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和实践

第11卷 第1期

2004年1月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JOURNAL OF HUNAN BUSIN ESS COLL EGE

vo1111 No 11

Jan 12004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和实践

李 伟 刘 丹

1

(11长沙理工大学 建筑系, 湖南长沙 410076; 21湖南工业贸易学校,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晚清重臣左宗棠在经略西北期间, 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建设西北的思想。他在因地制宜兴修水利, 植树造林, 农牧并举,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 推广近代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他的许多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左宗棠; 西北开发;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K827; F09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04) 01-0066-03

  晚清时期, 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勾结沙俄入侵新疆, 我国西部面临严峻的边疆危机。左宗棠从1868年始受命于危难之际, 先后任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之职, 西征保卫西北边疆。至1876年收复乌鲁木齐, 1877年收复天山南北, 阿古柏兵败自杀, 清政府基本控制了西北地区的局势。期间, 左宗棠一面挥军征讨叛乱, 保卫边疆的主权与安定; 另一方面抚辑流亡, 恢复生产。尤其是在平定内外动乱之后, 左宗棠全面整顿社会秩序, 千方百计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对落后的饱受战乱的西部边疆经济进行大力的改造和革新, 也为建设和发展地方民族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开发西部经济的许多具体思想和实践经验仍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积极的启示。

  一、“治西北宜先水利”, 以水利建设为西北开

发的基础

  西北各省地处内陆, 气候十分干燥少雨, 干旱是西北人们生存和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 而当地的农业主要依靠水利灌溉系统, 引用高山雪水浇灌。根据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

  二、因地制宜, 农牧并举, 从根本上改变西北①

左宗棠指出“西北素缺雨泽, 荫溉和稼蔬专赖渠。”若“西

的贫困状况②

北水利不修, 农功阙略, 关陇同病, 陇又甚焉, ”“保民之

道, 必以养民为先, 六府之修, 以水利为急”。他提出“治  左宗棠根据西北连年战乱, 满目创痍的实情, 因地制

西北者, 宜先水利”的总方针, 强调“水利为屯政要务”, 宜, 以农业为中心, 农牧并举, 全面恢复与筹划农林牧业建他对陕西华州知州说:“水利可以养民, 先务之急, 以次为设, 因地制宜有计划、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可利用资源, 是左

最。”宗棠治理开发西部经济的根本举措。在吸取前人西北屯田的

左宗棠对于如何加快西北水利建设, 提出了许多独到见教训, 左宗棠提倡军屯、民屯并举, 尤其提倡大力发展民解, 并取得较大的成绩。首先, 在从兴修水利的人力使用屯, 同时对军屯实行“照粮给价”, 使勇丁有利可图, 充分上, 他认为地方兴办水利应实行以工代赈, 强调“地方官募调动生产积极性。结果人民争相归附, 百姓安定而士兵也民兴修者, 亦议给共食, 诚以民困甫苏, 未可责以力役“乐事赴功, 争先恐后”, 尤在实行兵屯、民屯并举, 不允许

也”。要求组织农民修水利不可与国家在编的军队一样对官吏、兵勇欺辱百姓, 乃出现了兵民融洽共建西北的壮观景待, 应当酌给报酬, 这实际是一种以工代赈的措施, 将国家象。这与过去那种只顾取民兵粮, 弄得“民不能堪, 弃耕避救济和调动农民修水利的积极性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极大匿”的情况截然两样。

地推动了西北的水利建设。其二、在兴修水利的具体的方向

上, 他主张“修浚沟洫, 宜分次第”。即主张先修干渠, 后修支渠; 集中力量修干渠, 各地组织力量修支渠; 其三、从恤民角度出发, 主张兴修干渠应以驻军为主力, 必要时也可兼顾民工。“皆各防营将领督饬防营兵勇轮替工作, 其兼

用民力者, 给以雇值”。其四, 从技术上讲, 主张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兴修水利中的作用。例如在治理径源工程时, 左宗棠看到“径源之悍激性成, 自高趋下, 宜非人力所能施”, 便委托胡光墉从德国购买一套开河机器并雇佣了几名德国技师。后来虽因种种原因未果, 但用机器治理水利仍然是一项创举。

在左宗棠大力兴修水利的举措下, 至19世纪末, 西北出现了兴修水利的热潮。据《新疆图志・沟渠志》统计, 到清朝末年, 仅新疆就共修建或疏浚干渠944条, 支渠2330条。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 增强了西北人民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 有些重要沟渠至今仍在发挥着效益。

