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支教利弊功过

浅谈大学生支教利弊功过

引言

铁道,呼啸的列车,两个不停通着电话的年轻人。

青山,绿水,低矮的房屋,淳朴的乡亲们,以及难懂的方言。

李小萌,江可可。两个与这格格不入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么的贫困地区支教之旅。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支教的含义,支教是指先进地区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去支援落后地区教育的公益行为。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三下乡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支持农村教育、繁荣农村文化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到支教活动中。但是支教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不尽人意,有些支教甚至成为扰教。

1.支教的原因

在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完整的教育,并且我国已经把九年义务教育写入法律,可以说,中国的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落后农村地区,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许多农村小学孩子上不了学,或者没有老师,没有教室。我们需要去支援落后地区教育,去提升当地教育水平,以达到全国教育和谐发展。

两个年轻人各自怀着自己的目的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涯,李小萌要想获得不一样的实习经历,而江可可则是为了收获爱情。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来到了这个原本宁静而落后的农村。

2.支教带来的好处

两个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教授孩子,教孩子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他们的热情去感染孩子。毋宁置疑,大学生支教对于乡村深处的孩子们真的有好处,而且对于他们自己,也是有所提升。江可可和许晓萌在不断地挫折中也得到了自我提升。

2.1对接受帮助的学生的影响

⏹ 帮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支教活动中,大学生群体认真对农村未成年学生开展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处于相对教育环境较差的农村未成年学生群体进行引导、启发、教育、纠正,让真正代表社会发展倾向的东西成为这些群体身上的一种既得的习惯。

⏹ 有效激发崇拜心理。对学生崇拜心理的有效激发,有利于把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的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有利于增强教育的效果。

⏹ 扩展兴趣爱好,增强学习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学习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

2.2对参加支教活动的大学生的影响

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独立性木强、合作意识淡薄等不足,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通过艰苦环境的锻炼,能够磨练意志,把学到的知识有效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在支教活动中,集体的生活、相互的帮助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加热爱集体,利于将来事业的发展。

3大学生支教的弊端

两个年轻人的到来搅乱了山村的宁静,出乎意料的是,“破罗”校长和村长似乎不怎么欢迎他们,这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

⏹ 从学校方面来说,接待大学生志愿者几乎成了每所小学校长的头痛之处。有大学生要来支教,盛情难却,大学生来了,热热闹闹来了一星期,接待费用和付出的接待时间不说,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新的知识和教学方式倒是有所得,但大学生走后一切又恢复原状,学生在一批批的大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来回往复,手足无措乱了阵脚,又对原有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质疑,教学效果自然不必言说。

⏹ 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社会少,单纯质朴。大学生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没有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一般都会囫囵吐枣照单全收。大学生对他们来说是新事物,他们既用崇敬的眼光看待又有模仿学习的心理,如果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不够,不能做到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学生们接受到的新思想和观念扭曲,对学生心理发展未必有益。另外,这些“流水的兵”总是来了又走,走了有来,长此以往,学生心里会有本能的排斥心理,感情受到了伤害。

最终,小李留在了这个山村,跟孩子们留在一起,并且得知破罗校长不幸意外而死。略显俗套的结局,却透露着一种伟大。

我们不禁去想,所有的支教老师都会这么美丽,留在那个相同的乡村吗?

不,事实上,大部分的支教老师在短暂的任教期满了以后,就会离开那里,留下的是依然孤独的孩子和宁静的山村。

4对支教方式的探索

由于支教带有短期的,志愿的性质,这就决定了不少支教者是将支教当做一种“个体锻炼”、“优势积累”和“就业缓冲”来看待。在对众多支教者进行调查后,更多的人是将支教当成人生的一种经历,而并非作为未来的就业目标。只有极少数支教大学生愿意将支教当成支教未来长期的事业。即便如此,仍要考虑教师编制是否能够取得、工资福利待遇的高低而定。而农村支教的主要目的是需要教育质量的全面进步,短期支教虽然会在短期内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但从长期来看,依然改善不了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而教育的落后会使城乡差距继续加大,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我认为,短期支教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改善农村教育的待遇和硬件设施,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留在农村,使得农村的教育水平得到根本提升。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发展支教

⏹ 招募高质量的支教团队

目前,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上基本都是宽口径的,对招募志愿者缺乏具体选拔标准,导致支教队伍良莠不齐。在今后的招募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明确支教责任来减少盲目报名。其次,在招募中要严格要求、提高标准,对于不合格者“鼓励退出”

