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与[红楼梦]的关系

第18卷第5期

Vol.18-No.5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JOURNALOFYOUJIANGTEACHERSCOLLEGEFORNATIONALITIESGUANGXI

2005年10月

Oct.

2005

脂砚斋与《红楼梦》的关系

王俊德1,隋国成2

(1.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研究生处,辽宁沈阳)

[摘 要] ,。脂砚

斋不是第一个阅读《红楼梦》的读者,、其它书名的《红楼梦》在流传,。所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石头记》;;曹雪芹[]I207.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113(2005)05-0073-03

  在新红学家发现加注了脂砚斋的批语的版本前,

红学研究中并无脂砚斋其人。然而,从《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被发现以来,脂砚斋及其批语就成为了红学家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关脂砚斋的真实姓名、身份,多年来不少研究者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但由于有关脂砚斋可靠准确的资料实在太少,所以对其身世的考证大都只能就其批语中所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作一些不太准确的猜测和判断。尽管一直有人对其批语提出质疑,但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是那些对脂砚斋深信不疑的红学研究者。他们在连脂砚斋自己也没有直接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就根据脂砚斋批语中所透露出来的那些含混不清的信息,考证出了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父、兄长、妻子等等。这些考证和解释虽不能说毫无道理,但除主观臆测外,并没有多少有力的证据。笔者经过仔细比较脂砚斋的批语,得出脂砚斋可能是一个书商或一个受雇于书商的职业批书人的结论,希望能给研究者一些有益的启发。

有微妙差异,但甲戌本所据的底本应该是最早的、最能反映曹雪芹原稿真貌的本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胡适开始,脂批本是最早、最古老的本子这一观点被人们普遍接受。

对于这一说法,笔者不敢苟同。脂砚斋在自己的批语中曾多次露出马脚,足以证明脂批本并非最早的本子。

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中有一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的话,这句话只在甲戌本中出现而别本都无。从上下文来看“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句话既与上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没有一点关系,又与下文那句“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无任何联系。很明显,这句话是抄书时误作正文而抄入的批语。这句话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脂砚斋初评《红楼梦》时,用的是《石头记》这个书名,此次再评仍用的是《石头记》。第二,既然脂砚斋明言“仍用《石头记》”,那么这部小说在流传时肯定也用过其它书名,而且不

一、脂批本并非最早的本子止用《石头记》这一个书名,否则,脂砚斋就不需要用

这句话特别说明了。从小说的内容来看《红楼梦》,一共有五个书名,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带有大量脂砚斋批语的甲戌本是由胡适发现的

《、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国内外十一种《红楼梦》脂评本中时间最早的版本。鉴》

再看甲戌本第一回脂砚斋关于顽石“不得已便口胡适认为这个版本虽然只有十六回,且正文同通行本

[收稿日期] 2005-06-28

[作者简介] 王俊德(1971~),山西岢岚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明清文学研究;隋国成(1973~),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教师。

73

吐人言”这句话的批语“: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顾不得了。”脂砚斋批曰“:真有是事,经过见过”。庚

心肝,可笑可恨之极。”脂砚斋这句话非常清楚地告诉辰本第二十回“叫我问谁去。”脂砚斋批曰:“真有是我们,在他批书前,已经有人看过《红楼梦》,并对小说语。”第二十三回“金钏一把拉住宝玉。”脂砚斋批曰:中的内容进行过讨论,而且也提出过让脂砚斋觉得“有是事,有是人。”第二十八回“太太到不糊涂,都是“可笑可恨之极”的问题。否则,脂砚斋这一句“竟有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脂砚斋批曰“:是语甚对,余人问”的话就无从谈起。幼时可闻之语合符,哀哉伤哉!”甲戌本第七十四回抄

在甲戌本第二回回首诗“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检大观园时,有脂批曰“:此亦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茶尽尚逡巡,欲知天下兴亡兆,须问旁观冷眼人”处,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搜造而成者。”第十七、十八回写脂砚斋有一段较长的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到宝玉“。庚辰本夹批: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故偶“,。俺先姐先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见界,脂斋之批亦(仙,!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认为脂砚斋如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说等批。”,那就不说得非常明白:。脂砚斋是一个“深知拟书所提到的;,底里”的人这一观点普遍为红学界所接受,孙逊在其着一定的矛盾,所以脂砚才有这《红楼梦脂评初探》中说“:脂砚斋不仅是红楼梦的最句“诸公之批,,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早评论者,而且是作者曹雪芹的亲密合作者,他们参乐处”的话。可见,当时的书并非被脂砚斋一人所垄与了小说的创作和整理工作,看到过曹雪芹的全部手断,在他批书的同时《红楼梦》,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稿,了解小说的全部内容,因此他们的批语中透露的所以认为脂批本是最早的本子是错误的。有关线索为我们认识小说的原来面貌提供了重要而

