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习体会

三岔中心校 邓庆忠

上课的标准

一堂课是否上得好,是否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就要看是否符合三条标准。

1、以学生为主。

“课标”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看学生的活动是否活跃,不是看教师怎样去教,怎样去表演。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要表演,但追求的不是美,而是追求的是真,真实、老实、踏实。 2、以训练为主。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发挥主体作用,就要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操练,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以鼓励为主。

学生在课堂讨论、交流学习中,不管是否正确,都要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是爱事业、爱学生的表现,是“课标”精神的体现。

贾志敏教授以这三条为标准,上了一堂课《惊弓之鸟》。这课分两课时。

《惊弓之鸟》

(课堂实录)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的道理。

2、学习本课的词语。通过学习,正确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3、能复述课文有关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板书:“成”进入新课。(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师:谁能读?(学生读后)

师:(让学生)组词语。(成绩、成功、成就、成语„„)

板书:“成语”

师:“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你能说一个成语吗?(在学生讲述成语的过程中,老师讲了“自相矛盾”的故事。)

师小结:有的成语一看就知道意思,有的成语必须知道其来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这些成语后面跟着故事,叫成语故事。

2、老师板书:惊弓之鸟

师:齐读课题

师:它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事。讲什么呢?听老师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生字,还有几个多音字,请大家借助拼音读读生字。

(师:三个生字一组请同学朗读,边读边指导。)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习几个生字。(鼓励学生)

a 、羸

师:与哪个字差不多?(赢)

字典上有两个解释:一种是瘦弱的意思,一种是姓,那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叫更羸。(读“羸”字是有个学生读错了十多次,第十三次才读成功。老师表扬了她,爱迪生失败了一百多次,终于成功,而这位同学读错了十多次就成功了真了不起。欢迎她。)

b 、郊

师:范写,换部首比较,茭、绞、饺、较、胶„„(有学生组错了,老师说没关系。) 师:“交”在左边,最后一笔写成点。

c 、愈

师:愈解释,好。伤口好了叫愈合。

d 、孤

师:右边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呢?解释,单独。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了生字以后,指导读了最后一节,还理解了“孤单失群”的意思。单独找不着伙伴。

3、指导课题“惊弓之鸟”的意思。

师:“惊”的意思是吓怕,“弓”是古代一种武器(边说老师边画了一把弓)“之”是的的意思,“鸟”在这里指大雁。“惊弓之鸟”的意思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二、初读课文。

师:课文写的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故事,主人公有两个:更羸和魏王,更羸陪着魏王到郊外去打猎,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师:板书对话的四种形式:

⑴、××说:“„„。” 提示语在前,“说”的后面用冒号。

⑵、“„„,”××说,“„„。” 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用逗号。(前面的话没有说完,后面还要继续说)。

⑶、“„„。”××说。 提示语在后,“说”的后面用句号。

⑷、“„„。”

“„„。” 提示语的省略。读者明白对话者是谁而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使用。

师:人物的对话一般有这几种形式,有每句对话前写上都是第几种对话形式。

(请学生读读。)

指导学生朗读,再指导学生变换对话的形式朗读。

在此基础上、去掉“××说。”直接对话。

(整体朗读。)

师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三、深究

1、教师指导齐读课文。

2、教师板书:

更羸是____手。

师: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

师: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人的意思。)

(完成句子训练。更羸是能手。)

继续板书:)

更羸是____手。

(学生练习说话。)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说到射箭能手,古代有许多艺术作品中写到过:有一个叫李广――(让学生讲述李广射石虎的事情。)

师:还有一首诗叫“塞下曲”专门说这件事。

生:我能背诵。(学生背诵塞下曲。)

师:我知道的你们都知道,老师遇到你们真是三生有幸,中国有个李广,外国也有一个射箭能手,他就是绿林好汉――罗宾汉。

师或生:讲述罗宾汉比赛射箭的故事。

师:李广是射箭力量之猛,罗宾汉是射箭之准,那么更羸射箭怎么样呢?(学生背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从哪儿看出他是射箭能手呢?

教师板书: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 ),更羸告诉魏王:“( )”魏王不信,于是更羸( ),果然( )。

老师根据板书指导学生说话、读书。(学生不看书,进行复述训练)

师:请两位同学比试一下,谁说得好。(学生比赛)

师:更羸为什么能这么做呢?那是什么原因呢?更羸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自己读最后一节。指导朗读。

师:这段文字在课文里很重要,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把大雁射下来呢?老师指板书。

师:他注意――(板书)观察仔细,光观察还不够――(板书)分析合理,还――(板书)推理入情,最后――(板书)判断正确。

师:按这一顺序给最后一节分层。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先引读,后齐读。

四、总结

1、根据板书,指导复述课文。

2、读书训练。

师:请一个同学跟我对读。我读魏王,同学读更羸。(根据情况学生互读,由学生选角色。)

师:课文读完了,我很遗憾,魏王还有话说,可是文章没有写,你们能不能给加一句。(学生当堂书写后交流,根据对话的形式来说,话不能多,不能长,妙在点睛之语。)

生:①你真是高手啊! ②你真是国家的栋梁啊! ③佩服,佩服!

