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以不贪为宝"

  唐玄宗开元朝几位宰相各有特点,《资治通鉴》谓:“姚崇尚通,宋�Z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其实,以“尚通”著称的姚崇,生活上亦非常俭朴,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重大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俱丰实。”杜甫亲历过开元盛世,他这首诗是对当时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真实写照。唐代盛世的出现,固然与唐太宗、唐玄宗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同时也离不开众多善于治国安邦的大臣,尤其是贤能的宰相。被史家称为贤相的“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Z)”,无疑为开创盛世做过重大贡献。   一般来说,常人遇到盛世享太平,过安逸日子;达官贵人更是锦衣玉食,骄奢淫逸,尽情享乐。依此类推,位极人臣的宰相自然会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其实不然,盛世宰相姚崇生活极为俭朴,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与伦比。然而,这位资深望重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顶盛、个人官位达到顶点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那时候京城街道虽然宽阔,但没有小汽车,住在郊区上班颇为不便。为了不影响工作,姚崇每次上朝处理政事之后,就近到一个叫罔极寺的寺院留宿,而没有回家去住。有一次,姚崇得了疟疾,只好叫家人来寺院照料自己;没有要朝廷指派专人看护,也没有为家人索要护理费。住在寺院,他仍旧带病坚持工作,协助另一位宰相源乾曜处理政务。每有重大事项,唐玄宗就命令源乾曜去寺院与姚崇商量。姚崇的清廉勤俭,着实令源乾曜敬佩感动,于是他奏请玄宗让姚崇搬进四方馆(中书省官邸)里住,玄宗当即批准。但姚崇认为四方馆豪华又藏有机要文件,住进去不合适,故而谢绝了。玄宗派人对他说:“四方馆原本为官吏而设立,你住进去也是为了社稷;我恨不得要你住进宫内来呢!让你入住四方馆何必谦辞?”   开元九年(721),姚崇病逝。当时国家富足强盛,社会上流行厚葬风气。去世前夕,姚崇将不太丰厚的家产平分与几个儿子,并告诫他们不得为他厚葬。他对古代先贤薄葬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奢侈厚葬存在种种弊病;要求自己死后,不要穿官服,只穿平常衣服入殓,不要紫衣玉带,也不要抄经画像。此外,他还嘱咐子孙:“汝等身没之后,亦教子�O依吾此法。”   从生前到身后,姚崇忠实践行了自己的格言:“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作为三朝宰相,日子过得那么俭朴寒碜,不说他为大唐盛世抹黑,至少面子上没有增光添彩。但从根本上看,恰恰是姚崇等高端要人崇俭尚廉,才成就了强盛的时代。试想,如果朝中大臣崇尚奢华,就会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要维持骄奢淫逸的生活,必然要谋取大量钱财,因此难免出现权力腐败。腐败并不创造财富,只能将民脂民膏转入贪官污吏手里,终将导致仓廪空虚,社会萧条,民生凋敝。这一点,已被历史无情地证实。   实际上,唐玄宗前期正是任用姚崇、宋�Z、张九龄等贤相,才创造出开元盛世,后期以李林甫、杨国忠为相,从而引起祸乱,几致王朝灭亡。玄宗后期怠于政事,纵情享乐,自恃国库殷富,视金帛为粪土,赏赐贵宠,动辄巨万。杨国忠掌权以后,大肆聚敛天下财物,源源不断输入京城供玄宗挥霍。与此同时,杨国忠恣意弄权,拿官职做买卖,广收贿赂。他弄权谋取的钱财极为可观,仅受贿的细绢就达3000万匹,相当于当时国家一年的调绢总和。巨额钱财被杨国忠用来挥霍,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杨国忠带头贪腐,吏治日益腐败,贿赂公行,民怨沸腾。由于杨国忠与安禄山闹矛盾,致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烽火连绵的内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使大唐王朝元气大伤,从此再也不能重现盛世的辉煌。   姚崇、杨国忠,先后做过玄宗的宰相,一个廉俭,一个贪奢,两样品行,两种命运。尽管杨国忠最终难逃被杀分尸的惩罚,但纵然杀他一千遍,也无法挽救大唐的国运。贪奢,让杨国忠成为千古罪人;廉俭,成就了姚崇的贤相美名。   其实,姚崇作为一代贤相,不仅为开创盛世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所提出了的《十事要说》,既是解决当时问题的救时良方,也是值得后世借鉴的治国要领。“五诫”系列短文,字字珠玑,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了他的执政理念与吏治思想。在《执秤诫》中,他倡导“为政以公,毫厘不差”,为官要“存信去诈,以公灭私”,并指出“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执镜诫》中,他告诫为官要“内涵虚心,外分朗鉴”,“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在《辞金诫》中,他提出官吏应“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强调“凡所从政,当须正己;诫往修来,慎终如始”。在《冰壶诫》中,他赞扬君子为官“内怀冰清,外涵玉润”的冰壶之德,抨击“当官以害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的卑劣行径,倡导“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的价值观。   三朝宰相竟然买不起城区房子而家居偏远城郊,在今人看来也许只是一个传说,对于当下贪官来说更是不可思议。据新闻报道,某县级银行行长在首都竟有35套房子,某省城医院院长竟有100套房子,对比仅有城郊陋室的唐代宰相姚崇,到底谁该感到汗颜?!不少贪官以为,职位高能耐大功绩大理应多捞多得。论职位,哪个贪官比姚崇更高?论能耐,论功绩,哪个贪官比姚崇更大?如若贪腐算是能耐的话,这一点姚崇倒是望尘莫及。不过,在任何文明社会,贪腐终究是丑恶的,理应受到法纪制裁。时过境迁,姚崇仍是一面镜子,对照这面镜子,任何贪官都应该自惭形秽,都不应为贪腐寻找任何借口。为官做人,若以姚崇为标杆,牢记他的“五诫”,起码不会陷入贪腐的泥潭。

