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教案,反思,说课

4、日食和月食

罗朝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

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

明挡光的天体是圆的。(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 (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幸运的是有一个英雄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六、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

《日食和月食》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日食和

月食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食物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难点是日食和月食现象的成因。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关键是上一节课是否真正了解了月相的形成过程,了解了月球的公转轨道。

我在上课时通过“三球仪”的演示与月相变化演示仪的

演示,学生对月相的圆缺变化了解比较清晰,而且能将月球公转轨道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想像,所以当学生提到月食和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时,学生的反映很快,有人愿意上讲台利用三球仪说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操作正确,学生也能理解,这样,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在发生月食日食时的位置也就比较清楚,最后,通过学生操作实验:“日食、月食发生时三球位置的摆放”。学生学得很开心,又掌握了知识,使难点化为乌有。但如何理解“月相与月食的不同,月食日食为什么只有在农历的十五和初一前后才有可能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糊涂弄不清。月相变化是月球自身在公转过程中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让我们看见了多少的变化过程,而月食是月球在公转的过程中,钻进了地球的影子里失去了太阳的发射光造成的;月相变化是指农历一个月里的圆缺变化,月食只在农历十五左右发生。这些问题的关键也就是理解为什么月食只有在农历十五左右才可能发生。为了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理解这个原因,建议:在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这个知识时,请学生拿着月相变化演示仪,进行月球的公转演示,教师应在一边做解说员,并根据情况提出问题,定格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

《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 推测日食的成因; 推测月食的成因; 三个局部。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 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 地球的运动; 以和; 在阳光下; 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

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

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这种说课稿,既体现

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笼统,而同学由于年龄的特点,笼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议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笼统为直观,为同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同学模仿课件自身动手做实验,破除天狗吃了月亮; 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小组合作,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同学准备:电灯泡、小皮球。

七、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太阳发生过圆缺现象吗? 同学质疑、分析、发表自身的意见:根据同学已有的知识水平,多数知道这种现象是日食现象。(此时教师适时加以追问:关于日食你有什么问题吗?同学分别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如:日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日食现象……)揭示课题。

学习新课

1、认识日食的成因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日食的录像。谈话:根据刚才的录像,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同学分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并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同学的讨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同学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此,我和时给予肯定)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自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同学通过讨论认为最有可能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

(5)我又接着提出:假如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我引导同学带着这个问题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显示讨论的问题) ①太阳被遮挡的局部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的)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

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月球) ③太阳被遮挡的局部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月球)

那么,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月球)

这时我提出:为了证实你们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同学利用实验用具,自身设计实验证明推断的正误,并汇报结果。①利用电灯泡当作太阳,皮球当作月球,甲同学的头当作地球。②让乙同学拿着月球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当月球运行到; 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让甲同学再看太阳,还能看见太阳吗?③

当月球不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是否重新看见了太阳?

在同学实验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日食形成的动画。 根据以上研究,参考日食形成的动画,用自身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局部太阳,这就是日食。)

2、认识月食的成因 (1)问:既然有日食现象,会不会有月食现象呢?(演示月食过程图)请你说一说你对月食的了解。(演示月食1演示月食2)(2)演示月食图(3)讨论: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根据日食的成因,想一想月

食是怎样形成的吗?(4)同学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5)演示月食的录像(6)能过讨论,看了录像后,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月食形成的原因吗?(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八、巩固应用

教师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想,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只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

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2、巩固练习:今天,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请你试着做一做下面的练习:分别画动身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八、设计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规范(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同学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同学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议了同学自主学习方式,同

时也培养了同学的类比推理能力。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同学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笼统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协助同学加深理解。4、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5、通过画图练习,巩固知识。同学学完了这一刻,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同学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同学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同学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考虑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

4、日食和月食

罗朝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

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

明挡光的天体是圆的。(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 (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幸运的是有一个英雄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六、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

《日食和月食》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日食和

月食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食物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难点是日食和月食现象的成因。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关键是上一节课是否真正了解了月相的形成过程,了解了月球的公转轨道。