3、小结。

师:这个故事叫“惊弓之鸟”,它的出处只有一句话。

板书: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平也。

师: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受过箭伤的鸟。还有一个词与它意思相近,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有兴趣的回家说说“惊弓之鸟”的故事。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上海浦明师范附小、特教:贾志敏

一、语言训练要从小抓起

1、语言包括两方面:口语和书面语。口语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掌握任何工具必须培养熟练的技能。语言的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要过到熟练的程度,必须依靠反复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进行的,是不断实践积累起来的。在新的世纪里,世界各国都面临三大挑战,每个儿童必须学好语言,学好母语(汉语)。二十年后儿童必须掌握三种语言:母语(汉语)、外语(一门)、计算机语,一门技术:驾驶技术。最重要的是母语,否则无法生存。(圣经中有一个故事:在一间很大的屋子里,有一张很大的桌子,桌子上放了一盆

汤,桌子周围坐满了人,每个人手里拿了一把长长的勺子,可是谁也吃不到盆里的汤,每个人忧伤、愁闷地坐在那儿。这就是地狱的生活。在另一间很大的屋子里,也有一张很大的桌子,桌子上同样放了一盆汤,桌子周围坐满了人,每个人手里拿了一把长长的勺子,可是谁都吃到了盆里的汤,每个人都愉快地谈笑着,这是他们互相喂着的结果。这就是天堂的生活。因为地狱――只想到自己,天堂――只想到别人。)

2、必须要学掌握语言。语言具有无限的魅力(朱总理与美国外交部长就中国人权和台湾问题进行对话,这两个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美国外交部长攻击中国人权和台湾问题,朱总理回击他是说“我在争取人权斗争是你还没有出生呢。”美国外交部长说:“是吗?”朱总理说“不是吗!”)。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重要性,所以语言训练要从小抓起。

3、老师学好课程标准,听、说、读、写样样行,绝不含糊。每位教师都要学会教书、学会批作业、更要学会批改作文。(这个问题要共同讨论)

二、阅读教学要从读抓起

1、课文是规范的精典的语言。小学语文1-12册,许多名家作品就选入了教材:老舍、巴金、

鲁迅等。

2、指导学生从读上下攻夫。

3、怎样教阅读――废除两多(老师说得多、问得多)、两少(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让学生作主体,教师去辅导他。变多余的课文内容的分析为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

贾教授在教《惊弓之鸟》一课时就这样做了。

(1)以“手”入课。

①读课文第一句,理解“手”的意思,“手”人的上肢;用“手”组词,其中有“能手”,学生列举“能手”从而知道“能手”指的是人。 ②联系第一句“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反复读第一句。

③用带“百”字的成语,说明他是射箭能手。(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④由学生讲述我国古代射箭能手李广的故事或背古诗,说明李广射箭之“猛”。你们还知道英国绿林好汉射箭能手鲁宾汉的故事吗?不知道。老师讲述故事,说明射箭之“准”。今天就来看看更羸是怎样的一个射箭能手?

(2)发现受伤的大雁

让学生读课文,分清几种叙述方法。指导学生说话、读书。反复训练,说明更羸有很大的本领。

(3)分析更羸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本领

更羸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本领呢?学生读最后一段,根据板书“观察(仔细)――分析(合理)――推理(入情)――判断(正确)”用三条“/线,在书上把最后一自然段分成四层。反复朗读。

贾教授在上这课时就没有分析,只有读课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培养学生有语感地读,就读出了感情。比如在读更羸与大王的对话时,作者的叙述语要读得平缓,大王的话要读得高而吃惊,更羸的话要读得低声下气。(根据历史背景来解释。)

三、作文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作文就是写文章。小学生的作文是应用语言的一种练习,也是学会做人的一种记录。 1、作文的基础是阅读。好的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积累素材。没有阅读,没有积累,就写不出作文。

2、作文的类型有两种:

①训练作文(给学生一定的范围、题材、体裁、方法等表达一定的中心。)

②生活作文(学生把学过的语言因素同生活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作文训练有三种形式

作文训练要从小抓起,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训练学生的作文了。如果从三年级才开始起步作文,为时已晚。进行作文训练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有三种形式:

①“读”。每天坚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坚持课外阅读。小学阶段要读完15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背诵160篇优秀诗文。因为没有语言的积累是怎么也写不出作文的。

②“看”。看电视,听广播。看听新闻、看听各地的珍闻。这也是一种积累。但听广播比看电视好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③“写”。每天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写 “爸爸刮胡子”、“地震”、“天上有个动物园”、“第九片西瓜”、“校园的早晨”等。

