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青到鲁肃

  1988年,霍青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在主演过多部电视剧,并逐步确立在观众心目中形象的时候,霍青禁不住朋友劝说,毅然下海经商。   商海打拼10年后,经不住戏瘾煎熬的霍青,毅然决然地重新回到演艺圈。   2010年,高希希版《三国》播出时,主要角色备受争议,而霍青主演的东吴谋士鲁肃却被观众大为赞赏,相比老版的愚钝,霍青扮演的新版鲁肃被网友大赞“史上最有才鲁肃”。   不少网友直言霍青的表演很有葛优的范儿,“无论扮相还是说话,感觉很像葛优。真正具有战略家、政治家的大将风范,更彰显了智慧与谋略的成分,抢去了周瑜与诸葛亮的不少风头。”      下海:磨练出自己的人生经验      1993年,正当自己的演艺生涯刚刚起步时,霍青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下海经商,和朋友一同办起了广告公司。   霍青离开演艺圈,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1988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霍青先后主演过《大山深处》《永恒的沉默》《寒夜烛光》《良知的复活》等10多部电视剧,可以说,他所取得的成绩与后来成为大腕的同班同学王志飞、娟子以及已故的傅彪相比,已毫不逊色。   对于选择离开的原因,霍青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咱们国家影视方面还不像现在这么繁荣,每年能接的影视任务没有那么多,再加上当时年龄偏小,形象不占便宜,一年也接不了一两部戏,而且那时的戏都是上下集的,我们叫单本剧,最长也就4集。”   至今,霍青仍然清晰地记得,毕业后他拍的第一部戏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胶片戏《私奔》,前前后后一年半的拍摄时间,霍青拿到的报酬是600元。   “当时也是刚刚结婚,又有了孩子,一个是为生活所困,一个却是当时没有好的剧本,也没有好的角色来充分地饰演,充分地表现。”在生活、事业与未来的岔路口,霍青身边下海经商的朋友多了起来。   一次不经意的聊天中,有朋友对霍青说“你和我们一块弄公司吧”。1993年,霍青开始离开了已经小有成就的演艺圈,和朋友一起开起了广告公司。   “我想先在公司干一段时间看一看,也许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积累一些别的人生经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这么着,我开始下海经营了一家公司。”回忆起当时的决定,霍青不经意间露出了一丝微笑。   “说实在的,在演艺圈虽然认识人很多,也塑造了很多角色,但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还是少,因为我们一旦接了戏以后,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当中去,去研究人物和这个角色。”霍青说,“下海经商这件事,我觉得对自己也是一个磨炼吧。”   初入商海的霍青接触了很多人,接触了很多事情,现在回忆起来,霍青也颇有感触:“不像我们在社会当中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和人,我想可能经过这10年的磨炼,公司里的风风雨雨,对我今后的演艺生涯也间接地积累了一些人生经验。”      复出:难忍戏瘾的煎熬      对于自己为什么选择复出,霍青觉得还是一种对表演事业不能泯灭的热爱起了决定性作用。   就在霍青刚开始经商不久的时候,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开始热播。“那部电视剧播得特别火,我在外地出差的时候,也经常间隙性地看这个电视剧,我就觉得对我内心的冲击特别大,虽然在生意上有一些进展,有时候感觉到特别失落。”   10年间,霍青对表演的热爱从未泯灭,看到有人在大街上拍戏的时候,他都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冲动:“就觉得如果我像他们一样演戏,我又会怎么样,有时候就停下来,在一大圈人当中,傻乎乎地看人家演。”   2002年是霍青经商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他积累了当初想要的人生经验,而且从外形等各方面,他觉得自己也成熟了。   