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这部分内容选自人教社思想政治教材,适用于高中一年级,课题为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这是其中的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只有掌握和理解消费的重要性,才能正确理解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同时只有掌握正确消费观的内容,才能学会正确合理的消费,形成正确消费的观念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教材理论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重点,以最优化设计为标准,以提高效率为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需要,符合普遍认识规律,线索清晰,方便学生记忆。
2、教学重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确立为重点的依据)上述本框题的重点内容,既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的,又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的主要内容。所以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都很重要。
3、教学难点:由于高一学生还没系统学习哲学知识,尚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因而我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确立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下列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知识方面,识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正确消费观的内容、意义,理解家庭消费对社会生产的重要影响以及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等。
3、德育美育目标: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并结合教学中的对比,体会不同的消费观念,折射出不同的行为美,心灵美,进而理解生活,创造美。
(三)、教法分析
本课因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法上可以采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方法。如:
1、设问启发法: 2、实例教学法: 3、借助多媒体手段法:
综合上述教法的应用,充分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四) 、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社会现象,积极对其发表观点,从而引导
他们能用正确的态度去认识、理解社会现象。
2、逻辑分析法:培养学生对抽象的经济学原理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
3、比较分析法:对同类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出寓于特殊中的普遍。提高
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过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屏幕显示)
[导入新课]
媒体链接
报道一: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2003年国内市场销售稳定增长,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影响,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达到32699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值得关注的是,汽车、通讯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
报道二:全球城市消费水平排名:东京居首北京11上海16
2004年6月14日 16:46
东方网6月14日消息:一项针对全球城市消费水平排名的调查发现,在全球144个大型城市中,日本东京的消费水平最高,连续第二年排名首位,伦敦紧随其后,莫斯科排第三,香港排名第四位,北京和上海则分别排第十一和第十六位。
亚太地区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前4位分别是:东京、大阪、香港和汉城。 报道三:
分析:近年来,我们国家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情况,把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我国有13亿多人口,国内市场广阔,扩大内需的回旋余地大。城镇居民消费趋于旺盛,而且,农村市场还未完全激活。另外,高的储蓄存款,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加大投资提供巨大的资金来源而不需借外债来扩大国内需求。
那么我们国家出台这项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就在我们今天的这堂课里--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通过这样一组媒体报道,将国家最新的相关政策引入课堂,以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轻松引出经济学理论,并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确实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实效性都很强的学科。
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引用了中学生所喜爱的形象生动的动漫形式,不但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与创新思维品质。)
动漫:(屏幕显示)
现在,普通人充分享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出行坐汽车,联络有电话、
手机,闲暇时可以上网冲浪„„而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却享受不到这种生活,如果他们看到人们现代的生活,肯定羡慕不已。
设问:由动漫想到什么?为什么你作为普通人能享受的生活,过去至高无上的皇帝都享受不到?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置问题、挖掘教材,逐渐深入扩展教学,精讲点拨。同时,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请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能直接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又能恰如其分的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获得认识:
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
(板书)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画面:(屏幕显示)
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常用" 西装革履" 来形容穿得好,如今,西服、皮鞋在我国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0%以上. 从一个时期穿的灰灰蓝蓝象老照片,到色彩绚丽,越来越丰富多彩。
食:食不厌精,是中国人的梦想。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人吃得越来越好。
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过去,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有着太多的旧房、筒子楼、危房。在拥挤的大城市里,不少人感叹:难有安居之地。现如今,老百姓的住房大了,心情舒畅了。
行:轿车的称呼,意思是像轿子一样的车,只有当官的才坐得起。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 轿车梦" ,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个过去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设问:这一组图通过衣食住行的今昔对比,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比较 分析
师归纳概括:从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无疑仰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消费水平指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它表明一定时期内,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
正如图表所反映的:这一切都缘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的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板书)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画面:(屏幕显示)网上购物
教师设问:消费方式即怎样消费。同样购买商品,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购物,而我们却没能轻松做到。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A 这是因为我们的电脑不普及
B 网络更不普及
C 使用电脑也需要有相当的受教育程度
教师总结:这一切都在于我国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
(板书)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画面:(屏幕显示)手机产品更新图(题:赶“时髦”)
图片说明:
从大哥大到手机,再从黑白到彩色,我们掌上的这个不可或缺的小玩意的变脸功夫是越来越炉火纯青了。发展到今天,各种功能齐全、款式新颖的时尚手机使人应接不暇。
而有不少的手机消费者正不停的赶时髦。
设问: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人们收入水平高了或生产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更新都正确) 教师:消费赶“时髦”“消费”“一步到位”虽然不为社会所认可,但它反映了消费的动力是生产带来的,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没有生产的发展,也就没有消费赶着“到位”的情况。
设问:事实上可以一步到位吗?为什么?
