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PICC 的概念:
指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是由肘关节处的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气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二、 PICC 与中心静脉管的不同之处:
1、PICC 由护士穿刺,中心静脉管由医生穿刺
2、PICC 选择的是外周血管,中心静脉管锁骨下静脉选择的是锁骨下静脉或股静
脉
3、PICC 使用的管径细,一般为3F 或4F ,中心静脉管使用的管径粗,一般为7F
4、PICC 穿刺时不会出现血胸、气胸,而中心静脉管穿刺时可能会出现血胸、气
胸的并发症
5、PICC 固定的不牢固,中心静脉管固定的相对牢固
6、PICC 冲管时阻力大,而中心静脉管冲管时的阻力大
7、PICC 不能测中心静脉压,而中心静脉管可以
三、 导管的维护
指对导管进行更换敷料、冲洗导管、更换接头、正确封管以及对导管出现的任何并发症所做正确处理的操作。
四、 维护的用物准备:
软尺、一次性治疗巾1个、棉签1包、维护包(治疗巾1个、无菌手套、棉球数个、纱布1块、无菌镊子1把)1个、酒精、碘伏、
无菌透明贴膜1个、胶布、20ml 注射器1个、生理盐水2瓶、肝素钠(12500)1支、正压接头1个
五、 操作流程
(一) 评估和观察的要点
1、查对病人的维护单,了解导管的刻度及上次维护的时间
2、穿刺点局部和周围皮肤的情况,查看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及外露长度
3、仪肘关节上方10cm 为中心,测量臂围,并与原资料核对
(二) 操作要点
1、洗手、戴口罩,携用物到床旁,核对
2、暴露换药部位,垫一次性治疗巾,将敷料水平方向松解,脱离皮肤后自下向
上去除敷料,避免将导管脱出
3、打开维护包,戴无菌手套
4、垫无菌治疗巾于手臂下,取块纱布包裹接头处。用酒精棉球清洁穿刺点及周
围皮肤(避开穿刺点和导管,清洗干净为原则);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棉球螺旋消毒3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再顺时针,范围为上下直径20CM 、左右至臂缘);左后从穿刺点消毒到接头之间的导管(按上面—下面—上面方式消毒)共三遍。
5、再次核对导管的刻度有无移位、脱出或进入体内,将体外导管妥善摆放,脱
手套。
6、待消毒剂自然干时,应无张力粘贴。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全部外导管。
7、在长条胶布上注明换药日期和时间。
8、预冲接头或肝素帽,取下原肝素帽、消毒、脉冲导管(应用20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接新正压接头或肝素帽,用肝素盐水封管(浓度为每毫升10u 肝素钠,封管液量应2倍于导管加辅助装置容积)。
9、撤去治疗巾,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告知病人下次维护时间,做好维护宣教。
10、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1、 洗手,取口罩,记录。
六、 注意事项
1、穿刺后的第一个24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如果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零角度去除透明贴膜,注意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
3、勿用酒精或安尔碘消毒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4、消毒导管时防止将导管拽出。
5、勿在消毒剂未干时贴透明贴膜,应无张力粘贴,以免损伤导管和皮肤。
6、体外导管应完全覆盖在透明贴膜下,以免引起感染。
一、 PICC 的概念:
指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是由肘关节处的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气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二、 PICC 与中心静脉管的不同之处:
1、PICC 由护士穿刺,中心静脉管由医生穿刺
2、PICC 选择的是外周血管,中心静脉管锁骨下静脉选择的是锁骨下静脉或股静
脉
3、PICC 使用的管径细,一般为3F 或4F ,中心静脉管使用的管径粗,一般为7F
4、PICC 穿刺时不会出现血胸、气胸,而中心静脉管穿刺时可能会出现血胸、气
胸的并发症
5、PICC 固定的不牢固,中心静脉管固定的相对牢固
6、PICC 冲管时阻力大,而中心静脉管冲管时的阻力大
7、PICC 不能测中心静脉压,而中心静脉管可以
三、 导管的维护
指对导管进行更换敷料、冲洗导管、更换接头、正确封管以及对导管出现的任何并发症所做正确处理的操作。
四、 维护的用物准备:
软尺、一次性治疗巾1个、棉签1包、维护包(治疗巾1个、无菌手套、棉球数个、纱布1块、无菌镊子1把)1个、酒精、碘伏、
无菌透明贴膜1个、胶布、20ml 注射器1个、生理盐水2瓶、肝素钠(12500)1支、正压接头1个
五、 操作流程
(一) 评估和观察的要点
1、查对病人的维护单,了解导管的刻度及上次维护的时间
2、穿刺点局部和周围皮肤的情况,查看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及外露长度
3、仪肘关节上方10cm 为中心,测量臂围,并与原资料核对
(二) 操作要点
1、洗手、戴口罩,携用物到床旁,核对
2、暴露换药部位,垫一次性治疗巾,将敷料水平方向松解,脱离皮肤后自下向
上去除敷料,避免将导管脱出
3、打开维护包,戴无菌手套
4、垫无菌治疗巾于手臂下,取块纱布包裹接头处。用酒精棉球清洁穿刺点及周
围皮肤(避开穿刺点和导管,清洗干净为原则);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棉球螺旋消毒3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再顺时针,范围为上下直径20CM 、左右至臂缘);左后从穿刺点消毒到接头之间的导管(按上面—下面—上面方式消毒)共三遍。
5、再次核对导管的刻度有无移位、脱出或进入体内,将体外导管妥善摆放,脱
手套。
6、待消毒剂自然干时,应无张力粘贴。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全部外导管。
7、在长条胶布上注明换药日期和时间。
8、预冲接头或肝素帽,取下原肝素帽、消毒、脉冲导管(应用20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接新正压接头或肝素帽,用肝素盐水封管(浓度为每毫升10u 肝素钠,封管液量应2倍于导管加辅助装置容积)。
9、撤去治疗巾,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告知病人下次维护时间,做好维护宣教。
10、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1、 洗手,取口罩,记录。
六、 注意事项
1、穿刺后的第一个24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如果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零角度去除透明贴膜,注意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
3、勿用酒精或安尔碘消毒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4、消毒导管时防止将导管拽出。
5、勿在消毒剂未干时贴透明贴膜,应无张力粘贴,以免损伤导管和皮肤。
6、体外导管应完全覆盖在透明贴膜下,以免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