对于重返影视圈的原因,霍青说:“我这个人是一个特别不服输的人,又加上心底对表演的不能割舍,我想,一定要回到这个圈,而且一定要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目标。”   抱着“我就要让他看看我到底成不成”的心态,而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的演艺目标,2002年,10年的戏瘾煎熬终于迸发,霍青毅然决定重回影视圈。“我觉得应该是水到渠成,再杀回来的话,我感觉会有一番新的作为,就这么着,我回来了。”   回来以后,霍青和许多身边的朋友说:“我回来也不全是为了挣钱的,钱是需要挣,但是我终极是想要达到一个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我想这个目标我是一定会达到的。”      鲜明:两段演艺生涯不同的颜色      对于被10年经商所分开的两端演艺生涯,霍青感触到了很大的不同。   回忆起第一段演艺生涯,霍青用“稚嫩”来形容自己。霍青用毕业时的一件事情来描述自己的“稚嫩”。   “表演班毕业的时候,我们有毕业大戏,那时候大家对角色、戏份都很是追求,比如说毕业剧目,我就非要演那个男一号,表演课老师、我们班主任觉得我不是特别合适,可能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心里就憋着这股劲,我觉得我的表演就是班里最好的。”霍青说。   在观看过毕业剧目彩排后,最终经过编剧、表演课老师,还有学院领导一块决定,年轻气盛的霍青最后出演了男一号,“当时对自己的实力还是非常有信心”。   年轻的霍青在拍上下集电视剧的时候,很多导演,包括身边的人都对他说:“霍青很有希望,很有前途。”   就是在这个时候,霍青恰恰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圈子,干了10年之后,我再次回到这个圈子,就这种信心,这种自信,又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再次回归演艺圈的霍青有了一种脚踏实地、有底气的自信。   “过去是凭着一腔激情,觉得表演在台词、课堂等方面有很多自己的技巧,我只要下功夫就可以,但实际上表演这个行业,还需要很多别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人生的经验,阅历等等,包括我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方法,一些哲学,可能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表演。所以回来之后,我感觉可能会对我以后的表演奠定更深的根基。”经过10年人生经验的积累,霍青褪去了年轻时的轻狂。   踏上复出之路的第一关就是减肥。在顽强的毅力支撑下,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把体重从190斤狂减至140斤。在友情客串电视剧《五月槐花香》时,该剧主演、导演张国立惊讶地说:真没想到霍青有这么大毅力,而且角色完成也十分准确到位,是一个很有潜质的演员。      遗憾:重新揣摩人物塑造会更好      在参与完成复出后第一步电视剧《危险进程》之后,2002年初,霍青与李幼斌、胡亚捷联合主演了电视剧《法不容情》。   霍青说:“现在我觉得每一部作品,反过头来看,都会感觉特别遗憾,实际上回到这个圈,我觉得特别幸运,碰到了很多好的导演,很多能够帮助我的朋友。”   “1993年,我离开这个圈的时候,表演这个行当是不一样的,就从业人员来说,包括我们的片酬等方面,和现在是没法比的。”霍青说,“重新回到这个圈以后,大批的从业人员蜂拥而至,而且片酬也和原来是天壤之别,所以回到这个圈之后,我觉得很幸运。”   2005年年初,正在江南外景拍戏的霍青又一次接到了梦继导演的邀请,在电视剧《行走的鸡毛掸子》中挑起了男主角的大梁。在这个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剧情中,霍青饰演了力挽狂澜,忍辱负重最后殉难于激流中的耿家大少爷――耿汉良。   正是从这个角色开始,观众对霍青有了新认识。之后经过一部一部戏,霍青认识了导演高希希。2007年初,霍青与高希希开始有了第一次合作排演《光荣岁月》,这也直接促成了霍青在高希希执导的新《三国》中,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而又不再平庸的鲁肃。   “一部一部戏走过来,观众确实给了我很多的厚爱,包括《三国》里面的鲁肃,但是我反过头来再看过去的这些作品,塑造的这些角色,我真是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了。”对于以往的演艺经历,霍青如是说。

