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对当代大学生意义

逻辑学对当代大学生意义的几点思考

逻辑是一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学问。“逻辑”的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性等。它与日常思维、语言表达、推理论证有着密切关系。学习这门基础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个人的理解,从形成创新思维、提高语言能力、塑造理性品格三个方面阐述逻辑学的意义。

一、 逻辑学与创新思维的形成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事物运动内部

[1]的机理的思维活动。”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大学生所要具备

的首要素质。而创新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是在长期的逻辑思维基础上基于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产生的。

首先,创新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表现为一个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中固然有诸如灵感之类的非逻辑因素,但如果仅凭纯粹的想象而没有逻辑的介入,这种思维往往显得深度不够,甚至有时会变成胡思乱想,对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无多大用处。而以逻辑为基础、与深刻的逻辑思考相结合的思维具有开创性、深刻性和系统性。正如列宁所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只有熟知并应用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把握其科学对象,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思维。

[2] 其次,“逻辑体系本身包涵着创新思维的思维形式。”在归纳推理中,人们

的认识不仅是由个别上升为一般,还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科学上很多重要理论最初往往是通过类比推理而受到启发的,许多卓越的创造发明也是由它提供线索的。

由此可见,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有机的组成部分。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可以更好地发挥直觉和灵感的作用。因此,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逻辑教育。

二、逻辑学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逻辑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而思维的逻辑形式要借助相关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可以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良好的逻辑思维方法则是有效交流的基础。

今天的大学生,语言能力亟待提高。无论是基本的文书等应用文写作还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少大学生感到困难重重。许多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却无法用严谨规范的语言结构表达出来。而在实际的交流中,我们也往往会出现因表义模糊而产生歧义的情况,有时甚至故意偷换概念造成谬误。在这种情况下,逻辑知识的学习、逻辑思维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举个例子,根据逻辑学中有关概念与语词的关系可以知道,一个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但在特定的环境中有些语词已经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概念,就不能表示其它概念。如果对多义词的使用不加注意和区分,不仅会影响语言表达的清晰性,有时还会显得强词夺理,从而降低语言的力度。因此,我们需要逻辑作为基础,需要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事物加以界定,需要把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思维形式作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媒介。这一切,能够使语言得到有效地梳理和规范,避免语言表达中各种潜在的问题,

做到条理清楚、结构严密、有说服力,从而能够真正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有效沟通。

三、 逻辑学与理性品格的塑造

人类天生是情感动物,然而,过多的感情用事、情绪主导带来的是各种“失范”、“无序”的现象。我们常常看到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人不对事,主观判断,用粗暴的强制而不是严谨的推理说服他人,轻信盲从,对于事情的真相关注较少。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理性品格的缺失。逻辑思维作为支撑人类理性大厦的基石,对于理性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逻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识别正确的推理、论证与错误的推理、论证的标准,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逻辑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相。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有时在情感的引导下,我们的论证变成宣泄愤怒的途径,或是自我辩白的借口,甚至仅仅是自我膨胀的工具。但是这样的论证时缺乏理性的,不合逻辑的。我们需要的是用推理直面事实真相,用客观公正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理性品格来促进整个社会的规范化、有序化。

逻辑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时潜移默化的。虽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系统地学习逻辑学可以使我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善侃. 创新人才培养与逻辑教育[D ].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吴家国. 普通逻辑[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逻辑学对当代大学生意义的几点思考

逻辑是一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学问。“逻辑”的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性等。它与日常思维、语言表达、推理论证有着密切关系。学习这门基础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个人的理解,从形成创新思维、提高语言能力、塑造理性品格三个方面阐述逻辑学的意义。

一、 逻辑学与创新思维的形成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事物运动内部

[1]的机理的思维活动。”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大学生所要具备

的首要素质。而创新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是在长期的逻辑思维基础上基于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产生的。

首先,创新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表现为一个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中固然有诸如灵感之类的非逻辑因素,但如果仅凭纯粹的想象而没有逻辑的介入,这种思维往往显得深度不够,甚至有时会变成胡思乱想,对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无多大用处。而以逻辑为基础、与深刻的逻辑思考相结合的思维具有开创性、深刻性和系统性。正如列宁所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只有熟知并应用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把握其科学对象,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思维。

