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健康与科学论文

蛋白质

一.概述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约占人体总重的20%,占总固体量的45%,是构成和制造肌肉、血液、皮肤、骨骼等多种身体组织的主要物质。

蛋白质在人体内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人体内的蛋白质每天都处在不断分解和合成之中,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又不能储存,所以每天供应足够的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组成的含氮化合物,基本结构是氨基酸。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2种,其中有9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饮食中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其它13种为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的不同组合构成人体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蛋白质作为能量代谢时,因含氮元素而不能被完全氧化,会产生尿酸、肌酐、尿素等废物经肾脏排出体外。肾功能有病变者,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二.作用:

1.制造和修护人体组织。

构成人体的肌肉、血液、皮肤、骨骼、头发、指甲等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制造新组织,修护坏组织,如帮助伤口愈合。

2.构成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如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

酶在人体内主要起崔化作用,参与人体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在人体内主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和控制身体各种腺体、器官的活动信息。如甲状腺负责新陈代谢等。抗体制造免疫细胞,β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记忆功能,它们对以前遇到过的任何感染能快速作出反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血红蛋白供给人体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3.提供能量。

每克蛋白质提供能量4千卡热量。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占总能量的10-15%。成人:每天推荐摄入量1.2克/Kg,儿童到青春期:2.5-1.7克/Kg,孕妇和授乳期多补充20克/天。

三.缺乏症状。

1.头发枯黄、断裂、指甲易裂、易断、生倒刺。

2.肌肉松驰、缺乏弹性、皮肤粗糙、无光泽。

3.低血压、贫血、手脚冰凉。

4.抵抗力低、易感冒。

5.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

6.严重缺乏可导致水肿。

7.消瘦、儿童体形矮小矮

8.易疲劳、活动能力不足。

脂类

一.概述:

脂类是脂肪、胆固醇、磷脂、脂蛋白、糖脂的总称。

脂类是构成人体各种细胞的主要成份之一,其中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生物膜的主要成份。脂肪含量占人体总重量的15%左右,最低13%,最高占50%。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其中脂肪酸又分为: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几种脂肪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饮食中摄取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在膳食供给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为1∶1∶1。动物油提供的主要是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提供的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是人体内重要的固醇类物质, 80%由内分泌提供,20%由食物中摄取,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主要由膳食摄入量决定。胆固醇可以转化为多种类的固醇类激素,维生素D及胆汁的前体,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卵磷脂由胆碱、肌醇、不饱和脂肪酸等共同合成,存在

于细胞膜和神经外膜上,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分解脂肪酸,促进脂肪代谢,是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物质,称为血液的清道夫。卵磷脂还有健脑、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功能。

二.脂类的作用

1.细胞膜、生物膜的主要成份。

固定身体组织和器官,脂肪又是器官、关节的隔离层,填充和避免磨擦。

2.供给能量和储存能量。

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25%。

1克脂肪提供9千卡热量。

每天还需要脂肪量70-80g。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

4。维持体温。

三.缺乏症状:

1.皮肤无光泽、表皮变厚且易剥落、特别是脸上。

2.性功能、生殖能力减弱。

3.毛发变得干燥、稀少。

糖类

一.概述:

糖类是由碳氢氧组成的碳水化合物。

糖类分单糖、双糖、多糖。单糖是糖类的基本单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常见的食物中有葡萄糖、果。双糖是两个单糖组成,常见的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双糖基本上能被人体全部吸收和利用。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主要指食物中的淀粉、膳食纤维。多糖需要经过淀粉酶分解之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多糖中的纤维素因人体内没有纤维酶而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二.作用:

1.提供能量。

主要是提供能量,并可以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能量,储存的能量一般在1200千卡左右,即一天的基本能量。

人体的60-70%能量靠糖类提供。

1克葡萄糖能提供4千卡热量。

纯糖(葡萄糖、蔗糖)的摄入应限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1罐汽水含糖150千卡。

2.构成人体组织,如糖蛋白、核糖、糖脂等。

3.保护肝脏解毒,肝糖充足时,肝脏对乙醇、砷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三.缺乏症状:

