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明确:写的是远景。

3、颔联中有一个字用的好,找出来谈谈好在何处。

明确:“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5、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6、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明确:写的是远景。

3、颔联中有一个字用的好,找出来谈谈好在何处。

明确:“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5、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6、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相关内容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30古诗 文档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30课古诗词阅读赏析 东汉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 ...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诗词赏析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诗词赏析 一.基础(27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③<雁门太守行>中表达了诗人 ...

  • 渡荆门送别
  • <渡荆门送别>教案 泉林初级中学 冯殿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 ...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译文: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 ...

  • [渡荆门送别][送严士元]比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1-22题.(7分)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送严士元②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 ...

  •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
  •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 ...

  • 12 唐诗五首赏析
  • 野望_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①选自<东皋子集>卷中.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现在山西河津),唐代 人.②东皋(g āo ):诗人隐居的地方.③薄暮:傍晚. ④徙倚(xǐy ǐ ...

  •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赏析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赏析 1. <野望> 王绩是初唐诗人, 性情简放, "不喜拜揖", 曾三仕三隐.唐贞观初年, 因疾罢官, 躬耕于东皋, 自号"东皋子".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 意境浑厚, 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 开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贡 ...

  • 2015-2016年度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目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2015-2016年度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目复习题 1. 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一词,完成下列题目.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②叠:皱(眉头).③金:指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