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一、教学简况
1、章节标题:中篇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学生
3、学时安排:2学时
4、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概述、分析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社会演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外部条件变化、所呈现的内部状况特征和所面对的主要问题焦点,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态势;具体要求是帮助学生认识在1919年至1949年期间,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转换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5、重点难点:一是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转换与1919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历史变化的关联性、特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影响中国革命发展的深刻性;二是“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压迫的沉重性和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破坏性;三是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在建国问题的角逐演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斗争的必然性。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上本章所列学习思考题阅读有关文献——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推荐学生参阅相关著作——张海鹏的《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张福记的《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002年)。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时间:5分钟)
PPT1:本章标题。
(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和浮雕为题,引出本章教学所要涉及的主要问题,在简介1919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今天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中篇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首先,大家来观看一幅庄严的画面、并聆听一个历史的声音。
PPT2:点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
资料片1:毛泽东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讲话。
大家都知道: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历史象征。
PPT3:点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文字。
这座纪念碑上的碑文有三段文字,其中的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一段中的“三十年”所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
但是,大家是不是很好地了解和理解了以下几个问题:
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提到的“三十年”“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主要历程是什么?2、这“三十年”“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与国际背景是什么?3、这“三十年”“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面临的中国国内社会状态是什么?
4、这“三十年”“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所承载的历史主题及其遭遇的焦点问题又是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几则画面,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概括。
PPT4:点出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幅浮雕的图片。
提问1:人民英雄纪念碑台座上有几幅浮雕?各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台座束腰部的四面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其中的三幅——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八十年中国革命运动发展过程中,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写照;其中的五幅——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渡江战役,则是从五四运动开始后三十年中国革命运动发展过程中,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写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后五幅浮雕中,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分别是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和1924年兴起的大革命的历史象征,南昌起义可以理解为1927年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象征,抗日游击战争可以理解为1937年后进入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象征,而渡江战役则可以理解为1945年后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走向胜利时期的历史象征。
关于上述四个问题中的其它三个问题,正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今天的教学过程,在对这三个问题方面理解方面获得一定的启发。
(二)教学展开(时间:80分钟)
PPT5:点出标题(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通过有关历史史实的简述让学生基本了解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世界历史变化的基本线索,通过典型历史事件的简析让学生理解时代条件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社会演动、中国革命发展的密切关联。时间:25分钟。)
在前面的教学中我们认识到,世界历史的风起云涌深刻地影响了1840年后八十年中国历史的面貌。同样,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历史的巨大变化同样深刻地影响了1919年后中国社会三十年中国历史的进程。 PPT5:点出标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PPT5:点出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一战形势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其直接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被刺的萨拉热窝事件。其主要根源——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和抢夺霸权而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后,新兴的、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殖民地占有的不均衡,导致它们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激化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发生。其结果——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力量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
PPT6:点出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图片。
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召开所谓了的和平会议,通过了《凡尔赛和约》。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公约》、《九国公约》等。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国际体系。必须指出的是,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并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PPT7:点出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推翻了沙皇制度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掌握实际权力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原有的国内政策,并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俄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1917年11月7日(俄历),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2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包围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夜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了。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正式宣布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通过十月革命,列宁领导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PPT8:点出列宁的图片。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一,十月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实践。第二,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阵线。第三,它为国际无产阶级和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
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PPT9:点出图书《中国劳工》、电影《我的1919》、五四运动的图片。 提问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
请看教材71页上为什么这样写道“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从来。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PPT10:点出一三惨案、收回租界运动的图片。
1927年1月1日至3日,武汉各界群众为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和北伐胜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1月3日下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队在汉口英租界附近的江汉关钟楼旁讲演。现场气氛热烈,听讲群众越聚越多。英国租界当局十分恐慌,调动长江中英国军舰上的水兵登岸。全副武装的英军水兵冲出租界,扑向手无寸铁的听讲群众,当场刺死一人,打伤30多人, 制造了汉口“一三”惨案。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长期郁积在武汉人民心里的熊熊怒火,引发了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斗争的爆发。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英国政府不得被迫在2月19日和20日分别与武汉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将在汉口、九江的租界交还中国。 PPT11:点出签订《何梅协定》、一二九运动的图片。
1931年通过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后,日本开始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地区,炮制了一系列所谓的 “华北自治运动”事件: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1月,日军首先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5至7月,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胁迫南京政府批准“何梅协定”及“秦土协定”;10月,策动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2月,策划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它实际上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华北事变的发生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上述两件历史事件表明: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尽管帝国主义列强互相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暂时调整,但是它们竭力维护、扩大在中国的半殖民、殖民侵略权益的目的没有改变;它们不择手段掠夺中国资源、压迫中国人民的政策没有改变;同时,由于日本在中国侵略势力的迅速扩张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侵略利益过程中的相互之间矛盾的激化。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不可体调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不断加重的压迫,必然导致日益觉悟的中国人民更为强力的反抗。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PPT12:点出《新青年》杂志、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图片。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号下寻找中国未来的出路。而在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际,他们看到了中国未来出路的新希望。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深入宣传和歌颂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李大钊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维主义的凯歌声。人道主义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PPT13:点出李大钊、马列著作的图片。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的确,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胜利,影响了全世界,也影响着整个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方面是指导意义上,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在彷徨中的中国人点燃了新的希望;给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新的道路、新的方向。另一方面是直接帮助上,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有助于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同时十月革命胜利的建立的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发展给与了直接的援助。
PPT14:点出标题((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战争发生和胜利
PPT14:点出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德国进攻波兰的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PPT15:点出珍珠港事件、《大西洋宪章》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文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图片。
1939年9月1日至1942年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阶段。1941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7月至11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PPT16:点出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图片。
1945年,在反法西斯同盟国打击下,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先后于5月和8月宣布向同盟国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败降和同盟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的抗日战争
PPT17:点出百团大战地图、图书《中国远征军》的图片。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相连并为之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程上,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侵略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并且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1945年8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始终是亚洲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在作用上,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使得德、日法西斯力量始终被分割,形不成合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机,例如1940年8月发动的历时5个多月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例如1942年3月,中国派出近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的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以数十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路。据统计,中国战场牵制的日本陆军部队在1939年占其总兵力的83%,1940年为78%,1941年为70%。在牺牲上,据不完全统计,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PPT18:点出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美国飞虎队、白求恩的图片。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我们不会忘记给予中国抗日战争道义和物质等方面支持的国家和国际友人,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和其他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不会忘记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为中国运送战略物资而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不会忘记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伤的外国医护人员,不会忘记真实报导和宣传中国抗战业绩的外国记者,不会忘记为中国抗战胜利付出过心血的外国军事顾问及其他方面人士,更不会忘记在中国东北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世界各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宝贵贡献!