1.主要是膳食不均衡,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病的发生。

2.消化道疾病增多,如便秘、肠癌、痔疮等。

维生素

一.概述:

维生素又叫维它命,是生物体代谢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含量很少,但生理作用很大,绝对不能缺少,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身体必有对应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种类型。

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

水溶性维生素有:C和B族。

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储存于肝脏中,缺乏症状较缓慢,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水溶性维生

素不能大量储存,缺乏症状出现快,每天必需摄入足够的需要量。多摄入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一般对身体无毒性。

二.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主要以辅酶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在调节人体广泛的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A

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和视力有关。主要表现为“暗适应”能力差,甚至患上夜盲症。 作用:

1.维持正常视觉:构成视紫红质物质,维持暗适应功能。

2.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分化: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3.抗氧化剂:保护微血管免受自由基侵害,提高免疫力。β-胡萝卜素这一功能更强,转化为维生素A后功能减弱。

4.预防贫血:改善铁的吸收和运输。

5.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合成和骨细胞分化。

缺乏症状:

1.暗视力差、夜盲症、干眼病、严重可导致失明。

2.皮肤干燥、角质化、长痘、有头皮屑。

3.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易感染。

4.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强的有机酸。

作用:

1.强抗氧化剂:可以直接与氧化剂作用,以保护其它物质免受氧化破坏。主要作用于血管和细胞质中。

2.促进胶原蛋白生成,使血管增加弹性,预防血管疾病。

3.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4.解毒作用,促进重金属离子和砷等有毒物质的排出。

5.促进造血机能,帮助铁和叶酸的吸收和利用。

缺乏症状:

1.牙齿出血。

2.脸上长色斑、出痘痘、无光泽。

3.易感冒,免疫力低。

维生素E

维生素E最早被研究过程中,发现与生殖有关,命名为生育粉,是一种延缓衰老的维生素,被称为能吃的美容化妆品。

作用:

1.强抗氧化剂:作用于细胞膜,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起到保护血管、心脏、乳房、眼睛、皮肤等器官和预防多种疾病。

2.延缓衰老:增加细胞分裂次数。

3.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疤痕。

4.减少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与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殖能力,预防流产和早产。 缺乏症状:

1.易衰老、过早出现老年斑。

2.习惯性流产。

维生素B

维生素B包括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和生物素。B族维生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因它们化学结构相似,又有许多共

同特点,合并为一个族群,应用中也是一块使用。B族维生素全是以辅酶的形式参与能量代谢。

作用:

1.辅助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新陈代谢。

2.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称为精神维生素。B1、B6、B12在神经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叶酸降低婴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3.维护造血机能:B6是血红素合成辅酶,B12促进红细胞合成,叶酸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4.维护健康的皮肤:B2缺乏出现舌炎、皮炎,烟酸缺乏出现癞皮病。

缺乏症状:

1.泛困无力、体质差、失眠、健忘、烦燥、严重时导致脚气病甚至死亡。

2.舌头有裂纹、苔厚、色泽红紫,有口角炎、皮肤炎、癞皮病。

3.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有口臭,长期腹泻。烟酸缺乏可引起腹泻,叶酸可用于治疗菌群失调引起的长期腹泻。

4.贫血:多是缺铁性贫血和缺叶酸贫血。贫血时最好两种一块补充

矿物质

一.概述:

矿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摄入,用量少但生理作用很大,缺乏就会有相应的症状。

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每日需要在100mg以上,包括钙、镁、钾、钠、氯、硫等。

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硒等。

二.矿物质的作用:

构成组织、构成酶,构成激素、激活酶。参与代谢,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兴等。

钙是人体内第五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1.5-2%,其中99%在骨骼和牙齿中,1%在体液和软组织中。

作用:

1.构成骨骼和牙齿。

2.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血压有调控作用。

3.维持和增强神经传导作用,有安定、镇静作用。

4.维持和增强肌肉神经的兴奋性,肌肉的收缩需要钙离子的参与。

5.参与血液凝固,钙离子担任着激活酶的作用。

6.参与合成胶原蛋白,血管和软组织增加弹性。

缺乏症状:

1.骨质疏松、佝偻病、牙齿松动、腰酸背痛、腿抽筋。

2.紧张、焦虑、失眠、健忘、烦燥。

3.心率不齐、肌肉无力。

4.痛经。

5.儿童盗汗、头发稀少、有钙圈、长牙慢。

6.浮肿。

铁在人体中是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人体中约含4-5克。铁在人体存在有两种形式,功能性和储存性。功能性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含铁酶中,储

存性铁以铁蛋白和血铁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脏等处。

作用:

构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

构成细胞色素和含铁酶,参与能量代谢。

缺乏症状:

缺铁性贫血。

人体内含锌总量为2-2.5克,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中。

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性器官和功能的正常发育。

3.维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减少毒素吸收,增加记忆。

4.参与构成味觉细胞。

缺乏症状:

1.生长迟缓,性发育障碍。

2.记忆力下降。

3.味觉迟钝,食欲不好,偏食挑食。

纤维素

一.概述:

膳食纤维素是指植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本身不能提供能量,没有营养价值,但是对调节胃肠的消化、吸收、排泄、

降低胆固醇、减缓糖类的吸收速度起着重要作用,是预防多种慢性病的重要物质,近年来被列为第七大营养素,被称为肠道的清道夫。

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的纤维食品指导大纲指出,健康人每日常规饮食中应有30至50克(干重)纤维素。

膳食纤维主要是从植物性食品(谷物及各种瓜果蔬菜)中获得。全麦粉的纤维含量可达25%以上,每人每天只吃200克,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膳食纤维。精白面粉

的纤维含量低于5%。大米的纤维含量更低,以米饭为主食的人群纤维缺乏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要想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只能依靠主食--谷物。

二.纤维素的作用:

1.能与胆固醇、甘油三酯结合,再随粪便排出体外,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刺激肠蠕动并保持水分,增大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排便,防治便秘。

3.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防治糖尿病。

4.促进毒素排泄,预防肠癌,并有养颜功效。

三.缺乏症状:

1.易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

2.便秘。

3.消化不好、口臭。

4.脸上长痘。

一.概述: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七大营养素之一,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学家认为,在地球上,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作为有高级智能的人类,也和其他的生命体一样,物质生命系统的各个部位是以水为主要物质而组成的。就拿人体来说,水占人体重量的65%~70%。人的眼球里,水占92%,血液中90%以上是水,脑、肺和肾等内脏器官含水量达80%以上,肌肉中70%以上也是水,即使是骨头,含水量也在12%~20%。

二.水的作用:

传送养分,促进液体循环,帮助消化,排泄废物,保持呼吸功能,润滑关节和调节体温。水不但起到体内物质输送与媒介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生物大分子结构,水与生物大分子共同完成了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代谢。水与衰老、寿命、免疫、代谢有直接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

蛋白质

一.概述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约占人体总重的20%,占总固体量的45%,是构成和制造肌肉、血液、皮肤、骨骼等多种身体组织的主要物质。

蛋白质在人体内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人体内的蛋白质每天都处在不断分解和合成之中,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又不能储存,所以每天供应足够的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组成的含氮化合物,基本结构是氨基酸。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2种,其中有9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饮食中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其它13种为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的不同组合构成人体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蛋白质作为能量代谢时,因含氮元素而不能被完全氧化,会产生尿酸、肌酐、尿素等废物经肾脏排出体外。肾功能有病变者,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二.作用:

1.制造和修护人体组织。

构成人体的肌肉、血液、皮肤、骨骼、头发、指甲等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制造新组织,修护坏组织,如帮助伤口愈合。

2.构成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如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

酶在人体内主要起崔化作用,参与人体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在人体内主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和控制身体各种腺体、器官的活动信息。如甲状腺负责新陈代谢等。抗体制造免疫细胞,β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记忆功能,它们对以前遇到过的任何感染能快速作出反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血红蛋白供给人体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3.提供能量。

每克蛋白质提供能量4千卡热量。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占总能量的10-15%。成人:每天推荐摄入量1.2克/Kg,儿童到青春期:2.5-1.7克/Kg,孕妇和授乳期多补充20克/天。