笔者认为,在曹雪芹生前《红楼梦》不可能在社会宝贵的材料。”上流传。如果真像一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红楼梦》,对于这些批语,笔者认为可作几方面的理解:既可是随写随批,而且曹雪芹在写书时还采纳了某些批书以理解为这些事的确是批书者亲见或作者的亲身经者的意见作了一定的修改,那么有关曹雪芹的一些详历;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描写的内容非常符合生活真细情况就不会没有记载,这几乎是一般的常识。以常实,是典型形象;还可以理解为批书者对书中所描写内理而言,人们在读了《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后容的肯定,认为这些内容符合生活事理逻辑或符合作而不去探究有关作者的情况,实在难以说得过去。然品内在的演讲逻辑,并非脱离生活凭空捏造。所以仅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有关曹雪芹的可靠资料太少。凭这些批语是不能断定脂砚斋与曹雪芹的关系的。就连曹雪芹的挚友敦诚、敦敏兄弟所留下的诗文中也在甲戌本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看不到有关《红楼梦》的片言只字。所以在曹雪芹生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批语中,脂砚斋曰“:能解者方前《红楼梦》不可能在社会上流传,甚至无人知道有这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么一部奇书的存在。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但笔者认为而逝,余苦哭芹,泪亦殆尽。每意欲青埂峰再问石兄。很可能与文字狱有关。众所周知,清朝的文字狱是非余(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常残酷的。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

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脂砚斋在这段批语中明确

二、脂砚斋与曹雪芹没有任何关系留下了曹雪芹的卒年,这几乎成了红学界的定论,有

人据此认为脂砚斋是曹家人无疑。

然而,笔者经过对比曹雪芹的挚友敦诚、敦敏兄长期以来,由于脂砚斋在其批语中常常有意无意

弟留下的诗文,发现脂砚斋所谓的“壬午除夕,书未地透露出书中某些素材是来自批书者和作者所知道的

成,芹为泪尽而逝”等语与敦诚、敦敏兄弟的诗文中所某种生活细节,表明他确是一个“深知拟书底里”的人。

透露出的信息矛盾重重。现仅举几例可见一斑:甲戌本第三回“于是三四

敦诚、敦敏兄弟与曹雪芹的关系是被红学界所公人争着打起廉栊”,脂砚斋批曰:“真有是事,真有是

认的。笔者认为敦诚、敦敏兄弟要比脂砚斋可信得事。”靖藏本第四回“自为从此得所,谁料天下竟有这

多,至少他们留下了几首令人信服的诗歌。如敦诚的等不如意事。”脂砚斋批曰“:批书者亲见。一篇薄命

这首《挽曹雪芹》:赋,特出英莲。”庚辰本第十六回“罪过可惜四个字竟

74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垒孤儿泣(前数月,伊子觞。因感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插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曹雪芹死后敦诚参加了葬礼,而且第二天就写下了这首《挽曹雪芹》的诗。如果曹雪芹真是死于除夕,敦诚的诗中不会不有所体现的,因为除夕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极其特殊的日子,可是从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出有任何除夕的痕迹。

再看“晓风昨日拂铭旌”这一句“:拂”字一般用于春风,而生刍当指初生的青草家停灵,,,那他一定会去参加曹雪芹的葬礼的他也应该知道曹雪芹的卒年。就算脂砚斋的记性再坏,也不至于把日期记错几个月。如此看来,如果不是敦诚兄弟记错了曹雪芹的卒年,那就是脂砚斋在批语上作了假,所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等语也就只能理解为是脂砚斋的道听途说或故意说的假话。

三《、红楼梦》是早期流传过程中一个普遍的书名

在对甲戌本第五回正文“因此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这句话作批语时,脂砚斋曰“:妙,设世人亦应如此看此《红楼梦》一书,更不该追究其隐寓。”这里明显是用了《红楼梦》这个书名。

