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教师身上彰显的风范,让人感佩!|随笔

民小编说

这是一篇读者来稿,作者已经51岁了,她写的是她的教师父母。从她的叙述中,在看似家长里短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教师的教师形象和精神风范。时代变了,新时期教师的精神风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读着这些教育前辈的故事,不禁为他们纯朴的教育情怀而感动。

不管生活多么辛酸或者贫苦,他们都衣冠整洁,不失教师风范

我和做教师的丈夫到做教师的父母家里去探望他们。正是暑假中最闷热的时候,父母都穿着带半袖的上衣,父亲穿带领子的T恤,母亲在汗衫外又套了一件花色浅淡的薄凉外衣。两个老人家穿得严丝合缝的,来迎接我们。

我说:“天这么热,你们年纪大了,我们也不是外人,不用穿那么板正!”

父亲微笑着,不容质疑地回答:“习惯了!”

是的,习惯了。不管多么热的天气,除了父亲和母亲以外的任何人来家里玩,他们都穿戴整整齐齐,上衣不露肩背,低领子的衣服也是看不到锁骨;下身衣服必须过膝盖。出门从来不穿拖鞋或露脚趾头之类的鞋子,都是袜子盖到脚腕,脚上是干净的布鞋子或程亮的皮鞋。我51岁了,习惯了他们教师夫妻的严谨风范。风风雨雨50多年夫妻,我从记事起,不管生活多么辛酸或者贫穷,他们都衣冠整洁,不失教师风范。

网上搜索“教师风范”的内涵: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教师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定义精准,总结全面。我父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透视出老一辈教育者的师者风范。

别人家拿我父母吵架的事当“经典”

在上世纪70年代,能有一辆自行车相当于现在普通家庭有辆中低档宝马。因为父亲上班要赶10多公里路,所以姥姥、姨妈凑钱给爸爸买了一辆金鹿自行车。这是家里的大宝贝。家人视若掌上明珠。邻居经常有借我家自行车的,父亲总是笑嘻嘻借出去,姥姥不满意他,他的热心肠却依然不改。我家的自行车成为附近邻居、周围亲友的公用交通工具,最后姥姥也无可奈何由他去了。

父母吵架很经常,也很精彩。别人家拿我父母吵架的事当“经典”。例如:父亲要出门,母亲常常在他身后送一句话:“出门捎着垃圾呀!”父亲毫不客气地回一句:“你让我拿就拿着吧,还捎着垃圾!”父亲认为 “拿”有“用手提取”之义,“捎”有“顺便给带着”的意思,轻重含义有差异。这类“打嘴仗”是家常便饭,父亲不给母亲讲清楚这一字之差是出不了门的,母亲往往一笑了之,父亲立刻对母亲的“海涵”欣赏有加:“夫人总是那么聪慧,很快明白了!”

1978年5、6月份是中专考试、高中报名之际,父亲是班主任,自己兼着一切报名事务,还要带领学生参加考试。母亲是高龄产妇,预产期快到了,父亲只嘱咐母亲几句就带领学生考试去了。恰逢母亲难产,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才到了几十里外的县城第一医院顺利生下了弟弟。父亲从考场跑到医院中,母亲已经受完罪。父亲享受着母亲的埋怨,目光里都透露着对母亲的愧疚与感激。这一年,父亲的学生全部考上重点高中,以最优异的成绩报答了他。

只要说到学生,父亲就会滔滔不绝、目光炯炯,像个朝气蓬勃的青年

在当时的乡镇,父亲这个工作中的“拼命三郎”是出了名的。我们家就在学校里住。中考结束,暑假来临,每个学校里只有一个值班老师和几个学生了。但是只要父亲在的学校总是教室门大开,教室里有一批孜孜不倦的学生。他们一会在课堂上讨论不休,一会静悄悄地埋头写个不停;下课时,操场上打篮球的喝彩声不断。

这些学生都是主动要求在暑假上课的。父亲一个人能教语文和物理、数学、化学等科目,他还让好点的学生带着差一点的,大家讨论讲解,黑板板书前好多学生围着,他在一边旁听,时而指挥。他的名声响、人缘好,他的学生在镇上一茬接一茬,父子两代很多是他的学生。他的上一级学生在暑假中常常是下一级学生的老师,他的中考优秀生是他寒暑假班上的小老师。

父亲是一个圆点,他的学生是一个面,一个无限扩大的圆。

他是淄博市第一届优秀班主任,他是唯一一个全镇所有学校的所有老师都投满票的教师。他是乡镇有名的书法家,村里镇政府写标语等都要请他。他是当地著名的音乐家,自己谱曲写词弹琴指挥,他“吹拉弹唱“是行家里手。多少年后,很多当地出名的作家、书法家、音乐爱好者都记得他们的多才多艺的翟老师,他们的一丝不苟、严谨又风趣的翟老师!