Ξ〔收稿日期〕2003-11-08

) , 男, 湖南祁东人,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系讲师; 刘 ) , 女, 湖南益阳人, 湖南工业贸易学〔作者简介〕李 伟(1972—丹(1974—

校讲师。

67

西北地广人稀, 农业耕作粗放并且品种单一, 缺乏多种经营, 尤其缺少经济作物, 左宗棠认为这也是当地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只有改变西北大部分地区的粗放经营, 提倡精耕细作, 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增加收入。他极力提倡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特别是强调种棉织布, 栽桑养蚕, 以收棉桑之利。认“棉利大兴, 不仅民困可解, 且能

代罂粟之利”, 根本改变当地农民以沃土种罂粟以谋利之弊。他曾指示部下从浙江募雇师匠到新疆教习种葚、接枝、压条、浴蚕、煮茧、缫丝、织造等技术, 极大地推动了新疆地区的撒桑蚕业的发展。他针对西北地域辽阔, 宜耕宜牧, 提出在有些地区“拟先以畜牧导民, 而令其渐谋耕获”, 或搞农牧兼营的主张。又饬令用军饷“购买种羊, 发交兵民以

收畜牧之利”。

左宗棠的这种因地制宜, 农牧并举的实边思想和实践, 使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西北地区的经济迅速恢复并有所发展, 使各地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丝织棉纺业以及畜牧业也有了发展。

  三、以兴教劝学为急需,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

宗棠应各地州县禀请, 创设崇文书局、关中书院、迪化书局

等出版机构。刊发的书籍, 有关于幼童的, 也有关于成人的, 还有关于田垦农业的, 包括大量的有关治国安民、道德教育、文化普及与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书籍。左宗棠是想借此振兴西北的文化教育, 推广理学思想, 特别是向各少数民族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与生产技术。

陕甘分闱, 拓展士路。为方便甘肃世子, 左宗棠在兰州创建了一所贡院“至公堂”, 并打破了甘肃虽自1663年从陕西划出自成一省, 但200多年来乡试依旧和陕西合并举行, 给广大贫困的应试举子带来很大的不便的局面。同时经他多次奏请, 每科乡试甘肃可产生40名举人, 还可另加录满族士子3名, 极大鼓舞了甘肃士子的发奋求学的积极性。为了保证回民士子每两科至少有1人中试, 左宗棠奏请清廷批准, 甘肃乡试, 一科汉回合试, 又一科则另用“良”字编号, 专取回族士子1名, 这样, 也使回民世子看到了前途与希望, 从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虽然左宗棠传播的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儒家学说和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 但他如此热忱地振兴西北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开发西北民智的做法, 对西北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为边远落后的西北走向近代化开启了艰难和宝贵的第一步。

区教育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 少数民族杂处, 各地语言、文字、

  四、“因民所利而利”, 发展民族工业和边境

习俗差异较大, 中原汉族的相对先进文化没得到广泛传播,

贸易读书识字的人很少, 文化落后, 人才缺乏, 再加上当时的社

会动荡不安, 使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处于极其凋敝落后的境  热心于近代民族工业, 采用新兴的生产技术发展地区经地。左宗棠作为早期洋务派的大员, 一直比较重视人才的培济, 发展边境贸易, 使“民利仍还之民”, 是左宗棠开发西养, 并视为国家由贫弱而富强的根本。他到西北后, 尤感当部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也是左宗棠振兴西北经济的指导思地文化落后, 人才缺乏, 严重影响着经济建设。他认为要改想。在洋务派官僚中, 左宗棠对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商业和

ϖλ

变这种状况, 以求西北的发展, 非以“兴教劝学为急”, 商办企业是非常热心和开明的。早在他任闽浙总督时, 就开培养以文章经济取重当世的人才不可。左宗棠到西北上任伊办了我国近代第一座军用造船厂———福州船政局, 他了解西始, 就以兴教劝学为急需,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振兴措方科技进步的威力, 体验过使用先进技术的甜头。他在西北施, 力图改变西北教育落后的状况。创办了兰州机器局、兰州织昵句等近代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

广开义学, 增设书院, 刊发书籍, 普及教育, 推广汉族最初主要用于军事, 到后来战士基本结束后, 立即将其转向先进文化。左宗棠在同治八年(1869) 驻节泾州时, 就已非民用生产, 这些企业开启西北地区近代化的第一步。在探查常注意少数民族的文化普及教育, 要求地方官员刊发《四和开采生铁、煤炭、砂金等矿产资源方面, 左宗棠始终提出

