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五四运动期间,蔡元培先生作为五四新音乐的代表人、中国现代新音乐教育体系建立的积极鼓吹者,他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思想观念;一些国外留学归来的音乐作曲家们,认为只有全面地学习西洋音乐文化才能救国,这些观点都为以后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育做了铺垫。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维克多·雨果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 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是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朦胧美,它可以给你一种舒适感,欢快感。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一部分。用不同的音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学会欣赏音乐,就是要学会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时而悲伤、时而欢快的曲调中感受创作音乐的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而我接触音乐鉴赏这门课是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的。记得上第一节的时候老师当堂给我们唱了一首王菲的《传奇》,使我们都陶醉在音乐的美好当中。其实平时也有听过这首歌,但是当老师一字一句唱出这首歌时候,我的感觉真的不一样,“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这句歌词至今在我的耳畔萦绕,也时而带着我温存那节课的精彩。后来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教我们识五线谱、简谱,还教我们用谱子唱歌,教我们打节拍等等,使我们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记得有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放了四个不同版本的迈克尔杰克逊的《Earth Song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感受到了Michael 用淋漓的情感、高亢的高音嘶吼,流着泪诉说着一切正离我们而去的美好事物:“你有没有看到,地球在流泪,海岸在哭泣?一切和平呢?鲜花遍布的田野呢?属于你和我的所有梦想呢?神圣的土地被四分五裂„„你是不是忘了在战争中哭着死去的孩

子?”这是为呼吁人类行动起来,保护自然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作的伟大单曲。在这首歌中Michael 用音乐表达了近乎绝望的嘶喊,死者复活,万物重生„„给了我们很强的震撼,也引起了我们对环境的重视,这就是他用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通过这首歌,

他成功的传递出了他的情感,也引起了人类的共鸣,这里就体现出来音乐的伟大之处了。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萨顶顶,让我们了解了另一种风格的音乐。萨顶顶,,以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及具西藏佛教色彩的音乐风格而著名。作为一个歌手,她拥有一副令所有人惊羡的独特嗓音。极强的辨识度,丝丝融合的表现力,独一无二的演绎方式,独一无二的风格,电音舞曲,中国古典民族文化,中国民族特有乐器,东方独特神秘主义舞蹈,讲话般朴素的民族原生态演绎。作为一个音乐人,她抛弃尘世的浮名繁华,剑走偏锋的自学梵语,遍游中国文化圣地,静心体验,音乐灵感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体验, 从五千年的光华里提炼出来真正属于民族的精髓。萨顶顶认为歌唱是先于文字的人类第一语言,那就是说人在不会说话之前已经创造了音乐。因此她创造了独特的 “自语”式演唱,以无意义的随性哼唱来表达自己情绪,来期待心与心的纯粹交流和感动。老师还给我们放了一首她的《万物生》,在这首歌中我们体会到了佛教音乐的踪影,但有别于佛教音乐的宁静、清淡. 原生态音乐的野性呼唤、电子乐特有的节奏冲击,无间融合形成巨大听觉震撼,醍醐灌顶,荡涤心灵,使人如置身天籁细细体味人生真谛,进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 在对音乐鉴赏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音乐的热情也被激发了。我们渐渐的感受到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 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 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 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我在听音乐的时候已经尝试的去理解这首音乐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是什么, 它的每个节奏,每个音符所要传递出来的情感到底是什么,久而久之,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音乐。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放弃接触音乐的任何一个机会。譬如当我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所显示出来的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再联系贝多芬那坎坷的人生,二十六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并且一生没有建立家庭。我就更能理解《命运交响曲》所要表达出的那种顽强拼搏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 “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

上无人挑战的经典。通过音乐我们也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当我听蓝色多瑙河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感受了。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 后去掉人声, 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 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旁。

这首歌的曲调时而起伏回荡,时而炽热欢腾,带给我们一种柔美和温情,巧妙的用音乐描述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的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蓝色多瑙河是我所特别喜欢的音乐当中的一首,在我心情烦躁的时候,听着它可以使我豁然开朗,心情愉快。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音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当我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当我在去图书馆的时候,当我闲下来没有事情做的时候或者是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都会在耳朵里塞着一幅耳机,静静的听着P3里那几首宁静而优美的音乐。音乐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它帮助我排解忧愁与寂寞,它懂得倾听我内心真正的声音,它也帮助我净化自己的心灵。总之音乐带给我们的永远都是不可言说的力量与感动。

