家、别祖霍夫家、库拉金家)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生活变迁为情节枢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历史情况、家庭纪事两方面反映1805年——1820年间俄国的历史与社会生活;

* 小说塑造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国皇帝拿破仑、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各级将领、贵族、农民、士兵等500多个人物形象,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安德烈、彼埃尔和娜塔莎: * 安德烈与彼埃尔都是贵族精神探索者的形象,两人都是在卫国战争中受到人民精神力量的感召,选择了走向人民的道路;

* 娜塔莎是纯朴真挚、有深厚的民族感情与爱国热忱的优美形象。

* 小说的基本主题是:人民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力量,贵族的出路在于与人民结合。

* 小说结构宏伟,线索纷繁,布局严整;人物众多,性格丰满鲜明;人物和生活画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安娜·卡列尼娜》(见本节第二部分)

3、晚期(1881——1910)

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彻底转变,站到了宗法农民的立场上,形成了“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博爱、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创作对现实的批判空前激烈,训诲性强

重要作品有:

《克莱采奏鸣曲》

《伊凡·伊里奇之死》

《哈吉·穆拉特》

《复活》

* 是作者晚期的代表作,也是作者一生思想与艺术探索的总结;

* 情节结构:法庭审判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营救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陪同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

* 人物形象:

* 聂赫留朵夫:

* 是作者的自传性人物,作者笔下贵族精神探索者形象的发展与总结;

* 性格发展:纯洁善良的青年——花花公子——忏悔的贵族——托尔斯泰主义者。 * 玛丝洛娃: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

* 性格发展:纯洁的少女——堕落的妓女——获得新生的妇女。

* 思想内涵:以“撕毁一切假面具”的现实主义揭露国家机器与统治阶级的罪恶腐朽、官办教会的虚伪与欺骗性,否定地主土地占有制与资本主义;

* 宣传用“托尔斯泰主义”改造社会。

* 艺术特色:采用单线索的简明结构;辛辣的讽刺;复杂而生动的心理表现与心理分析,写出了“心灵辩证法”;运用对比艺术。

二、《安娜·卡列尼娜》

(一)故事背景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 “一切都混乱了。”

(二)情节线索

1、安娜与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婚姻纠葛,这条线索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

2、. 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提的家庭生活,这条线索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

(二)人物形象

安娜

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贵族上流社会思想和道德的叛逆者:

* 富于激情,生机勃勃,不满封建婚姻,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 真诚、坦率、高尚、勇敢,向上流社会挑战,反抗腐朽堕落的社会道德;

*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内心有矛盾,有负罪感。

悲剧根源:

安娜的对立面是整个上流社会;安娜的内心矛盾使她有脆弱的一面;安娜将个人幸福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与渥伦斯基的爱情上。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小说批判了腐朽堕落、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他从宗教伦理道德观出发,又认为安娜是缺乏理性、放纵情欲的,所以,在小说中他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

卡列宁:性格枯燥,感情贫乏,是伪善、僵化、缺少生命活力的“官僚机器”;渥伦斯基:是“花花公子的标本”;列文:是有自传性的精神探索者形象;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力图保持宗法制关系的开明地主的形象。

(三)艺术特色

1、手法丰富独特的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 :

① 小说在心理描写的三环节(原因、过程、结果)中,重视的不是因、果本身,而是因、果之间的联系即“心理流程”,这即“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小说还注重广泛描写人物多方面的心理感受,注重表现同一场合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 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其内心世界,也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色的肖像刻画:

①人物外貌与内心世界完美结合;

② 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人物,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对人物进行肖像刻画。

3、巧妙独特的结构:

① 小说在两条主线之间穿插了奥布朗斯基和杜丽的家庭生活这条中间线,它在外部结构上成了两条主线的拱顶结合处;

② 小说运用人物向心对照法沟通了两条主线间的内在联系,男女主人公安娜和列文的对照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第七节 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巨匠。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80——1888)