ω

书》、《五经》等书籍, 兴办义学。在兰州, 他率先创办了正“与民争利, 不若教民兴利之为得”, λ使“民利仍还之民”德、序贤等4所义学, 其中2所专收回民子弟。对于回民, 的主张, 始终坚持“听民开采”, 由商民自主的方针, “因民左宗棠主张用中国文教, 使之潜移默化。还设有专招回民子所利而利”, 以避免贪官污吏从中盘剥。他提出:“官办开其弟的书院和义学。在新疆收复后, 他还饬令各局员防营多设先, 而商办承其后”的方针, 逐步实现企业由官办到民办的义塾, 刊发书籍, 教回民识字, 并用楷字仿格, 教他们写过渡。后来他又提出倡导企业商办的主张, 特别强调商办企字。当时共成立义学57处, 以重资延教习教习, 且回族儿业的独立性, 企业应由投资者自己管理, 政府“只收岁课”, 童免费入学, 提供书籍笔墨, 十分优待。左宗棠对文武官吏这些主张无疑有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结和士民的求学问题也很重视, 倡导修复和兴办了一些书院, 构的变化。仅从同治八年(1869) 至光绪六年(1880) 在甘肃新修、重左宗棠主张疏通商品流通, 加强边境贸易为富民之路。建、修复的书院就有30余所。他还多次拨膏火费, 田亩给他认为“耕牧之外, 利擅商贾”, 政府的责任则在于疏导, 书院, 对学生也采取奖优罚劣的办法促进学习。同治九年使之畅通无阻。“求民利先求不扰”, 不扰即可得利, 如再能

ξλ

(1870) , 左宗棠关心当时的甘肃最高学府———兰山书院的生“去其中饱, 则弊除而利自己”。据此, 左宗棠对贸易、惠存与发展, 在百忙中叮嘱甘肃布政使代筹书院师生的日常生工、恤商等也十分重视, 对于他们给政策, 给资金倾斜, 改活费。在收复新疆时, 左宗棠驻扎在肃州指挥大军西征, 他革不合理的税收、厘金制度, 排除阻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阻还常抽暇到肃州的酒泉书院和师生讨论学问, 并捐助膏火。力。同时还多次派人与俄国交涉, 试图开辟西路通商, 发展

左宗棠对西北文教事业作得最突出的是刊发书籍。由于西北陆路的外贸业。他对从西北陆路与外国贸易的前景进行西北地域偏远, 书源很少, 再加上战乱, 书源趋于枯竭。左分析, 认为贸易的直接对象是俄国, 如与其互市, “行销既

68

广可以土物易金银, 于百姓生计无损而有意”。俄国以“互市为利者, 在销中国之货”, 对中国将是非常有利的。

南引种桑树,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 十分重视对树木的保

护, 严禁官吏、士兵和百姓毁坏林木。并以身作则, 带头植桑, 树立榜样, 以鼓励兵民植树, 被世人称为“开辟奇谈,

古今美利”。

左宗棠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近代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开发和建设西北, 因地制宜地兴修水利, 植树造林, 农牧并举,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 推广近代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思想和实践活动都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历史责任感, 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写下了壮丽的一页。虽然他的许多举措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阶级立场的局限, 他的许多措施也人亡政息, 未竞全功。但左宗棠开发大西北的思想和具体实践, 建设边疆的宏图壮举, 对我国西部的近代化历程产生过巨大影响, 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其中的许多经验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注 释〕

①②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21)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8. ③左宗棠全集・书牍(卷26)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9. ④见左宗棠全集・批札(卷7第16册)

1996. 14375.

[M ].长沙:岳麓书社,

五、注重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这句诗的前二句是人们思咏左宗棠的豪情气概, 后两句是讴歌湖湘子弟改造王之涣笔下“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西北恶劣环境的丰功伟绩。左宗棠经营西北期间, 虽然没有自觉地、明确地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设想和计划, 但他大力推行植树造林, 引种桑棉, 保护道路, 美化市镇, 改善生态环境等举措, 在实际上不自觉地起到了保护和改善西北生态环境的作用, 使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免遭进一步的破坏, 从而有利于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指挥军民栽种行道树是左宗棠绿化西部的主要政绩, 也是治理西北环境的第一步出于军事上的需要, 他主持修建了一条从潼关开始直达新疆哈密、乌鲁木齐长达三四千里的官道。为了巩固路基, “限戎马之足”和供给夏时行旅荫蔽, 他命令西征将士在官道两旁植树一、二行甚至四、五行。左宗棠不但让西征大军植树, 还鼓励地方官民大力协助植树, 并根据西北各省的自然条件, 主张多种适宜性强的杨、柳、榆等三种树。通过西征将士和广大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 左宗棠在西北种植行道树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据记载, 从陕西长武境起到甘肃会宁县东门这长达六百里的道路间, 历年所种活的树木, 就有二十六万多株。“湘军所植道柳, 除戈壁