甲戌本第六回脂砚斋对“袭人侍宝玉,更为尽心,暂且别无话说”这句话作的批语“:一句接住一回《红楼梦》大篇文字,另起本回正文。”

同一回写狗儿“吃了几杯酒,在家闲寻气恼”的眉批上,脂砚斋曰“:自《红楼梦》一回至此,则珍馐,中韭耳,好看煞。”

在同一回书里脂砚斋连续两次使用了《红楼梦》这个书名。这不是偶然现象,脂砚斋在批书时提到《红楼梦》这个书名的地方大约有十处左右。综观脂砚斋那三四千条批语,虽然他一再把书名定为《石头记》,也在批语中多处使用了“石头”、“石兄”等字眼,但是,如果《红楼梦》在当时不是一个人所共用的书名,脂砚斋为何要多次自觉不自觉地用《红楼梦》这个

书名呢?答案只有一个,脂砚斋不是第一个阅读《红

楼梦》的读者,也不是第一批书的人。当时社会上还有其他版本、其它书名的《红楼梦》在流传,不止脂砚斋所抄阅再评的《石头记》一种版本。

其实,脂砚斋在批书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的信息,足以证明脂批本《石头记》并非当时仅用的书名,当时这部书的书名还有许多。遗憾的是,当今的一些学者,不知是认识不到还是别的原因,竟然对这些明显的漏洞视而不见。

?其,脂砚斋可能是一,当然他也是的爱好者或痴迷者。正因为《红楼梦》书未成,才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脂砚斋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好奇心,故意在书中加上了一些有关八十回后棱模两可的批语。同时,为了让人信服,又在批语中加入了一些假注年,使人们觉得他的确是一个“深知拟书底里”的人。这样,加注了脂批的书就非常容易销售出去,也比别的本子更容易流传,也更容易保存下来。再加上脂砚斋也确实是一个《红楼梦》的痴迷者,他的那些批语虽然给《红楼梦》的研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不可否认,其批语也的确给了那些初读《红楼梦》的人一些有益的帮助,但是脂砚斋那些批语中模棱两可的信息却给后来的研究带来无数不必要的麻烦。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彻底抛开自身的偏见,正确评价脂砚斋的功过,把他仅仅当作一个普通的《红楼梦》研究者,或一个普通的红学家,而不是所谓的叔父、兄弟或作者自己,更不是《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只有这样《红楼梦》,应有的价值才会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孙逊.红楼梦脂砚斋评初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2]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戍校本)[M].北京:作家出

版社,2000.

[3]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M].北京:中国文

联出版社,1987.

[4]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75.

[5]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75.

[6]杨光汉.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M].昆明:云南大学出

版社,1990.

【责任编辑:李萍】

75

第18卷第5期

Vol.18-No.5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JOURNALOFYOUJIANGTEACHERSCOLLEGEFORNATIONALITIESGUANGXI

2005年10月

Oct.

2005

脂砚斋与《红楼梦》的关系

王俊德1,隋国成2

(1.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研究生处,辽宁沈阳)

[摘 要] ,。脂砚

斋不是第一个阅读《红楼梦》的读者,、其它书名的《红楼梦》在流传,。所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石头记》;;曹雪芹[]I207.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113(2005)05-0073-03

  在新红学家发现加注了脂砚斋的批语的版本前,

红学研究中并无脂砚斋其人。然而,从《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被发现以来,脂砚斋及其批语就成为了红学家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关脂砚斋的真实姓名、身份,多年来不少研究者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但由于有关脂砚斋可靠准确的资料实在太少,所以对其身世的考证大都只能就其批语中所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作一些不太准确的猜测和判断。尽管一直有人对其批语提出质疑,但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是那些对脂砚斋深信不疑的红学研究者。他们在连脂砚斋自己也没有直接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就根据脂砚斋批语中所透露出来的那些含混不清的信息,考证出了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父、兄长、妻子等等。这些考证和解释虽不能说毫无道理,但除主观臆测外,并没有多少有力的证据。笔者经过仔细比较脂砚斋的批语,得出脂砚斋可能是一个书商或一个受雇于书商的职业批书人的结论,希望能给研究者一些有益的启发。