想想这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确实带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对音乐的无限热情也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对音乐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与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和一些名人轶事,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尼采说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让我们学习音乐吧,让我们融入音乐吧,让我们用无限的热情去探索音乐的奥秘吧。我相信无论是谁只要有个热爱的音乐的心,那么都会被音乐那无穷的魅力所感染的,都会陶醉在音乐的美好当中的。

民族音乐是关系到民族意识、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音乐教育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应竭尽全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学会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吧!

参考文献:

[1]曾遂今. 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薛艺兵. 在音乐表象的背后[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樊祖荫. 中国现代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

[4]冯光钰.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教育研究中国音乐2003(1).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五四运动期间,蔡元培先生作为五四新音乐的代表人、中国现代新音乐教育体系建立的积极鼓吹者,他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思想观念;一些国外留学归来的音乐作曲家们,认为只有全面地学习西洋音乐文化才能救国,这些观点都为以后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育做了铺垫。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维克多·雨果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 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是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朦胧美,它可以给你一种舒适感,欢快感。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一部分。用不同的音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学会欣赏音乐,就是要学会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时而悲伤、时而欢快的曲调中感受创作音乐的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而我接触音乐鉴赏这门课是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的。记得上第一节的时候老师当堂给我们唱了一首王菲的《传奇》,使我们都陶醉在音乐的美好当中。其实平时也有听过这首歌,但是当老师一字一句唱出这首歌时候,我的感觉真的不一样,“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这句歌词至今在我的耳畔萦绕,也时而带着我温存那节课的精彩。后来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教我们识五线谱、简谱,还教我们用谱子唱歌,教我们打节拍等等,使我们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记得有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放了四个不同版本的迈克尔杰克逊的《Earth Song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感受到了Michael 用淋漓的情感、高亢的高音嘶吼,流着泪诉说着一切正离我们而去的美好事物:“你有没有看到,地球在流泪,海岸在哭泣?一切和平呢?鲜花遍布的田野呢?属于你和我的所有梦想呢?神圣的土地被四分五裂„„你是不是忘了在战争中哭着死去的孩

子?”这是为呼吁人类行动起来,保护自然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作的伟大单曲。在这首歌中Michael 用音乐表达了近乎绝望的嘶喊,死者复活,万物重生„„给了我们很强的震撼,也引起了我们对环境的重视,这就是他用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通过这首歌,

他成功的传递出了他的情感,也引起了人类的共鸣,这里就体现出来音乐的伟大之处了。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萨顶顶,让我们了解了另一种风格的音乐。萨顶顶,,以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及具西藏佛教色彩的音乐风格而著名。作为一个歌手,她拥有一副令所有人惊羡的独特嗓音。极强的辨识度,丝丝融合的表现力,独一无二的演绎方式,独一无二的风格,电音舞曲,中国古典民族文化,中国民族特有乐器,东方独特神秘主义舞蹈,讲话般朴素的民族原生态演绎。作为一个音乐人,她抛弃尘世的浮名繁华,剑走偏锋的自学梵语,遍游中国文化圣地,静心体验,音乐灵感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体验, 从五千年的光华里提炼出来真正属于民族的精髓。萨顶顶认为歌唱是先于文字的人类第一语言,那就是说人在不会说话之前已经创造了音乐。因此她创造了独特的 “自语”式演唱,以无意义的随性哼唱来表达自己情绪,来期待心与心的纯粹交流和感动。老师还给我们放了一首她的《万物生》,在这首歌中我们体会到了佛教音乐的踪影,但有别于佛教音乐的宁静、清淡. 原生态音乐的野性呼唤、电子乐特有的节奏冲击,无间融合形成巨大听觉震撼,醍醐灌顶,荡涤心灵,使人如置身天籁细细体味人生真谛,进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 在对音乐鉴赏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音乐的热情也被激发了。我们渐渐的感受到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 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 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 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我在听音乐的时候已经尝试的去理解这首音乐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是什么, 它的每个节奏,每个音符所要传递出来的情感到底是什么,久而久之,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音乐。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放弃接触音乐的任何一个机会。譬如当我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所显示出来的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再联系贝多芬那坎坷的人生,二十六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并且一生没有建立家庭。我就更能理解《命运交响曲》所要表达出的那种顽强拼搏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 “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