ψλ

外, 皆连绵不断, 枝拂六霄, 绿荫行人”。植树对于保护西北的生态环境, 防风治沙, 保护道路, 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 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极大地改善了西北人民的生存环境。经左宗棠整治后, 原来大漠冷落, 千里平沙的大西北

ζλ

出现了“浓荫蔽日, 崔帷连云”生机勃发的景象。人们称西征大军所植之树为“左公柳”, 并在左宗棠墓前的碑文上刻道“秦川陇道, 塞柳长青”, 以思“左公柳”的勋业。

此外, 左宗棠还非常重视城镇的绿化。在西北期间, 他每到防营检查时, 都鼓励部下在驻营的路旁、河边、屋场角等处种树栽花, 尤其注重在驻节的城镇周围种树。他还从江

⑤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19)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42. ⑥⑧见左宗棠全集・奏稿(卷56第10册)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8801~8802.

⑦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21第15册)

1996. 12683.

[M ].长沙:岳麓书社,

⑨见左宗棠全集・奏稿(卷53)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8. υλ 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18)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8. λϖ 见左宗棠全集・奏稿(卷44)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13. ωλ 见左宗棠全集・批札(卷7)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10. ξλ 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18)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50. ψλ 引自石 秦. 左宗棠经营西北农业问题述评[J].社会科学,

1984, (4) :

ζλ 引自左景伊. 左宗棠传[M ].长春:长春人民出版社, 1994. {λ 见左宗棠全集・书信[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595.

(责任编辑:魏启德)

(上接第60页) 激发旅游发展动力, 促进旅游产业化、集团化和规模化。整合机制是凤凰旅游开发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政府

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推动机制创新和结构创新, 形成灵活多样的市场投资机制, 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

型旅游企业集团, 建立景区、旅行社、宾馆、购物、娱乐、交通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实体, 组成旅游业各要素、各环节、各相关地区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的旅游联合体, 发展旅游综合产业, 增强内部凝聚力、对外开拓力和旅游业活力。

31实施科技创新, 坚持品牌营销。创新是凤凰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加快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旅游设施创新、旅游服务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和旅游管理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要全面研究、开发、利用高科技的保护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生态性材料、环境代价少的可替代性材料, 更好地修复、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 充分展示凤凰旅游资源的原初性、唯一性、完好性和不可替代性。运用高科技的电、光、声设备, 创新“包装”沱江沿岸及古城夜景表现形式, 强化旅游产品个性和表现力, 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运用高科技手段促进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创新, 强化智能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要注重旅游地总体形象和旅游地产品形象的塑造, 打造精品, 突出“亮点”, 通过独特的旅游形象和著名的旅游品牌, 增强亲和力、震撼力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魏启德)

第11卷 第1期

2004年1月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JOURNAL OF HUNAN BUSIN ESS COLL EGE

vo1111 No 11

Jan 12004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和实践

李 伟 刘 丹

1

(11长沙理工大学 建筑系, 湖南长沙 410076; 21湖南工业贸易学校,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晚清重臣左宗棠在经略西北期间, 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建设西北的思想。他在因地制宜兴修水利, 植树造林, 农牧并举,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 推广近代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他的许多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左宗棠; 西北开发;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K827; F09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04) 01-0066-03

  晚清时期, 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勾结沙俄入侵新疆, 我国西部面临严峻的边疆危机。左宗棠从1868年始受命于危难之际, 先后任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之职, 西征保卫西北边疆。至1876年收复乌鲁木齐, 1877年收复天山南北, 阿古柏兵败自杀, 清政府基本控制了西北地区的局势。期间, 左宗棠一面挥军征讨叛乱, 保卫边疆的主权与安定; 另一方面抚辑流亡, 恢复生产。尤其是在平定内外动乱之后, 左宗棠全面整顿社会秩序, 千方百计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对落后的饱受战乱的西部边疆经济进行大力的改造和革新, 也为建设和发展地方民族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开发西部经济的许多具体思想和实践经验仍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积极的启示。