《学写作文要有信心》

作文,就是写文章。

我们小朋友写的文章跟大人们写的文章有些不一样。我们主要学写简短的记叙文,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既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打好基础,掌握规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人人都能写好作文。试想,把自己平时所见、所闻、所感告诉别人,让别人与自己一起分亨生活的乐趣,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每逢作文,总是仔细地考虑,认真地回忆。写好作文后,又要多读几遍,发现写得不贴切,读起来不顺口的地方,就要反复揣摩,认真修改。

我们只要树立信心,只要刻苦努力,只要明白道理、掌握规律,一定能学会作文,并能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作文来。拿起手中的笔,作好准备吧!]

《语句要通 语气要顺》

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语句要通,语气要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办法是:在作文时,思想必须集中,不分散注意力,想清楚、想妥帖了再写。写好一句后要多问几个“怎么样”或“为什么”,然后再写下去,总之,话要一句挨着一句说。语句要通,语气要顺,意思要表达清楚。如巴金《海上日出》,第一二自然段的语言特点:每句下面的话总是顺着上面的一句话说的,通顺、明达。因为,平时,我们排队要有个序,或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同样道理,说话、写话也要有个序,一句挨着一句说。

文章写好以后,还认真阅读,反复修改,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不连贯的地方改连贯。可以说文章是写出来的,文章又是以出来的。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总之,作文要多动脑,多动手。

《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成人腔比较严重,缺乏少年儿童特有的情趣。这些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千人一面,行句一腔,千篇一律,读了叫人浑身不舒服。主要表现在选材范围狭窄,缺乏新意(颖)。要克服必须注意两点:

1、从选材上说,应该积极地去反映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切的事。

文贵以真。孩子有孩子的视角,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法,孩子们的语言习惯跟成人也不一样。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话,总让人感到别扭,不自然。所以,十分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不生搬硬套成人话,吐真言,抒真情,让人读了朴实华,真实可信。

2、从表达方式来说,语言要朴实,抒发感情要实事求是,分寸要掌握好。不随意夸大,不借助于想象来写自己并没有产生过的感情。尽量使自己沉浸在所写的事情之中,这样,就能比较深刻、比较贴切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作文要写出新意》

作文切忌落俗套,切忌写得一般化。要创新求异,要别具一格,要独树一帜。如,宋徽宗一次用“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要求画家作画„„

优秀的作文必定是下了很多功夫才写出来的。(下功夫指的是不断思考,反复地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酝酿与琢磨。)我们看到作文题后,不要急于动笔,必须认真思考,反复琢磨,选哪些材料,从哪个角度去写,对这些材料该作怎么样的安排。否则,写出的文章必然平淡乏味。

《“点睛”与“添足”》

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点睛”之笔可以升华文章的主题。“点睛”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

讲“画蛇添足”的故事。

借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

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理解。

2、不断积累语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有一位作家,一生着作颇丰,拥有的读者也相当不少。当有人向他讨教写作之窍门时,他直言相告:“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写法而已。”

„„

“换一种说法”,可以让我们独避蹊径,开拓思路,不落俗套,写得跟别人不尽 雷同,有新意,有见地。你能经常“换一种说法”,就必须多读书,勤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仔细观察生活,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勤思多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家说的,“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写法而已”管一句话,也许对你学写作文有所启迪,也许能帮助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实录)

爱 鸟

(两课时)

江苏徐州市教研室、特级:于永正

一、老师放一段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写)

1、会听。要求学生边听边想。

2、会想。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3、会说。学生自愿组合,交流想象到的情景。班上交流(三五人)。 板书:春天早晨――树林――群鸟欢腾

4、会写。把你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三五行把你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5、在班上交流自己的作品。(学生作品短小精悍,诗情画意)

二、看表演,说你想说的话。

1、要求学生趴在桌子上,不能看老师作准备工作。

2、让学生看老师表演:“在树林里,一位猎人在打鸟,边打边自言自语地说:‘这只山雀多肥呀!打下来烤着吃多香啊!’作打枪的样子。又自言自语地说:‘我的枪法一向很准的,今天怎么了?啊!那儿还有一只猫头鹰,比山雀还肥。我就打猫头座鹰吧。’” 3、老师引导学生去阻止猎人打猎。(补充怎样引导。)

这是有一位学生主动上去阻止猎人打猎。(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说服猎人不要打猎,但是理由不充分,没有说服猎人不打猎。)

4、老师适时地发了一篇关于鸟类每天每年捉多少害虫的文章,让学生反复读,从中寻找说服猎人的理由。

5、小组内交流情况。

6、每个大组推荐一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去说服猎人不在打鸟。此是,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四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说出了充分的理由,对猎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写作文

1、每位同学根据刚才的情景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写出的文章达到能阻止猎人不再打猎的目的就行了。

