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

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地域同属江南。江南水乡是古吴、越之地。徽州是“吴头楚尾”,钱塘江上游,受吴、越文化的影响很大。建筑都为砖木结构,以木构架承重。建筑装饰都有砖、木、石雕工艺。但是,徽派民居建筑还是明显有别于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的。徽州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了吴越文化的

影响,但是两者在不同地域文化影响过程中也拥有了不同的特色。

相似之处:

①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徽派建筑的村落整体限定和控制在自然环境之中,“依山建屋,傍水结村”,跌落的马头墙与起伏的山脉相映衬,平淡的单体汇成气氛强烈的群体效果,整个建筑群与自然环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枕山、环水、面屏”是徽派建筑民居选址的一般规律,村落的选址布局往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考虑山势水体,这种选址模式有地势高爽、视野开阔之利,得自然水系之便,无洪旱灾害,方便生产生活,巧妙的使村落或随坡就势,或依山傍水,掩映在自然山水的怀抱之中。这种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村落布局,巧妙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山势与溪水流向而建,起到了调节风向、风力、温度、湿度的作用,从而形成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的区域小气候。江南水乡民居有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依山环水、古朴灵秀”,典型的水乡传统民居常常巧借地势,因地制宜,形成了“前街后河,河街围绕”的居住模式。环水而建的建筑,高低错落,古朴幽静,含蓄内敛。有的枕山面水,有的面河而居,有的夹河而造,清澈的河水,

轻盈的小桥,窄窄的街巷,深深的庭院,凝练成江南水乡传统民居的典型意境。

②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徽州和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了因地制宜的朴素特点, 利用当地的材料——砖、木、石等为主建材, 以白墙灰瓦表现最质朴自然的美。徽州村落民居建筑的选址和设计,体现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格局,即利用天然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以使房屋群落都达到与环境巧妙结合的意境。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也是多利用地形,自由灵活地安置在流水萦绕的隙地上。在江南小镇一带还有当年水弄堂的影子。这一带的建筑体现的是江南人对自然的理解。四通八达的小水巷子配合长长的通廊, 小桥两边是朴素单纯的粉墙黛瓦, 当地居民依水而居, 围绕水而起居生活。

③院落式布局:徽派建筑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见瓦,只留天井采光、通风;天井是整个民居的中心,有严格对称的中轴线;为了防盗天井一般做得很深。江南带天井的四合院也具有采光、通风、防盗功能,且也是一家人生活的重心所在。

④骑楼:骑楼是防火墙上头延伸到屋檐之外的地方,必须超过檐头以阻燃, 而且要使其下面的砖墙伸出,防火墙就可以阻断相邻木材的燃烧。防火墙不仅只江南独有,它也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徽州民居封火墙类型有很多,三叠式,五叠式。进深长,房屋大的要做五叠式,也有呈弓形封火山墙的,高高的封火墙在徽州不仅是起到防火的作用,更是为了防盗。所以,江南沿河一带的封火墙粉墙黛瓦,起

伏有致,很是清新雅致。而徽州的封火墙,因为其高大而有一定的规律性,加之深宅老屋,往往会给人以肃穆宁静之感。

⑤对立统一的手法:徽州民居的黑与白形成明度对比,大片的防火墙又与民居群落形成面与点的对比,屋内的天井中流淌的水和周围的青石刚柔并济,而平整洁白的墙面和精雕入微的门楼形成简与繁的强烈反差,明堂和暗室是明与暗的对比。再从大的地方说,那一个以族为群的民居群落聚居于一片青山绿水中,这无形中又形成了动静、刚柔的对比。江南民居也是有诸多对比。雕刻精美的门窗和坚实的围墙又构成了虚实对比。方形的院落又和所谓的圆天形成了方圆的差异。更妙的是有的借景于园中,又使园林和周围的山形成大小、远近、虚实的空间上的对比。用瓦片制成花窗把外墙的风光借于园内,增大空间感,透过花窗又能窥得满园的绿树葱茸。另外,除了建筑本身的对立统一的审美体现, 还有古代的“阴阳”之说,民居以坐北朝南,靠山临水为格局, 这里就是一套完整的阴阳风水论。

不同之处:

①建筑构材:虽然徽派建筑与江南水乡建筑都以木结构为屋架,梁架承重,但由于徽州处于山区,用材便利,故梁架,屋柱等材料均比江南水乡建筑粗壮、硕大,就建筑形制来说,徽派建筑雄伟高大,江南水乡建筑小巧玲珑。

②建筑单体:民居单体来看,江南民居同样多带天井、庭院,平面布局追求灵活,里面多向外开敞,民居以独立的,不封闭的为多,平面和立面的处理讲究实用,不拘一格。住房一般三间,堂屋除生活

起居外,也是手工业劳动的场所,宅前有空场,稍大的住宅有曲尺形,或三合院。徽州民居则平面布局讲究规整,立面多内向封闭,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口、凹、H 、日等几种类型。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江南水乡夏季潮湿闷热,厅堂多落地隔扇门、大窗户,临河一侧也开启大窗户,以求得通风散热。徽派建筑由于通过天井调节室温,厅堂与天井通融,所以,对外的高墙上一般不开窗户,少数在楼上对外开启类似了望孔的小窗。

③街巷形态:江南土地金贵,建筑物鳞次栉比、街道狭窄,建筑密度极高,从街巷形态来看,江浙一带水乡中的道路同样曲直布局自由,尺度狭小,而与密如蛛网的徽州街巷相较,前者更多的是随水系走向自然生长,高宽比不大,因而显得亲切,后者更多的是由人为规划,高宽比很大,因而显得森严。

④村落整体:从村落整体来看,徽州是山区,建筑多依山而建,虽然村庄多有小溪,但地势陡,落差大,水流急。江南水乡水网纵横,建筑多临河而建,亲水性特强。处于浙江东南部的村落同样处于依山傍水的环境之中,经过了完整严谨的规划,而与徽州村落相较,前者多蛮石原木却形体独立的朴素房屋,造成整个村落宽敞爽快的风格。后者多雕梁画栋却个体隐没的深宅大院,造成整个村落的封闭防范的特色。

⑤韵味:徽州有它的儒道大家之风, 江南有它的士林儒学的温和安稳气质,若把徽派建筑比喻为深山野谷中的幽兰,以淡雅的风姿,

吐出阵阵芳香;那末,江南水乡建筑有如碧水绿叶中的荷花,以清灵的体态,展示万般风韵。

黄山市古称新安、徽州,范围在以黄山为中心的安徽南部地区。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祈门、绩溪、鹜源(今属江西省管)六县。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而我们参观的西递、宏村便是徽派古建筑群的代表作。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而古徽州又盛产木材、茶叶、蚕丝。因此,生活逼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这些徽商致富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也就是这些著名的徽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

建筑形象的突出特征是:白墙、青瓦、码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内部船都是木构架围以高墙,高低起伏,错

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外墙无窗或开小窗。方正的外形,马头墙内落水,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徽州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又给人以美感。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又可以灌溉农田,美化环境。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较笮,白色山墙宽厚高大,灰色马头墙造型别致。这种结构,节约土地,便于防火,防盗,降温、防潮,使各家严格区别,房子的白墙灰瓦,在青山绿水中,十分的美观。徽居的天井,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朴素心理。

在徽州古民居建筑中,儒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尊卑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观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时,按官家规定的等级建楼扩园,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原因。在徽州,木、石、砖三雕最为出名,人称“徽州三绝”,这“三绝”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可能看到。那些门坊、门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户之内少有雷同,窗槛、裙板、窗扇、斜撑等处,雕刻更为精美。

北方有四合院,南方有园林,而徽派建筑的特色当数天井。 徽派建筑的天井数量多。徽州人也有大家庭的传统,成了家却一般不另立门户。因此哪家公子娶了媳妇,将要添加的就不仅是儿孙,还有房屋,甚至还有天井。在老房子边上添新屋,和老房连体,却自带天井,形成单体多井组合庞大建筑。一套大户人家的老宅里,可以有许多天井,据说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天井”的豪门大宅。 徽派建筑的天井尺寸小。即便是西递宏村里的大户人家,也很少见三开间、五开间的大天井。大都是和厅堂差不多十来米宽。如宏村的承志堂、西递的迪吉堂这样的大宅子也都配着非常窄小的天井。 徽派建筑的天井是真正的天井。徽州人盖房子墙都不低,动辄数仞,不仅能防君子,也很能抵挡小人,要是有人来探访吃了闭门羹,连窥视院内的机会都不太有。传统上徽州出商人,很多人家不缺钱,都想方设法把围墙建得高高的。高墙配大院是常理,但在徽州人却偏爱小天井,尤其是私人住宅。高墙围着小天井, “井”的味道凸显。 一个典型的徽派小天井。

