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问题研究

一个专注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公众号   点击蓝字即可关注

作者|李恩清  辽宁省海城市公证处

摘要

由于我国乡镇建设加快,房屋拆迁带来的巨大利益,让原房主产生悔意,引起诉讼,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判定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法院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这不仅没有起到解决纠纷的作用,反而会损害司法权威,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的立法司法机关应当对这种诉讼提出统一的解决方案。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对有关完善行为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赔偿

问题提出

(一) 案情简介

原告王某系甲村村民,被告李某系同镇乙村村民。1994年10月1日,被告以三万元的房款购买了原告位于甲村的房屋并与原告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当场交清房屋价款。1994年10月11日,被告向有关部门申请了房屋转移登记,事后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证。2012年,被告已就该房屋与当地拆迁的部门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10月27日,原告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以及该房屋应当退还给原告。

一审法院认为,原被告虽然不是同一村的村民但在针对该房屋进行买卖交易时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并没有明确禁止的条款,而且该房屋买卖的交易已经房管部门批准,且被告已经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证。因此,原被告之间就该房屋的买卖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所以该买卖合同应该是合法的。原告在十多年后在没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的前提下提起诉讼,主要原因是该房屋因拆迁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这种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因此法院根据《合同法》第44条、第52条规定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此判决,于是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我国宅基地的使用权是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成员因基本生活需求在该土地上建盖房屋而分配的土地使用权。因此宅基地的使用权应当是具有身份性的,应该是和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是不可分割的,非本组织成员是没有权利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本案中原告出卖的标的物并不仅仅是房屋,同时也包括了该农村房屋所依附的宅基地的使用权。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了宅基地及其使用权的转移,因此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农村房屋买卖合同违背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因此应视为无效。据此,二审法院做出判决:原被告之间所签订的买卖合同是无效合同,被告应将房屋退还给原告,原告要依据该房屋的现有价值对被告进行变价赔偿。

(二) 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焦点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农村的农民私有房屋所有权和其依附的宅基地使用权应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所享有,本案中,被告购买原告私有房产的行为到底是否侵犯到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该合同是否应该因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而被法院判定为无效合同。根据《宪法》第10条规定、《物权法》第153条及《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4款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宅基地 的使用权是严格限制的,但并没有明确禁止,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农村房屋买卖的效力和主体的认定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说明。除此之外,国务院也曾发表过声明对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使用权进行了明令禁止但是并没有提及到农民之间房屋买卖的效力。

本案分析

(一) 合同主体是否适格

在法院的审理中,一审法院判决合同有效,二审法院判定合同无效。两次判决出现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关于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规定中只规定了城市居民不能购买农村房屋,而对于农村居民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而本案涉及的原被告双方是分属于两个村的居民。对本案认为合同有效的主要是从《合同法》相关规定的角度来分析的,该房屋买卖交易中行为双方均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买卖行为也是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含有胁迫、欺 瞒、重大误解和损害国家、第三人利益等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而且该买卖行为中的房屋属原告私人所有,虽然房屋和土地不能分开,宅基地使用权不得随意转移,但原告仍然拥有着房屋的所有权,因此原告可以对房屋进行处分。根据《土地管理法》第 2 条、第 62 条和第 63 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禁止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出卖、转让或出租,但并没有限制农村农民私有房屋的买卖或者租赁;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号) 第十条和国务院办公厅于 1999 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于 2007 年颁布的《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这些法规明确禁止了城镇居民购置农村的宅基地,但却也没有针对买卖主体是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禁止性文件。根据“法无明令禁止即自由” 可以得知,被告具有该房屋买卖的主体资格。

综上可知,原被告间的买卖合同应该是有效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类案件法院及其他相关部门都按照这种方式解决的话,在土地价值飞速飙升的现在,放开对房屋买卖主体的限制,很多农民则会变成囤房、炒房的主体,会导致在农村有的人可以一人享有数处房屋而有些人则逐渐没有立足之地,这恰恰是与我国推出宅基地政策所想要达成的公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初衷相悖的。反之,本案中的原告则会在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情况下通过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手段来获得经济利益,并给被告带来信赖利益损失,显然也是与我们所尊崇的道德伦常相违背的。

