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担,是民族发展的希望,当前青少年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困惑,主要表现在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和犯罪行为的产生等方面,这就要求学校、家庭、社会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个性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了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两所中小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进行汇总。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起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且让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该调查报告包括七项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途径、调查结果分析、青少年心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一 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12日~11月16日

  二 调查对象

  景泰县第二小学五、六年级和景泰县第四中学七、八、九三个年44个教学班的2433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346份。其中,农村学生1022名,占学生总人数的42%。另外,单亲家庭和父母离异的孩子69人,父母残疾的孩子21人,残疾学生18人,留守孩子132人,孤儿2人。

  三 调查内容

  主要从学生的心理现状(包括个性心理、学习动机等),人际交往(包括与同学、与老师、与父母间的关系等),心境状态(包括情绪变化、青春期心理等),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题目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

  四 调查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学生集中采集信息,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同时就其中的焦点问题与学生进行座谈,最后结合调查问卷及学生自我分析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

  五 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的心理现状

  第一,个性心理。(1)69.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还可以,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很差,极少数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没感觉。(2)72.3%的学生最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36.1%的学生希望改变自己的性格。(3)78.1%的学生对“穿名牌”和“相互攀比消费”的做法持反对意见,25.8%的学生无所谓,0.5%的学生赞同。(4)76.2%的学生有信心改正自己的缺点,27%的学生有一点信心,极个别的学生对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全没有信心。(5)54.8%的学生遇到烦恼会向朋友诉说排解,27.9%的学生会向家长诉说,28.8%的学生会压在心底生闷气,1.2%的学生会找老师。(6)66%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情绪最大的因素是学习成绩,26.3%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少部分学生认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

  以上调查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是满意的,能做到自信而不狂妄,且持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状态。与此同时,青春期的学生闭锁心理表现得明显,他们有话、有秘密想倾吐,可对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他们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与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学习动机。(1)57.6%的学生学习压力较适中,32.4%的学生觉得压力较大,不到11.8%的学生觉得压力小。(2)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同伴的竞争,22.7%的学生认为压力来自于家庭的期望,15.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望。(3)调查结果还表明,71.2%的学生在考试时有点紧张,29.8%的学生考试时很轻松能够从容应对,4.1%的学生考试时很紧张、很焦虑。

  以上调查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负担,这就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的心理疾病,从而不会调整自己考前的心态,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

  2.学生的人际交往

  调查结果:(1)67.2%的学生喜欢与人交往,3.5%的学生不喜欢与人交往。(2)45.8%的学生经常与父母沟通,37.3%的学生偶尔与父母沟通,8.8%的学生从不与父母沟通。(3)63.7%的家长重视关心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仍有22.3%的家长只过问学习,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4)50.5%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家庭是幸福的,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气氛是较融洽的,22.5%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家庭较不融洽。(5)50.6%的学生理解但不提倡男女同学的密切交往,17.7%的学生认为两情相悦可以促进学习。(6)53.5%的学生没有感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44.4%的学生很少感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2.8%的学生能感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7)71.5%的学生最不喜欢老师叫家长,42.6%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当众批评,13.5%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罚站学生。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与人交往,也能正确看待男女同学的密切交往。而能够与父母经常沟通,会让他们有幸福感,同时他们觉得与老师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现象说明多数学生有明显的闭锁心理。

  3.心境状态

  调查结果:(1)五年级:45%的学生时常会焦虑,12.8%的学生经常自卑,9.5%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2.5%的学生精神抑郁。六年级:49%的学生时常会焦虑,17.8%的学生经常自卑,11.6%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4.8%的学生精神抑郁。七年级:58.6%的学生时常会焦虑,22.8%的学生经常自卑,13.9%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5.3%的学生精神抑郁。八年级:32%的学生时常会焦虑,36%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九年级:27.5%的学生时常会焦虑,14.5%的学生经常自卑,42.8%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16.3%的学生精神抑郁。(2)72.6%的学生偶尔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12.6%的