⏹ 适当延长志愿者支教周期

现阶段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基本上是以“一个学期’’为周期,但是由于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无头无尾”的问题,所以在支教时间上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在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时间上,我们应当延长大学生支教的周期,由原来的“以一个学期为一个支教周期“延长为“以一年为一个支教周期"。这样,在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时间的衔接上,就可以给招募新的大学生志愿者争取时间,也可以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和支教时间相结合,从而解决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无头无尾’’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支教未来必然是朝着标准化、多元化、创新化、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而大学生支教问题的解决和支教效果的提升,需要支教的组织者、大学生志愿者、农村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我们期望有更多像小李那样的志愿者,用她的一生去守护在农村孩子的身旁。我们更加期望的是有一种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孩子身旁。

浅谈大学生支教利弊功过

引言

铁道,呼啸的列车,两个不停通着电话的年轻人。

青山,绿水,低矮的房屋,淳朴的乡亲们,以及难懂的方言。

李小萌,江可可。两个与这格格不入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么的贫困地区支教之旅。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支教的含义,支教是指先进地区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去支援落后地区教育的公益行为。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三下乡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支持农村教育、繁荣农村文化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到支教活动中。但是支教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不尽人意,有些支教甚至成为扰教。

1.支教的原因

在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完整的教育,并且我国已经把九年义务教育写入法律,可以说,中国的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落后农村地区,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许多农村小学孩子上不了学,或者没有老师,没有教室。我们需要去支援落后地区教育,去提升当地教育水平,以达到全国教育和谐发展。

两个年轻人各自怀着自己的目的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涯,李小萌要想获得不一样的实习经历,而江可可则是为了收获爱情。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来到了这个原本宁静而落后的农村。

2.支教带来的好处

两个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教授孩子,教孩子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他们的热情去感染孩子。毋宁置疑,大学生支教对于乡村深处的孩子们真的有好处,而且对于他们自己,也是有所提升。江可可和许晓萌在不断地挫折中也得到了自我提升。

2.1对接受帮助的学生的影响

⏹ 帮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支教活动中,大学生群体认真对农村未成年学生开展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处于相对教育环境较差的农村未成年学生群体进行引导、启发、教育、纠正,让真正代表社会发展倾向的东西成为这些群体身上的一种既得的习惯。

⏹ 有效激发崇拜心理。对学生崇拜心理的有效激发,有利于把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的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有利于增强教育的效果。

⏹ 扩展兴趣爱好,增强学习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学习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

2.2对参加支教活动的大学生的影响

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独立性木强、合作意识淡薄等不足,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通过艰苦环境的锻炼,能够磨练意志,把学到的知识有效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在支教活动中,集体的生活、相互的帮助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加热爱集体,利于将来事业的发展。

3大学生支教的弊端

两个年轻人的到来搅乱了山村的宁静,出乎意料的是,“破罗”校长和村长似乎不怎么欢迎他们,这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

⏹ 从学校方面来说,接待大学生志愿者几乎成了每所小学校长的头痛之处。有大学生要来支教,盛情难却,大学生来了,热热闹闹来了一星期,接待费用和付出的接待时间不说,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新的知识和教学方式倒是有所得,但大学生走后一切又恢复原状,学生在一批批的大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来回往复,手足无措乱了阵脚,又对原有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质疑,教学效果自然不必言说。

⏹ 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社会少,单纯质朴。大学生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没有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一般都会囫囵吐枣照单全收。大学生对他们来说是新事物,他们既用崇敬的眼光看待又有模仿学习的心理,如果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不够,不能做到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学生们接受到的新思想和观念扭曲,对学生心理发展未必有益。另外,这些“流水的兵”总是来了又走,走了有来,长此以往,学生心里会有本能的排斥心理,感情受到了伤害。

最终,小李留在了这个山村,跟孩子们留在一起,并且得知破罗校长不幸意外而死。略显俗套的结局,却透露着一种伟大。

我们不禁去想,所有的支教老师都会这么美丽,留在那个相同的乡村吗?