(二) 合同标的物的法律分析

对本案持有合同无效的观点的主要是从我国宅基地制度的身份性来分析考虑的。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组织内成员根据基本需求建造房屋而分配的土地。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土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被告虽是农村居民,但与原告不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因此被告不具备也无法获得该宅基地的使用权。同时由于房屋是建造于宅基地之上的,转移房屋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将宅基地的使用权一并转移。这显然是与宅基地制度的身份性相违背的。

在司法实践中,辽宁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都曾经针对这一问题颁布了《关于审理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纠纷案件的原则意见》,该意见针对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纠纷的问题依照房屋买卖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批准以及买卖双方是否已实际履行来进行分类。如果合同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而且买卖双方未实际履行完毕合同为无效; 如果合同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合同即认定为有效;如果合同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但买卖双方均已实际履行完毕,则对此类案件通常采取回避态度,承认买方对该房屋的占有。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只要买卖双方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并进行了房屋过户登记的,则应当视为合同有效。

本案的解决

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关于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纠纷日益增多,究其根本原因很多都是由于农村房屋即将面临拆迁可能会获得很大数额的拆迁补偿款或者是由于房价的飞速上涨和买卖交易进行时的低房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导致出卖人在将房屋卖出后纷纷反悔,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以买受人不具备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主体资格为由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从而收回房屋。

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居民之间的私人房屋买卖规定的比较模糊,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司法人员权衡双方的情况做出公平适当的判决。如果简单的判定此类房屋买卖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从某些角度来说也是限制了交易市场中的买卖双方的自由,同时也会很大程度损害到买受人的经济利益甚至是社会经济秩序。因此这类案件在实践中需要司法机关根据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进行考虑衡量并由立法机关在立法上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忠君.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 03) .

[2]黄善明.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思考[J]. 农村经济,2010( 05) .

猜你喜欢:

关于不动产证的十大问题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须征收增值收益调节金

国土资源部地籍司(不动产登记局)负责人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

城镇户籍人员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享有继承权?

登记政策--权籍调查和规范化登记实务

为落实2017年不动产登记工作重点,巩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成果,力争年底前所有市县全部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全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如何确保这一艰巨任务又快又好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政策-权籍调查和规范化登记实务培训班”专家组为您精心打造一下内容:

1、《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操作规范》内容解读;

2、《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容解读;

3、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权属证书、证明、不动产登记申请审批表的样式及填写说明;

4、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与利用及信息的共享与保护;

5、不动产登记程序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及注意事项;

6、不动产登记类型的登记流程、审核程序等注意事项;

7、规范化登记及不动产登记难题破解;

8、窗口规范化建设和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建立;

9、《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调查内容、调查程序;

10、《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有关要求;

11、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 面积超标确权与登记;

12、林权登记概述;

13、不动产登记历史数据整合;

14、省、市、县三级网络建设与国家级信息平台对接。

来源:法制博览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专注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公众号   点击蓝字即可关注

作者|李恩清  辽宁省海城市公证处

摘要

由于我国乡镇建设加快,房屋拆迁带来的巨大利益,让原房主产生悔意,引起诉讼,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判定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法院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这不仅没有起到解决纠纷的作用,反而会损害司法权威,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的立法司法机关应当对这种诉讼提出统一的解决方案。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对有关完善行为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赔偿

问题提出

(一) 案情简介

原告王某系甲村村民,被告李某系同镇乙村村民。1994年10月1日,被告以三万元的房款购买了原告位于甲村的房屋并与原告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当场交清房屋价款。1994年10月11日,被告向有关部门申请了房屋转移登记,事后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证。2012年,被告已就该房屋与当地拆迁的部门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10月27日,原告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以及该房屋应当退还给原告。

一审法院认为,原被告虽然不是同一村的村民但在针对该房屋进行买卖交易时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并没有明确禁止的条款,而且该房屋买卖的交易已经房管部门批准,且被告已经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证。因此,原被告之间就该房屋的买卖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所以该买卖合同应该是合法的。原告在十多年后在没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的前提下提起诉讼,主要原因是该房屋因拆迁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这种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因此法院根据《合同法》第44条、第52条规定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此判决,于是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我国宅基地的使用权是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成员因基本生活需求在该土地上建盖房屋而分配的土地使用权。因此宅基地的使用权应当是具有身份性的,应该是和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是不可分割的,非本组织成员是没有权利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本案中原告出卖的标的物并不仅仅是房屋,同时也包括了该农村房屋所依附的宅基地的使用权。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了宅基地及其使用权的转移,因此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农村房屋买卖合同违背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因此应视为无效。据此,二审法院做出判决:原被告之间所签订的买卖合同是无效合同,被告应将房屋退还给原告,原告要依据该房屋的现有价值对被告进行变价赔偿。