  学生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14.5%的学生从来没有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过。(3)83.4%的学生从无自杀的念头,18.7%的学生偶尔或时有自杀的念头,0.8%的学生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的焦虑心理,呈下降趋势,学生独立意识增强的同时,逆反心理却呈上升趋势。这就说明了当今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性,少数学生有自卑心理,极少数学生会出现精神抑郁,而这种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当然,父母的性格特征和养育方式以及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4.承受挫折的能力

  调查结果:54%的学生受过很大的挫折,认为能够承受;23.8%的学生没有受过很大的挫折,认为应该能承受;14.5%的学生受过很大的挫折,但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在面对挫折时都能够承受,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来面对。

  5.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调查结果:(1)82%的学生觉得心理健康发展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2)6.5%的学生觉得很需要心理老师的帮助,41.3%的学生觉得有一点点需要,32.5%的学生觉得自己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帮助,其余学生认为无所谓。(3)35.8%的学生会去心理咨询点咨询,20%的学生不会去咨询,37%的学生会看情况。(4)33.9%的学生认为咨询时面对面交谈比较好,27%的学生选择网络咨询,18%的学生选择书信交流,14.7%的学生认为电话较方便,15%的学生选择了随便。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了解不够、认识模糊,对心理咨询抱一种观望和怀疑的心理,但对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基本上持欢迎态度。

  6.其他方面

  调查结果:(1)3.3%的学生认为上网应适当指导,19.5%的学生认为要严格控制上网。(2)55.6%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26.8%的学生上网是学习需要,18.5%的学生上网是因为无聊。(3)53.4%的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55.9%的学生上网听歌;49.4%的学生上网查资料;41.4%的学生上网看电影;21.5%的学生上网看新闻。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对上网的兴趣浓厚,但利用上网学习的很少,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游戏、聊天和娱乐上,而有网瘾的学生只占少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上网应给予适当指导。

  六 青少年心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存在焦虑心理

  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恍惚,紧张不安。

  2.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青少年经历青春期,心理上逐渐成熟和独立,总幻想自己可以展翅高飞。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

  3.少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信心、谨小慎微、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严重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在特定的条件下或可能酿成离家出走、自杀,甚至犯罪等。

  4.明显的闭锁心理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发的不良情绪若不能及时排除,日积月累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5.个别学生精神抑郁

  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颓丧,自我评价消极,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病,有的会做出自伤或轻生行为。

  6.情绪不稳定性

  这类学生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应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易激惹性增高。

  7.人际交往问题

  正确引导青少年理性的处理好与家长、老师的关系是其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等能力的前提,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可更和谐地与他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七 对策及建议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一,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多参阅相关书籍,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定期咨询相关心理导师,避免心理问题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正确科学地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第二,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应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第三,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时多观察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积极地给予关心和引导。只有了解了他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帮助他们。还应立足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游戏活动、问题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与个别辅导工作。采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对症下药,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真诚地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进而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做好自己情绪的主人。

  第五,关注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针对考试提一些建议,介绍一些减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考前心理辅导。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此问题无疑需要渗透教育的整个过程,它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建起的教育平台的共同努力,唯有倾全社会的教育力量,对其时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责任编辑:李锦雯〕

  青少年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担,是民族发展的希望,当前青少年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困惑,主要表现在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和犯罪行为的产生等方面,这就要求学校、家庭、社会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个性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了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两所中小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进行汇总。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起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且让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该调查报告包括七项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途径、调查结果分析、青少年心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一 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12日~11月16日

  二 调查对象

  景泰县第二小学五、六年级和景泰县第四中学七、八、九三个年44个教学班的2433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346份。其中,农村学生1022名,占学生总人数的42%。另外,单亲家庭和父母离异的孩子69人,父母残疾的孩子21人,残疾学生18人,留守孩子132人,孤儿2人。

  三 调查内容

  主要从学生的心理现状(包括个性心理、学习动机等),人际交往(包括与同学、与老师、与父母间的关系等),心境状态(包括情绪变化、青春期心理等),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题目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

  四 调查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学生集中采集信息,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同时就其中的焦点问题与学生进行座谈,最后结合调查问卷及学生自我分析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