师:当然事实上永远无法“到位”,因为生产在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总会或迟或早、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板书)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总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在分析生产决定消费的四方面时,我将多媒体手段与板书巧妙结合,借助多媒体重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让学生通过归纳、分析、综合,自己得出抽象的经济学道理。
在这儿应特别指出板书是灵活展示师生思维过程、方式的好方法,这种灵活性、能动性是现代媒体所不具备的。教师以板书的形式,把学生的想法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与课本知识对照,给人感觉是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而总结概括出理论知识来,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 生产决定消费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连线
标识: 承办理念: 城市:
“绿色奥运 人文奥运 科技奥运” 葡萄牙
“合作、竞赛与发展” 广州
“we love footb我爱足球!” 雅典
文化奥运 北京
设问:为什么很多国家、城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申办?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一方面:申办成功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实力、形象的标志,可借以展示辉煌成就。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更是加强对外开放,以需求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契机。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举办过奥运会的许多城市的发展经历来看,奥运会对于城市的现代化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申办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好处将是全方位的。
资料一:奥运会将给北京社会消费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北京将投资1800亿元以上,用于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由奥运会直接投资拉动的社会消费将突破700亿元;二是北京入境旅游人数将以年均6%-10%的速度增长;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本市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四是由于举办奥运会而衍生的庞大的奥运消费。
资料二:首都居民消费升级与2008奥运会相伴而来。 2004年,全市消费市场规模将再上新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突破2100亿元。据保守测算,2004-2008年五年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将达到13000亿元,市场增量接近3000亿元,其中因举办奥运形成的市场增量约1000亿元。
在“7.13”的狂欢之后,我们首先期待奥运创造经济奇迹。
北京成为2008
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的第四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
人叶震指出,北京申奥成功将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 增长0.3到0.4个百分点;时隔一天,北京市统计局称,举办奥运会将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奥运经济带来的生活改变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同样深远。
(屏幕显示)
扩大需求
↓
促进生产发展(动力)
↓
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目的)
↓
--------更好地进行生产(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板书)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
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师: 结合大家关心的奥运问题,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帮助同学理解认识消费的反作用原理,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刺激消费从而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这也正是扩大内需政策的理论依据。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呢?
教师设问:
其重要性从理论上讲就在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二、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
消费行为,如 “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
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关于消费活动,同学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需进一步加强引导,帮同学们深入、理性的感受究竟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1、 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家情相一致,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师:
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成为" 守财奴" 式的人物,这实际上是在抑制生产的发展。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被消费掉,再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就会出现供过于求,供求失衡,就会导致经济运行趋冷,生产萎缩。
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违背了生产决定消费的道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盲目攀比,搞超前消费,一步到位,都是有害的。
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违背我们的国情家情的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是有害的,即使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这些消费观念也是非常有害的。
3、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在分析物质消费要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时可提前做好调查问卷,调查现在中学生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精神消费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消费。在此基础上,公布调查数字,辩论或讨论精神消费对一个人成长或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同学们看书第84页的漫画,它所讽刺的就是那种只注重物质消费、轻视精神消费的不正确的消费观念。
4、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何谓“科学消费”?按照中消协的解释,就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
科学消费的贯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消费应该是有益于健康的。健康消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从物质方面讲,提倡消费者选用安全、无污染和无毒害的商品;从精神方面讲,就是要抨击黄、赌、毒和迷信消费。
第二,消费应该是有益环保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没有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可持续的消费。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揭露和抨击了许多非环保的消费行为。如大学公共水房用水无度,一个苹果敞开水龙头冲上十几分钟;白色污染和一次性木筷屡禁不止,我们不仅探讨道德原因,而且探讨制度原因等等。
第三,消费应该是理性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层出不穷的服务对人的诱惑是巨大的,因而理性某种程度上是人的幸福之源。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及时帮我们的读者澄清一些消费误区。譬如,买家电并不是功能越多越好,有些所谓的“数字化”不过是概念的炒作;“豪华月饼”、“极品衬衣”、“极品宴”虚多实少,谨防上当等。
第四,消费应该是现代的。消费观念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住房消费,传统的观念是攒钱买房,现代的消费观念主张按揭购房、提前消费,这样提前享受了生活,客观上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像个人消费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这些消费领域的新事物一出现,我们就极大的热情予以宣传。