这个阶段契诃夫写短篇小说;作品从内容上说大体上有三类:鞭笞专制制度和人们的奴性心理的作品,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胖子和瘦子》等; 揭露庸俗生活、庸俗习气的作品,代表作有《查问》、 《喜事》、《嫁妆》等;反映底层人民的不幸、控诉世态炎凉的作品,代表作有《苦恼》、《万卡》等。

艺术上,契诃夫早期的小说是形式简约、笔调幽默轻

快、闹剧色彩浓的小品式作品。

2、中期(1888——1896)

这个时期契诃夫的思想、艺术走向成熟,开始写中篇小说和剧本;小说多批判专制制度、写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揭露知识分子的弱点;风格变为严肃深沉,悲喜剧因素更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个时期契诃夫的重要作品有:《草原》

* 是契诃夫第一部严肃的大型作品;

* 通过男孩叶果鲁什卡从乡下去城里上学途中的见闻歌颂祖国美好的大自然和潜在力量,绘草原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朦胧向往;

* 出色描绘大自然景色;

* 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第六病室》:

* 是契诃夫库页岛之行的艺术总结;

* 描述富于正义感的格罗莫夫得了“迫害狂”症被关进第六病室,正直的拉京医生劝他“心平气和”、自己却因常去看望他也被当成“疯子”关进第六病室,遭管理员尼基达毒打后死去的故事,批判俄国的专制暴政,否定“托尔斯泰主义”;

* 使用象征影射手法。

《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

3、晚期(1897——1904)

这个时期是契诃夫创作的繁荣、全盛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和著名的剧本。契诃夫这个时期的小说,反映面扩大了,涉及社会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知识分子的思想弱点、农村的落后、贫富对立、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等等,揭露批判更为深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 是他这个阶段创作的基调。

这个时期重要的小说作品有:

《带阁楼的房子——艺术家的故事》

* 以批判当时流行的“小事论”为主题:

“依我看来,什么医疗所啦、学校啦、图书馆啦、药房啦,在现有条件下,是仅仅为奴役服务的。人民给一条大链子缚住;您呢,不砍掉那条链子,反倒替它添上新的环节。” 《姚尼奇》

* 叙有理想有才干有热情的医生姚尼奇在庸俗生活的腐蚀下堕落为市侩的故事;

《醋栗》

“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套中人》

* 是契诃夫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

* 叙别里科夫惧怕生活的变化、竭力用“套子”保护自己、辖制别人的故事,抨击沙皇的专制统治,批判人们的“套子”性格;

* 运用故事中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和肖像、言行描写、夸张、对比、讽刺手法写人叙事;借景抒情。

《关于爱情》

——与《套中人》和《醋栗》组成“短篇三部曲”《农民》这个时期契诃夫的著名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 、 《三姐妹》和 《樱桃园》:它们是大型的多幕剧、抒情剧,内容上暴露和鞭挞腐朽庸俗的旧生活,憧憬新生活和祖国的未来;艺术上 创造了崭新的戏剧表现方法——戏剧故事“生活化”,让平凡的事件中蕴涵丰富而深刻的“潜台词”;戏剧背 景具有象征意义,造成浓郁的抒情性;戏剧中人与环境的冲突是主要的、永恒的,因此戏剧没有标定的开端和明确的结尾。

《樱桃园》:

* 是契诃夫戏剧的代表作、他总结性的剧本、呼唤新生活的名作;

* 叙贵族朗涅夫斯卡娅兄妹经济上陷入困境、将祖传的樱桃园卖给新兴商人陆伯兴,朗涅夫斯卡娅的女儿安妮雅与恋人特洛费莫夫告别旧生活、满怀憧憬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二、小说艺术特色

1、朴素:

• 题材内容朴素;

• 表达方式朴素;

2、幽默与讽刺:

• 用夸张制造笑料;

• 悲喜剧结合造成“含泪的笑”;

3、简练:

• 表现手法简练;

• 篇幅简短,结构紧凑;

4、含蓄:

• 客观冷静地叙写;

• 开放式的结尾。

5、独特的抒情心理小说。

第九节 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铸起了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世界戏剧史上的第三座丰碑。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50—1868)

这个时期,易卜生创作浪漫主义历史剧,著名作品有《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哲理诗剧《布朗德》与《培尔·金特》标志着易卜生的创作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

