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观

  摘要: 对于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手法,与莫言等中国当代文学家的自觉介入不同,台湾当代电影动画长片《魔法阿妈》的主创人员是根据剧情发展的情感衍生而不自觉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把现实发生的事件与非现实的故事,以及本土神化乃至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创造出多维度的叙事空间,以独特的华夏民族色彩的渲染方式获得了国际影展大奖,其艺术审美取向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关键词: 《魔法阿妈》 台湾动画 魔幻现实主义 叙事美学

  2012年末,随着大陆作家莫言小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冠之名作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评论在中国再度掀起热议。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初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著名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获诺奖之后,魔幻现实主义再度影响当代中国文学的探索领域。

  无独有偶,上世纪90年代末,以视觉动态语言为叙述方式的动画电影,在剧情结构、角色造型、场景渲染中体现魔幻现实主义叙事美学特征的动画片则以台湾本土出品的首部动画电影长片《魔法阿妈》最为突出,该片也是台湾本土首部进军国际影展并获得1998年美国芝加哥儿童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年度佳片。

  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因为它的形式准确地表达了情感的本质,因此它就是主观生活的对象化。”其创作源泉仍是源于生活。

  拉丁美洲有许多以印第安人为主的土著民族,每个部落都有各自的神话、传统、图腾、禁忌、巫术、仪式、宗教等等,这正是孕育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文化土壤,除了神奇的地域和另类的生活现实,还有拉美土著民族的宗教迷信、宿命观、轮回思想等,构成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原创条件。

  “阿妈”(台湾闽南语中称外婆或祖母为“阿妈”)是《魔法阿妈》中的女主角(图1),也是影片中小主人公豆豆的外婆,这是基隆小镇上有巫术功能的阿妈,专为远近邻里逝者超度,帮助亡灵获得转世轮回的机会,就像平日阿妈教育豆豆那样:“有能力的人要多帮助别人。”

  豆豆妈妈因要到外国照顾受工伤的爸爸,把豆豆送回基隆外婆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小外孙,阿妈平日还要关照那些亡灵(被阿妈称之为好兄弟)的“生活”,与逝者对话。生与死的双重人格、阴阳两界的故事发生在同一时空里,《魔法阿妈》的主创人员便不自觉地介入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美学的辨析中……

  这类剧情描述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特征:“打破时空界限,叙述可以轮回反复、结构时序并不一以贯之,同时大量使用隐喻、象征、暗示、预言等,以增强作品的神秘气氛。”

  《魔法阿妈》故事描述的视角是通过阿妈外孙豆豆的内心独白开始的,阿妈家在风雨中好像随时会被吹进海里,而山崖上破旧的阿妈家一定是第一个滚下去的房子……这是豆豆对阿妈家的第一印象——对未来充满恐惧。

  在表现一个孩童的心理细节描述中,以儿童对事物认知过程的年龄特征所具有的心态直言不讳:阿妈和她的朋友简直不像地球上的生物,笑起来天摇地动,还讲豆豆听不懂的日本话……

  简短地描述带出豆豆和阿妈不同的出生背景,“不像地球上的生物”,只有豆豆90后这一代善用的贬义词,“还讲豆豆听不懂的日本话”则是阿妈那一代属日据时期的台湾老一辈。

  这些抄着浓重的台湾闽南方言的汉语,不失童真,在充满好奇的视听语言中,隐喻着对阿妈的另类个性的塑造。这就是动画视听语言的魅力,形象地体现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又一特征:“首先是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奇妙地结合。”

  《魔法阿妈》在对场景细节的渲染,仍以豆豆的视角引导:阿妈家的黑猫整天懒洋洋地趴在白狗身上睡觉,墙壁跟流汗一样湿哒哒的(台语),墙角长满了很多香菇(图2),后院里破烂的储藏室是阿妈不准他接近的禁地,里面堆满了诡异的泡菜罐。