分析这一问题时,可组织几个针对学生不文明、不健康消费观的专题讨论:如何看待中学生吸烟问题?过度玩游戏机、泡网吧有什么危害?你认为中学生应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的方式把社会上的各种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愚昧的
消费现象在课堂上呈现,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些不合理的消费,指出它不仅是个人消费的小事,而且还会危害社会的风气,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三、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与每个老百姓的点点滴滴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在翔实的数字中,人们见证变迁。 让学生明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它不是一种具体消费方式,而是一种精神。这又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与德育教育的相互结合。
总结:(屏幕显示)
生产消费的辩证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适度、协调、科学)
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 分析得出家庭消费的重要作用, , 紧接着介绍了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最后强调指出树立正确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通过这种枝蔓有序,泾渭分明的整理,使教材中平铺的知识立体化,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 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四、自主探究:
(一) 课堂检测
这样设计练习,遵循少、精、活的原则,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启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使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
(二)课后思考
既要关注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思考:信贷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吗?
提倡艰苦奋斗会不会抑制消费?
布置:观察身边存在的不适度消费、非科学消费的现象及危害。让学生自主加深对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的认识。
2、下列关于家庭消费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A.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家庭消费中精神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B. 家庭生活消费属于个人消费行为,具有私人性质
C. 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不仅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D. 家庭消费与国家无关,国家不应干涉个人的正当消费
3、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种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其根本目的是( )
A. 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
B. 改善目前国内市场消费偏淡的现象
C. 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
D. 告别过剩经济,进入卖方市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这部分内容选自人教社思想政治教材,适用于高中一年级,课题为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这是其中的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只有掌握和理解消费的重要性,才能正确理解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同时只有掌握正确消费观的内容,才能学会正确合理的消费,形成正确消费的观念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教材理论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重点,以最优化设计为标准,以提高效率为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需要,符合普遍认识规律,线索清晰,方便学生记忆。
2、教学重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确立为重点的依据)上述本框题的重点内容,既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的,又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的主要内容。所以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都很重要。
3、教学难点:由于高一学生还没系统学习哲学知识,尚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因而我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确立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下列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知识方面,识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正确消费观的内容、意义,理解家庭消费对社会生产的重要影响以及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等。
3、德育美育目标: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并结合教学中的对比,体会不同的消费观念,折射出不同的行为美,心灵美,进而理解生活,创造美。
(三)、教法分析
本课因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法上可以采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方法。如:
1、设问启发法: 2、实例教学法: 3、借助多媒体手段法:
综合上述教法的应用,充分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四) 、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社会现象,积极对其发表观点,从而引导
他们能用正确的态度去认识、理解社会现象。
2、逻辑分析法:培养学生对抽象的经济学原理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
3、比较分析法:对同类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出寓于特殊中的普遍。提高
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过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屏幕显示)
[导入新课]
媒体链接
报道一: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2003年国内市场销售稳定增长,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影响,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达到32699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值得关注的是,汽车、通讯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
报道二:全球城市消费水平排名:东京居首北京11上海16
2004年6月14日 16:46
东方网6月14日消息:一项针对全球城市消费水平排名的调查发现,在全球144个大型城市中,日本东京的消费水平最高,连续第二年排名首位,伦敦紧随其后,莫斯科排第三,香港排名第四位,北京和上海则分别排第十一和第十六位。
亚太地区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前4位分别是:东京、大阪、香港和汉城。 报道三:
分析:近年来,我们国家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情况,把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我国有13亿多人口,国内市场广阔,扩大内需的回旋余地大。城镇居民消费趋于旺盛,而且,农村市场还未完全激活。另外,高的储蓄存款,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加大投资提供巨大的资金来源而不需借外债来扩大国内需求。
那么我们国家出台这项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就在我们今天的这堂课里--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通过这样一组媒体报道,将国家最新的相关政策引入课堂,以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轻松引出经济学理论,并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确实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实效性都很强的学科。
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引用了中学生所喜爱的形象生动的动漫形式,不但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与创新思维品质。)