2、当堂作文,自己修改。

3、作品交流

①听学生深情并茂地读自己的作品。

②学生针对刚读的作品进行评议、修改。(鼓励学生修改文章:千修万改出华章,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谈如何实施新“课标”》

一、课要上得有情有趣

“课标”的精神:全面地关心人。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新“课标”的“三位一体”: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哪怕是错误的结果。

5×3=15 (告诉) 低

5×3=? (启发) 中

5×3=14 (唤醒) 高

课要上得有意思,而不要有意义。(日本的一堂美术课,有个学生涂鸦,老师却表扬他用的颜色最多。)表现了一个“情”。

二、作文

作文要降低要求,降低难度。“课标”对作文的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作文不通顺就是思维混难,这是作文中的最大的问题。

淡化文体,自由表达。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想说的话。(学生在作文时,提倡写记叙文,但不强求,诗歌、散文、小小说„„都行;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文章的好坏不以长短为论,以质量为论。)

三、作文教学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注重三积累:生活积累、感受积累、语言积累。

1、注意生活的积累。

现实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了解、实践。

2、注意感受的积累。

爱是理解。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受到高尝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作文就教会了学生学会做人。

3、注意语言的积累。

要求学生多读、多背,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背诵的诗文要应用于作文中。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

于永正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饱经风霜”。这一个词放在最后处理。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了“饱经风霜”;

2、对车夫饱经风霜的脸展开想象,那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3、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车夫饱经风霜的脸”刻画下来。(五分钟完成)

这个写的训练设计得很巧。它一举两得。第一,检查了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第二,练习了写人物外貌。这个写的训练,化抽象为形象,‘化’的过程即是想象的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这个角度讲,它有新颖性。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颖,巧,应该说是艺术性的一个方面;阅读教学中的写的训练,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关于续写课文的结尾(P27页)

关于补写()这种写的训练,既不是化抽象为具体,也不是课文故事情节的续写。凡是课文中没有把事物写尽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写。但有一条原则,即补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脑中有的,或者利用其它手段(如图画等)提供给学生,不能让学生做无米之炊。

“造段”的训练。造句是最, 常见的一种训练形式,几乎每课都有安排。如《白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用“哪儿„„哪儿„„”和“不管„„总是„„”造句。练习时让学生造段。用这两组关联词写一段话。(P27页)造段的训练价值比造句的大得多。

模仿课文对话的方法,写人物对话。(造段要巧,模仿要新。)

《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写话练习,更是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课文学完后,对学生说:“这一课写的是志愿军归国时,在火车站和朝鲜人民告别时说的话,这叫‘话别’,既然是‘话别’,就不是一方的事。想一想,这时,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会对志愿军说什么?要知道,这些要回国的志愿军战士都是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战友啊?”朝鲜人民怎么能舍得他们走呢?怎么能不回忆起往事呢?

学生们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请他们分别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身份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最后,请三位学生读志愿军对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一一对应,使“话别”成了双向的、名副其实的话别。

朱作仁教授在信中说:“一、希望尽量把课上得朴实些;二、要给学生以大量的读写活动时间。作文课可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写,自我修改等。切忌一问一到底。可否把提问降低到最低限度。节约出时间让学生作读写活动,发挥他们的潜能。”

还说:“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三少:读书少,思考少,写得少。尤其是写,几乎没有。学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但这四者不是平起平坐的,以读写为主。因为学生进了学校,就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的,不读不写怎么能行?古人的‘熟读、精思、博览、多作’的经验不能忘,要很好地继承。”

所以,在教每一篇课文都要尽量安排写的训练。“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在语文教学上“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气候,形成语文能力。

学习体会

三岔中心校 邓庆忠

上课的标准

一堂课是否上得好,是否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就要看是否符合三条标准。

1、以学生为主。

“课标”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看学生的活动是否活跃,不是看教师怎样去教,怎样去表演。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要表演,但追求的不是美,而是追求的是真,真实、老实、踏实。 2、以训练为主。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发挥主体作用,就要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操练,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以鼓励为主。

学生在课堂讨论、交流学习中,不管是否正确,都要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是爱事业、爱学生的表现,是“课标”精神的体现。

贾志敏教授以这三条为标准,上了一堂课《惊弓之鸟》。这课分两课时。

《惊弓之鸟》

(课堂实录)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的道理。

2、学习本课的词语。通过学习,正确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3、能复述课文有关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板书:“成”进入新课。(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师:谁能读?(学生读后)

师:(让学生)组词语。(成绩、成功、成就、成语„„)

板书:“成语”

师:“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你能说一个成语吗?(在学生讲述成语的过程中,老师讲了“自相矛盾”的故事。)

师小结:有的成语一看就知道意思,有的成语必须知道其来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这些成语后面跟着故事,叫成语故事。