  随着镜头摇近,画面呈现阿妈家院子,一幢座落于海边山崖上的破瓦房,石头砌的围墙,潮湿灰暗长满绿苔,光怪陆离,似乎让观众闻出了从那儿散发出的霉味和海腥味,后院储藏室里,许多整齐连排摆放的泡菜罐,罐口都加了封条,偶尔几个罐子还不停地摇晃着,恍惚有生灵的迹象,这时的观众和豆豆的目光一样,扑朔迷离,揣着好奇和一点恐怖,期待后续的画面破解谜团……

  “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这是魔幻现实主义在艺术上的本质特征,与西方擅用的三维动画逼真的审美视角相较,二维动画审美作用往往更具模糊性的魅力,因为它可以在同一个画面中叙述不同空间位置的物体,甚至可以产生中国传统审美的散点透视的广角效果,突出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

  同时场景时序并非一以贯之,也符合观众想象思维的意识流过程中出现的跳跃性读解的特点,体现了原画创意的思维特性:间接性——概括地反映一般事物的特性,间接的东西是通过一定的媒介。例如泡菜罐子是通常所见的一般事物,而罐子口的每张封条则是间接道具,而全剧故事的高潮与贯穿剧情始终的“魔法”都要来自这个封条里面的内容,“封条”则是开启故事的关键媒介。

  魔幻现实主义的另一典型特征:彻底打破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把现实发生的事件与非现实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创造多维度的叙事空间。《魔法阿妈》故事中许多叙事情节将此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

  阿妈村里有一个喜欢骑单车的孩子叫阿明,一天阿明骑单车载着一头大黑鲸,那是阿明在海滩上看见的搁浅死亡的生灵,他希望大黑鲸重回海洋,希望通过阿妈的普度让它起死回生……

  豆豆听了大坏猫之言用阿妈的眼泪抹了眼睛,即刻见到所有死亡的生灵。

  豆豆第一次见到阿明载着大黑鲸的硕大影子,如同宇宙飞船,豆豆和阿明一起载着大黑鲸到海边相互谈起自己的遭遇,孩子的真诚给大黑鲸注入生的灵性,大黑鲸翩翩起舞,纵然飞上天,围绕豆豆和阿明盘旋,这时欢快的乐声大起,通过场景的多维渲染将主题推向高潮——生与死共舞,揭示了人与万物的和谐共处,其乐融融。

  影片通过对细节的描述,跌宕起伏,可爱的大黑鲸踮起尾巴像跳芭蕾似的踩着稚拙的舞步从坡上走下(图3),观众全然被沉浸于充满童真友爱的画面,融入非现实的现实场景中。   对阴阳两界交织的角色造型的描绘,还有一段充满稚气诙谐的配音,令人回归童年美好的遐思:

  豆豆在路上仰看大黑鲸巨大的身影时不慎后退跌坐地上。

  “谁在讲话?”只听一声叫唤,豆豆忙问。

  “在你屁股底下”一阵沙哑的童声传来。

  “你是披萨?”豆豆从屁股下摸出一个又圆又扁的东西问道。

  “什么披萨,我是一条小蛇。”

  “新品种?”豆豆好奇。

  “旧品种,只是被轧扁而已”,小蛇告诉豆豆:“是我活着的时候,有一天过马路被一辆闯红灯的大卡车轧扁了”,可怜小蛇的发声还带着重创的伤痕,此细节精心的描绘,让人联想到被轧死的小蛇,声音扁扁的。

  这时,阿明载着大黑鲸过来,问豆豆“它叫什么?”豆豆想了想说:“叫小扁”,阿明笑起来说:“这个名字很好笑哦!”小蛇皱着眉头说:“我不要,难听死了。”如此细腻的描绘童真情感,让生与死共在同一时间里得到了永生。以此类具有特殊意义的对话方式,潜移默化地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突出寓教于乐的动画特色。