不,事实上,大部分的支教老师在短暂的任教期满了以后,就会离开那里,留下的是依然孤独的孩子和宁静的山村。

4对支教方式的探索

由于支教带有短期的,志愿的性质,这就决定了不少支教者是将支教当做一种“个体锻炼”、“优势积累”和“就业缓冲”来看待。在对众多支教者进行调查后,更多的人是将支教当成人生的一种经历,而并非作为未来的就业目标。只有极少数支教大学生愿意将支教当成支教未来长期的事业。即便如此,仍要考虑教师编制是否能够取得、工资福利待遇的高低而定。而农村支教的主要目的是需要教育质量的全面进步,短期支教虽然会在短期内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但从长期来看,依然改善不了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而教育的落后会使城乡差距继续加大,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我认为,短期支教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改善农村教育的待遇和硬件设施,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留在农村,使得农村的教育水平得到根本提升。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发展支教

⏹ 招募高质量的支教团队

目前,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上基本都是宽口径的,对招募志愿者缺乏具体选拔标准,导致支教队伍良莠不齐。在今后的招募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明确支教责任来减少盲目报名。其次,在招募中要严格要求、提高标准,对于不合格者“鼓励退出”

⏹ 适当延长志愿者支教周期

现阶段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基本上是以“一个学期’’为周期,但是由于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无头无尾”的问题,所以在支教时间上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在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时间上,我们应当延长大学生支教的周期,由原来的“以一个学期为一个支教周期“延长为“以一年为一个支教周期"。这样,在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时间的衔接上,就可以给招募新的大学生志愿者争取时间,也可以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和支教时间相结合,从而解决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无头无尾’’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支教未来必然是朝着标准化、多元化、创新化、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而大学生支教问题的解决和支教效果的提升,需要支教的组织者、大学生志愿者、农村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我们期望有更多像小李那样的志愿者,用她的一生去守护在农村孩子的身旁。我们更加期望的是有一种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孩子身旁。


相关内容

  • 志愿者选拔笔试题
  • 2011年支教笔试题 (1)你为什么要参加支教志愿者选拔?谈谈你对支教概念的理解. (2)你认为参与此次支教志愿服务对自身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没有被选为志愿者,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继续支持支教活动? (4)谈一下你对我们团队的了解. (5)如果你的父母反对你的支教活动,你将怎样处理 ...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说课稿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

  • 2011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
  • 伴着七月炎炎夏日,我支部在校.院团委的领导下,按照xx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健康成长,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贯彻党的十七大的精神,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开拓新的旅程,我支部开展了以文化.科技.卫生的"三下乡"活动. 在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紧围绕广东省湛江师范 ...

  • 大学毕业生毕业鉴定(师范专业)
  • 光阴似箭,转眼间大学四年的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四年在xx大学校园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昔日的一个个生活片段如同幻灯片般在脑海中自动放映出来,感慨颇多.那时候我们还在为一天12节课抱怨的时候,现在却无比怀念能坐在教室里听一堂老师讲课.那时候因为同学间的一些小小的矛盾而弄的不愉快,现在想到那句" ...

  • 2011年大学毕业自我鉴定
  • 光阴似箭,当我们在抱怨课程太多,学业繁重的时候,时间已经悄悄的从我们指缝间穿过,转眼间大学四年的生活即将结束,如今站在临近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四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昔日的一个个生活片段如同幻灯片般在脑海中自动放映出来,感慨颇多.那时候我们还在为一天12节课抱怨的时候,现在却无比怀 ...

  • 社会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写出来的反映客观情况,评价实事是非曲直和功过利弊的书面报告.它要求对事实有分析.有观点.有材料,充分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调查报告也就是调查研究的报告,一是调查,二是研究,三是报告.没有调查不会产生报告,光有事实调查,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也写不出有价值的报告 ...

  • 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维度构建
  • 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维度构建 作者:范重庆 梁晋华 安晓蕾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4期 摘 要 本文通过解读免费师范生政策.多维度探讨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而对如何构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职业价值观 维度 作者简介:范重庆.梁晋华 ...

  • 秦始皇教案(人教版)
  • 教案 一.教材分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第一 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由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三个子目录组成,介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形成,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在整 ...

  • "六个一"调研报告
  • 开展留守儿童课题调研报告 7月11号,我们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2015年暑期"三下乡"六个一帮扶留守儿童社会实践雷锋服务队服务队队员们深入洪门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课题调研. 队员们根据洪门小学的具体情况,设计好留守儿童档案登记表和留守儿童调研问卷,问卷主要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