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股权"异动" 中国平安自称丧失控制权

“本集团经综合评估,与其他股东的关系、各股东对陆金所的表决权、能否通过参与陆金所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及是否有能力运用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等因素后,认为本集团丧失了对陆金所的控制。”中国平安2014年年报的这一条注脚,揭示了陆金所股权的重大变化。

魔鬼藏在细节里。

在中国平安(601318)2013年年报里,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有75家。至2014年年报,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68家。其中,28家公司在最新年报里消失,21家公司为新纳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平安子公司的新设多反映业务拓展,新公司集中在互联网板块,如平安好车、平安好房、健康互联网等;而子公司的“消失”则可能与业务调整、统计口径变化乃至资本运作有关。

令人诧异的是,中国平安原持有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74.91%的股份,去年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交易及协议安排,表决权已减为49.99%。

经平安自身评估,集团已“丧失对陆金所的控制权”。因此,2014年年报不再将陆金所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作为平安内部风头最盛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的股权分配一直牵动外界目光。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平安集团降低持股比例是为了传递一个信号,即陆金所会成为更开放、中立的平台,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开拓标准资产、非标资产的新市场。

陆金所“去平安化”

“本集团经综合评估,与其他股东的关系、各股东对陆金所的表决权、能否通过参与陆金所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及是否有能力运用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等因素后,认为本集团丧失了对陆金所的控制。”中国平安2014年年报的这一条注脚,揭示了陆金所股权的重大变化。

年报显示,平安集团此举是考虑了“本集团与其他股东的关系、各股东对陆金所及西交所的表决权、能否通过参与陆金所及西交所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及是否有能力运用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等因素”而作出的。

陆金所股权结构走向多元化,已在各方预料中。在近期闭幕的博鳌论坛上,计葵生向外界证实陆金所已确定从海外引进一笔战略投资资金,出售小比例股权以筹集30亿人民币。引资对象为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及个人。

去年12月末,市场即有传言称陆金所将引进摩根士丹利为战略投资者,后者亦将充当陆金所分拆上市的主承销商,但消息一直未得到平安官方证实。

海外引资乃至IPO尘埃落定前,中国平安就“失去”对陆金所的控制权,不免令人意外。

工商资料显示,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4亿元,由深圳平安创新资本有限公司和新疆汇明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后更名新疆同君)共同出资,持股比例分别为75%和25%。

2013年1月,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下称林芝金生)以2000万元入股,陆金所注册资本增至4.2亿元。当年12月,陆金所再度增资,林芝金生没有认购,平安创新、新疆同君参与增资后分别持股73.21%、24.40%。

据查,新疆同君、林芝金生的合伙人基本为平安集团的高管。前陆金所副总经理黄黎明原任林芝金生的法定代表人及合伙人,黄于去年离职,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职位亦于去年11月17日的工商变更中换为杨学连。不同信源透露,让高管分享互联网金融板块的成长收益是平安的一项内部激励政策。

目前上海工商部门的公示资料中,陆金所仅保留发起人信息,不再提供股东结构,因此尚不能判断平安集团持股比例减少后,哪些股东取得了控制权?假如控制权进入前述有限合伙企业,可否视为某种意义上的MBO?

平安集团回应称:“陆金所在做融资计划的过程中,有一些正常的合法合规的股权变更”,但详细情况不便透露。

从平安集团的风格可推测,马明哲依然掌控对陆金所的控制权。而计葵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中国平安仍是陆金所最大的股东,并仍将全力支持陆金所的发展。“平安的持股比例下降到49%,其中一个重要考虑是对外发送明确信号,即陆金所现在是一个更加开放、中立的平台,来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开拓标准资产、非标资产的市场。”

布阵互联网

子公司变局中,陆金所异动或为资本运作痕迹,新公司的设立则更多揭示业务层面的变化。2013年年报中,纳入集团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共75家,其中有28家在次年年报中消失,新增子公司21家。新设子公司中,有4家带有明显的互联网特色。其中平安好房(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平安汽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因“平安好房”、“平安好车”业务为市场熟知。

值得关注的是,“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万里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前者注册3.5亿元,是从平安健康险独立出来、专营互联网健康管理业务的新公司,在平安“资产管理”和“健康管理”两大聚焦战略中具有特殊意义。后者注册资本2亿元,由原平安万里通业务独立而成,曾被称为与陆金所并列的“双子星”,为平安开拓“积分联盟”的商业模式。

从工商注册资料看,两家公司股权结构相似,均以平安金融科技为第一大股东,以“乌鲁木齐广丰旗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为二股东。其中,后者的合伙人是史良洵和谢虹,与陆金所股东之一的“新疆同君”雷同。

另一家极少受关注的新公司亦有“触网”潜力。“深圳平安不动产工业物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由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全资持有,是年报公示子公司中唯一一家从事物流业务的。从网络公开信息看,该公司高层曾赴大连普湾新区考察“顺合安平现代电商金融物流园”项目。