  此外,在《魔法阿妈》中对阿妈角色的塑造,造型师麦仁杰认为,剧情中的阿妈是通道术之人,外形一定很特别,甚至丑陋,但又是个内心善良可爱的阿妈,阿妈的塑造无疑是“真善美丑的集结体,一个充满矛盾且多重性格的角色。阿妈的戏贯穿全剧始终,乃影片重中之重,只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才可能让该形象生辉。

  联想豆豆初见阿妈的情景——画面镜头:

  夜晚——屋外下雨,屋内漏雨。

  这是对阿妈家的破屋又一场景描述,能干的阿妈二话不说,穿起雨衣,架起木梯,爬上屋顶铺瓦修屋顶,雨大梯滑,阿妈突然从梯子上滑下跌坐地上却毫发无损。豆豆见此景却乐了“哇,酷!”

  显然豆豆不喜欢阿妈。

  半夜——屋外,院子里。

  阿妈把鬼魂变的香菇叫出来训话,用闽南语(台湾语)告诉他们,不要吓到她的外孙。表达对外孙疼爱有加。

  清晨——阿妈的卧室床上。

  为了女儿早早起程,又担心惊醒熟睡的外孙,便替代女儿躺在外孙枕边,让豆豆摸自己的耳朵,后又招来大白狗,让它替代自己,好腾出身来干家务。这些细节动作,塑造了阿妈具有细心聪慧的母爱,是一位可爱的外婆(图4)。

  善良、勇敢、勤劳、聪慧的美德给这位会道术的台湾老阿妈弥补了外表怪异的亲和力。一个让人感到意外又于情理之中的细节结果,进一步刻画阿妈的善良内心世界——和世界上每一位普通的阿妈一样,由此体现了人类对审美认识的共性。剧情中的神奇是对现实中真正存在的神奇事件进行叙述和描绘,或来自本土的神话乃至传统观念,而神奇不能阻碍主要情节合乎客观实际与逻辑性的衍展。

  艺术审美创造告诉我们: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们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魔法阿妈》中的一场剧情,对台湾本土民俗放水灯的叙述正是表达了人们对生与死的人类情感的认同,也表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艺术特征:“常有古老的民间传说和神话的插入,有时将神话与现实融汇在一起。”

  又到普度节放水灯的时候了,与普通人家做的纸糊瓦房不同,阿明和豆豆为大黑鲸糊了一座白色小洋房。

  “这是什么呀?”普度节里阿妈从未见过新式的小洋房作水灯。

  “这是给大黑鲸的房子。”豆豆一边说着和阿明一起推着小洋房步入海里,然后将它点燃。

  “记住要去投胎哦!”阿明恋恋不舍地对着在上空盘旋的大黑鲸呼喊,提醒它不要忘记生的机会。

  生死轮回的主题借助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审美再次升华,寄托了孩童的善良愿望,寄托了人们对短暂生命的更多期许,合情合理。

  《魔法阿妈》动画电影长片的剧情结构,错综复杂,生与死的轮回细节的描述还注重到年代、时尚审美的观念,画面镜头处理中充分发挥卡通构图设计中挤压反冲的特点,把细节特效发挥到最佳状态。

  诚然,“每一种艺术都以不同程度的纯粹性和精巧性表现艺术家所认识到的情感和情绪,而不是表现了艺术家本人所具有的情感和情绪。”这大概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当代广为艺术家所用的途径,无论他是自觉的或是不自觉的。

  无论是文学还是动画,大凡堪称佳作的每门艺术都是由它创造出来的基本幻像来规定的,而不是由它所使用的材料和技巧来规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任何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动画片是最受约束的,首先是时间的严格控制,一切画面从原画创意到制作及后期合成,拍摄剪辑都必须按照既定的分秒来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主创人员的即兴发挥与互动作用,许多角色与场景正如该片导演王小棣所言:动画实拍的时候,无论多疯狂都有时间的限制……要在片长80分钟里,演绎人与动物之间生死轮回的精彩故事,必然是分秒必争。

