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安全意识"疲劳"

何谓安全意识“疲劳”

安全意识“疲劳”有四种表现:

抑制:指对安全学习、安全教育等活动呈停滞、空白,甚至排斥、抵制状态,对活动不感兴趣,听不进,记不住,安全学习只是走过场,有躲避和逃遁的主观愿望。这点在青年工人中表现明显,查看安全教育签字记录就可发现,字迹潦草的都是年轻人。上完安全教育课找青年人提问,基本“一问三不知”。一些管理者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忽视安全教育和培训,从心理上也抵制安全教育。

松驰:指在执行规程和纪律等方面,松懈、疲塌、不认真。基本特征是经常违章违纪,工作时蛮干,自以为是。这也以青年人为主,在检查油库,加油站、液化气站、浸油厂等甲级防火防爆单位时,总能查出几个年轻人偷吸烟,思想都有麻痹大意倾向。

紧张:指在安全生产中,特别是在保持了较长一段安全纪录的情况下,员工会产生一种无名的压力感。表现特征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设备的异常,事故或特殊情况的出现,感到惊慌失措,忧心忡忡,自己不相信自己,结果越怕越出事。这在老员工和基层主管生产和安全的领导中显得尤为突出,此种状态和当事人没有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安全生产,一味陷入被动的神经质的紧张中有密切关系。

模糊:指思绪不清,经常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转移,思维定势错误,判断推理似是而非等现象。在工作中表现为马虎凑合、不在乎、麻痹、侥幸、图省事,以至违章、违纪,出事故。

为何会出现安全意识“疲劳”

导致安全意识“疲劳”的因素有四个:

生理因素:人的大脑只有健康合理的使用,才能持久、高效地运行。相反,长期从事单调、枯燥、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大脑就可能对安全学习和教育出现抑制、排斥和麻痹等意识“疲劳”反应,从生理学角度讲这是大脑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但从安全生产角度看,如果人们不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科学调整,就会产生各种不安全隐患。

心理因素:不健康的心理很容易导致安全意识“疲劳”。这类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紧张、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使员工思想意识高度集中和紧张,整天心神不安,总怕有一天

要出事,久而久之,演变为严重的安全意识“疲劳”。

②沉闷、压抑心理。这种心理造成工作时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以应付、对付,低标准来对待本职工作。长期下去,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也造成“疲劳”。

③厌倦、排斥心理。这种心理青年人居多,也叫逆反心理。它反映青年工人对血的事故教训缺乏深刻认识,易陷入盲目自满状态。

环境因素:不良的环境会给安全意识带来消极影响。如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员工队伍的腐蚀和影响。一些员工对不良现象从反感到羡慕,从鄙视到追求,导致不热爱本职工作,造成安全意识淡薄。

领导因素:如果领导不是从理论高度,以自觉意识和科学的方法,以身作则地抓安全意识教育,而是靠形式主义用空洞说教,硬性灌输,安全教育势必走过场,员工的安全意识必然削弱以至“疲劳”。 如何防止员工安全意识“疲劳”

总结规律,坚持有的放矢。

应针对三种因素,重点解决“两种人”的问题。三种因素即不良的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请医务人员向员工普及讲解大脑生理卫生知识,教授预防和克服抑制,排斥和麻痹意识“疲劳”状态的方法,促使员工自觉地掌握和使用好大脑;心理因素方面,应引导员工认识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找到产生恐惧、压抑、排斥等心理的诱因,启发他们自觉地去化解和排除这类因素;环境因素方面,既要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待安全工作的觉悟,又要关心员工生活,善于从情绪变化,言行异常中捕捉他们的“心病”,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改善他们所处的不安全环境。

“两种人”即青年工人和特殊人物。对于青年工人应当区别情况,实行阶段教育、重点看护、特殊管理。特殊人物主要指业余经商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不和的、孩子问题多的、头脑简单的、思想麻痹的等等。对这类人,应当经常研究和观察他们的动向,实行分兵把口,严密监控。每班前看脸色、观察情绪,品言行,判断异常;闻气味,检查饮酒,严防此类人和事给安全生产带来潜在威胁。