他到了退休的最后一天还恋恋不舍那个乡镇中学——福山中学,他的办公室,他的教室。那里比他的家还让他留恋。他只要说起学生的名字就忘不了,不管过去多少年,他经常在家写每一届学生的名字,有一个记不清楚的名字他就睡不好觉,一定要打听清楚了,写出学生的名字方舒一口气。聊天的时候,只要是说学生和教育孩子的事,他就会滔滔不绝,目光炯炯,像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如果说的是教育之外的事儿,他就会寡言少语,像个沉稳的老人!

父亲的教育故事说不完,他的言谈举止、穿着为人等等。他这个教师身上,是不是就浓缩了教师的风范?!我觉得他是我们做老师的学习的榜样。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

文章来源 | 读者来稿精选

民小编说

这是一篇读者来稿,作者已经51岁了,她写的是她的教师父母。从她的叙述中,在看似家长里短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教师的教师形象和精神风范。时代变了,新时期教师的精神风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读着这些教育前辈的故事,不禁为他们纯朴的教育情怀而感动。

不管生活多么辛酸或者贫苦,他们都衣冠整洁,不失教师风范

我和做教师的丈夫到做教师的父母家里去探望他们。正是暑假中最闷热的时候,父母都穿着带半袖的上衣,父亲穿带领子的T恤,母亲在汗衫外又套了一件花色浅淡的薄凉外衣。两个老人家穿得严丝合缝的,来迎接我们。

我说:“天这么热,你们年纪大了,我们也不是外人,不用穿那么板正!”

父亲微笑着,不容质疑地回答:“习惯了!”

是的,习惯了。不管多么热的天气,除了父亲和母亲以外的任何人来家里玩,他们都穿戴整整齐齐,上衣不露肩背,低领子的衣服也是看不到锁骨;下身衣服必须过膝盖。出门从来不穿拖鞋或露脚趾头之类的鞋子,都是袜子盖到脚腕,脚上是干净的布鞋子或程亮的皮鞋。我51岁了,习惯了他们教师夫妻的严谨风范。风风雨雨50多年夫妻,我从记事起,不管生活多么辛酸或者贫穷,他们都衣冠整洁,不失教师风范。

网上搜索“教师风范”的内涵: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教师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定义精准,总结全面。我父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透视出老一辈教育者的师者风范。

别人家拿我父母吵架的事当“经典”

在上世纪70年代,能有一辆自行车相当于现在普通家庭有辆中低档宝马。因为父亲上班要赶10多公里路,所以姥姥、姨妈凑钱给爸爸买了一辆金鹿自行车。这是家里的大宝贝。家人视若掌上明珠。邻居经常有借我家自行车的,父亲总是笑嘻嘻借出去,姥姥不满意他,他的热心肠却依然不改。我家的自行车成为附近邻居、周围亲友的公用交通工具,最后姥姥也无可奈何由他去了。

父母吵架很经常,也很精彩。别人家拿我父母吵架的事当“经典”。例如:父亲要出门,母亲常常在他身后送一句话:“出门捎着垃圾呀!”父亲毫不客气地回一句:“你让我拿就拿着吧,还捎着垃圾!”父亲认为 “拿”有“用手提取”之义,“捎”有“顺便给带着”的意思,轻重含义有差异。这类“打嘴仗”是家常便饭,父亲不给母亲讲清楚这一字之差是出不了门的,母亲往往一笑了之,父亲立刻对母亲的“海涵”欣赏有加:“夫人总是那么聪慧,很快明白了!”

