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
高级统计实务 模拟试卷之四参考答案
(编写:曙飞经考网 http://www.jkstar.com)
第一题(10分)
平均数只是若干个别标志值的代表值,因而与个别标志值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是正常的。差异大小主要是取决于用来计算平均数的资料。
一个指标只有一定的意义,也只能说明某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题(15分)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第四题(15分)
0.5*0.2+1*0.3+1*0.3+1*0.1+0*0.1=0.1+0.3+0.3+0.1=0.8 国民经济景气循环监测法:
第一步:选择景气指标(扩散指数还是合成指数、时间跨度等) 第二步:确定基准日期 第三步:确定指标体系 第四步:编制指数
领先指标:
恒生中国内地流通股指数、产品销售率、货币供应量M2、新开工项目数、物流指数、房地产开发投资先行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国债利率差
同步指标:工业生产指数、工业从业人员数、社会收入指数、社会需求指数
滞后指标:财政支出、工商业贷款、居民储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
第五题(25分)
空置面积: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或周转用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市场有一定量的空置面积十分正常。首先,商品房竣工验收后不一定会即刻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是要经过销售或出租出去,需要一个合理的时间段,这类似工业产品的库存期。其次,商品房市场上总是存在一定量房屋不太适应市场需求,在价格上与消费者购买力及现实购买欲望不能及时对接,导致总会有一些商品房要很费劲并延后很长时间才能卖出去,甚至根本无法卖出。这些商品房也表现为空置状态。 从我国房地产的实践来看,首先,理想的空置率并不是零空置。其次,各城市可承受的空置率差异很大。再次,空置不能与不良资产直接划等号。
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房屋销售、房屋租赁);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活动
主要指标:
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不可销售面积、住宅竣工套数、竣工房屋价值、出租房屋面积);销售(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商品房住宅销售套数);空置面积
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指标(项目个数、项目码、项目开工时间、项目竣工时间、项目所在地行政级别、容积率、绿化率、项目建筑面积、批准预售面积、批准预售套数)
第六题(25分)
国民经济五个基本核算,相互独立,但有一定的联系,不利于整体反映经济情况
机构部门账户体系:
经常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分配账户、收入使用账户) 存量账户(资产负债账户)
积累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物量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
经常账户 使用 来源
积累账户 资产变化 负债与净值变化 资产负债账户 资产 负债与净值
国外账户 使用(资产) 来源(负债与净值)
SNA 国民经济为总体的账户体系:
经常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分配账户、收入使用账户)
积累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物量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货物服务账户 国外账户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2450-4775=7675
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使用
应付财产收入 987
原始总收入 7575 固定资产消耗 1215 原始净收入 6360
来源
总营业收入 2197
应收劳动者报酬(住户) 4216 应收生产税净额(政府) 1124 应收财产收入 1025
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
应付经常转移收入 1544
可支配总收入 7851 固定资本消耗 1215
来源
原始总收入 7575
应收经常转移收入 1820
可支配净收入 6636
货物和服务账户 使用
总产出 12450
货物服务进口 1256
来源
中间投入 5775 最终消费支出 4655 资本形成 3250
货物服务出口 1025
国外部门:货物和服务账户 使用
从国内进口货物服务 1026 对国内货物和服务差额 230
来源
对国内出口货物服务 1256
第七题(25分)
E=1436
A=988+19310+11767+4681+1220+2313+570+990+3917=45754 B=A-21559-2000-14118=8077
C=B-93-(-5)-64-1123-570-(-864)=7096 H=E- (-5725)-(-2382)-(-1069)=10612 由B=D+(-5725),得D=13802 由E+F=A,得F=44318
由G+(-1436)=3038,得G=4474
由一部门金融资产净增加=其他部门负债净增加,即I=19310+41-215=19136
由表中可以看出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有资金净流入,居民则为资金净流出部门;
从金融流量的部门分析来看,金融机构部门是金融资产净获得的最大部门,占国民经济总资产的47.12%;
从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来看,主要是贷款,占融资总额的68.2%,其次是直接投资,占26.53%; 居民部门是资金提供的主要部门,从资金流量表可看出,其将盈余资金进行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存款,占其金融投资的70.64%,其次是证券投资,占13.51%;
从国外部门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资金盈余方,借给国外部门1436亿元,盈余的资金主要以储备资产的形式存在。
第八题(25分)
新增固定资产:指在报告期内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投资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和属于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其他建设费用。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设计文件或计划方案中规定的形成生产能力所必须的主体工程和相应的辅导工程均已建成,形成产品生产作业线,具备生产设计规定的产品的条件;二是经过负荷试运转,并由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或经负荷试运转,证明已经具备正常生产(或运转)条件,并正式移交生产部门;三是设计规定配套建设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程同时建成并移交使用。
新增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原则上应按设计(计划)能力计算。设计能力指设计中规定的主体工程(或主体设备)及相应配套的辅助工程(或配套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调整设计能力时,必须经原设计管理机关批准后,才能按批准修改后的能力计算。如尚未批准,仍按原设计能力计算,并加以说明。无设计(或计划)能力的,可根据验收时鉴定能力计算。