  唐玄宗开元朝几位宰相各有特点,《资治通鉴》谓:“姚崇尚通,宋�Z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其实,以“尚通”著称的姚崇,生活上亦非常俭朴,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重大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俱丰实。”杜甫亲历过开元盛世,他这首诗是对当时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真实写照。唐代盛世的出现,固然与唐太宗、唐玄宗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同时也离不开众多善于治国安邦的大臣,尤其是贤能的宰相。被史家称为贤相的“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Z)”,无疑为开创盛世做过重大贡献。   一般来说,常人遇到盛世享太平,过安逸日子;达官贵人更是锦衣玉食,骄奢淫逸,尽情享乐。依此类推,位极人臣的宰相自然会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其实不然,盛世宰相姚崇生活极为俭朴,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与伦比。然而,这位资深望重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顶盛、个人官位达到顶点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那时候京城街道虽然宽阔,但没有小汽车,住在郊区上班颇为不便。为了不影响工作,姚崇每次上朝处理政事之后,就近到一个叫罔极寺的寺院留宿,而没有回家去住。有一次,姚崇得了疟疾,只好叫家人来寺院照料自己;没有要朝廷指派专人看护,也没有为家人索要护理费。住在寺院,他仍旧带病坚持工作,协助另一位宰相源乾曜处理政务。每有重大事项,唐玄宗就命令源乾曜去寺院与姚崇商量。姚崇的清廉勤俭,着实令源乾曜敬佩感动,于是他奏请玄宗让姚崇搬进四方馆(中书省官邸)里住,玄宗当即批准。但姚崇认为四方馆豪华又藏有机要文件,住进去不合适,故而谢绝了。玄宗派人对他说:“四方馆原本为官吏而设立,你住进去也是为了社稷;我恨不得要你住进宫内来呢!让你入住四方馆何必谦辞?”   开元九年(721),姚崇病逝。当时国家富足强盛,社会上流行厚葬风气。去世前夕,姚崇将不太丰厚的家产平分与几个儿子,并告诫他们不得为他厚葬。他对古代先贤薄葬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奢侈厚葬存在种种弊病;要求自己死后,不要穿官服,只穿平常衣服入殓,不要紫衣玉带,也不要抄经画像。此外,他还嘱咐子孙:“汝等身没之后,亦教子�O依吾此法。”   从生前到身后,姚崇忠实践行了自己的格言:“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作为三朝宰相,日子过得那么俭朴寒碜,不说他为大唐盛世抹黑,至少面子上没有增光添彩。但从根本上看,恰恰是姚崇等高端要人崇俭尚廉,才成就了强盛的时代。试想,如果朝中大臣崇尚奢华,就会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要维持骄奢淫逸的生活,必然要谋取大量钱财,因此难免出现权力腐败。腐败并不创造财富,只能将民脂民膏转入贪官污吏手里,终将导致仓廪空虚,社会萧条,民生凋敝。这一点,已被历史无情地证实。   实际上,唐玄宗前期正是任用姚崇、宋�Z、张九龄等贤相,才创造出开元盛世,后期以李林甫、杨国忠为相,从而引起祸乱,几致王朝灭亡。玄宗后期怠于政事,纵情享乐,自恃国库殷富,视金帛为粪土,赏赐贵宠,动辄巨万。杨国忠掌权以后,大肆聚敛天下财物,源源不断输入京城供玄宗挥霍。与此同时,杨国忠恣意弄权,拿官职做买卖,广收贿赂。他弄权谋取的钱财极为可观,仅受贿的细绢就达3000万匹,相当于当时国家一年的调绢总和。巨额钱财被杨国忠用来挥霍,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杨国忠带头贪腐,吏治日益腐败,贿赂公行,民怨沸腾。由于杨国忠与安禄山闹矛盾,致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烽火连绵的内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使大唐王朝元气大伤,从此再也不能重现盛世的辉煌。   姚崇、杨国忠,先后做过玄宗的宰相,一个廉俭,一个贪奢,两样品行,两种命运。尽管杨国忠最终难逃被杀分尸的惩罚,但纵然杀他一千遍,也无法挽救大唐的国运。贪奢,让杨国忠成为千古罪人;廉俭,成就了姚崇的贤相美名。   其实,姚崇作为一代贤相,不仅为开创盛世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所提出了的《十事要说》,既是解决当时问题的救时良方,也是值得后世借鉴的治国要领。“五诫”系列短文,字字珠玑,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了他的执政理念与吏治思想。在《执秤诫》中,他倡导“为政以公,毫厘不差”,为官要“存信去诈,以公灭私”,并指出“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执镜诫》中,他告诫为官要“内涵虚心,外分朗鉴”,“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在《辞金诫》中,他提出官吏应“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强调“凡所从政,当须正己;诫往修来,慎终如始”。在《冰壶诫》中,他赞扬君子为官“内怀冰清,外涵玉润”的冰壶之德,抨击“当官以害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的卑劣行径,倡导“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的价值观。   三朝宰相竟然买不起城区房子而家居偏远城郊,在今人看来也许只是一个传说,对于当下贪官来说更是不可思议。据新闻报道,某县级银行行长在首都竟有35套房子,某省城医院院长竟有100套房子,对比仅有城郊陋室的唐代宰相姚崇,到底谁该感到汗颜?!不少贪官以为,职位高能耐大功绩大理应多捞多得。论职位,哪个贪官比姚崇更高?论能耐,论功绩,哪个贪官比姚崇更大?如若贪腐算是能耐的话,这一点姚崇倒是望尘莫及。不过,在任何文明社会,贪腐终究是丑恶的,理应受到法纪制裁。时过境迁,姚崇仍是一面镜子,对照这面镜子,任何贪官都应该自惭形秽,都不应为贪腐寻找任何借口。为官做人,若以姚崇为标杆,牢记他的“五诫”,起码不会陷入贪腐的泥潭。


