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网编自述:网络森林的寄居者

网络编辑,是最近十年才出现的职业,他们最初被认为是天天从事Ctrl+C然后Ctrl+V工作的职业,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壮大和博客、微博的勃兴,网络媒体从业者显然是推动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的重要角色之一。本文是一个美女网编几年下来的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第一份工作就是做网络编辑。那时候我一直很难向父母和更年长的亲戚解释我的工作是什么。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只靠人际传播就能满足信息需求的城市,要了解城市以外的新闻则主要通过电视,当然收视率最高的无疑都是娱乐节目和肥皂剧。所以,第一次放假回家,在街道上碰到街坊邻居,他们总会关切地问我说:“你是在北京的网吧里工作啊?那边生意怎么样?”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他们会大概明白网络公司和网吧是不同的概念,这时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新闻联播里都说网上很多黄色网站,你一个女孩子,一定要小心啊。”从此以后,回老家只要被问到工作,我都敷衍了事,生怕别人会觉得我在干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工作。

当然一年就回家一次,亲戚朋友的误解并不会对我造成任何影响和负担,在大城市里,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用再绞尽脑汁解释什么。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刚进公司的时候,我问老编辑,网站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呢?他们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说是“VC”。我最初就是被这个豪情万丈的词给蛊惑了,后来进了公司才发现,网络编辑和风投八竿子也沾不到关系,它的正确含义是:Ctrl V + CtrlC。于是,当我混成老编辑的时候,也如法炮制,骗了不少满怀新闻理想的大学毕业生进了公司。

每天,我都会把自己挂到网上,像倒吊在树上的蝙蝠,昼伏夜出。我一直很苦恼,作为非理科生,我对技术一窍不通,所以我无法为互联网的革命作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而作为文科生,我的工作也不用进行任何文字创作,因为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就像蝙蝠的尴尬一样,它们无法像哺乳动物一样在陆地上生活,而那双翅膀也没法让它们像飞鸟一样飞得足够高远。当它们栖息的时候,这个世界看起来永远是颠倒的,一如我们拥有着最多的信息量,也拥有着最少的自由。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生活的速度是和他所依赖的媒介速度成正比的,像我的父辈们,生活在一个基本接触不到任何新兴媒介的地方,对于时间并没有太强的概念。他们依靠太阳的明暗来判断一天的时间,依靠皮肤的温度来判断季节的变化,他们总是觉得时间很慢很慢,如果不打点儿牌,不喝喝茶,要怎么才能打发那么漫长的时光呢。而我们,坐在永远恒温的房间里,体会不到四季的更替,唯一面对的,就是那些如潮水般泛滥的信息,那些和自己并没有任何关系的冷冰冰的新闻。

那是一栋很高很高的写字楼,每天要搭乘着能负载1300公斤重量的电梯,抵抗着地心引力升到半空中。窗外突兀得连飞鸟都不愿意栖息,更看不到树枝摇曳,抬起头,只有明晃晃的日光灯,刺得人睁不开眼。每个编辑都坐在像格子一样的空间里,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页面的更新,像蚁巢里整齐的蚂蚁兵团,悄无声息却秩序井然。我们随时都可能被替代,却依然前赴后继,只是我们传递的不是食粮,而是信息。我们并不知道真相,我们也看不到第一现场,只是面无表情地面对着反光的屏幕,不停重复地按着键盘。

在地铁,在厕所,在喧嚣嘈杂的闹市,在任何可能忽略手机电话和信息的地方,我都常常不自觉地掏出手机来看看有没有未接来电或者短信,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如果你要识别一个人是不是做网络编辑的,可以发现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的手机。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所以我们需要比正常的人更快地接收到信息。在任何时刻,漏掉重大新闻对于一个网编而言,都是毋庸置疑的过错,因此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惶恐。新闻是从来不会等人的,他们可能发生在凌晨三点你酣然入睡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你正享受度假的美好时刻。所以每次放假去外地旅游之前,我总会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偏偏总能遇上那么几次因为某个大人物去世而被迫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领导要求到处在街头找网吧的惊慌失措。

朋友眼里,我似乎天生就是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仿佛古时候的传道者,做着某种隐秘的信息传播工作。如果有朋友聊天时问起,最近有什么大新闻,我回答不上来,大家都会用特别异样的眼神看着我,并理直气壮地对我做惊恐状:“你不是做网络的吗?”是的,这是我的职业,所以,很可悲,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烙印和必需品,我无法彻底地断绝和外界的联系,这个和生活空间平行的空间,看起来广阔,实际狭小得无处藏身。

只是,我常常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电脑的操纵者,而更像是电脑的附属品,帮它们完成着还没被实现的那部分智能功能。所以,我们越来越没有意识,越来越缺乏情感,我想象着自己只是一个机械的零件,在不停地运转,身体里流淌着的不是血液,而是电流,我的大脑被一遍遍地洗刷着,被那些势不可当的信息包围、吞噬,最终锈迹斑斑。可惜它们无法识别出网络上种种的隐喻,也永远跟不上网民的智慧,所以只有在某些关键的时刻,网络编辑的人工判断能力才能比电脑过滤关键词的功能凸显出某些优势。