3、战后的国际形势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
PPT19:点出图书《会议桌上的世界》、丘吉尔、杜鲁门的图片。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新情况:第一,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欧洲东部、中南部和亚洲东部、东南部出现一系列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陆地面积2/3、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战后国际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由杜鲁门陪同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关于“铁幕”的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杜鲁门提出的这项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PPT20:点出赫尔利斡旋、马歇尔使华、图书《追踪溯源》的图片。
战后苏联的强大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使得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明显削弱和多方面牵制,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革命,这些构成了对中国革命的有利条件。
战后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和两大阵营的对立,特别是美国一手拿着金元,一手拿着原子弹,竭力向全世界扩张,将控制中国作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障碍。1945年1月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赫尔利,在其上任后不久,在描述他对自己使命的理解和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时,将“防止国民政府崩溃”和“维持蒋介石作为民国总统和军队的委员长”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归纳小结。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幅历史演变的景象,这就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整个世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帝国主义列强重重矛盾的激化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并由此引起了国际格局的不断转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同时,中国社会历史的跌宕起伏,与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中国革命斗争的艰难前行,与时代环境的深刻变迁息息相关。
在审视了从1919年到1949年的三十年间,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之后,我们再将目光转向中国自身,考察一下这三十年间在世界风云变幻背景影响下的中国内部的社会生态。
PPT21:点出标题(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结合分析根据有关资料自编的统计图表、安排阅读教材上的有关内容和观看资料短片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的沉重压迫、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时间:25分钟。)
PPT21:点出关于“三座大山”问题的文字。
辛亥革命失败后,统治中国的先后是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8)、国民党政府(1927-1949)。在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依然处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依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再加上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PPT22:点出标题((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74-76页的相关内容。
PPT22:点出抗战前夕外国资本对中国经济控制情况的统计图表。
外国资本在华扩张的变化情况。就总体而言: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是外国垄断资本在华急剧扩张和变动时期,不仅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投向的区域进一步向内地和乡村渗透,投向的产业领域更为广泛,农业也逐渐成为其开发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1930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1937-1945年期间,是外国资本快速扩张的阶段。就国别而言:则随着列强在华势力的彼此消长,由清末时期的以英、德、俄、法等四国资本为主体,转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英、美三国资本并驾齐驱;1931年以后,日本资本逐渐上升到主角的地位;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美国资本成为在华外国资本独占者。
PPT23:点出四十年代外国资本、中国官僚资本控制中国经济情况的统计图表。
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主要手段:一是通过垄断国际汇兑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二是通过吸收存款,发行纸币等手段,资助帝国主义企业打击中国民族工业;三是通过借款控制中国财政与经济命脉(其中不少属于对政府的政治和军事投资),例如1927年以后至1948年外国垄断资本供给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财政借款约为16亿8千万美元,还不包括未划作借款的美帝国主义给予蒋介石的“援助”。这种借款方式无疑是外国垄断资本资本输出的最简便的方式,但正是因为其与政治相结合,产生了极为复杂的结果。因此,外国资本对中国借款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它们在中国争夺霸权和它们与中国的封建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相勾结的历史。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扩张常常使用超经济的手段,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疯狂掠夺我国资源。例如,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取代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国民党统治区迅速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1948年美国在华投资占各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额的80%,美国还利用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以及通过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新公司法》获得种种特权,使一些美国垄断组织纷纷来华投资设厂,控制中国的经济。他们还将大量剩余物资和商品输进中国,控制中国的市场。
PPT24:点出标题((二)中国封建经济的优势地位)。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6-77页的相关内容。
PPT24:点出1934年初长江中下游乡村农民负债情况的统计图表。
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封建剥削制度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在中国,大部分的土地(约66%)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土地(34%)属于农民。
地主以及旧式富农将土地出租经农民,向他们收取苛重的地租,主要是实物地租。据1934年的统计,全国22个省区的实物地租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为45%左右,有的地区甚至高达5成、6成乃至7成。地租剥削不仅侵占了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而且侵占了他们相当一部分的必要劳动。
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政府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首先,是征收田赋。其次,是征收盐税。再次,是征收各种杂税。是强迫农民服劳役(如修筑公路、碉堡等)和服兵役。
PPT25:点出1930年江苏374家大地主身份背景情况的统计图表。
封建剥削制度是国民党政府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南京国民政府在1930年6月公布的《土地法》,全文分为总则、土地登记、土地使用、土地税、土地征收等5编397条,洋洋两万多言,核心是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得侵犯,所以全文连“耕者有其田”的字样也没有。即使对“私有土地”有一些限制,如超过“土地面积之最高额”将依法征收等,也没具体限额。
国民党当局极端仇视和反对共产党在苏区领导农民进行的以实现“耕者有其田”为目标的土地革命。1932年10月颁布的《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
定:“被匪分散之田地及其他不动产所引起的纠纷,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公然策动和支持被打倒的地主豪绅阶级组织“还乡团”、“复兴会”进行反攻倒算。蒋介石还通电强调:“今日中国之土地,不患缺乏,并不患地主把持。统计全国人口与土地之分配,尚属地浮于人,不苦人不得地,惟苦地不整理。”再三申令“承认业主地权,保持目前农村秩序”。于是,1930年公布的土地法尚未付诸实施,有的立法委员和政府官员即明目张胆地叫嚣,“对于私有地最高面积之限制,应予删除”;“关于地租最高额之规定,应予删除”等等。所以,在1936年喧闹一场的“土地法修改原则”的争议中,竟连孙中山曾再三强调的地价税应采取累进税率的原则,国民党中央都通不过。国民党中央常委张道藩也不得不承认,共产党“在积极倡导国父„耕者有其田‟和我们的„二五减租‟的制度。我们……根本没有付诸实施,这真是可耻之极”。
PPT26:点出标题((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形成,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
PPT26:点出图书《中国四大家族》的图片。
PPT27:点出图书《中国四大家族》、《中国四大家族》等图片。
官僚资本膨胀的手段措施。四大家族凭借他们所掌握的国家政权,通过增加税赋,发行公债、购买军火、滥发钞票以及其他各种超经济手段,进行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更利用实行“统制经济”对经济进行全面垄断。他们利用增发钞票、金银兑售,举借内外债以及套购外汇、兼并民族企业等手段,大发横财,使官僚资本得以迅速发展。1935年官僚资本总额只有3019.8万元,到1942年则增长到134925.1万元。日本投降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他们通过接收敌伪财产和德、意法西斯投资,继发“国难财”之后,又大发“胜利财”、“接收财”。他们接收的敌伪财产加上工矿企业财产价值共计约30亿美元以上。他们还接收了日伪的金融机构获得了大量金银,他们用很低的比率收兑伪币,得到大量好处,再加上大批“美援”(除借款外,包括“救济物资”、“援华物资”、“售让”、“赠与”等形式,共约50多亿美元以上),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起来。
