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建议书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 1

1.1 前言 ........................................................................................................................................................ 1

1.1.1 立项意义 ......................................................................................................................................... 1

1.1.2 项目的必要性 ................................................................................................................................. 1

1.1.3 项目的可行性 ................................................................................................................................. 2

1.1.4 建成示范工程的效益 ..................................................................................................................... 2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2

1.2.1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3

1.2.2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3

1.2.3 环境保护 ......................................................................................................................................... 3

1.2.4 项目建设进度 ................................................................................................................................. 3

1.2.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4

1.2.6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4

1.2.7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4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4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5

第二章 项目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 6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6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6

2.1.2 项目发起缘由 ................................................................................................................................. 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 6

第三章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及产业政策 ..................................................................................................... 8

3.1 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 8

3.1.1 日本................................................................................................................................................. 8

3.1.2 美国................................................................................................................................................. 8

3.1.3 法国................................................................................................................................................. 8

3.1.4 荷兰................................................................................................................................................. 9

3.1.5 德国................................................................................................................................................. 9

3.2 国内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 9

3.2.1 上海................................................................................................................................................. 9

3.2.2 北京............................................................................................................................................... 10

3.2.3 山东............................................................................................................................................... 10

3.2.4 河北............................................................................................................................................... 10

3.2.5 深圳................................................................................................................................................ 11

3.2.6 许昌................................................................................................................................................ 11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2

4.1 项目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12

4.2 再生骨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 13

4.3 再生混凝土制品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 14

4.4 再生道路材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 15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 17

5.1 建筑垃圾预处理工艺方案 .................................................................................................................. 17

5.1.1 产品方案 ....................................................................................................................................... 17

5.1.2 工艺概述 ....................................................................................................................................... 18

5.1.3 工艺流程图 ................................................................................................................................... 20

5.2 墙体材料工艺方案 .............................................................................................................................. 21

5.2.1 产品方案 ....................................................................................................................................... 21

5.2.2 物料平衡 ....................................................................................................................................... 22

5.2.3 工艺概述 ....................................................................................................................................... 23

5.2.4 工艺流程图 ................................................................................................................................... 24

5.3 道路材料工艺方案 .............................................................................................................................. 26

5.3.1 产品方案 ....................................................................................................................................... 26

5.3.2 物料平衡 ....................................................................................................................................... 26

5.3.3 工艺概述 ....................................................................................................................................... 26

5.3.4 工艺流程图 ................................................................................................................................... 27

5.4 复合材料工艺方案 .............................................................................................................................. 28

5.4.1 产品方案 ....................................................................................................................................... 28

5.4.2 物料平衡 ....................................................................................................................................... 28

5.4.3 工艺概述 ....................................................................................................................................... 28

5.4.4 工艺流程图 ................................................................................................................................... 29

5.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 .......................................................................................................... 31

5.6 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 ...................................................................................................................... 31

5.6.1 布置运输的原则 ........................................................................................................................... 31

5.6.2 总平面布置原则 ........................................................................................................................... 32

5.6.3 占地面积 ....................................................................................................................................... 32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 33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 33

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 33

6.1.2 风向............................................................................................................................................... 33

6.1.3 地质情况 ....................................................................................................................................... 33

6.2 项目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以及治理方案 .......................................................................................... 33

第七章 人员定编 ........................................................................................................................................... 34

7.1 人员来源 .............................................................................................................................................. 34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35

8.1 项目总投资估算 .................................................................................................................................. 35

8.2 资金筹措 .............................................................................................................................................. 35

第九章 财务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 36

9.1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36

9.2 消纳大量建筑垃圾 .............................................................................................................................. 36

9.3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 36

9.4 扩大就业稳定社会 .............................................................................................................................. 36

9.5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大方针 .......................................................................................... 36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 37 10.1 结论 .................................................................................................................................................... 37 10.2 建议 .................................................................................................................................................... 37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前言

1.1.1 立项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新建高楼拔地而起,城中村大规模拆迁,使建筑垃圾排放量急剧增长,2008年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2009年将超过2000万吨,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给**市的生态环境、市容卫生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市已规划筹建8~10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这些消纳场距市区较远,每年需耗用大量建筑垃圾清运费。同时建筑垃圾的排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运输和排放过程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的建筑材料消耗加剧了开采运输能源的消耗。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以混凝土为例,近年来**地区商品混凝土产量成倍地增加,2007年1000万m3,至2008年达到1500万m3,与之相应的水泥用量达到525万吨,砂750万m3,石子1050万m3。从循环经济角度考虑,将建筑垃圾中的砖、石、混凝土块(占建筑垃圾80%以上)资源化利用,直接将建筑垃圾破碎为再生粗细骨料代替天然砂石料,或利用建筑垃圾中各组分的特点生产处新的建材产品。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差距相当大,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达到98%,欧盟国家平均综合利用也超过70%。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列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但大中城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均处在探索阶段。**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更应该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尽快建立本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工程,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探索适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带动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工作全面开展。

1.1.2 项目的必要性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地区建筑垃圾已构成危害,每年侵占大量的耕地,污染环境,形成永久性危

害。

3)**市建筑材料资源日趋短缺。

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形成新的产业链,对**市发展多元化经济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与**市省会市地位不相符。

6)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必要推广。

1.1.3 项目的可行性

1)政策方面:国家已颁布循环经济法等政策法规,**市也针对建筑垃圾处置出台了相应政策,为项目落实打下了基础。

2)技术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及相应标准日趋完善。

3)环境方面:建筑垃圾处置已有多年经验,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渣排放,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使噪音、粉尘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达到环评要求。

4)建筑垃圾来源方面: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思路,与政府合作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保证原料的供应。

1.1.4 建成示范工程的效益

1)社会效益:项目实行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探索合理的运行模式,将有助于从根本解决城市建筑垃圾问题,改善城市卫生环境。

2)环境效益:每年可以消纳城市建筑垃圾100万t,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100多亩;项目生产的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项目部分产品取代粘土砖,每年可节省取土20多万m3,节省耕地约100多亩,还可节省标准煤2.0万吨,减少CO2、SO2等有害气体排放。项目实行就近原则,可以缓解运输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3)经济效益: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能降低建材成本,从而带动建材、房地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技术效益:对墙材革新、实现建筑工业化做出贡献。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1、该项目以年消纳100万t建筑垃圾为目标,生产建筑材料包含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建筑工程再生墙体材料、道路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上述产品均属于资源再生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有利改善**市城市环境。

2、综合利用产品可以满足**地区城市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各项产品的性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工艺是成熟可行的。

3、项目的投资主要通过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政府补助分期分批投入,三年内完成目标规模,资金来源是可靠的。

4、企业建成后,通过产品销售、政策优惠,处理100万t建筑垃圾的同时,生产46万t再生骨料、20万m3砌块、20万t道路材料及2000t复合材料,总产值可达8715万元,新增137个就业岗位,年利润达0000万元。

5、经过投资风险分析,该项目符合国家政策,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投资风险小。

1.2.1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项目投产后需要的主要原料:建筑垃圾、水泥、粉煤灰;燃料动力:电、煤、柴油;主要辅料:外加剂。以上物品均可在本地区解决。

1.2.2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项目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分级破碎、筛分,生产出可取代天然砂石的骨料。其中部分骨料作为企业深加工原材料,配合水泥,用以生产标砖和空心砖等墙体材料,剩余部分作为商品骨料销往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站、公路地基回填等。风选出的粉料和泥土供给建材厂家生产砌块和园林部门作为绿化用土。塑料和木材等杂物配合细骨料生产护栏、落水篦子等复合材料。

项目主要生产设施有:移动破碎系统、筛分系统、输送系统、混凝土砌块生产系统、道路材料制备系统及复合材料生产系统,所用设备都可以在国内采购。

1.2.3 环境保护

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在于建筑垃圾卸车破碎、筛分时候所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针对上述污染源采取全封闭厂房;骨料破碎采用移动式设备,噪音小;骨料成品放置全封闭筒仓内;传送带加防护罩防止粉尘扬起;在粉尘释放点采用先进的PPDC气相脉冲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车间隔墙设计为双层墙表面进行消音处理,内衬消音材料以阻止噪音扩散;厂区四周种植大面积绿化带既起到消音吸尘,还能美化厂区环境。

使得噪音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力争将企业做成花园式工厂。

1.2.4 项目建设进度

略 1.2.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略 1.2.6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7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随国家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市的建筑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国家对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给予更高关注,已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列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和地方都出台许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扶持和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发展。

通过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及相应标准日趋成熟完善,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已得到了解决。

项目建立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缓解建筑垃圾给城市带来的环境和交通压力,节约大量土地和不可再生资源,并能为**地区提供大量的建筑材料,有利于促进形成新的产业链,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通过财务和经济分析,该项目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综合评价XXXX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切实可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产品消耗材料统计表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1)是否有充足的原材料即建筑垃圾来源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相关政府部门配合调度运输周边区域的建筑垃圾。