三.缺乏症状。

1.头发枯黄、断裂、指甲易裂、易断、生倒刺。

2.肌肉松驰、缺乏弹性、皮肤粗糙、无光泽。

3.低血压、贫血、手脚冰凉。

4.抵抗力低、易感冒。

5.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

6.严重缺乏可导致水肿。

7.消瘦、儿童体形矮小矮

8.易疲劳、活动能力不足。

脂类

一.概述:

脂类是脂肪、胆固醇、磷脂、脂蛋白、糖脂的总称。

脂类是构成人体各种细胞的主要成份之一,其中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生物膜的主要成份。脂肪含量占人体总重量的15%左右,最低13%,最高占50%。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其中脂肪酸又分为: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几种脂肪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饮食中摄取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在膳食供给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为1∶1∶1。动物油提供的主要是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提供的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是人体内重要的固醇类物质, 80%由内分泌提供,20%由食物中摄取,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主要由膳食摄入量决定。胆固醇可以转化为多种类的固醇类激素,维生素D及胆汁的前体,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卵磷脂由胆碱、肌醇、不饱和脂肪酸等共同合成,存在

于细胞膜和神经外膜上,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分解脂肪酸,促进脂肪代谢,是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物质,称为血液的清道夫。卵磷脂还有健脑、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功能。

二.脂类的作用

1.细胞膜、生物膜的主要成份。

固定身体组织和器官,脂肪又是器官、关节的隔离层,填充和避免磨擦。

2.供给能量和储存能量。

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25%。

1克脂肪提供9千卡热量。

每天还需要脂肪量70-80g。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

4。维持体温。

三.缺乏症状:

1.皮肤无光泽、表皮变厚且易剥落、特别是脸上。

2.性功能、生殖能力减弱。

3.毛发变得干燥、稀少。

糖类

一.概述:

糖类是由碳氢氧组成的碳水化合物。

糖类分单糖、双糖、多糖。单糖是糖类的基本单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常见的食物中有葡萄糖、果。双糖是两个单糖组成,常见的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双糖基本上能被人体全部吸收和利用。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主要指食物中的淀粉、膳食纤维。多糖需要经过淀粉酶分解之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多糖中的纤维素因人体内没有纤维酶而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二.作用:

1.提供能量。

主要是提供能量,并可以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能量,储存的能量一般在1200千卡左右,即一天的基本能量。

人体的60-70%能量靠糖类提供。

1克葡萄糖能提供4千卡热量。

纯糖(葡萄糖、蔗糖)的摄入应限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1罐汽水含糖150千卡。

2.构成人体组织,如糖蛋白、核糖、糖脂等。

3.保护肝脏解毒,肝糖充足时,肝脏对乙醇、砷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三.缺乏症状:

1.主要是膳食不均衡,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病的发生。

2.消化道疾病增多,如便秘、肠癌、痔疮等。

维生素

一.概述:

维生素又叫维它命,是生物体代谢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含量很少,但生理作用很大,绝对不能缺少,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身体必有对应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种类型。

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

水溶性维生素有:C和B族。

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储存于肝脏中,缺乏症状较缓慢,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水溶性维生

素不能大量储存,缺乏症状出现快,每天必需摄入足够的需要量。多摄入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一般对身体无毒性。

二.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主要以辅酶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在调节人体广泛的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A

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和视力有关。主要表现为“暗适应”能力差,甚至患上夜盲症。 作用:

1.维持正常视觉:构成视紫红质物质,维持暗适应功能。

2.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分化: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3.抗氧化剂:保护微血管免受自由基侵害,提高免疫力。β-胡萝卜素这一功能更强,转化为维生素A后功能减弱。

4.预防贫血:改善铁的吸收和运输。

5.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合成和骨细胞分化。

缺乏症状:

1.暗视力差、夜盲症、干眼病、严重可导致失明。

2.皮肤干燥、角质化、长痘、有头皮屑。

3.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易感染。

4.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强的有机酸。

作用:

1.强抗氧化剂:可以直接与氧化剂作用,以保护其它物质免受氧化破坏。主要作用于血管和细胞质中。

2.促进胶原蛋白生成,使血管增加弹性,预防血管疾病。

3.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4.解毒作用,促进重金属离子和砷等有毒物质的排出。

5.促进造血机能,帮助铁和叶酸的吸收和利用。

缺乏症状:

1.牙齿出血。

2.脸上长色斑、出痘痘、无光泽。

3.易感冒,免疫力低。

维生素E

维生素E最早被研究过程中,发现与生殖有关,命名为生育粉,是一种延缓衰老的维生素,被称为能吃的美容化妆品。

作用:

1.强抗氧化剂:作用于细胞膜,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起到保护血管、心脏、乳房、眼睛、皮肤等器官和预防多种疾病。

2.延缓衰老:增加细胞分裂次数。

3.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疤痕。

4.减少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与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殖能力,预防流产和早产。 缺乏症状:

1.易衰老、过早出现老年斑。

2.习惯性流产。

维生素B

维生素B包括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和生物素。B族维生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因它们化学结构相似,又有许多共

同特点,合并为一个族群,应用中也是一块使用。B族维生素全是以辅酶的形式参与能量代谢。

作用:

1.辅助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新陈代谢。

2.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称为精神维生素。B1、B6、B12在神经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叶酸降低婴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3.维护造血机能:B6是血红素合成辅酶,B12促进红细胞合成,叶酸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4.维护健康的皮肤:B2缺乏出现舌炎、皮炎,烟酸缺乏出现癞皮病。

缺乏症状:

1.泛困无力、体质差、失眠、健忘、烦燥、严重时导致脚气病甚至死亡。

2.舌头有裂纹、苔厚、色泽红紫,有口角炎、皮肤炎、癞皮病。

3.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有口臭,长期腹泻。烟酸缺乏可引起腹泻,叶酸可用于治疗菌群失调引起的长期腹泻。

4.贫血:多是缺铁性贫血和缺叶酸贫血。贫血时最好两种一块补充

矿物质

一.概述:

矿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摄入,用量少但生理作用很大,缺乏就会有相应的症状。

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每日需要在100mg以上,包括钙、镁、钾、钠、氯、硫等。

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硒等。

二.矿物质的作用:

构成组织、构成酶,构成激素、激活酶。参与代谢,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兴等。

钙是人体内第五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1.5-2%,其中99%在骨骼和牙齿中,1%在体液和软组织中。

作用:

1.构成骨骼和牙齿。

2.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血压有调控作用。

3.维持和增强神经传导作用,有安定、镇静作用。

4.维持和增强肌肉神经的兴奋性,肌肉的收缩需要钙离子的参与。

5.参与血液凝固,钙离子担任着激活酶的作用。

6.参与合成胶原蛋白,血管和软组织增加弹性。

缺乏症状:

1.骨质疏松、佝偻病、牙齿松动、腰酸背痛、腿抽筋。

2.紧张、焦虑、失眠、健忘、烦燥。

3.心率不齐、肌肉无力。

4.痛经。

5.儿童盗汗、头发稀少、有钙圈、长牙慢。

6.浮肿。

铁在人体中是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人体中约含4-5克。铁在人体存在有两种形式,功能性和储存性。功能性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含铁酶中,储

存性铁以铁蛋白和血铁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脏等处。

作用:

构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

构成细胞色素和含铁酶,参与能量代谢。

缺乏症状:

缺铁性贫血。

人体内含锌总量为2-2.5克,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中。

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性器官和功能的正常发育。

3.维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减少毒素吸收,增加记忆。

4.参与构成味觉细胞。

缺乏症状:

1.生长迟缓,性发育障碍。

2.记忆力下降。

3.味觉迟钝,食欲不好,偏食挑食。

纤维素

一.概述:

膳食纤维素是指植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本身不能提供能量,没有营养价值,但是对调节胃肠的消化、吸收、排泄、

降低胆固醇、减缓糖类的吸收速度起着重要作用,是预防多种慢性病的重要物质,近年来被列为第七大营养素,被称为肠道的清道夫。

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的纤维食品指导大纲指出,健康人每日常规饮食中应有30至50克(干重)纤维素。

