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关于如何改革现有职教模式的思考
一、 摘要及概况
我作为一名供销社系统的基层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为我社的发展而努力,我的目标是——以职教振兴西部贵州农业,带动农民致富,然后利用手上资源重新还原我供销社网络渠道,进而利用网络渠道做好国家领导提倡大力发展的职教。
回想我们供销社系统的曾经辉煌,不敢说不可一世,但起码曾经举足轻重过,然而到了今天,我们虽然还在从乡镇以到省厅都还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可有多少人还知道供销社?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已被拆销或被合并到了其他部门。
我们这么庞大的系统,占有良好的位置,我们没有理由落后,我们应当重振雄风„„
我校——贵州省内贸学校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的一所基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1980年复校到现在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15亩的占地面积扩展到现在已达到90多亩,并且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回首三十年,的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然而到今天,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职业教育又好像偏偏不争气,至少在贵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校在贵州招生排名全省第七,应当说在贵州算是优质学校了,可是我从2006年一直在从事招生工作,以我们现有的办学模式、招生办法我可以肯定的说一句,这样办职业教育太难了,所以我们应当思考,能否换一种方式„„
二、职教新模式
办学模式:通过总社系统向教育部要一个支援西部贵州的项目——教育部给我们一个权力,挂靠一个所大学,然后由我们到中学先招中职学生,上完中职后先到企业上班一年,再由我们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考核确定名单到挂靠大学上专科,专科毕业后请教育部分管职教领导对这些毕业生进行验收审察,看看与普招的专科生有什么区别,我在此承诺:我们供销社培训的这部份学生一定在综合能力上超过普招的毕业生。
也许看上去这个项目要得有点离谱,但李克强总理来贵州考察看到贵州的状况时说了一句话“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让贵州发展起来,甚至于不要管什么条条框框„„”所以我想从整合资源角度来请教育部、总社、高校三方共建扶持西部贵州的这么个项目。
高校选择:去年12月份总社的一个高管培训是邀请的人大农学院张院长授课,所以我想我社和农学院应当有些关系,从支农角度出发也很对口;另一所大学是我社原办的安徽财经大学,因为原系我社的系统内大学,应当说还保持着很多联系,另外我本人也毕业于安财,这个问题我也和我原来的老师——张传明同志(现是安财成教院院长)说过,他也很赞成做好这个项目,所以我更倾向于选择安财。
三、背景及成因分析
背景:我从2006年以来一直在从事职业教育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听起来我们跟农产品工作没什么关系,但是国家最近几年一直在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学生实行免学费等政策,其实也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所以我们的目标与农产品经营是一样的,也应当是引领农民致富,所以我特向总社领导要一
个合作经济引领农民致富的项目。我们的中职教育本来是引领农民致富,可是到今天我很少见到哪一所中职学校是为了引领农民致富,都是为了办学而办学,自然而然就把资源配置到招生环节,于是和企业一样大家打价格战,到今天所有的中职学校都没有真正领会国家领导大力投入中职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没有意识到利用中职教育引领农民致富,不知道顾客是农民,而把各初级中学校长当成上帝,出高价买学生,于是大家都招生难,都觉得举步维艰。
持靠大学的成因分析:
1、现在的大学让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越读越穷,“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在让农村朋友重新思考——改变是一定会的,只是往好的方向改还是更糟的方向发展?原本就穷困的农村家庭让一个小孩正常的二本毕业会花费多大,毕业后的大学生能改变家庭的状况吗?若干个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后无所适从,以至于出现重庆上万农村高三应届生拒绝高考。另外还有一大批考不上大学的怎么办?很多家庭为这个小孩子上完高三已经筋疲力尽了,到现在上大学已明显无望,让他们就这样去打工,他们除了了解点基础文化课以外,其他一无所知,又不会求生的技能和本领,他们和农民工又有什么区别?从小学到高三的学习又会有什么用?所以,他们就更没有能力改变家庭,那么我们如何能帮他们一把,扶他们一程?我想我们为农服务的供销社应当要负起这个责任,也同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知识能否改变命运?”的新的课题。