形式多样,注意实际效果。

预防安全意识“疲劳”,既要依靠经常性教育,又要采取一些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新方法。如有的单位把以往伤残的员工请到台上,向在职员工现身说法;每次发生事故或违章都在现场进行直观

培训,针对员工愿意摆功不愿讲过的心理特点,召开摆功会,从正面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等等。同时,经常进行电化安全教育,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等。这些形式和方法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生动活泼的特点。

节奏感强,施行强刺激。

所谓节奏感,就是恰到好处地掌握时间的配置,间隔的选择,程度的松紧,重点突出的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所谓强刺激,就是对“疲劳”程度较深、积重难返的人或事,不手软,实施重度刺激,使相关员工受到震动,当事人终生难忘。

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作用。

作为一个企业,要强化安全意识,克服“疲劳”,就要全方位、多层次,整个群体共同行动。企业的各级领导人是这个群体中的关键人物。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怎样;对安全意识抓还是不抓;是真抓还是表面抓;是否靠科学手段、有效措施去抓,这直接涉及到员工安全意识的强化和削弱。克服“疲劳”,强化安全意识,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的,带有理性色彩的工作,需要持久和有耐力地培育、推进、完成。这就需要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配合工作。各级领导应有一种超前意识,善用自己的权力、智慧,以表率作用,去促进影响安全意识的不断深化。这种领导人安全意识的超前性,自觉性,对深化全员的安全意识十分重要,也是对各级领导人,特别是主抓安全生产的领导者素质的一种高水准检验。

管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实践中,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共同劳动、生存的需要。管理是生产力的基本组织成分之一,即其自然属性;它又是一定的生产关系,即其社会属性。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和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通过某种机制和方法进行管理,方能达到预期的效能目标。管理离不开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当今正在我国盛行的企业文化管理,使企业文化成为职工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是企业更加重视职工、重视激励人的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

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自然离不开管理的主体、对象,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人们愈来愈注意到,职工的安全文化素

质的提高,是不断推动安全文明生产,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成,是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化、理性化不断发展和优化的体现,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和背景或特定的安全文化人文环境也会形成或造就企业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操作)层,他们对自己的安全的意识、态度、认知、信念、价值观,他们所具有的安全物质环境及各自具有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在安全科技的物质领域,还在人对安全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习俗、修养等无形的上层建筑的精神领域为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和成长的背景(环境)。因此,企业安全文化也直接影响或造就了与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的企业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当然企业安全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安全文化发展过程,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和相对独立的现象,自然也丰富了企业安全文化,也反过来促进了安全文化对人类的发展。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企业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同步进行子功能系统,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却都用安全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那种误认为提倡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管理就可以不要了,或认为企业安全管理落后了、过时了等等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安全文化(称前者)与企业安全管理(称后者)虽然都是为了人的安全和健康,但各自的目标值和广度及深度大不相同,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涉及对象:前者针对全民、全社会, 即公民、大众、家庭、社会、全人类;后者针对工人、职工、劳动者、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雇员。

2)范围及环境:前者指生产及非生产环境,即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凡人类能到达进行活动的地方;后者指生产(劳动)环境、作业环境,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

3)时空观念:前者指人活动的时空领域,安全涉及全方位、全天候,只要有人类存在,在人能到达的地方,在人进行活动的任何时间都要考虑安全;后者的时、空,主要指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在企业或在企业相关的

地方,也可以扩展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的时间和地方。

4)追求安全与健康程度:前者强调全民、公众(消费者)、人类的身心的安全与健康,是一种高尚的人道、文明标志,保障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舒适、健康;后者现阶段强调了要在生产过程中,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人职工、管理者、被管理者的不伤、不死、不得职业病,有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5)采用的方法:前者主要通过传播、宣传、科学普及、教育、倡导、法律等手段,从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人生价值观、道德行为去启发教育人,以人为本,珍惜人生,爱护生命,互爱互帮,学会自救互救、逃生应急本领,提倡博爱、伦理、自律,达到人、群体、社会、家庭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实现完满、舒适、安全、健康的境地;后者采用行政、法制、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带有强制性、限制性和惩罚性的形式,是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总目标为最终目的,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安全生产约束手段。

