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论文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刘秋霞专业班级:园林0804 学号:[1**********]06

浅谈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应用价值

摘 要: 我国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苏州园林,说“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堪以深究并为今用。我在去苏州园林实习之后,就其美学特征有若干自己的见解,不能详尽,只为应用者扩展设计视听尽己微力,以彰国粹。 关键字:苏州;古典园林

我国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苏州园林,说“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将人们对自然、人文等感官印象所提炼的美学特征赋予到园林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可谓是穷尽心力,动用一切可能的造园要素来迎合表达的需要,创造出闻名遐迩而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家园林。

本文着重从分析园林美学特征的具体承载体的设计初衷着手而非造园理论的角度探索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撷取以下几个方面:

1.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对中国古诗画意境美的表达

在彭一刚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意境的探求”一章中,无不详尽“中国传统造园实践者动用诗情画意以升华物质空间,从而创造出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为了探寻至美的诗情画意的寄予物,造园家们翻开历史,寻访能给予他们创作灵感的诗与画的先圣。他们找到了晋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找到了《归田园居》,“缘溪行,夹岸数百步,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其文意而成拙政园东园。还找到了唐代的大诗人,山水画派的集大成者王维,找到了《杂诗》中“来白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所感的寒多蕊未开的时令气息,以及《夏日南亭怀大》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所蕴的清幽可居的归隐“仙境”,于是网师园“竹外一枝轩”乃成,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而立。当然还有王维表达的恬淡闲居的居所《兰溪图》、关仝的“山溪待渡图”、荆浩的“匡庐图”,均意出尘外,耐人寻味。这些山水风景画在帮助造园者们初期建立对所造园林效果的理解上大有裨益。典型的先有画后有园的园林首推苏州两大名园拙政园与留园。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挥毫泼墨,勾画出拙政园一代名园之蓝图;明代著名画家、雕塑家,造园艺术家周秉忠,因地制宜,匠心独运,方使留园之境之美“长留天地间”。借着诗情画意,苏州古典园林自然而然地流露着诸如“拙政园东园”的疏朗旷达,“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清高雅致,还有网师小筑“竹外一枝轩”的恬淡之美,拙政园留听阁“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诗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品评王维(字摩诘)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以诗情与画意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以故古时的山水田园画家往往又是一位才华卓越的诗人。也因这种联系与造化,造园家们方才灵活自如地将诗情画意融于园中,使居者步移景移,尽得山水之妙,如在画中游。

2.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的“花瓶”之美

溯至秦代,始皇帝赢政缔造出疆域、政治、经济、军事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中国便以“支那”(China)享誉周邦。提到“支那”,外国人想的、说的最多的也许还是”china”(瓷器),这与华夏文明中一脉相承的瓷文化不无关联。说到瓷,就要想具体的瓷器,而在中国最典型、最有影响力的还首推花瓶。各式的形,不同的雕绘,巨匠们以此作出一件件流芳百

世的佳作。在容物纳件之余,花瓶更以其形式美、雕绘的文化意境美感染着一代代富有创意、文思如泉涌的艺术家,丰富他们创作的素材,开拓创作的眼界。当然,如同古典园林里面自然而然地巧蕴诗情画意一般,中国的造园家们也在做着别具一格的“园林花瓶”。在园林中,取瓶之形,引作门洞,兼为景框;取瓶之意,立地安放,寓意“平安”,实为造园者匠心独运之大成。

转完苏州的园子,我极其推崇环秀山庄之山石佳境:“其涧之深远,其峰之巍峨,仅处半亩池塘而已。”恰是戈裕良之精湛妙手之余,峰回路转,绕至补秋山房之后,本想可以歇目养神,以缓紧张而兴奋的神经。刹那间,一尊洞门!给我以震憾,以情动容变。这哪里只是门,这是艺术!是华夏文明里不可或缺的“花瓶文化”之大成!作为通透的门,其形似瓶,稳重端庄;而作为焕发艺术美的瓶,其框有画,画中有草木黄石假山,俱为自然之境,表达自然、旷怡、舒畅之情。真趣!

