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①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

②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②放大的蟋蟀图片。

③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第一课时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范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重、选择(z )、洞穴(xu )、隧(su )道、挖掘(ju )、倾q ng)斜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

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人物,理解主题。

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想象展开

1、师:同学们,首先老师要进行一项调查,你们喜欢童话作家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

2、师:谁来谈一谈喜欢童话作家的原因?(学生回答)

3、给学生机会,让其充分阐述。

4、师: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童话作家,老师就让你们尝试一下当童话作家的感觉,一份想象快餐送给你们,(多媒体出示)面对这幅卡通图画,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构思一个美丽的故事吧!

5、发挥学生想像能力,只要说得得当就给以肯定。

6、师:你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才会想象出这么动人的童话故事,你比故事中的小孩更出色!

7、指名另一名同学来编故事。

8、师:思路清晰,构思独特,你已具备童话作家的基本素质,如果有一天你成为童话作家,老师一定不会意外!

二、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让老师折服,那就让我们带着这非凡的想象力再次走进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吧!(媒体出示课题及作者)(板书课题:6 巨人的花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成功的收获了字词,了解了故事内容,那么在本节课你会不会满载而归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你不理解的内容,并记录在纸上。(媒体出示“认真读书吧,你会从书中发现很多的奥秒!”)开始!

2、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将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3、教师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讨。

4、师: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善于思索,把你们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更精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此时不必回答)

5、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很深入,很有研究价值,老师将你们的问题归纳一下,共有这几方面:

(多媒体展示:

1、为什么巨人不愿与大家共享花园的美?

2、为什么春天要离开巨人的花园?

3、为什么后来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

4、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下面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把课文大声的朗读一遍,开始!

7、我们一起来思考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巨人不愿与大家共享花园的美?(孩子在花园里乱蹦乱跳,会踩坏绿茵,会折断花枝,会破坏花园的美,他就不能欣赏花园的美了;我自己的花园凭什么让你们玩耍„„)

巨人想得如此自私,怪不得他这样粗暴地把孩子们赶跑了,你能读出他的冷酷无情吗?(媒体出示)(学生读“这是我的花园,我不准任何人在里面玩!”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他的自私导致了什么后果呢?(师板书:自私时风狂雪飞)

8、那为什么春天要离开巨人的花园?(师适当引导:是巨人剥夺了孩子们的欢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

9、巨人知道自己的任性和冷酷导致的不幸后果了吗?(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是呀,他经孩子的提醒终于醒悟了,他明白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10、醒悟后的巨人不再冷酷、任性,我们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把围墙推倒,把禁止孩子们到花园里来玩的牌子也摘了。把花园给了孩子们)所以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师板书:无私时花开遍地)

三、品读感悟

我们一起把最后一自然段齐读一遍!(生齐读)巨人现在高兴吗?(高兴)他的幸福来源于什么?(宽容、善良,愿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东西。)(师板书:与人共享快乐)这也是这个童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是呀,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想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还送给大家两句话,我们一起来看看!(媒体出示,生读)

四、心灵感悟

爱使花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

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爱的奉献》吧!

(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五、拓展延伸

推荐:我们从童话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宝物,王尔德写的很多童话与《巨人的花园》一起编印成一本书,书名就叫《巨人的花园》,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读一读,也可以互相推荐好的童话故事,希望大家会获得更多。

六、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新词

板书设计:

自私时 风狂雪飞

巨人的花园 与人共享快乐

无私时 花开遍地

《去年的树》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本人觉得:运用本文来进行诚信教育不是最好。面对越来越现实、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进行诚信教育最好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所以,本人想轻讲本文教材,重在诚信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四、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课文情感:

(1)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

(2)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

6、朗读指导: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7、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时 一、教时目标: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形式:开一个故事介绍会。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相互评议。 3、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然后集体评议。

《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

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猫》教学设计之二来源:网络 2009-09-19 13:38:17

[标签:四年级 教案 语文]奥数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

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

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颐和园》教学案例

摘要: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颐和园》是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结合单元训练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训练点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导语: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

课文。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在导入这一环节里,我借助图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富有诗意的导语、具有感召力的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看了图片说:“我真想现在就到颐和园去游览一番!”)

二、初读感知,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默读课文:

作者按游览顺序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过渡:让作者做我们的导游,带我们去细细玩赏。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整体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另外,让作者做导游,使学生更快地和作者、文本、融为一体,进入课文美好的情景。)

三、精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1、感受长廊的特点:

过渡:

作者先带我们来到了有名的长廊。长廊为什么这么有名呢?

(出示图片)

⑴ 指名读文(第二段):

颐和园的长廊给你留下了是怎样的印象?