2、老师板书:惊弓之鸟

师:齐读课题

师:它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事。讲什么呢?听老师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生字,还有几个多音字,请大家借助拼音读读生字。

(师:三个生字一组请同学朗读,边读边指导。)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习几个生字。(鼓励学生)

a 、羸

师:与哪个字差不多?(赢)

字典上有两个解释:一种是瘦弱的意思,一种是姓,那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叫更羸。(读“羸”字是有个学生读错了十多次,第十三次才读成功。老师表扬了她,爱迪生失败了一百多次,终于成功,而这位同学读错了十多次就成功了真了不起。欢迎她。)

b 、郊

师:范写,换部首比较,茭、绞、饺、较、胶„„(有学生组错了,老师说没关系。) 师:“交”在左边,最后一笔写成点。

c 、愈

师:愈解释,好。伤口好了叫愈合。

d 、孤

师:右边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呢?解释,单独。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了生字以后,指导读了最后一节,还理解了“孤单失群”的意思。单独找不着伙伴。

3、指导课题“惊弓之鸟”的意思。

师:“惊”的意思是吓怕,“弓”是古代一种武器(边说老师边画了一把弓)“之”是的的意思,“鸟”在这里指大雁。“惊弓之鸟”的意思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二、初读课文。

师:课文写的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故事,主人公有两个:更羸和魏王,更羸陪着魏王到郊外去打猎,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师:板书对话的四种形式:

⑴、××说:“„„。” 提示语在前,“说”的后面用冒号。

⑵、“„„,”××说,“„„。” 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用逗号。(前面的话没有说完,后面还要继续说)。

⑶、“„„。”××说。 提示语在后,“说”的后面用句号。

⑷、“„„。”

“„„。” 提示语的省略。读者明白对话者是谁而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使用。

师:人物的对话一般有这几种形式,有每句对话前写上都是第几种对话形式。

(请学生读读。)

指导学生朗读,再指导学生变换对话的形式朗读。

在此基础上、去掉“××说。”直接对话。

(整体朗读。)

师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三、深究

1、教师指导齐读课文。

2、教师板书:

更羸是____手。

师: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

师: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人的意思。)

(完成句子训练。更羸是能手。)

继续板书:)

更羸是____手。

(学生练习说话。)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说到射箭能手,古代有许多艺术作品中写到过:有一个叫李广――(让学生讲述李广射石虎的事情。)

师:还有一首诗叫“塞下曲”专门说这件事。

生:我能背诵。(学生背诵塞下曲。)

师:我知道的你们都知道,老师遇到你们真是三生有幸,中国有个李广,外国也有一个射箭能手,他就是绿林好汉――罗宾汉。

师或生:讲述罗宾汉比赛射箭的故事。

师:李广是射箭力量之猛,罗宾汉是射箭之准,那么更羸射箭怎么样呢?(学生背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从哪儿看出他是射箭能手呢?

教师板书: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 ),更羸告诉魏王:“( )”魏王不信,于是更羸( ),果然( )。

老师根据板书指导学生说话、读书。(学生不看书,进行复述训练)

师:请两位同学比试一下,谁说得好。(学生比赛)

师:更羸为什么能这么做呢?那是什么原因呢?更羸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自己读最后一节。指导朗读。

师:这段文字在课文里很重要,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把大雁射下来呢?老师指板书。

师:他注意――(板书)观察仔细,光观察还不够――(板书)分析合理,还――(板书)推理入情,最后――(板书)判断正确。

师:按这一顺序给最后一节分层。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先引读,后齐读。

四、总结

1、根据板书,指导复述课文。

2、读书训练。

师:请一个同学跟我对读。我读魏王,同学读更羸。(根据情况学生互读,由学生选角色。)

师:课文读完了,我很遗憾,魏王还有话说,可是文章没有写,你们能不能给加一句。(学生当堂书写后交流,根据对话的形式来说,话不能多,不能长,妙在点睛之语。)

生:①你真是高手啊! ②你真是国家的栋梁啊! ③佩服,佩服!

3、小结。

师:这个故事叫“惊弓之鸟”,它的出处只有一句话。

板书: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平也。

师: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受过箭伤的鸟。还有一个词与它意思相近,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有兴趣的回家说说“惊弓之鸟”的故事。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上海浦明师范附小、特教:贾志敏

一、语言训练要从小抓起

1、语言包括两方面:口语和书面语。口语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掌握任何工具必须培养熟练的技能。语言的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要过到熟练的程度,必须依靠反复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进行的,是不断实践积累起来的。在新的世纪里,世界各国都面临三大挑战,每个儿童必须学好语言,学好母语(汉语)。二十年后儿童必须掌握三种语言:母语(汉语)、外语(一门)、计算机语,一门技术:驾驶技术。最重要的是母语,否则无法生存。(圣经中有一个故事:在一间很大的屋子里,有一张很大的桌子,桌子上放了一盆