有微妙差异,但甲戌本所据的底本应该是最早的、最能反映曹雪芹原稿真貌的本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胡适开始,脂批本是最早、最古老的本子这一观点被人们普遍接受。

对于这一说法,笔者不敢苟同。脂砚斋在自己的批语中曾多次露出马脚,足以证明脂批本并非最早的本子。

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中有一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的话,这句话只在甲戌本中出现而别本都无。从上下文来看“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句话既与上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没有一点关系,又与下文那句“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无任何联系。很明显,这句话是抄书时误作正文而抄入的批语。这句话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脂砚斋初评《红楼梦》时,用的是《石头记》这个书名,此次再评仍用的是《石头记》。第二,既然脂砚斋明言“仍用《石头记》”,那么这部小说在流传时肯定也用过其它书名,而且不

一、脂批本并非最早的本子止用《石头记》这一个书名,否则,脂砚斋就不需要用

这句话特别说明了。从小说的内容来看《红楼梦》,一共有五个书名,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带有大量脂砚斋批语的甲戌本是由胡适发现的

《、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国内外十一种《红楼梦》脂评本中时间最早的版本。鉴》

再看甲戌本第一回脂砚斋关于顽石“不得已便口胡适认为这个版本虽然只有十六回,且正文同通行本

[收稿日期] 2005-06-28

[作者简介] 王俊德(1971~),山西岢岚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明清文学研究;隋国成(1973~),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教师。

73

吐人言”这句话的批语“: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顾不得了。”脂砚斋批曰“:真有是事,经过见过”。庚

心肝,可笑可恨之极。”脂砚斋这句话非常清楚地告诉辰本第二十回“叫我问谁去。”脂砚斋批曰:“真有是我们,在他批书前,已经有人看过《红楼梦》,并对小说语。”第二十三回“金钏一把拉住宝玉。”脂砚斋批曰:中的内容进行过讨论,而且也提出过让脂砚斋觉得“有是事,有是人。”第二十八回“太太到不糊涂,都是“可笑可恨之极”的问题。否则,脂砚斋这一句“竟有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脂砚斋批曰“:是语甚对,余人问”的话就无从谈起。幼时可闻之语合符,哀哉伤哉!”甲戌本第七十四回抄

在甲戌本第二回回首诗“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检大观园时,有脂批曰“:此亦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茶尽尚逡巡,欲知天下兴亡兆,须问旁观冷眼人”处,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搜造而成者。”第十七、十八回写脂砚斋有一段较长的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到宝玉“。庚辰本夹批: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故偶“,。俺先姐先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见界,脂斋之批亦(仙,!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认为脂砚斋如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说等批。”,那就不说得非常明白:。脂砚斋是一个“深知拟书所提到的;,底里”的人这一观点普遍为红学界所接受,孙逊在其着一定的矛盾,所以脂砚才有这《红楼梦脂评初探》中说“:脂砚斋不仅是红楼梦的最句“诸公之批,,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早评论者,而且是作者曹雪芹的亲密合作者,他们参乐处”的话。可见,当时的书并非被脂砚斋一人所垄与了小说的创作和整理工作,看到过曹雪芹的全部手断,在他批书的同时《红楼梦》,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稿,了解小说的全部内容,因此他们的批语中透露的所以认为脂批本是最早的本子是错误的。有关线索为我们认识小说的原来面貌提供了重要而

笔者认为,在曹雪芹生前《红楼梦》不可能在社会宝贵的材料。”上流传。如果真像一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红楼梦》,对于这些批语,笔者认为可作几方面的理解:既可是随写随批,而且曹雪芹在写书时还采纳了某些批书以理解为这些事的确是批书者亲见或作者的亲身经者的意见作了一定的修改,那么有关曹雪芹的一些详历;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描写的内容非常符合生活真细情况就不会没有记载,这几乎是一般的常识。以常实,是典型形象;还可以理解为批书者对书中所描写内理而言,人们在读了《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后容的肯定,认为这些内容符合生活事理逻辑或符合作而不去探究有关作者的情况,实在难以说得过去。然品内在的演讲逻辑,并非脱离生活凭空捏造。所以仅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有关曹雪芹的可靠资料太少。凭这些批语是不能断定脂砚斋与曹雪芹的关系的。就连曹雪芹的挚友敦诚、敦敏兄弟所留下的诗文中也在甲戌本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看不到有关《红楼梦》的片言只字。所以在曹雪芹生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批语中,脂砚斋曰“:能解者方前《红楼梦》不可能在社会上流传,甚至无人知道有这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么一部奇书的存在。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但笔者认为而逝,余苦哭芹,泪亦殆尽。每意欲青埂峰再问石兄。很可能与文字狱有关。众所周知,清朝的文字狱是非余(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常残酷的。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