(2)群众对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的接受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相关政府部门协助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推广,在市政工程和公共建筑中优先推广使用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

第二章 项目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待处置的建筑垃圾困挠着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对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因此该项目是完全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要求。

2.1.2 项目发起缘由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建筑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建筑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建筑垃圾基本不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置。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陆续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条文。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管理不仅内容浮浅,以规范倾倒地点、运输车辆和行车路线等为主,对建筑废物进行减量化和再利用等循环经济关键性的内容基本未涉及。管理系统本身也还存在种种问题,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北京市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进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越堆越多。据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4000万吨。如果按5米的高度堆放,1万吨建筑垃圾会占地2亩,那么4000万吨建筑垃圾每年要占地8000亩。

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不能适当加以利用,不仅不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而且会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的建筑垃圾问题,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一个急迫并且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城市建设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大约在1600-2000万立方米,填埋占地近千亩。同时,传统的填埋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污染城市环境,对地表水、深层水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减少土地占用、净化城市环境、节约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建筑建材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贯彻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有助于解决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问题,也给企业带来可观经济收益。项目的原材料即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供应,生产的产品属循环再生产品可获得国家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因此在同类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三章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及产业政策

3.1 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的比较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处理方法。 3.1.1 日本

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生产规模最大的可加工生产100t/h。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的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 3.1.2 美国

美国政府则制定了《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从而在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各企业自觉的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正在推广一种“资源保护屋”,其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成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是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屋面的主要原料是旧的报纸和纸板箱。这种住宅不仅积极利用了废弃的金属、木料、纸板,而且比较好的解决了住房紧张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此外,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对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 3.1.3 法国

法国CSTB公司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废物及建筑业”集团,专门统筹在欧洲的“废物及建筑业”业务。公司提出的废物管理整体方案有两大目标:一是通过对新设计建筑产品的环保特性进行研究,从源头控制工地废物的产量;二是在施工、改善及清拆工程中,通过对工地废物的生产及收集作出预测评估,以确定有关的回收应用程序,从而提升废物管理的层次。该公司以强大的数据库为基础,使用软件工具对建筑垃圾

进行从产生到处理的全过程分析控制,以协助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内的不同阶段作出决策。例如可评估建筑产品的整体环保;可依据有关执行过程、维修类别,以及不同的建筑物清拆类型,对减少某种产品所产生的废物量进行评估;可向顾问人员、总承建商,以及承包机构(客户),就某一产品或产品系列对环保及健康影响提供相关的概览资料;可以对废物管理所需的程序及物料作出预测;可根据废物的最终用途或质量制订运输方案;就任何使用“再造”原料的新工艺,在技术、经济及环境方面的可行性作出评核,而且可估计产品的性能。 3.1.4 荷兰

在荷兰,建筑业每年产生的废物大约为14×106 t,大多数是拆毁和改造旧建筑物的产物(石块、金属、塑料和木材的杂乱物)。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再循环利用,但是荷兰政府希望将这个百分比增加到90%。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建立限制废物的倾卸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荷兰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产量大约1×106 t/a。砂很容易被污染,其再利用是有限制的。为此荷兰采用了砂再循环网络,由拣分公司负责有效筛砂:依照它的污染水平分类,储存干净的砂,清理被污染的砂。 3.1.5 德国

德国将建筑垃圾分成土地开挖、碎旧建筑材料、道路开挖和建筑施工工地垃圾。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总部的建筑就是用了旧混凝土集料。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将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有害重金属物质仅剩下2~3kg/t,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

总之,这些国家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3.2 国内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在城市垃圾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废物管理中的难题。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3.2.1 上海

1990年7月,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市中心的“华亭”和“霍兰”2项工程的7幢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将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并将有用的废渣碎块粉碎后,与标准砂按1:1的比例拌合作为细骨料,用于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共计回收利用建筑废渣480t,节约砂子材料费1.44万元和垃圾清运费3360元,扣除粉碎设备等购置费,净收益1.24余万元。1992年6月,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先后在9万m2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废渣840多吨,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使用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节约资金3.5万余元。 3.2.2 北京

2003年元泰达投资6000万元引入国外的工艺和设备,开始了“掘金”之旅。随后建成了北京市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并通过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实践,成功研制出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混凝土骨料和建筑垃圾制免烧砖,并在北京前门住宅小区、崇文区草厂胡同20号院等多个工程中成功应用。 3.2.3 山东

潍坊三建集团成功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出新型建材。目前,这种新型建材已广泛应用于多项建设工程,让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建成了2条全自动新型建材生产线,公司二期项目为新型混凝土搅拌站。据初步估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生产新型建材50万立方米、再生混凝土250万立方米,消纳建筑垃圾360万立方米。该公司负责人还说,该厂使用建筑垃圾作为原料,每年可节约土地560余亩,节约建筑垃圾占用土地400余亩,节约矿产资源200万立方米。生产出来的新型建材在质量、硬度等方面要优于其他建材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无任何有害气体产生,基本实现了当地建筑垃圾的零排放。据悉,潍坊市较大规模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已有5家。 3.2.4 河北

最近,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总公司开发成功一种“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该项技术是采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建筑垃圾为填料,经重锤夯扩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并采用了配套的减隔振技术,具有扩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的作用。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可达500~700kN。经测算,该项技术较其它常用技术可节约基础投资20%左右。

3.2.5 深圳

南方科技大学及深圳大学新校区前期拆迁工程中产生近10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市住建局、城管局、建筑工务署及南山区政府创新思路,招标引入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就地转化,进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现场移动式破碎,将建筑垃圾制成再生骨料、实心砖、空心砖、彩色荷兰砖、透水砖、广场砖、植草砖、路沿石等15类绿色再生建材产品,这些产品全部将回用于南科大、深大新校区的建设。

经测算,南方科大建筑废弃物采用现场处理的方法,可节约土地资源约6公顷;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化率90%计,可减少天然砂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可节省建筑废弃物外运及填埋的处置费用4000多万元;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3.2.6 许昌

2008年,许昌政府公开招标对全市建筑垃圾施行特许经营的战略规划。许昌金科建筑清运公司中标后采用国外先进处置模式,将建筑垃圾处理厂建成“材料供应基地”。进口的大型移动破碎筛分设备和全密闭的运输车队,使得这一模式下的产业迅速发展。短短两年,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已有3家分公司,取得了8个中小城市的建筑垃圾特许经营权。在上游原料得到控制的前提下,目前该公司正在筹备下游再生建材生产线的建立,终将形成一个从建材到垃圾,再到建材的循环产业链,真正实现资源化。

此外,昆明、山东、成都等地纷纷建立起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产业,成都德滨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潍坊三建集团、潍坊金宝集团在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生产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青岛绿帆公司更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循环产业园。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建厂规模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

(1)**市建筑垃圾每年生成量2000万t以上,若项目规模过小,则不能达到大量消纳建筑垃圾的作用。考虑到就近原则,**市已规划8~10个消纳场,因此,作为示范工程,初步考虑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t以上。

(2)根据国内已建成的建筑垃圾处理工程估算,处理100万t建筑垃圾需总投资 万元。XXXX可自有资金 万元,其余可通过贷款来解决,这样的规模对企业也属合理负担范围之内。

(3)再生资源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初建规模受产品使用范围限制,过多产品的积压将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不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1 项目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表4.1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地区)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4.2项目产品计划销售量

销售方向: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站、建设施工单位、个人建房装修。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表4.3项目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项目拟建规模年消纳建筑100万t,建设期为3年,第一年年处理建筑垃圾40万吨,主要产品为粗、细再生骨料和道路材料砂浆,第二年年处理建筑垃圾70万吨,产品新增墙体材料,第三年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t新增复合材料等。

4.2 再生骨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2010**市商品混凝土供应量达到1500万m3,混凝土组成材料:水泥、砂、石、粉煤灰材料已供不应求。

目前我国对再生骨料研究表明:来源于建筑垃圾的再生骨料主要有破碎混凝土的石子、砂浆碎块以及碎砖块组成,由于再生骨料成分比较复杂,有优质有软弱颗粒,碎块强度不一致,生产高强度混凝土是不切实际的,但生产C30以下的混凝土还是可行的。商品混凝土以C30混凝土为例:

表4.4 C30混凝土典型配合比

北京建工学院宋少民教授的研究表明:在C30以下混凝土再生骨料用量为1020kg/m3,采取加入减水剂降低水胶比,R28强度达到42.0MPa。按**市每年生产混凝土1500万m3估计,C30以下混凝土占30%,可达450万m3,粗骨料和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为1.5~1.6t/m3,则粗骨料用量450万t/年,细骨料用量300万t/年。若C30以下混凝土中有30%使用再生骨料,则需再生粗骨料135万t/年,再生细骨料90万t/年。XXXX综合利用项目就近供应为原则,提供20%再生骨料,则粗骨料28万t/年,细骨料18万t/年,此消纳能力应该是切合实际的。另外考虑生产其它产品需消耗粗细骨料,该项目 步确定再生粗骨料生产能力按52万t/年,细骨料生产能力按47万t/年。