我在上课时通过“三球仪”的演示与月相变化演示仪的

演示,学生对月相的圆缺变化了解比较清晰,而且能将月球公转轨道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想像,所以当学生提到月食和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时,学生的反映很快,有人愿意上讲台利用三球仪说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操作正确,学生也能理解,这样,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在发生月食日食时的位置也就比较清楚,最后,通过学生操作实验:“日食、月食发生时三球位置的摆放”。学生学得很开心,又掌握了知识,使难点化为乌有。但如何理解“月相与月食的不同,月食日食为什么只有在农历的十五和初一前后才有可能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糊涂弄不清。月相变化是月球自身在公转过程中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让我们看见了多少的变化过程,而月食是月球在公转的过程中,钻进了地球的影子里失去了太阳的发射光造成的;月相变化是指农历一个月里的圆缺变化,月食只在农历十五左右发生。这些问题的关键也就是理解为什么月食只有在农历十五左右才可能发生。为了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理解这个原因,建议:在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这个知识时,请学生拿着月相变化演示仪,进行月球的公转演示,教师应在一边做解说员,并根据情况提出问题,定格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

《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 推测日食的成因; 推测月食的成因; 三个局部。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 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 地球的运动; 以和; 在阳光下; 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

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

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这种说课稿,既体现

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笼统,而同学由于年龄的特点,笼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议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笼统为直观,为同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同学模仿课件自身动手做实验,破除天狗吃了月亮; 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小组合作,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同学准备:电灯泡、小皮球。

七、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太阳发生过圆缺现象吗? 同学质疑、分析、发表自身的意见:根据同学已有的知识水平,多数知道这种现象是日食现象。(此时教师适时加以追问:关于日食你有什么问题吗?同学分别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如:日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日食现象……)揭示课题。

学习新课

1、认识日食的成因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日食的录像。谈话:根据刚才的录像,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同学分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并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同学的讨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同学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此,我和时给予肯定)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自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同学通过讨论认为最有可能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

(5)我又接着提出:假如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我引导同学带着这个问题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显示讨论的问题) ①太阳被遮挡的局部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的)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

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月球) ③太阳被遮挡的局部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月球)

那么,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月球)

这时我提出:为了证实你们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同学利用实验用具,自身设计实验证明推断的正误,并汇报结果。①利用电灯泡当作太阳,皮球当作月球,甲同学的头当作地球。②让乙同学拿着月球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当月球运行到; 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让甲同学再看太阳,还能看见太阳吗?③

当月球不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是否重新看见了太阳?

在同学实验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日食形成的动画。 根据以上研究,参考日食形成的动画,用自身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局部太阳,这就是日食。)

2、认识月食的成因 (1)问:既然有日食现象,会不会有月食现象呢?(演示月食过程图)请你说一说你对月食的了解。(演示月食1演示月食2)(2)演示月食图(3)讨论: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根据日食的成因,想一想月

食是怎样形成的吗?(4)同学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5)演示月食的录像(6)能过讨论,看了录像后,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月食形成的原因吗?(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八、巩固应用

教师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想,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只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

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2、巩固练习:今天,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请你试着做一做下面的练习:分别画动身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八、设计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规范(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同学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同学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议了同学自主学习方式,同

时也培养了同学的类比推理能力。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同学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笼统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协助同学加深理解。4、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5、通过画图练习,巩固知识。同学学完了这一刻,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同学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同学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同学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考虑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


相关内容

  •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本是月球公转时出现的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但在遥远的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从而揭开宇宙奥秘的乐趣,养成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的良好习惯,保持和发展对 ...

  • 日食和月食
  •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 日食与月食 使用范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作 者:江美华 作者单位: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 ...

  • 光世界的巡行_教案设计
  •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所选的教学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光学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光学的开篇 第一节,主要内容有光的用途,光源,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光线,光的传播速度,让学生了解光的用途,认识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光的直线传播.光线等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 ...

  •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
  •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 <日食和月食>是一节比较经典的实验课,再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去检验自己的各种猜想.学生在本课中,会利用到以前的很多知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为了让本课更好地进行下去,我采取复习引入的方式开始本课.先让学生回忆月相的相关知识,并列出几个月相让学生判断日期 ...

  • 六科学教案
  • 第一课 病 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 ...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宇宙 第四课 日食和月食 我上课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四课时<日食和月食>.我对本节课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和设计. 1.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内容. 关于宇宙的知识,要在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是有限的,也是有难度的,可能 ...

  •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学教案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 ...

  • 18.日食和月食
  • 教与学设计 课题 授课时间 年 18.日食和月食 月 日 主备人 李向华 序号 课型 18 新授 知识与能力 1.1.知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及其特点. 2.2.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及重点难 点 1. 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推断日食月食发生时的一些其他特征. 2.用多种方 ...

  •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科学思想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态度.本课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