[2] 其次,“逻辑体系本身包涵着创新思维的思维形式。”在归纳推理中,人们

的认识不仅是由个别上升为一般,还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科学上很多重要理论最初往往是通过类比推理而受到启发的,许多卓越的创造发明也是由它提供线索的。

由此可见,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有机的组成部分。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可以更好地发挥直觉和灵感的作用。因此,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逻辑教育。

二、逻辑学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逻辑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而思维的逻辑形式要借助相关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可以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良好的逻辑思维方法则是有效交流的基础。

今天的大学生,语言能力亟待提高。无论是基本的文书等应用文写作还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少大学生感到困难重重。许多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却无法用严谨规范的语言结构表达出来。而在实际的交流中,我们也往往会出现因表义模糊而产生歧义的情况,有时甚至故意偷换概念造成谬误。在这种情况下,逻辑知识的学习、逻辑思维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举个例子,根据逻辑学中有关概念与语词的关系可以知道,一个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但在特定的环境中有些语词已经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概念,就不能表示其它概念。如果对多义词的使用不加注意和区分,不仅会影响语言表达的清晰性,有时还会显得强词夺理,从而降低语言的力度。因此,我们需要逻辑作为基础,需要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事物加以界定,需要把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思维形式作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媒介。这一切,能够使语言得到有效地梳理和规范,避免语言表达中各种潜在的问题,

做到条理清楚、结构严密、有说服力,从而能够真正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有效沟通。

三、 逻辑学与理性品格的塑造

人类天生是情感动物,然而,过多的感情用事、情绪主导带来的是各种“失范”、“无序”的现象。我们常常看到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人不对事,主观判断,用粗暴的强制而不是严谨的推理说服他人,轻信盲从,对于事情的真相关注较少。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理性品格的缺失。逻辑思维作为支撑人类理性大厦的基石,对于理性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逻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识别正确的推理、论证与错误的推理、论证的标准,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逻辑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相。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有时在情感的引导下,我们的论证变成宣泄愤怒的途径,或是自我辩白的借口,甚至仅仅是自我膨胀的工具。但是这样的论证时缺乏理性的,不合逻辑的。我们需要的是用推理直面事实真相,用客观公正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理性品格来促进整个社会的规范化、有序化。

逻辑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时潜移默化的。虽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系统地学习逻辑学可以使我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善侃. 创新人才培养与逻辑教育[D ].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吴家国. 普通逻辑[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相关内容

  • 反思与建构
  • 作者:仰海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09年01期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11-0033-05 在过去的30年里,马克思哲学研究,无论从理论逻辑还是从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理解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实践标准讨论与实践唯物主义,到人学与生存论,再到回到 ...

  • 江怡: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第二次革命" -
  • 江怡: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第二次革命"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9-11-19 19:29    作者: 江怡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查看: 278次 作者简介:江怡(1961- ),男,四川宜宾人,哲学博士, ...

  • 当代实用主义的再批判
  • 作者:幸强国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年07期 1 实用主义在美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从皮尔士1878年<通俗科学月刊>1月号发表的论文<怎样把我们的观念弄明白>算起, 正好是120年.如果从詹姆士于1898 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所作的<哲学概念与实际效果> ...

  •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出场与逻辑
  • 作者:曹典顺 学习与探索 2014年07期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4)03-0009-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起始于新文化运动,盛行于新中国建设时期,创新于改革开放时代.无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新中国建设,抑或是改革开放,都必须有着与之相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 ...

  • 辩证思维及其当代意义_冯国瑞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B0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10)05-0053-06 辩证思维及其当代意义 □冯国瑞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领域.本文定义了辩证思维 ...

  • 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 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的栋梁,祖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改进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较高素质的建设者之一.大学生代表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任下我们要促进自身的修为,加强自身的修养,立志报效祖国回报人民的养育之恩,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大潮 ...

  • 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良好人格的养成的重要意义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良好人格的养成的重要意义 作者:高亚军 刘琨 石实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7期 [摘 要] 文理分科的推行已经形成一种非常近似于C.P. 斯诺所论断的"两种文化".这种断 ...

  • 从阶级到阶层
  • 从阶级到阶层 ---一种公共语境转换的解说 金林南 摘要:当代中国在公共语境领域发生了从阶级到阶层的话语转换,这种转换可以从社会 分层理论的两个重要理论源头---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各自所 蕴涵的语境逻辑和当代中国整体性社会诉求中得到解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一种关涉政 治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