解放前夕,官僚资本已经占到整个工业资本的2/3,工业运输业固定资本的80%。它拥有电力的67%,煤炭产量的33%,水泥产量的45%,纱锭设备的40%,织布机设备的60%,糖产量的90%,轮船吨位的45%,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的100%。
资料片2:官僚资本控制中国银行。
官僚资本主义的实质。官僚资本并不是正常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而是一些掌握政权的官僚、军阀、买办、地主等人利用所掌握的政治权力,采取超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手段,对经济进行垄断发展积累起来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则是官僚资本发展的最高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他们所掌握的政权力量,直接剥削和掠夺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打击压制民族资本,从而积累起巨额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总之,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PPT28:点出标题((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处境)。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荣德生绑架案来折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发展的艰难处境。
PPT28:点出荣德生、图书《荣毅仁》的图片。
案例1:1946年4月25日上午10时许,荣德生和他的儿子荣一心、女婿唐熊源等三人乘自备汽车去总公司办公,刚出门就被挂着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特别照会的两辆汽车截住,遭到绑架。绑匪向荣德生提出100万美元巨额赎金要求。荣德生念及公司全局,不得已给家中写信,向各厂经理恳求:“余为办事业招此困难”,“必须克日办妥,以全余之残年。否则余之老命不保。”
案子最后是由淞沪警备司令侦缉破案的。实际上就是这个国民党军警机关勾结土匪实施了绑架案,绑架时所持的是警备司令部的公文,出示的是警备司令部的证件,绑架所用的汽车是警备司令部副官的,赎款交割地点就选在司令部官邸隔壁——长乐路1210号。警备司令部还故意派车拦截赎款,指责荣家违法赎票,而后又假意发还,以掩盖视听,以便冠冕堂皇地勒索更多钱财。由于当时荣德生名声很高,荣德生突然被绑架,社会舆论哗然,当局不得不来一个假破案。经过40天时间,在抓了几个人之后,才把荣德生救了出来。破案后,追回了赃款约20万美金。但是为了酬谢各方破案者,荣家一共用去了60万美金。
PPT29:点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处境的演示图形。
结合教材概述民族资本主义的遭遇——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和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特点——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月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二,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PPT30:点出1936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的统计图表。
PPT31:点出1949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人均产量的统计图表。
PPT32:点出1949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与以前历史纪录比较的统计图表。 PPT33:点出1949年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与以前历史纪录比较和PPT34:点出1949年我国工业部门构成的统计图表。
这些统计图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不断扩张、封建土地制度在中国的根深蒂固和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迅速膨胀,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推翻“三座大山”,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
归纳小结。在对1919年至1949年三十年间、处在世界风云变幻背景影响下的中国内部社会生态的考察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在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人民依然遭受深重的剥削和压迫,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依然必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继续奋斗。
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中,处于统治地位的帝国主义势力、封建主义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必然地会竭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其他阶级力量必然要奋起反抗,它们之间经济上和政治上矛盾斗争激化的焦点必然会集中到国家政权问题上来。
那么,在1919年至1949年这三十年间,它们之间在国家政权问题上矛盾斗争的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
PPT35:点出标题(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对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三种建国方案进行点评;借助典型案例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追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三条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通过基本历史史实的概括和有关资料片简要说明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时间:30分钟。)
PPT35:点出标题((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1840年后,伴随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近代中国的政治力量也处在不断分化与组合的演变之中。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之后,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分野,在原有的两大阵营(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处于统治地位的与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基础上出现了三个集团:一是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为主的反动集团,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为主的中间集团,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的进步集团,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这三个集团的存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的基本政治格局;这三个集团之间复杂多变的矛盾关系和互相斗争的最终结局,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史的基本内容;而这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是对国家政权的诉求与争夺。
PPT35:点出图书《中国之命运》的图片。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在长时间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同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而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首领蒋介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都不能行之于中国。他推崇的是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理论,认为:“国家之生命力”有三,即教育、经济、武力。但认为:“广义的„武力‟不仅是教育与经济皆包括在这武力之中,凡是学术、政治、外交、文化、军事、思想,尤其是主义和其他一切
精神与物质的力量,亦皆包括在武力之中。”又说:“人类一切文明,就是由战争而发生,因战争而进步”(《现代国家的生命力》)。根据这种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反革命军事独裁统治,来维护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PPT36:点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启示”的图片。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尽管辛亥革命的流产已经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这个方案重新提了出来。他们的基本口号是“调和国共”、“兼亲美苏”,主张用苏联的“经济民主”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主张“多阶级融合的民主”。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更大力鼓吹过“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企图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之外,另找一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PPT37:点出图书《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图片。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它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顺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近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PT38:点出标题((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的命运)。
上述三种建国方案代表了三个政治集团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三种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去进行历史的选择。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并不
具备现实性,实际上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其原因何在?