新设子公司中数量最多的是海外子公司,或为平安险资“出海投资”的棋子。

其中,“安邦汇投有限公司”、“安邦汇理有限公司”和“青柠街有限公司”均注册于香港。在2013年7月,平安人寿入主英国地标劳合社大楼时,其已作为交易主体亮相,但并未在当年年报中露面。

2014年年报中,还有“海逸有限公司”、“讯协有限公司”及“景扬有限公司”三家香港公司登场,主营业务均为房地产投资,或扮演类似角色。

有证券律师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对合并报表子公司的公示范围具有一定自主性,业务占比较小、集团认为不重要的公司均可不公示。

因此,2013年后“消失”的子公司并不一定是被剥离。从名单上看,平安在多地的区域性投资公司、上海家化旗下一系列子公司均不再列示,而陆金所控制的平安投资担保、平安国际商业保理两家公司亦随之一并“除名”。

微信扫一扫,关注您的私人投资管家——腾讯证券公众号:腾讯证券(qqzixuangu)

“本集团经综合评估,与其他股东的关系、各股东对陆金所的表决权、能否通过参与陆金所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及是否有能力运用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等因素后,认为本集团丧失了对陆金所的控制。”中国平安2014年年报的这一条注脚,揭示了陆金所股权的重大变化。

魔鬼藏在细节里。

在中国平安(601318)2013年年报里,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有75家。至2014年年报,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68家。其中,28家公司在最新年报里消失,21家公司为新纳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平安子公司的新设多反映业务拓展,新公司集中在互联网板块,如平安好车、平安好房、健康互联网等;而子公司的“消失”则可能与业务调整、统计口径变化乃至资本运作有关。

令人诧异的是,中国平安原持有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74.91%的股份,去年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交易及协议安排,表决权已减为49.99%。

经平安自身评估,集团已“丧失对陆金所的控制权”。因此,2014年年报不再将陆金所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作为平安内部风头最盛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的股权分配一直牵动外界目光。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平安集团降低持股比例是为了传递一个信号,即陆金所会成为更开放、中立的平台,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开拓标准资产、非标资产的新市场。

陆金所“去平安化”

“本集团经综合评估,与其他股东的关系、各股东对陆金所的表决权、能否通过参与陆金所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及是否有能力运用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等因素后,认为本集团丧失了对陆金所的控制。”中国平安2014年年报的这一条注脚,揭示了陆金所股权的重大变化。

年报显示,平安集团此举是考虑了“本集团与其他股东的关系、各股东对陆金所及西交所的表决权、能否通过参与陆金所及西交所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及是否有能力运用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等因素”而作出的。

陆金所股权结构走向多元化,已在各方预料中。在近期闭幕的博鳌论坛上,计葵生向外界证实陆金所已确定从海外引进一笔战略投资资金,出售小比例股权以筹集30亿人民币。引资对象为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及个人。

去年12月末,市场即有传言称陆金所将引进摩根士丹利为战略投资者,后者亦将充当陆金所分拆上市的主承销商,但消息一直未得到平安官方证实。

海外引资乃至IPO尘埃落定前,中国平安就“失去”对陆金所的控制权,不免令人意外。

工商资料显示,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4亿元,由深圳平安创新资本有限公司和新疆汇明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后更名新疆同君)共同出资,持股比例分别为75%和25%。

2013年1月,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下称林芝金生)以2000万元入股,陆金所注册资本增至4.2亿元。当年12月,陆金所再度增资,林芝金生没有认购,平安创新、新疆同君参与增资后分别持股73.21%、24.40%。

据查,新疆同君、林芝金生的合伙人基本为平安集团的高管。前陆金所副总经理黄黎明原任林芝金生的法定代表人及合伙人,黄于去年离职,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职位亦于去年11月17日的工商变更中换为杨学连。不同信源透露,让高管分享互联网金融板块的成长收益是平安的一项内部激励政策。

目前上海工商部门的公示资料中,陆金所仅保留发起人信息,不再提供股东结构,因此尚不能判断平安集团持股比例减少后,哪些股东取得了控制权?假如控制权进入前述有限合伙企业,可否视为某种意义上的MBO?