表4.5再生骨料经济分析,元/t

4.3 再生混凝土制品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建筑垃圾中废混凝土和废砖可制造再生砖和砌块,非烧结产品宜采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混合适当的再生粗骨料、细骨料和粉料。基本生产工艺包括:分选、破碎、计量配料、搅拌、振压成型、养护、检验出厂等环节。目前再生砖和混凝土砌块常用于低层建筑的承重墙体及高层建筑非承重填充墙体。我国福建厦门和河北邯郸均已建成生产线,形成年生产能力10万m3砌块的生产线。上海德滨公司在四川都江堰建成的高空洞率的空心砌块和园林道路用透水砖,其性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产品的生产和性能均有标准可遵循,近年来我国已颁布了相关标准:《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1997),《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15229-2002),《装饰混凝土砌块》(JC/T641-2008),因此技术是成熟的。

近年**市每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按4000万m2估算,1平米建筑面积的墙体材料平均需标砖200块,512块标砖/m3(按标砖进行折算),**市每年墙体材料需求量在1600万m3。再生混凝土制品为国家优先推荐产品,且其质量轻保温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墙板。根据该项目的规模确定砌块生产能力20万m3。仅占市场需求量的1.25%,可以在本地区销售。

表4.7再生混凝土砌块的参数和原材料需要量

表4.8混凝土砌块典型配合比

表4.9砌块(M10)典型配合比和经济分析

注:砌块的空隙率按30%计算,实心密度2286kg/m3,则砌块密度约为1600 kg/m3。

表4.10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参数与经济分析

4.4 再生道路材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市平均每年新增道路400万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1t来计算,每年市场需求为400万吨。再生道路材料为国家政策支持优先使用产品,且产量只占市场需求的5%。

表4.11道路材料典型配合比和经济分析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该项目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级破碎、筛分,生产出部分取代天然砂石的再生骨料。其中部分骨料作为企业深加工原材料,用以生产标砖、砌块、道路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产品。剩余部分作为商品骨料销往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站、道路结构基础回填等。

以建筑垃圾填埋场为原料来源,通过一系列破碎筛分生产再生粗细骨料。产品输输至再生产品生产线,包括再生砖和砌块生产线,道路材料搅拌站和用于消化分拣出的塑料、木材等其他垃圾的复合材料生产线。从而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各类再生环保新型建材产品。

图5-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项目工艺流程总图

5.1 建筑垃圾预处理工艺方案 5.1.1 产品方案

1、产品的技术指标

此工艺工段产品是将废墟垃圾加工成墙体材料(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空心砌块)、道路材料、复合材料生产需用的骨料,因此产品性能指标参照标准GB/T14684—2001《建筑用砂》、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25176-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及(GBT 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的相关指标要求,见表5-1和表5-2。

表5-2 粗骨料性能指标

2、 产品规格

由于生产墙体材料(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空心砌块)、道路材料、复合材料所用骨料颗粒级配的差异较大,所以本工艺工段将产品规格设计为细骨料(5mm 以下)、粗骨料(5-10mm、10-20mm、20-40mm)。 5.1.2 工艺概述

1、人工分选

建筑垃圾进厂后,堆放至露天堆场,并由装载机运输堆高,以便充分利用堆场。同时装载机将一部分建筑垃圾倾倒在人工分选场地,通过人工分选,将废墟中大件木块、钢筋、衣物等拣出,并堆置杂物堆场。经过人工分选后的废墟垃圾由装载车运至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并喂入给料料斗。

2、一级破碎

给料料斗中建筑垃圾由卸灰阀卸至输送机中,输送至鄂式破碎机中进行粗破。将

鄂式破碎机出料口调节为80mm,使其出料粒径在80mm以下,保证其能够进行除铁和风选工艺要求。破碎后物料排到皮带输送机上,输送至除铁、风选工段。

3、除铁、风选

除铁采用永磁带式除铁器,通过连续吸铁、弃铁,将物料中的铁屑选出,并输送至杂物堆场;除铁后的物料由皮带输送机输送至二级破碎工段,此输送过程中由风机对物料进行连续吹风,清理出物料中塑料、木屑等轻质杂物,并将其通过输送机运至杂物堆场。

4、二级破碎

输送机将物料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受料斗中,进行二级破碎。二级破碎是将物料进行细破,并根据不同粒级要求,对破碎机排料口进行调节,以保证对不同粒级材料的产量符合后续工艺的要求。

5、筛分

破碎后的物料卸至振动给料机,由其输送至振动筛分机,筛分粒级为5mm以下、5-10mm、10-20mm、20-40mm四个级连续级配;筛下物料由输送机送至各级堆场;由装载车运至其他工艺线。

5.1.3 工艺流程图

图5-2 建筑垃圾预处理工艺流程图

5.2 墙体材料工艺方案 5.2.1 产品方案

1、产品指标技术指标要求

本工艺产品为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其产品技术指标应满足NY/T 671-2003 《混凝土普通砖和装饰砖》和GB/T15229-200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要求,详见表5-4和表5-5。

表5-4 混凝土空心砌块物料平衡

表5-5混凝土空心砌块产品技术指标

2、产品规格

混凝土普通砖产品规格:240×115×53(mm)。混凝土空心砌块主要生产规格:390×190×190(mm)。其它规格可由产需双方协定。 5.2.2 物料平衡

本工艺产品为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由于混凝土普通砖可作为承重和非承重墙体材料,而混凝土空心砌块只能作为非承重墙体材料使用,其产品性能指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基本配合比之间也产生相应的差异,对于两种产品选用不同的配比。基本配合比详见表5-6和表5-7。

表5-6 普通砖基本配比

表5-7 空心砌块基本配比

5.2.3 工艺概述

1、原料工段

对进厂原材料都采用库存的形式,进厂后分别进入料库储存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厂后打入料仓备用;外加剂:进厂后部分放置仓库备用,部分打入外加剂配料仓中待用;骨料:使用时由装载机从废墟预处理生产工艺线成品堆场装取,并运至配料仓卸入。

2、计量及配料搅拌工段

按照混凝土配方,对原材料分别计量,各级骨料由配料系统计量后,由骨料提升机提至配料仓;水泥通过螺旋输送机至水泥称,计量后卸入配料仓;外加剂由自动计量卸料阀,卸入配料仓。物料配料完后卸入搅拌机,进行下一组配料。物料进入搅拌机后,先注入一定水后,开动搅拌机,搅拌3-5分钟后,通过用水量自动调节系统对拌和物进行调节后,便可出料,使用皮带运输机运至成型工段。

3、成型工段

混凝土被运至砌块成型机后,通过挤压成型为砖(砌块)坯体,再由成型机的送栈板装置送上链板输送机,经过清扫器将砖(砌块)坯体表面的浮渣清扫干净,输送至升板机,即进入养护系统。

4、养护系统

砖(砌块)坯体进入升板机满三板后升起一层,直至升满九层,在最低层进入升板机时,多层叉车转运车开始驶进升板机内,待最后一层升起到位后,多层叉车转运车一次将27 板砖(砌块)全部从升板机上取出,驶进养护窑中,放置养护窑中,利用太阳能养护系统,通过喷淋系统自动调节湿度。养护8小时后取出,运送至降板机中,即进入码垛系统。

5、码垛系统

经过养护的27 板砖(砌块)送进降板机后,降扳机逐层将砖(砌块)降到输送机上,由输送机送至推块机,推块机将砖(砌块)推离底板,砖(砌块)被推到翻块排砖机上,由翻块装置将其翻转成水平,由辊道送至玛垛机,砖(砌块)通过玛垛机码成六层,每层18 块,共108 块一垛,最后经送垛辊道送出车间,由叉车送至养护堆场,养护堆场码放高度2.6m。

栈板使用后通过皮带运送到翻板机进行翻板,之后进行栈板清洗,运送到栈板仓,

最后通过降板节距输送机运送到成型机准备下轮的工作。

砖(砌块)在养护堆场自然养护7天后,并可检验出厂。 5.2.4 工艺流程图

图5-3 墙体材料工艺流程图

表5-8 墙体材料生产线设备明细表

5.3 道路材料工艺方案 5.3.1 产品方案

道路材料产品规格参照混凝土标号:C10。 5.3.2 物料平衡

本工艺基本配合比见表5-9。

表5-9 基本配比

5.3.3 工艺概述

1、骨料配料工段

不同粒级的骨料由装载机运至骨料配料工段,并卸入配料仓中;骨料通过固定在料仓下口的弧门给料器向皮带称量机供料,每个仓口装有弧门给料器,通过气顶开闭打开弧门配料,骨料通过皮带称量机称量。称完的骨料通过水平皮带机转送到上料皮带输送机后送到予加料斗、混合料斗进入搅拌机中。