我并不知道每天产生如此众多的信息,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在电脑终端的另一头,有多少人会真正觉得需要。思考本身已经变成一种负担,一天工作后精疲力尽,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去追问工作的价值。最后,我也分不清楚这种焦虑究竟是机械带给我们的,还是我们深陷在信息的洪流里无法自拔。我们曾经追赶的是平面媒体的速度,后来我们开始追赶自己的速度,就仿佛夸父追日,因为一个遥远得不可及的目标,在绝望中孤独地奔跑。

然而,网络发展的迅猛远远超过了我们可以想象的速度。如果城市是一座森林的话,那么网络工作者大概就是其中一种转瞬即逝的生物,在信息爆炸过后的荒原上,连一具标本都不曾留下。他们只是一个寄居者,就像依附在某种植物上的昆虫,随着植物的生长而生长。而当这株植物强大到可以吞噬其他动物时,那么寄居者也就随之马上消失。当网络的触角无边无际地蔓延到整个森林甚至整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无法想象。

(作者:Kiki,原文刊登于《鲤 来不及》)

网络编辑,是最近十年才出现的职业,他们最初被认为是天天从事Ctrl+C然后Ctrl+V工作的职业,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壮大和博客、微博的勃兴,网络媒体从业者显然是推动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的重要角色之一。本文是一个美女网编几年下来的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第一份工作就是做网络编辑。那时候我一直很难向父母和更年长的亲戚解释我的工作是什么。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只靠人际传播就能满足信息需求的城市,要了解城市以外的新闻则主要通过电视,当然收视率最高的无疑都是娱乐节目和肥皂剧。所以,第一次放假回家,在街道上碰到街坊邻居,他们总会关切地问我说:“你是在北京的网吧里工作啊?那边生意怎么样?”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他们会大概明白网络公司和网吧是不同的概念,这时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新闻联播里都说网上很多黄色网站,你一个女孩子,一定要小心啊。”从此以后,回老家只要被问到工作,我都敷衍了事,生怕别人会觉得我在干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工作。

当然一年就回家一次,亲戚朋友的误解并不会对我造成任何影响和负担,在大城市里,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用再绞尽脑汁解释什么。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刚进公司的时候,我问老编辑,网站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呢?他们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说是“VC”。我最初就是被这个豪情万丈的词给蛊惑了,后来进了公司才发现,网络编辑和风投八竿子也沾不到关系,它的正确含义是:Ctrl V + CtrlC。于是,当我混成老编辑的时候,也如法炮制,骗了不少满怀新闻理想的大学毕业生进了公司。

每天,我都会把自己挂到网上,像倒吊在树上的蝙蝠,昼伏夜出。我一直很苦恼,作为非理科生,我对技术一窍不通,所以我无法为互联网的革命作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而作为文科生,我的工作也不用进行任何文字创作,因为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就像蝙蝠的尴尬一样,它们无法像哺乳动物一样在陆地上生活,而那双翅膀也没法让它们像飞鸟一样飞得足够高远。当它们栖息的时候,这个世界看起来永远是颠倒的,一如我们拥有着最多的信息量,也拥有着最少的自由。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生活的速度是和他所依赖的媒介速度成正比的,像我的父辈们,生活在一个基本接触不到任何新兴媒介的地方,对于时间并没有太强的概念。他们依靠太阳的明暗来判断一天的时间,依靠皮肤的温度来判断季节的变化,他们总是觉得时间很慢很慢,如果不打点儿牌,不喝喝茶,要怎么才能打发那么漫长的时光呢。而我们,坐在永远恒温的房间里,体会不到四季的更替,唯一面对的,就是那些如潮水般泛滥的信息,那些和自己并没有任何关系的冷冰冰的新闻。

那是一栋很高很高的写字楼,每天要搭乘着能负载1300公斤重量的电梯,抵抗着地心引力升到半空中。窗外突兀得连飞鸟都不愿意栖息,更看不到树枝摇曳,抬起头,只有明晃晃的日光灯,刺得人睁不开眼。每个编辑都坐在像格子一样的空间里,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页面的更新,像蚁巢里整齐的蚂蚁兵团,悄无声息却秩序井然。我们随时都可能被替代,却依然前赴后继,只是我们传递的不是食粮,而是信息。我们并不知道真相,我们也看不到第一现场,只是面无表情地面对着反光的屏幕,不停重复地按着键盘。

在地铁,在厕所,在喧嚣嘈杂的闹市,在任何可能忽略手机电话和信息的地方,我都常常不自觉地掏出手机来看看有没有未接来电或者短信,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如果你要识别一个人是不是做网络编辑的,可以发现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的手机。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所以我们需要比正常的人更快地接收到信息。在任何时刻,漏掉重大新闻对于一个网编而言,都是毋庸置疑的过错,因此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惶恐。新闻是从来不会等人的,他们可能发生在凌晨三点你酣然入睡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你正享受度假的美好时刻。所以每次放假去外地旅游之前,我总会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偏偏总能遇上那么几次因为某个大人物去世而被迫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领导要求到处在街头找网吧的惊慌失措。