  熟悉霍青的人经常会听到他说,“如果这部戏再晚到一两年,再给我一些机会,我再去重新揣摩这个人物,推敲这个角色,我会把这个人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所以到现在为止,还真没有哪一部戏或哪一个角色让我真的很满意。”      排戏:演员要对得起这个角色      在接新《三国》剧本时,霍青并没有看到剧本。在高希希电影工作室里,大家把新《三国演义》直呼《三国》,而老版的则为《三国演义》。   “我也觉得鲁肃和我本身有更多相通的地方,他身上那种坚忍的东西,也是我自己的追求,而且我外在的气质也是比较儒雅的,更贴近于他,所以当时我就跟高导说我来演鲁肃吧。”   高希希听了霍青的想法后反问:“你演鲁肃,好像鲁肃的片酬不如另外一个谋士,另外一个谋士是17集,鲁肃是13集,你演另外一个是不是更多一点?报酬会好一些。”霍青直接回绝了高希希的建议,“我说不,能够把这个角色饰演成功是我最大的愿望,其他的我不考虑。”   对于老版《三国演义》,霍青特别关注了一下鲁肃这个角色,“我觉得不同的导演,不同的编剧,可能会赋予这个角色不同的解释,但是我认为,我们《三国》这个戏,编剧也好,导演也好,我也好,我们是不约而同地想把鲁肃这个角色塑造成不同的样式,所以我觉得这一版鲁肃最后的风格,就是我心目中的形象。”   在实际拍摄中,霍青在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上表现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我觉得一个作品,不管是文艺作品,还是影视作品,细节是特别重要的,丢失了细节,往往使作品失真。”   由霍青演绎的东吴谋士鲁肃告别观众、病逝在自己的“岗位”上的剧目播出前,在网上出现了这样的传闻:为了更真实地表现鲁肃病入膏肓的状态,霍青曾绝食3日,被高希希导演称为“最敬业的鲁肃”。   对于绝食的传闻,霍青略显尴尬地一笑:“绝食3天其实没那么夸张,当时我吃的非常少,每天就吃点黄瓜之类的东西,主食没有吃,然后就是喝点水。当时鲁肃已经是病入膏肓,非常虚弱,我觉得首先像正常人的话,观众就不认可。”   霍青认为,一个演员塑造一个角色,首先要打动自己,让自己相信,然后观众才能被感染,“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不说敬业不敬业,一定要对得起这个角色,对得起你干的这个事。”      现实:鲁肃因现实而得赞许      鲁肃在小说里是个不太真实的人物。他经常被周瑜和诸葛亮当作斗法的中间物。周瑜的盘算,他浑然不觉。孔明的妙计,他如在雾中。甚至有人说,鲁肃一直在孙权阵营里给刘备说好话。   “网友对整个剧情负面的消息很多,包括现在也有,唯独鲁肃的负面消息我觉得是最少的。”霍青说:“网友也好,观众也好,他们心目中认可鲁肃。之所以认可鲁肃,我觉得就是他本身在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鲁肃一生就干了一件事情,就是促成了孙刘联盟,而且他对这件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殚精竭虑。他就是这样。”   霍青说:“我觉得鲁肃表现出了一种坚韧的精神,一种执着的追求,他表现出来的是大智若愚,这是最聪明的糊涂人,可能在我们生活中更值得借鉴。因为我们生活在这种纷繁的社会里,职场上的明争暗斗,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心里的纠结。我觉得这是当今许多人喜欢鲁肃这个角色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1988年,霍青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在主演过多部电视剧,并逐步确立在观众心目中形象的时候,霍青禁不住朋友劝说,毅然下海经商。   商海打拼10年后,经不住戏瘾煎熬的霍青,毅然决然地重新回到演艺圈。   2010年,高希希版《三国》播出时,主要角色备受争议,而霍青主演的东吴谋士鲁肃却被观众大为赞赏,相比老版的愚钝,霍青扮演的新版鲁肃被网友大赞“史上最有才鲁肃”。   不少网友直言霍青的表演很有葛优的范儿,“无论扮相还是说话,感觉很像葛优。真正具有战略家、政治家的大将风范,更彰显了智慧与谋略的成分,抢去了周瑜与诸葛亮的不少风头。”      下海:磨练出自己的人生经验      1993年,正当自己的演艺生涯刚刚起步时,霍青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下海经商,和朋友一同办起了广告公司。   霍青离开演艺圈,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1988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霍青先后主演过《大山深处》《永恒的沉默》《寒夜烛光》《良知的复活》等10多部电视剧,可以说,他所取得的成绩与后来成为大腕的同班同学王志飞、娟子以及已故的傅彪相比,已毫不逊色。   对于选择离开的原因,霍青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咱们国家影视方面还不像现在这么繁荣,每年能接的影视任务没有那么多,再加上当时年龄偏小,形象不占便宜,一年也接不了一两部戏,而且那时的戏都是上下集的,我们叫单本剧,最长也就4集。”   至今,霍青仍然清晰地记得,毕业后他拍的第一部戏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胶片戏《私奔》,前前后后一年半的拍摄时间,霍青拿到的报酬是600元。   “当时也是刚刚结婚,又有了孩子,一个是为生活所困,一个却是当时没有好的剧本,也没有好的角色来充分地饰演,充分地表现。”在生活、事业与未来的岔路口,霍青身边下海经商的朋友多了起来。   一次不经意的聊天中,有朋友对霍青说“你和我们一块弄公司吧”。1993年,霍青开始离开了已经小有成就的演艺圈,和朋友一起开起了广告公司。   “我想先在公司干一段时间看一看,也许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积累一些别的人生经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这么着,我开始下海经营了一家公司。”回忆起当时的决定,霍青不经意间露出了一丝微笑。   “说实在的,在演艺圈虽然认识人很多,也塑造了很多角色,但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还是少,因为我们一旦接了戏以后,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当中去,去研究人物和这个角色。”霍青说,“下海经商这件事,我觉得对自己也是一个磨炼吧。”   初入商海的霍青接触了很多人,接触了很多事情,现在回忆起来,霍青也颇有感触:“不像我们在社会当中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和人,我想可能经过这10年的磨炼,公司里的风风雨雨,对我今后的演艺生涯也间接地积累了一些人生经验。”      复出:难忍戏瘾的煎熬      对于自己为什么选择复出,霍青觉得还是一种对表演事业不能泯灭的热爱起了决定性作用。   就在霍青刚开始经商不久的时候,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开始热播。“那部电视剧播得特别火,我在外地出差的时候,也经常间隙性地看这个电视剧,我就觉得对我内心的冲击特别大,虽然在生意上有一些进展,有时候感觉到特别失落。”   10年间,霍青对表演的热爱从未泯灭,看到有人在大街上拍戏的时候,他都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冲动:“就觉得如果我像他们一样演戏,我又会怎么样,有时候就停下来,在一大圈人当中,傻乎乎地看人家演。”   2002年是霍青经商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他积累了当初想要的人生经验,而且从外形等各方面,他觉得自己也成熟了。   对于重返影视圈的原因,霍青说:“我这个人是一个特别不服输的人,又加上心底对表演的不能割舍,我想,一定要回到这个圈,而且一定要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目标。”   抱着“我就要让他看看我到底成不成”的心态,而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的演艺目标,2002年,10年的戏瘾煎熬终于迸发,霍青毅然决定重回影视圈。“我觉得应该是水到渠成,再杀回来的话,我感觉会有一番新的作为,就这么着,我回来了。”   回来以后,霍青和许多身边的朋友说:“我回来也不全是为了挣钱的,钱是需要挣,但是我终极是想要达到一个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我想这个目标我是一定会达到的。”      鲜明:两段演艺生涯不同的颜色      对于被10年经商所分开的两端演艺生涯,霍青感触到了很大的不同。   回忆起第一段演艺生涯,霍青用“稚嫩”来形容自己。霍青用毕业时的一件事情来描述自己的“稚嫩”。   “表演班毕业的时候,我们有毕业大戏,那时候大家对角色、戏份都很是追求,比如说毕业剧目,我就非要演那个男一号,表演课老师、我们班主任觉得我不是特别合适,可能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心里就憋着这股劲,我觉得我的表演就是班里最好的。”霍青说。   在观看过毕业剧目彩排后,最终经过编剧、表演课老师,还有学院领导一块决定,年轻气盛的霍青最后出演了男一号,“当时对自己的实力还是非常有信心”。   年轻的霍青在拍上下集电视剧的时候,很多导演,包括身边的人都对他说:“霍青很有希望,很有前途。”   就是在这个时候,霍青恰恰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圈子,干了10年之后,我再次回到这个圈子,就这种信心,这种自信,又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再次回归演艺圈的霍青有了一种脚踏实地、有底气的自信。   “过去是凭着一腔激情,觉得表演在台词、课堂等方面有很多自己的技巧,我只要下功夫就可以,但实际上表演这个行业,还需要很多别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人生的经验,阅历等等,包括我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方法,一些哲学,可能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表演。所以回来之后,我感觉可能会对我以后的表演奠定更深的根基。”经过10年人生经验的积累,霍青褪去了年轻时的轻狂。   踏上复出之路的第一关就是减肥。在顽强的毅力支撑下,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把体重从190斤狂减至140斤。在友情客串电视剧《五月槐花香》时,该剧主演、导演张国立惊讶地说:真没想到霍青有这么大毅力,而且角色完成也十分准确到位,是一个很有潜质的演员。      遗憾:重新揣摩人物塑造会更好      在参与完成复出后第一步电视剧《危险进程》之后,2002年初,霍青与李幼斌、胡亚捷联合主演了电视剧《法不容情》。   霍青说:“现在我觉得每一部作品,反过头来看,都会感觉特别遗憾,实际上回到这个圈,我觉得特别幸运,碰到了很多好的导演,很多能够帮助我的朋友。”   “1993年,我离开这个圈的时候,表演这个行当是不一样的,就从业人员来说,包括我们的片酬等方面,和现在是没法比的。”霍青说,“重新回到这个圈以后,大批的从业人员蜂拥而至,而且片酬也和原来是天壤之别,所以回到这个圈之后,我觉得很幸运。”   2005年年初,正在江南外景拍戏的霍青又一次接到了梦继导演的邀请,在电视剧《行走的鸡毛掸子》中挑起了男主角的大梁。在这个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剧情中,霍青饰演了力挽狂澜,忍辱负重最后殉难于激流中的耿家大少爷――耿汉良。   正是从这个角色开始,观众对霍青有了新认识。之后经过一部一部戏,霍青认识了导演高希希。2007年初,霍青与高希希开始有了第一次合作排演《光荣岁月》,这也直接促成了霍青在高希希执导的新《三国》中,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而又不再平庸的鲁肃。   “一部一部戏走过来,观众确实给了我很多的厚爱,包括《三国》里面的鲁肃,但是我反过头来再看过去的这些作品,塑造的这些角色,我真是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了。”对于以往的演艺经历,霍青如是说。