6)对人影响侧重点:前者突出影响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思维方法、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规范,主要从精神领域,从安全管理的“软件”方面及智能开发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和自律能力,在全方位、全时空接受安全文化的塑造力,成为理智、高素质的安全人;后者主要从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的物质环境,安全生产关系等方面得到有限的教育和培训,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影响是强制、规范和约束,采用的种种管理手段主要侧重于人对技术、对物质环境的安全控制,偏重于“硬件”。

7)对人影响的深度:前者对人的整个人生过程都不断影响,注入和培养、塑造,用安全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教育和激励人,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即安全技术和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的社会适应力和安全的生理、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开放、无约束、无强制的自然、自由的教育,突出一个对人的爱,对人生、人类的爱,这种合符时代发展的安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继下去,并优化和繁荣,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当时当地的安全文化熏陶、改造和提高,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光大是没有国界的,安全文化注入就会在心灵的深处发生质的改变;后者是通过有局限性的企业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企业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是强制、惩罚、约束性的,被管理者有始终是处在一种被动安全,服从安全,要我安全的强迫、监督状态,从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是相对短暂的、有限的,调换岗位或另寻职业后,又要重复被动安全强制、压抑的局面。难怪有人提出并研究安全行为科学,在企业安全管理上,要研究人的安全心理和安全人机学,给职工投入感情,讲人情味,讲辩征法,以人为本,对工人要“爱”要

“护”,企业安全管理才能持久、深远。

8)从经济投入考虑:前者需要长久不懈的安全文化教育,全民响应和社会响应,虽然是持久地、世代相传的,但每时期的投入是不会太多的;后者需要不断地坚持技改、培训和维修,或淘汰陈旧的设备、工具,也投入安全教育,对于企业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当然前者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生产者,也就是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工人的安全投入,后者的经济压力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欠债,已影响到企业的兴衰和企业的安全形象。

9)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前者具有独特性、继传性、开放性、先进性、吸收选择性,对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有益的做法或表现形式都会被融于安全文化的洪流之中,反之就被排出。一种优存劣汰的自我保护能力,保持了安全文化的永昌不败;后者的企业的传统性、科学性、受外部市场经济影响很大,经济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制约。

10)学科归属:前者归于文化学,是人类文化宝库的灿烂明珠和瑰宝。安全文化与文化、人类学紧密相连,而文化学是安全文化学的母体。安全文化学也应该是有希望发展的学科。钱学森教授曾多次呼吁在我国要创立研究社会精神财富事业的学问——文化学,而安全文化学也应归属于文化学的大家庭,它是研究保护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运动规律和本质的学问。它渗入到人能活动而到达的一切地方,即生活、生产、生存的一切时空;后者归属于管理科学,将传统管理学、科学及现代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成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学问,有人称安全生产管理学,有人称安全管理工程学,也有人称现代安全管理,或称为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交叉科学的范畴。 至于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还有众多的区别,在此不再多述,其比较、差别简要地列于表2—1。

安全事故的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民事责任,包括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伤害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9种特殊侵权民事责任,其中有6种属于安全事故民事责任范畴。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从事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其经

营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又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5条规定:“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在公共场所施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公众在经常聚集、活动和通行地点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加强施工人员履行相当的注意义务,使人们免受因施工形成的危险因素(坑、沟、障碍物等)的损害。

《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职业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道德。

2.用人单位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职责

《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根据本条款的规定,职业

安全卫生制度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

《劳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是指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劳动卫生方面的设施、生产性辅助设施(如女工卫生室、更衣室、饮水设施等) 。

“国家规定的标准”是指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

3.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及劳动防护用品要求

《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本条中“国家规定”指:《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

4.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伤亡事故,产生职业病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真实地掌握情况,有效地采取对策,预防或防止事故隐思和职业病的发生。在《劳动法》中特别提出了“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的处理制度”。