朋友眼里,我似乎天生就是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仿佛古时候的传道者,做着某种隐秘的信息传播工作。如果有朋友聊天时问起,最近有什么大新闻,我回答不上来,大家都会用特别异样的眼神看着我,并理直气壮地对我做惊恐状:“你不是做网络的吗?”是的,这是我的职业,所以,很可悲,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烙印和必需品,我无法彻底地断绝和外界的联系,这个和生活空间平行的空间,看起来广阔,实际狭小得无处藏身。

只是,我常常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电脑的操纵者,而更像是电脑的附属品,帮它们完成着还没被实现的那部分智能功能。所以,我们越来越没有意识,越来越缺乏情感,我想象着自己只是一个机械的零件,在不停地运转,身体里流淌着的不是血液,而是电流,我的大脑被一遍遍地洗刷着,被那些势不可当的信息包围、吞噬,最终锈迹斑斑。可惜它们无法识别出网络上种种的隐喻,也永远跟不上网民的智慧,所以只有在某些关键的时刻,网络编辑的人工判断能力才能比电脑过滤关键词的功能凸显出某些优势。

我并不知道每天产生如此众多的信息,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在电脑终端的另一头,有多少人会真正觉得需要。思考本身已经变成一种负担,一天工作后精疲力尽,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去追问工作的价值。最后,我也分不清楚这种焦虑究竟是机械带给我们的,还是我们深陷在信息的洪流里无法自拔。我们曾经追赶的是平面媒体的速度,后来我们开始追赶自己的速度,就仿佛夸父追日,因为一个遥远得不可及的目标,在绝望中孤独地奔跑。

然而,网络发展的迅猛远远超过了我们可以想象的速度。如果城市是一座森林的话,那么网络工作者大概就是其中一种转瞬即逝的生物,在信息爆炸过后的荒原上,连一具标本都不曾留下。他们只是一个寄居者,就像依附在某种植物上的昆虫,随着植物的生长而生长。而当这株植物强大到可以吞噬其他动物时,那么寄居者也就随之马上消失。当网络的触角无边无际地蔓延到整个森林甚至整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无法想象。

(作者:Kiki,原文刊登于《鲤 来不及》)


相关内容

  • 地球的自述作文400字
  • 地球的自述作文400字(一) 在宇宙中,有一个星球,她排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老三,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是四亿万千米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她就是--地球! 我曾经是一个美丽又富饶的星球,我在每年的选美大赛中年年夺冠.我的血液--河流像一条闪亮的绸带,我有着一碧如洗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

  • 餐巾纸自述
  • 餐巾纸自述 六(1)班 27号 姚天辰 我是一张餐巾纸,我的兄弟姐妹数也数不清,人类可依赖我们了.流鼻涕了怎么办?饭后要擦嘴巴怎么办?--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可是一名虎将. 我本来生活在原始森林里,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快乐的鸟儿,还有五彩的花朵,是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小鹿奔跑着,燕子飞翔着,兔儿 ...

  • 一棵树的自述550字
  • 一棵树的自述550字 我是一棵生活在森林里的小树,与别的树一样,当天空出现第一缕阳光时,一边尽情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一边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的氧气.闻着花香听着鸟语,还有可爱的小动物在我的脚边玩耍.嬉戏.这就是我可爱的家园. 在这欢乐的大家园里还生活着成千上万的我的同胞,还有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动物朋 ...

  • 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
  • "隐士"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词,中国人已经不相信还有什么隐士存在,但天真的老外却对此不死心,比尔·波特便是不死心的一位,在上世纪一九八九年左右来到中国大陆寻找隐士,其过程写下来,便是<空谷幽兰>一书. 比尔·波特在1972年离开美国来到台湾,在一座寺院中生活,他这样描述: ...

  • 自述说明文
  • 苹果的自述_说明文 苹果的自述 红红的脸颊,头顶有点儿凹进去,圆形的小脸蛋--这就是我. 我的味道 甜丝丝的,可好吃了.还有许多营养,每一百克的我就有糖十三克.钙十一毫克.铁0.3毫 克,还有胡萝卜素.维生素.有机酸.芳香醇.果胶等其他营养.适合人类的老人.小孩使 用的水果之一.欧洲那边有句俗话:一 ...

  • [捕蛇者说]
  • <捕蛇者说> ①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 ...

  • 最后一个猴子的自述 杨梓涛
  • 标题: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 姓名:杨梓涛 1)班 单位:安溪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 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 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六年一班 杨梓涛 不知多少个世纪之前,我只是一只随处可见的普通猴子,也为了寻找食物四处奔波,同时也时刻注意着其它动物的捕杀,虽是如此,但日子是过得十分快乐.可是现在,我却成为一只被几 ...

  • 2012 年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试题汇编.九上
  • 2012 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捕蛇者说>(2012 年山东烟台)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 ...

  • 大树的自述阅读答案
  • 读一读,想一想. 大树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大树,是森林家族中的一员.我们大家族是人类的"特别卫兵". 我们的第一本领,就是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要是没有我们,地球上的氧气早就被生物吸完,生命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的另一本领是消音.噪声是人类的大敌,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休息,而且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