  熟悉霍青的人经常会听到他说,“如果这部戏再晚到一两年,再给我一些机会,我再去重新揣摩这个人物,推敲这个角色,我会把这个人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所以到现在为止,还真没有哪一部戏或哪一个角色让我真的很满意。”      排戏:演员要对得起这个角色      在接新《三国》剧本时,霍青并没有看到剧本。在高希希电影工作室里,大家把新《三国演义》直呼《三国》,而老版的则为《三国演义》。   “我也觉得鲁肃和我本身有更多相通的地方,他身上那种坚忍的东西,也是我自己的追求,而且我外在的气质也是比较儒雅的,更贴近于他,所以当时我就跟高导说我来演鲁肃吧。”   高希希听了霍青的想法后反问:“你演鲁肃,好像鲁肃的片酬不如另外一个谋士,另外一个谋士是17集,鲁肃是13集,你演另外一个是不是更多一点?报酬会好一些。”霍青直接回绝了高希希的建议,“我说不,能够把这个角色饰演成功是我最大的愿望,其他的我不考虑。”   对于老版《三国演义》,霍青特别关注了一下鲁肃这个角色,“我觉得不同的导演,不同的编剧,可能会赋予这个角色不同的解释,但是我认为,我们《三国》这个戏,编剧也好,导演也好,我也好,我们是不约而同地想把鲁肃这个角色塑造成不同的样式,所以我觉得这一版鲁肃最后的风格,就是我心目中的形象。”   在实际拍摄中,霍青在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上表现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我觉得一个作品,不管是文艺作品,还是影视作品,细节是特别重要的,丢失了细节,往往使作品失真。”   由霍青演绎的东吴谋士鲁肃告别观众、病逝在自己的“岗位”上的剧目播出前,在网上出现了这样的传闻:为了更真实地表现鲁肃病入膏肓的状态,霍青曾绝食3日,被高希希导演称为“最敬业的鲁肃”。   对于绝食的传闻,霍青略显尴尬地一笑:“绝食3天其实没那么夸张,当时我吃的非常少,每天就吃点黄瓜之类的东西,主食没有吃,然后就是喝点水。当时鲁肃已经是病入膏肓,非常虚弱,我觉得首先像正常人的话,观众就不认可。”   霍青认为,一个演员塑造一个角色,首先要打动自己,让自己相信,然后观众才能被感染,“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不说敬业不敬业,一定要对得起这个角色,对得起你干的这个事。”      现实:鲁肃因现实而得赞许      鲁肃在小说里是个不太真实的人物。他经常被周瑜和诸葛亮当作斗法的中间物。周瑜的盘算,他浑然不觉。孔明的妙计,他如在雾中。甚至有人说,鲁肃一直在孙权阵营里给刘备说好话。   “网友对整个剧情负面的消息很多,包括现在也有,唯独鲁肃的负面消息我觉得是最少的。”霍青说:“网友也好,观众也好,他们心目中认可鲁肃。之所以认可鲁肃,我觉得就是他本身在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鲁肃一生就干了一件事情,就是促成了孙刘联盟,而且他对这件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殚精竭虑。他就是这样。”   霍青说:“我觉得鲁肃表现出了一种坚韧的精神,一种执着的追求,他表现出来的是大智若愚,这是最聪明的糊涂人,可能在我们生活中更值得借鉴。因为我们生活在这种纷繁的社会里,职场上的明争暗斗,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心里的纠结。我觉得这是当今许多人喜欢鲁肃这个角色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相关内容

