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章丽娜

河北农民报 2012年16期

  目前,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因此,做好此期病虫害的防治,是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一、小麦纹枯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主要为害叶鞘和茎秆。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呈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重则造成茎蘖死亡: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病斑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重则侵入茎秆,导致烂茎,引起倒伏、枯秆、白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40~50公斤,于茎基部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

  二、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它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蚀敌、消蚀灵100~150毫升对水150公斤顺麦垄灌于小麦根基部,连灌2~3次。

  三、小麦根腐病: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根腐病。幼苗期发病,种子芽鞘和根部变褐腐烂;分蘖期发病,根颈部有褐斑,分蘖增多,不能抽穗;拔节前后发病,根颈呈褐色腐烂,田中出现小片青灰色枯死植株,叶片上病斑呈黑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黑色霉层;抽穗后发病,多表现为几个小穗的孢菌、离蠕孢菌等引起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50%多菌灵500克、15%粉锈宁100~150克,或12.5%禾果利50克,对水80~100公斤,喷灌结合,间隔7天连用两次。

  四、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又叫黄疸。分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三种。小麦感染锈病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的表面上出现褪绿的斑点,以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粉疱,即病菌夏孢子堆,粉疱破裂散出似铁锈的粉末,后期又长出黑色的疱斑或粉疱,即病菌冬孢子堆。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25%羟锈宁50克,对水50~60斤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

  五、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集中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和茎秆。危害叶片时,初期是黄色的小点,而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病斑,表面出现白粉状霉层,后期变为灰白色或者浅褐色,表面出现很多黑色小点。能引起枯死,使麦粒不饱满甚至腐烂。发病严重的麦株矮而弱,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而小。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连喷2~3次。

  六、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危害小麦花器,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或空壳从而使小麦减产,甚至绝收。防治方法:蛹期防治(小麦孕穗期),每亩用5%毒死蜱粉剂0.6~1.2公斤,拌细沙土25公斤,均匀撒施,撒后浇水;成虫期防治(小麦抽穗期),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荆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七、小麦蚜虫:俗称腻虫,常以若虫、成虫大量群集以吮吸麦株的茎、叶和嫩穗的汁液,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整株变枯至死亡,蚜虫的分泌物落在叶片上,严重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蚜虫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防治方法: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克或3%啶虫脒乳油10~15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

  八、干热风:由于今年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小麦返青偏晚,小麦成熟期也延后,易受到干热风危害,因此,中后期要在改善水肥条件下,适时喷洒磷酸二氢钾、爱多收等调节剂,增强叶片保水能力,减轻干热风危害。

  防治注意事项:1.在防治病虫害时,要掌握好防治适期,以免影响防治效果。2.配药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法,充分摇匀后再喷雾。3.喷药时要均匀周到,不漏喷,尽量保证植株发生病虫的部位都能充分着药。4.亩喷药液量应在三桶药水以上,药水量要足。5.尽量避免在小麦扬花期喷药,以免影响小麦授粉。

  (联系电话:0311-67563195)

作者介绍:章丽娜,唐山市玉田县农牧局

作者:章丽娜

河北农民报 2012年16期

  目前,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因此,做好此期病虫害的防治,是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一、小麦纹枯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主要为害叶鞘和茎秆。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呈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重则造成茎蘖死亡: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病斑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重则侵入茎秆,导致烂茎,引起倒伏、枯秆、白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40~50公斤,于茎基部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

  二、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它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蚀敌、消蚀灵100~150毫升对水150公斤顺麦垄灌于小麦根基部,连灌2~3次。

  三、小麦根腐病: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根腐病。幼苗期发病,种子芽鞘和根部变褐腐烂;分蘖期发病,根颈部有褐斑,分蘖增多,不能抽穗;拔节前后发病,根颈呈褐色腐烂,田中出现小片青灰色枯死植株,叶片上病斑呈黑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黑色霉层;抽穗后发病,多表现为几个小穗的孢菌、离蠕孢菌等引起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50%多菌灵500克、15%粉锈宁100~150克,或12.5%禾果利50克,对水80~100公斤,喷灌结合,间隔7天连用两次。

  四、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又叫黄疸。分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三种。小麦感染锈病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的表面上出现褪绿的斑点,以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粉疱,即病菌夏孢子堆,粉疱破裂散出似铁锈的粉末,后期又长出黑色的疱斑或粉疱,即病菌冬孢子堆。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25%羟锈宁50克,对水50~60斤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