上无人挑战的经典。通过音乐我们也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当我听蓝色多瑙河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感受了。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 后去掉人声, 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 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旁。

这首歌的曲调时而起伏回荡,时而炽热欢腾,带给我们一种柔美和温情,巧妙的用音乐描述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的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蓝色多瑙河是我所特别喜欢的音乐当中的一首,在我心情烦躁的时候,听着它可以使我豁然开朗,心情愉快。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音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当我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当我在去图书馆的时候,当我闲下来没有事情做的时候或者是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都会在耳朵里塞着一幅耳机,静静的听着P3里那几首宁静而优美的音乐。音乐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它帮助我排解忧愁与寂寞,它懂得倾听我内心真正的声音,它也帮助我净化自己的心灵。总之音乐带给我们的永远都是不可言说的力量与感动。

想想这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确实带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对音乐的无限热情也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对音乐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与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和一些名人轶事,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尼采说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让我们学习音乐吧,让我们融入音乐吧,让我们用无限的热情去探索音乐的奥秘吧。我相信无论是谁只要有个热爱的音乐的心,那么都会被音乐那无穷的魅力所感染的,都会陶醉在音乐的美好当中的。

民族音乐是关系到民族意识、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音乐教育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应竭尽全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学会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吧!

参考文献:

[1]曾遂今. 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薛艺兵. 在音乐表象的背后[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樊祖荫. 中国现代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

[4]冯光钰.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教育研究中国音乐2003(1).


相关内容

  •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模板
  • 大连艺术学院 2014 -- 2015 学年 "大学音乐欣赏"第一学期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音乐鉴赏感悟 所在系(分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2015年1月 浅谈音乐鉴赏感悟 摘要: 关于论文题目的拟定,我选用"浅谈"二字.原因是因为的哦经验还不够多 ...

  • 中外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 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学习"中外音乐鉴赏"的感悟 摘要:如今各高校纷纷开展音乐鉴赏课,通过这学期学习这一课程,我感收到音乐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审美观,产生对美的追求的渴望.同时也为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何利用音乐来开阔我们 ...

  • 京剧鉴赏论文
  • 国粹经典--京剧 我与京剧的接触是在本学期的京剧鉴赏课上.一直以来我对京剧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个概念的基础上,但是深入了解之后真心觉得京剧很美,深深地为其绝美的唱词所吸引.京剧也是集大成者,在京剧上我们可以感受精彩的文学.音乐.服装艺术和舞蹈 的完美结合. 通过这段时间课堂内外的学习,我欣赏了众多京剧, ...

  •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1
  •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心得体会 姓名: * * * 学号: ************** 院(系): ******************** 班级: ********************** 教学班: 美术鉴赏3班 任课老师: *****************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鉴赏作品的 ...

  •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_
  • 浅谈你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鉴赏让我们懂得如何欣赏美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 美的历程" ,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 ...

  • 梁祝鉴赏论文
  • 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之感 中国有很多传说,而那么多传说中我独爱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梁祝又被用很多形式表现.芭蕾舞剧<梁祝>用肢体语汇展现了梁.祝凄美的爱情:卡通动画版的<梁祝>则满足了当代青少年观众的喜好.而何占豪.陈钢创作的 ...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
  •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于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触摸,但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对音乐进行描写,今天我们在回顾学过的古典诗词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是怎样借助音乐来表情达意的. 首先,我们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语段:忽闻水上琵琶声, ...

  • 花木鉴赏的论文之梅花
  • 中国花文化鉴赏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商务英语专业 年 级 2011级 姓 名 杨兰 设计题目 花中君子--梅花 花中君子--梅花 前言: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 ...

  • 浅析交响曲_悲怆_的艺术风格特点
  • 浅析交响曲"悲怆"的艺术风格特点 徐爱霞王惠忠 (陕西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摘要: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是他交响曲体裁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标题"悲怆"交响曲.与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环境.文学思想格调.艺术作品创作方向休戚相关.且保持着相似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