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生命的赞歌--刘禹锡[始闻秋风]赏析(网友来稿)

刘廷富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级教师,校语文教研组长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飀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咏唱秋风的诗,一洗前人悲秋叹老、思乡怀人的旧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诗歌首联采用拟人手法,代秋风设辞,匠心独具地创造了一个生动可感的秋风形象——“我”。她是那么的有知有识、多情多义,一返人间就迫不及待地去寻找老朋友——即诗人“君”。她深情地向诗人倾诉起离情别绪:去年秋序已尽之时,我们一起观赏黄菊怒放,别情依依;又值暑尽秋来之际,我们正好共聆寒蝉啼鸣,情意款款。一“昔”一“今”,显示时序的匆匆变换;一“别”一“回” ,写出秋风的去而复返;一“看”一“听”,点明二者的心心相印。

颔联两句,是从诗人自己的角度来写的。意思是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那是秋风回来了;作别经年,她依然是那样的刚疾劲肃,可是我这一年间的容貌变化,却能在镜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了。真是物事依旧人非旧啊。此联前句具有点题的意味,后句则是因人世变化而引发的感慨。情感至此也为之一顿。首颔两联合起来看,则好似一出老朋友间共话别情的活话剧,读来情韵浓郁,耐人咀嚼。

颈联两句笔力陡转,诗情郁勃,雄健跌宕。你看,那“聆朔风而心动”的骏马,因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着拳曲的毛,昂起头颅,凝望遥远北方,向往着驰骋千里边疆;那“盼天籁而神惊”的鸷雕,因盼望万里云天而睁开了困顿之眼,伸开翅膀,隼视深邃苍穹,渴求着搏击浩瀚长空。这里骏马、鸷雕外在的“动”“开”应和着内在的“思”“盼”,做到了形神合一,极为传神。是秋风使骏马和鸷雕顿然精神抖擞,是秋风使世间万物充满了虎虎生气。这不正是有着远大政治抱负而又人生经历十分坎坷的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吗?

最后两句说,秋风使长天澄澈,大地清明,正好可以登高四望,为感谢秋风的深情厚意,我就算抱着这残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欣赏秋的美景,领略秋的意韵。诗人作此诗时正患足疾,而且此后一直疾病缠身,故说“扶病”。而“扶病”却依然要“上高台”的举动,则表现了诗人“心如砥柱”、虽老而不衰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诗人一生革新政治、坚持理想的坚定信念的艺术写照。

总之,此诗因秋风而寄意,后半首尤佳。前两联正写秋风,用笔灵动,意趣横生,情味湛然;后两联则侧写秋风,以比兴出之,礼赞生命,英迈之气直从字里行间透出,“顾盼非常,极为雄阔”,使每个诵读者都不禁为之精神振奋。可以说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刘廷富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级教师,校语文教研组长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飀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咏唱秋风的诗,一洗前人悲秋叹老、思乡怀人的旧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诗歌首联采用拟人手法,代秋风设辞,匠心独具地创造了一个生动可感的秋风形象——“我”。她是那么的有知有识、多情多义,一返人间就迫不及待地去寻找老朋友——即诗人“君”。她深情地向诗人倾诉起离情别绪:去年秋序已尽之时,我们一起观赏黄菊怒放,别情依依;又值暑尽秋来之际,我们正好共聆寒蝉啼鸣,情意款款。一“昔”一“今”,显示时序的匆匆变换;一“别”一“回” ,写出秋风的去而复返;一“看”一“听”,点明二者的心心相印。

颔联两句,是从诗人自己的角度来写的。意思是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那是秋风回来了;作别经年,她依然是那样的刚疾劲肃,可是我这一年间的容貌变化,却能在镜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了。真是物事依旧人非旧啊。此联前句具有点题的意味,后句则是因人世变化而引发的感慨。情感至此也为之一顿。首颔两联合起来看,则好似一出老朋友间共话别情的活话剧,读来情韵浓郁,耐人咀嚼。

颈联两句笔力陡转,诗情郁勃,雄健跌宕。你看,那“聆朔风而心动”的骏马,因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着拳曲的毛,昂起头颅,凝望遥远北方,向往着驰骋千里边疆;那“盼天籁而神惊”的鸷雕,因盼望万里云天而睁开了困顿之眼,伸开翅膀,隼视深邃苍穹,渴求着搏击浩瀚长空。这里骏马、鸷雕外在的“动”“开”应和着内在的“思”“盼”,做到了形神合一,极为传神。是秋风使骏马和鸷雕顿然精神抖擞,是秋风使世间万物充满了虎虎生气。这不正是有着远大政治抱负而又人生经历十分坎坷的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吗?

最后两句说,秋风使长天澄澈,大地清明,正好可以登高四望,为感谢秋风的深情厚意,我就算抱着这残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欣赏秋的美景,领略秋的意韵。诗人作此诗时正患足疾,而且此后一直疾病缠身,故说“扶病”。而“扶病”却依然要“上高台”的举动,则表现了诗人“心如砥柱”、虽老而不衰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诗人一生革新政治、坚持理想的坚定信念的艺术写照。

总之,此诗因秋风而寄意,后半首尤佳。前两联正写秋风,用笔灵动,意趣横生,情味湛然;后两联则侧写秋风,以比兴出之,礼赞生命,英迈之气直从字里行间透出,“顾盼非常,极为雄阔”,使每个诵读者都不禁为之精神振奋。可以说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生命的旋律--我教[夏天的旋律](网友来稿)
  • 武汉市45中学 余云生 杨德祥<夏天的旋律>,以火的热情,以跳跃的旋律,写出了大自然百般的红紫和鲜丽!夏天的旋律是青春的旋律,是生命的旋律.夏天是一首歌,一首生命之歌!读完全文,教完课文,学生们让我明白,人生如夏,它是那样的短暂,是那样的热烈,是那样的鲜美!<夏天的旋律>分立 ...

  • 回归与期盼--闻一多[七子歌--澳门]赏析(网友来稿)
  • 邢少山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是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1925年7 ...

  • 体物察情,别具匠心--杜甫[春夜喜雨]赏析(网友来稿)
  •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 ...

  • 唐诗宋词中的动物
  • 唐诗宋词中的动物 燕 <晚燕> [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动物现象:燕子啄泥筑巢 (译文) 百鸟都哺育完雏儿了,只有秋燕姗姗来迟.离社日已经很近了,衔泥来是什么意思呢?不知道时节已经晚了,白费那么多力气.人之间的事情也是如 ...

  • [长歌行]赏析
  • [解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 ...

  • 李贺[梦天]--奇谲的艺术意境(网友来稿)
  • 四川省万源市中学 郭世光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压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陌香.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诗人李贺的这首游仙诗,亦真亦幻,奇谲怪异.他绝望于现实,于是驰骋奇幻的想象于尘世之外.他这天做了一个梦,但算不上好梦.这一点,诗歌的首句就已告诉我们 ...

  •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 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意境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所谓"意境",从创作主体而言,它是诗人的主观之情.理与被表现的客观事物之形.神以及诗人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感悟所形成的艺术画面.绝大多数的诗歌不以塑造人物,描述故事为 己任,它所要表现的是诗人心灵思绪的片断,借助的常常是与 ...

  •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 古 诗 春 中 夏 的 秋 冬 编辑者:罗星宇 ( 一 )春篇 春日的思绪:春日的情怀. 春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简析] 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得逼真细腻 ...

  • 八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 1.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