2、粉料及拌合水配料工段

水泥、外加剂配料通过螺旋输送机给料,通过调速定量给料机计量后,输送至配料仓中。水配料通过水泵、止回阀和贮水斗后进入水称斗称量,在经过DN50管路阀时,可进行精确定量,通过管路阀进入水称斗与称量过的水一起经过DN200蝶阀卸入贮水斗,然后通过卸水路进入搅拌机。设骨料预加料斗1台,贮存称量好的混合骨料。预加料斗上装有压力传感器,以了解预加料斗中存料情况。还配有1台扁袋式反 吹除尘器,通过离心风机抽去预加料斗内灰尘。

3、搅拌工段

骨料、粉料、水、外加剂称量完毕后,经由卸料装置分别进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在搅拌3-5分钟后,进行和易性能测试,测试合格后便可进入出料工段。

4、出料工段

在搅拌平台下部装有料仓,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卸入料仓,料仓底部装有出料斗,装料车对好位置后,出料斗才可以开门卸料。 5.3.4 工艺流程图

图5-4 道路材料工艺流程图

5.4 复合材料工艺方案 5.4.1 产品方案

本工艺线主要用于生产树木护栏、落水箅子等市政材料。具体的规格尺寸由供需双方商定。 5.4.2 物料平衡

本工艺线产品基本配比见表5-11。

表5-11 复合材料基本配比

5.4.3 工艺概述

1、原材料工段

从杂物堆场中人工分拣出废塑料薄膜,首先进行清洗,除去附着在塑料薄膜表面

的泥土等一些杂物,然后运至干燥系统,干燥后的塑料薄膜输送至破碎机中,经过破碎后,入库待用。细骨料由装载机运至生产线,首先对细骨料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使其表面活化,计量后输送至细骨料活化仓中;助剂A 进厂后,注入助剂罐中,由流量计量泵计量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稀释仓中,同时计量其稀释用水,并注入稀释仓;稀释后的助剂A通过计量,从稀释仓输送至骨料活化仓中,对细骨料进行表面处理,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后,细骨料由活化仓输送至干燥系统中,进行干燥后,入库待用。其他外加剂进厂后,均采用库存备用形式,分别进入料库储存备用。

2、配料、合成工段

将塑料、细骨料、助剂A、助剂B 等原材料分别计量后输送至合成仓中,物料在合成仓中经过加热、加压后充分的反应,并呈浆状后,卸入中间料仓中。

3、压制成型工段

合成料通过浆式卸料器和计量阀,计量卸料入模具中,然后由液压机进行压制,并保持一定时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在保压后即对模具进行冷却,加快成型速度,使其尽快冷却成型;保压冷却后即可进入脱模码垛系统。

4、脱模码垛工段

产品保压冷却成型后进行脱模,模具进行清理、涂抹隔离剂后,再运入压制成型工段,制成品由叉车运入成品堆场,并可检验出厂。

5.4.4 工艺流程图

图5-5 复合材料工艺流程图

5.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

表5.1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

5.6 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 5.6.1 布置运输的原则

(1)总图运输将按照短捷、流畅、连续、运输便捷、安全,避免过多倒车或错车让车现象发生的原则来布置;

(2)场内外材料运输将做到接卸、贮存、搅拌上料形成完整的、连续的系统。

5.6.2 总平面布置原则

(1)厂区布置应能满足工艺要求,确保工艺流程合理流畅; (2)物料运输线路短捷,流向合理,减少交叉和折返运输;

(3)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在确保合理的前提下,有利于远景发展,并对将来的扩建留有位置;

(4)充分利用场地,搞好厂区绿化和环境治理,构建和谐、整洁的生产氛围。

表5-14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5.6.3 占地面积

加上其他基础设施及道路,总占地面积按90亩计算。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本企业是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型企业,生产过程中坚持零排放政策。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略。 6.1.2 风向

略。 6.1.3 地质情况

略。

6.2 项目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以及治理方案

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在于建筑垃圾卸车破碎、筛分时候所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针对上述污染源采取以下措施:

1、原料车间采取全封闭框剪结构房; 2、骨料破碎车间放置地下; 3、骨料成品放置全封闭筒仓内; 4、传送带加防护罩防止粉尘扬起;

5、在粉尘释放点采用先进的PPDC气相脉冲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 6、车间隔墙设计为双层墙表面进行消音处理,内衬消音材料以阻止噪音扩散; 7、厂区四周种植大面积绿化带既起到消音吸尘,还能美化厂区环境。 使得噪音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力争将企业做成花园式工厂。

第七章 人员定编

根据现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100万吨规模人员配备,初步定于137人,平均工资2000元/月。

7.1 人员来源

生产负责人由总经理聘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面向社会招聘。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技术人员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技术工人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一般工人可聘用农民工。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该项目为XXXX100万t/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包括建筑垃圾堆放场、大型骨料生产车间、预拌砂浆生产车间、混凝土制品生产车间、成品仓及办公区、实验区、生活区等,占地90亩。采用国内成熟技术设计。本估算的内容主要有生产项目及配套的辅助生产项目、公用工程项目、服务性工程项目。 8.1 项目总投资估算

8.2 资金筹措

根据**市办公厅,该项目可申请下列资助:1)墙改资金,2)国家为推进可再生资源工作的事业费补贴、研究与发展补贴、投资贴息和项目补贴,3)信贷支持、税收减免、产品销售支持等。

第九章 财务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属于绿色环保型企业,在资源有效利用、拉动区域经济、扩大就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9.1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9.2 消纳大量建筑垃圾

该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t,解决**市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部分建筑垃圾堆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且将其资源化减少了对天然砂石材料的采掘,保护了地球环境。作为试点企业为**市建筑垃圾的循环资源化利用做出积极有效地探索,为全面综合治理**市建筑垃圾摸索出一条确实可行、有效地途径。 9.3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该项目建成后,能降低建材成本,从而带动建材、房地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9.4 扩大就业稳定社会

该项目建成后,可为社会提供137个就业岗位,既保护了环境,又拉动当地的消费,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扩大了就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9.5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大方针

项目设计为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达产后每年可节约土地850亩,节约标准煤4.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00吨,还可消纳粉煤灰5万吨。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XXXX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项目建成后将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能缓解**市目前面临的巨大环境和土地的压力。并且向市场提供符合建设要求的环保再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发展节能利废新型建材的产业政策,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2)项目建设规模适度,工艺技术及设备成熟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环保需要灵活调整产品方案。

(3)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8715万元,年利润总额0000万元,

(4)项目建成后可向社会提供137各就业岗位,并将为推动该产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0.2 建议

(1)鉴于该产业的特殊性,建议政府部门对于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扶持、指导帮助和政策性的支持,并在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给与宣传和引导,以降低项目在市场中的风险,使其健康成长,真正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的实效。

(2)为保证生产原料的供应,建议项目初期选址在质量较高,投运时间较近的建筑垃圾填埋场。或者拿到该地区建筑垃圾处理的特许经营权。

(3)由于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的地域性比较强,应适当对当地市场做相关调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终端产品的类型和产量。

(4)由于再生产品的社会认知度还不高,为防止未来产品销售困难,应与政府合作建立产品输出渠道,比如市政工程优先采购等政策的实施。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 1

1.1 前言 ........................................................................................................................................................ 1

1.1.1 立项意义 ......................................................................................................................................... 1

1.1.2 项目的必要性 ................................................................................................................................. 1

1.1.3 项目的可行性 ................................................................................................................................. 2

1.1.4 建成示范工程的效益 ..................................................................................................................... 2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2

1.2.1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3

1.2.2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3

1.2.3 环境保护 ......................................................................................................................................... 3

1.2.4 项目建设进度 ................................................................................................................................. 3

1.2.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4

1.2.6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4

1.2.7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4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4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5

第二章 项目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 6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6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6

2.1.2 项目发起缘由 ................................................................................................................................. 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 6

第三章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及产业政策 ..................................................................................................... 8

3.1 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 8

3.1.1 日本................................................................................................................................................. 8

3.1.2 美国................................................................................................................................................. 8

3.1.3 法国................................................................................................................................................. 8

3.1.4 荷兰................................................................................................................................................. 9

3.1.5 德国................................................................................................................................................. 9

3.2 国内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 9

3.2.1 上海................................................................................................................................................. 9

3.2.2 北京............................................................................................................................................... 10

3.2.3 山东............................................................................................................................................... 10

3.2.4 河北............................................................................................................................................... 10

3.2.5 深圳................................................................................................................................................ 11