资料片3:《七子之歌·澳门》。
提问3: 《七子之歌·澳门》的词作者是谁?其生命的结局是怎样的?
PPT38:点出闻一多的图片。
1998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编导又选中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半的容韵琳小朋友担任领唱,她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演唱,与曲调设计浑然一体。后来,《澳门岁月》的总编导感慨地说:“主题歌词选用闻一多的诗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和关键。”
PPT39:点出闻一多、李公仆的图片。
案例2:闻一多,原名亦多,湖北浠水人,1899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族的家庭;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7月,赴美留学;192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红烛》;1925年3月,闻一多在纽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澳门、香港 、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闻一多在西南联合大学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加入民盟,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
闻一多的生命结局不是遭遇不治的病魔,而是遭遇国民党特务的暗杀。他的倒下与他追求的事业有关,也与和他有着同样事业追求的战友有关。他的这位战友就是民主斗士李公朴。
李公仆,1902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投军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愤然离开军队,次年8月赴美留学。1930年11月,李公朴回到上海。1936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进步的通俗读物,包括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同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李公朴被推为负责人之一,积极与东北抗日人士联系,支持抗日斗争。同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竟将他与沈钧儒等六人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国内外
的“七君子事件”。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公朴积极投身于抗日民主运动。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并担任《民主周刊》的编委工作。1945年在民盟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2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召开会员大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反动当局动用武力包围校园,。次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竟然编造假新闻,诬指这次集会是土匪骚乱。26日,经民青、民盟和学联商定,发动昆明市3万学生举行总罢课,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群众集会的罪行。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在“一二一”惨案座谈会上,他严正指出:“„一二一‟暴行是太凶残丑恶,卑鄙无耻了!”比之于当年的“三一八”惨案,“凶残的程度更进了一步,这是白色恐怖吗?这是黑色恐怖!”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当局利用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复员北上,进步力量减弱的空隙机会,企图一举摧毁昆明的爱国民主力量,特授予云南省警宪特务部门以“于必要时得便宜处置”之权。7月11日夜,李公仆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仆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 闻一多流着热泪,不停地反复的说着:“公仆没有死!公仆没有死!”随后,闻一多与民盟其他同志一起组成李公朴治丧委员会。
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开始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李公朴、闻一多都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成员,他们的为民主而奋斗的牺牲精神可歌可泣;他们为民主而奋斗的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中国社会的变革不可能存在“第三条道路”。
在中国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历史追求。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之进行过长期艰苦的奋斗,但最终没有成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既反对共产党又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第三党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为之奋斗过,但很快就遭受失败。在抗战期间和战后成立的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又为之进行了奋斗,但依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在严酷的社会现实教育的下,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只能放弃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而站到了拥护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PPT40:点出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的图片。
从1927年到1949年,统治全国的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这个政府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阀官僚掌权的军事独裁政府。在1927年建立后,这个政府对外实行的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对内是实行的是白色恐怖;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将“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政外交的根本政策;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破产,被迫接受并实现了人民的部分要求;七七事变,特别是八一三事变以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抗战态度,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但是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起,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不仅不断制造反共磨擦,而且加强了对抗日民主运动的镇压;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违背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团结的意志,悍然发动全面内战,继续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遭到人民的唾弃。
资料片4: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垮台。
PPT4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图片。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后不久,就广泛深入地领导和发动起中国革命运动,很快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政治力量,并在斗争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发展方向。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最终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胜利,赢得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胜利。
资料片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三)教学收场(时间:5分钟)
简短概括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PPT42:点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图片。
资料片6:开国大典及毛泽东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讲话。
三、教学小结
1、教学效果分析
该教学方案的实施就总体而言取得了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了扣住教材内容蕴含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且有一定的拓展;在教学技术的应用上,注重了发挥多媒体将文本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的作用;在教学过程的把握上,注重了史实陈述与评论的有机结合、章节内部前后问题的互相衔接。该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文、理科学生的教学反响积极程度不尽一致,其主要原因是:从学生来说,文、理科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从教师方面来说,在考虑具体不同教学对象的针对性问题上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2、教学经验
该章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综述,共有三大部分内容并且其所涉及的问题较为宏观,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讲教师应该力求做到:把握好本章内容各个部分的重点问题,并对这些重点问题的逻辑联系仔细研究,以使本章的教学过程连贯顺畅;处理好本章作为中篇的“纲”和作为中篇的“要”的后几章的关系,并在教学所用材料的取舍、问题讲解的侧重点等方面要多加留心,以使整个中篇的教学过程前后呼应;选择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资料、影像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得当,以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改进措施
在进一步从事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一要不断强化对该章教学内容以及中篇教学内容和全部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二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三要不断完善该章教学过程的内容设计,在解决好教学对象针对性问题的基础上增进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一、教学简况
1、章节标题:中篇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学生
3、学时安排:2学时
4、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概述、分析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社会演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外部条件变化、所呈现的内部状况特征和所面对的主要问题焦点,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态势;具体要求是帮助学生认识在1919年至1949年期间,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转换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5、重点难点:一是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转换与1919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历史变化的关联性、特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影响中国革命发展的深刻性;二是“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压迫的沉重性和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破坏性;三是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在建国问题的角逐演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斗争的必然性。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上本章所列学习思考题阅读有关文献——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推荐学生参阅相关著作——张海鹏的《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张福记的《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002年)。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时间:5分钟)
PPT1:本章标题。
(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和浮雕为题,引出本章教学所要涉及的主要问题,在简介1919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今天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中篇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首先,大家来观看一幅庄严的画面、并聆听一个历史的声音。
PPT2:点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
资料片1:毛泽东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讲话。
大家都知道: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历史象征。
PPT3:点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文字。
这座纪念碑上的碑文有三段文字,其中的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一段中的“三十年”所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
但是,大家是不是很好地了解和理解了以下几个问题:
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提到的“三十年”“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主要历程是什么?2、这“三十年”“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与国际背景是什么?3、这“三十年”“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面临的中国国内社会状态是什么?