汤,桌子周围坐满了人,每个人手里拿了一把长长的勺子,可是谁也吃不到盆里的汤,每个人忧伤、愁闷地坐在那儿。这就是地狱的生活。在另一间很大的屋子里,也有一张很大的桌子,桌子上同样放了一盆汤,桌子周围坐满了人,每个人手里拿了一把长长的勺子,可是谁都吃到了盆里的汤,每个人都愉快地谈笑着,这是他们互相喂着的结果。这就是天堂的生活。因为地狱――只想到自己,天堂――只想到别人。)

2、必须要学掌握语言。语言具有无限的魅力(朱总理与美国外交部长就中国人权和台湾问题进行对话,这两个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美国外交部长攻击中国人权和台湾问题,朱总理回击他是说“我在争取人权斗争是你还没有出生呢。”美国外交部长说:“是吗?”朱总理说“不是吗!”)。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重要性,所以语言训练要从小抓起。

3、老师学好课程标准,听、说、读、写样样行,绝不含糊。每位教师都要学会教书、学会批作业、更要学会批改作文。(这个问题要共同讨论)

二、阅读教学要从读抓起

1、课文是规范的精典的语言。小学语文1-12册,许多名家作品就选入了教材:老舍、巴金、

鲁迅等。

2、指导学生从读上下攻夫。

3、怎样教阅读――废除两多(老师说得多、问得多)、两少(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让学生作主体,教师去辅导他。变多余的课文内容的分析为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

贾教授在教《惊弓之鸟》一课时就这样做了。

(1)以“手”入课。

①读课文第一句,理解“手”的意思,“手”人的上肢;用“手”组词,其中有“能手”,学生列举“能手”从而知道“能手”指的是人。 ②联系第一句“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反复读第一句。

③用带“百”字的成语,说明他是射箭能手。(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④由学生讲述我国古代射箭能手李广的故事或背古诗,说明李广射箭之“猛”。你们还知道英国绿林好汉射箭能手鲁宾汉的故事吗?不知道。老师讲述故事,说明射箭之“准”。今天就来看看更羸是怎样的一个射箭能手?

(2)发现受伤的大雁

让学生读课文,分清几种叙述方法。指导学生说话、读书。反复训练,说明更羸有很大的本领。

(3)分析更羸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本领

更羸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本领呢?学生读最后一段,根据板书“观察(仔细)――分析(合理)――推理(入情)――判断(正确)”用三条“/线,在书上把最后一自然段分成四层。反复朗读。

贾教授在上这课时就没有分析,只有读课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培养学生有语感地读,就读出了感情。比如在读更羸与大王的对话时,作者的叙述语要读得平缓,大王的话要读得高而吃惊,更羸的话要读得低声下气。(根据历史背景来解释。)

三、作文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作文就是写文章。小学生的作文是应用语言的一种练习,也是学会做人的一种记录。 1、作文的基础是阅读。好的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积累素材。没有阅读,没有积累,就写不出作文。

2、作文的类型有两种:

①训练作文(给学生一定的范围、题材、体裁、方法等表达一定的中心。)

②生活作文(学生把学过的语言因素同生活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作文训练有三种形式

作文训练要从小抓起,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训练学生的作文了。如果从三年级才开始起步作文,为时已晚。进行作文训练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有三种形式:

①“读”。每天坚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坚持课外阅读。小学阶段要读完15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背诵160篇优秀诗文。因为没有语言的积累是怎么也写不出作文的。

②“看”。看电视,听广播。看听新闻、看听各地的珍闻。这也是一种积累。但听广播比看电视好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③“写”。每天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写 “爸爸刮胡子”、“地震”、“天上有个动物园”、“第九片西瓜”、“校园的早晨”等。

《学写作文要有信心》

作文,就是写文章。

我们小朋友写的文章跟大人们写的文章有些不一样。我们主要学写简短的记叙文,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既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打好基础,掌握规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人人都能写好作文。试想,把自己平时所见、所闻、所感告诉别人,让别人与自己一起分亨生活的乐趣,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每逢作文,总是仔细地考虑,认真地回忆。写好作文后,又要多读几遍,发现写得不贴切,读起来不顺口的地方,就要反复揣摩,认真修改。

我们只要树立信心,只要刻苦努力,只要明白道理、掌握规律,一定能学会作文,并能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作文来。拿起手中的笔,作好准备吧!]