3.2.6 许昌................................................................................................................................................ 11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2

4.1 项目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12

4.2 再生骨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 13

4.3 再生混凝土制品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 14

4.4 再生道路材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 15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 17

5.1 建筑垃圾预处理工艺方案 .................................................................................................................. 17

5.1.1 产品方案 ....................................................................................................................................... 17

5.1.2 工艺概述 ....................................................................................................................................... 18

5.1.3 工艺流程图 ................................................................................................................................... 20

5.2 墙体材料工艺方案 .............................................................................................................................. 21

5.2.1 产品方案 ....................................................................................................................................... 21

5.2.2 物料平衡 ....................................................................................................................................... 22

5.2.3 工艺概述 ....................................................................................................................................... 23

5.2.4 工艺流程图 ................................................................................................................................... 24

5.3 道路材料工艺方案 .............................................................................................................................. 26

5.3.1 产品方案 ....................................................................................................................................... 26

5.3.2 物料平衡 ....................................................................................................................................... 26

5.3.3 工艺概述 ....................................................................................................................................... 26

5.3.4 工艺流程图 ................................................................................................................................... 27

5.4 复合材料工艺方案 .............................................................................................................................. 28

5.4.1 产品方案 ....................................................................................................................................... 28

5.4.2 物料平衡 ....................................................................................................................................... 28

5.4.3 工艺概述 ....................................................................................................................................... 28

5.4.4 工艺流程图 ................................................................................................................................... 29

5.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 .......................................................................................................... 31

5.6 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 ...................................................................................................................... 31

5.6.1 布置运输的原则 ........................................................................................................................... 31

5.6.2 总平面布置原则 ........................................................................................................................... 32

5.6.3 占地面积 ....................................................................................................................................... 32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 33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 33

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 33

6.1.2 风向............................................................................................................................................... 33

6.1.3 地质情况 ....................................................................................................................................... 33

6.2 项目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以及治理方案 .......................................................................................... 33

第七章 人员定编 ........................................................................................................................................... 34

7.1 人员来源 .............................................................................................................................................. 34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35

8.1 项目总投资估算 .................................................................................................................................. 35

8.2 资金筹措 .............................................................................................................................................. 35

第九章 财务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 36

9.1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36

9.2 消纳大量建筑垃圾 .............................................................................................................................. 36

9.3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 36

9.4 扩大就业稳定社会 .............................................................................................................................. 36

9.5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大方针 .......................................................................................... 36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 37 10.1 结论 .................................................................................................................................................... 37 10.2 建议 .................................................................................................................................................... 37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前言

1.1.1 立项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新建高楼拔地而起,城中村大规模拆迁,使建筑垃圾排放量急剧增长,2008年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2009年将超过2000万吨,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给**市的生态环境、市容卫生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市已规划筹建8~10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这些消纳场距市区较远,每年需耗用大量建筑垃圾清运费。同时建筑垃圾的排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运输和排放过程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的建筑材料消耗加剧了开采运输能源的消耗。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以混凝土为例,近年来**地区商品混凝土产量成倍地增加,2007年1000万m3,至2008年达到1500万m3,与之相应的水泥用量达到525万吨,砂750万m3,石子1050万m3。从循环经济角度考虑,将建筑垃圾中的砖、石、混凝土块(占建筑垃圾80%以上)资源化利用,直接将建筑垃圾破碎为再生粗细骨料代替天然砂石料,或利用建筑垃圾中各组分的特点生产处新的建材产品。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差距相当大,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达到98%,欧盟国家平均综合利用也超过70%。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列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但大中城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均处在探索阶段。**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更应该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尽快建立本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工程,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探索适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带动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工作全面开展。

1.1.2 项目的必要性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地区建筑垃圾已构成危害,每年侵占大量的耕地,污染环境,形成永久性危

害。

3)**市建筑材料资源日趋短缺。

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形成新的产业链,对**市发展多元化经济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与**市省会市地位不相符。

6)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必要推广。

1.1.3 项目的可行性

1)政策方面:国家已颁布循环经济法等政策法规,**市也针对建筑垃圾处置出台了相应政策,为项目落实打下了基础。

2)技术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及相应标准日趋完善。

3)环境方面:建筑垃圾处置已有多年经验,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渣排放,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使噪音、粉尘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达到环评要求。

4)建筑垃圾来源方面: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思路,与政府合作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保证原料的供应。

1.1.4 建成示范工程的效益

1)社会效益:项目实行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探索合理的运行模式,将有助于从根本解决城市建筑垃圾问题,改善城市卫生环境。

2)环境效益:每年可以消纳城市建筑垃圾100万t,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100多亩;项目生产的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项目部分产品取代粘土砖,每年可节省取土20多万m3,节省耕地约100多亩,还可节省标准煤2.0万吨,减少CO2、SO2等有害气体排放。项目实行就近原则,可以缓解运输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3)经济效益: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能降低建材成本,从而带动建材、房地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技术效益:对墙材革新、实现建筑工业化做出贡献。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1、该项目以年消纳100万t建筑垃圾为目标,生产建筑材料包含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建筑工程再生墙体材料、道路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上述产品均属于资源再生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有利改善**市城市环境。

2、综合利用产品可以满足**地区城市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各项产品的性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工艺是成熟可行的。

3、项目的投资主要通过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政府补助分期分批投入,三年内完成目标规模,资金来源是可靠的。

4、企业建成后,通过产品销售、政策优惠,处理100万t建筑垃圾的同时,生产46万t再生骨料、20万m3砌块、20万t道路材料及2000t复合材料,总产值可达8715万元,新增137个就业岗位,年利润达0000万元。

5、经过投资风险分析,该项目符合国家政策,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投资风险小。

1.2.1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项目投产后需要的主要原料:建筑垃圾、水泥、粉煤灰;燃料动力:电、煤、柴油;主要辅料:外加剂。以上物品均可在本地区解决。

1.2.2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项目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分级破碎、筛分,生产出可取代天然砂石的骨料。其中部分骨料作为企业深加工原材料,配合水泥,用以生产标砖和空心砖等墙体材料,剩余部分作为商品骨料销往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站、公路地基回填等。风选出的粉料和泥土供给建材厂家生产砌块和园林部门作为绿化用土。塑料和木材等杂物配合细骨料生产护栏、落水篦子等复合材料。

项目主要生产设施有:移动破碎系统、筛分系统、输送系统、混凝土砌块生产系统、道路材料制备系统及复合材料生产系统,所用设备都可以在国内采购。

1.2.3 环境保护

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在于建筑垃圾卸车破碎、筛分时候所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针对上述污染源采取全封闭厂房;骨料破碎采用移动式设备,噪音小;骨料成品放置全封闭筒仓内;传送带加防护罩防止粉尘扬起;在粉尘释放点采用先进的PPDC气相脉冲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车间隔墙设计为双层墙表面进行消音处理,内衬消音材料以阻止噪音扩散;厂区四周种植大面积绿化带既起到消音吸尘,还能美化厂区环境。

使得噪音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力争将企业做成花园式工厂。

1.2.4 项目建设进度

略 1.2.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略 1.2.6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7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随国家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市的建筑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国家对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给予更高关注,已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列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和地方都出台许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扶持和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发展。

通过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及相应标准日趋成熟完善,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已得到了解决。

项目建立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缓解建筑垃圾给城市带来的环境和交通压力,节约大量土地和不可再生资源,并能为**地区提供大量的建筑材料,有利于促进形成新的产业链,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通过财务和经济分析,该项目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综合评价XXXX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切实可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产品消耗材料统计表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1)是否有充足的原材料即建筑垃圾来源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相关政府部门配合调度运输周边区域的建筑垃圾。

(2)群众对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的接受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相关政府部门协助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推广,在市政工程和公共建筑中优先推广使用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

第二章 项目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待处置的建筑垃圾困挠着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对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因此该项目是完全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要求。

2.1.2 项目发起缘由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建筑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建筑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建筑垃圾基本不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置。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陆续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条文。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管理不仅内容浮浅,以规范倾倒地点、运输车辆和行车路线等为主,对建筑废物进行减量化和再利用等循环经济关键性的内容基本未涉及。管理系统本身也还存在种种问题,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北京市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进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越堆越多。据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4000万吨。如果按5米的高度堆放,1万吨建筑垃圾会占地2亩,那么4000万吨建筑垃圾每年要占地8000亩。

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不能适当加以利用,不仅不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而且会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的建筑垃圾问题,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一个急迫并且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城市建设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大约在1600-2000万立方米,填埋占地近千亩。同时,传统的填埋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污染城市环境,对地表水、深层水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减少土地占用、净化城市环境、节约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建筑建材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贯彻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有助于解决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问题,也给企业带来可观经济收益。项目的原材料即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供应,生产的产品属循环再生产品可获得国家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因此在同类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三章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及产业政策