膳食纤维主要是从植物性食品(谷物及各种瓜果蔬菜)中获得。全麦粉的纤维含量可达25%以上,每人每天只吃200克,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膳食纤维。精白面粉

的纤维含量低于5%。大米的纤维含量更低,以米饭为主食的人群纤维缺乏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要想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只能依靠主食--谷物。

二.纤维素的作用:

1.能与胆固醇、甘油三酯结合,再随粪便排出体外,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刺激肠蠕动并保持水分,增大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排便,防治便秘。

3.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防治糖尿病。

4.促进毒素排泄,预防肠癌,并有养颜功效。

三.缺乏症状:

1.易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

2.便秘。

3.消化不好、口臭。

4.脸上长痘。

一.概述: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七大营养素之一,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学家认为,在地球上,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作为有高级智能的人类,也和其他的生命体一样,物质生命系统的各个部位是以水为主要物质而组成的。就拿人体来说,水占人体重量的65%~70%。人的眼球里,水占92%,血液中90%以上是水,脑、肺和肾等内脏器官含水量达80%以上,肌肉中70%以上也是水,即使是骨头,含水量也在12%~20%。

二.水的作用:

传送养分,促进液体循环,帮助消化,排泄废物,保持呼吸功能,润滑关节和调节体温。水不但起到体内物质输送与媒介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生物大分子结构,水与生物大分子共同完成了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代谢。水与衰老、寿命、免疫、代谢有直接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


相关内容

  • 中美食品新闻报道浅析
  • 中美食品新闻报道浅析 ---以"I f I t S a y s M c D o n a l d 's , T h e n I t M us t B e G oo d " 为主分析样本 李青林,季慧娟 19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2013 年 第十期 ...

  • 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南(食品安全与饮食健康论文)
  • 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南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如何科学.健康的饮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饮食指南 健康饮食 饮食习惯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人的生活已经步入小康社会,人们日常所关心的已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关心怎么样吃的比较健 ...

  • 生物科学学院专科的毕业论文模板
  • 学号: xxxxxxxx 泰山医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我国富硒食品生产研究现状分析 院(部)系 所 学 专 业 年级.班级 完成人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生物科学系 生物技术及应用 2006级专科1班 XXXXXX XXXXXX 副教授 2009年6月16日 我国富硒食品生产研究现状 ...

  •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 汤云等: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7 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食品安全决议>,制定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其中食品安全被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

  •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论文转基因食品论文
  • 安徽科技 ANHUISCIENCE&TECHNOLOGY 食品. 就功效来说,目前转基因技术涉及的领域主要有改善粮油食品的产量.食用品质和加工功能特性,延长果蔬的贮藏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性能,改善动物性食品的成分比例和食用品质,改善发酵食品的风味和品质.提高产量等. 二.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

  •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
  •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 数科院 12级 吴宏玉 120740101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 ...

  • 实质等同性_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的基本原则
  • 98 200J,眦22,№.9 <食品科学>※综述 为对实验动物无害的最高剂量的百分之一).而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转基因食品,例如稻米.大豆.士豆.每一种都会占人们日常饮食的10%左右,总和起来将会超过人们食品摄人量的50%.如果只占很低的比例,那幺开发出来的产品就没有任何商业应用价值.同 ...

  • 食品与健康论文
  • 食品与健康 结课论文 序号:31 学院:能环学院 班级:建环09-1班 姓名:黄星渊 学号:0962109107 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对于生产原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 ...

  • 统一食品安全监管_国际比较与我国的选择
  • 他山之石< 统一食品安全监管:国际比较与我国的选择 赵学刚 [摘要]近年来,我国发生众多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权力分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的改革则成为人们探讨未来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核心话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及欧盟各国的食品监管体制分析,认为,美国相对分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 营养与保健论文
  • 在日常生活中对健康的疑问: 有的家长感觉奇怪,咱家大人.小孩儿没吃什么,为啥长这么肥? 相识的人中又有人已先走一步了......真可惜才40多岁. 我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为什么老是感觉疲乏无力? 听说现在人可以活到120岁,可我还不到60已经感到不行了? 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事业上的压力,经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