2、我们不能认为只有经营农产品才能引领农民致富,中职教育一样可以。总社合作指导部法制办韩疆处长在培训时这样说过:不只是基层社,只要是符合我供销社系统的一切为农服务的组织都应改造、重塑、新建,而且应以新建为主(因为原来的基层社绝大多数已经被拆销),挖掘出更大的潜力,为引领农民致富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我就想,我们学校刚好是这样的组织,我们虽不是基层社,但我们是供销社的基层组织;我们虽不经营农产品,但我们同样有义务利用职业教育引领农民致富。因为国家领导对职业教育那么关心,投入那么大,对农村户籍学生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不也就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吗,而我们刚好是供销总社的一员,同时又是职业教育的一份子,我们更应当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为引领农民走向富裕做出最大限度的协调工作。
3、既然总社领导所讲的主要意思都是供销总社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农民致富,我就想向领导“要钱、要权、要项目、要政策”,成立一个“高级合作经济管理委员会”,以贵州为试点,我去招生以后,经由我的管理,达到我中专毕业资格后,到企业上班一年,由我们学校的成绩测试加上企业对这部分员工的综合测评,确定名额送到所选高校上学一年(或者半年),然后考核发放收总社推广中心和人大农学院签章的专科学历证书。请各位领导一定加入进来,为这些农村孩子因为教育分配不公给予帮助,因为他们经过我们层层把关以后,除基础文化以外,他们的其他素质的确达到专科甚至于本科水平。只有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改进他们的思想,进而才能真正做到职教兴农,做好政府的秘书,这一点我们供销社责无旁贷。
4、引领导农民致富有这么个问题“政府—政治家—权利;大学—教授—知识;企业—企业家—财富;农民—农村—劳动力”。主要意思A 、就是政府对供销社,供销社高层对基层的政策力度远远不够;B 、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把大学、名师、名师的知识结构引入进来;C 最好还要有企业能参与;D 、所做的事情最好能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总社领导马主任上课时还说到我们供销社系统长时间来形成了一个惰性思维,就是总是靠等。那么我现在就不等了,向上层领导要——
要钱、要权、要项目、要政策,希望总社领导能给予我们基层一些政策力度,为了做好这件事,我把高校以及高校的名师和名师的知识财富都整合进来了,学生实习那一年也把企业及企业家整合进来,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引领农民致富,我相信总社领导一定会支持我做好这件事。
四、绩效评估
1、如何做好此项目。我认为先从高三毕业生做起,每年的三月份完成录取工作(尽量招收农村家庭学生),学生则仍在原中学上课,到高考完后于六月底接到我校上课到十月底,那么就完成了中职的理论学习,十一月初送到单位上班到次年的十一月,根据在我校的毕业成绩加上单位的实际工作考核,确定上大学的学生名单。
2、对学生及家庭帮助。做成此项目,凡经由我们招生进入我校的学生,享受国家资助的助学金1500元/年,农村家庭还免学费,持高中学历上中职学校学制只有一年,这部分学生在我校时间其实理论学习只有半年,有1500元的资助进行半年的强化职业培训,相信对他们来讲家庭应当没有什么负担了,然后再到企业上班一年,有老师一直跟踪,通过一年的工作,只要是我们认为能上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收入一定完全可以保证他们上完专科两年了,这从经济上保证了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己挣钱上大学。
3、对教育部门的利益。这个项目会冲击我们传统教育的普招,因为经由我们培养的学生除了基础学科成绩差一点外,其他方面已经完完全全超过那些直接从高中上大学的专科学历学生,他们能够自己挣钱上完大学,从责任感方面来说,已经成人了,至于能否成材那是看天时、地利问题了。如此一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就会考虑不光是中职,其实高职甚至于本科都属于职教的范畴了,那么我们的高考的录取标准也会重新制订,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另一条职业教育的路。
4、对我们总社的影响。这个项目由我们总社牵头做成,从对全国范围的影响来说,至少会让各行业,各部门知道,供销社毕竟就是供销社,他们又站起来了。对我们本社的帮助就是,我们用我们的资源再次铺好我们的网络渠道。而且其他部门肯定会效仿,我们可以向教育部门申请要审核办学的一系列权利,因为这种办学只有我们最有发言权。
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我想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社完全有能力改变现有的职教模式进而可以让我们的传统教育重新思考„„请社领导能为我们基层组织送上这个支点。