3.1 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的比较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处理方法。 3.1.1 日本

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生产规模最大的可加工生产100t/h。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的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 3.1.2 美国

美国政府则制定了《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从而在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各企业自觉的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正在推广一种“资源保护屋”,其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成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是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屋面的主要原料是旧的报纸和纸板箱。这种住宅不仅积极利用了废弃的金属、木料、纸板,而且比较好的解决了住房紧张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此外,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对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 3.1.3 法国

法国CSTB公司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废物及建筑业”集团,专门统筹在欧洲的“废物及建筑业”业务。公司提出的废物管理整体方案有两大目标:一是通过对新设计建筑产品的环保特性进行研究,从源头控制工地废物的产量;二是在施工、改善及清拆工程中,通过对工地废物的生产及收集作出预测评估,以确定有关的回收应用程序,从而提升废物管理的层次。该公司以强大的数据库为基础,使用软件工具对建筑垃圾

进行从产生到处理的全过程分析控制,以协助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内的不同阶段作出决策。例如可评估建筑产品的整体环保;可依据有关执行过程、维修类别,以及不同的建筑物清拆类型,对减少某种产品所产生的废物量进行评估;可向顾问人员、总承建商,以及承包机构(客户),就某一产品或产品系列对环保及健康影响提供相关的概览资料;可以对废物管理所需的程序及物料作出预测;可根据废物的最终用途或质量制订运输方案;就任何使用“再造”原料的新工艺,在技术、经济及环境方面的可行性作出评核,而且可估计产品的性能。 3.1.4 荷兰

在荷兰,建筑业每年产生的废物大约为14×106 t,大多数是拆毁和改造旧建筑物的产物(石块、金属、塑料和木材的杂乱物)。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再循环利用,但是荷兰政府希望将这个百分比增加到90%。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建立限制废物的倾卸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荷兰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产量大约1×106 t/a。砂很容易被污染,其再利用是有限制的。为此荷兰采用了砂再循环网络,由拣分公司负责有效筛砂:依照它的污染水平分类,储存干净的砂,清理被污染的砂。 3.1.5 德国

德国将建筑垃圾分成土地开挖、碎旧建筑材料、道路开挖和建筑施工工地垃圾。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总部的建筑就是用了旧混凝土集料。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将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有害重金属物质仅剩下2~3kg/t,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

总之,这些国家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3.2 国内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在城市垃圾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废物管理中的难题。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3.2.1 上海

1990年7月,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市中心的“华亭”和“霍兰”2项工程的7幢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将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并将有用的废渣碎块粉碎后,与标准砂按1:1的比例拌合作为细骨料,用于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共计回收利用建筑废渣480t,节约砂子材料费1.44万元和垃圾清运费3360元,扣除粉碎设备等购置费,净收益1.24余万元。1992年6月,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先后在9万m2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废渣840多吨,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使用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节约资金3.5万余元。 3.2.2 北京

2003年元泰达投资6000万元引入国外的工艺和设备,开始了“掘金”之旅。随后建成了北京市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并通过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实践,成功研制出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混凝土骨料和建筑垃圾制免烧砖,并在北京前门住宅小区、崇文区草厂胡同20号院等多个工程中成功应用。 3.2.3 山东

潍坊三建集团成功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出新型建材。目前,这种新型建材已广泛应用于多项建设工程,让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建成了2条全自动新型建材生产线,公司二期项目为新型混凝土搅拌站。据初步估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生产新型建材50万立方米、再生混凝土250万立方米,消纳建筑垃圾360万立方米。该公司负责人还说,该厂使用建筑垃圾作为原料,每年可节约土地560余亩,节约建筑垃圾占用土地400余亩,节约矿产资源200万立方米。生产出来的新型建材在质量、硬度等方面要优于其他建材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无任何有害气体产生,基本实现了当地建筑垃圾的零排放。据悉,潍坊市较大规模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已有5家。 3.2.4 河北

最近,河北工专新兴科技服务总公司开发成功一种“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该项技术是采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建筑垃圾为填料,经重锤夯扩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并采用了配套的减隔振技术,具有扩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的作用。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可达500~700kN。经测算,该项技术较其它常用技术可节约基础投资20%左右。

3.2.5 深圳

南方科技大学及深圳大学新校区前期拆迁工程中产生近10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市住建局、城管局、建筑工务署及南山区政府创新思路,招标引入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就地转化,进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现场移动式破碎,将建筑垃圾制成再生骨料、实心砖、空心砖、彩色荷兰砖、透水砖、广场砖、植草砖、路沿石等15类绿色再生建材产品,这些产品全部将回用于南科大、深大新校区的建设。

经测算,南方科大建筑废弃物采用现场处理的方法,可节约土地资源约6公顷;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化率90%计,可减少天然砂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可节省建筑废弃物外运及填埋的处置费用4000多万元;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3.2.6 许昌

2008年,许昌政府公开招标对全市建筑垃圾施行特许经营的战略规划。许昌金科建筑清运公司中标后采用国外先进处置模式,将建筑垃圾处理厂建成“材料供应基地”。进口的大型移动破碎筛分设备和全密闭的运输车队,使得这一模式下的产业迅速发展。短短两年,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已有3家分公司,取得了8个中小城市的建筑垃圾特许经营权。在上游原料得到控制的前提下,目前该公司正在筹备下游再生建材生产线的建立,终将形成一个从建材到垃圾,再到建材的循环产业链,真正实现资源化。

此外,昆明、山东、成都等地纷纷建立起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产业,成都德滨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潍坊三建集团、潍坊金宝集团在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生产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青岛绿帆公司更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循环产业园。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建厂规模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

(1)**市建筑垃圾每年生成量2000万t以上,若项目规模过小,则不能达到大量消纳建筑垃圾的作用。考虑到就近原则,**市已规划8~10个消纳场,因此,作为示范工程,初步考虑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t以上。

(2)根据国内已建成的建筑垃圾处理工程估算,处理100万t建筑垃圾需总投资 万元。XXXX可自有资金 万元,其余可通过贷款来解决,这样的规模对企业也属合理负担范围之内。

(3)再生资源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初建规模受产品使用范围限制,过多产品的积压将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不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1 项目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表4.1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地区)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4.2项目产品计划销售量

销售方向: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站、建设施工单位、个人建房装修。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表4.3项目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项目拟建规模年消纳建筑100万t,建设期为3年,第一年年处理建筑垃圾40万吨,主要产品为粗、细再生骨料和道路材料砂浆,第二年年处理建筑垃圾70万吨,产品新增墙体材料,第三年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t新增复合材料等。

4.2 再生骨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2010**市商品混凝土供应量达到1500万m3,混凝土组成材料:水泥、砂、石、粉煤灰材料已供不应求。

目前我国对再生骨料研究表明:来源于建筑垃圾的再生骨料主要有破碎混凝土的石子、砂浆碎块以及碎砖块组成,由于再生骨料成分比较复杂,有优质有软弱颗粒,碎块强度不一致,生产高强度混凝土是不切实际的,但生产C30以下的混凝土还是可行的。商品混凝土以C30混凝土为例:

表4.4 C30混凝土典型配合比

北京建工学院宋少民教授的研究表明:在C30以下混凝土再生骨料用量为1020kg/m3,采取加入减水剂降低水胶比,R28强度达到42.0MPa。按**市每年生产混凝土1500万m3估计,C30以下混凝土占30%,可达450万m3,粗骨料和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为1.5~1.6t/m3,则粗骨料用量450万t/年,细骨料用量300万t/年。若C30以下混凝土中有30%使用再生骨料,则需再生粗骨料135万t/年,再生细骨料90万t/年。XXXX综合利用项目就近供应为原则,提供20%再生骨料,则粗骨料28万t/年,细骨料18万t/年,此消纳能力应该是切合实际的。另外考虑生产其它产品需消耗粗细骨料,该项目 步确定再生粗骨料生产能力按52万t/年,细骨料生产能力按47万t/年。

表4.5再生骨料经济分析,元/t

4.3 再生混凝土制品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建筑垃圾中废混凝土和废砖可制造再生砖和砌块,非烧结产品宜采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混合适当的再生粗骨料、细骨料和粉料。基本生产工艺包括:分选、破碎、计量配料、搅拌、振压成型、养护、检验出厂等环节。目前再生砖和混凝土砌块常用于低层建筑的承重墙体及高层建筑非承重填充墙体。我国福建厦门和河北邯郸均已建成生产线,形成年生产能力10万m3砌块的生产线。上海德滨公司在四川都江堰建成的高空洞率的空心砌块和园林道路用透水砖,其性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产品的生产和性能均有标准可遵循,近年来我国已颁布了相关标准:《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1997),《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15229-2002),《装饰混凝土砌块》(JC/T641-2008),因此技术是成熟的。