计算新增生产能力的几项具体规定:
⑴在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数量时,不论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在报告期内何时建成投入生产,其新增生产能力都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全年的生产能力计算,而不应从本年建成投入生产的日期起计算,也不能按照投入生产后实际达到的产品产量或效益计算。
⑵以建筑物容积、面积及长度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如房屋的建筑面积,商业、粮食部门的仓库容积,铁路、公路、电信线路,输油输气管道的长度等,一律按实际建成的数量计算,不按设计规定的容积、面积、长度的数量计算。 ⑶只要建成投产的工程具备《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目录》上的某种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不论其是否属于工程主管部门管理,均应按规定的名称和计量单位计算该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⑷改建、扩建的项目或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如无设计能力资料,可根据验收时鉴定的净增能力计算,即改、扩建后全部生产能力(或可能达到的年产量)减去改、扩建前原
有的实际生产能力(或年产量)后即为改建、扩建新增生产能力。
⑸迁建项目一般不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在迁建的同时扩大建设规模的,只计算增加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⑹恢复项目应按恢复重建的全部能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⑺引进项目或工程应按合同规定,在试生产期内经过考核达到验收标准,并经双方签字确认后才可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⑻各类学校新增学生席位数,一般应按设计的学生席位数计算。没有设计席位的,可按教育部门规定的各类学校每个学生的定额面积,将报告期内交付使用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折算为新增学生席位数。
⑼医院新增病床床位数按竣工医院设计规定的新增病床床位计算。 ⑽联合性企业总表统计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分表分别按不同行业统计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⑾多种生产能力要将设计文件规定的各种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填全。
⑿全部靠手工生产的工厂和矿山不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投资经济效益统计指标: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投产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投资完成额/该项目(或单项工程)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生产能力利用率:报告期实际产量/设计生产能力
投资回收年限: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年利税额 投资回收率: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报告期实际完成投资
第九题(25分) (略)
第十题(10题) (略)
2010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
高级统计实务 模拟试卷之四参考答案
(编写:曙飞经考网 http://www.jkstar.com)
第一题(10分)
平均数只是若干个别标志值的代表值,因而与个别标志值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是正常的。差异大小主要是取决于用来计算平均数的资料。
一个指标只有一定的意义,也只能说明某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题(15分)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第四题(15分)
0.5*0.2+1*0.3+1*0.3+1*0.1+0*0.1=0.1+0.3+0.3+0.1=0.8 国民经济景气循环监测法:
第一步:选择景气指标(扩散指数还是合成指数、时间跨度等) 第二步:确定基准日期 第三步:确定指标体系 第四步:编制指数
领先指标:
恒生中国内地流通股指数、产品销售率、货币供应量M2、新开工项目数、物流指数、房地产开发投资先行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国债利率差
同步指标:工业生产指数、工业从业人员数、社会收入指数、社会需求指数
滞后指标:财政支出、工商业贷款、居民储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
第五题(25分)
空置面积: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或周转用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市场有一定量的空置面积十分正常。首先,商品房竣工验收后不一定会即刻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是要经过销售或出租出去,需要一个合理的时间段,这类似工业产品的库存期。其次,商品房市场上总是存在一定量房屋不太适应市场需求,在价格上与消费者购买力及现实购买欲望不能及时对接,导致总会有一些商品房要很费劲并延后很长时间才能卖出去,甚至根本无法卖出。这些商品房也表现为空置状态。 从我国房地产的实践来看,首先,理想的空置率并不是零空置。其次,各城市可承受的空置率差异很大。再次,空置不能与不良资产直接划等号。
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房屋销售、房屋租赁);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活动
主要指标:
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不可销售面积、住宅竣工套数、竣工房屋价值、出租房屋面积);销售(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商品房住宅销售套数);空置面积
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指标(项目个数、项目码、项目开工时间、项目竣工时间、项目所在地行政级别、容积率、绿化率、项目建筑面积、批准预售面积、批准预售套数)
第六题(25分)
国民经济五个基本核算,相互独立,但有一定的联系,不利于整体反映经济情况
机构部门账户体系:
经常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分配账户、收入使用账户) 存量账户(资产负债账户)
积累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物量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
经常账户 使用 来源
积累账户 资产变化 负债与净值变化 资产负债账户 资产 负债与净值
国外账户 使用(资产) 来源(负债与净值)
SNA 国民经济为总体的账户体系:
经常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分配账户、收入使用账户)