  一、“治西北宜先水利”, 以水利建设为西北开

发的基础

  西北各省地处内陆, 气候十分干燥少雨, 干旱是西北人们生存和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 而当地的农业主要依靠水利灌溉系统, 引用高山雪水浇灌。根据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

  二、因地制宜, 农牧并举, 从根本上改变西北①

左宗棠指出“西北素缺雨泽, 荫溉和稼蔬专赖渠。”若“西

的贫困状况②

北水利不修, 农功阙略, 关陇同病, 陇又甚焉, ”“保民之

道, 必以养民为先, 六府之修, 以水利为急”。他提出“治  左宗棠根据西北连年战乱, 满目创痍的实情, 因地制

西北者, 宜先水利”的总方针, 强调“水利为屯政要务”, 宜, 以农业为中心, 农牧并举, 全面恢复与筹划农林牧业建他对陕西华州知州说:“水利可以养民, 先务之急, 以次为设, 因地制宜有计划、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可利用资源, 是左

最。”宗棠治理开发西部经济的根本举措。在吸取前人西北屯田的

左宗棠对于如何加快西北水利建设, 提出了许多独到见教训, 左宗棠提倡军屯、民屯并举, 尤其提倡大力发展民解, 并取得较大的成绩。首先, 在从兴修水利的人力使用屯, 同时对军屯实行“照粮给价”, 使勇丁有利可图, 充分上, 他认为地方兴办水利应实行以工代赈, 强调“地方官募调动生产积极性。结果人民争相归附, 百姓安定而士兵也民兴修者, 亦议给共食, 诚以民困甫苏, 未可责以力役“乐事赴功, 争先恐后”, 尤在实行兵屯、民屯并举, 不允许

也”。要求组织农民修水利不可与国家在编的军队一样对官吏、兵勇欺辱百姓, 乃出现了兵民融洽共建西北的壮观景待, 应当酌给报酬, 这实际是一种以工代赈的措施, 将国家象。这与过去那种只顾取民兵粮, 弄得“民不能堪, 弃耕避救济和调动农民修水利的积极性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极大匿”的情况截然两样。

地推动了西北的水利建设。其二、在兴修水利的具体的方向

上, 他主张“修浚沟洫, 宜分次第”。即主张先修干渠, 后修支渠; 集中力量修干渠, 各地组织力量修支渠; 其三、从恤民角度出发, 主张兴修干渠应以驻军为主力, 必要时也可兼顾民工。“皆各防营将领督饬防营兵勇轮替工作, 其兼

用民力者, 给以雇值”。其四, 从技术上讲, 主张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兴修水利中的作用。例如在治理径源工程时, 左宗棠看到“径源之悍激性成, 自高趋下, 宜非人力所能施”, 便委托胡光墉从德国购买一套开河机器并雇佣了几名德国技师。后来虽因种种原因未果, 但用机器治理水利仍然是一项创举。

在左宗棠大力兴修水利的举措下, 至19世纪末, 西北出现了兴修水利的热潮。据《新疆图志・沟渠志》统计, 到清朝末年, 仅新疆就共修建或疏浚干渠944条, 支渠2330条。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 增强了西北人民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 有些重要沟渠至今仍在发挥着效益。

Ξ〔收稿日期〕2003-11-08

) , 男, 湖南祁东人,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系讲师; 刘 ) , 女, 湖南益阳人, 湖南工业贸易学〔作者简介〕李 伟(1972—丹(1974—

校讲师。

67

西北地广人稀, 农业耕作粗放并且品种单一, 缺乏多种经营, 尤其缺少经济作物, 左宗棠认为这也是当地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只有改变西北大部分地区的粗放经营, 提倡精耕细作, 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增加收入。他极力提倡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特别是强调种棉织布, 栽桑养蚕, 以收棉桑之利。认“棉利大兴, 不仅民困可解, 且能

代罂粟之利”, 根本改变当地农民以沃土种罂粟以谋利之弊。他曾指示部下从浙江募雇师匠到新疆教习种葚、接枝、压条、浴蚕、煮茧、缫丝、织造等技术, 极大地推动了新疆地区的撒桑蚕业的发展。他针对西北地域辽阔, 宜耕宜牧, 提出在有些地区“拟先以畜牧导民, 而令其渐谋耕获”, 或搞农牧兼营的主张。又饬令用军饷“购买种羊, 发交兵民以