⑵ 学生交流感受并板书: 长、美

⑶ 体会长廊的长:

① 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

② 齐读感受后交流:

你是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出来的?

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

③ 出示两个句子,指导朗读。

(通过朗读深化感受)

④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

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⑷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老师引读:

长廊真长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

⑸ 感受长廊的美:

① 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长廊的美?

指名。

② 学生交流,重点理解:

五彩的画:

出示这些画,谁来说说这些画怎么样?有的„„有的„„有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③ 欣赏长廊的录像资料,一生扮解说员,介绍长廊的相关知识。学生观后交流谈感受。

(借助像象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和作者及课文融为一体,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解说员的介绍,使学生对长廊的相关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

小结: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④ 你还可以从有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廊的美呢?学生交流: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鲜花常开)

“置身于这花的海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风景宜人)

⑤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长廊的美!引读:

课件出示:

长廊真美呀!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使人神清气爽。

⑥ 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读。

⑦ 指导感情朗读:

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呀!请大家带着对长廊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第二段!

⑧ 小结: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的海洋,难怪这里这么有名。

2、感受万寿山的美景:

过渡:

走完长廊,作者又带我们来到什么地方?

(万寿山脚下)

⑴ 指名读第三段:

这一段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哪两种神奇的建筑?

板书:

佛香阁、排运殿

⑵ 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什么特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佛香阁:

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闪闪发光。

相机点播:

抓住造型特点,突出其高大和美丽。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辉煌。

相机点播:

通过占地面积大、华丽突出其雄伟壮丽。

⑶ 放录像体会排云殿的宏大规模和雄伟壮丽。

⑷ 师激情总结:

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颐和园的象征,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

⑸ 感情朗读,升华感情。

⑹ 登上万寿山,我们又看到哪些美景?

① 自由读文,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

“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划出表示颜色的词。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② 你觉得作者那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交流说理由。

(大半、隐隐约约等)

③ 重点品读赏析:

A、出示句子: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B、读句子:

相互交流谈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的。

学生交流体会:

这句对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做了生动的描述。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

C、四人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D、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a、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 b、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湖绿得像一块碧玉。我们都知道,镜子和碧玉的表面都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c、昆明湖的面积很大,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又深(网上查阅的资料),作者又是从远处观赏昆明湖,所以用“滑”字更能体现昆明湖的静态之美。

E、感情朗读,感受远处昆明湖梦幻般的仙境。

3、感受昆明湖(近处)的美景:

⑴ 自由读第5自然段:在昆明湖我们欣赏了哪些美景?

⑵ 学生交流:

长长的提岸、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⑶ 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一处美景?

出示十七孔桥图片。

① 出示句子: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 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感情朗读,谈感受,体会十七孔桥“三多”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古代雕刻技艺的高超,增强民族自豪感。)

⑷ 远处的昆明湖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近处的昆明湖又是如此的迷人,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给大家介绍昆明湖呢?

⑸ 导游员介绍昆明湖。

(精读感悟,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并进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读,使他们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读中,在图片、录像的运用中,在“解说员”、“小导游”的引领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感情。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了颐和园和祖国语言的美,也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其实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到颐和园尽情游览,细细玩赏。

五、语言积累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1、激趣:

颐和园的景色这么美,作者的文章又写得这么好,如果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该多好呀!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赶快行动吧!

2、展示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积累过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语文积累中的语言积累为例,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本课教学正是在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赏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六、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

2、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颐和园中最有特色的一两处风景。 3、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业内容,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业的质量一般都是比较高的。)

【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

佛香阁 排云殿

颐和园 万寿山:

(美、大) 昆明湖(远):静、绿

昆明湖(近):十七孔桥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本课采用“创设情景、精读感悟、感情朗读、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朗读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通过引导学生精读感悟,进一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使他们能够透过语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①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

②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②放大的蟋蟀图片。

③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第一课时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范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重、选择(z )、洞穴(xu )、隧(su )道、挖掘(ju )、倾q ng)斜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

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人物,理解主题。

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想象展开

1、师:同学们,首先老师要进行一项调查,你们喜欢童话作家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

2、师:谁来谈一谈喜欢童话作家的原因?(学生回答)

3、给学生机会,让其充分阐述。

4、师: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童话作家,老师就让你们尝试一下当童话作家的感觉,一份想象快餐送给你们,(多媒体出示)面对这幅卡通图画,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构思一个美丽的故事吧!

5、发挥学生想像能力,只要说得得当就给以肯定。

6、师:你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才会想象出这么动人的童话故事,你比故事中的小孩更出色!

7、指名另一名同学来编故事。

8、师:思路清晰,构思独特,你已具备童话作家的基本素质,如果有一天你成为童话作家,老师一定不会意外!