(二) 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焦点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农村的农民私有房屋所有权和其依附的宅基地使用权应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所享有,本案中,被告购买原告私有房产的行为到底是否侵犯到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该合同是否应该因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而被法院判定为无效合同。根据《宪法》第10条规定、《物权法》第153条及《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4款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宅基地 的使用权是严格限制的,但并没有明确禁止,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农村房屋买卖的效力和主体的认定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说明。除此之外,国务院也曾发表过声明对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使用权进行了明令禁止但是并没有提及到农民之间房屋买卖的效力。

本案分析

(一) 合同主体是否适格

在法院的审理中,一审法院判决合同有效,二审法院判定合同无效。两次判决出现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关于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规定中只规定了城市居民不能购买农村房屋,而对于农村居民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而本案涉及的原被告双方是分属于两个村的居民。对本案认为合同有效的主要是从《合同法》相关规定的角度来分析的,该房屋买卖交易中行为双方均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买卖行为也是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含有胁迫、欺 瞒、重大误解和损害国家、第三人利益等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而且该买卖行为中的房屋属原告私人所有,虽然房屋和土地不能分开,宅基地使用权不得随意转移,但原告仍然拥有着房屋的所有权,因此原告可以对房屋进行处分。根据《土地管理法》第 2 条、第 62 条和第 63 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禁止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出卖、转让或出租,但并没有限制农村农民私有房屋的买卖或者租赁;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号) 第十条和国务院办公厅于 1999 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于 2007 年颁布的《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这些法规明确禁止了城镇居民购置农村的宅基地,但却也没有针对买卖主体是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禁止性文件。根据“法无明令禁止即自由” 可以得知,被告具有该房屋买卖的主体资格。

综上可知,原被告间的买卖合同应该是有效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类案件法院及其他相关部门都按照这种方式解决的话,在土地价值飞速飙升的现在,放开对房屋买卖主体的限制,很多农民则会变成囤房、炒房的主体,会导致在农村有的人可以一人享有数处房屋而有些人则逐渐没有立足之地,这恰恰是与我国推出宅基地政策所想要达成的公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初衷相悖的。反之,本案中的原告则会在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情况下通过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手段来获得经济利益,并给被告带来信赖利益损失,显然也是与我们所尊崇的道德伦常相违背的。

(二) 合同标的物的法律分析

对本案持有合同无效的观点的主要是从我国宅基地制度的身份性来分析考虑的。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组织内成员根据基本需求建造房屋而分配的土地。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土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被告虽是农村居民,但与原告不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因此被告不具备也无法获得该宅基地的使用权。同时由于房屋是建造于宅基地之上的,转移房屋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将宅基地的使用权一并转移。这显然是与宅基地制度的身份性相违背的。

在司法实践中,辽宁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都曾经针对这一问题颁布了《关于审理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纠纷案件的原则意见》,该意见针对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纠纷的问题依照房屋买卖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批准以及买卖双方是否已实际履行来进行分类。如果合同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而且买卖双方未实际履行完毕合同为无效; 如果合同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合同即认定为有效;如果合同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但买卖双方均已实际履行完毕,则对此类案件通常采取回避态度,承认买方对该房屋的占有。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只要买卖双方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并进行了房屋过户登记的,则应当视为合同有效。

本案的解决

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关于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纠纷日益增多,究其根本原因很多都是由于农村房屋即将面临拆迁可能会获得很大数额的拆迁补偿款或者是由于房价的飞速上涨和买卖交易进行时的低房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导致出卖人在将房屋卖出后纷纷反悔,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以买受人不具备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主体资格为由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从而收回房屋。

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居民之间的私人房屋买卖规定的比较模糊,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司法人员权衡双方的情况做出公平适当的判决。如果简单的判定此类房屋买卖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从某些角度来说也是限制了交易市场中的买卖双方的自由,同时也会很大程度损害到买受人的经济利益甚至是社会经济秩序。因此这类案件在实践中需要司法机关根据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进行考虑衡量并由立法机关在立法上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忠君.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 03) .