5.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劳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6.劳动者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根据本条款的规定,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有以下的权利和责任。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若是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者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

(1)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利拒绝执行。这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根据这项权利劳动者可以合法地维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有效地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确实防止事故隐患发生。因为劳动者长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他们熟悉生产的各个环节,知道安全操作的意义和违章后果。所以,法律赋予他们权利是正当而有效的。(2)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根据这项法律赋予的权利,劳动者对管理人员做出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行为,不仅可以拒绝执行,而且可以提出批评。如果有关的管理人员不接受意见,不改进措施,劳动者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检举,甚至可以上诉控告,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若是有人敢于打击报复举

报人员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何谓安全意识“疲劳”

安全意识“疲劳”有四种表现:

抑制:指对安全学习、安全教育等活动呈停滞、空白,甚至排斥、抵制状态,对活动不感兴趣,听不进,记不住,安全学习只是走过场,有躲避和逃遁的主观愿望。这点在青年工人中表现明显,查看安全教育签字记录就可发现,字迹潦草的都是年轻人。上完安全教育课找青年人提问,基本“一问三不知”。一些管理者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忽视安全教育和培训,从心理上也抵制安全教育。

松驰:指在执行规程和纪律等方面,松懈、疲塌、不认真。基本特征是经常违章违纪,工作时蛮干,自以为是。这也以青年人为主,在检查油库,加油站、液化气站、浸油厂等甲级防火防爆单位时,总能查出几个年轻人偷吸烟,思想都有麻痹大意倾向。

紧张:指在安全生产中,特别是在保持了较长一段安全纪录的情况下,员工会产生一种无名的压力感。表现特征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设备的异常,事故或特殊情况的出现,感到惊慌失措,忧心忡忡,自己不相信自己,结果越怕越出事。这在老员工和基层主管生产和安全的领导中显得尤为突出,此种状态和当事人没有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安全生产,一味陷入被动的神经质的紧张中有密切关系。

模糊:指思绪不清,经常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转移,思维定势错误,判断推理似是而非等现象。在工作中表现为马虎凑合、不在乎、麻痹、侥幸、图省事,以至违章、违纪,出事故。

为何会出现安全意识“疲劳”

导致安全意识“疲劳”的因素有四个:

生理因素:人的大脑只有健康合理的使用,才能持久、高效地运行。相反,长期从事单调、枯燥、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大脑就可能对安全学习和教育出现抑制、排斥和麻痹等意识“疲劳”反应,从生理学角度讲这是大脑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但从安全生产角度看,如果人们不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科学调整,就会产生各种不安全隐患。

心理因素:不健康的心理很容易导致安全意识“疲劳”。这类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紧张、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使员工思想意识高度集中和紧张,整天心神不安,总怕有一天

要出事,久而久之,演变为严重的安全意识“疲劳”。

②沉闷、压抑心理。这种心理造成工作时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以应付、对付,低标准来对待本职工作。长期下去,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也造成“疲劳”。

③厌倦、排斥心理。这种心理青年人居多,也叫逆反心理。它反映青年工人对血的事故教训缺乏深刻认识,易陷入盲目自满状态。

环境因素:不良的环境会给安全意识带来消极影响。如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员工队伍的腐蚀和影响。一些员工对不良现象从反感到羡慕,从鄙视到追求,导致不热爱本职工作,造成安全意识淡薄。

领导因素:如果领导不是从理论高度,以自觉意识和科学的方法,以身作则地抓安全意识教育,而是靠形式主义用空洞说教,硬性灌输,安全教育势必走过场,员工的安全意识必然削弱以至“疲劳”。 如何防止员工安全意识“疲劳”

总结规律,坚持有的放矢。

应针对三种因素,重点解决“两种人”的问题。三种因素即不良的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请医务人员向员工普及讲解大脑生理卫生知识,教授预防和克服抑制,排斥和麻痹意识“疲劳”状态的方法,促使员工自觉地掌握和使用好大脑;心理因素方面,应引导员工认识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找到产生恐惧、压抑、排斥等心理的诱因,启发他们自觉地去化解和排除这类因素;环境因素方面,既要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待安全工作的觉悟,又要关心员工生活,善于从情绪变化,言行异常中捕捉他们的“心病”,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改善他们所处的不安全环境。