  负责造型、故事版的设计师麦仁杰则深有感触地说,阿妈是个复杂的形象,也是他遇到的最复杂的造型设计。

  对于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手法,与莫言等中国当代文学家的自觉介入不同,《魔法阿妈》的主创人员是根据剧情发展的情感衍生而不自觉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并获得了国际大奖,其艺术审美取向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美)著,滕守尧等译.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2]吴亮,章平,宗仁发编.魔幻现实主义小说[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摘要: 对于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手法,与莫言等中国当代文学家的自觉介入不同,台湾当代电影动画长片《魔法阿妈》的主创人员是根据剧情发展的情感衍生而不自觉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把现实发生的事件与非现实的故事,以及本土神化乃至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创造出多维度的叙事空间,以独特的华夏民族色彩的渲染方式获得了国际影展大奖,其艺术审美取向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关键词: 《魔法阿妈》 台湾动画 魔幻现实主义 叙事美学

  2012年末,随着大陆作家莫言小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冠之名作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评论在中国再度掀起热议。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初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著名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获诺奖之后,魔幻现实主义再度影响当代中国文学的探索领域。

  无独有偶,上世纪90年代末,以视觉动态语言为叙述方式的动画电影,在剧情结构、角色造型、场景渲染中体现魔幻现实主义叙事美学特征的动画片则以台湾本土出品的首部动画电影长片《魔法阿妈》最为突出,该片也是台湾本土首部进军国际影展并获得1998年美国芝加哥儿童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年度佳片。

  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因为它的形式准确地表达了情感的本质,因此它就是主观生活的对象化。”其创作源泉仍是源于生活。

  拉丁美洲有许多以印第安人为主的土著民族,每个部落都有各自的神话、传统、图腾、禁忌、巫术、仪式、宗教等等,这正是孕育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文化土壤,除了神奇的地域和另类的生活现实,还有拉美土著民族的宗教迷信、宿命观、轮回思想等,构成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原创条件。

  “阿妈”(台湾闽南语中称外婆或祖母为“阿妈”)是《魔法阿妈》中的女主角(图1),也是影片中小主人公豆豆的外婆,这是基隆小镇上有巫术功能的阿妈,专为远近邻里逝者超度,帮助亡灵获得转世轮回的机会,就像平日阿妈教育豆豆那样:“有能力的人要多帮助别人。”

  豆豆妈妈因要到外国照顾受工伤的爸爸,把豆豆送回基隆外婆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小外孙,阿妈平日还要关照那些亡灵(被阿妈称之为好兄弟)的“生活”,与逝者对话。生与死的双重人格、阴阳两界的故事发生在同一时空里,《魔法阿妈》的主创人员便不自觉地介入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美学的辨析中……

  这类剧情描述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特征:“打破时空界限,叙述可以轮回反复、结构时序并不一以贯之,同时大量使用隐喻、象征、暗示、预言等,以增强作品的神秘气氛。”

  《魔法阿妈》故事描述的视角是通过阿妈外孙豆豆的内心独白开始的,阿妈家在风雨中好像随时会被吹进海里,而山崖上破旧的阿妈家一定是第一个滚下去的房子……这是豆豆对阿妈家的第一印象——对未来充满恐惧。

  在表现一个孩童的心理细节描述中,以儿童对事物认知过程的年龄特征所具有的心态直言不讳:阿妈和她的朋友简直不像地球上的生物,笑起来天摇地动,还讲豆豆听不懂的日本话……

  简短地描述带出豆豆和阿妈不同的出生背景,“不像地球上的生物”,只有豆豆90后这一代善用的贬义词,“还讲豆豆听不懂的日本话”则是阿妈那一代属日据时期的台湾老一辈。

  这些抄着浓重的台湾闽南方言的汉语,不失童真,在充满好奇的视听语言中,隐喻着对阿妈的另类个性的塑造。这就是动画视听语言的魅力,形象地体现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又一特征:“首先是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奇妙地结合。”