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脂砚斋在这段批语中明确

二、脂砚斋与曹雪芹没有任何关系留下了曹雪芹的卒年,这几乎成了红学界的定论,有

人据此认为脂砚斋是曹家人无疑。

然而,笔者经过对比曹雪芹的挚友敦诚、敦敏兄长期以来,由于脂砚斋在其批语中常常有意无意

弟留下的诗文,发现脂砚斋所谓的“壬午除夕,书未地透露出书中某些素材是来自批书者和作者所知道的

成,芹为泪尽而逝”等语与敦诚、敦敏兄弟的诗文中所某种生活细节,表明他确是一个“深知拟书底里”的人。

透露出的信息矛盾重重。现仅举几例可见一斑:甲戌本第三回“于是三四

敦诚、敦敏兄弟与曹雪芹的关系是被红学界所公人争着打起廉栊”,脂砚斋批曰:“真有是事,真有是

认的。笔者认为敦诚、敦敏兄弟要比脂砚斋可信得事。”靖藏本第四回“自为从此得所,谁料天下竟有这

多,至少他们留下了几首令人信服的诗歌。如敦诚的等不如意事。”脂砚斋批曰“:批书者亲见。一篇薄命

这首《挽曹雪芹》:赋,特出英莲。”庚辰本第十六回“罪过可惜四个字竟

74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垒孤儿泣(前数月,伊子觞。因感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插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曹雪芹死后敦诚参加了葬礼,而且第二天就写下了这首《挽曹雪芹》的诗。如果曹雪芹真是死于除夕,敦诚的诗中不会不有所体现的,因为除夕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极其特殊的日子,可是从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出有任何除夕的痕迹。

再看“晓风昨日拂铭旌”这一句“:拂”字一般用于春风,而生刍当指初生的青草家停灵,,,那他一定会去参加曹雪芹的葬礼的他也应该知道曹雪芹的卒年。就算脂砚斋的记性再坏,也不至于把日期记错几个月。如此看来,如果不是敦诚兄弟记错了曹雪芹的卒年,那就是脂砚斋在批语上作了假,所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等语也就只能理解为是脂砚斋的道听途说或故意说的假话。

三《、红楼梦》是早期流传过程中一个普遍的书名

在对甲戌本第五回正文“因此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这句话作批语时,脂砚斋曰“:妙,设世人亦应如此看此《红楼梦》一书,更不该追究其隐寓。”这里明显是用了《红楼梦》这个书名。

甲戌本第六回脂砚斋对“袭人侍宝玉,更为尽心,暂且别无话说”这句话作的批语“:一句接住一回《红楼梦》大篇文字,另起本回正文。”

同一回写狗儿“吃了几杯酒,在家闲寻气恼”的眉批上,脂砚斋曰“:自《红楼梦》一回至此,则珍馐,中韭耳,好看煞。”

在同一回书里脂砚斋连续两次使用了《红楼梦》这个书名。这不是偶然现象,脂砚斋在批书时提到《红楼梦》这个书名的地方大约有十处左右。综观脂砚斋那三四千条批语,虽然他一再把书名定为《石头记》,也在批语中多处使用了“石头”、“石兄”等字眼,但是,如果《红楼梦》在当时不是一个人所共用的书名,脂砚斋为何要多次自觉不自觉地用《红楼梦》这个

书名呢?答案只有一个,脂砚斋不是第一个阅读《红

楼梦》的读者,也不是第一批书的人。当时社会上还有其他版本、其它书名的《红楼梦》在流传,不止脂砚斋所抄阅再评的《石头记》一种版本。

其实,脂砚斋在批书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的信息,足以证明脂批本《石头记》并非当时仅用的书名,当时这部书的书名还有许多。遗憾的是,当今的一些学者,不知是认识不到还是别的原因,竟然对这些明显的漏洞视而不见。