“两种人”即青年工人和特殊人物。对于青年工人应当区别情况,实行阶段教育、重点看护、特殊管理。特殊人物主要指业余经商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不和的、孩子问题多的、头脑简单的、思想麻痹的等等。对这类人,应当经常研究和观察他们的动向,实行分兵把口,严密监控。每班前看脸色、观察情绪,品言行,判断异常;闻气味,检查饮酒,严防此类人和事给安全生产带来潜在威胁。

形式多样,注意实际效果。

预防安全意识“疲劳”,既要依靠经常性教育,又要采取一些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新方法。如有的单位把以往伤残的员工请到台上,向在职员工现身说法;每次发生事故或违章都在现场进行直观

培训,针对员工愿意摆功不愿讲过的心理特点,召开摆功会,从正面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等等。同时,经常进行电化安全教育,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等。这些形式和方法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生动活泼的特点。

节奏感强,施行强刺激。

所谓节奏感,就是恰到好处地掌握时间的配置,间隔的选择,程度的松紧,重点突出的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所谓强刺激,就是对“疲劳”程度较深、积重难返的人或事,不手软,实施重度刺激,使相关员工受到震动,当事人终生难忘。

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作用。

作为一个企业,要强化安全意识,克服“疲劳”,就要全方位、多层次,整个群体共同行动。企业的各级领导人是这个群体中的关键人物。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怎样;对安全意识抓还是不抓;是真抓还是表面抓;是否靠科学手段、有效措施去抓,这直接涉及到员工安全意识的强化和削弱。克服“疲劳”,强化安全意识,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的,带有理性色彩的工作,需要持久和有耐力地培育、推进、完成。这就需要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配合工作。各级领导应有一种超前意识,善用自己的权力、智慧,以表率作用,去促进影响安全意识的不断深化。这种领导人安全意识的超前性,自觉性,对深化全员的安全意识十分重要,也是对各级领导人,特别是主抓安全生产的领导者素质的一种高水准检验。

管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实践中,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共同劳动、生存的需要。管理是生产力的基本组织成分之一,即其自然属性;它又是一定的生产关系,即其社会属性。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和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通过某种机制和方法进行管理,方能达到预期的效能目标。管理离不开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当今正在我国盛行的企业文化管理,使企业文化成为职工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是企业更加重视职工、重视激励人的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

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自然离不开管理的主体、对象,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人们愈来愈注意到,职工的安全文化素

质的提高,是不断推动安全文明生产,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成,是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化、理性化不断发展和优化的体现,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和背景或特定的安全文化人文环境也会形成或造就企业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操作)层,他们对自己的安全的意识、态度、认知、信念、价值观,他们所具有的安全物质环境及各自具有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在安全科技的物质领域,还在人对安全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习俗、修养等无形的上层建筑的精神领域为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和成长的背景(环境)。因此,企业安全文化也直接影响或造就了与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的企业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当然企业安全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安全文化发展过程,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和相对独立的现象,自然也丰富了企业安全文化,也反过来促进了安全文化对人类的发展。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企业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同步进行子功能系统,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却都用安全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那种误认为提倡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管理就可以不要了,或认为企业安全管理落后了、过时了等等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安全文化(称前者)与企业安全管理(称后者)虽然都是为了人的安全和健康,但各自的目标值和广度及深度大不相同,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涉及对象:前者针对全民、全社会, 即公民、大众、家庭、社会、全人类;后者针对工人、职工、劳动者、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雇员。

2)范围及环境:前者指生产及非生产环境,即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凡人类能到达进行活动的地方;后者指生产(劳动)环境、作业环境,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

3)时空观念:前者指人活动的时空领域,安全涉及全方位、全天候,只要有人类存在,在人能到达的地方,在人进行活动的任何时间都要考虑安全;后者的时、空,主要指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在企业或在企业相关的