收畜牧之利”。

左宗棠的这种因地制宜, 农牧并举的实边思想和实践, 使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西北地区的经济迅速恢复并有所发展, 使各地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丝织棉纺业以及畜牧业也有了发展。

  三、以兴教劝学为急需,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

宗棠应各地州县禀请, 创设崇文书局、关中书院、迪化书局

等出版机构。刊发的书籍, 有关于幼童的, 也有关于成人的, 还有关于田垦农业的, 包括大量的有关治国安民、道德教育、文化普及与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书籍。左宗棠是想借此振兴西北的文化教育, 推广理学思想, 特别是向各少数民族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与生产技术。

陕甘分闱, 拓展士路。为方便甘肃世子, 左宗棠在兰州创建了一所贡院“至公堂”, 并打破了甘肃虽自1663年从陕西划出自成一省, 但200多年来乡试依旧和陕西合并举行, 给广大贫困的应试举子带来很大的不便的局面。同时经他多次奏请, 每科乡试甘肃可产生40名举人, 还可另加录满族士子3名, 极大鼓舞了甘肃士子的发奋求学的积极性。为了保证回民士子每两科至少有1人中试, 左宗棠奏请清廷批准, 甘肃乡试, 一科汉回合试, 又一科则另用“良”字编号, 专取回族士子1名, 这样, 也使回民世子看到了前途与希望, 从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虽然左宗棠传播的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儒家学说和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 但他如此热忱地振兴西北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开发西北民智的做法, 对西北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为边远落后的西北走向近代化开启了艰难和宝贵的第一步。

区教育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 少数民族杂处, 各地语言、文字、

  四、“因民所利而利”, 发展民族工业和边境

习俗差异较大, 中原汉族的相对先进文化没得到广泛传播,

贸易读书识字的人很少, 文化落后, 人才缺乏, 再加上当时的社

会动荡不安, 使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处于极其凋敝落后的境  热心于近代民族工业, 采用新兴的生产技术发展地区经地。左宗棠作为早期洋务派的大员, 一直比较重视人才的培济, 发展边境贸易, 使“民利仍还之民”, 是左宗棠开发西养, 并视为国家由贫弱而富强的根本。他到西北后, 尤感当部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也是左宗棠振兴西北经济的指导思地文化落后, 人才缺乏, 严重影响着经济建设。他认为要改想。在洋务派官僚中, 左宗棠对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商业和

ϖλ

变这种状况, 以求西北的发展, 非以“兴教劝学为急”, 商办企业是非常热心和开明的。早在他任闽浙总督时, 就开培养以文章经济取重当世的人才不可。左宗棠到西北上任伊办了我国近代第一座军用造船厂———福州船政局, 他了解西始, 就以兴教劝学为急需,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振兴措方科技进步的威力, 体验过使用先进技术的甜头。他在西北施, 力图改变西北教育落后的状况。创办了兰州机器局、兰州织昵句等近代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

广开义学, 增设书院, 刊发书籍, 普及教育, 推广汉族最初主要用于军事, 到后来战士基本结束后, 立即将其转向先进文化。左宗棠在同治八年(1869) 驻节泾州时, 就已非民用生产, 这些企业开启西北地区近代化的第一步。在探查常注意少数民族的文化普及教育, 要求地方官员刊发《四和开采生铁、煤炭、砂金等矿产资源方面, 左宗棠始终提出

ω

书》、《五经》等书籍, 兴办义学。在兰州, 他率先创办了正“与民争利, 不若教民兴利之为得”, λ使“民利仍还之民”德、序贤等4所义学, 其中2所专收回民子弟。对于回民, 的主张, 始终坚持“听民开采”, 由商民自主的方针, “因民左宗棠主张用中国文教, 使之潜移默化。还设有专招回民子所利而利”, 以避免贪官污吏从中盘剥。他提出:“官办开其弟的书院和义学。在新疆收复后, 他还饬令各局员防营多设先, 而商办承其后”的方针, 逐步实现企业由官办到民办的义塾, 刊发书籍, 教回民识字, 并用楷字仿格, 教他们写过渡。后来他又提出倡导企业商办的主张, 特别强调商办企字。当时共成立义学57处, 以重资延教习教习, 且回族儿业的独立性, 企业应由投资者自己管理, 政府“只收岁课”, 童免费入学, 提供书籍笔墨, 十分优待。左宗棠对文武官吏这些主张无疑有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结和士民的求学问题也很重视, 倡导修复和兴办了一些书院, 构的变化。仅从同治八年(1869) 至光绪六年(1880) 在甘肃新修、重左宗棠主张疏通商品流通, 加强边境贸易为富民之路。建、修复的书院就有30余所。他还多次拨膏火费, 田亩给他认为“耕牧之外, 利擅商贾”, 政府的责任则在于疏导, 书院, 对学生也采取奖优罚劣的办法促进学习。同治九年使之畅通无阻。“求民利先求不扰”, 不扰即可得利, 如再能