《语句要通 语气要顺》

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语句要通,语气要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办法是:在作文时,思想必须集中,不分散注意力,想清楚、想妥帖了再写。写好一句后要多问几个“怎么样”或“为什么”,然后再写下去,总之,话要一句挨着一句说。语句要通,语气要顺,意思要表达清楚。如巴金《海上日出》,第一二自然段的语言特点:每句下面的话总是顺着上面的一句话说的,通顺、明达。因为,平时,我们排队要有个序,或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同样道理,说话、写话也要有个序,一句挨着一句说。

文章写好以后,还认真阅读,反复修改,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不连贯的地方改连贯。可以说文章是写出来的,文章又是以出来的。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总之,作文要多动脑,多动手。

《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成人腔比较严重,缺乏少年儿童特有的情趣。这些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千人一面,行句一腔,千篇一律,读了叫人浑身不舒服。主要表现在选材范围狭窄,缺乏新意(颖)。要克服必须注意两点:

1、从选材上说,应该积极地去反映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切的事。

文贵以真。孩子有孩子的视角,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法,孩子们的语言习惯跟成人也不一样。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话,总让人感到别扭,不自然。所以,十分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不生搬硬套成人话,吐真言,抒真情,让人读了朴实华,真实可信。

2、从表达方式来说,语言要朴实,抒发感情要实事求是,分寸要掌握好。不随意夸大,不借助于想象来写自己并没有产生过的感情。尽量使自己沉浸在所写的事情之中,这样,就能比较深刻、比较贴切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作文要写出新意》

作文切忌落俗套,切忌写得一般化。要创新求异,要别具一格,要独树一帜。如,宋徽宗一次用“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要求画家作画„„

优秀的作文必定是下了很多功夫才写出来的。(下功夫指的是不断思考,反复地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酝酿与琢磨。)我们看到作文题后,不要急于动笔,必须认真思考,反复琢磨,选哪些材料,从哪个角度去写,对这些材料该作怎么样的安排。否则,写出的文章必然平淡乏味。

《“点睛”与“添足”》

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点睛”之笔可以升华文章的主题。“点睛”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

讲“画蛇添足”的故事。

借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

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理解。

2、不断积累语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有一位作家,一生着作颇丰,拥有的读者也相当不少。当有人向他讨教写作之窍门时,他直言相告:“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写法而已。”

„„

“换一种说法”,可以让我们独避蹊径,开拓思路,不落俗套,写得跟别人不尽 雷同,有新意,有见地。你能经常“换一种说法”,就必须多读书,勤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仔细观察生活,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勤思多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家说的,“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写法而已”管一句话,也许对你学写作文有所启迪,也许能帮助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实录)

爱 鸟

(两课时)

江苏徐州市教研室、特级:于永正

一、老师放一段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写)

1、会听。要求学生边听边想。

2、会想。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3、会说。学生自愿组合,交流想象到的情景。班上交流(三五人)。 板书:春天早晨――树林――群鸟欢腾

4、会写。把你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三五行把你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5、在班上交流自己的作品。(学生作品短小精悍,诗情画意)

二、看表演,说你想说的话。

1、要求学生趴在桌子上,不能看老师作准备工作。

2、让学生看老师表演:“在树林里,一位猎人在打鸟,边打边自言自语地说:‘这只山雀多肥呀!打下来烤着吃多香啊!’作打枪的样子。又自言自语地说:‘我的枪法一向很准的,今天怎么了?啊!那儿还有一只猫头鹰,比山雀还肥。我就打猫头座鹰吧。’” 3、老师引导学生去阻止猎人打猎。(补充怎样引导。)

这是有一位学生主动上去阻止猎人打猎。(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说服猎人不要打猎,但是理由不充分,没有说服猎人不打猎。)

4、老师适时地发了一篇关于鸟类每天每年捉多少害虫的文章,让学生反复读,从中寻找说服猎人的理由。

5、小组内交流情况。

6、每个大组推荐一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去说服猎人不在打鸟。此是,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四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说出了充分的理由,对猎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写作文

1、每位同学根据刚才的情景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写出的文章达到能阻止猎人不再打猎的目的就行了。

2、当堂作文,自己修改。

3、作品交流

①听学生深情并茂地读自己的作品。

②学生针对刚读的作品进行评议、修改。(鼓励学生修改文章:千修万改出华章,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谈如何实施新“课标”》

一、课要上得有情有趣

“课标”的精神:全面地关心人。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新“课标”的“三位一体”: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哪怕是错误的结果。

5×3=15 (告诉) 低

5×3=? (启发) 中

5×3=14 (唤醒) 高

课要上得有意思,而不要有意义。(日本的一堂美术课,有个学生涂鸦,老师却表扬他用的颜色最多。)表现了一个“情”。

二、作文

作文要降低要求,降低难度。“课标”对作文的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作文不通顺就是思维混难,这是作文中的最大的问题。

淡化文体,自由表达。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想说的话。(学生在作文时,提倡写记叙文,但不强求,诗歌、散文、小小说„„都行;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文章的好坏不以长短为论,以质量为论。)

三、作文教学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注重三积累:生活积累、感受积累、语言积累。

1、注意生活的积累。

现实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了解、实践。

2、注意感受的积累。

爱是理解。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受到高尝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作文就教会了学生学会做人。