  五 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的心理现状

  第一,个性心理。(1)69.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还可以,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很差,极少数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没感觉。(2)72.3%的学生最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36.1%的学生希望改变自己的性格。(3)78.1%的学生对“穿名牌”和“相互攀比消费”的做法持反对意见,25.8%的学生无所谓,0.5%的学生赞同。(4)76.2%的学生有信心改正自己的缺点,27%的学生有一点信心,极个别的学生对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全没有信心。(5)54.8%的学生遇到烦恼会向朋友诉说排解,27.9%的学生会向家长诉说,28.8%的学生会压在心底生闷气,1.2%的学生会找老师。(6)66%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情绪最大的因素是学习成绩,26.3%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少部分学生认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

  以上调查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是满意的,能做到自信而不狂妄,且持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状态。与此同时,青春期的学生闭锁心理表现得明显,他们有话、有秘密想倾吐,可对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他们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与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学习动机。(1)57.6%的学生学习压力较适中,32.4%的学生觉得压力较大,不到11.8%的学生觉得压力小。(2)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同伴的竞争,22.7%的学生认为压力来自于家庭的期望,15.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望。(3)调查结果还表明,71.2%的学生在考试时有点紧张,29.8%的学生考试时很轻松能够从容应对,4.1%的学生考试时很紧张、很焦虑。

  以上调查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负担,这就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的心理疾病,从而不会调整自己考前的心态,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

  2.学生的人际交往

  调查结果:(1)67.2%的学生喜欢与人交往,3.5%的学生不喜欢与人交往。(2)45.8%的学生经常与父母沟通,37.3%的学生偶尔与父母沟通,8.8%的学生从不与父母沟通。(3)63.7%的家长重视关心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仍有22.3%的家长只过问学习,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4)50.5%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家庭是幸福的,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气氛是较融洽的,22.5%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家庭较不融洽。(5)50.6%的学生理解但不提倡男女同学的密切交往,17.7%的学生认为两情相悦可以促进学习。(6)53.5%的学生没有感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44.4%的学生很少感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2.8%的学生能感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7)71.5%的学生最不喜欢老师叫家长,42.6%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当众批评,13.5%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罚站学生。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与人交往,也能正确看待男女同学的密切交往。而能够与父母经常沟通,会让他们有幸福感,同时他们觉得与老师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现象说明多数学生有明显的闭锁心理。

  3.心境状态

  调查结果:(1)五年级:45%的学生时常会焦虑,12.8%的学生经常自卑,9.5%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2.5%的学生精神抑郁。六年级:49%的学生时常会焦虑,17.8%的学生经常自卑,11.6%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4.8%的学生精神抑郁。七年级:58.6%的学生时常会焦虑,22.8%的学生经常自卑,13.9%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5.3%的学生精神抑郁。八年级:32%的学生时常会焦虑,36%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九年级:27.5%的学生时常会焦虑,14.5%的学生经常自卑,42.8%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16.3%的学生精神抑郁。(2)72.6%的学生偶尔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12.6%的

  学生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14.5%的学生从来没有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过。(3)83.4%的学生从无自杀的念头,18.7%的学生偶尔或时有自杀的念头,0.8%的学生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的焦虑心理,呈下降趋势,学生独立意识增强的同时,逆反心理却呈上升趋势。这就说明了当今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性,少数学生有自卑心理,极少数学生会出现精神抑郁,而这种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当然,父母的性格特征和养育方式以及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4.承受挫折的能力

  调查结果:54%的学生受过很大的挫折,认为能够承受;23.8%的学生没有受过很大的挫折,认为应该能承受;14.5%的学生受过很大的挫折,但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在面对挫折时都能够承受,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来面对。

  5.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调查结果:(1)82%的学生觉得心理健康发展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2)6.5%的学生觉得很需要心理老师的帮助,41.3%的学生觉得有一点点需要,32.5%的学生觉得自己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帮助,其余学生认为无所谓。(3)35.8%的学生会去心理咨询点咨询,20%的学生不会去咨询,37%的学生会看情况。(4)33.9%的学生认为咨询时面对面交谈比较好,27%的学生选择网络咨询,18%的学生选择书信交流,14.7%的学生认为电话较方便,15%的学生选择了随便。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了解不够、认识模糊,对心理咨询抱一种观望和怀疑的心理,但对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基本上持欢迎态度。