ξλ

(1870) , 左宗棠关心当时的甘肃最高学府———兰山书院的生“去其中饱, 则弊除而利自己”。据此, 左宗棠对贸易、惠存与发展, 在百忙中叮嘱甘肃布政使代筹书院师生的日常生工、恤商等也十分重视, 对于他们给政策, 给资金倾斜, 改活费。在收复新疆时, 左宗棠驻扎在肃州指挥大军西征, 他革不合理的税收、厘金制度, 排除阻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阻还常抽暇到肃州的酒泉书院和师生讨论学问, 并捐助膏火。力。同时还多次派人与俄国交涉, 试图开辟西路通商, 发展

左宗棠对西北文教事业作得最突出的是刊发书籍。由于西北陆路的外贸业。他对从西北陆路与外国贸易的前景进行西北地域偏远, 书源很少, 再加上战乱, 书源趋于枯竭。左分析, 认为贸易的直接对象是俄国, 如与其互市, “行销既

68

广可以土物易金银, 于百姓生计无损而有意”。俄国以“互市为利者, 在销中国之货”, 对中国将是非常有利的。

南引种桑树,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 十分重视对树木的保

护, 严禁官吏、士兵和百姓毁坏林木。并以身作则, 带头植桑, 树立榜样, 以鼓励兵民植树, 被世人称为“开辟奇谈,

古今美利”。

左宗棠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近代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开发和建设西北, 因地制宜地兴修水利, 植树造林, 农牧并举,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 推广近代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思想和实践活动都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历史责任感, 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写下了壮丽的一页。虽然他的许多举措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阶级立场的局限, 他的许多措施也人亡政息, 未竞全功。但左宗棠开发大西北的思想和具体实践, 建设边疆的宏图壮举, 对我国西部的近代化历程产生过巨大影响, 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其中的许多经验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注 释〕

①②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21)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8. ③左宗棠全集・书牍(卷26)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9. ④见左宗棠全集・批札(卷7第16册)

1996. 14375.

[M ].长沙:岳麓书社,

五、注重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这句诗的前二句是人们思咏左宗棠的豪情气概, 后两句是讴歌湖湘子弟改造王之涣笔下“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西北恶劣环境的丰功伟绩。左宗棠经营西北期间, 虽然没有自觉地、明确地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设想和计划, 但他大力推行植树造林, 引种桑棉, 保护道路, 美化市镇, 改善生态环境等举措, 在实际上不自觉地起到了保护和改善西北生态环境的作用, 使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免遭进一步的破坏, 从而有利于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指挥军民栽种行道树是左宗棠绿化西部的主要政绩, 也是治理西北环境的第一步出于军事上的需要, 他主持修建了一条从潼关开始直达新疆哈密、乌鲁木齐长达三四千里的官道。为了巩固路基, “限戎马之足”和供给夏时行旅荫蔽, 他命令西征将士在官道两旁植树一、二行甚至四、五行。左宗棠不但让西征大军植树, 还鼓励地方官民大力协助植树, 并根据西北各省的自然条件, 主张多种适宜性强的杨、柳、榆等三种树。通过西征将士和广大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 左宗棠在西北种植行道树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据记载, 从陕西长武境起到甘肃会宁县东门这长达六百里的道路间, 历年所种活的树木, 就有二十六万多株。“湘军所植道柳, 除戈壁

ψλ

外, 皆连绵不断, 枝拂六霄, 绿荫行人”。植树对于保护西北的生态环境, 防风治沙, 保护道路, 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 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极大地改善了西北人民的生存环境。经左宗棠整治后, 原来大漠冷落, 千里平沙的大西北

ζλ

出现了“浓荫蔽日, 崔帷连云”生机勃发的景象。人们称西征大军所植之树为“左公柳”, 并在左宗棠墓前的碑文上刻道“秦川陇道, 塞柳长青”, 以思“左公柳”的勋业。

此外, 左宗棠还非常重视城镇的绿化。在西北期间, 他每到防营检查时, 都鼓励部下在驻营的路旁、河边、屋场角等处种树栽花, 尤其注重在驻节的城镇周围种树。他还从江

⑤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19)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42. ⑥⑧见左宗棠全集・奏稿(卷56第10册)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8801~8802.