?其,脂砚斋可能是一,当然他也是的爱好者或痴迷者。正因为《红楼梦》书未成,才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脂砚斋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好奇心,故意在书中加上了一些有关八十回后棱模两可的批语。同时,为了让人信服,又在批语中加入了一些假注年,使人们觉得他的确是一个“深知拟书底里”的人。这样,加注了脂批的书就非常容易销售出去,也比别的本子更容易流传,也更容易保存下来。再加上脂砚斋也确实是一个《红楼梦》的痴迷者,他的那些批语虽然给《红楼梦》的研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不可否认,其批语也的确给了那些初读《红楼梦》的人一些有益的帮助,但是脂砚斋那些批语中模棱两可的信息却给后来的研究带来无数不必要的麻烦。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彻底抛开自身的偏见,正确评价脂砚斋的功过,把他仅仅当作一个普通的《红楼梦》研究者,或一个普通的红学家,而不是所谓的叔父、兄弟或作者自己,更不是《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只有这样《红楼梦》,应有的价值才会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孙逊.红楼梦脂砚斋评初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2]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戍校本)[M].北京:作家出

版社,2000.

[3]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M].北京:中国文

联出版社,1987.

[4]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75.

[5]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75.

[6]杨光汉.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M].昆明:云南大学出

版社,1990.

【责任编辑:李萍】

75


相关内容

  • 史湘云就是[红楼梦]早期抄本的批语作者脂砚斋?
  • 推荐:<红楼梦>里脾气最好的主子是谁? 文/陈二虎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曲红梦牵动着多少痴男怨女,也给我们留下许多未解之谜,也足以看出曹雪芹与<红楼梦>深入人心,牵动着读者.说实在的,这< ...

  • 浅论石头在[红楼梦]中的叙事功能
  • 浅论石头在<红楼梦>中的叙事功能 绪论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小说能以石头命名, 可见石头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再加上一个记字, 说明小说是记叙类的故事, 突出了石头在小说<红楼梦>中的叙事者角色, 则石头在小说中的叙事功能不容小觑. 通过研读小 ...

  • [红楼梦]研究的最新发现(上)[散文欣赏]
  • <红楼梦>研究的最新发现(上) 安晓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不讲古代,我国对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已经进行了百余年:不能不说,基本上错解.误判和歪曲了<红楼梦>的真相.自退休以来,笔者从事<红楼梦>研究十余年,遵循<红楼梦文本分析>的新 ...

  • 本自温柔和顺实为似桂如兰
  • [摘要]袭人是<红楼梦>作者不惜笔墨着力刻画的一个重要人物,作为大观园中最有地位.最有影响的丫鬟之一,她恪尽职守,悉心服侍宝玉,表现出对主子的顺从性:她温柔贤惠,对事关宝玉的声名品行,又用心规劝,表现出对主子的忠诚性.虽然袭人身上有奴性的色彩,但把她归入到"坏人"的角 ...

  • 秦可卿个人资料怎么死的 秦可卿身世之谜最终答
  • 边框5 秦可卿个人资料怎么死的 秦可卿身世之谜最终答 2016-07-22 08:31 (本文转自:今日头条·奥秘世界) 导读: 秦可卿,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在人间,她乳名可卿,是营缮郎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宁国府重孙贾蓉的原配夫人,贾府通称蓉大奶奶.她长得袅娜纤 ...

  • 是是非非王熙凤
  • 是是非非王熙凤 内容简介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王熙凤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她在贾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王熙凤? 王熙凤是贾府中普通的管家婆,还是实际当权派? 在对待宝黛钗三个人之间的纠葛上,王熙凤是真站错了队,还是另有所图? 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位红学专家主要观 ...

  • 周汝昌解红楼梦
  • ◆<红楼梦>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 ◆红楼梦的创作思想: 第一.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文化小说,实际上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读懂了<红楼梦>, 就能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第二.以写妇女人材的屈辱.不幸.悲惨,来写中国人材的悲剧,甚至人类人材的大悲剧.可惜这样一部 ...

  • 红楼梦的思想
  • .<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1.中心思想: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 贾府是封建社会的一 ...

  • 琢磨优质的作文评点
  • 琢磨优质的作文评点 作者:石教伟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评阅作文的角度进行阐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分析教师角色的定位.优化批语.重点进行旁批,为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