2、中期(1868—1891)

这个时期易卜生创作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 著名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社会问题剧”

是易卜生创立的一种戏剧,以尖锐地提出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而著称,它以强烈的现实性、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英国的萧伯纳、J. 高尔斯华绥,美国的C. 奥德兹等作家都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直接继承者。

《社会支柱》:

* 述被认为具有一切美德的“社会支柱”式人物、老板博尼克惟利是图、骗子、恶棍的真面目逐渐暴露的故事。

《群鬼》:

* 述传统道德观念培养出来的女性海伦嫁给酒色之徒阿 尔文后做驯服的妻子的悲剧故事。

《人民公敌》:

* 述斯多克芒医生因发现浴场温泉被工厂污染后主张改建温泉管道而受到当地财团、政界、报界利诱、威胁、打击、被宣布为“人民公敌”的故事。

3、晚期(1891—1906)

这个时期易卜生创作象征主义心理剧,著名剧作有《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 、

《海达·高 布乐》等,它们突破了传统戏剧手法,剧情退居第二位,象征和精神分析占据了重要地位,为现代戏剧开辟了道路。

二、《玩偶之家》

“现在的欧洲,正准备着改造社会关系;这种改造,主要是要解决工人和妇女前途的问题。我等着这个改造,我为这个改造而兴奋,我愿意用我终生的一切力量为这个改造而行动。” ——1885年易卜生的演说辞

(一)剧情

娜拉为挽救病重的丈夫海尔茂的生命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银行新经理海尔茂要解雇职员柯洛克斯泰,后者以揭发娜拉犯法之事要挟,海尔茂大骂娜拉,夫妻爆发冲突,娜拉出走二)人物形象

娜拉是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反抗男权主义和不合理的社会观念、争取妇女解放的叛逆女性 的形象;

海尔茂是自私虚伪的市侩和男权主义的代表,是不合理的社会道德、宗教、法律观念的维护者。

(三)思想内涵

戏剧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出路问题和社会观念不合理的问题,社会批判了男权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

(四)艺术特色

1、强烈的真实感、现实感;

2、在冲突即将达到高潮时拉开序幕,采用“追溯法”交代前事,使情节集中紧凑,人物性格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激变;

3、将发人深思的讨论直接带入情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4、用人物言行、戏剧性延宕等手段,细致地刻画人物复杂、激烈的内心活动。

第九节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是十九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二)创作生涯

1、早期(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

这个阶段,马克·吐温写短篇小说,将严肃的社会课

题融于西部乡土文学轻松的幽默中;

这个阶段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有:《卡拉维拉斯县有名的跳蛙》《傻子国外旅行记》《竞选州长》:

* 是作者早期的代表作;

* 以讽刺美国的“民主选举”与“言论自由”为内容;

* 情节构思巧妙,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和诙谐、

幽默、犀利的语言。

(二)中期(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这个阶段是马克·吐温创作的繁荣时期、黄金时代,他主要创作长篇小说,讽刺风格尖锐、辛辣;这个阶段是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与华纳合著)

* 通过塞勒斯上校和参议员狄尔华绥的故事讽刺社会上投机冒险的风气和政治腐败的情况 《汤姆·索亚历险记》* 描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妙趣横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见本节第二部分)

《密西西比河上》* 是自传性长篇小说。

《王子与贫儿》

* 是哲理性童话幻想小说,有借古喻今的意义。

《傻瓜威尔逊》

* 通过女奴罗克森娜将自己有1/32黑人血统的儿子与主人的儿子“掉包”后发生的故事表述反种族歧视的主题。

3、晚期(90年代中期以后)

这个阶段,马克·吐温创作小说、游记、杂文和政论等作品;小说使用愤怒、痛苦、悲凉的讽刺。

这个阶段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有:

《贞德传》

* 是作者唯一的非讽刺性作品。

《百万英镑》:

* 入木三分地揭示金钱万能。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 是作者揭露、讽刺性最强的作品之一;