动漫:(屏幕显示)
现在,普通人充分享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出行坐汽车,联络有电话、
手机,闲暇时可以上网冲浪„„而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却享受不到这种生活,如果他们看到人们现代的生活,肯定羡慕不已。
设问:由动漫想到什么?为什么你作为普通人能享受的生活,过去至高无上的皇帝都享受不到?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置问题、挖掘教材,逐渐深入扩展教学,精讲点拨。同时,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请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能直接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又能恰如其分的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获得认识:
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
(板书)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画面:(屏幕显示)
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常用" 西装革履" 来形容穿得好,如今,西服、皮鞋在我国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0%以上. 从一个时期穿的灰灰蓝蓝象老照片,到色彩绚丽,越来越丰富多彩。
食:食不厌精,是中国人的梦想。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人吃得越来越好。
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过去,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有着太多的旧房、筒子楼、危房。在拥挤的大城市里,不少人感叹:难有安居之地。现如今,老百姓的住房大了,心情舒畅了。
行:轿车的称呼,意思是像轿子一样的车,只有当官的才坐得起。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 轿车梦" ,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个过去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设问:这一组图通过衣食住行的今昔对比,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比较 分析
师归纳概括:从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无疑仰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消费水平指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它表明一定时期内,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
正如图表所反映的:这一切都缘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的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板书)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画面:(屏幕显示)网上购物
教师设问:消费方式即怎样消费。同样购买商品,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购物,而我们却没能轻松做到。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A 这是因为我们的电脑不普及
B 网络更不普及
C 使用电脑也需要有相当的受教育程度
教师总结:这一切都在于我国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
(板书)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画面:(屏幕显示)手机产品更新图(题:赶“时髦”)
图片说明:
从大哥大到手机,再从黑白到彩色,我们掌上的这个不可或缺的小玩意的变脸功夫是越来越炉火纯青了。发展到今天,各种功能齐全、款式新颖的时尚手机使人应接不暇。
而有不少的手机消费者正不停的赶时髦。
设问: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人们收入水平高了或生产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更新都正确) 教师:消费赶“时髦”“消费”“一步到位”虽然不为社会所认可,但它反映了消费的动力是生产带来的,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没有生产的发展,也就没有消费赶着“到位”的情况。
设问:事实上可以一步到位吗?为什么?
师:当然事实上永远无法“到位”,因为生产在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总会或迟或早、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板书)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总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在分析生产决定消费的四方面时,我将多媒体手段与板书巧妙结合,借助多媒体重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让学生通过归纳、分析、综合,自己得出抽象的经济学道理。
在这儿应特别指出板书是灵活展示师生思维过程、方式的好方法,这种灵活性、能动性是现代媒体所不具备的。教师以板书的形式,把学生的想法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与课本知识对照,给人感觉是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而总结概括出理论知识来,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 生产决定消费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连线
标识: 承办理念: 城市:
“绿色奥运 人文奥运 科技奥运” 葡萄牙
“合作、竞赛与发展” 广州
“we love footb我爱足球!” 雅典
文化奥运 北京
设问:为什么很多国家、城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申办?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一方面:申办成功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实力、形象的标志,可借以展示辉煌成就。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更是加强对外开放,以需求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契机。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举办过奥运会的许多城市的发展经历来看,奥运会对于城市的现代化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申办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好处将是全方位的。
资料一:奥运会将给北京社会消费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北京将投资1800亿元以上,用于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由奥运会直接投资拉动的社会消费将突破700亿元;二是北京入境旅游人数将以年均6%-10%的速度增长;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本市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四是由于举办奥运会而衍生的庞大的奥运消费。
资料二:首都居民消费升级与2008奥运会相伴而来。 2004年,全市消费市场规模将再上新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突破2100亿元。据保守测算,2004-2008年五年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将达到13000亿元,市场增量接近3000亿元,其中因举办奥运形成的市场增量约1000亿元。
在“7.13”的狂欢之后,我们首先期待奥运创造经济奇迹。
北京成为2008
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的第四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
人叶震指出,北京申奥成功将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 增长0.3到0.4个百分点;时隔一天,北京市统计局称,举办奥运会将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奥运经济带来的生活改变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同样深远。
(屏幕显示)
扩大需求
↓
促进生产发展(动力)
↓
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目的)
↓
--------更好地进行生产(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板书)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
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师: 结合大家关心的奥运问题,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帮助同学理解认识消费的反作用原理,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刺激消费从而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这也正是扩大内需政策的理论依据。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呢?