[2]黄善明.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思考[J]. 农村经济,2010( 05) .

猜你喜欢:

关于不动产证的十大问题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须征收增值收益调节金

国土资源部地籍司(不动产登记局)负责人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

城镇户籍人员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享有继承权?

登记政策--权籍调查和规范化登记实务

为落实2017年不动产登记工作重点,巩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成果,力争年底前所有市县全部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全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如何确保这一艰巨任务又快又好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政策-权籍调查和规范化登记实务培训班”专家组为您精心打造一下内容:

1、《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操作规范》内容解读;

2、《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容解读;

3、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权属证书、证明、不动产登记申请审批表的样式及填写说明;

4、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与利用及信息的共享与保护;

5、不动产登记程序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及注意事项;

6、不动产登记类型的登记流程、审核程序等注意事项;

7、规范化登记及不动产登记难题破解;

8、窗口规范化建设和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建立;

9、《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调查内容、调查程序;

10、《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有关要求;

11、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 面积超标确权与登记;

12、林权登记概述;

13、不动产登记历史数据整合;

14、省、市、县三级网络建设与国家级信息平台对接。

来源:法制博览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 如何认定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
  • 如何认定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在我院所审理的诸多涉农民权益的财产类型案件中所占比例最大.但由于现有房屋买卖的法律法规比较杂乱,尤其涉及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规范政出多门,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法官理解和适用法律各异,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我院组织相关人员对所审理的农村房屋买卖纠纷进 ...

  • 房屋使用权买卖合同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农村私有房屋买卖纠纷 合同效力认定及处理原则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xx年12月15日 京高法发[xx]391号) 市第一.第二中级法院:各区.县法院: 为研究.统一执法尺度,日前高级法院民一庭与审监庭.立案庭联合召开了农村私有房屋买卖纠纷合同效力认定及处理原则专题研讨会, ...

  •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裁判规则
  •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数次明令叫停在建.在售"小产权房",在商品房价格高企的城市,部分购房者仍然选择购买价格低廉的农村房屋.特别地,受"农地入市"政策的刺激,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农村房屋的成交热.本文拟以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认定为切入点,由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裁判 ...

  • 农村宅基地及其房屋买卖合同相关问题
  •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村民基于村民身份而依法取得的对用于建造住宅的土地所享有的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身份有着密切联系.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市场因素影响下,农村房屋交易日益频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问题与宅基地上房屋买卖合同 ...

  • 试论在农村集体土地上所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效力及处理
  • 试论在农村集体土地上所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效力及处理 「内容提要」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虽然解决了目前商品 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许多问题,但其自身适用范围的限制,并不能解决由在集体土地上所建 商品房买卖合同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实践中的无序. ...

  • 房屋买卖协议效力
  • 房屋属于不动产,其于不动产的特殊性,买卖房屋所有权应从产权过户手续办理完毕之时起转移给买受人.依据物权变动原理,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界限只适用法律规定,而不允许当事人另行约定.然而,我们应当知道,不动产权利转移的时间界限,又因权利取得原因不同而有差异.各国民事法律将不动产权利取得原因区分为两种:以 ...

  •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撤销
  • [农村房屋买卖协议书]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浅析 当前许昌市周边农村因房屋拆迁补偿,出现了很多已经卖了房子多年的村民现在反悔,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要求买受人返还房屋的案件,因此类房屋买卖涉及到土地使用权问题,农村宅基地属集体性质,全国各地此类案件较多,各地判决不尽相同,以宋庄画家村案件较为典 ...

  • 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转移的相关问题
  • 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转移的相关问题 引 言 伴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和农村房屋价格的价差存在,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转移的纠纷日益增多.房屋属于不动产,如何正确处理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所有权转移问题,落脚点就是实现过户登记,是不是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所有权在任何民事主体之间的转移都能实现过户登记,本文拟 ...

  •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一.法理学 1.论法治社会中的人权保障 2.同案不同判的反省与现实出路 3.当代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与困境 4.论网络舆论监督的法治意义 5.网络舆情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6.论法治社会构建中的权利冲突 7.当代中国法治社会构建中的公权力定位 8.网络监督与司法公正 9.能动司法的意义及其局限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