* 通过一个“外乡人”“败坏”了赫德莱堡镇“诚实廉洁”的名声的故事揭露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与虚伪;

* 构思巧妙,有出色的心理描写与讽刺艺术。

《自传》

“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她的土地上捣乱。如果他们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国这个国家将是中国人多么美好的地方啊! 既然我们并不准许中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我愿郑重声明:让中国自己去决定,哪些人可以到他们那里去,那便是谢天谢地的事了。 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马克·吐二、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一)情节

叙白人男孩哈克贝利·费恩与黑奴吉姆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漂流而下、寻找自由的故事;温1901年11月23日在纽约勃克莱博物馆的演讲

(二)人物形象

哈克:天真活泼、倔强聪明、朴素善良、胸襟坦荡,富有冒险精神,性格的核心是对“文明”的叛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忍受不了小镇市民家庭、学校、教堂陈腐刻板的生活,进行反抗,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 * 克服了种族歧视与蓄奴制观念,帮助吉姆争取自由;

* 历险途中处处表现出与世俗观念背道而驰的思想性格。

吉姆:是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优秀品质的黑人,“富有尊严的正面人物,” 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典型形象:

* 具有独立人格,向往自由,富于反抗精神;

* 善良、真挚、纯朴,有细腻丰富的情感与自我牺牲精神;

* 有愚昧

(三)思想内涵

小说广泛反映了19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的社会图景,揭露讽刺了美国“文明”社会的丑

恶现实;小说的中心主题是反对种族歧视、谴责蓄奴制度,无知的一面。

(四)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的客观描写与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完美结合 ;

2、出色运用幽默讽刺手法;

3、使用经过提炼的南方方言俚语——自然流畅、丰富生动、简洁轻松的“美国英语” ;

4、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出色描写儿童的心理行为。


相关内容

  • 当代文艺思潮
  •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导言 一.研究当代文学思潮的意义 1.更深入地理解.更准确地解释当代文学的现象,拓展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深化当代文学史的学习. (现象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和七.八十年代两次作家队伍的重组:50年代小说的戏剧化:"文革"中戏剧成为主要的艺术形式:80年代的 ...

  •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 摘要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首先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作一历史的回顾,进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文学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关系.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多维关系,最后对中国三大文学思潮进行定位与评价.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文学流派 ...

  •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摘 要 早期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盲目跟从西方激进派的偏激理论,阻碍了中国式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而应该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国情,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精髓,不断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相关内容,这对于发挥女性主义文学批判在 ...

  • 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资源1
  •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一个传统的生成 汪政:应醒龙兄的邀请, 我们接着做有关文学与中国经验的对话.这次何平提议就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资源问题进行讨论.这是一个有些敏感但却重要的话题, 我们必须面对. 何平:谈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资源首先面对的是一个传统的生成问题."社会主义文学"是什 ...

  • 试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的影响
  • 2011.07 LAN ZHOU XUE KAN 试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的影响 李 (济南大学 素 济南250000) 外国语学院,山东 [摘要]中国文坛在五四运动时期处于全方位开放状态,日本唯美主义对当时的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一些影响.尽管我国并未由此而出现唯美主义文学流派,但是在文学创作的风格 ...

  • 1现代文学简介
  • 现代文学 概述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 ...

  • 8.思潮流派研究
  • 第五章 思潮流派研究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含义.异同及联系 定义: 一般而言,文学流派是由有着共同审美追求与相似艺术风格的作家组成的一种群体性结构.如"竹林七贤"."新月派"."京派"."海派". 文学思潮则是在一定历史 ...

  • 中外文学史
  • 华中师范大学中外文学史考研辅导班讲义 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1.文学革命的过激主义(猛烈批判与抨击.矫枉过正的文化策略.理论的全面批判与 实际的不可能)★★ 2.文学革命的成绩(白话文.思潮流派.理论建设与创作成就) 3.文学论争 ...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理论行程
  • 作者:汪介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2年07期 中图分类号:I1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12)01-143-15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和定义的出现,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现当代中国文学 ...

  • 4五四时期文学: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
  • 4 五四时期文学: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 目录 4.1 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 .......................................................................................................... 2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