教师设问:
其重要性从理论上讲就在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二、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
消费行为,如 “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
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关于消费活动,同学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需进一步加强引导,帮同学们深入、理性的感受究竟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1、 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家情相一致,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师:
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成为" 守财奴" 式的人物,这实际上是在抑制生产的发展。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被消费掉,再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就会出现供过于求,供求失衡,就会导致经济运行趋冷,生产萎缩。
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违背了生产决定消费的道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盲目攀比,搞超前消费,一步到位,都是有害的。
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违背我们的国情家情的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是有害的,即使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这些消费观念也是非常有害的。
3、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在分析物质消费要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时可提前做好调查问卷,调查现在中学生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精神消费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消费。在此基础上,公布调查数字,辩论或讨论精神消费对一个人成长或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同学们看书第84页的漫画,它所讽刺的就是那种只注重物质消费、轻视精神消费的不正确的消费观念。
4、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何谓“科学消费”?按照中消协的解释,就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
科学消费的贯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消费应该是有益于健康的。健康消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从物质方面讲,提倡消费者选用安全、无污染和无毒害的商品;从精神方面讲,就是要抨击黄、赌、毒和迷信消费。
第二,消费应该是有益环保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没有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可持续的消费。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揭露和抨击了许多非环保的消费行为。如大学公共水房用水无度,一个苹果敞开水龙头冲上十几分钟;白色污染和一次性木筷屡禁不止,我们不仅探讨道德原因,而且探讨制度原因等等。
第三,消费应该是理性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层出不穷的服务对人的诱惑是巨大的,因而理性某种程度上是人的幸福之源。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及时帮我们的读者澄清一些消费误区。譬如,买家电并不是功能越多越好,有些所谓的“数字化”不过是概念的炒作;“豪华月饼”、“极品衬衣”、“极品宴”虚多实少,谨防上当等。
第四,消费应该是现代的。消费观念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住房消费,传统的观念是攒钱买房,现代的消费观念主张按揭购房、提前消费,这样提前享受了生活,客观上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像个人消费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这些消费领域的新事物一出现,我们就极大的热情予以宣传。
分析这一问题时,可组织几个针对学生不文明、不健康消费观的专题讨论:如何看待中学生吸烟问题?过度玩游戏机、泡网吧有什么危害?你认为中学生应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的方式把社会上的各种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愚昧的
消费现象在课堂上呈现,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些不合理的消费,指出它不仅是个人消费的小事,而且还会危害社会的风气,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三、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与每个老百姓的点点滴滴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在翔实的数字中,人们见证变迁。 让学生明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它不是一种具体消费方式,而是一种精神。这又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与德育教育的相互结合。
总结:(屏幕显示)
生产消费的辩证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适度、协调、科学)
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 分析得出家庭消费的重要作用, , 紧接着介绍了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最后强调指出树立正确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通过这种枝蔓有序,泾渭分明的整理,使教材中平铺的知识立体化,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 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四、自主探究:
(一) 课堂检测
这样设计练习,遵循少、精、活的原则,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启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使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
(二)课后思考
既要关注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思考:信贷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吗?
提倡艰苦奋斗会不会抑制消费?
布置:观察身边存在的不适度消费、非科学消费的现象及危害。让学生自主加深对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的认识。
2、下列关于家庭消费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A.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家庭消费中精神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B. 家庭生活消费属于个人消费行为,具有私人性质
C. 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不仅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D. 家庭消费与国家无关,国家不应干涉个人的正当消费
3、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种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其根本目的是( )
A. 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
B. 改善目前国内市场消费偏淡的现象
C. 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
D. 告别过剩经济,进入卖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