高墙的功用无需说明,而小天井的缘由则很让人纳闷。天井小再加上围墙高日照就少,多半会阴暗潮湿,可看见的天也就小。不缺钱不少地,非要让自己坐在阴森潮湿的窄井里观小天,这徽州人的日子过得看来很值得一品。

这种小而阴暗潮湿的天井,给徽州人的日子增加了许多滋味。我去时正值夏季,满头大汗地一井接一井地品徽派建筑,结果有幸歪打正着地用身体体验了这种小天井的良苦用意。

在炎热的夏日,高墙遮住了直射的阳光,还顺便把热浪挡在墙外;天井四周内斜的屋顶,显示了一把雨水不流外人田的智慧,也捎带着保持了天井内的湿润,不经意间还能在夏天使这份湿润转换成可人的清凉;墙高井窄,并非刻意的烟囱状,形成由里往外拔的自然吸力,加速屋内空气向外对流,有如天然的空调,供人享受穿堂风的凉爽。据说徽派建筑的这种个性十足的透气功能还被视为徽派养生秘诀,是徽州人长寿的秘诀之一。

听导游解释说,这高墙小天井的功用还远不止这些。徽州商人出差通常不带家眷,且徽州女人多水灵,能让徽商安心在外经商的,莫过于后院安妥。为此,徽派建筑的天井功不可没。围着小脚小女人的高墙小天井,给徽商不仅带来了家庭的安稳,也带带来了强盛的商业竞争力,带来了财富。

伫立在昏暗潮湿的小天井里,很自然地会想,为什么北方就不见这样窄小的天井呢?南有徽商北有晋商,山西人买卖做得也够火红的,可在古城平遥见到的天井却都十分宽敞,大都是三开间以上,打个羽毛球没啥问题,而在徽派的天井里打个乒乓球都困难。如果北方建筑风格浑厚高大而南方精细小巧,这可以是对南北天井差异的一个评说,那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差异是否也能做不同天井风格的佐

证?或许反过来,正是由于南北人的性格差异,才导致南北天井风格的不同。

山西平遥的天井。

一种建筑风格里能一定程度地承载风俗传承,观赏建筑实际也是在感受当地的生活形态。那么我想,这种对建筑的审视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进行。

无论徽派建筑的小天井、北方的四合院、江南的园林建筑,还是其他各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大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叫院子或叫天井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意在向大自然获取阳光、和风、细雨、霜雪,因这些都是人们生存的需要。可既然是大自然的儿女,向父母索取这些生存必须的资源本是天经地义,有必要非这样用院子、天井等方法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么?自然,这样的不厌其烦定有妙在其中的一面,但是否也有无可奈何的苦衷呢?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对比是西方民居。在西方建筑里也有院子一说,英文叫yard 。就我在欧洲和美国生活居住的所知范围,一般私人住家的院子有这样一些特点:所谓院子就是屋前屋后的活动空地,大都不用正经的围墙,有些用透视度很高的篱笆,有的甚至就这么毫无遮拦地敞开着,完全以产权界限为限。一般都比较大,或者说一般都希望能比较宽敞,反正如徽派建筑的天井绝少看见,即便是因客观条件所限,也不成其民风。

美国加州的一栋早年欧洲人留下来的维多利亚式民居,没有天井,院子也没有围墙。

我想西方人也有商人外出不带家眷的情形,至少也有世风混乱时的安全需求,但西方人好像有自己的取舍,或许是他们认为高墙小院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或许他们更加“贪婪”,不那么中意用高墙高房子围起来的打了折扣的自然资源;或许他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价值体系在取舍。