1978年5、6月份是中专考试、高中报名之际,父亲是班主任,自己兼着一切报名事务,还要带领学生参加考试。母亲是高龄产妇,预产期快到了,父亲只嘱咐母亲几句就带领学生考试去了。恰逢母亲难产,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才到了几十里外的县城第一医院顺利生下了弟弟。父亲从考场跑到医院中,母亲已经受完罪。父亲享受着母亲的埋怨,目光里都透露着对母亲的愧疚与感激。这一年,父亲的学生全部考上重点高中,以最优异的成绩报答了他。

只要说到学生,父亲就会滔滔不绝、目光炯炯,像个朝气蓬勃的青年

在当时的乡镇,父亲这个工作中的“拼命三郎”是出了名的。我们家就在学校里住。中考结束,暑假来临,每个学校里只有一个值班老师和几个学生了。但是只要父亲在的学校总是教室门大开,教室里有一批孜孜不倦的学生。他们一会在课堂上讨论不休,一会静悄悄地埋头写个不停;下课时,操场上打篮球的喝彩声不断。

这些学生都是主动要求在暑假上课的。父亲一个人能教语文和物理、数学、化学等科目,他还让好点的学生带着差一点的,大家讨论讲解,黑板板书前好多学生围着,他在一边旁听,时而指挥。他的名声响、人缘好,他的学生在镇上一茬接一茬,父子两代很多是他的学生。他的上一级学生在暑假中常常是下一级学生的老师,他的中考优秀生是他寒暑假班上的小老师。

父亲是一个圆点,他的学生是一个面,一个无限扩大的圆。

他是淄博市第一届优秀班主任,他是唯一一个全镇所有学校的所有老师都投满票的教师。他是乡镇有名的书法家,村里镇政府写标语等都要请他。他是当地著名的音乐家,自己谱曲写词弹琴指挥,他“吹拉弹唱“是行家里手。多少年后,很多当地出名的作家、书法家、音乐爱好者都记得他们的多才多艺的翟老师,他们的一丝不苟、严谨又风趣的翟老师!

他到了退休的最后一天还恋恋不舍那个乡镇中学——福山中学,他的办公室,他的教室。那里比他的家还让他留恋。他只要说起学生的名字就忘不了,不管过去多少年,他经常在家写每一届学生的名字,有一个记不清楚的名字他就睡不好觉,一定要打听清楚了,写出学生的名字方舒一口气。聊天的时候,只要是说学生和教育孩子的事,他就会滔滔不绝,目光炯炯,像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如果说的是教育之外的事儿,他就会寡言少语,像个沉稳的老人!

父亲的教育故事说不完,他的言谈举止、穿着为人等等。他这个教师身上,是不是就浓缩了教师的风范?!我觉得他是我们做老师的学习的榜样。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

文章来源 | 读者来稿精选


相关内容

  • 白鹅公开课第一次教案
  • <白鹅>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 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教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 文化素养 职业行为 自我修养 面对一个崭新的模块教学--<文化生活>,我们都 ...

  • 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感动
  • 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感动 文/袁永华 经历过无数次的感动,这一次格外温馨„„ 为了使班级更有凝聚力,我反复思索,寻找突破口,不经意被我触摸到一点门径,那就是赞扬. 上学期我班被评为学校"雷锋班",这学期开学,我就以此为契机,大力在班上宣扬雷锋精神. 一次课间餐,生活委员在教室外走廊 ...

  • 班主任师德演讲稿:平凡之中彰显英雄本色
  • 二十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二十年的辛勤耕耘. 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已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 ...

  • 校本培训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依据xx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 ...

  • 学习孟二冬事迹有感-平凡中的伟大[两篇]
  • 今年的4月22日,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在这一天,一位很普通的教师离开了我们,而就是这一位淡泊名利的学者,朴实无华的师者,意志顽强的病者,却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念和思考.人们怀念他,赞美他.胡锦涛总书记在6月9日满怀感激地给孟教授的女儿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充满感情地感谢这位教师,高度地赞扬这位教师,他并 ...

  • [做一个好教师]读书随笔
  • <做一个好教师>读书随笔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首要财富,是教育强校的重要保障,是顺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着引导社会文明不断前进的使命,是学校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教师对学生的 ...

  • 兰姆文学批评思想探究
  • 作者简介:魏英杰(1991-),女,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 1775年,著名的浪漫主义散文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诞生于英国 ...

  • [雅韵]不失尊严的街头乞讨(随笔)
  • 一提起乞丐,在人们的意念中,便会即刻显现出一幅蜷缩在城市的旮旯里.屋檐下,蓬头垢面.衣衫褛烂.形象猥琐,低首弓腰.奴颜卑微的形象,似乎人的尊严都已卑微到尘埃里了.可是,你听说过乞丐也有尊严吗? 这句话咋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乞丐似乎就是以乞讨为生,浪迹天涯的代名词,他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也许,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