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理念,贯彻"立德树人"要求

创新教育理念,贯彻“立德树人”要求

[摘要]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重数量,更要看质量,看综合能力,看社会价值。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就必须加强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授,以身作则。强化平等意识,不吝对学生有点的盛情赞美。一名教师如果能立德树人,让学生爱戴,受家长尊敬,自然就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必然被社会所称道。

关键词:明确 反映 坚持 着眼 促进 强化 根本任务 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 全面 和谐 持续 终身 健康成长 发展 根本 有效 质量 综合能力

学校是盈育人才的摇篮。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用的人才,文教是基,德育是本。欲成才得先成人。俗话说“有德无才不堪用,无德有才用不堪。”就是告诉我们:光有道德品质而没有才华的人是不值得用的,而用了很有才华却没有道德的人所产生的后果却是不可以想象的。做事,得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学生的必修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

“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位列第一,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

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下面,我就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做到“立德树人”谈谈我的看法: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德为才之帅。”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只有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规范,坚持讲诚信、讲礼仪,以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起点,通过组织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告诉他们应该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比如可以用公休日,组织学生当环境小卫士,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告诉他们,我们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大小便等等;农忙季节,组织学生到田野里看看农民收割庄稼和耕地、播种的艰辛,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去参观建筑工人们繁忙而吃力地劳作;组织学生看一些宣传爱国主义的影视作品,老师加以引导通过血的事实告诉他们生存法则,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就会受到欺凌,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利用书本和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告诉他们做到勤以修生,俭以养德的必要性。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和图书角对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加以宣传,力争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是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以“责任”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引导,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三个统一,做到讲究卫生、生活俭朴、性格善良、关心集体、关爱弱小,热爱父母兄弟姐妹、热爱同伴、同学、尊敬老师和长辈,热爱班级和学校,爱护花草树木及一切公物,热爱祖国乃至全人类,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进而逐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争取在校是个好学生,出校是个好公民。

再次“学以为师,行以为范”,“立德树人”,就必须加强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授,以身作则。如果说教育是阳光,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本质。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顶礼膜拜。人们总是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些许平淡,原本就与世俗格格不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质量为主要目标,社会需求为主要标准,以“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做到:

一、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一个学校办学的优劣,不是看你这个学校规模有多大,学生有多少,科研项目有几项。而是看学生合不合格,优不优秀,项目成果转化率有多少,社会效益有多大?一个老师教育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看教师发表的论文有多少,教过的学生有多少,而是看你培养了多少优质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成长与你有多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你的贡献度是多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重数量 ,更要看质量,看综合能力,看社会价值。

二、强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培养优秀的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教育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终极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究竟合不合格、优不优秀,是以符不符合社会需要为主要检验标准的。

三、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扎实的基础。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目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人人都能成才。重视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主线,以生命个体成长的内在逻辑为遵循,以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为依据,构建了各学段有机衔接、分层递进和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制订实施了《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同时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衔接起来,注重引导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挖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打造“温馨教室”等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

最后“立德树人”要求必须强化平等意识,不吝对学生有点的盛情赞美。

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成功的教师尤其理解赞美的力量。作为教师,花时间寻找问题、指出错误、盯着过失实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正确行为,知道如何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做正确的事情。

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的内心都萌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转化为追求成功的信念,绝不因过去的错误而否认今天的进步,要适时、适地、适度地予以褒奖,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让激励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一名教师如果能立德树人,让学生爱戴,受家长尊敬,自然就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必然被社会所称道。我们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让我们每一位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业,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用平常的心态、高兴的情绪,去做平凡的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课程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ISSN 2095-3089 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2、坚持立德树人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杜玉波

3、《中小学德育》主办: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周期:月刊 ISSN:2095-1183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4、《中国德育》主办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周期:月刊 ISSN:1673-3010出版地:北京市

创新教育理念,贯彻“立德树人”要求

[摘要]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重数量,更要看质量,看综合能力,看社会价值。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就必须加强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授,以身作则。强化平等意识,不吝对学生有点的盛情赞美。一名教师如果能立德树人,让学生爱戴,受家长尊敬,自然就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必然被社会所称道。

关键词:明确 反映 坚持 着眼 促进 强化 根本任务 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 全面 和谐 持续 终身 健康成长 发展 根本 有效 质量 综合能力

学校是盈育人才的摇篮。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用的人才,文教是基,德育是本。欲成才得先成人。俗话说“有德无才不堪用,无德有才用不堪。”就是告诉我们:光有道德品质而没有才华的人是不值得用的,而用了很有才华却没有道德的人所产生的后果却是不可以想象的。做事,得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学生的必修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