盖房如同穿衣吃饭,人人需要,但不同的人能理出不同的章法,从而打造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自然也就造就出了不同的人。徽派民居的天井虽小,可风景很好,能看到江南园林和北方四合院里的日子,也能望见西方不怎么需要天井的生活。也许这就是文化的魔力所在吧。

徽派民居大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尊重自然山水大环境。古徽州对村落选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虑,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顺畅,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 2.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性。群房一体,独具一格的马头墙,采用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有致,青山﹑绿水、白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质朴中透着清秀。

3.较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建筑平面布局的单元是以天井为中心围合的院落,高宅、深井、大厅,按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富有韵律感。 4.精美的细部装饰。徽文化中“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

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地域同属江南。江南水乡是古吴、越之地。徽州是“吴头楚尾”,钱塘江上游,受吴、越文化的影响很大。建筑都为砖木结构,以木构架承重。建筑装饰都有砖、木、石雕工艺。但是,徽派民居建筑还是明显有别于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的。徽州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了吴越文化的

影响,但是两者在不同地域文化影响过程中也拥有了不同的特色。

相似之处:

①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徽派建筑的村落整体限定和控制在自然环境之中,“依山建屋,傍水结村”,跌落的马头墙与起伏的山脉相映衬,平淡的单体汇成气氛强烈的群体效果,整个建筑群与自然环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枕山、环水、面屏”是徽派建筑民居选址的一般规律,村落的选址布局往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考虑山势水体,这种选址模式有地势高爽、视野开阔之利,得自然水系之便,无洪旱灾害,方便生产生活,巧妙的使村落或随坡就势,或依山傍水,掩映在自然山水的怀抱之中。这种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村落布局,巧妙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山势与溪水流向而建,起到了调节风向、风力、温度、湿度的作用,从而形成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的区域小气候。江南水乡民居有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依山环水、古朴灵秀”,典型的水乡传统民居常常巧借地势,因地制宜,形成了“前街后河,河街围绕”的居住模式。环水而建的建筑,高低错落,古朴幽静,含蓄内敛。有的枕山面水,有的面河而居,有的夹河而造,清澈的河水,

轻盈的小桥,窄窄的街巷,深深的庭院,凝练成江南水乡传统民居的典型意境。

②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徽州和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了因地制宜的朴素特点, 利用当地的材料——砖、木、石等为主建材, 以白墙灰瓦表现最质朴自然的美。徽州村落民居建筑的选址和设计,体现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格局,即利用天然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以使房屋群落都达到与环境巧妙结合的意境。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也是多利用地形,自由灵活地安置在流水萦绕的隙地上。在江南小镇一带还有当年水弄堂的影子。这一带的建筑体现的是江南人对自然的理解。四通八达的小水巷子配合长长的通廊, 小桥两边是朴素单纯的粉墙黛瓦, 当地居民依水而居, 围绕水而起居生活。

③院落式布局:徽派建筑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见瓦,只留天井采光、通风;天井是整个民居的中心,有严格对称的中轴线;为了防盗天井一般做得很深。江南带天井的四合院也具有采光、通风、防盗功能,且也是一家人生活的重心所在。

④骑楼:骑楼是防火墙上头延伸到屋檐之外的地方,必须超过檐头以阻燃, 而且要使其下面的砖墙伸出,防火墙就可以阻断相邻木材的燃烧。防火墙不仅只江南独有,它也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徽州民居封火墙类型有很多,三叠式,五叠式。进深长,房屋大的要做五叠式,也有呈弓形封火山墙的,高高的封火墙在徽州不仅是起到防火的作用,更是为了防盗。所以,江南沿河一带的封火墙粉墙黛瓦,起