供销合作社关于如何改革现有职教模式的思考
一、 摘要及概况
我作为一名供销社系统的基层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为我社的发展而努力,我的目标是——以职教振兴西部贵州农业,带动农民致富,然后利用手上资源重新还原我供销社网络渠道,进而利用网络渠道做好国家领导提倡大力发展的职教。
回想我们供销社系统的曾经辉煌,不敢说不可一世,但起码曾经举足轻重过,然而到了今天,我们虽然还在从乡镇以到省厅都还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可有多少人还知道供销社?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已被拆销或被合并到了其他部门。
我们这么庞大的系统,占有良好的位置,我们没有理由落后,我们应当重振雄风„„
我校——贵州省内贸学校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的一所基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1980年复校到现在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15亩的占地面积扩展到现在已达到90多亩,并且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回首三十年,的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然而到今天,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职业教育又好像偏偏不争气,至少在贵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校在贵州招生排名全省第七,应当说在贵州算是优质学校了,可是我从2006年一直在从事招生工作,以我们现有的办学模式、招生办法我可以肯定的说一句,这样办职业教育太难了,所以我们应当思考,能否换一种方式„„
二、职教新模式
办学模式:通过总社系统向教育部要一个支援西部贵州的项目——教育部给我们一个权力,挂靠一个所大学,然后由我们到中学先招中职学生,上完中职后先到企业上班一年,再由我们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考核确定名单到挂靠大学上专科,专科毕业后请教育部分管职教领导对这些毕业生进行验收审察,看看与普招的专科生有什么区别,我在此承诺:我们供销社培训的这部份学生一定在综合能力上超过普招的毕业生。
也许看上去这个项目要得有点离谱,但李克强总理来贵州考察看到贵州的状况时说了一句话“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让贵州发展起来,甚至于不要管什么条条框框„„”所以我想从整合资源角度来请教育部、总社、高校三方共建扶持西部贵州的这么个项目。
高校选择:去年12月份总社的一个高管培训是邀请的人大农学院张院长授课,所以我想我社和农学院应当有些关系,从支农角度出发也很对口;另一所大学是我社原办的安徽财经大学,因为原系我社的系统内大学,应当说还保持着很多联系,另外我本人也毕业于安财,这个问题我也和我原来的老师——张传明同志(现是安财成教院院长)说过,他也很赞成做好这个项目,所以我更倾向于选择安财。
三、背景及成因分析
背景:我从2006年以来一直在从事职业教育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听起来我们跟农产品工作没什么关系,但是国家最近几年一直在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学生实行免学费等政策,其实也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所以我们的目标与农产品经营是一样的,也应当是引领农民致富,所以我特向总社领导要一
个合作经济引领农民致富的项目。我们的中职教育本来是引领农民致富,可是到今天我很少见到哪一所中职学校是为了引领农民致富,都是为了办学而办学,自然而然就把资源配置到招生环节,于是和企业一样大家打价格战,到今天所有的中职学校都没有真正领会国家领导大力投入中职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没有意识到利用中职教育引领农民致富,不知道顾客是农民,而把各初级中学校长当成上帝,出高价买学生,于是大家都招生难,都觉得举步维艰。
持靠大学的成因分析:
1、现在的大学让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越读越穷,“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在让农村朋友重新思考——改变是一定会的,只是往好的方向改还是更糟的方向发展?原本就穷困的农村家庭让一个小孩正常的二本毕业会花费多大,毕业后的大学生能改变家庭的状况吗?若干个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后无所适从,以至于出现重庆上万农村高三应届生拒绝高考。另外还有一大批考不上大学的怎么办?很多家庭为这个小孩子上完高三已经筋疲力尽了,到现在上大学已明显无望,让他们就这样去打工,他们除了了解点基础文化课以外,其他一无所知,又不会求生的技能和本领,他们和农民工又有什么区别?从小学到高三的学习又会有什么用?所以,他们就更没有能力改变家庭,那么我们如何能帮他们一把,扶他们一程?我想我们为农服务的供销社应当要负起这个责任,也同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知识能否改变命运?”的新的课题。