“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位列第一,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

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下面,我就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做到“立德树人”谈谈我的看法: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德为才之帅。”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只有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规范,坚持讲诚信、讲礼仪,以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起点,通过组织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告诉他们应该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比如可以用公休日,组织学生当环境小卫士,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告诉他们,我们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大小便等等;农忙季节,组织学生到田野里看看农民收割庄稼和耕地、播种的艰辛,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去参观建筑工人们繁忙而吃力地劳作;组织学生看一些宣传爱国主义的影视作品,老师加以引导通过血的事实告诉他们生存法则,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就会受到欺凌,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利用书本和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告诉他们做到勤以修生,俭以养德的必要性。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和图书角对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加以宣传,力争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是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以“责任”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引导,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三个统一,做到讲究卫生、生活俭朴、性格善良、关心集体、关爱弱小,热爱父母兄弟姐妹、热爱同伴、同学、尊敬老师和长辈,热爱班级和学校,爱护花草树木及一切公物,热爱祖国乃至全人类,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进而逐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争取在校是个好学生,出校是个好公民。

再次“学以为师,行以为范”,“立德树人”,就必须加强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授,以身作则。如果说教育是阳光,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本质。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顶礼膜拜。人们总是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些许平淡,原本就与世俗格格不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质量为主要目标,社会需求为主要标准,以“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做到:

一、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一个学校办学的优劣,不是看你这个学校规模有多大,学生有多少,科研项目有几项。而是看学生合不合格,优不优秀,项目成果转化率有多少,社会效益有多大?一个老师教育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看教师发表的论文有多少,教过的学生有多少,而是看你培养了多少优质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成长与你有多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你的贡献度是多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重数量 ,更要看质量,看综合能力,看社会价值。

二、强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培养优秀的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教育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终极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究竟合不合格、优不优秀,是以符不符合社会需要为主要检验标准的。

三、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扎实的基础。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目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人人都能成才。重视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主线,以生命个体成长的内在逻辑为遵循,以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为依据,构建了各学段有机衔接、分层递进和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制订实施了《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同时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衔接起来,注重引导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挖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打造“温馨教室”等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

最后“立德树人”要求必须强化平等意识,不吝对学生有点的盛情赞美。

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成功的教师尤其理解赞美的力量。作为教师,花时间寻找问题、指出错误、盯着过失实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正确行为,知道如何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做正确的事情。

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的内心都萌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转化为追求成功的信念,绝不因过去的错误而否认今天的进步,要适时、适地、适度地予以褒奖,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让激励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一名教师如果能立德树人,让学生爱戴,受家长尊敬,自然就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必然被社会所称道。我们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让我们每一位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业,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用平常的心态、高兴的情绪,去做平凡的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课程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ISSN 2095-3089 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2、坚持立德树人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杜玉波

3、《中小学德育》主办: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周期:月刊 ISSN:2095-1183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4、《中国德育》主办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周期:月刊 ISSN:1673-3010出版地:北京市


相关内容

  • 贯彻"立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
  • 贯彻"立德树人"要求,创新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大讨论 巧贯小学 梁文英 当今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些都促使教师要贯彻"立德树人"要求,创新教育理念.从 ...

  • 教育局党委书记赵宏军讲党课
  • 践行群众路线 办人民满意教育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委书记讲党课讲稿 (2014年3月22日) 同志们: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天,由我为大家讲一节党课.这次党课的题目是<践行群众路线,办人民满意教育>,围绕教育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主题 ...

  • 长春市一中专校长谈中职学校办学
  • 修德至善砺艺致远 --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潘占宏校长谈办学理念 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潘占宏 长春市第一中专学校的前身是长春市第75中学,1980年改制定名为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历史上共经历三次合校:1986年合并长春市艺术中学,1989年合并长春市女子中学,1995年合并长春市服装职业 ...

  •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 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史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做出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好教育改革发展 ...

  •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 ...

  •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从我做起
  •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 从我做起 江城第十一小学 利秋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学校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前进方向.作为学校教职工中的一员,应当站在践行这一理念的前沿,努力从自 ...

  • 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分析
  • 青年与社会 2014年7月上 第19期总第565期 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分析 李东生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学工部,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要不断探索"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理论上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继承和和创新,实践 ...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讲稿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各位老师:下午好!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把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立德树人的提出,有什么背景.内涵和意义呢?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有什么新提法.新要求.新举措呢?我们又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呢?下面我就把我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 ...

  • 2015年重点工作计划
  • 2015年学校重点工作计划 梁 村 中 学 2015年3月学校重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总要求,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学校,我学校要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文化校园.美丽校园建设.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凸显特色,打造品牌,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