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17日10:42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研究历程的话,那么,从1992—2002年的10年,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
所以季羡林也说:“我的学术研究冲刺起点是在80岁以后。”
在这10年里,季羡林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
《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中国佛教史·龟兹与焉耆的佛教》。
这三部巨著的完成,了却了季羡林平生的心愿,也可以说给他60年来的学术研究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到了最后冲刺的10年,在学术研究方面,季羡林可谓厚积厚发,学术成果泉涌而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用10年的时间干了几十年的活,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糖史》。
《糖史》的写作始于1981年,最终完成于1998年。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为国内编;第二编为国际编;第三编为结束语。约83万余字。季羡林只是一个学者,于科学技术是门外汉,怎么会想到写这么一部带有浓重科学意味的学术著作呢?
虽然前人也写过《糖史》,但真正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写《糖史》的,唯季羡林一人而已。
2009年02月17日10:42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研究历程的话,那么,从1992—2002年的10年,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
所以季羡林也说:“我的学术研究冲刺起点是在80岁以后。”
在这10年里,季羡林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
《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中国佛教史·龟兹与焉耆的佛教》。
这三部巨著的完成,了却了季羡林平生的心愿,也可以说给他60年来的学术研究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到了最后冲刺的10年,在学术研究方面,季羡林可谓厚积厚发,学术成果泉涌而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用10年的时间干了几十年的活,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糖史》。
《糖史》的写作始于1981年,最终完成于1998年。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为国内编;第二编为国际编;第三编为结束语。约83万余字。季羡林只是一个学者,于科学技术是门外汉,怎么会想到写这么一部带有浓重科学意味的学术著作呢?
虽然前人也写过《糖史》,但真正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写《糖史》的,唯季羡林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