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一大部分学生中存在着“作文难”、“怕上作文课”的心理。老师布置完作文题后,有的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不知所措;有的到处翻阅《作文选》,寻找与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文章,然后抄之交差;还有的乱写一通,敷衍了事。造成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二:一是学生缺乏为炊之“米”,难以成文;二是教师没有“降魔之杖”,导之乏术。针对现状,同时结合课题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与启发,现在总结出来,借此抛砖引玉,渴盼更完美的方案出现。
一、学会做人,激发写作灵感
古人云:“言为心声。”意思是说,语言的表达,必然是心灵的反映,而什么样的人,必然是什么样的心灵、什么样的文章,互相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也就应了古人的另一句话:“文如其人。”所以,学写作文,首先必须学好做人。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学个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同时也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意志、思维、审美、情趣、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学写作文,“文以载道”,其实也是在学怎样做人,这是对每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验证。如果做人“上去”了,作文也必然会水涨船高。
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尚,心灵美好,人际关系必定和谐,在课堂中将会营造出宽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而以“爱”为基础的情感联络,更能使学生得到潜在的感动与激动,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有感而发”。
笔者认为,好的作文,往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学生能分清真善美假恶丑,知道怎样去做人,自己得到了关怀、得到了爱,自然也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会产生美好的情感。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与灵感,作文的兴趣和品位也就提高了。
二、走近生活,丰富作文内容
学生如果局限在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小圈子里,要写出文质兼美、内容充实的文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学生学会了做人,他的生活就有了更多的活力,写作的素材,也就有了更多的源泉。具体地说,比如星期天组织学生到集市上观察市井百态;假期中让学生去家乡做点小调查;平时多关注、多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多开拓一些有意义的课余爱好,象藏书、集邮、音乐、美术、弹琴、采集标本、郊游、参观、戏剧表演等。生活内容丰富了,感受深了,在写作文时,有真情可述,有感可发,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感染力一定很强。
三、感悟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大多具有文质兼美,典范性强的特点,可以说是最好的范文。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比煞费苦心寻找范文要好的多。比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课文从北大荒的天空、河流、原野等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感悟到写景要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顺序井然,才能让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让学生写家乡的秋天等类型的文章,学生就可以借鉴此方法去写,效果将是很佳的。
四、指导阅读,扩大文学视野
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工具的被广泛应用,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在逐渐减少。有人戏说:现在,知道周迅的多了,知道鲁迅的少了;崇尚比尔的多了,崇尚保尔的人少了;喜欢牛排的人多了,喜欢牛顿的人少了;熟悉高尔夫的人多了,熟悉高尔基的人少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试想,一个阅读面很窄的学生是很难写出有感染力、有说服力的佳作的。课本上出现的名家名篇,教师必须认真带领学生阅读,对每字每句进行挖掘、品味,真正做到深刻理解;课外阅读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阅读量增大了,文学视野扩大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自然提高。
经过文学名著等的耳濡目染,不断熏陶,在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习作妙语连珠,文采飞扬,不时用上几句名言警句,会收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经常练笔,养成写作习惯
几年来,笔者尝试打破传统的作文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单单是作文课上的事,平时更应该经常练笔。要求学生时时注意捕捉“灵感”,看到一件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就随时记下来;听到一件趣闻,及时整理出来;得到了一点感悟,马上写出来;……还要做有心人,全神贯注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时令特征,风雨雷电的自然现象的特点;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感悟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把这些来自一线的材料诉诸于笔端,不论是写成片断还是成篇,文中就会具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文章就无须担心不能打动读者,佳作会自然出现的。
六、提供平台,展示优秀习作
对学生的优秀习作,笔者采用多种形式、提供各种平台,让其得到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大家共享,接着把优秀习作在班级的展板上、学校的橱窗上展出。选出特别好的作品,鼓励大胆投稿。一个学生的习作在《沛县日报》上发表了,班级、学校震撼了不必说,就连社会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学见此情景,都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优秀习作往杂志社、报社投
稿,好多优秀作品出现在《沛县日报》、《沛县教育》、《小海燕报》、《关心下一代周报》、《小学生作文报》等报刊杂志上,“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的写作热情达到空前高涨,及时捕捉写作灵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写作技巧,写作冲动和激情如火山爆发,一发而不可收,这时还愁“作文难”吗?