二、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让老师折服,那就让我们带着这非凡的想象力再次走进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吧!(媒体出示课题及作者)(板书课题:6 巨人的花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成功的收获了字词,了解了故事内容,那么在本节课你会不会满载而归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你不理解的内容,并记录在纸上。(媒体出示“认真读书吧,你会从书中发现很多的奥秒!”)开始!

2、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将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3、教师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讨。

4、师: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善于思索,把你们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更精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此时不必回答)

5、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很深入,很有研究价值,老师将你们的问题归纳一下,共有这几方面:

(多媒体展示:

1、为什么巨人不愿与大家共享花园的美?

2、为什么春天要离开巨人的花园?

3、为什么后来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

4、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下面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把课文大声的朗读一遍,开始!

7、我们一起来思考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巨人不愿与大家共享花园的美?(孩子在花园里乱蹦乱跳,会踩坏绿茵,会折断花枝,会破坏花园的美,他就不能欣赏花园的美了;我自己的花园凭什么让你们玩耍„„)

巨人想得如此自私,怪不得他这样粗暴地把孩子们赶跑了,你能读出他的冷酷无情吗?(媒体出示)(学生读“这是我的花园,我不准任何人在里面玩!”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他的自私导致了什么后果呢?(师板书:自私时风狂雪飞)

8、那为什么春天要离开巨人的花园?(师适当引导:是巨人剥夺了孩子们的欢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

9、巨人知道自己的任性和冷酷导致的不幸后果了吗?(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是呀,他经孩子的提醒终于醒悟了,他明白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10、醒悟后的巨人不再冷酷、任性,我们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把围墙推倒,把禁止孩子们到花园里来玩的牌子也摘了。把花园给了孩子们)所以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师板书:无私时花开遍地)

三、品读感悟

我们一起把最后一自然段齐读一遍!(生齐读)巨人现在高兴吗?(高兴)他的幸福来源于什么?(宽容、善良,愿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东西。)(师板书:与人共享快乐)这也是这个童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是呀,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想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还送给大家两句话,我们一起来看看!(媒体出示,生读)

四、心灵感悟

爱使花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

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爱的奉献》吧!

(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五、拓展延伸

推荐:我们从童话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宝物,王尔德写的很多童话与《巨人的花园》一起编印成一本书,书名就叫《巨人的花园》,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读一读,也可以互相推荐好的童话故事,希望大家会获得更多。

六、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新词

板书设计:

自私时 风狂雪飞

巨人的花园 与人共享快乐

无私时 花开遍地

《去年的树》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本人觉得:运用本文来进行诚信教育不是最好。面对越来越现实、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进行诚信教育最好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所以,本人想轻讲本文教材,重在诚信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四、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课文情感:

(1)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

(2)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

6、朗读指导: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7、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时 一、教时目标: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形式:开一个故事介绍会。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相互评议。 3、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然后集体评议。

《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

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猫》教学设计之二来源:网络 2009-09-19 13:38:17

[标签:四年级 教案 语文]奥数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

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

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颐和园》教学案例

摘要: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颐和园》是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结合单元训练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训练点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导语: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

课文。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在导入这一环节里,我借助图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富有诗意的导语、具有感召力的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看了图片说:“我真想现在就到颐和园去游览一番!”)

二、初读感知,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默读课文:

作者按游览顺序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过渡:让作者做我们的导游,带我们去细细玩赏。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整体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另外,让作者做导游,使学生更快地和作者、文本、融为一体,进入课文美好的情景。)

三、精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1、感受长廊的特点:

过渡:

作者先带我们来到了有名的长廊。长廊为什么这么有名呢?

(出示图片)

⑴ 指名读文(第二段):

颐和园的长廊给你留下了是怎样的印象?

⑵ 学生交流感受并板书: 长、美

⑶ 体会长廊的长:

① 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

② 齐读感受后交流:

你是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出来的?

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

③ 出示两个句子,指导朗读。

(通过朗读深化感受)

④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

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⑷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老师引读:

长廊真长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

⑸ 感受长廊的美:

① 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长廊的美?

指名。

② 学生交流,重点理解:

五彩的画:

出示这些画,谁来说说这些画怎么样?有的„„有的„„有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③ 欣赏长廊的录像资料,一生扮解说员,介绍长廊的相关知识。学生观后交流谈感受。

(借助像象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和作者及课文融为一体,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解说员的介绍,使学生对长廊的相关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

小结: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④ 你还可以从有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廊的美呢?学生交流: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鲜花常开)

“置身于这花的海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风景宜人)

⑤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长廊的美!引读:

课件出示:

长廊真美呀!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使人神清气爽。

⑥ 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读。

⑦ 指导感情朗读:

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呀!请大家带着对长廊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第二段!