  • 谈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鲁肃
  • 谈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鲁肃 [摘 要]<三国演义>中鲁肃既被塑造成重大局,对天下有着 清晰认识的战略家,又显得缺少城府,在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斗勇 中稍显逊色.他的敦厚,对人才的爱惜,让他博得长者之名,但在 对贤才的处理上,却只能让他屈居中才.历史和作品<三国演义&g ...

  • 评[三国志.鲁肃传]的是与非
  • 鲁肃,字子敬,鲁氏后字輩称肃公,<三国>东吴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大都督.横渡将军,生于公元172年,卒于公元217年,在时为46岁,距今(2012年)以有1840-1795年.<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朝代,他不但有时局造就英雄,还有著名深远以少胜多的赤壁之 ...

  • 略谈[赤壁之战]中鲁肃形象的塑造
  • 吴汝煜 在赤壁之战中,鲁肃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裴松之在<三国志>卷五十四的注文中说:"臣松之以书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又说:"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基本上采用了斐松之的意见.在<赤壁 ...

  • 鲁肃比诸葛亮高明在哪里
  • 在罗贯中的笔下,鲁肃是一个反应迟钝,又是一个善于调和的人.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鲁肃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虽然在心高气傲的周瑜和才略超群的诸葛亮面前显得暗淡无光,但是他高明的战略思维和谋略艺术,总是在他的主公孙权面前体现得淋漓尽致,高人一筹.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稳固的孙刘联盟,就 没有三 ...

  • 2013皖北协作区联考语文
  •  2013年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原文的表述为"这样的美只能通过体验妙悟而获得","而大美则是超越知识",由此可以判断是无法通过知识体验妙悟获得的.) 2.D(判断有误:无知无识,葆纯全之志,方是大识:有大识方有大 ...

  • 鲁肃死后,孙权为何不直接让吕蒙接班
  • 鲁肃死后,孙权为何不直接让吕蒙接班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依据<三国志>记载 ...

  • [秋雨轩品三国]鲁肃去世,孙权为何不直接让吕蒙接班
  • 公元217年b·鲁肃去世,孙权为何不直接让吕蒙接班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 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 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 依据&l ...

  •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 老师: 通过上节课的读书学习,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全盘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成功了.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学生: (齐读)诸葛亮神机妙 ...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 <草船借箭> 教案 课前游戏: 1.听音乐识名著. 2.听古词辨名人."周郎"是哪部书中的人物?你还知道<三国>里的哪些故事? 3.师小结:<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智慧之书,其中有一个故事更是谋略中的谋略,智慧中的智慧,那就是<草船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