伏有致,很是清新雅致。而徽州的封火墙,因为其高大而有一定的规律性,加之深宅老屋,往往会给人以肃穆宁静之感。

⑤对立统一的手法:徽州民居的黑与白形成明度对比,大片的防火墙又与民居群落形成面与点的对比,屋内的天井中流淌的水和周围的青石刚柔并济,而平整洁白的墙面和精雕入微的门楼形成简与繁的强烈反差,明堂和暗室是明与暗的对比。再从大的地方说,那一个以族为群的民居群落聚居于一片青山绿水中,这无形中又形成了动静、刚柔的对比。江南民居也是有诸多对比。雕刻精美的门窗和坚实的围墙又构成了虚实对比。方形的院落又和所谓的圆天形成了方圆的差异。更妙的是有的借景于园中,又使园林和周围的山形成大小、远近、虚实的空间上的对比。用瓦片制成花窗把外墙的风光借于园内,增大空间感,透过花窗又能窥得满园的绿树葱茸。另外,除了建筑本身的对立统一的审美体现, 还有古代的“阴阳”之说,民居以坐北朝南,靠山临水为格局, 这里就是一套完整的阴阳风水论。

不同之处:

①建筑构材:虽然徽派建筑与江南水乡建筑都以木结构为屋架,梁架承重,但由于徽州处于山区,用材便利,故梁架,屋柱等材料均比江南水乡建筑粗壮、硕大,就建筑形制来说,徽派建筑雄伟高大,江南水乡建筑小巧玲珑。

②建筑单体:民居单体来看,江南民居同样多带天井、庭院,平面布局追求灵活,里面多向外开敞,民居以独立的,不封闭的为多,平面和立面的处理讲究实用,不拘一格。住房一般三间,堂屋除生活

起居外,也是手工业劳动的场所,宅前有空场,稍大的住宅有曲尺形,或三合院。徽州民居则平面布局讲究规整,立面多内向封闭,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口、凹、H 、日等几种类型。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江南水乡夏季潮湿闷热,厅堂多落地隔扇门、大窗户,临河一侧也开启大窗户,以求得通风散热。徽派建筑由于通过天井调节室温,厅堂与天井通融,所以,对外的高墙上一般不开窗户,少数在楼上对外开启类似了望孔的小窗。

③街巷形态:江南土地金贵,建筑物鳞次栉比、街道狭窄,建筑密度极高,从街巷形态来看,江浙一带水乡中的道路同样曲直布局自由,尺度狭小,而与密如蛛网的徽州街巷相较,前者更多的是随水系走向自然生长,高宽比不大,因而显得亲切,后者更多的是由人为规划,高宽比很大,因而显得森严。

④村落整体:从村落整体来看,徽州是山区,建筑多依山而建,虽然村庄多有小溪,但地势陡,落差大,水流急。江南水乡水网纵横,建筑多临河而建,亲水性特强。处于浙江东南部的村落同样处于依山傍水的环境之中,经过了完整严谨的规划,而与徽州村落相较,前者多蛮石原木却形体独立的朴素房屋,造成整个村落宽敞爽快的风格。后者多雕梁画栋却个体隐没的深宅大院,造成整个村落的封闭防范的特色。

⑤韵味:徽州有它的儒道大家之风, 江南有它的士林儒学的温和安稳气质,若把徽派建筑比喻为深山野谷中的幽兰,以淡雅的风姿,

吐出阵阵芳香;那末,江南水乡建筑有如碧水绿叶中的荷花,以清灵的体态,展示万般风韵。

黄山市古称新安、徽州,范围在以黄山为中心的安徽南部地区。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祈门、绩溪、鹜源(今属江西省管)六县。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而我们参观的西递、宏村便是徽派古建筑群的代表作。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而古徽州又盛产木材、茶叶、蚕丝。因此,生活逼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这些徽商致富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也就是这些著名的徽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

建筑形象的突出特征是:白墙、青瓦、码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内部船都是木构架围以高墙,高低起伏,错

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外墙无窗或开小窗。方正的外形,马头墙内落水,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徽州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又给人以美感。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又可以灌溉农田,美化环境。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较笮,白色山墙宽厚高大,灰色马头墙造型别致。这种结构,节约土地,便于防火,防盗,降温、防潮,使各家严格区别,房子的白墙灰瓦,在青山绿水中,十分的美观。徽居的天井,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朴素心理。

在徽州古民居建筑中,儒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尊卑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观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时,按官家规定的等级建楼扩园,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原因。在徽州,木、石、砖三雕最为出名,人称“徽州三绝”,这“三绝”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可能看到。那些门坊、门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户之内少有雷同,窗槛、裙板、窗扇、斜撑等处,雕刻更为精美。