  《魔法阿妈》在对场景细节的渲染,仍以豆豆的视角引导:阿妈家的黑猫整天懒洋洋地趴在白狗身上睡觉,墙壁跟流汗一样湿哒哒的(台语),墙角长满了很多香菇(图2),后院里破烂的储藏室是阿妈不准他接近的禁地,里面堆满了诡异的泡菜罐。

  随着镜头摇近,画面呈现阿妈家院子,一幢座落于海边山崖上的破瓦房,石头砌的围墙,潮湿灰暗长满绿苔,光怪陆离,似乎让观众闻出了从那儿散发出的霉味和海腥味,后院储藏室里,许多整齐连排摆放的泡菜罐,罐口都加了封条,偶尔几个罐子还不停地摇晃着,恍惚有生灵的迹象,这时的观众和豆豆的目光一样,扑朔迷离,揣着好奇和一点恐怖,期待后续的画面破解谜团……

  “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这是魔幻现实主义在艺术上的本质特征,与西方擅用的三维动画逼真的审美视角相较,二维动画审美作用往往更具模糊性的魅力,因为它可以在同一个画面中叙述不同空间位置的物体,甚至可以产生中国传统审美的散点透视的广角效果,突出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

  同时场景时序并非一以贯之,也符合观众想象思维的意识流过程中出现的跳跃性读解的特点,体现了原画创意的思维特性:间接性——概括地反映一般事物的特性,间接的东西是通过一定的媒介。例如泡菜罐子是通常所见的一般事物,而罐子口的每张封条则是间接道具,而全剧故事的高潮与贯穿剧情始终的“魔法”都要来自这个封条里面的内容,“封条”则是开启故事的关键媒介。

  魔幻现实主义的另一典型特征:彻底打破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把现实发生的事件与非现实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创造多维度的叙事空间。《魔法阿妈》故事中许多叙事情节将此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

  阿妈村里有一个喜欢骑单车的孩子叫阿明,一天阿明骑单车载着一头大黑鲸,那是阿明在海滩上看见的搁浅死亡的生灵,他希望大黑鲸重回海洋,希望通过阿妈的普度让它起死回生……

  豆豆听了大坏猫之言用阿妈的眼泪抹了眼睛,即刻见到所有死亡的生灵。

  豆豆第一次见到阿明载着大黑鲸的硕大影子,如同宇宙飞船,豆豆和阿明一起载着大黑鲸到海边相互谈起自己的遭遇,孩子的真诚给大黑鲸注入生的灵性,大黑鲸翩翩起舞,纵然飞上天,围绕豆豆和阿明盘旋,这时欢快的乐声大起,通过场景的多维渲染将主题推向高潮——生与死共舞,揭示了人与万物的和谐共处,其乐融融。

  影片通过对细节的描述,跌宕起伏,可爱的大黑鲸踮起尾巴像跳芭蕾似的踩着稚拙的舞步从坡上走下(图3),观众全然被沉浸于充满童真友爱的画面,融入非现实的现实场景中。   对阴阳两界交织的角色造型的描绘,还有一段充满稚气诙谐的配音,令人回归童年美好的遐思:

  豆豆在路上仰看大黑鲸巨大的身影时不慎后退跌坐地上。

  “谁在讲话?”只听一声叫唤,豆豆忙问。

  “在你屁股底下”一阵沙哑的童声传来。

  “你是披萨?”豆豆从屁股下摸出一个又圆又扁的东西问道。

  “什么披萨,我是一条小蛇。”

  “新品种?”豆豆好奇。

  “旧品种,只是被轧扁而已”,小蛇告诉豆豆:“是我活着的时候,有一天过马路被一辆闯红灯的大卡车轧扁了”,可怜小蛇的发声还带着重创的伤痕,此细节精心的描绘,让人联想到被轧死的小蛇,声音扁扁的。

  这时,阿明载着大黑鲸过来,问豆豆“它叫什么?”豆豆想了想说:“叫小扁”,阿明笑起来说:“这个名字很好笑哦!”小蛇皱着眉头说:“我不要,难听死了。”如此细腻的描绘童真情感,让生与死共在同一时间里得到了永生。以此类具有特殊意义的对话方式,潜移默化地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突出寓教于乐的动画特色。