  6.其他方面

  调查结果:(1)3.3%的学生认为上网应适当指导,19.5%的学生认为要严格控制上网。(2)55.6%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26.8%的学生上网是学习需要,18.5%的学生上网是因为无聊。(3)53.4%的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55.9%的学生上网听歌;49.4%的学生上网查资料;41.4%的学生上网看电影;21.5%的学生上网看新闻。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对上网的兴趣浓厚,但利用上网学习的很少,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游戏、聊天和娱乐上,而有网瘾的学生只占少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上网应给予适当指导。

  六 青少年心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存在焦虑心理

  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恍惚,紧张不安。

  2.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青少年经历青春期,心理上逐渐成熟和独立,总幻想自己可以展翅高飞。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

  3.少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信心、谨小慎微、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严重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在特定的条件下或可能酿成离家出走、自杀,甚至犯罪等。

  4.明显的闭锁心理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发的不良情绪若不能及时排除,日积月累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5.个别学生精神抑郁

  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颓丧,自我评价消极,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病,有的会做出自伤或轻生行为。

  6.情绪不稳定性

  这类学生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应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易激惹性增高。

  7.人际交往问题

  正确引导青少年理性的处理好与家长、老师的关系是其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等能力的前提,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可更和谐地与他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七 对策及建议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一,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多参阅相关书籍,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定期咨询相关心理导师,避免心理问题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正确科学地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第二,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应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第三,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时多观察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积极地给予关心和引导。只有了解了他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帮助他们。还应立足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游戏活动、问题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与个别辅导工作。采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对症下药,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真诚地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进而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做好自己情绪的主人。

  第五,关注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针对考试提一些建议,介绍一些减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考前心理辅导。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此问题无疑需要渗透教育的整个过程,它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建起的教育平台的共同努力,唯有倾全社会的教育力量,对其时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责任编辑:李锦雯〕


相关内容

  •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 ["智慧星火"获奖课题论文选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 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 论文撰写:肖静 李琴 任燕琴 韩雪 方洁 赵敏雅 调查:肖静 李琴 任燕琴 韩雪 方洁 虞涛 房启志 黄宇 赵敏雅 宋启迪 指导教师:李家华 王丽娟 内容提要: 青少年 ...

  •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方案
  • 十三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方案 (2013年) 1 背景 WHO 对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愉快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 ...

  • 我国社区心理学研究述评_于华林
  • 第8卷 第4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8 No.4 2008年8月 JournalofShandongInstituteofCommerceandTechnology Aug.2008 我国社区心理学研究述评 于华林,杨 毅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 我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2009年01月12日 星期一 15:59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 ...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房文双 [1**********] 1. 解读大学校园的 2.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4. 某某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5. 某某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6. 以一个具体团体为例,分析团体领导的技巧 7. 网络社会问题及控 ...

  •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已引起团市委的重视,xx年,团市委成立了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为我市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马家爵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乃至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年11月至12月, ...

  • 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研究现状
  •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而有75%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1].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人体的健康状态有三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健康状态(第一状态).疾病状态(第二状态)及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非病非健康的临界状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亚健康 ...

  • 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年龄特征探析
  • 摘要:通过两次大范围的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实证调查,对比了11-18岁和11-35岁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随年龄发展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在11-18岁期间,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发展的大多数指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经过25-28岁这个年龄阶段以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都会得到较大提升,呈现出上升的发展态势,呈 ...

  • 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报告篇1
  • 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报告篇1 本班共有学生8其中男生有4人,女生有4人.测试的数据显:本班处在良好档上仅1人,及格以上7人.我班8名被测学生中,优秀率为12.5%,良好率为87.25%,及格率为100%,不及格率为0.并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从体育保健课.课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 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其影响的研究
  •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实验课题研究总结 全椒县周岗逸夫小学张发全 石沛明德小学李桂凤时间:2008-12-29 16:37:37 | 浏览:31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