北方有四合院,南方有园林,而徽派建筑的特色当数天井。 徽派建筑的天井数量多。徽州人也有大家庭的传统,成了家却一般不另立门户。因此哪家公子娶了媳妇,将要添加的就不仅是儿孙,还有房屋,甚至还有天井。在老房子边上添新屋,和老房连体,却自带天井,形成单体多井组合庞大建筑。一套大户人家的老宅里,可以有许多天井,据说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天井”的豪门大宅。 徽派建筑的天井尺寸小。即便是西递宏村里的大户人家,也很少见三开间、五开间的大天井。大都是和厅堂差不多十来米宽。如宏村的承志堂、西递的迪吉堂这样的大宅子也都配着非常窄小的天井。 徽派建筑的天井是真正的天井。徽州人盖房子墙都不低,动辄数仞,不仅能防君子,也很能抵挡小人,要是有人来探访吃了闭门羹,连窥视院内的机会都不太有。传统上徽州出商人,很多人家不缺钱,都想方设法把围墙建得高高的。高墙配大院是常理,但在徽州人却偏爱小天井,尤其是私人住宅。高墙围着小天井, “井”的味道凸显。 一个典型的徽派小天井。

高墙的功用无需说明,而小天井的缘由则很让人纳闷。天井小再加上围墙高日照就少,多半会阴暗潮湿,可看见的天也就小。不缺钱不少地,非要让自己坐在阴森潮湿的窄井里观小天,这徽州人的日子过得看来很值得一品。

这种小而阴暗潮湿的天井,给徽州人的日子增加了许多滋味。我去时正值夏季,满头大汗地一井接一井地品徽派建筑,结果有幸歪打正着地用身体体验了这种小天井的良苦用意。

在炎热的夏日,高墙遮住了直射的阳光,还顺便把热浪挡在墙外;天井四周内斜的屋顶,显示了一把雨水不流外人田的智慧,也捎带着保持了天井内的湿润,不经意间还能在夏天使这份湿润转换成可人的清凉;墙高井窄,并非刻意的烟囱状,形成由里往外拔的自然吸力,加速屋内空气向外对流,有如天然的空调,供人享受穿堂风的凉爽。据说徽派建筑的这种个性十足的透气功能还被视为徽派养生秘诀,是徽州人长寿的秘诀之一。

听导游解释说,这高墙小天井的功用还远不止这些。徽州商人出差通常不带家眷,且徽州女人多水灵,能让徽商安心在外经商的,莫过于后院安妥。为此,徽派建筑的天井功不可没。围着小脚小女人的高墙小天井,给徽商不仅带来了家庭的安稳,也带带来了强盛的商业竞争力,带来了财富。

伫立在昏暗潮湿的小天井里,很自然地会想,为什么北方就不见这样窄小的天井呢?南有徽商北有晋商,山西人买卖做得也够火红的,可在古城平遥见到的天井却都十分宽敞,大都是三开间以上,打个羽毛球没啥问题,而在徽派的天井里打个乒乓球都困难。如果北方建筑风格浑厚高大而南方精细小巧,这可以是对南北天井差异的一个评说,那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差异是否也能做不同天井风格的佐

证?或许反过来,正是由于南北人的性格差异,才导致南北天井风格的不同。

山西平遥的天井。

一种建筑风格里能一定程度地承载风俗传承,观赏建筑实际也是在感受当地的生活形态。那么我想,这种对建筑的审视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进行。

无论徽派建筑的小天井、北方的四合院、江南的园林建筑,还是其他各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大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叫院子或叫天井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意在向大自然获取阳光、和风、细雨、霜雪,因这些都是人们生存的需要。可既然是大自然的儿女,向父母索取这些生存必须的资源本是天经地义,有必要非这样用院子、天井等方法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么?自然,这样的不厌其烦定有妙在其中的一面,但是否也有无可奈何的苦衷呢?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对比是西方民居。在西方建筑里也有院子一说,英文叫yard 。就我在欧洲和美国生活居住的所知范围,一般私人住家的院子有这样一些特点:所谓院子就是屋前屋后的活动空地,大都不用正经的围墙,有些用透视度很高的篱笆,有的甚至就这么毫无遮拦地敞开着,完全以产权界限为限。一般都比较大,或者说一般都希望能比较宽敞,反正如徽派建筑的天井绝少看见,即便是因客观条件所限,也不成其民风。