  五、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集中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和茎秆。危害叶片时,初期是黄色的小点,而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病斑,表面出现白粉状霉层,后期变为灰白色或者浅褐色,表面出现很多黑色小点。能引起枯死,使麦粒不饱满甚至腐烂。发病严重的麦株矮而弱,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而小。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连喷2~3次。

  六、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危害小麦花器,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或空壳从而使小麦减产,甚至绝收。防治方法:蛹期防治(小麦孕穗期),每亩用5%毒死蜱粉剂0.6~1.2公斤,拌细沙土25公斤,均匀撒施,撒后浇水;成虫期防治(小麦抽穗期),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荆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七、小麦蚜虫:俗称腻虫,常以若虫、成虫大量群集以吮吸麦株的茎、叶和嫩穗的汁液,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整株变枯至死亡,蚜虫的分泌物落在叶片上,严重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蚜虫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防治方法: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克或3%啶虫脒乳油10~15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

  八、干热风:由于今年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小麦返青偏晚,小麦成熟期也延后,易受到干热风危害,因此,中后期要在改善水肥条件下,适时喷洒磷酸二氢钾、爱多收等调节剂,增强叶片保水能力,减轻干热风危害。

  防治注意事项:1.在防治病虫害时,要掌握好防治适期,以免影响防治效果。2.配药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法,充分摇匀后再喷雾。3.喷药时要均匀周到,不漏喷,尽量保证植株发生病虫的部位都能充分着药。4.亩喷药液量应在三桶药水以上,药水量要足。5.尽量避免在小麦扬花期喷药,以免影响小麦授粉。

  (联系电话:0311-67563195)

作者介绍:章丽娜,唐山市玉田县农牧局


相关内容

  •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 [摘 要] 文章对小麦赤霉病.全蚀病.条锈病.吸浆虫.蚜虫与红蜘蛛等众多病虫害进行探究,并对小麦中后期的生长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化学防治策略,希望小麦种植户可以将此当作参考依据,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

  • 小麦冬前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小麦冬前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小麦播种期间病虫害的防治1.防治对象:地下害虫(金针虫.蝼蛄.蛴螬).小麦全蚀病.丛矮病.黑穗病.预防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2.综合防治技术(1)选用优质.高产.节水.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2)大力推广药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药剂拌种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 ...

  •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目前我省小麦正处在起身拔节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我省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农民朋友应积极开展小麦中后期管理,构建合理群体,预防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夺取小麦丰产丰收.具体应做好以下措施: 旱地麦田 1.旱地麦田立足抗旱,做好锄划保墒,促进个体发育. 因去冬及今春的低温和阶 ...

  • 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面粉制品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优质专用是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体要求,根据行业对小麦面粉品质的要求,通常把小麦分为以下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强筋小麦(硬麦),其蛋白质.面筋含量高.面筋弹性强,主要用于制作面包.拉面.方便面.优质挂面.饺子粉等.目前河南省种植 ...

  • 河南省小麦后期管理
  • 浅谈河南省小麦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71-01 当前,河南省小麦由南向北逐步进入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基本停止生长,每亩成穗数也基本定型,生育中心转入子粒上来.大量研究证明,小麦的子 ...

  • 甘肃省冬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 甘肃省冬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一.当前小麦苗情分析 今年春季温度回升较快,目前我省冬小麦生育期较往年提前一周左右.已普遍进入拔节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影响产量最重要的阶段. (一) 有利因素 1. 春季苗情较好.去年秋播墒情好,大部分地方苗壮苗足,虽然冬季干旱加暖冬,表层失墒严重,但返青初普 ...

  • 舞钢市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
  • [摘要]舞钢市地处豫中南,冬小麦产量因栽培技术原因连年徘徊在亩产400公斤左右.为了破解高产难题,我们充分发挥高产品种增产因素,集成了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因地因时制宜,按照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制订栽培方案,最终达到亩产701.8公斤的产量指标. [关键词]舞钢市 冬小麦 高产 栽培技术 一.试验地 ...

  • 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 种业导刊,2014年第11期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 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黄 华,张清田 (黄泛区农场,河南 西华 466632) 摘 要:总结了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提出了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小麦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

  • 冬小麦栽培技术(1)
  • 冬 小 麦 栽 培 技 术 一. 做好播前准备,打好丰产基础 (一).土地准备 1. 轮做倒茬: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的伏翻地.前茬为经济作物. 绿肥和豆科作物最好. 2. 深翻平地:合理深翻,能提高产量.一般耕深不应低于25厘米,不重不漏,到头 到边.翻后用平地机对角平地一遍.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