近年**市每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按4000万m2估算,1平米建筑面积的墙体材料平均需标砖200块,512块标砖/m3(按标砖进行折算),**市每年墙体材料需求量在1600万m3。再生混凝土制品为国家优先推荐产品,且其质量轻保温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墙板。根据该项目的规模确定砌块生产能力20万m3。仅占市场需求量的1.25%,可以在本地区销售。

表4.7再生混凝土砌块的参数和原材料需要量

表4.8混凝土砌块典型配合比

表4.9砌块(M10)典型配合比和经济分析

注:砌块的空隙率按30%计算,实心密度2286kg/m3,则砌块密度约为1600 kg/m3。

表4.10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参数与经济分析

4.4 再生道路材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市平均每年新增道路400万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1t来计算,每年市场需求为400万吨。再生道路材料为国家政策支持优先使用产品,且产量只占市场需求的5%。

表4.11道路材料典型配合比和经济分析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该项目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级破碎、筛分,生产出部分取代天然砂石的再生骨料。其中部分骨料作为企业深加工原材料,用以生产标砖、砌块、道路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产品。剩余部分作为商品骨料销往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站、道路结构基础回填等。

以建筑垃圾填埋场为原料来源,通过一系列破碎筛分生产再生粗细骨料。产品输输至再生产品生产线,包括再生砖和砌块生产线,道路材料搅拌站和用于消化分拣出的塑料、木材等其他垃圾的复合材料生产线。从而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各类再生环保新型建材产品。

图5-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项目工艺流程总图

5.1 建筑垃圾预处理工艺方案 5.1.1 产品方案

1、产品的技术指标

此工艺工段产品是将废墟垃圾加工成墙体材料(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空心砌块)、道路材料、复合材料生产需用的骨料,因此产品性能指标参照标准GB/T14684—2001《建筑用砂》、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25176-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及(GBT 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的相关指标要求,见表5-1和表5-2。

表5-2 粗骨料性能指标

2、 产品规格

由于生产墙体材料(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空心砌块)、道路材料、复合材料所用骨料颗粒级配的差异较大,所以本工艺工段将产品规格设计为细骨料(5mm 以下)、粗骨料(5-10mm、10-20mm、20-40mm)。 5.1.2 工艺概述

1、人工分选

建筑垃圾进厂后,堆放至露天堆场,并由装载机运输堆高,以便充分利用堆场。同时装载机将一部分建筑垃圾倾倒在人工分选场地,通过人工分选,将废墟中大件木块、钢筋、衣物等拣出,并堆置杂物堆场。经过人工分选后的废墟垃圾由装载车运至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并喂入给料料斗。

2、一级破碎

给料料斗中建筑垃圾由卸灰阀卸至输送机中,输送至鄂式破碎机中进行粗破。将

鄂式破碎机出料口调节为80mm,使其出料粒径在80mm以下,保证其能够进行除铁和风选工艺要求。破碎后物料排到皮带输送机上,输送至除铁、风选工段。

3、除铁、风选

除铁采用永磁带式除铁器,通过连续吸铁、弃铁,将物料中的铁屑选出,并输送至杂物堆场;除铁后的物料由皮带输送机输送至二级破碎工段,此输送过程中由风机对物料进行连续吹风,清理出物料中塑料、木屑等轻质杂物,并将其通过输送机运至杂物堆场。

4、二级破碎

输送机将物料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受料斗中,进行二级破碎。二级破碎是将物料进行细破,并根据不同粒级要求,对破碎机排料口进行调节,以保证对不同粒级材料的产量符合后续工艺的要求。

5、筛分

破碎后的物料卸至振动给料机,由其输送至振动筛分机,筛分粒级为5mm以下、5-10mm、10-20mm、20-40mm四个级连续级配;筛下物料由输送机送至各级堆场;由装载车运至其他工艺线。

5.1.3 工艺流程图

图5-2 建筑垃圾预处理工艺流程图

5.2 墙体材料工艺方案 5.2.1 产品方案

1、产品指标技术指标要求

本工艺产品为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其产品技术指标应满足NY/T 671-2003 《混凝土普通砖和装饰砖》和GB/T15229-200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要求,详见表5-4和表5-5。

表5-4 混凝土空心砌块物料平衡

表5-5混凝土空心砌块产品技术指标

2、产品规格

混凝土普通砖产品规格:240×115×53(mm)。混凝土空心砌块主要生产规格:390×190×190(mm)。其它规格可由产需双方协定。 5.2.2 物料平衡

本工艺产品为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由于混凝土普通砖可作为承重和非承重墙体材料,而混凝土空心砌块只能作为非承重墙体材料使用,其产品性能指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基本配合比之间也产生相应的差异,对于两种产品选用不同的配比。基本配合比详见表5-6和表5-7。

表5-6 普通砖基本配比

表5-7 空心砌块基本配比

5.2.3 工艺概述

1、原料工段

对进厂原材料都采用库存的形式,进厂后分别进入料库储存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厂后打入料仓备用;外加剂:进厂后部分放置仓库备用,部分打入外加剂配料仓中待用;骨料:使用时由装载机从废墟预处理生产工艺线成品堆场装取,并运至配料仓卸入。

2、计量及配料搅拌工段

按照混凝土配方,对原材料分别计量,各级骨料由配料系统计量后,由骨料提升机提至配料仓;水泥通过螺旋输送机至水泥称,计量后卸入配料仓;外加剂由自动计量卸料阀,卸入配料仓。物料配料完后卸入搅拌机,进行下一组配料。物料进入搅拌机后,先注入一定水后,开动搅拌机,搅拌3-5分钟后,通过用水量自动调节系统对拌和物进行调节后,便可出料,使用皮带运输机运至成型工段。

3、成型工段

混凝土被运至砌块成型机后,通过挤压成型为砖(砌块)坯体,再由成型机的送栈板装置送上链板输送机,经过清扫器将砖(砌块)坯体表面的浮渣清扫干净,输送至升板机,即进入养护系统。

4、养护系统

砖(砌块)坯体进入升板机满三板后升起一层,直至升满九层,在最低层进入升板机时,多层叉车转运车开始驶进升板机内,待最后一层升起到位后,多层叉车转运车一次将27 板砖(砌块)全部从升板机上取出,驶进养护窑中,放置养护窑中,利用太阳能养护系统,通过喷淋系统自动调节湿度。养护8小时后取出,运送至降板机中,即进入码垛系统。

5、码垛系统

经过养护的27 板砖(砌块)送进降板机后,降扳机逐层将砖(砌块)降到输送机上,由输送机送至推块机,推块机将砖(砌块)推离底板,砖(砌块)被推到翻块排砖机上,由翻块装置将其翻转成水平,由辊道送至玛垛机,砖(砌块)通过玛垛机码成六层,每层18 块,共108 块一垛,最后经送垛辊道送出车间,由叉车送至养护堆场,养护堆场码放高度2.6m。

栈板使用后通过皮带运送到翻板机进行翻板,之后进行栈板清洗,运送到栈板仓,

最后通过降板节距输送机运送到成型机准备下轮的工作。

砖(砌块)在养护堆场自然养护7天后,并可检验出厂。 5.2.4 工艺流程图

图5-3 墙体材料工艺流程图

表5-8 墙体材料生产线设备明细表

5.3 道路材料工艺方案 5.3.1 产品方案

道路材料产品规格参照混凝土标号:C10。 5.3.2 物料平衡

本工艺基本配合比见表5-9。

表5-9 基本配比

5.3.3 工艺概述

1、骨料配料工段

不同粒级的骨料由装载机运至骨料配料工段,并卸入配料仓中;骨料通过固定在料仓下口的弧门给料器向皮带称量机供料,每个仓口装有弧门给料器,通过气顶开闭打开弧门配料,骨料通过皮带称量机称量。称完的骨料通过水平皮带机转送到上料皮带输送机后送到予加料斗、混合料斗进入搅拌机中。

2、粉料及拌合水配料工段

水泥、外加剂配料通过螺旋输送机给料,通过调速定量给料机计量后,输送至配料仓中。水配料通过水泵、止回阀和贮水斗后进入水称斗称量,在经过DN50管路阀时,可进行精确定量,通过管路阀进入水称斗与称量过的水一起经过DN200蝶阀卸入贮水斗,然后通过卸水路进入搅拌机。设骨料预加料斗1台,贮存称量好的混合骨料。预加料斗上装有压力传感器,以了解预加料斗中存料情况。还配有1台扁袋式反 吹除尘器,通过离心风机抽去预加料斗内灰尘。

3、搅拌工段

骨料、粉料、水、外加剂称量完毕后,经由卸料装置分别进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在搅拌3-5分钟后,进行和易性能测试,测试合格后便可进入出料工段。

4、出料工段

在搅拌平台下部装有料仓,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卸入料仓,料仓底部装有出料斗,装料车对好位置后,出料斗才可以开门卸料。 5.3.4 工艺流程图