积累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物量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货物服务账户 国外账户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2450-4775=7675
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使用
应付财产收入 987
原始总收入 7575 固定资产消耗 1215 原始净收入 6360
来源
总营业收入 2197
应收劳动者报酬(住户) 4216 应收生产税净额(政府) 1124 应收财产收入 1025
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
应付经常转移收入 1544
可支配总收入 7851 固定资本消耗 1215
来源
原始总收入 7575
应收经常转移收入 1820
可支配净收入 6636
货物和服务账户 使用
总产出 12450
货物服务进口 1256
来源
中间投入 5775 最终消费支出 4655 资本形成 3250
货物服务出口 1025
国外部门:货物和服务账户 使用
从国内进口货物服务 1026 对国内货物和服务差额 230
来源
对国内出口货物服务 1256
第七题(25分)
E=1436
A=988+19310+11767+4681+1220+2313+570+990+3917=45754 B=A-21559-2000-14118=8077
C=B-93-(-5)-64-1123-570-(-864)=7096 H=E- (-5725)-(-2382)-(-1069)=10612 由B=D+(-5725),得D=13802 由E+F=A,得F=44318
由G+(-1436)=3038,得G=4474
由一部门金融资产净增加=其他部门负债净增加,即I=19310+41-215=19136
由表中可以看出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有资金净流入,居民则为资金净流出部门;
从金融流量的部门分析来看,金融机构部门是金融资产净获得的最大部门,占国民经济总资产的47.12%;
从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来看,主要是贷款,占融资总额的68.2%,其次是直接投资,占26.53%; 居民部门是资金提供的主要部门,从资金流量表可看出,其将盈余资金进行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存款,占其金融投资的70.64%,其次是证券投资,占13.51%;
从国外部门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资金盈余方,借给国外部门1436亿元,盈余的资金主要以储备资产的形式存在。
第八题(25分)
新增固定资产:指在报告期内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投资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和属于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其他建设费用。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设计文件或计划方案中规定的形成生产能力所必须的主体工程和相应的辅导工程均已建成,形成产品生产作业线,具备生产设计规定的产品的条件;二是经过负荷试运转,并由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或经负荷试运转,证明已经具备正常生产(或运转)条件,并正式移交生产部门;三是设计规定配套建设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程同时建成并移交使用。
新增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原则上应按设计(计划)能力计算。设计能力指设计中规定的主体工程(或主体设备)及相应配套的辅助工程(或配套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调整设计能力时,必须经原设计管理机关批准后,才能按批准修改后的能力计算。如尚未批准,仍按原设计能力计算,并加以说明。无设计(或计划)能力的,可根据验收时鉴定能力计算。
计算新增生产能力的几项具体规定:
⑴在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数量时,不论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在报告期内何时建成投入生产,其新增生产能力都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全年的生产能力计算,而不应从本年建成投入生产的日期起计算,也不能按照投入生产后实际达到的产品产量或效益计算。
⑵以建筑物容积、面积及长度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如房屋的建筑面积,商业、粮食部门的仓库容积,铁路、公路、电信线路,输油输气管道的长度等,一律按实际建成的数量计算,不按设计规定的容积、面积、长度的数量计算。 ⑶只要建成投产的工程具备《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目录》上的某种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不论其是否属于工程主管部门管理,均应按规定的名称和计量单位计算该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⑷改建、扩建的项目或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如无设计能力资料,可根据验收时鉴定的净增能力计算,即改、扩建后全部生产能力(或可能达到的年产量)减去改、扩建前原
有的实际生产能力(或年产量)后即为改建、扩建新增生产能力。
⑸迁建项目一般不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在迁建的同时扩大建设规模的,只计算增加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⑹恢复项目应按恢复重建的全部能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⑺引进项目或工程应按合同规定,在试生产期内经过考核达到验收标准,并经双方签字确认后才可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⑻各类学校新增学生席位数,一般应按设计的学生席位数计算。没有设计席位的,可按教育部门规定的各类学校每个学生的定额面积,将报告期内交付使用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折算为新增学生席位数。
⑼医院新增病床床位数按竣工医院设计规定的新增病床床位计算。 ⑽联合性企业总表统计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分表分别按不同行业统计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⑾多种生产能力要将设计文件规定的各种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填全。
⑿全部靠手工生产的工厂和矿山不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投资经济效益统计指标: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投产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投资完成额/该项目(或单项工程)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生产能力利用率:报告期实际产量/设计生产能力
投资回收年限: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年利税额 投资回收率: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报告期实际完成投资
第九题(25分) (略)
第十题(10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