⑦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21第15册)

1996. 12683.

[M ].长沙:岳麓书社,

⑨见左宗棠全集・奏稿(卷53)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8. υλ 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18)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8. λϖ 见左宗棠全集・奏稿(卷44)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13. ωλ 见左宗棠全集・批札(卷7)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10. ξλ 见左宗棠全集・书牍(卷18) [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50. ψλ 引自石 秦. 左宗棠经营西北农业问题述评[J].社会科学,

1984, (4) :

ζλ 引自左景伊. 左宗棠传[M ].长春:长春人民出版社, 1994. {λ 见左宗棠全集・书信[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595.

(责任编辑:魏启德)

(上接第60页) 激发旅游发展动力, 促进旅游产业化、集团化和规模化。整合机制是凤凰旅游开发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政府

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推动机制创新和结构创新, 形成灵活多样的市场投资机制, 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

型旅游企业集团, 建立景区、旅行社、宾馆、购物、娱乐、交通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实体, 组成旅游业各要素、各环节、各相关地区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的旅游联合体, 发展旅游综合产业, 增强内部凝聚力、对外开拓力和旅游业活力。

31实施科技创新, 坚持品牌营销。创新是凤凰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加快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旅游设施创新、旅游服务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和旅游管理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要全面研究、开发、利用高科技的保护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生态性材料、环境代价少的可替代性材料, 更好地修复、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 充分展示凤凰旅游资源的原初性、唯一性、完好性和不可替代性。运用高科技的电、光、声设备, 创新“包装”沱江沿岸及古城夜景表现形式, 强化旅游产品个性和表现力, 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运用高科技手段促进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创新, 强化智能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要注重旅游地总体形象和旅游地产品形象的塑造, 打造精品, 突出“亮点”, 通过独特的旅游形象和著名的旅游品牌, 增强亲和力、震撼力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魏启德)


相关内容

  • 左宗棠研究综述
  • 左宗棠研究综述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 ...

  • "千秋独有左文襄":历史上的左宗棠及其功绩
  • "千秋独有左文襄":历史上的左宗棠及其功绩 作者:杨东梁<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09日 11版)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左宗棠.沈葆桢等福州船政代表人物浮雕 左宗棠(1812-1885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一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中国 ...

  • 论左宗棠的民生思想
  • 2009年第2期总第74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Fujian Radio &TV University No.2,2009General,No.74 论左宗棠的民生思想 周泰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左宗棠是清末著名的洋务派首领, ...

  •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 千年民生思想演变探析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中国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二0一0年12月 摘要 社会主义的中国政治沿革有自己的轨迹,政治思想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政治现代化必然有自己的道路.在21世纪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基础的不断冲击下,胡锦涛同志运用 ...

  • 晚清人物系列之左宗棠
  • 晚清人物系列之左宗棠(世纪大讲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6 更新时间:2006-11-21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 今天的晚清人物系列,我们将会为您介绍的人物是左宗棠.在左宗棠生前,曾经有一位友人,为 他写过一首诗.诗的内 ...

  • 天尖茶历史-湖南安化的传奇黑茶贡品
  • 清道光年间,有一种茶被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是清皇帝专用茶,并成为茶商馈送达官.富商.亲友的高贵礼品--它就是安化天尖茶.天尖茶是以芽叶制作的散黑茶(非紧压),是湖南安化黑茶传统产品"三尖三砖一花卷"中"三尖"(天尖.贡尖.生尖)之一,是湖南安化黑茶的上品. ...

  • _海防与塞防之争_与当前中国地缘战略选择
  • 第9卷第4期 江 南 社 会 学 院 学 报 Vol . 9No . 43 "海防与塞防之争"与当前中国地缘战略选择 周云亨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 上海200083) 摘 要: 19世纪下半叶中国国内发生了一场关于海防与塞防孰先孰后的大讨论.在当时的 特定情 ...

  • 2011届高三历史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 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知识梳理 春秋战国到西汉:西部地区的发展程度明显超过东部,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当时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1.战国时期:①秦国经商鞅变法,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②都江堰的修建,为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2.秦朝: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 3.西汉:①关中地 ...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1]
  •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