3、注意语言的积累。

要求学生多读、多背,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背诵的诗文要应用于作文中。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

于永正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饱经风霜”。这一个词放在最后处理。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了“饱经风霜”;

2、对车夫饱经风霜的脸展开想象,那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3、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车夫饱经风霜的脸”刻画下来。(五分钟完成)

这个写的训练设计得很巧。它一举两得。第一,检查了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第二,练习了写人物外貌。这个写的训练,化抽象为形象,‘化’的过程即是想象的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这个角度讲,它有新颖性。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颖,巧,应该说是艺术性的一个方面;阅读教学中的写的训练,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关于续写课文的结尾(P27页)

关于补写()这种写的训练,既不是化抽象为具体,也不是课文故事情节的续写。凡是课文中没有把事物写尽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写。但有一条原则,即补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脑中有的,或者利用其它手段(如图画等)提供给学生,不能让学生做无米之炊。

“造段”的训练。造句是最, 常见的一种训练形式,几乎每课都有安排。如《白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用“哪儿„„哪儿„„”和“不管„„总是„„”造句。练习时让学生造段。用这两组关联词写一段话。(P27页)造段的训练价值比造句的大得多。

模仿课文对话的方法,写人物对话。(造段要巧,模仿要新。)

《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写话练习,更是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课文学完后,对学生说:“这一课写的是志愿军归国时,在火车站和朝鲜人民告别时说的话,这叫‘话别’,既然是‘话别’,就不是一方的事。想一想,这时,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会对志愿军说什么?要知道,这些要回国的志愿军战士都是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战友啊?”朝鲜人民怎么能舍得他们走呢?怎么能不回忆起往事呢?

学生们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请他们分别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身份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最后,请三位学生读志愿军对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一一对应,使“话别”成了双向的、名副其实的话别。

朱作仁教授在信中说:“一、希望尽量把课上得朴实些;二、要给学生以大量的读写活动时间。作文课可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写,自我修改等。切忌一问一到底。可否把提问降低到最低限度。节约出时间让学生作读写活动,发挥他们的潜能。”

还说:“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三少:读书少,思考少,写得少。尤其是写,几乎没有。学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但这四者不是平起平坐的,以读写为主。因为学生进了学校,就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的,不读不写怎么能行?古人的‘熟读、精思、博览、多作’的经验不能忘,要很好地继承。”

所以,在教每一篇课文都要尽量安排写的训练。“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在语文教学上“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气候,形成语文能力。


相关内容

  • [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感
  •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感 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每一篇文章虽然都不长,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 ...

  •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从教以来,我始终遵行陶先生这一朴素教育思想,立志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四会"的人,成为真人. 求真 ...

  • 弘扬行知精神
  • 弘扬行知精神 践行行知思想 1--福建省行知实验校建设的五大经验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 周志平 2011年中陶会建立了行知实验校分会,授牌了一百多所全国行知实验学校.2012年11月9日,中陶会又新授牌了12所全国行知实验学校.中陶会重视行知实验建设,这对我省行知实验建设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更是责任 ...

  • 初2017级1班班训班级口号及班级奋斗目标
  • 初2017级1班 班训: 见着老师,问候纷纷.纯洁灵魂,礼贵情深.嫉恶扬善,正气长伸.学不耻问,友以群分.铃响预备,有条不紊.相互促进,合作为真.午晚自习,默业完根.抓紧白天,分秒谨慎.中考科目,陶然首啃.音体美信,课堂为本.周末作业,预复确诊.考试失败,分析策针.力所能及,家务可趁.临时交代,信用 ...

  • 陶行知师德理论之
  • 陶行知师德理论之浅谈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被誉为"当今圣人"的近代最杰出的 教育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 育理论,其中对师德理论的论述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陶行知 师德理论 教育"圣人"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 ...

  • 小学生行为规范小结2篇
  • 信息技术乃小三门学科,它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平日的测验。注重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和未来信息的需要。由于本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此对孩子们的行为规范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下面,针对我在课堂中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作如下小结: 生命教育的渗透 结合我 ...

  • 小学生守则方案.总结
  • 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活动 方 案 双城市兆麟小学 2015年3月 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活动 方 案 双城市兆麟小学 2015年3月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环境,净化学生思想,养成文明习惯,学校研究决定:在 ...

  • 好教师四个标准
  • 好教师四个标准 理想信念,是做一个好老师的首要条件.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先生认为,培养人才不看形式而要看实际的真本领.他称"教人求真"的教师,才是第 ...

  •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
  •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 教育论语 2010-04-20 07:08:02 阅读112 评论7 字号:大中小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现用八个字来阐述(也许不够全面). 一.& ...

  •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
  •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系贵阳幼儿师范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贵州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培训幼儿师资的专业学校,在贵州学前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2012年12月20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下设学前教育(三年制大专).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