美国加州的一栋早年欧洲人留下来的维多利亚式民居,没有天井,院子也没有围墙。

我想西方人也有商人外出不带家眷的情形,至少也有世风混乱时的安全需求,但西方人好像有自己的取舍,或许是他们认为高墙小院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或许他们更加“贪婪”,不那么中意用高墙高房子围起来的打了折扣的自然资源;或许他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价值体系在取舍。

盖房如同穿衣吃饭,人人需要,但不同的人能理出不同的章法,从而打造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自然也就造就出了不同的人。徽派民居的天井虽小,可风景很好,能看到江南园林和北方四合院里的日子,也能望见西方不怎么需要天井的生活。也许这就是文化的魔力所在吧。

徽派民居大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尊重自然山水大环境。古徽州对村落选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虑,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顺畅,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 2.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性。群房一体,独具一格的马头墙,采用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有致,青山﹑绿水、白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质朴中透着清秀。

3.较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建筑平面布局的单元是以天井为中心围合的院落,高宅、深井、大厅,按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富有韵律感。 4.精美的细部装饰。徽文化中“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


相关内容

  • 台儿庄报告
  • 室内专题设计 --台儿庄古城考察报告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台儿庄古城考察报告 此次考察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台儿庄古城,在这里我们将进行为期4天的考察.我记得有一篇报道曾这样评价台儿庄古城"这里没有摩天大楼和世界之最,但在这乡村古镇里,你却能发现真正的古老中国& ...

  • 安徽.杭州.苏州.上海专业考察报告
  • 华东专业考察报告 2010年10月8日我们环艺又一次全班出动进行外省考察,两周的考察时间,老师们都充分地安排了我们的行程,安徽-杭州-苏州-上海,我们都很满意也万分地期待这次考察,希望看看外省的发展跟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有何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又在何处.而且没出发之前我们都在网上查询过4个站的考察 ...

  • 安徽之行看屏山
  • 安徽省黟(yī)县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古民居闻名遐迩,西递古村落.宏村古村落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黟县屏山村已有1100余年历史,是黟县舒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环山水绕,地域开阔, 北有屏风山作靠山,南有石山作照山 ...

  • 写生考察报告
  •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专业采风实习>考察报告 一.徽派建筑考察 考察时间: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18日 考察地点:安徽黟县歙县等地的古村落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通过对皖南建筑的直观感受,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 ...

  •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六大门派
  •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六大门派 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才懂,那就是中国古建筑.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 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 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不同流派的建筑以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书写着各自的故事.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 ...

  •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
  • 论江南民居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民居设计中的精品,它无论是从住宅的选址,还是建筑的外观,装饰都是设计者匠心独运.徽派建筑中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充分说明了它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徽派建筑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的四要素. 下面从设计的四要素谈徽派建筑是如何体现的. 第一 功能与美观 1. ...

  • 盘点中国十大最美的古镇(组图)
  • 盘点中国十大最美的古镇(组图) 第一位:丹巴藏寨 丹巴县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旁,与道孚.康定县和阿坝州小金.金川县接壤,全县总全面积5649平方公里,辖一镇十四乡,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15个民族共5.7万余人.丹巴县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 ...

  •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行
  •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行 婺源的美在中国是很有名的,有着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号.人总是向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物,于是我便时刻向往着有一天,在婺源最美的时候,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去看看婺源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只是没有等到春暖花开,我们便迫不及待.按倷不住心中冲动,在冬日暖阳时早早的开始.那是一年的开始,是冬 ...

  • 走进梦寐以求的地方
  • 管理学院经济09-4班 郑慧祥子 09094226 走进梦寐以求的地方 --管理学院经济09-4班 郑慧祥子 09094226 古镇老街悠悠古,更有细雨绵绵长. 闲着碎步忘腹饥,悠然梦回明清时. 当年车水马龙道,如今古风遗青石. 三河小镇追高古,人杰辈出地气灵. 前有大将孙立人,今有名人杨振宁.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