  此外,在《魔法阿妈》中对阿妈角色的塑造,造型师麦仁杰认为,剧情中的阿妈是通道术之人,外形一定很特别,甚至丑陋,但又是个内心善良可爱的阿妈,阿妈的塑造无疑是“真善美丑的集结体,一个充满矛盾且多重性格的角色。阿妈的戏贯穿全剧始终,乃影片重中之重,只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才可能让该形象生辉。

  联想豆豆初见阿妈的情景——画面镜头:

  夜晚——屋外下雨,屋内漏雨。

  这是对阿妈家的破屋又一场景描述,能干的阿妈二话不说,穿起雨衣,架起木梯,爬上屋顶铺瓦修屋顶,雨大梯滑,阿妈突然从梯子上滑下跌坐地上却毫发无损。豆豆见此景却乐了“哇,酷!”

  显然豆豆不喜欢阿妈。

  半夜——屋外,院子里。

  阿妈把鬼魂变的香菇叫出来训话,用闽南语(台湾语)告诉他们,不要吓到她的外孙。表达对外孙疼爱有加。

  清晨——阿妈的卧室床上。

  为了女儿早早起程,又担心惊醒熟睡的外孙,便替代女儿躺在外孙枕边,让豆豆摸自己的耳朵,后又招来大白狗,让它替代自己,好腾出身来干家务。这些细节动作,塑造了阿妈具有细心聪慧的母爱,是一位可爱的外婆(图4)。

  善良、勇敢、勤劳、聪慧的美德给这位会道术的台湾老阿妈弥补了外表怪异的亲和力。一个让人感到意外又于情理之中的细节结果,进一步刻画阿妈的善良内心世界——和世界上每一位普通的阿妈一样,由此体现了人类对审美认识的共性。剧情中的神奇是对现实中真正存在的神奇事件进行叙述和描绘,或来自本土的神话乃至传统观念,而神奇不能阻碍主要情节合乎客观实际与逻辑性的衍展。

  艺术审美创造告诉我们: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们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魔法阿妈》中的一场剧情,对台湾本土民俗放水灯的叙述正是表达了人们对生与死的人类情感的认同,也表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艺术特征:“常有古老的民间传说和神话的插入,有时将神话与现实融汇在一起。”

  又到普度节放水灯的时候了,与普通人家做的纸糊瓦房不同,阿明和豆豆为大黑鲸糊了一座白色小洋房。

  “这是什么呀?”普度节里阿妈从未见过新式的小洋房作水灯。

  “这是给大黑鲸的房子。”豆豆一边说着和阿明一起推着小洋房步入海里,然后将它点燃。

  “记住要去投胎哦!”阿明恋恋不舍地对着在上空盘旋的大黑鲸呼喊,提醒它不要忘记生的机会。

  生死轮回的主题借助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审美再次升华,寄托了孩童的善良愿望,寄托了人们对短暂生命的更多期许,合情合理。

  《魔法阿妈》动画电影长片的剧情结构,错综复杂,生与死的轮回细节的描述还注重到年代、时尚审美的观念,画面镜头处理中充分发挥卡通构图设计中挤压反冲的特点,把细节特效发挥到最佳状态。

  诚然,“每一种艺术都以不同程度的纯粹性和精巧性表现艺术家所认识到的情感和情绪,而不是表现了艺术家本人所具有的情感和情绪。”这大概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当代广为艺术家所用的途径,无论他是自觉的或是不自觉的。

  无论是文学还是动画,大凡堪称佳作的每门艺术都是由它创造出来的基本幻像来规定的,而不是由它所使用的材料和技巧来规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任何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动画片是最受约束的,首先是时间的严格控制,一切画面从原画创意到制作及后期合成,拍摄剪辑都必须按照既定的分秒来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主创人员的即兴发挥与互动作用,许多角色与场景正如该片导演王小棣所言:动画实拍的时候,无论多疯狂都有时间的限制……要在片长80分钟里,演绎人与动物之间生死轮回的精彩故事,必然是分秒必争。