地方,也可以扩展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的时间和地方。

4)追求安全与健康程度:前者强调全民、公众(消费者)、人类的身心的安全与健康,是一种高尚的人道、文明标志,保障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舒适、健康;后者现阶段强调了要在生产过程中,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人职工、管理者、被管理者的不伤、不死、不得职业病,有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5)采用的方法:前者主要通过传播、宣传、科学普及、教育、倡导、法律等手段,从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人生价值观、道德行为去启发教育人,以人为本,珍惜人生,爱护生命,互爱互帮,学会自救互救、逃生应急本领,提倡博爱、伦理、自律,达到人、群体、社会、家庭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实现完满、舒适、安全、健康的境地;后者采用行政、法制、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带有强制性、限制性和惩罚性的形式,是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总目标为最终目的,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安全生产约束手段。

6)对人影响侧重点:前者突出影响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思维方法、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规范,主要从精神领域,从安全管理的“软件”方面及智能开发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和自律能力,在全方位、全时空接受安全文化的塑造力,成为理智、高素质的安全人;后者主要从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的物质环境,安全生产关系等方面得到有限的教育和培训,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影响是强制、规范和约束,采用的种种管理手段主要侧重于人对技术、对物质环境的安全控制,偏重于“硬件”。

7)对人影响的深度:前者对人的整个人生过程都不断影响,注入和培养、塑造,用安全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教育和激励人,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即安全技术和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的社会适应力和安全的生理、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开放、无约束、无强制的自然、自由的教育,突出一个对人的爱,对人生、人类的爱,这种合符时代发展的安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继下去,并优化和繁荣,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当时当地的安全文化熏陶、改造和提高,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光大是没有国界的,安全文化注入就会在心灵的深处发生质的改变;后者是通过有局限性的企业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企业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是强制、惩罚、约束性的,被管理者有始终是处在一种被动安全,服从安全,要我安全的强迫、监督状态,从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是相对短暂的、有限的,调换岗位或另寻职业后,又要重复被动安全强制、压抑的局面。难怪有人提出并研究安全行为科学,在企业安全管理上,要研究人的安全心理和安全人机学,给职工投入感情,讲人情味,讲辩征法,以人为本,对工人要“爱”要

“护”,企业安全管理才能持久、深远。

8)从经济投入考虑:前者需要长久不懈的安全文化教育,全民响应和社会响应,虽然是持久地、世代相传的,但每时期的投入是不会太多的;后者需要不断地坚持技改、培训和维修,或淘汰陈旧的设备、工具,也投入安全教育,对于企业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当然前者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生产者,也就是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工人的安全投入,后者的经济压力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欠债,已影响到企业的兴衰和企业的安全形象。

9)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前者具有独特性、继传性、开放性、先进性、吸收选择性,对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有益的做法或表现形式都会被融于安全文化的洪流之中,反之就被排出。一种优存劣汰的自我保护能力,保持了安全文化的永昌不败;后者的企业的传统性、科学性、受外部市场经济影响很大,经济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制约。

10)学科归属:前者归于文化学,是人类文化宝库的灿烂明珠和瑰宝。安全文化与文化、人类学紧密相连,而文化学是安全文化学的母体。安全文化学也应该是有希望发展的学科。钱学森教授曾多次呼吁在我国要创立研究社会精神财富事业的学问——文化学,而安全文化学也应归属于文化学的大家庭,它是研究保护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运动规律和本质的学问。它渗入到人能活动而到达的一切地方,即生活、生产、生存的一切时空;后者归属于管理科学,将传统管理学、科学及现代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成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学问,有人称安全生产管理学,有人称安全管理工程学,也有人称现代安全管理,或称为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交叉科学的范畴。 至于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还有众多的区别,在此不再多述,其比较、差别简要地列于表2—1。

安全事故的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民事责任,包括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伤害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9种特殊侵权民事责任,其中有6种属于安全事故民事责任范畴。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从事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其经

营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又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5条规定:“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在公共场所施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公众在经常聚集、活动和通行地点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加强施工人员履行相当的注意义务,使人们免受因施工形成的危险因素(坑、沟、障碍物等)的损害。