4、这“三十年”“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所承载的历史主题及其遭遇的焦点问题又是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几则画面,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概括。
PPT4:点出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幅浮雕的图片。
提问1:人民英雄纪念碑台座上有几幅浮雕?各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台座束腰部的四面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其中的三幅——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八十年中国革命运动发展过程中,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写照;其中的五幅——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渡江战役,则是从五四运动开始后三十年中国革命运动发展过程中,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写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后五幅浮雕中,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分别是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和1924年兴起的大革命的历史象征,南昌起义可以理解为1927年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象征,抗日游击战争可以理解为1937年后进入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象征,而渡江战役则可以理解为1945年后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走向胜利时期的历史象征。
关于上述四个问题中的其它三个问题,正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今天的教学过程,在对这三个问题方面理解方面获得一定的启发。
(二)教学展开(时间:80分钟)
PPT5:点出标题(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通过有关历史史实的简述让学生基本了解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世界历史变化的基本线索,通过典型历史事件的简析让学生理解时代条件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社会演动、中国革命发展的密切关联。时间:25分钟。)
在前面的教学中我们认识到,世界历史的风起云涌深刻地影响了1840年后八十年中国历史的面貌。同样,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历史的巨大变化同样深刻地影响了1919年后中国社会三十年中国历史的进程。 PPT5:点出标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PPT5:点出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一战形势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其直接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被刺的萨拉热窝事件。其主要根源——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和抢夺霸权而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后,新兴的、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殖民地占有的不均衡,导致它们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激化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发生。其结果——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力量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
PPT6:点出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图片。
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召开所谓了的和平会议,通过了《凡尔赛和约》。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公约》、《九国公约》等。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国际体系。必须指出的是,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并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PPT7:点出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推翻了沙皇制度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掌握实际权力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原有的国内政策,并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俄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1917年11月7日(俄历),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2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包围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夜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了。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正式宣布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通过十月革命,列宁领导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PPT8:点出列宁的图片。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一,十月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实践。第二,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阵线。第三,它为国际无产阶级和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
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PPT9:点出图书《中国劳工》、电影《我的1919》、五四运动的图片。 提问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
请看教材71页上为什么这样写道“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从来。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PPT10:点出一三惨案、收回租界运动的图片。
1927年1月1日至3日,武汉各界群众为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和北伐胜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1月3日下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队在汉口英租界附近的江汉关钟楼旁讲演。现场气氛热烈,听讲群众越聚越多。英国租界当局十分恐慌,调动长江中英国军舰上的水兵登岸。全副武装的英军水兵冲出租界,扑向手无寸铁的听讲群众,当场刺死一人,打伤30多人, 制造了汉口“一三”惨案。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长期郁积在武汉人民心里的熊熊怒火,引发了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斗争的爆发。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英国政府不得被迫在2月19日和20日分别与武汉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将在汉口、九江的租界交还中国。 PPT11:点出签订《何梅协定》、一二九运动的图片。
1931年通过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后,日本开始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地区,炮制了一系列所谓的 “华北自治运动”事件: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1月,日军首先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5至7月,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胁迫南京政府批准“何梅协定”及“秦土协定”;10月,策动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2月,策划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它实际上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华北事变的发生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上述两件历史事件表明: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尽管帝国主义列强互相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暂时调整,但是它们竭力维护、扩大在中国的半殖民、殖民侵略权益的目的没有改变;它们不择手段掠夺中国资源、压迫中国人民的政策没有改变;同时,由于日本在中国侵略势力的迅速扩张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侵略利益过程中的相互之间矛盾的激化。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不可体调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不断加重的压迫,必然导致日益觉悟的中国人民更为强力的反抗。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PPT12:点出《新青年》杂志、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图片。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号下寻找中国未来的出路。而在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际,他们看到了中国未来出路的新希望。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深入宣传和歌颂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李大钊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维主义的凯歌声。人道主义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PPT13:点出李大钊、马列著作的图片。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的确,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胜利,影响了全世界,也影响着整个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方面是指导意义上,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在彷徨中的中国人点燃了新的希望;给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新的道路、新的方向。另一方面是直接帮助上,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有助于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同时十月革命胜利的建立的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发展给与了直接的援助。
PPT14:点出标题((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战争发生和胜利
PPT14:点出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德国进攻波兰的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PPT15:点出珍珠港事件、《大西洋宪章》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文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图片。
1939年9月1日至1942年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阶段。1941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7月至11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PPT16:点出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图片。
1945年,在反法西斯同盟国打击下,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先后于5月和8月宣布向同盟国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败降和同盟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的抗日战争
PPT17:点出百团大战地图、图书《中国远征军》的图片。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相连并为之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程上,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侵略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并且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1945年8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始终是亚洲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在作用上,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使得德、日法西斯力量始终被分割,形不成合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机,例如1940年8月发动的历时5个多月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例如1942年3月,中国派出近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的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以数十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路。据统计,中国战场牵制的日本陆军部队在1939年占其总兵力的83%,1940年为78%,1941年为70%。在牺牲上,据不完全统计,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PPT18:点出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美国飞虎队、白求恩的图片。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我们不会忘记给予中国抗日战争道义和物质等方面支持的国家和国际友人,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和其他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不会忘记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为中国运送战略物资而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不会忘记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伤的外国医护人员,不会忘记真实报导和宣传中国抗战业绩的外国记者,不会忘记为中国抗战胜利付出过心血的外国军事顾问及其他方面人士,更不会忘记在中国东北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世界各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宝贵贡献!
