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诗的平仄格律真的不难,记住两对句式,OK》给了大家两对句式: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然后又把这两对句式组合成了一个“平仄五绝”: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果你严格按照这个“平仄五绝”来做格律诗,那么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三仄尾、三平调、孤平、拗救等等让人发晕的东西,在你面前那都不是事,都与你无关。但是同时,你做诗的难度也相对大了一点。那么有没有不用管上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同时既不犯规又能再把难度降低一些的办法呢?当然有!
下面我们把这个“平仄五绝”分解开,一句一句分析,并把结果记住,以后写诗就按这个来写,既简单又可以避免犯规。
①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式是最简单的。按照格律规则它的第一、第三字是不限平仄的,即可平可仄。如果是七言则是第一、第三、第五不限平仄。这是唯一一句适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句式。那么我们用“中”代表可平可仄,这个句式就变成了“中仄中平仄”。五个字只有三个字限平仄,是不是简单多了。
②平平仄仄平——这句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做格律诗的大忌“孤平”就出现在这句里。这个句式里最后一个是平,是韵脚,所以第一个平必须是平,否则不算韵脚只有第二个字是平,这就是“孤平”。这样一来,只有第三个字可平可仄。这个句式就成了“平平中仄平”。这里需要单独记忆一下,如果这个中是平的时候,那么第一个平则可以是仄。这个就是所谓的“孤平拗救”。
③平平平仄仄——这是比较特殊的一句。这句同样不适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第三字是仄,就成了“三仄尾”。“三仄尾”不是大忌,唐、宋直至清代,都有人用过。但是从格律要求来说能避开尽量避开,实在避不开用了也可以。问题的关键是在大量的经典诗作里,这个平平平仄仄,经常被变成平平仄平仄,以至于被认为是正常的句子,这样二四六就不分明了。
是不是有点乱,不便于记忆?没关系,我们把这句“平平平仄仄”变成“中平正反仄”问题就解决了。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只要平仄相反就行,第三字如果用平第四字就用仄;第三字用仄第四字就用平。
④仄仄仄平平——这句第三字也要论,否则就可能出现后三字都是平的“三平调”。“三平调”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所以这句变成“中仄仄平平”。
总结一下:
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中仄平
平平平仄仄——中平正反仄
仄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记住并运用后面这个简化了的“平仄五绝”,我们写格律诗就又放宽了好多字的限制,而且不会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调等出犯规或出律的情况。
七言格律诗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两个字,第一个字一般情况下都是可平可仄,唯独在平平仄仄平那句使用孤平拗救时第一个字必须用平。
最后说一说那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只是个大概的说法,从我们分析来看,四个基本句型有三个不适用。如果作为定律,四分之三内容不适用,那么这个定律能够成立吗?能够有指导作用吗?不仅没用,而且还能造成误判。
说了这些对格律的认识和体会,如果有错误或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出,共同探讨。
上文《诗的平仄格律真的不难,记住两对句式,OK》给了大家两对句式: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然后又把这两对句式组合成了一个“平仄五绝”: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果你严格按照这个“平仄五绝”来做格律诗,那么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三仄尾、三平调、孤平、拗救等等让人发晕的东西,在你面前那都不是事,都与你无关。但是同时,你做诗的难度也相对大了一点。那么有没有不用管上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同时既不犯规又能再把难度降低一些的办法呢?当然有!
下面我们把这个“平仄五绝”分解开,一句一句分析,并把结果记住,以后写诗就按这个来写,既简单又可以避免犯规。
①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式是最简单的。按照格律规则它的第一、第三字是不限平仄的,即可平可仄。如果是七言则是第一、第三、第五不限平仄。这是唯一一句适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句式。那么我们用“中”代表可平可仄,这个句式就变成了“中仄中平仄”。五个字只有三个字限平仄,是不是简单多了。
②平平仄仄平——这句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做格律诗的大忌“孤平”就出现在这句里。这个句式里最后一个是平,是韵脚,所以第一个平必须是平,否则不算韵脚只有第二个字是平,这就是“孤平”。这样一来,只有第三个字可平可仄。这个句式就成了“平平中仄平”。这里需要单独记忆一下,如果这个中是平的时候,那么第一个平则可以是仄。这个就是所谓的“孤平拗救”。
③平平平仄仄——这是比较特殊的一句。这句同样不适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第三字是仄,就成了“三仄尾”。“三仄尾”不是大忌,唐、宋直至清代,都有人用过。但是从格律要求来说能避开尽量避开,实在避不开用了也可以。问题的关键是在大量的经典诗作里,这个平平平仄仄,经常被变成平平仄平仄,以至于被认为是正常的句子,这样二四六就不分明了。
是不是有点乱,不便于记忆?没关系,我们把这句“平平平仄仄”变成“中平正反仄”问题就解决了。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只要平仄相反就行,第三字如果用平第四字就用仄;第三字用仄第四字就用平。
④仄仄仄平平——这句第三字也要论,否则就可能出现后三字都是平的“三平调”。“三平调”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所以这句变成“中仄仄平平”。
总结一下:
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中仄平
平平平仄仄——中平正反仄
仄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记住并运用后面这个简化了的“平仄五绝”,我们写格律诗就又放宽了好多字的限制,而且不会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调等出犯规或出律的情况。
七言格律诗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两个字,第一个字一般情况下都是可平可仄,唯独在平平仄仄平那句使用孤平拗救时第一个字必须用平。
最后说一说那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只是个大概的说法,从我们分析来看,四个基本句型有三个不适用。如果作为定律,四分之三内容不适用,那么这个定律能够成立吗?能够有指导作用吗?不仅没用,而且还能造成误判。
说了这些对格律的认识和体会,如果有错误或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出,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