此外,笔者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多种作文竞赛,让载誉归来的学生开作文讲座,谈成功的经验和写作的体会,这样,对获奖者不仅是赞扬和鼓励,而是提供一次再学习、再探索的机会;对同学来说,能和获奖同学零距离接触,既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又学到了成功的经验,实现“双赢”。广大学生感到,他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到,更激发写作的冲动和热情,“作文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一大部分学生中存在着“作文难”、“怕上作文课”的心理。老师布置完作文题后,有的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不知所措;有的到处翻阅《作文选》,寻找与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文章,然后抄之交差;还有的乱写一通,敷衍了事。造成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二:一是学生缺乏为炊之“米”,难以成文;二是教师没有“降魔之杖”,导之乏术。针对现状,同时结合课题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与启发,现在总结出来,借此抛砖引玉,渴盼更完美的方案出现。
一、学会做人,激发写作灵感
古人云:“言为心声。”意思是说,语言的表达,必然是心灵的反映,而什么样的人,必然是什么样的心灵、什么样的文章,互相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也就应了古人的另一句话:“文如其人。”所以,学写作文,首先必须学好做人。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学个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同时也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意志、思维、审美、情趣、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学写作文,“文以载道”,其实也是在学怎样做人,这是对每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验证。如果做人“上去”了,作文也必然会水涨船高。
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尚,心灵美好,人际关系必定和谐,在课堂中将会营造出宽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而以“爱”为基础的情感联络,更能使学生得到潜在的感动与激动,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有感而发”。
笔者认为,好的作文,往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学生能分清真善美假恶丑,知道怎样去做人,自己得到了关怀、得到了爱,自然也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会产生美好的情感。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与灵感,作文的兴趣和品位也就提高了。
二、走近生活,丰富作文内容
学生如果局限在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小圈子里,要写出文质兼美、内容充实的文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学生学会了做人,他的生活就有了更多的活力,写作的素材,也就有了更多的源泉。具体地说,比如星期天组织学生到集市上观察市井百态;假期中让学生去家乡做点小调查;平时多关注、多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多开拓一些有意义的课余爱好,象藏书、集邮、音乐、美术、弹琴、采集标本、郊游、参观、戏剧表演等。生活内容丰富了,感受深了,在写作文时,有真情可述,有感可发,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感染力一定很强。
三、感悟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大多具有文质兼美,典范性强的特点,可以说是最好的范文。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比煞费苦心寻找范文要好的多。比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课文从北大荒的天空、河流、原野等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感悟到写景要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顺序井然,才能让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让学生写家乡的秋天等类型的文章,学生就可以借鉴此方法去写,效果将是很佳的。
四、指导阅读,扩大文学视野
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工具的被广泛应用,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在逐渐减少。有人戏说:现在,知道周迅的多了,知道鲁迅的少了;崇尚比尔的多了,崇尚保尔的人少了;喜欢牛排的人多了,喜欢牛顿的人少了;熟悉高尔夫的人多了,熟悉高尔基的人少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试想,一个阅读面很窄的学生是很难写出有感染力、有说服力的佳作的。课本上出现的名家名篇,教师必须认真带领学生阅读,对每字每句进行挖掘、品味,真正做到深刻理解;课外阅读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阅读量增大了,文学视野扩大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自然提高。
经过文学名著等的耳濡目染,不断熏陶,在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习作妙语连珠,文采飞扬,不时用上几句名言警句,会收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经常练笔,养成写作习惯
几年来,笔者尝试打破传统的作文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单单是作文课上的事,平时更应该经常练笔。要求学生时时注意捕捉“灵感”,看到一件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就随时记下来;听到一件趣闻,及时整理出来;得到了一点感悟,马上写出来;……还要做有心人,全神贯注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时令特征,风雨雷电的自然现象的特点;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感悟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把这些来自一线的材料诉诸于笔端,不论是写成片断还是成篇,文中就会具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文章就无须担心不能打动读者,佳作会自然出现的。
六、提供平台,展示优秀习作
对学生的优秀习作,笔者采用多种形式、提供各种平台,让其得到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大家共享,接着把优秀习作在班级的展板上、学校的橱窗上展出。选出特别好的作品,鼓励大胆投稿。一个学生的习作在《沛县日报》上发表了,班级、学校震撼了不必说,就连社会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学见此情景,都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优秀习作往杂志社、报社投
稿,好多优秀作品出现在《沛县日报》、《沛县教育》、《小海燕报》、《关心下一代周报》、《小学生作文报》等报刊杂志上,“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的写作热情达到空前高涨,及时捕捉写作灵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写作技巧,写作冲动和激情如火山爆发,一发而不可收,这时还愁“作文难”吗?
此外,笔者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多种作文竞赛,让载誉归来的学生开作文讲座,谈成功的经验和写作的体会,这样,对获奖者不仅是赞扬和鼓励,而是提供一次再学习、再探索的机会;对同学来说,能和获奖同学零距离接触,既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又学到了成功的经验,实现“双赢”。广大学生感到,他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到,更激发写作的冲动和热情,“作文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