3、战后的国际形势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
PPT19:点出图书《会议桌上的世界》、丘吉尔、杜鲁门的图片。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新情况:第一,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欧洲东部、中南部和亚洲东部、东南部出现一系列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陆地面积2/3、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战后国际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由杜鲁门陪同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关于“铁幕”的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杜鲁门提出的这项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PPT20:点出赫尔利斡旋、马歇尔使华、图书《追踪溯源》的图片。
战后苏联的强大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使得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明显削弱和多方面牵制,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革命,这些构成了对中国革命的有利条件。
战后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和两大阵营的对立,特别是美国一手拿着金元,一手拿着原子弹,竭力向全世界扩张,将控制中国作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障碍。1945年1月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赫尔利,在其上任后不久,在描述他对自己使命的理解和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时,将“防止国民政府崩溃”和“维持蒋介石作为民国总统和军队的委员长”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归纳小结。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幅历史演变的景象,这就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整个世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帝国主义列强重重矛盾的激化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并由此引起了国际格局的不断转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同时,中国社会历史的跌宕起伏,与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中国革命斗争的艰难前行,与时代环境的深刻变迁息息相关。
在审视了从1919年到1949年的三十年间,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之后,我们再将目光转向中国自身,考察一下这三十年间在世界风云变幻背景影响下的中国内部的社会生态。
PPT21:点出标题(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结合分析根据有关资料自编的统计图表、安排阅读教材上的有关内容和观看资料短片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的沉重压迫、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时间:25分钟。)
PPT21:点出关于“三座大山”问题的文字。
辛亥革命失败后,统治中国的先后是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8)、国民党政府(1927-1949)。在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依然处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依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再加上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PPT22:点出标题((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74-76页的相关内容。
PPT22:点出抗战前夕外国资本对中国经济控制情况的统计图表。
外国资本在华扩张的变化情况。就总体而言: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是外国垄断资本在华急剧扩张和变动时期,不仅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投向的区域进一步向内地和乡村渗透,投向的产业领域更为广泛,农业也逐渐成为其开发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1930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1937-1945年期间,是外国资本快速扩张的阶段。就国别而言:则随着列强在华势力的彼此消长,由清末时期的以英、德、俄、法等四国资本为主体,转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英、美三国资本并驾齐驱;1931年以后,日本资本逐渐上升到主角的地位;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美国资本成为在华外国资本独占者。
PPT23:点出四十年代外国资本、中国官僚资本控制中国经济情况的统计图表。
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主要手段:一是通过垄断国际汇兑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二是通过吸收存款,发行纸币等手段,资助帝国主义企业打击中国民族工业;三是通过借款控制中国财政与经济命脉(其中不少属于对政府的政治和军事投资),例如1927年以后至1948年外国垄断资本供给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财政借款约为16亿8千万美元,还不包括未划作借款的美帝国主义给予蒋介石的“援助”。这种借款方式无疑是外国垄断资本资本输出的最简便的方式,但正是因为其与政治相结合,产生了极为复杂的结果。因此,外国资本对中国借款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它们在中国争夺霸权和它们与中国的封建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相勾结的历史。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扩张常常使用超经济的手段,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疯狂掠夺我国资源。例如,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取代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国民党统治区迅速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1948年美国在华投资占各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额的80%,美国还利用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以及通过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新公司法》获得种种特权,使一些美国垄断组织纷纷来华投资设厂,控制中国的经济。他们还将大量剩余物资和商品输进中国,控制中国的市场。
PPT24:点出标题((二)中国封建经济的优势地位)。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6-77页的相关内容。
PPT24:点出1934年初长江中下游乡村农民负债情况的统计图表。
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封建剥削制度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在中国,大部分的土地(约66%)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土地(34%)属于农民。
地主以及旧式富农将土地出租经农民,向他们收取苛重的地租,主要是实物地租。据1934年的统计,全国22个省区的实物地租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为45%左右,有的地区甚至高达5成、6成乃至7成。地租剥削不仅侵占了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而且侵占了他们相当一部分的必要劳动。
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政府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首先,是征收田赋。其次,是征收盐税。再次,是征收各种杂税。是强迫农民服劳役(如修筑公路、碉堡等)和服兵役。
PPT25:点出1930年江苏374家大地主身份背景情况的统计图表。
封建剥削制度是国民党政府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南京国民政府在1930年6月公布的《土地法》,全文分为总则、土地登记、土地使用、土地税、土地征收等5编397条,洋洋两万多言,核心是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得侵犯,所以全文连“耕者有其田”的字样也没有。即使对“私有土地”有一些限制,如超过“土地面积之最高额”将依法征收等,也没具体限额。
国民党当局极端仇视和反对共产党在苏区领导农民进行的以实现“耕者有其田”为目标的土地革命。1932年10月颁布的《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
定:“被匪分散之田地及其他不动产所引起的纠纷,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公然策动和支持被打倒的地主豪绅阶级组织“还乡团”、“复兴会”进行反攻倒算。蒋介石还通电强调:“今日中国之土地,不患缺乏,并不患地主把持。统计全国人口与土地之分配,尚属地浮于人,不苦人不得地,惟苦地不整理。”再三申令“承认业主地权,保持目前农村秩序”。于是,1930年公布的土地法尚未付诸实施,有的立法委员和政府官员即明目张胆地叫嚣,“对于私有地最高面积之限制,应予删除”;“关于地租最高额之规定,应予删除”等等。所以,在1936年喧闹一场的“土地法修改原则”的争议中,竟连孙中山曾再三强调的地价税应采取累进税率的原则,国民党中央都通不过。国民党中央常委张道藩也不得不承认,共产党“在积极倡导国父„耕者有其田‟和我们的„二五减租‟的制度。我们……根本没有付诸实施,这真是可耻之极”。
PPT26:点出标题((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形成,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
PPT26:点出图书《中国四大家族》的图片。
PPT27:点出图书《中国四大家族》、《中国四大家族》等图片。
官僚资本膨胀的手段措施。四大家族凭借他们所掌握的国家政权,通过增加税赋,发行公债、购买军火、滥发钞票以及其他各种超经济手段,进行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更利用实行“统制经济”对经济进行全面垄断。他们利用增发钞票、金银兑售,举借内外债以及套购外汇、兼并民族企业等手段,大发横财,使官僚资本得以迅速发展。1935年官僚资本总额只有3019.8万元,到1942年则增长到134925.1万元。日本投降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他们通过接收敌伪财产和德、意法西斯投资,继发“国难财”之后,又大发“胜利财”、“接收财”。他们接收的敌伪财产加上工矿企业财产价值共计约30亿美元以上。他们还接收了日伪的金融机构获得了大量金银,他们用很低的比率收兑伪币,得到大量好处,再加上大批“美援”(除借款外,包括“救济物资”、“援华物资”、“售让”、“赠与”等形式,共约50多亿美元以上),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起来。