平安集团回应称:“陆金所在做融资计划的过程中,有一些正常的合法合规的股权变更”,但详细情况不便透露。

从平安集团的风格可推测,马明哲依然掌控对陆金所的控制权。而计葵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中国平安仍是陆金所最大的股东,并仍将全力支持陆金所的发展。“平安的持股比例下降到49%,其中一个重要考虑是对外发送明确信号,即陆金所现在是一个更加开放、中立的平台,来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开拓标准资产、非标资产的市场。”

布阵互联网

子公司变局中,陆金所异动或为资本运作痕迹,新公司的设立则更多揭示业务层面的变化。2013年年报中,纳入集团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共75家,其中有28家在次年年报中消失,新增子公司21家。新设子公司中,有4家带有明显的互联网特色。其中平安好房(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平安汽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因“平安好房”、“平安好车”业务为市场熟知。

值得关注的是,“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万里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前者注册3.5亿元,是从平安健康险独立出来、专营互联网健康管理业务的新公司,在平安“资产管理”和“健康管理”两大聚焦战略中具有特殊意义。后者注册资本2亿元,由原平安万里通业务独立而成,曾被称为与陆金所并列的“双子星”,为平安开拓“积分联盟”的商业模式。

从工商注册资料看,两家公司股权结构相似,均以平安金融科技为第一大股东,以“乌鲁木齐广丰旗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为二股东。其中,后者的合伙人是史良洵和谢虹,与陆金所股东之一的“新疆同君”雷同。

另一家极少受关注的新公司亦有“触网”潜力。“深圳平安不动产工业物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由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全资持有,是年报公示子公司中唯一一家从事物流业务的。从网络公开信息看,该公司高层曾赴大连普湾新区考察“顺合安平现代电商金融物流园”项目。

新设子公司中数量最多的是海外子公司,或为平安险资“出海投资”的棋子。

其中,“安邦汇投有限公司”、“安邦汇理有限公司”和“青柠街有限公司”均注册于香港。在2013年7月,平安人寿入主英国地标劳合社大楼时,其已作为交易主体亮相,但并未在当年年报中露面。

2014年年报中,还有“海逸有限公司”、“讯协有限公司”及“景扬有限公司”三家香港公司登场,主营业务均为房地产投资,或扮演类似角色。

有证券律师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对合并报表子公司的公示范围具有一定自主性,业务占比较小、集团认为不重要的公司均可不公示。

因此,2013年后“消失”的子公司并不一定是被剥离。从名单上看,平安在多地的区域性投资公司、上海家化旗下一系列子公司均不再列示,而陆金所控制的平安投资担保、平安国际商业保理两家公司亦随之一并“除名”。

微信扫一扫,关注您的私人投资管家——腾讯证券公众号:腾讯证券(qqzixuangu)


相关内容

  • 恒大入局万科股权之争
  • 地产巨头中国恒大的加入,令这场股权之争再增变数. 持续一年多的万科股权争夺战出现新的入局者,地产巨头中国恒大的加入,令这场股权之争再增新变数.与其他股东亮相方式不同,此次恒大"被动"登场的方式,以及其增持万科股票期间的信息披露问题,均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 8月4日午间,财新网报道 ...

  • 企业价值市场法评估实务及案例分析
  • 练习题库:企业价值市场法评估实务及案例分析 随机显示 题型:判断单选多选 第1部分 判断题 题号:QHX017277 所属课程: 企业价值市场法评估实务及案例分析 1. 采用市场法评估时,需要协调目标公司与可比对象之间由于财务会计政策的不同所可能产生的财务数据差异.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

  • 因处置部分股权丧失控制权的会计处理探讨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因处置部分股权丧失控制权的会计处理探讨 王云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并购重组事业部北京100045) [摘要]在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要按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由此可能导致剩余股权账面价值和当期投资收益的虚高,并影响以后期间处置剩余股权时的 ...

  • 创业版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授予协议书
  • ******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期权授予协议书 协议书编号: 签约双方: 甲方:****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 为有效激励****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甲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

  •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 多元化发展 美的的前身是1968年何享健率领镇里23位农民集资5000元创办的一家塑料瓶盖厂,1980年进军家电行业,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家电生产企业,也是仅次于海尔集团的白色家电厂商.2003年,美的销售收入达到170亿人民币.旗下的上市公司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在财富(中文版)中国 ...

  • 第十五期上市公司董秘后续培训材料
  • 第十五期上市公司董秘后续培训材料 常见问题解答 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 2010年7月·长沙 重要提示:我所一直非常重视规则制定与执行.公司监管与上市公司业务需求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一直积极收集各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我所的意见和建议.近期,我所对上市公司在业务专区和信息平台上反馈的意见进行了 ...

  • 分步处置子公司股权的会计处理例解
  • 分步处置子公司股权的会计处理例解 母公司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子公司的股权,其过程和结果可能是:(1)分步将所持子公司的股份全部售出,不再持有原子公司股份;(2)分步处置一部分股权投资,但不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3)分步处置对公司的股权投资,从而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但保留部分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 ...

  • 贝恩转股后将丧失财务投资人身份(图)
  • 2010-09-13 01:15: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广州) 跟贴 2 条 手机看股票 邹晓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 本报实习记者 王荣 在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的关键时期,黄光裕方面的核心人物.大股东提名的国美执行董事人选邹晓春走上前台,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10日,在赴港与机构投资者沟通之前, ...

  • 2016注会综合阶段试卷一知识点:母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而丧失控制权
  • 母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而丧失控制权(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子公司)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首先应判断分步交易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 不属于"一揽子交易" 属于"一揽子交易 在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