除环秀山庄的“花瓶”之美,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等名园皆有类笔,且各有千秋。但异曲同工,同为传承着华夏文明的一支脉络,生生不息;滋养着古典园林得以传世的经脉,青春永驻。

3.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的雕镂之美

中西文化皆有雕镂艺术,然追求不同,便是两条路子。西文自古便注重理性,兼及感性,因而有亚里士多德、米开朗基罗这样的理学大师,从而传承着西方文化中雕镂艺术唯理、写实的艺术风格。中国则是注重感性,兼有理性,因而一方面不及西方雕镂艺术的那种唯理追求,另一方面受华夏文化滋养,根枝茁壮,衍生为富有人文气息、传承华夏文化的奇葩艺术,绝无仅有。雕镂的历史犹如人类文明一样久远,不必苦索源头,只要看一看苏州园林里的雕镂艺术,便也惊叹:造园家们太出色了!他们匠心独运,将雕镂艺术完美传神地融入到苏州古典园林中,使其流放异彩而传承后世。园林中的雕镂作品有代表性的,数不胜数。仅以拙政园留听阁的内屋门屏雕镂技艺为例,便已尽显中国雕镂文化之博大精深、华夏文明之璀璨。从形式上看,两株古梅兼具欹、曲、疏之雅态,而传神的梅枝之上,又宿停几只昭示吉祥如意的喜鹊,有的莺歌,有的燕舞,传尽福音。艺术家们取“喜上梅梢”之意,置屏为隔,外观吉祥,内察雅静。若逢淅沥小雨,更可以留听雨打残荷,何等美妙!只因这“喜上眉梢”的福音。

苏州古典园林里其它的如花窗、石雕、雕梁等的传世作品不胜枚举,但殊途同归,皆为表达园林的整体艺术氛围及美学特征而营建。

4.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组合之美

现代景观建筑学有这样一种理念:建筑实体与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局部与整体之间应有一种和谐的关系。而这一点,早在我们的古典园林里面便有深刻而典型的体现,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景观规划设计的后辈们叹为观止而赞之久远。拙政园西园的笠亭与扇亭的组合堪为佳配。从进圆洞门转至右侧复廊的第二柱位的位置观赏,后方笠亭的攒尖屋顶与前方扇亭的扇形屋面有一种默契而雅及的搭配,前者做扇骨,后者俨然扇面。而这扇面与彼扇面又有韵的区别。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沈周喜作扇面,扇上行云流水,流经小桥人家。而园林之扇则是以自然山水为面,扇在画中,此意岂不更绝。拙政园中园“梧竹幽居”周边,“植黄山桧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居者处“幽居”,“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建筑与周边环境相映成趣,完美结合;人借圆洞,屋借美景,景处人家,情景交融,互为画面。这种建筑与环境,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怎一“美”字了得,美甚„„

5.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足下之美”

游览拙政园时,导游时不时地提醒一句:“足下当心!”真不是导游无礼称游客为足下,也不是说脚下危险要磕一脚。而是好心提醒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脚下的美景!古时的造园者在创造绝美的园林时,对眼皮底下的景色也是斟酌有加,不敢随意铺设。方寸土地必经推敲,园林“肌肤”也要美的呵护。拙政园玲珑馆的北面有一个“海棠春坞”小庭院,其名得来乃是其中海棠春天花开烂漫如云之故。轩内窗景桌椅装饰均为海棠纹样,造园者为求得统一之美感,遂将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成海棠花纹,与海棠、翠竹、山石相配,愈显得院内清雅恬静,真是读书休憩的理想只所。不过卵石的功用可不止在于铺装成何种花纹式样,体现形式之美。在拙政园中园的玉兰堂,庭院中除种植白玉兰外,其铺地也用卵石铺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的图案以求形式之美,不仅如此,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吉祥寓意,又表达玉堂富贵之意。真是喜上加喜,谁踩在上面还不叫个美“字”。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在特定地理环境及人文氛围中产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一件包罗万象的艺术品,美多了,真是美得不得了。笔者一文难说尽苏州园林之美,仅举一二以飨其意其内涵,若同时又能为现在的景观设计者扩展视听,令其有所共鸣,再加以应用,彰显国粹,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更多的园林之美还是要由亲身实践的景观设计师们去发现、去总结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陈永生.园林艺术的现代性与民族性[J].中国园林,2005(6):72-74.

[3] 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龚建毅,袁学汉编;王宏,华苏扬主译.苏州古典园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5] 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 陈聿东,崔延子.中国美术通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7] Carl Ateinitz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上)――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国园林2001,(5):92-95.

[8] 韩效.景观建筑学对中国景观设计发展善的思考.四川建筑[J].2004(4):17-18.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刘秋霞专业班级:园林0804 学号:[1**********]06

浅谈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应用价值

摘 要: 我国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苏州园林,说“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堪以深究并为今用。我在去苏州园林实习之后,就其美学特征有若干自己的见解,不能详尽,只为应用者扩展设计视听尽己微力,以彰国粹。 关键字:苏州;古典园林

我国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苏州园林,说“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将人们对自然、人文等感官印象所提炼的美学特征赋予到园林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可谓是穷尽心力,动用一切可能的造园要素来迎合表达的需要,创造出闻名遐迩而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家园林。

本文着重从分析园林美学特征的具体承载体的设计初衷着手而非造园理论的角度探索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撷取以下几个方面:

1.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对中国古诗画意境美的表达

在彭一刚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意境的探求”一章中,无不详尽“中国传统造园实践者动用诗情画意以升华物质空间,从而创造出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为了探寻至美的诗情画意的寄予物,造园家们翻开历史,寻访能给予他们创作灵感的诗与画的先圣。他们找到了晋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找到了《归田园居》,“缘溪行,夹岸数百步,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其文意而成拙政园东园。还找到了唐代的大诗人,山水画派的集大成者王维,找到了《杂诗》中“来白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所感的寒多蕊未开的时令气息,以及《夏日南亭怀大》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所蕴的清幽可居的归隐“仙境”,于是网师园“竹外一枝轩”乃成,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而立。当然还有王维表达的恬淡闲居的居所《兰溪图》、关仝的“山溪待渡图”、荆浩的“匡庐图”,均意出尘外,耐人寻味。这些山水风景画在帮助造园者们初期建立对所造园林效果的理解上大有裨益。典型的先有画后有园的园林首推苏州两大名园拙政园与留园。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挥毫泼墨,勾画出拙政园一代名园之蓝图;明代著名画家、雕塑家,造园艺术家周秉忠,因地制宜,匠心独运,方使留园之境之美“长留天地间”。借着诗情画意,苏州古典园林自然而然地流露着诸如“拙政园东园”的疏朗旷达,“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清高雅致,还有网师小筑“竹外一枝轩”的恬淡之美,拙政园留听阁“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诗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品评王维(字摩诘)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以诗情与画意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以故古时的山水田园画家往往又是一位才华卓越的诗人。也因这种联系与造化,造园家们方才灵活自如地将诗情画意融于园中,使居者步移景移,尽得山水之妙,如在画中游。

2.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的“花瓶”之美

溯至秦代,始皇帝赢政缔造出疆域、政治、经济、军事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中国便以“支那”(China)享誉周邦。提到“支那”,外国人想的、说的最多的也许还是”china”(瓷器),这与华夏文明中一脉相承的瓷文化不无关联。说到瓷,就要想具体的瓷器,而在中国最典型、最有影响力的还首推花瓶。各式的形,不同的雕绘,巨匠们以此作出一件件流芳百

世的佳作。在容物纳件之余,花瓶更以其形式美、雕绘的文化意境美感染着一代代富有创意、文思如泉涌的艺术家,丰富他们创作的素材,开拓创作的眼界。当然,如同古典园林里面自然而然地巧蕴诗情画意一般,中国的造园家们也在做着别具一格的“园林花瓶”。在园林中,取瓶之形,引作门洞,兼为景框;取瓶之意,立地安放,寓意“平安”,实为造园者匠心独运之大成。

转完苏州的园子,我极其推崇环秀山庄之山石佳境:“其涧之深远,其峰之巍峨,仅处半亩池塘而已。”恰是戈裕良之精湛妙手之余,峰回路转,绕至补秋山房之后,本想可以歇目养神,以缓紧张而兴奋的神经。刹那间,一尊洞门!给我以震憾,以情动容变。这哪里只是门,这是艺术!是华夏文明里不可或缺的“花瓶文化”之大成!作为通透的门,其形似瓶,稳重端庄;而作为焕发艺术美的瓶,其框有画,画中有草木黄石假山,俱为自然之境,表达自然、旷怡、舒畅之情。真趣!

除环秀山庄的“花瓶”之美,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等名园皆有类笔,且各有千秋。但异曲同工,同为传承着华夏文明的一支脉络,生生不息;滋养着古典园林得以传世的经脉,青春永驻。

3.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的雕镂之美

中西文化皆有雕镂艺术,然追求不同,便是两条路子。西文自古便注重理性,兼及感性,因而有亚里士多德、米开朗基罗这样的理学大师,从而传承着西方文化中雕镂艺术唯理、写实的艺术风格。中国则是注重感性,兼有理性,因而一方面不及西方雕镂艺术的那种唯理追求,另一方面受华夏文化滋养,根枝茁壮,衍生为富有人文气息、传承华夏文化的奇葩艺术,绝无仅有。雕镂的历史犹如人类文明一样久远,不必苦索源头,只要看一看苏州园林里的雕镂艺术,便也惊叹:造园家们太出色了!他们匠心独运,将雕镂艺术完美传神地融入到苏州古典园林中,使其流放异彩而传承后世。园林中的雕镂作品有代表性的,数不胜数。仅以拙政园留听阁的内屋门屏雕镂技艺为例,便已尽显中国雕镂文化之博大精深、华夏文明之璀璨。从形式上看,两株古梅兼具欹、曲、疏之雅态,而传神的梅枝之上,又宿停几只昭示吉祥如意的喜鹊,有的莺歌,有的燕舞,传尽福音。艺术家们取“喜上梅梢”之意,置屏为隔,外观吉祥,内察雅静。若逢淅沥小雨,更可以留听雨打残荷,何等美妙!只因这“喜上眉梢”的福音。