  负责造型、故事版的设计师麦仁杰则深有感触地说,阿妈是个复杂的形象,也是他遇到的最复杂的造型设计。

  对于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手法,与莫言等中国当代文学家的自觉介入不同,《魔法阿妈》的主创人员是根据剧情发展的情感衍生而不自觉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并获得了国际大奖,其艺术审美取向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美)著,滕守尧等译.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2]吴亮,章平,宗仁发编.魔幻现实主义小说[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相关内容

  • 叙事学参考书目
  •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书目 一.结构主义及相关思潮(形式主义.符号学)的经典著作 ※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瑞)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79 ※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法)托多罗夫编,蔡鸿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三联书店1989 野性的思维(1 ...

  • 社会工作理论
  • 浅谈叙事治疗模式的形成及其运用 0990101089 刘海桃 社会工作一班 摘要:叙事治疗是一种后现代的方法,一经提出在家庭治疗.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工作实践的新范式.本文在简要介绍该模式的基本概念.兴起与发展及理论脉络之后,主要介绍了叙事治疗在青少年社会 ...

  •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 第29卷第1期 温 州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16年1月 V ol 29, No 1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Jan, 2016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金叶钦,韩 雷 (温州大学人 ...

  • 叙事:心理学与历史学的桥梁
  • 叙事:心理学与历史学的桥梁 李然/ 郭永玉 2012-12-12 18:13:56 来源:<心理研究>(开封)2012年2期 [作者简介]李然,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郭永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E- ...

  • 论电影[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
  • NEWSWORLD 艺廊回声 <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论电影 ■马青青 [摘要]2010年, 克里斯托弗·诺兰把一个写了近10年的故事搬上荧幕,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感官大片,"梦境"这一母题的描述多少给<盗梦空间>增添"心理悬疑" ...

  • _爱的进程_现实主义叙事中的后现代维度_赵晶辉
  • 诺贝尔获奖作家研究 现实主义叙事中的后现代维度 赵晶辉内容提要:<爱的进程>是艾丽丝·门罗1986年发表的同名小说集的开篇之作.作品中,门罗将坚定的现实主义与对爱情的各种假设结合到一起.小说不展开情节,也不塑造人物,破坏了传统小说的叙述常规,解构和颠覆了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叙事形式.对立的 ...

  • 催眠搭建梦境与现实世界--悬疑推理片[催眠大师]的叙事分析
  • --悬疑推理片<催眠大师>的叙事分析 蒋 真 上海师范大学 摘 要:电影<催眠大师>是在中国电影银幕上极少见的心理悬疑推理类影片.影片架构在"催眠"心理治疗上,通过人物之间多重"催眠与反催眠"的方式,揭开故事需阐述的真正内涵.影片叙事悬 ...

  • 王力:改革叙事折射的人性挣扎
  • 王力:改制叙事折射的人性挣扎--评杨刚良<白乌鸦>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三十年间,关于中国企业制度变化与职工命运变迁的文学思考从改革叙事发展到了改制叙事.改革叙事围绕着‚要不要改革‛的思路,常把故事开端设置为百废待兴之际,企业半死不活,而叙事收束往往设计为改革者的强势崛起,或者反对 ...

  • 谈[罗拉快跑]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
  • 谈<罗拉快跑>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 张伟佳 (苏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罗拉快跑>是由德国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它通过女主角罗拉在戏剧化的情节中不停地奔跑,诠释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理念,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 ...

  • [听风者]
  • [摘要] 影片<听风者>与电视剧<暗算>中的第一部<听风>均取材于长篇小说<暗算>的<听风者>部分,讲述的是解放之初,我方秘密部队701寻找到听力出众的盲人天才,化解了监听敌方电台方面的静默危机,并帮助盲人天才成长的故事.故事内容虽然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