解放前夕,官僚资本已经占到整个工业资本的2/3,工业运输业固定资本的80%。它拥有电力的67%,煤炭产量的33%,水泥产量的45%,纱锭设备的40%,织布机设备的60%,糖产量的90%,轮船吨位的45%,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的100%。
资料片2:官僚资本控制中国银行。
官僚资本主义的实质。官僚资本并不是正常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而是一些掌握政权的官僚、军阀、买办、地主等人利用所掌握的政治权力,采取超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手段,对经济进行垄断发展积累起来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则是官僚资本发展的最高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他们所掌握的政权力量,直接剥削和掠夺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打击压制民族资本,从而积累起巨额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总之,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PPT28:点出标题((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处境)。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荣德生绑架案来折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发展的艰难处境。
PPT28:点出荣德生、图书《荣毅仁》的图片。
案例1:1946年4月25日上午10时许,荣德生和他的儿子荣一心、女婿唐熊源等三人乘自备汽车去总公司办公,刚出门就被挂着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特别照会的两辆汽车截住,遭到绑架。绑匪向荣德生提出100万美元巨额赎金要求。荣德生念及公司全局,不得已给家中写信,向各厂经理恳求:“余为办事业招此困难”,“必须克日办妥,以全余之残年。否则余之老命不保。”
案子最后是由淞沪警备司令侦缉破案的。实际上就是这个国民党军警机关勾结土匪实施了绑架案,绑架时所持的是警备司令部的公文,出示的是警备司令部的证件,绑架所用的汽车是警备司令部副官的,赎款交割地点就选在司令部官邸隔壁——长乐路1210号。警备司令部还故意派车拦截赎款,指责荣家违法赎票,而后又假意发还,以掩盖视听,以便冠冕堂皇地勒索更多钱财。由于当时荣德生名声很高,荣德生突然被绑架,社会舆论哗然,当局不得不来一个假破案。经过40天时间,在抓了几个人之后,才把荣德生救了出来。破案后,追回了赃款约20万美金。但是为了酬谢各方破案者,荣家一共用去了60万美金。
PPT29:点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处境的演示图形。
结合教材概述民族资本主义的遭遇——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和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特点——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月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二,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PPT30:点出1936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的统计图表。
PPT31:点出1949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人均产量的统计图表。
PPT32:点出1949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与以前历史纪录比较的统计图表。 PPT33:点出1949年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与以前历史纪录比较和PPT34:点出1949年我国工业部门构成的统计图表。
这些统计图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不断扩张、封建土地制度在中国的根深蒂固和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迅速膨胀,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推翻“三座大山”,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
归纳小结。在对1919年至1949年三十年间、处在世界风云变幻背景影响下的中国内部社会生态的考察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在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人民依然遭受深重的剥削和压迫,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依然必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继续奋斗。
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中,处于统治地位的帝国主义势力、封建主义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必然地会竭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其他阶级力量必然要奋起反抗,它们之间经济上和政治上矛盾斗争激化的焦点必然会集中到国家政权问题上来。
那么,在1919年至1949年这三十年间,它们之间在国家政权问题上矛盾斗争的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
PPT35:点出标题(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对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三种建国方案进行点评;借助典型案例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追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三条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通过基本历史史实的概括和有关资料片简要说明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时间:30分钟。)
PPT35:点出标题((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1840年后,伴随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近代中国的政治力量也处在不断分化与组合的演变之中。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之后,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分野,在原有的两大阵营(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处于统治地位的与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基础上出现了三个集团:一是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为主的反动集团,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为主的中间集团,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的进步集团,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这三个集团的存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的基本政治格局;这三个集团之间复杂多变的矛盾关系和互相斗争的最终结局,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史的基本内容;而这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是对国家政权的诉求与争夺。
PPT35:点出图书《中国之命运》的图片。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在长时间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同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而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首领蒋介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都不能行之于中国。他推崇的是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理论,认为:“国家之生命力”有三,即教育、经济、武力。但认为:“广义的„武力‟不仅是教育与经济皆包括在这武力之中,凡是学术、政治、外交、文化、军事、思想,尤其是主义和其他一切
精神与物质的力量,亦皆包括在武力之中。”又说:“人类一切文明,就是由战争而发生,因战争而进步”(《现代国家的生命力》)。根据这种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反革命军事独裁统治,来维护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PPT36:点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启示”的图片。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尽管辛亥革命的流产已经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这个方案重新提了出来。他们的基本口号是“调和国共”、“兼亲美苏”,主张用苏联的“经济民主”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主张“多阶级融合的民主”。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更大力鼓吹过“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企图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之外,另找一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PPT37:点出图书《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图片。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它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顺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近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PT38:点出标题((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的命运)。
上述三种建国方案代表了三个政治集团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三种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去进行历史的选择。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并不
具备现实性,实际上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其原因何在?