2、我们不能认为只有经营农产品才能引领农民致富,中职教育一样可以。总社合作指导部法制办韩疆处长在培训时这样说过:不只是基层社,只要是符合我供销社系统的一切为农服务的组织都应改造、重塑、新建,而且应以新建为主(因为原来的基层社绝大多数已经被拆销),挖掘出更大的潜力,为引领农民致富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我就想,我们学校刚好是这样的组织,我们虽不是基层社,但我们是供销社的基层组织;我们虽不经营农产品,但我们同样有义务利用职业教育引领农民致富。因为国家领导对职业教育那么关心,投入那么大,对农村户籍学生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不也就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吗,而我们刚好是供销总社的一员,同时又是职业教育的一份子,我们更应当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为引领农民走向富裕做出最大限度的协调工作。
3、既然总社领导所讲的主要意思都是供销总社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农民致富,我就想向领导“要钱、要权、要项目、要政策”,成立一个“高级合作经济管理委员会”,以贵州为试点,我去招生以后,经由我的管理,达到我中专毕业资格后,到企业上班一年,由我们学校的成绩测试加上企业对这部分员工的综合测评,确定名额送到所选高校上学一年(或者半年),然后考核发放收总社推广中心和人大农学院签章的专科学历证书。请各位领导一定加入进来,为这些农村孩子因为教育分配不公给予帮助,因为他们经过我们层层把关以后,除基础文化以外,他们的其他素质的确达到专科甚至于本科水平。只有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改进他们的思想,进而才能真正做到职教兴农,做好政府的秘书,这一点我们供销社责无旁贷。
4、引领导农民致富有这么个问题“政府—政治家—权利;大学—教授—知识;企业—企业家—财富;农民—农村—劳动力”。主要意思A 、就是政府对供销社,供销社高层对基层的政策力度远远不够;B 、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把大学、名师、名师的知识结构引入进来;C 最好还要有企业能参与;D 、所做的事情最好能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总社领导马主任上课时还说到我们供销社系统长时间来形成了一个惰性思维,就是总是靠等。那么我现在就不等了,向上层领导要——
要钱、要权、要项目、要政策,希望总社领导能给予我们基层一些政策力度,为了做好这件事,我把高校以及高校的名师和名师的知识财富都整合进来了,学生实习那一年也把企业及企业家整合进来,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引领农民致富,我相信总社领导一定会支持我做好这件事。
四、绩效评估
1、如何做好此项目。我认为先从高三毕业生做起,每年的三月份完成录取工作(尽量招收农村家庭学生),学生则仍在原中学上课,到高考完后于六月底接到我校上课到十月底,那么就完成了中职的理论学习,十一月初送到单位上班到次年的十一月,根据在我校的毕业成绩加上单位的实际工作考核,确定上大学的学生名单。
2、对学生及家庭帮助。做成此项目,凡经由我们招生进入我校的学生,享受国家资助的助学金1500元/年,农村家庭还免学费,持高中学历上中职学校学制只有一年,这部分学生在我校时间其实理论学习只有半年,有1500元的资助进行半年的强化职业培训,相信对他们来讲家庭应当没有什么负担了,然后再到企业上班一年,有老师一直跟踪,通过一年的工作,只要是我们认为能上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收入一定完全可以保证他们上完专科两年了,这从经济上保证了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己挣钱上大学。
3、对教育部门的利益。这个项目会冲击我们传统教育的普招,因为经由我们培养的学生除了基础学科成绩差一点外,其他方面已经完完全全超过那些直接从高中上大学的专科学历学生,他们能够自己挣钱上完大学,从责任感方面来说,已经成人了,至于能否成材那是看天时、地利问题了。如此一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就会考虑不光是中职,其实高职甚至于本科都属于职教的范畴了,那么我们的高考的录取标准也会重新制订,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另一条职业教育的路。
4、对我们总社的影响。这个项目由我们总社牵头做成,从对全国范围的影响来说,至少会让各行业,各部门知道,供销社毕竟就是供销社,他们又站起来了。对我们本社的帮助就是,我们用我们的资源再次铺好我们的网络渠道。而且其他部门肯定会效仿,我们可以向教育部门申请要审核办学的一系列权利,因为这种办学只有我们最有发言权。
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我想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社完全有能力改变现有的职教模式进而可以让我们的传统教育重新思考„„请社领导能为我们基层组织送上这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