相关内容

  • 成语典故:不贪为宝
  • "不贪为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 ...

  • 电力物资工作中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 电力物资工作中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慎微以不贪为宝 远离火柴捧效应 电力物资工作中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报告全面系统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中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 ...

  • 学习十七大心得: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心得
  •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报告全面系统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中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 [子罕弗受玉]阅读训练
  •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安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 ...

  • 老年人饮食养生
  • 老年人饮食养生'十不贪' 从新生走向死亡这是一个自然的循环过程,当我们的生命走向垂暮之年时,各种的健康问题也会纷至沓来,这时候老人更需要注重养生保健,才能让自己过一个安享.健康的晚年.老年人如果能够健康的生活,就是子女的心愿,同样的也是老年人自己的心愿,但是老年人健康不是想出来的,要助于饮食和锻炼身 ...

  • "变废为宝"活动方案
  • "变废为宝"创作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次性物品等资源被浪费,这些物品在经过人们的一次使用后就变为废品,被当做垃圾丢弃,但其实这些"垃圾"能产生二次使用价 ...

  • 03.子罕说宝(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三] 子罕①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③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指鉴别玉器的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④宝,尔以玉为宝.若⑤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⑥."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 ...

  • 清风,演讲稿
  • 篇一:清风伴我行-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李秋菊,值此"清风伴我行"活动开展之际,我能够参与此次活动,感到非常的荣幸和万分的激动.今天我所演讲的题目是<勤拭明镜心 清风伴我行> 贞观之治的圣明君王李世民曾经感叹过: ...

  • 不贪小便宜
  • 不贪小便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贪小便宜是自私.不诚实的表现. 2.知道贪小便宜被人看不起,人们不愿意与这种人交朋友. 3.能结合实例说明贪小便宜的害处. 情感: 1.厌恶贪小便宜的行为. 2.自己贪小便宜后感到不安和羞耻. 行为: 1.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贪不要. 2.不该得的利益不占. 教学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