图5-4 道路材料工艺流程图

5.4 复合材料工艺方案 5.4.1 产品方案

本工艺线主要用于生产树木护栏、落水箅子等市政材料。具体的规格尺寸由供需双方商定。 5.4.2 物料平衡

本工艺线产品基本配比见表5-11。

表5-11 复合材料基本配比

5.4.3 工艺概述

1、原材料工段

从杂物堆场中人工分拣出废塑料薄膜,首先进行清洗,除去附着在塑料薄膜表面

的泥土等一些杂物,然后运至干燥系统,干燥后的塑料薄膜输送至破碎机中,经过破碎后,入库待用。细骨料由装载机运至生产线,首先对细骨料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使其表面活化,计量后输送至细骨料活化仓中;助剂A 进厂后,注入助剂罐中,由流量计量泵计量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稀释仓中,同时计量其稀释用水,并注入稀释仓;稀释后的助剂A通过计量,从稀释仓输送至骨料活化仓中,对细骨料进行表面处理,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后,细骨料由活化仓输送至干燥系统中,进行干燥后,入库待用。其他外加剂进厂后,均采用库存备用形式,分别进入料库储存备用。

2、配料、合成工段

将塑料、细骨料、助剂A、助剂B 等原材料分别计量后输送至合成仓中,物料在合成仓中经过加热、加压后充分的反应,并呈浆状后,卸入中间料仓中。

3、压制成型工段

合成料通过浆式卸料器和计量阀,计量卸料入模具中,然后由液压机进行压制,并保持一定时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在保压后即对模具进行冷却,加快成型速度,使其尽快冷却成型;保压冷却后即可进入脱模码垛系统。

4、脱模码垛工段

产品保压冷却成型后进行脱模,模具进行清理、涂抹隔离剂后,再运入压制成型工段,制成品由叉车运入成品堆场,并可检验出厂。

5.4.4 工艺流程图

图5-5 复合材料工艺流程图

5.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

表5.1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

5.6 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 5.6.1 布置运输的原则

(1)总图运输将按照短捷、流畅、连续、运输便捷、安全,避免过多倒车或错车让车现象发生的原则来布置;

(2)场内外材料运输将做到接卸、贮存、搅拌上料形成完整的、连续的系统。

5.6.2 总平面布置原则

(1)厂区布置应能满足工艺要求,确保工艺流程合理流畅; (2)物料运输线路短捷,流向合理,减少交叉和折返运输;

(3)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在确保合理的前提下,有利于远景发展,并对将来的扩建留有位置;

(4)充分利用场地,搞好厂区绿化和环境治理,构建和谐、整洁的生产氛围。

表5-14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5.6.3 占地面积

加上其他基础设施及道路,总占地面积按90亩计算。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本企业是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型企业,生产过程中坚持零排放政策。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略。 6.1.2 风向

略。 6.1.3 地质情况

略。

6.2 项目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以及治理方案

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在于建筑垃圾卸车破碎、筛分时候所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针对上述污染源采取以下措施:

1、原料车间采取全封闭框剪结构房; 2、骨料破碎车间放置地下; 3、骨料成品放置全封闭筒仓内; 4、传送带加防护罩防止粉尘扬起;

5、在粉尘释放点采用先进的PPDC气相脉冲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 6、车间隔墙设计为双层墙表面进行消音处理,内衬消音材料以阻止噪音扩散; 7、厂区四周种植大面积绿化带既起到消音吸尘,还能美化厂区环境。 使得噪音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力争将企业做成花园式工厂。

第七章 人员定编

根据现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100万吨规模人员配备,初步定于137人,平均工资2000元/月。

7.1 人员来源

生产负责人由总经理聘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面向社会招聘。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技术人员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技术工人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一般工人可聘用农民工。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该项目为XXXX100万t/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包括建筑垃圾堆放场、大型骨料生产车间、预拌砂浆生产车间、混凝土制品生产车间、成品仓及办公区、实验区、生活区等,占地90亩。采用国内成熟技术设计。本估算的内容主要有生产项目及配套的辅助生产项目、公用工程项目、服务性工程项目。 8.1 项目总投资估算

8.2 资金筹措

根据**市办公厅,该项目可申请下列资助:1)墙改资金,2)国家为推进可再生资源工作的事业费补贴、研究与发展补贴、投资贴息和项目补贴,3)信贷支持、税收减免、产品销售支持等。

第九章 财务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属于绿色环保型企业,在资源有效利用、拉动区域经济、扩大就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9.1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9.2 消纳大量建筑垃圾

该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t,解决**市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部分建筑垃圾堆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且将其资源化减少了对天然砂石材料的采掘,保护了地球环境。作为试点企业为**市建筑垃圾的循环资源化利用做出积极有效地探索,为全面综合治理**市建筑垃圾摸索出一条确实可行、有效地途径。 9.3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该项目建成后,能降低建材成本,从而带动建材、房地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9.4 扩大就业稳定社会

该项目建成后,可为社会提供137个就业岗位,既保护了环境,又拉动当地的消费,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扩大了就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9.5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大方针

项目设计为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达产后每年可节约土地850亩,节约标准煤4.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00吨,还可消纳粉煤灰5万吨。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XXXX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项目建成后将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能缓解**市目前面临的巨大环境和土地的压力。并且向市场提供符合建设要求的环保再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发展节能利废新型建材的产业政策,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2)项目建设规模适度,工艺技术及设备成熟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环保需要灵活调整产品方案。

(3)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8715万元,年利润总额0000万元,

(4)项目建成后可向社会提供137各就业岗位,并将为推动该产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0.2 建议

(1)鉴于该产业的特殊性,建议政府部门对于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扶持、指导帮助和政策性的支持,并在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给与宣传和引导,以降低项目在市场中的风险,使其健康成长,真正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的实效。

(2)为保证生产原料的供应,建议项目初期选址在质量较高,投运时间较近的建筑垃圾填埋场。或者拿到该地区建筑垃圾处理的特许经营权。

(3)由于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的地域性比较强,应适当对当地市场做相关调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终端产品的类型和产量。

(4)由于再生产品的社会认知度还不高,为防止未来产品销售困难,应与政府合作建立产品输出渠道,比如市政工程优先采购等政策的实施。


相关内容

  • 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方案
  • 保定未来城A.D地块项目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方案(最终稿)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所 二〇一三年一月 声明: 1.本报告咨询单位未盖章无效: 2.本报告经涂改和复印均无效: 3.本报告仅用于指定项目,非本项目无效. 项目名称:委托单位:咨询单位: 负责人: 编制人: 审核人: ...

  • 建筑垃圾处理研究论文
  •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建筑垃圾处理研究 系部名称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 商学系 ] 付岩榛 2012145327 工程管理 宋老师 2016年03月31日 目 录 摘要„„„„„„„„„„„„„„„„„„„„„„„„„„„„„3 关键词„„„„„„„„„„„„„„„ ...

  • 再生混凝土的利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 再生混凝土的利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居点建设以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精神,基础设施建设将增速发展,社会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混凝土用量较大,作为混凝土重要原材料的粗细骨料出现了明显不足,将数量庞大的废弃混凝土有效处理和利用,加工成再生骨料进而配制 ...

  •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
  • 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处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加剧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然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粉尘.灰砂 ...

  • 关于建筑垃圾消纳场
  • 关于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垃圾排放问题.由于前期对于垃圾处理没有很好的政策实行,特别是在化工产业.建筑业产生的不可再生垃圾,正以每天产生数以万计的速度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 ...

  • 建筑垃圾处理与综合回收利用
  • 建筑垃圾处理与综合回收利用 环实151 [1**********]8 袁兰菲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多.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状况,我们已不能局限于控制和销毁垃圾,而应该加强针对性研究和实践,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处理利用垃圾,变废为 ...

  • 创意创业远足团队
  • 第八届"华通杯" 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 远足创意创业团队参赛作品 <北方实业建筑垃圾再利用有限公司> 远足创意创意团队 联系方式:[1**********] 远足创意.创业团队成员资料 目录 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公司介绍 1.1 公司情况 09 1.2 主要产品 09 ...

  • 2014年我国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超过15亿吨
  • 2014年我国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超过15亿吨 时间:2015-2-4 8:50:15 Feijiu网 免费注册赢积分 编辑:月 Feijiu网资讯平台:2014年,我国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超过15亿吨,数字格外触目惊心.未来,这个数字还将伴随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逐年递增.预计2020年左右 ...

  • 建筑垃圾的危害及资源化
  • Vol.25,No.112007年11月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ResourcesComprehensiveUtilization●垃圾处理 建筑垃圾的危害及资源化 唐 蓉,李如燕 昆明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650093) 摘要:介绍了建筑垃圾的组成及特点,阐述了建筑垃圾 ...