《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职业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道德。

2.用人单位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职责

《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根据本条款的规定,职业

安全卫生制度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

《劳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是指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劳动卫生方面的设施、生产性辅助设施(如女工卫生室、更衣室、饮水设施等) 。

“国家规定的标准”是指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

3.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及劳动防护用品要求

《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本条中“国家规定”指:《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

4.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伤亡事故,产生职业病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真实地掌握情况,有效地采取对策,预防或防止事故隐思和职业病的发生。在《劳动法》中特别提出了“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的处理制度”。

5.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劳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6.劳动者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根据本条款的规定,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有以下的权利和责任。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若是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者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

(1)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利拒绝执行。这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根据这项权利劳动者可以合法地维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有效地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确实防止事故隐患发生。因为劳动者长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他们熟悉生产的各个环节,知道安全操作的意义和违章后果。所以,法律赋予他们权利是正当而有效的。(2)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根据这项法律赋予的权利,劳动者对管理人员做出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行为,不仅可以拒绝执行,而且可以提出批评。如果有关的管理人员不接受意见,不改进措施,劳动者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检举,甚至可以上诉控告,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若是有人敢于打击报复举

报人员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内容

  • 机械 设计学要点
  • 一 1答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组成分为哪三个部分?(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商品化设计) 1. 机械设计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多解性.系统性.创新性) 2. 近代"设计学"的重大发展是什 么?(1.功能思想的提出和发展:2.人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工业设计学科体系的发展和成熟) ...

  • 护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 护士下半年理论考试试卷(一) 科室: 姓名: 分数:102 一.填空:(每空1.5分,共60分) 1.病室环境管理评估要点有评估病室环境的度,湿度,卫生)和评估病室的 . 2.医院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米. 3.疼痛是个体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4.应用保护具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 ...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 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2以部机器一般有哪几部分组成?机械设计课以研究哪一部分为主?1.3 什么叫零件,构件和部件?什么叫通用机械零件?什么叫专用机械零件?1.4 研究通用机械零件设计方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以某一机械零件和机械产品为例来体会这一问题?1.5试述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说明本课程在 ...

  • 基础工业工程复习资料
  • 1.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 生产率是产出与投入比,用来描述生产系统转换功能的效率.从本质上讲生产率反映了资源 的有效利用程度 2.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有哪些? 生产率测评方式分为①静态生产率(比值法.系统评价法)②动态生产率指数(比值法和基 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各种方法):生产率测评 ...

  • 路基路面B作业答案
  • 第三章 路基路面材料的工程特性 1. 名词解释: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采用轮迹横向分布系数η来反映轮迹横向分布频率的影响. 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处 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 约1/n=1/10 1/5 时 该深度范围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

  • 机械设计习题集分析思考题及答案
  • 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 1,一部完整的机器由哪些部分所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试以汽车为例说明这些组成部分各主要包括些什么? 答:包括: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辅助部分,传动部分. 2,人们常说的机械的含义是什么?机器和机构各指的是什么? 答: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机器是人类进行生产以减轻体 ...

  • 护基重点复习笔记(加一套模拟题)
  • 护基重点 1.何谓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请说出环境的范围有哪些? 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 3.请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劳动条 ...

  • 机械基础及建筑机械
  • <机械基础及建筑机械>基础部分自测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及建筑机械>基础部分自测题及答案 及建筑机械 一. 名词解释 1.机械:机器.机械设备和机械工具的统称. 2.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变换机械运动方式或传递能量的装置. 3.机构:由若干零件组成,可在机械中转变并传递特定的机械运动. ...

  • 体育知识大全
  • 1.人的一生中有哪两次生长发育较快的突增期? 第一次在2岁以前:第二次在青春发育期,年龄在10--11岁至14--15岁. 2.在第二次突增期结束的时候男女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分别可以达到成人的百分之多少? 90.6%和94.6%. 3.各类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快慢顺序如何? 速度.灵巧.柔韧素质发展较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