⑧ 小结: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的海洋,难怪这里这么有名。

2、感受万寿山的美景:

过渡:

走完长廊,作者又带我们来到什么地方?

(万寿山脚下)

⑴ 指名读第三段:

这一段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哪两种神奇的建筑?

板书:

佛香阁、排运殿

⑵ 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什么特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佛香阁:

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闪闪发光。

相机点播:

抓住造型特点,突出其高大和美丽。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辉煌。

相机点播:

通过占地面积大、华丽突出其雄伟壮丽。

⑶ 放录像体会排云殿的宏大规模和雄伟壮丽。

⑷ 师激情总结:

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颐和园的象征,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

⑸ 感情朗读,升华感情。

⑹ 登上万寿山,我们又看到哪些美景?

① 自由读文,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

“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划出表示颜色的词。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② 你觉得作者那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交流说理由。

(大半、隐隐约约等)

③ 重点品读赏析:

A、出示句子: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B、读句子:

相互交流谈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的。

学生交流体会:

这句对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做了生动的描述。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

C、四人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D、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a、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 b、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湖绿得像一块碧玉。我们都知道,镜子和碧玉的表面都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c、昆明湖的面积很大,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又深(网上查阅的资料),作者又是从远处观赏昆明湖,所以用“滑”字更能体现昆明湖的静态之美。

E、感情朗读,感受远处昆明湖梦幻般的仙境。

3、感受昆明湖(近处)的美景:

⑴ 自由读第5自然段:在昆明湖我们欣赏了哪些美景?

⑵ 学生交流:

长长的提岸、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⑶ 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一处美景?

出示十七孔桥图片。

① 出示句子: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 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感情朗读,谈感受,体会十七孔桥“三多”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古代雕刻技艺的高超,增强民族自豪感。)

⑷ 远处的昆明湖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近处的昆明湖又是如此的迷人,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给大家介绍昆明湖呢?

⑸ 导游员介绍昆明湖。

(精读感悟,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并进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读,使他们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读中,在图片、录像的运用中,在“解说员”、“小导游”的引领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感情。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了颐和园和祖国语言的美,也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其实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到颐和园尽情游览,细细玩赏。

五、语言积累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1、激趣:

颐和园的景色这么美,作者的文章又写得这么好,如果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该多好呀!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赶快行动吧!

2、展示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积累过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语文积累中的语言积累为例,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本课教学正是在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赏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六、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

2、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颐和园中最有特色的一两处风景。 3、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业内容,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业的质量一般都是比较高的。)

【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

佛香阁 排云殿

颐和园 万寿山:

(美、大) 昆明湖(远):静、绿

昆明湖(近):十七孔桥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本课采用“创设情景、精读感悟、感情朗读、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朗读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通过引导学生精读感悟,进一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使他们能够透过语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关内容

  • 7.蟋蟀的住宅教共2课时
  • 7 蟋蟀的住宅 中心备课人 罗桂丽 时间9月17日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的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的才能.作者在文中大量的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蟋蟀的住宅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 ...

  • 7.蟋蟀的住宅教案
  • 7.蟋蟀的住宅 东营区实验学校 孙云香 设计理念: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 ...

  • 蟋蟀的住宅_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 ...

  •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 <蟋蟀的宅>说课稿 大安小学 杨爱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大安小学的杨爱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精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课前准备:说课时划分:说 ...

  • 7.[蟋蟀的住宅]导学案
  • < 年级: 四年级 蟋蟀的住宅 语文 >导学案 编号: 06 学科: 本周习惯: 认真倾听 课型:精读 审核人: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蟋蟀的住宅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挖掘.骤雨. 宽敞等词语&qu ...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2
  •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 ...

  •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
  • 师:同学们请听-- (放蟋蟀叫声) 师:知道这是什么的叫声? 生:蟋蟀的叫声. 师:对吗? 生:对. 板书:蟋蟀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蟋蟀. 生:蟋蟀又叫蛐蛐-- 出示:蟋蟀图 师:你这些资料是从哪来的. 生:查来的. 师:书籍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蟋蟀-- 师:网络是学习的好地方, ...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蟋蟀的住宅
  • 第七课 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 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

  • 蟋蟀的住宅 公开课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另有PPT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想) 2. 我们先来听听这位朋友的歌声. 3. 播放蟋蟀的叫声. 4. 你知道这位新朋友是谁吗?(蟋蟀) 5. 拿出蟋蟀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6. 没错,老师今天要介绍给你们的朋友正是蟋 ...

  •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