资料片3:《七子之歌·澳门》。
提问3: 《七子之歌·澳门》的词作者是谁?其生命的结局是怎样的?
PPT38:点出闻一多的图片。
1998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编导又选中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半的容韵琳小朋友担任领唱,她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演唱,与曲调设计浑然一体。后来,《澳门岁月》的总编导感慨地说:“主题歌词选用闻一多的诗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和关键。”
PPT39:点出闻一多、李公仆的图片。
案例2:闻一多,原名亦多,湖北浠水人,1899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族的家庭;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7月,赴美留学;192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红烛》;1925年3月,闻一多在纽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澳门、香港 、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闻一多在西南联合大学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加入民盟,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
闻一多的生命结局不是遭遇不治的病魔,而是遭遇国民党特务的暗杀。他的倒下与他追求的事业有关,也与和他有着同样事业追求的战友有关。他的这位战友就是民主斗士李公朴。
李公仆,1902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投军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愤然离开军队,次年8月赴美留学。1930年11月,李公朴回到上海。1936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进步的通俗读物,包括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同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李公朴被推为负责人之一,积极与东北抗日人士联系,支持抗日斗争。同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竟将他与沈钧儒等六人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国内外
的“七君子事件”。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公朴积极投身于抗日民主运动。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并担任《民主周刊》的编委工作。1945年在民盟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2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召开会员大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反动当局动用武力包围校园,。次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竟然编造假新闻,诬指这次集会是土匪骚乱。26日,经民青、民盟和学联商定,发动昆明市3万学生举行总罢课,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群众集会的罪行。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在“一二一”惨案座谈会上,他严正指出:“„一二一‟暴行是太凶残丑恶,卑鄙无耻了!”比之于当年的“三一八”惨案,“凶残的程度更进了一步,这是白色恐怖吗?这是黑色恐怖!”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当局利用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复员北上,进步力量减弱的空隙机会,企图一举摧毁昆明的爱国民主力量,特授予云南省警宪特务部门以“于必要时得便宜处置”之权。7月11日夜,李公仆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仆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 闻一多流着热泪,不停地反复的说着:“公仆没有死!公仆没有死!”随后,闻一多与民盟其他同志一起组成李公朴治丧委员会。
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开始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李公朴、闻一多都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成员,他们的为民主而奋斗的牺牲精神可歌可泣;他们为民主而奋斗的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中国社会的变革不可能存在“第三条道路”。
在中国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历史追求。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之进行过长期艰苦的奋斗,但最终没有成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既反对共产党又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第三党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为之奋斗过,但很快就遭受失败。在抗战期间和战后成立的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又为之进行了奋斗,但依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在严酷的社会现实教育的下,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只能放弃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而站到了拥护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PPT40:点出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的图片。
从1927年到1949年,统治全国的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这个政府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阀官僚掌权的军事独裁政府。在1927年建立后,这个政府对外实行的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对内是实行的是白色恐怖;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将“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政外交的根本政策;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破产,被迫接受并实现了人民的部分要求;七七事变,特别是八一三事变以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抗战态度,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但是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起,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不仅不断制造反共磨擦,而且加强了对抗日民主运动的镇压;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违背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团结的意志,悍然发动全面内战,继续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遭到人民的唾弃。
资料片4: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垮台。
PPT4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图片。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后不久,就广泛深入地领导和发动起中国革命运动,很快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政治力量,并在斗争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发展方向。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最终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胜利,赢得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胜利。
资料片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三)教学收场(时间:5分钟)
简短概括本章教学内容要点。
PPT42:点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图片。
资料片6:开国大典及毛泽东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讲话。
三、教学小结
1、教学效果分析
该教学方案的实施就总体而言取得了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了扣住教材内容蕴含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且有一定的拓展;在教学技术的应用上,注重了发挥多媒体将文本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的作用;在教学过程的把握上,注重了史实陈述与评论的有机结合、章节内部前后问题的互相衔接。该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文、理科学生的教学反响积极程度不尽一致,其主要原因是:从学生来说,文、理科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从教师方面来说,在考虑具体不同教学对象的针对性问题上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2、教学经验
该章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综述,共有三大部分内容并且其所涉及的问题较为宏观,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讲教师应该力求做到:把握好本章内容各个部分的重点问题,并对这些重点问题的逻辑联系仔细研究,以使本章的教学过程连贯顺畅;处理好本章作为中篇的“纲”和作为中篇的“要”的后几章的关系,并在教学所用材料的取舍、问题讲解的侧重点等方面要多加留心,以使整个中篇的教学过程前后呼应;选择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资料、影像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得当,以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改进措施
在进一步从事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一要不断强化对该章教学内容以及中篇教学内容和全部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二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三要不断完善该章教学过程的内容设计,在解决好教学对象针对性问题的基础上增进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