苏州古典园林里其它的如花窗、石雕、雕梁等的传世作品不胜枚举,但殊途同归,皆为表达园林的整体艺术氛围及美学特征而营建。

4.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组合之美

现代景观建筑学有这样一种理念:建筑实体与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局部与整体之间应有一种和谐的关系。而这一点,早在我们的古典园林里面便有深刻而典型的体现,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景观规划设计的后辈们叹为观止而赞之久远。拙政园西园的笠亭与扇亭的组合堪为佳配。从进圆洞门转至右侧复廊的第二柱位的位置观赏,后方笠亭的攒尖屋顶与前方扇亭的扇形屋面有一种默契而雅及的搭配,前者做扇骨,后者俨然扇面。而这扇面与彼扇面又有韵的区别。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沈周喜作扇面,扇上行云流水,流经小桥人家。而园林之扇则是以自然山水为面,扇在画中,此意岂不更绝。拙政园中园“梧竹幽居”周边,“植黄山桧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居者处“幽居”,“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建筑与周边环境相映成趣,完美结合;人借圆洞,屋借美景,景处人家,情景交融,互为画面。这种建筑与环境,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怎一“美”字了得,美甚„„

5.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足下之美”

游览拙政园时,导游时不时地提醒一句:“足下当心!”真不是导游无礼称游客为足下,也不是说脚下危险要磕一脚。而是好心提醒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脚下的美景!古时的造园者在创造绝美的园林时,对眼皮底下的景色也是斟酌有加,不敢随意铺设。方寸土地必经推敲,园林“肌肤”也要美的呵护。拙政园玲珑馆的北面有一个“海棠春坞”小庭院,其名得来乃是其中海棠春天花开烂漫如云之故。轩内窗景桌椅装饰均为海棠纹样,造园者为求得统一之美感,遂将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成海棠花纹,与海棠、翠竹、山石相配,愈显得院内清雅恬静,真是读书休憩的理想只所。不过卵石的功用可不止在于铺装成何种花纹式样,体现形式之美。在拙政园中园的玉兰堂,庭院中除种植白玉兰外,其铺地也用卵石铺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的图案以求形式之美,不仅如此,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吉祥寓意,又表达玉堂富贵之意。真是喜上加喜,谁踩在上面还不叫个美“字”。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在特定地理环境及人文氛围中产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一件包罗万象的艺术品,美多了,真是美得不得了。笔者一文难说尽苏州园林之美,仅举一二以飨其意其内涵,若同时又能为现在的景观设计者扩展视听,令其有所共鸣,再加以应用,彰显国粹,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更多的园林之美还是要由亲身实践的景观设计师们去发现、去总结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陈永生.园林艺术的现代性与民族性[J].中国园林,2005(6):72-74.

[3] 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龚建毅,袁学汉编;王宏,华苏扬主译.苏州古典园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5] 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 陈聿东,崔延子.中国美术通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7] Carl Ateinitz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上)――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国园林2001,(5):92-95.

[8] 韩效.景观建筑学对中国景观设计发展善的思考.四川建筑[J].2004(4):17-18.


相关内容

  •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 ・350・ 第34卷第5期2008年2,q 山 SHANXI 西 建筑 ARCHITEOFURE V01.34No.5Feb.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5.0350-02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杨固宁 摘要:针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以风格时代服务对象的 ...

  • 三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 三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实际工作能 ...

  •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 ...

  • 美学结课论文
  •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 正 文 1. 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 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格.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商周到秦汉,这一阶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 ...

  • 建筑类参考文献
  • 5.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学位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引出处按出现次序依次列出,并在右上角用方括 ...

  • 中国建筑鉴赏论文
  • 世 界 名 建 筑 鉴 赏 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特色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等.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

  •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
  •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 姓名:刘清怡 班级:08建筑学二班 学号:0810010224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仅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耐人寻味,还具有超然飘逸的体态,使它越显秀丽多姿,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建筑与其他造景要素交相辉映,或主或辅,构成完美 ...

  • 大地景观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 大地景观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口熊瑶杨云峰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100083) 摘要参与自然.以大地为艺术作品载体的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特别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现代景观设计师对大地艺术的借鉴主要体现在直接运用自然材料等艺术表现手法上.关键词 风景园林大 ...

  • 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的比较_冯四清
  • 中国园林13卷(5)1997·39· 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的比较 冯四清 同年分配到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系任教. [提 要]本文着重从中国和意大利人的自然观.美学观,园林发展简史,造园思想及园林的具体设计手法 道造园 比较 中图分类号 TU986.6 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进行了深层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